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滅袁紹者——白馬將軍公孫瓚!!!
魂穿袁紹,開局月下追郭嘉! 作者:二須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盧奴城中,公孫瓚端坐在帥府之中,與諸位將領一同商議著軍情要事。正當他們熱烈討論之時,一名神色匆忙的斥候飛奔而入,單膝跪地抱拳稟報:“啟稟主公,袁紹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已至饒陽!”
公孫瓚聽聞此訊,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便放聲大笑起來,那笑聲震得營帳都似乎微微顫動。他滿臉不屑地說道:“哈哈哈哈哈!袁紹這個黃口小兒不好好待在他鄴城的烏龜殼裏享清福,居然有膽量跑來送死!就憑他那區區三萬的冀州弱兵又能成什麽氣候?難道擋的住咱們幽州鐵騎的一次兇猛衝鋒嗎?哼!這袁紹小兒莫非還以為自己仍是當年那個威風凜凜的諸侯盟主不成?簡直是愚蠢至極、可笑之極!”
話音未落,帳下眾將紛紛附和,一時間哄堂大笑之聲響徹整個帥帳。顯然,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們根本沒有將袁紹及其三萬冀州軍放在眼中。
公孫瓚見眾將士氣高昂,信心滿滿,當即大手一揮,高聲下令道:“來人啊!速速傳令下去,全軍即刻開拔,火速發兵饒陽!我要讓袁紹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知道,敢挑釁我們幽州軍的下場隻有一個——兵敗人亡!”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整個軍營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迅速收拾行裝,準備踏上征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饒陽城以北約十裏處,旌旗獵獵飄揚,戰鼓聲聲震耳。
公孫瓚穩坐於戰馬之上,他目光如炬,審視著眼前嚴整有序的軍陣。隻見三萬步卒組成一個巨大的方陣,穩穩地矗立在中央位置,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山嶽。而在方陣兩側,則分別列陣著五千精悍的騎兵,他們個個身著輕甲,手持長槍利刃,威風凜凜。 這支騎兵隊伍中的核心力量,正是赫赫有名的“白馬義從”。
這些騎士們胯下騎著清一色的白色駿馬,英姿颯爽,令人矚目。而他們最為擅長的便是騎射之術,這種獨特的戰鬥方式與公孫瓚長期以來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戰有著密切關係。 由於常年與兇悍的胡人交鋒,公孫瓚及其麾下將士充分了解並吸收了胡人的諸多作戰特點。
其中最為關鍵的戰法,就是巧妙運用騎兵部隊所具備的高度靈活性和機動性,對敵人展開交叉式的猛烈射擊。具體而言,便是當左翼騎兵發起攻擊時,他們會迅速麵向右側,同時張弓搭箭,向敵方側翼射出密集的箭矢;反之亦然,右翼騎兵也會采取同樣的戰術動作,向左方敵軍發動淩厲的攻勢。如此一來,通過左右交替、相互配合的射擊方式,形成一片鋪天蓋地的箭雨,給敵人造成極大的殺傷和威懾。
公孫瓚所采用的戰術清晰明了且獨具匠心。他巧妙地部署在兩翼的騎兵隊伍,充分發揮出這些騎兵的高度機動性優勢。他們如同一群靈動的獵手,將致命的箭矢射向對手。而他們的目標,則精準地鎖定在了位於中央步兵方陣前方的敵軍身上。這就要求中央方陣的正麵必須牢牢控製在己方射手的有效射程之內,如此一來,才能確保箭雨能夠準確無誤地傾瀉到敵人頭上。
中央方陣在此戰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其一便是充當誘餌來吸引敵軍。當麵對敵軍兇猛的突擊時,中央方陣猶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穩穩地矗立在那裏,堅決抵擋住敵人前進的步伐,不給對方絲毫可乘之機,從而有效地阻止敵軍的突破企圖。這種強大的防禦力量不僅讓敵軍望而生畏,更是為兩翼的騎射手創造了絕佳的射擊條件。 吸引敵軍的根本目的在於給予騎射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盡情施展他們的技藝。通過一輪又一輪密集如雨的箭幕,給敵軍帶來巨大的殺傷力。
