第28章 管亥兵圍北海,袁紹三路出兵。
魂穿袁紹,開局月下追郭嘉! 作者:二須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州,北海郡的劇縣此刻正被一片陰霾籠罩著。城外,黃巾軍的渠帥管亥率領著十餘萬如狼似虎的黃巾賊匪,已經將這座孤城重重包圍了整整三日之久。
城內的守軍士兵數量嚴重不足,僅有區區五千餘人。麵對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太守孔融整日裏愁眉緊鎖、憂心忡忡。就在這令人絕望的時刻,忽然一名兵士匆匆跑來稟報:“啟稟大人,府外來了一人,自稱是東萊的太史慈,要求麵見大人!”
聽到這個消息,原本萎靡不振的孔融頓時精神一振,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快快有請!切莫怠慢了貴客!”
沒過多久,隻見一位身高八尺有餘、英姿颯爽且氣質非凡的威猛將軍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此人正是太史慈,他身形矯健,步伐沉穩有力,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令人敬畏的氣息。
孔融見狀,連忙起身相迎,並滿臉笑容地說道:“子義啊,不知你此番從何處而來呀?”
太史慈抱拳行禮後,恭敬地迴答道:“迴大人,卑職昨日方才迴到家中探望老母。母親告訴我說,‘雖說您與孔北海未曾謀麵,但自您離家外出之後,北海大人對我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甚至比那些多年的故交老友還要周到許多;如今他遭此劫難,被那眾多賊人圍困於城中,你理應挺身而出,前往相助才是。’正因如此,卑職今日特來拜見孔公。隻不過城外的賊人實在太多,無奈之下,卑職也隻能趁著夜色深沉之際,悄悄地潛入城中。”
聽完太史慈這番話,孔融不禁長歎一聲,臉上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本應設下盛宴好好款待子義一番。然而眼下賊兵聲勢浩大,劇縣城池淪陷隻怕就在須臾之間。唉……真是令人束手無策啊!”
太史慈聞聽此言後,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之色,拱手抱拳說道:“請孔公交予我一隊兵馬,末將願出城破敵,定要殺他個片甲不留!”
孔融聽罷,緩緩地擺了擺手,臉上露出憂慮之色,沉聲道:“城中僅有五千老弱殘兵,而城外敵軍卻有十萬如狼似虎之士,此等敵我懸殊之勢,萬萬不可輕易以卵擊石啊。”
太史慈皺起眉頭,急切地問道:“那孔公您究竟打算如何應對這危急局勢呢?難道就坐以待斃嗎?”
孔融歎了口氣,無奈地迴答道:“如今之計,唯有堅守城池,等待援兵到來。隻是可惜啊,眼下竟無一人能夠出城去搬請救兵。”
太史慈聽聞此言,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說道:“慈願出城,請兵救援!但不知應當前往何地求救?”
孔融略微思索片刻,憂心忡忡地說道:“如今青州諸郡自身難保,難以提供援助。至於平原劉備,此刻也是下落不明。想來想去,目前唯一可行之路便是前往冀州,懇請車騎將軍袁紹出兵相助了。然而,子義你又該如何突破重圍,成功出城呢?且需多少人馬護從左右?”
太史慈目光堅定,毫無懼色,朗聲道:“末將隻需單人單騎便可!”
且說太史慈身著厚重堅固的鎧甲,腹中填滿了食物,精力充沛地等待著黎明曙光的到來。待到天剛蒙蒙亮時,他從容不迫地將裝滿利箭的箭囊係於腰間,然後敏捷地攀上駿馬,雙手緊緊握住韁繩。隻見他身後緊跟著兩名騎手,各自穩穩地撐著一個巨大的箭靶。隨著“吱呀”一聲響,城門緩緩打開,太史慈一馬當先衝出門外。
城外的賊寇們見狀,頓時大驚失色,慌亂之中匆忙調動兵馬,擺出防禦陣勢。然而,太史慈卻視若無睹,隻是悠然自得地引領著馬匹來到城壕邊上。他動作嫻熟地將箭靶牢牢插入土中,隨後張弓搭箭,開始專心致誌地練習射箭。每一支羽箭離弦而出,都如同閃電一般迅猛,精準無誤地射中箭靶中央。一番練習過後,太史慈滿意地點點頭,收起長弓,調轉馬頭,大搖大擺地走進城門。
第二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太史慈又如昨日那般全副武裝地出城習射。這一次,城外的賊人有的已經站起身來警惕地張望,有的則懶洋洋地躺在地上,對太史慈的舉動毫不在意。見此情形,太史慈微微一笑,依舊不緊不慢地安置好箭靶,繼續施展自己精湛的射術。片刻後,他結束了練習,像前一日一樣策馬迴城。
到了第三天早上,太史慈再次出現時,那些賊人似乎已經習慣了他的行為,竟然沒有一個人起身戒備。太史慈心中暗喜,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突然猛抽馬鞭,胯下駿馬如同一道黑色旋風疾馳而出,徑直衝向賊人包圍圈的薄弱之處。等到群賊反應過來,太史慈早已衝破重重包圍,風馳電掣般遠去。
此時,賊人們如夢初醒,紛紛叫嚷著追上前去。可就在他們快要追上的時候,太史慈猛然迴首,迅速抽出背後的弓箭。弓弦聲響處,數支羽箭唿嘯著破空而去,瞬間命中追擊而來的賊人。這些賊人慘叫著應聲倒地,其餘眾人被太史慈神乎其技的箭法嚇得膽戰心驚,再也不敢貿然追趕,隻能眼睜睜看著太史慈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此時的袁紹正端坐在議事廳內,與諸位新進的將領商議要事。就在這時,一名兵士匆匆奔入,跪地稟報:“啟稟主公,城外有一人自稱乃是東萊太史慈,乃受北海太守孔融之托特來求見主公!”
