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黃宗羲:聖教行動了!
覺醒戀愛係統,我發動世界大戰 作者:天行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傳庭的信使一路快馬加鞭,通過驛站不停換馬趕路,僅僅一天時間,便從山東的曹州風馳電掣般抵達了京師。
可相較孫傳庭信使這般順遂,黃宗羲等人的路程卻艱難坎坷太多太多。
他們自江浙啟程,乘坐著馬車踏上漫長旅途。
一路上,車輪滾滾,曆經大半個月的顛簸勞頓,才終於抵達河南汝寧府。
此地正位於南陽府的東麵。
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本欲從汝寧府徑直進入南陽府。
然而朝廷戒備之森嚴,遠超他們的預估。
為了嚴防聖教的思想如星火般流傳開來,整個河南,尤其是與南陽府鄰近的州府,均拉響了最高等級的警報。
朝廷在各處設卡封鎖、實施戒嚴,更是嚴格執行宵禁政策,將整個區域牢牢管控起來。
在汝寧府,所有往來的車輛與行人,無論是初到此地,還是要前往別處,皆要接受盤查。
若能拿出官府發放的路引,那便可以順利通行;可若是說不清楚自身來曆,講不明白要去做什麽,便別想離開了。
當然,對於普通百姓,諸如農民、工匠、賤戶等等,朝廷的看管倒並非十分嚴苛。
尤其是農民與工匠,幾乎不會被過多檢查,隻是例行公事。
但唯獨對於讀書人、商人,朝廷防備得萬分嚴密。
上頭更是下達了嚴令,要求各地方學政務必全力做好地方學子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深入學習忠孝之道,理解忠君愛國才是人間正道。
至於什麽自由、民主之類的理念,那都是邪魔歪道,連提都不能提。
而除了采取威逼手段,朝廷自然也少不了施以利誘之法。
為了讓各地學子安心,朝廷決定在明年三月新增恩科,屆時會額外多放出一些秀才、舉人的名額。
總之,隻要學子們一心愛朝廷,朝廷也定會愛他們,給予他們成為老爺的機會。
可要是學子們不愛朝廷,嗬嗬。
雖說朝廷的反應迅速且及時,但並非所有人都會吃朝廷這一套。
在汝寧府下轄的信陽,此地距離南陽府不過幾十裏的路程。
在聖教兵分五路攻打南陽府各地的當天,消息便如疾風一般迅速傳到了信陽。
信陽,一處鄉村農宅內。
說是農宅,卻又不完全準確。
這實則是一處規模頗為可觀的莊園,占地麵積足有一萬多平方米。
彼時,夜幕深沉如墨,清冷的月色如水銀般傾灑而下,好似一層薄霜均勻地覆蓋在整個宅邸之上。
宅院門前,一扇厚重的朱漆大門高高聳立,朱漆鮮亮奪目,在月華的映照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門環被擦拭得鋥亮,處處彰顯著主人家的講究。
一位中年男子神色匆匆地快步走來,他抬手用力叩門,“咚咚咚”的敲門聲在寂靜的門前清脆地迴蕩著。
不多時,門“吱呀”一聲緩緩打開,一位仆人滿臉堆笑地迎了出來,極為恭敬地引領著那中年人入內。
踏入庭院,眼前豁然開朗。
地麵鋪就的青磚潔淨整齊,每一塊青磚都擺放得嚴絲合縫,縫隙間不見一絲雜草,足見平日裏打理得多麽用心。
庭院寬敞開闊,四周屋舍錯落有致,布局既嚴謹規整又不失靈動之美。
主屋高大巍峨,飛簷鬥拱高高翹起,氣勢非凡,仿佛要衝破夜空直上雲霄。
屋宇之上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絕倫,無論是花鳥魚蟲,還是人物故事,皆雕刻得栩栩如生,仿若活物一般。
可來人此刻絲毫顧不得欣賞這些美景,隻是腳步急切地向著內宅匆匆走去。
此地名曰張府。
張家雖然未曾出過什麽位高權重的大官,但祖上曾官至知府,如今雖說家族已然沒落,可家中也有三位秀才。
稱其為書香門第,絕對是實至名歸。
張楚山,今年二十三歲,乃是張家老爺的幼子。
他十七歲便高中秀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
一刻鍾後,張楚山腳步匆匆,神色略帶興奮地來到左院客房處。
雖是夜晚,客房內依舊燈火通明,透過窗戶,依稀可見有人正坐在門口。
待他來到近處,才看清楚,那是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正是跟隨劉思行前來投靠聖教的黃宗羲。
黃宗羲看到張楚山,趕忙站起身來,臉上滿是熱忱,拱手拜道:“張兄。”
一邊說著,一邊微微欠身,以示尊敬。
張楚山趕忙還禮,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說道:“黃兄。”
問候過後,他抬眼朝著房間望去,依稀能聽到其中傳來熱烈的討論聲,不禁微微一笑,說道:“這是輪到黃兄值班了。”
黃宗羲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笑意,說道:“是啊,他們還在裏麵熱烈討論聖教的思想主張,以及如何限製權力。”
說到這裏,黃宗羲下意識地哈了哈冰冷的雙手,十月的寒冬,寒意凜冽,著實讓人難以忍受。
不過一想到聖教那些思想主張,那些前無古人的深刻見解,黃宗羲的麵色瞬間變得紅潤起來,整個人也格外精神,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張楚山爽朗地大笑起來,笑聲在庭院中迴蕩,說道:“哈哈哈,真是妙不可言。可惜我不能陪你們切磋一番,實屬可惜。”
說著,他伸手輕輕拍了拍黃宗羲的肩膀。
“走,進屋,我有南陽的最新消息。”
聽到南陽的消息,黃宗羲雙眼瞬間亮了起來,就像夜空中突然綻放的星辰,急不可耐地問道:“南陽,可是聖教有了行動?”