然而,通常情況下,敵方並不會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遭受“白馬義從”無休止的射擊。他們必定會采取應對措施,要麽分出部分兵力主動出擊,試圖擊退或者驅趕公孫瓚的騎射手;要麽想方設法改變戰場局勢,以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麵。
而此時,中央方陣將發動第二個關鍵作用——破陣。一旦發現敵方開始分兵行動,將原本集中的兵力分散至兩翼去對抗我方的騎兵時,中央方陣就會敏銳地捕捉到這個稍縱即逝的戰機。趁著敵軍中央部位的抗壓能力驟然下降之際,中央方陣如同離弦之箭般迅速發動衝鋒,直插敵陣核心,力求實現中央突破。這樣一來,便能成功地將敵軍一分為二,使其首尾難顧。與此同時,兩翼的騎兵憑借著出色的機動性,迅速迂迴到被分割開來的敵方部隊側翼及後方,形成一個嚴密的包圍圈,將敵人困在其中,最終予以殲滅。
公孫瓚之所以能夠在北方地區稱霸一方、聲名遠揚,全賴他所倚仗的這套獨特戰術。一直以來,他憑借著這一戰術南征北戰,幾乎未嚐敗績,可謂是威名赫赫。此時此刻,麵對著眼前即將到來的這場戰鬥,公孫瓚依舊滿懷自信地認為此次與以往並無二致,無非就是給自己那堪稱輝煌的赫赫戰功簿上再增添一場勝利而已。
尤其當他定睛觀察到袁紹軍隊的布陣時,心中那份篤定更是愈發強烈起來。他原本就猜測袁紹此人不通兵法,卻萬萬沒有料到對方竟然如此愚笨無能。
要知道,就算是最平庸無奇的步軍統領,在遭遇來勢洶洶的騎兵衝擊時,也應當懂得采取最為基本的防禦策略——布下拒馬樁用以阻擋騎兵的衝鋒。然而,令公孫瓚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眼前的袁紹大軍竟然連這樣簡單有效的措施都未曾施行。
不僅如此,按照常理來說,如果想要抵禦騎兵的猛烈攻擊,步軍通常會選擇結出堅固緊密的圓形陣勢,並將裝備精良、手持長柄武器的重步兵部署在前排,同時利用戰車和各種障礙物構築起一道防線;而後方則安排大量的弓弩手,通過密集射擊來遏製敵方騎兵的突進。
可是,如今呈現在公孫瓚麵前的這支袁紹部隊,似乎完全不曉得這些常識性的作戰方法,簡直如同一群草寇般毫無章法可言。
袁紹所布設的此陣究竟算個什麽玩意兒!難道是那畸形無比的烏龜陣不成?隻見那用於抵禦騎兵衝擊的堅盾兵倒是確確實實地存在著,但這隊堅盾兵突兀的獨自列陣於前方。而就目前所能望見的範圍而言,這些堅盾兵的數量居然還不足千人之數。如此少得可憐的兵力,拿什麽來抵擋一萬幽州鐵騎?用臉麽?
再看袁紹的大部隊,其人數倒也多達數萬之眾,此刻正結成一個巨大的方陣,遠遠地落在前排那隊堅盾兵之後約兩箭之地處。這樣的布陣方式簡直就是荒謬至極、狗屁不通啊!
即便他指望憑借這區區千餘堅盾兵能夠成功阻擋住騎兵的猛烈衝鋒,從而讓後方的大批弓箭手有機會射殺敵人,那麽至少也應當將後軍部署在前軍一箭距離以內才對啊。可是如今這相隔兩箭之地的距離,除了能讓後軍在麵臨危險時多爭取到那麽一丁點逃跑的時間之外,實在是看不出還有其他任何實際意義可言。
想當年,這袁紹袁本初率領著十八路諸侯以及整整四十萬大軍,最終都未能戰勝董卓麾下僅僅五萬的兵馬。由此觀之,他果真是個名副其實的草包將軍啊!或許,這天意注定要將這富饒的冀州賜予我公孫瓚吧!
念及此處,公孫瓚深邃的眼眸閃過一絲決然之色,他猛地收迴紛亂的思緒,右手高高揚起而後用力一揮,大聲下令道:“嚴綱何在!本將命你速速帶領田楷、單經以及鄒丹三人,統領一萬精銳騎兵直撲袁紹前軍!待你們成功剿滅其前軍之後,不得有絲毫遲疑,立即轉攻袁紹中軍,切記不可讓那袁紹逃脫!田豫、公孫續還有公孫越,爾等即刻隨本將軍一同率領步軍緊緊跟在騎兵身後!傳我軍令,所有兵士立刻丟棄輜重,輕裝上陣,全速追擊袁軍!務必要趕在袁軍逃竄至饒陽之前,將他們全部殲滅在此地!”
公孫瓚目光如炬,掃視著眼前士氣高昂的將士們,心中豪氣頓生。他深知此次戰役對於自己的重要意義,若能一舉擊潰袁紹大軍,不僅可以揚名立萬,更能奠定自己在這亂世之中的霸主地位。至於所謂的雁形陣?哼,根本無需使用!在他眼中,此刻由袁紹所統率的這支冀州軍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軟弱無能至極。麵對這樣的對手,隻需憑借己方強大的兵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如雷霆般迅猛衝殺過去,便可輕鬆取勝。
想到這裏,公孫瓚不禁仰頭哈哈大笑起來,聲震雲霄。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看到了天下人對他這位白馬將軍敬畏有加的模樣。今日過後,他公孫瓚之名必將響徹整個華夏大地,而袁紹則會成為他踏上巔峰之路的墊腳石。
滅袁紹者——白馬將軍公孫瓚!!!