聽聞此言,袁紹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他毫不猶豫地大手一揮,朗聲道:“快快有請!”緊接著,臉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轉頭對著在座的眾人說道:“諸君,此番看來,我等收服青州之地的時機已然成熟了!”
沒過多久,隻見太史慈昂首闊步邁入議事廳,來到袁紹麵前後,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道:“末將太史慈拜見袁公!如今那管亥率領十萬黃巾軍氣勢洶洶地圍住了北海城,北海危在旦夕。孔融太守深知袁公英名遠揚、兵力強盛,故特派在下前來懇請將軍速速出兵相救!”
袁紹趕忙起身離座,上前幾步親自扶起太史慈,並關切地說道:“子義一路奔波而來,著實辛苦了。且先坐下歇息片刻,一同商討這救援之事。”
袁紹重新迴到座位上,略作思考,隨即果斷地下達命令:“傳我軍令,命黃忠黃漢升為中郎將,陳到陳叔至為校尉,徐庶徐元直為軍師。即日起程趕赴趙雲軍團處,責令他們迅速整頓兵馬,不得延誤,即刻出征北海!務必解北海之困,擊潰黃巾賊寇!”
而後,袁紹目光緩緩移向太史慈,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緩聲道:“不知子義是否願意擔任我軍中校尉一職,隨軍一同前往救援北海呢?”
太史慈聽聞此言,不由得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忖起來。自己此番前來本隻是為了求援而已,萬萬沒想到還未說些什麽。一個校尉的官職就這樣突兀地擺在麵前,這讓他一時有些不知所措。然而,袁紹那全殲公孫瓚、大破黃巾軍的赫赫威名早已如雷貫耳,他對這位雄主亦是仰慕已久。
短暫的遲疑過後,太史慈毅然決然地跨步而出,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施禮道:“承蒙主公厚愛,在下願追隨主公左右,馳騁沙場,萬死不辭!”
袁紹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緊接著,他轉頭環視四周眾將,朗聲道:“此前曹操也曾派遣使者前來求救,言稱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人率領著十餘萬大軍攻打東武陽。想當初曹操曾助力於我,成功阻擋住陶謙的進犯,這份恩情不可不報啊。現命令公達擔任軍師,正方、公奕出任校尉,速速前往顏良軍中,整兵出發,進軍兗州,救援曹操;另派仲德作為軍師,幼平、文長二人則充任校尉,趕赴麴義軍中,協助其進攻太行山,務必將那黑山軍一舉剿滅!”
話音剛落,被點到名的將領們紛紛齊聲應諾,然後依令轉身離去,各自去籌備出征事宜。
此前,荀諶與審配二人已然分別接下了清河太守和河間太守的重任,並早已踏上赴任之路。田豐也忙碌於鄴城日常事務。如此一來,此刻營帳之中便僅剩下袁紹以及郭嘉兩人。
隻見郭嘉麵帶疑惑之色,開口說道:“眼下我們分兵三路展開進擊,大哥緣何不讓小弟我也隨軍前往呢?”他那俊朗的麵容上滿是不解之情。
袁紹卻並未立刻迴答郭嘉的問題,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天際,仿佛那裏隱藏著什麽重要的秘密一般。良久之後,他才緩緩轉過頭來,眼神深邃而又意味深長地凝視著郭嘉,輕聲說道:“奉孝啊,切莫心急。以我的推測,如果不出差錯的話,那盤踞於幽州之地的公孫瓚恐怕很快就會有所行動了。”說罷,袁紹微微眯起雙眼,似乎正在腦海中構想著即將到來的局勢變化。
郭嘉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後便陷入了沉思之中。他開始仔細琢磨袁紹這番話語背後的深意,思考著公孫瓚可能采取的種種策略以及應對之法。
一時間,議事廳中,落針可聞。
城內的守軍士兵數量嚴重不足,僅有區區五千餘人。麵對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太守孔融整日裏愁眉緊鎖、憂心忡忡。就在這令人絕望的時刻,忽然一名兵士匆匆跑來稟報:“啟稟大人,府外來了一人,自稱是東萊的太史慈,要求麵見大人!”
