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文修的考驗
覺醒戀愛係統,我發動世界大戰 作者:天行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寒風裹挾著塵土,在工地上空肆虐。
楊奇偉目光如炬,掃視著一片狼藉的工地,沉聲道:“說說現在的情況,有多少人參加了械鬥,傷員都怎麽樣了?”
肖青原本高懸的心,在觸及楊奇偉平靜的目光後,微微放下,暗自鬆了口氣,臉上因憤怒而漲紅的神色也漸漸褪去。
他眉頭微皺,稍作思索後迴複:“參加械鬥的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人,目前都已經被控製起來。”
“受傷的人有兩百多,大部分都是小剮蹭、小傷口 。”
“有三十多人傷得比較嚴重,頭破血流,看樣子得修養幾日。”
肖青語氣一沉,表情嚴肅:“有六人情況最為嚴重,一個應該是斷了肋骨,兩個斷了手臂,還有兩個腿骨骨折,最嚴重的一個內髒受損,隻怕很難挺過來。”
楊奇偉聽聞可能出人命,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目光凝重地掃視著混亂的工地,又看向工地外越聚越多的百姓,略作斟酌後下令:“把所有人都帶來。”
“不論是參與械鬥的人,還是沒有參與械鬥的人,一個都別落下。”
他目光如隼,左右巡視一番,隨後抬手,指向不遠處的平坦荒地:“帶到這邊。”
肖青雙手抱拳,身子微微前傾,鄭重領命:“是!”
與此同時,工地一處尚未修蓋好的房屋旁,磚石與木料雜亂地堆砌著。
錦衣衛三人組好似其他未曾參加械鬥的工人般,蹲在工地的角落,靜靜地等待著事情的結果。
隻是與其他人相比,三人則又有不同。
總旗蕭雲唇角微揚,難掩歡喜之色。
事情成了。
很完美。
這就是他的計劃之一。
真正的優秀錦衣衛,從來都不會蠻幹,必然需要用腦子,懂得借力打力,順應大勢。
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瓦解敵人,永遠是最好用的手段之一。
也永遠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在桐柏縣觀察那麽久,蕭雲早已經洞悉聖教治下的內部矛盾。
比如眼下的工地。
早先來的桐柏本地工人,每個月有一百斤糧食的月薪。
薪水十天發放一次,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可領三十斤糧食。
當月全勤,可多領十斤。
而後來的工人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少了五斤,當月全勤雖然多了五斤,但總得來說還是比先來的桐柏本地人要少。
每個月十斤糧食,一年就是一百二十斤糧食啊。
一百二十斤糧食,足夠養活一個人了。
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大家都是幹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工作時間,憑什麽自己拿的比別人少?
對於這個矛盾,蕭雲看得很透徹,也很清楚。
那麽,怎麽利用這個矛盾創造衝突,並且將衝突擴大化,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蕭雲唇角微揚,冰冷地瞥了眼遠處正在看押械鬥工人的聖教甲士,右手手肘戳了戳王剛和劉銘。
王剛和劉銘側首看來,沒有開口。
蕭雲也沒有開口。
他用手在地上快速寫道:“等會見機行事。”
王剛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挑起工人械鬥隻是第一步,更關鍵的是把矛頭指向聖教,製造聖教與百姓對立的局麵,隻有這樣,任務才算圓滿完成。
劉銘眼中閃過一絲不忍,但在蕭雲的注視下,還是咬了咬牙,點了點頭。
就在三人暗自謀劃時,遠處的工頭扯著嗓子喊道:“十五組的大小工,都過來集合。”
蕭雲三人迅速起身,若無其事地朝著工頭走去。
工頭王喜,四十多歲,皮膚被歲月與江水打磨得黝黑發亮。
他早年靠跑船為生,這兩年工作難找,才來到桐柏工地。
蕭雲靠近王喜,左右警惕地看了看,確認無人注意後,不動聲色地將一小包糖塞進王喜手中。
王喜指尖輕觸包裹的紙袋,瞬間明白裏麵是什麽,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低聲問道:“老蕭,又有什麽事?”
蕭雲摸了摸下巴的胡子,陪著笑臉,眉頭微蹙,裝出一副擔憂的樣子:“頭,咱們又沒參加械鬥,怎麽也要咱們過去,上麵到底想幹什麽?”
王喜無奈地搖了搖頭,歎了口氣:“我也不清楚,這次事情鬧大了,教主都親自來了。”
“集合所有工人的命令,就是教主下達的。”
蕭雲眼睛瞪大,裝作震驚的樣子。
他右手捂住嘴巴,壓低聲音道:“教主?難道是聖教教主來了?”
王喜爽朗地笑出聲:“這聖教還能有幾個教主?肯定是楊教主來了。”
蕭雲搓了搓手,故作緊張地問道:“這事不會影響咱們工作吧?”