公孫瓚聽聞此訊,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便放聲大笑起來,那笑聲震得營帳都似乎微微顫動。他滿臉不屑地說道:“哈哈哈哈哈!袁紹這個黃口小兒不好好待在他鄴城的烏龜殼裏享清福,居然有膽量跑來送死!就憑他那區區三萬的冀州弱兵又能成什麽氣候?難道擋的住咱們幽州鐵騎的一次兇猛衝鋒嗎?哼!這袁紹小兒莫非還以為自己仍是當年那個威風凜凜的諸侯盟主不成?簡直是愚蠢至極、可笑之極!”
話音未落,帳下眾將紛紛附和,一時間哄堂大笑之聲響徹整個帥帳。顯然,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們根本沒有將袁紹及其三萬冀州軍放在眼中。
公孫瓚見眾將士氣高昂,信心滿滿,當即大手一揮,高聲下令道:“來人啊!速速傳令下去,全軍即刻開拔,火速發兵饒陽!我要讓袁紹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知道,敢挑釁我們幽州軍的下場隻有一個——兵敗人亡!”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整個軍營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迅速收拾行裝,準備踏上征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饒陽城以北約十裏處,旌旗獵獵飄揚,戰鼓聲聲震耳。
公孫瓚穩坐於戰馬之上,他目光如炬,審視著眼前嚴整有序的軍陣。隻見三萬步卒組成一個巨大的方陣,穩穩地矗立在中央位置,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山嶽。而在方陣兩側,則分別列陣著五千精悍的騎兵,他們個個身著輕甲,手持長槍利刃,威風凜凜。 這支騎兵隊伍中的核心力量,正是赫赫有名的“白馬義從”。
這些騎士們胯下騎著清一色的白色駿馬,英姿颯爽,令人矚目。而他們最為擅長的便是騎射之術,這種獨特的戰鬥方式與公孫瓚長期以來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戰有著密切關係。 由於常年與兇悍的胡人交鋒,公孫瓚及其麾下將士充分了解並吸收了胡人的諸多作戰特點。
其中最為關鍵的戰法,就是巧妙運用騎兵部隊所具備的高度靈活性和機動性,對敵人展開交叉式的猛烈射擊。具體而言,便是當左翼騎兵發起攻擊時,他們會迅速麵向右側,同時張弓搭箭,向敵方側翼射出密集的箭矢;反之亦然,右翼騎兵也會采取同樣的戰術動作,向左方敵軍發動淩厲的攻勢。如此一來,通過左右交替、相互配合的射擊方式,形成一片鋪天蓋地的箭雨,給敵人造成極大的殺傷和威懾。
公孫瓚所采用的戰術清晰明了且獨具匠心。他巧妙地部署在兩翼的騎兵隊伍,充分發揮出這些騎兵的高度機動性優勢。他們如同一群靈動的獵手,將致命的箭矢射向對手。而他們的目標,則精準地鎖定在了位於中央步兵方陣前方的敵軍身上。這就要求中央方陣的正麵必須牢牢控製在己方射手的有效射程之內,如此一來,才能確保箭雨能夠準確無誤地傾瀉到敵人頭上。
中央方陣在此戰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其一便是充當誘餌來吸引敵軍。當麵對敵軍兇猛的突擊時,中央方陣猶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穩穩地矗立在那裏,堅決抵擋住敵人前進的步伐,不給對方絲毫可乘之機,從而有效地阻止敵軍的突破企圖。這種強大的防禦力量不僅讓敵軍望而生畏,更是為兩翼的騎射手創造了絕佳的射擊條件。 吸引敵軍的根本目的在於給予騎射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盡情施展他們的技藝。通過一輪又一輪密集如雨的箭幕,給敵軍帶來巨大的殺傷力。
然而,通常情況下,敵方並不會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遭受“白馬義從”無休止的射擊。他們必定會采取應對措施,要麽分出部分兵力主動出擊,試圖擊退或者驅趕公孫瓚的騎射手;要麽想方設法改變戰場局勢,以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麵。