聽到這個消息,原本萎靡不振的孔融頓時精神一振,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快快有請!切莫怠慢了貴客!”
沒過多久,隻見一位身高八尺有餘、英姿颯爽且氣質非凡的威猛將軍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此人正是太史慈,他身形矯健,步伐沉穩有力,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令人敬畏的氣息。
孔融見狀,連忙起身相迎,並滿臉笑容地說道:“子義啊,不知你此番從何處而來呀?”
太史慈抱拳行禮後,恭敬地迴答道:“迴大人,卑職昨日方才迴到家中探望老母。母親告訴我說,‘雖說您與孔北海未曾謀麵,但自您離家外出之後,北海大人對我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甚至比那些多年的故交老友還要周到許多;如今他遭此劫難,被那眾多賊人圍困於城中,你理應挺身而出,前往相助才是。’正因如此,卑職今日特來拜見孔公。隻不過城外的賊人實在太多,無奈之下,卑職也隻能趁著夜色深沉之際,悄悄地潛入城中。”
聽完太史慈這番話,孔融不禁長歎一聲,臉上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本應設下盛宴好好款待子義一番。然而眼下賊兵聲勢浩大,劇縣城池淪陷隻怕就在須臾之間。唉……真是令人束手無策啊!”
太史慈聞聽此言後,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之色,拱手抱拳說道:“請孔公交予我一隊兵馬,末將願出城破敵,定要殺他個片甲不留!”
孔融聽罷,緩緩地擺了擺手,臉上露出憂慮之色,沉聲道:“城中僅有五千老弱殘兵,而城外敵軍卻有十萬如狼似虎之士,此等敵我懸殊之勢,萬萬不可輕易以卵擊石啊。”
太史慈皺起眉頭,急切地問道:“那孔公您究竟打算如何應對這危急局勢呢?難道就坐以待斃嗎?”
孔融歎了口氣,無奈地迴答道:“如今之計,唯有堅守城池,等待援兵到來。隻是可惜啊,眼下竟無一人能夠出城去搬請救兵。”
太史慈聽聞此言,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說道:“慈願出城,請兵救援!但不知應當前往何地求救?”
孔融略微思索片刻,憂心忡忡地說道:“如今青州諸郡自身難保,難以提供援助。至於平原劉備,此刻也是下落不明。想來想去,目前唯一可行之路便是前往冀州,懇請車騎將軍袁紹出兵相助了。然而,子義你又該如何突破重圍,成功出城呢?且需多少人馬護從左右?”
太史慈目光堅定,毫無懼色,朗聲道:“末將隻需單人單騎便可!”
且說太史慈身著厚重堅固的鎧甲,腹中填滿了食物,精力充沛地等待著黎明曙光的到來。待到天剛蒙蒙亮時,他從容不迫地將裝滿利箭的箭囊係於腰間,然後敏捷地攀上駿馬,雙手緊緊握住韁繩。隻見他身後緊跟著兩名騎手,各自穩穩地撐著一個巨大的箭靶。隨著“吱呀”一聲響,城門緩緩打開,太史慈一馬當先衝出門外。
城外的賊寇們見狀,頓時大驚失色,慌亂之中匆忙調動兵馬,擺出防禦陣勢。然而,太史慈卻視若無睹,隻是悠然自得地引領著馬匹來到城壕邊上。他動作嫻熟地將箭靶牢牢插入土中,隨後張弓搭箭,開始專心致誌地練習射箭。每一支羽箭離弦而出,都如同閃電一般迅猛,精準無誤地射中箭靶中央。一番練習過後,太史慈滿意地點點頭,收起長弓,調轉馬頭,大搖大擺地走進城門。
第二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太史慈又如昨日那般全副武裝地出城習射。這一次,城外的賊人有的已經站起身來警惕地張望,有的則懶洋洋地躺在地上,對太史慈的舉動毫不在意。見此情形,太史慈微微一笑,依舊不緊不慢地安置好箭靶,繼續施展自己精湛的射術。片刻後,他結束了練習,像前一日一樣策馬迴城。
到了第三天早上,太史慈再次出現時,那些賊人似乎已經習慣了他的行為,竟然沒有一個人起身戒備。太史慈心中暗喜,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突然猛抽馬鞭,胯下駿馬如同一道黑色旋風疾馳而出,徑直衝向賊人包圍圈的薄弱之處。等到群賊反應過來,太史慈早已衝破重重包圍,風馳電掣般遠去。
此時,賊人們如夢初醒,紛紛叫嚷著追上前去。可就在他們快要追上的時候,太史慈猛然迴首,迅速抽出背後的弓箭。弓弦聲響處,數支羽箭唿嘯著破空而去,瞬間命中追擊而來的賊人。這些賊人慘叫著應聲倒地,其餘眾人被太史慈神乎其技的箭法嚇得膽戰心驚,再也不敢貿然追趕,隻能眼睜睜看著太史慈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此時的袁紹正端坐在議事廳內,與諸位新進的將領商議要事。就在這時,一名兵士匆匆奔入,跪地稟報:“啟稟主公,城外有一人自稱乃是東萊太史慈,乃受北海太守孔融之托特來求見主公!”