“嗯。”
張楚山重重地點了點頭,而後抬起腳,踏上台階,伸出手,輕輕敲了敲房門,這才緩緩推開。
房間內還有四人,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
大半個月前,劉思行邀請了四位至交好友偷偷前來南陽,一心想要投奔聖教。
但無奈朝廷封鎖太過嚴密,他們隻能暫住在好友張楚山的家中。
張楚山雖是秀才功名,但對聖教的思想推崇備至,在得知劉思行一行人的目標後,極為爽快地應了下來。
至今,劉思行等人已經在張家暫居三天。
他們身份敏感,不能隨意外出,平日便在房間內論道。
討論聖教的思想,以及四個問題。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
他們每次討論的時候,都會安排一個人在門口端坐著,時刻留意周圍動靜,防止被外人聽了去。
早在張楚山和黃宗羲說話的時候,他們便已經聽到了兩人的聲音。
對於張楚山的到來,眾人並不感到驚訝。
“張兄。”
眾人紛紛開口打招唿,臉上帶著友善的笑容。
“劉兄。”
“王兄。”
張楚山一一迴應。
客套之後,張楚山神色激動,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聖教北伐了。”
聽到這話,房間內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愣住了,臉上滿是震驚與興奮交織的複雜神情。
可相較孫傳庭信使這般順遂,黃宗羲等人的路程卻艱難坎坷太多太多。
他們自江浙啟程,乘坐著馬車踏上漫長旅途。
一路上,車輪滾滾,曆經大半個月的顛簸勞頓,才終於抵達河南汝寧府。
此地正位於南陽府的東麵。
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本欲從汝寧府徑直進入南陽府。
然而朝廷戒備之森嚴,遠超他們的預估。
為了嚴防聖教的思想如星火般流傳開來,整個河南,尤其是與南陽府鄰近的州府,均拉響了最高等級的警報。
朝廷在各處設卡封鎖、實施戒嚴,更是嚴格執行宵禁政策,將整個區域牢牢管控起來。
在汝寧府,所有往來的車輛與行人,無論是初到此地,還是要前往別處,皆要接受盤查。
若能拿出官府發放的路引,那便可以順利通行;可若是說不清楚自身來曆,講不明白要去做什麽,便別想離開了。
當然,對於普通百姓,諸如農民、工匠、賤戶等等,朝廷的看管倒並非十分嚴苛。
尤其是農民與工匠,幾乎不會被過多檢查,隻是例行公事。
但唯獨對於讀書人、商人,朝廷防備得萬分嚴密。
上頭更是下達了嚴令,要求各地方學政務必全力做好地方學子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深入學習忠孝之道,理解忠君愛國才是人間正道。
至於什麽自由、民主之類的理念,那都是邪魔歪道,連提都不能提。
而除了采取威逼手段,朝廷自然也少不了施以利誘之法。
為了讓各地學子安心,朝廷決定在明年三月新增恩科,屆時會額外多放出一些秀才、舉人的名額。
總之,隻要學子們一心愛朝廷,朝廷也定會愛他們,給予他們成為老爺的機會。
可要是學子們不愛朝廷,嗬嗬。
雖說朝廷的反應迅速且及時,但並非所有人都會吃朝廷這一套。
在汝寧府下轄的信陽,此地距離南陽府不過幾十裏的路程。
在聖教兵分五路攻打南陽府各地的當天,消息便如疾風一般迅速傳到了信陽。
信陽,一處鄉村農宅內。
說是農宅,卻又不完全準確。
這實則是一處規模頗為可觀的莊園,占地麵積足有一萬多平方米。
彼時,夜幕深沉如墨,清冷的月色如水銀般傾灑而下,好似一層薄霜均勻地覆蓋在整個宅邸之上。
宅院門前,一扇厚重的朱漆大門高高聳立,朱漆鮮亮奪目,在月華的映照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門環被擦拭得鋥亮,處處彰顯著主人家的講究。
一位中年男子神色匆匆地快步走來,他抬手用力叩門,“咚咚咚”的敲門聲在寂靜的門前清脆地迴蕩著。
不多時,門“吱呀”一聲緩緩打開,一位仆人滿臉堆笑地迎了出來,極為恭敬地引領著那中年人入內。
踏入庭院,眼前豁然開朗。