而此時,中央方陣將發動第二個關鍵作用——破陣。一旦發現敵方開始分兵行動,將原本集中的兵力分散至兩翼去對抗我方的騎兵時,中央方陣就會敏銳地捕捉到這個稍縱即逝的戰機。趁著敵軍中央部位的抗壓能力驟然下降之際,中央方陣如同離弦之箭般迅速發動衝鋒,直插敵陣核心,力求實現中央突破。這樣一來,便能成功地將敵軍一分為二,使其首尾難顧。與此同時,兩翼的騎兵憑借著出色的機動性,迅速迂迴到被分割開來的敵方部隊側翼及後方,形成一個嚴密的包圍圈,將敵人困在其中,最終予以殲滅。
公孫瓚之所以能夠在北方地區稱霸一方、聲名遠揚,全賴他所倚仗的這套獨特戰術。一直以來,他憑借著這一戰術南征北戰,幾乎未嚐敗績,可謂是威名赫赫。此時此刻,麵對著眼前即將到來的這場戰鬥,公孫瓚依舊滿懷自信地認為此次與以往並無二致,無非就是給自己那堪稱輝煌的赫赫戰功簿上再增添一場勝利而已。
尤其當他定睛觀察到袁紹軍隊的布陣時,心中那份篤定更是愈發強烈起來。他原本就猜測袁紹此人不通兵法,卻萬萬沒有料到對方竟然如此愚笨無能。
要知道,就算是最平庸無奇的步軍統領,在遭遇來勢洶洶的騎兵衝擊時,也應當懂得采取最為基本的防禦策略——布下拒馬樁用以阻擋騎兵的衝鋒。然而,令公孫瓚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眼前的袁紹大軍竟然連這樣簡單有效的措施都未曾施行。
不僅如此,按照常理來說,如果想要抵禦騎兵的猛烈攻擊,步軍通常會選擇結出堅固緊密的圓形陣勢,並將裝備精良、手持長柄武器的重步兵部署在前排,同時利用戰車和各種障礙物構築起一道防線;而後方則安排大量的弓弩手,通過密集射擊來遏製敵方騎兵的突進。
可是,如今呈現在公孫瓚麵前的這支袁紹部隊,似乎完全不曉得這些常識性的作戰方法,簡直如同一群草寇般毫無章法可言。
袁紹所布設的此陣究竟算個什麽玩意兒!難道是那畸形無比的烏龜陣不成?隻見那用於抵禦騎兵衝擊的堅盾兵倒是確確實實地存在著,但這隊堅盾兵突兀的獨自列陣於前方。而就目前所能望見的範圍而言,這些堅盾兵的數量居然還不足千人之數。如此少得可憐的兵力,拿什麽來抵擋一萬幽州鐵騎?用臉麽?
再看袁紹的大部隊,其人數倒也多達數萬之眾,此刻正結成一個巨大的方陣,遠遠地落在前排那隊堅盾兵之後約兩箭之地處。這樣的布陣方式簡直就是荒謬至極、狗屁不通啊!
即便他指望憑借這區區千餘堅盾兵能夠成功阻擋住騎兵的猛烈衝鋒,從而讓後方的大批弓箭手有機會射殺敵人,那麽至少也應當將後軍部署在前軍一箭距離以內才對啊。可是如今這相隔兩箭之地的距離,除了能讓後軍在麵臨危險時多爭取到那麽一丁點逃跑的時間之外,實在是看不出還有其他任何實際意義可言。
想當年,這袁紹袁本初率領著十八路諸侯以及整整四十萬大軍,最終都未能戰勝董卓麾下僅僅五萬的兵馬。由此觀之,他果真是個名副其實的草包將軍啊!或許,這天意注定要將這富饒的冀州賜予我公孫瓚吧!
念及此處,公孫瓚深邃的眼眸閃過一絲決然之色,他猛地收迴紛亂的思緒,右手高高揚起而後用力一揮,大聲下令道:“嚴綱何在!本將命你速速帶領田楷、單經以及鄒丹三人,統領一萬精銳騎兵直撲袁紹前軍!待你們成功剿滅其前軍之後,不得有絲毫遲疑,立即轉攻袁紹中軍,切記不可讓那袁紹逃脫!田豫、公孫續還有公孫越,爾等即刻隨本將軍一同率領步軍緊緊跟在騎兵身後!傳我軍令,所有兵士立刻丟棄輜重,輕裝上陣,全速追擊袁軍!務必要趕在袁軍逃竄至饒陽之前,將他們全部殲滅在此地!”
公孫瓚目光如炬,掃視著眼前士氣高昂的將士們,心中豪氣頓生。他深知此次戰役對於自己的重要意義,若能一舉擊潰袁紹大軍,不僅可以揚名立萬,更能奠定自己在這亂世之中的霸主地位。至於所謂的雁形陣?哼,根本無需使用!在他眼中,此刻由袁紹所統率的這支冀州軍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軟弱無能至極。麵對這樣的對手,隻需憑借己方強大的兵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如雷霆般迅猛衝殺過去,便可輕鬆取勝。
想到這裏,公孫瓚不禁仰頭哈哈大笑起來,聲震雲霄。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看到了天下人對他這位白馬將軍敬畏有加的模樣。今日過後,他公孫瓚之名必將響徹整個華夏大地,而袁紹則會成為他踏上巔峰之路的墊腳石。
滅袁紹者——白馬將軍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