聽聞此言,袁紹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他毫不猶豫地大手一揮,朗聲道:“快快有請!”緊接著,臉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轉頭對著在座的眾人說道:“諸君,此番看來,我等收服青州之地的時機已然成熟了!”
沒過多久,隻見太史慈昂首闊步邁入議事廳,來到袁紹麵前後,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道:“末將太史慈拜見袁公!如今那管亥率領十萬黃巾軍氣勢洶洶地圍住了北海城,北海危在旦夕。孔融太守深知袁公英名遠揚、兵力強盛,故特派在下前來懇請將軍速速出兵相救!”
袁紹趕忙起身離座,上前幾步親自扶起太史慈,並關切地說道:“子義一路奔波而來,著實辛苦了。且先坐下歇息片刻,一同商討這救援之事。”
袁紹重新迴到座位上,略作思考,隨即果斷地下達命令:“傳我軍令,命黃忠黃漢升為中郎將,陳到陳叔至為校尉,徐庶徐元直為軍師。即日起程趕赴趙雲軍團處,責令他們迅速整頓兵馬,不得延誤,即刻出征北海!務必解北海之困,擊潰黃巾賊寇!”
而後,袁紹目光緩緩移向太史慈,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緩聲道:“不知子義是否願意擔任我軍中校尉一職,隨軍一同前往救援北海呢?”
太史慈聽聞此言,不由得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忖起來。自己此番前來本隻是為了求援而已,萬萬沒想到還未說些什麽。一個校尉的官職就這樣突兀地擺在麵前,這讓他一時有些不知所措。然而,袁紹那全殲公孫瓚、大破黃巾軍的赫赫威名早已如雷貫耳,他對這位雄主亦是仰慕已久。
短暫的遲疑過後,太史慈毅然決然地跨步而出,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施禮道:“承蒙主公厚愛,在下願追隨主公左右,馳騁沙場,萬死不辭!”
袁紹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緊接著,他轉頭環視四周眾將,朗聲道:“此前曹操也曾派遣使者前來求救,言稱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人率領著十餘萬大軍攻打東武陽。想當初曹操曾助力於我,成功阻擋住陶謙的進犯,這份恩情不可不報啊。現命令公達擔任軍師,正方、公奕出任校尉,速速前往顏良軍中,整兵出發,進軍兗州,救援曹操;另派仲德作為軍師,幼平、文長二人則充任校尉,趕赴麴義軍中,協助其進攻太行山,務必將那黑山軍一舉剿滅!”
話音剛落,被點到名的將領們紛紛齊聲應諾,然後依令轉身離去,各自去籌備出征事宜。
此前,荀諶與審配二人已然分別接下了清河太守和河間太守的重任,並早已踏上赴任之路。田豐也忙碌於鄴城日常事務。如此一來,此刻營帳之中便僅剩下袁紹以及郭嘉兩人。
隻見郭嘉麵帶疑惑之色,開口說道:“眼下我們分兵三路展開進擊,大哥緣何不讓小弟我也隨軍前往呢?”他那俊朗的麵容上滿是不解之情。
袁紹卻並未立刻迴答郭嘉的問題,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天際,仿佛那裏隱藏著什麽重要的秘密一般。良久之後,他才緩緩轉過頭來,眼神深邃而又意味深長地凝視著郭嘉,輕聲說道:“奉孝啊,切莫心急。以我的推測,如果不出差錯的話,那盤踞於幽州之地的公孫瓚恐怕很快就會有所行動了。”說罷,袁紹微微眯起雙眼,似乎正在腦海中構想著即將到來的局勢變化。
郭嘉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後便陷入了沉思之中。他開始仔細琢磨袁紹這番話語背後的深意,思考著公孫瓚可能采取的種種策略以及應對之法。
一時間,議事廳中,落針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