地麵鋪就的青磚潔淨整齊,每一塊青磚都擺放得嚴絲合縫,縫隙間不見一絲雜草,足見平日裏打理得多麽用心。
庭院寬敞開闊,四周屋舍錯落有致,布局既嚴謹規整又不失靈動之美。
主屋高大巍峨,飛簷鬥拱高高翹起,氣勢非凡,仿佛要衝破夜空直上雲霄。
屋宇之上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絕倫,無論是花鳥魚蟲,還是人物故事,皆雕刻得栩栩如生,仿若活物一般。
可來人此刻絲毫顧不得欣賞這些美景,隻是腳步急切地向著內宅匆匆走去。
此地名曰張府。
張家雖然未曾出過什麽位高權重的大官,但祖上曾官至知府,如今雖說家族已然沒落,可家中也有三位秀才。
稱其為書香門第,絕對是實至名歸。
張楚山,今年二十三歲,乃是張家老爺的幼子。
他十七歲便高中秀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
一刻鍾後,張楚山腳步匆匆,神色略帶興奮地來到左院客房處。
雖是夜晚,客房內依舊燈火通明,透過窗戶,依稀可見有人正坐在門口。
待他來到近處,才看清楚,那是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正是跟隨劉思行前來投靠聖教的黃宗羲。
黃宗羲看到張楚山,趕忙站起身來,臉上滿是熱忱,拱手拜道:“張兄。”
一邊說著,一邊微微欠身,以示尊敬。
張楚山趕忙還禮,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說道:“黃兄。”
問候過後,他抬眼朝著房間望去,依稀能聽到其中傳來熱烈的討論聲,不禁微微一笑,說道:“這是輪到黃兄值班了。”
黃宗羲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笑意,說道:“是啊,他們還在裏麵熱烈討論聖教的思想主張,以及如何限製權力。”
說到這裏,黃宗羲下意識地哈了哈冰冷的雙手,十月的寒冬,寒意凜冽,著實讓人難以忍受。
不過一想到聖教那些思想主張,那些前無古人的深刻見解,黃宗羲的麵色瞬間變得紅潤起來,整個人也格外精神,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張楚山爽朗地大笑起來,笑聲在庭院中迴蕩,說道:“哈哈哈,真是妙不可言。可惜我不能陪你們切磋一番,實屬可惜。”
說著,他伸手輕輕拍了拍黃宗羲的肩膀。
“走,進屋,我有南陽的最新消息。”
聽到南陽的消息,黃宗羲雙眼瞬間亮了起來,就像夜空中突然綻放的星辰,急不可耐地問道:“南陽,可是聖教有了行動?”
“嗯。”
張楚山重重地點了點頭,而後抬起腳,踏上台階,伸出手,輕輕敲了敲房門,這才緩緩推開。
房間內還有四人,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
大半個月前,劉思行邀請了四位至交好友偷偷前來南陽,一心想要投奔聖教。
但無奈朝廷封鎖太過嚴密,他們隻能暫住在好友張楚山的家中。
張楚山雖是秀才功名,但對聖教的思想推崇備至,在得知劉思行一行人的目標後,極為爽快地應了下來。
至今,劉思行等人已經在張家暫居三天。
他們身份敏感,不能隨意外出,平日便在房間內論道。
討論聖教的思想,以及四個問題。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
他們每次討論的時候,都會安排一個人在門口端坐著,時刻留意周圍動靜,防止被外人聽了去。
早在張楚山和黃宗羲說話的時候,他們便已經聽到了兩人的聲音。
對於張楚山的到來,眾人並不感到驚訝。
“張兄。”
眾人紛紛開口打招唿,臉上帶著友善的笑容。
“劉兄。”
“王兄。”
張楚山一一迴應。
客套之後,張楚山神色激動,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聖教北伐了。”
聽到這話,房間內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愣住了,臉上滿是震驚與興奮交織的複雜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