王喜擺了擺手,拍了拍蕭雲的肩膀:“我就是個工頭,哪能知道這些。”
“行了,站好等著吧,等所有人集合完畢,過去就知道了。咱們又沒參與械鬥,就算有問題也不會查到咱們頭上,估計就是被訓幾句。那些參加械鬥的,可就沒這麽輕鬆了。”
蕭雲聞言,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喜色,故作輕鬆道:“那就好,那就好。”
說完,退迴到隊伍中。
十五組共有五十人,蕭雲三人隱匿其中,絲毫不引人注意。
半個小時後,所有工人都被帶到楊奇偉指定的荒野。
彼時正值寒冬,枯萎的雜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參加械鬥的人被安排在前排,聖教甲士手持長槍,嚴密看守,幾個領頭的工人更是被五花大綁,狼狽不堪。
後排則是未參與械鬥的普通工人。
不過與參加械鬥的百姓不同,他們大多並不擔憂,隻是好奇地四處張望著,尋找傳說中的聖教教主。
對他們很多人而言,那可是從未見過的大人物。
而除了現場的一萬多人,外圍更是人滿為患。
隻見被劃分出來的場地周圍,早已被看熱鬧的百姓圍得水泄不通,黑壓壓的人群一眼望不到邊,幾乎半個桐柏縣城的百姓都趕了過來。
人群中,有招賢館的士子們,還有陳圓圓、李香君等人。
招賢館的士子們身份特殊,都是聖教招攬的人才,故而得到了優待。
他們得以站在場內,近距離觀察事態的發展。
並且還有專人向他們解釋目前的情況,並詢問他們的看法。
“諸位如何看待此事,認為又該如何處理此事?”,聖教財務部負責人文修,站在黃宗羲等人身前,微笑著打量他們。
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麵。
但並不妨礙文修考驗他們。
他知曉楊奇偉的目標,也知曉楊奇偉對天下才學之士的看重。
但這些人到底能不能肩負重任,文修很懷疑。
這份懷疑,源於他對明朝教育機製的了解。
大明朝的科舉以八股為重。
故而很多官員隻擅長八股作文,但對財務,算術等等幾乎沒有接觸。
一個不了解國家運行,不了解國家的錢從哪裏來,錢往哪裏去的人,怎麽可能完成教主的夙願。
楊奇偉目光如炬,掃視著一片狼藉的工地,沉聲道:“說說現在的情況,有多少人參加了械鬥,傷員都怎麽樣了?”
肖青原本高懸的心,在觸及楊奇偉平靜的目光後,微微放下,暗自鬆了口氣,臉上因憤怒而漲紅的神色也漸漸褪去。
他眉頭微皺,稍作思索後迴複:“參加械鬥的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人,目前都已經被控製起來。”
“受傷的人有兩百多,大部分都是小剮蹭、小傷口 。”
“有三十多人傷得比較嚴重,頭破血流,看樣子得修養幾日。”
肖青語氣一沉,表情嚴肅:“有六人情況最為嚴重,一個應該是斷了肋骨,兩個斷了手臂,還有兩個腿骨骨折,最嚴重的一個內髒受損,隻怕很難挺過來。”
楊奇偉聽聞可能出人命,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目光凝重地掃視著混亂的工地,又看向工地外越聚越多的百姓,略作斟酌後下令:“把所有人都帶來。”
“不論是參與械鬥的人,還是沒有參與械鬥的人,一個都別落下。”
他目光如隼,左右巡視一番,隨後抬手,指向不遠處的平坦荒地:“帶到這邊。”
肖青雙手抱拳,身子微微前傾,鄭重領命:“是!”
與此同時,工地一處尚未修蓋好的房屋旁,磚石與木料雜亂地堆砌著。
錦衣衛三人組好似其他未曾參加械鬥的工人般,蹲在工地的角落,靜靜地等待著事情的結果。
隻是與其他人相比,三人則又有不同。
總旗蕭雲唇角微揚,難掩歡喜之色。
事情成了。
很完美。
這就是他的計劃之一。
真正的優秀錦衣衛,從來都不會蠻幹,必然需要用腦子,懂得借力打力,順應大勢。
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瓦解敵人,永遠是最好用的手段之一。
也永遠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在桐柏縣觀察那麽久,蕭雲早已經洞悉聖教治下的內部矛盾。
比如眼下的工地。
早先來的桐柏本地工人,每個月有一百斤糧食的月薪。
薪水十天發放一次,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可領三十斤糧食。
當月全勤,可多領十斤。
而後來的工人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少了五斤,當月全勤雖然多了五斤,但總得來說還是比先來的桐柏本地人要少。
每個月十斤糧食,一年就是一百二十斤糧食啊。
一百二十斤糧食,足夠養活一個人了。
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大家都是幹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工作時間,憑什麽自己拿的比別人少?
對於這個矛盾,蕭雲看得很透徹,也很清楚。
那麽,怎麽利用這個矛盾創造衝突,並且將衝突擴大化,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蕭雲唇角微揚,冰冷地瞥了眼遠處正在看押械鬥工人的聖教甲士,右手手肘戳了戳王剛和劉銘。
王剛和劉銘側首看來,沒有開口。
蕭雲也沒有開口。
他用手在地上快速寫道:“等會見機行事。”
王剛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挑起工人械鬥隻是第一步,更關鍵的是把矛頭指向聖教,製造聖教與百姓對立的局麵,隻有這樣,任務才算圓滿完成。
劉銘眼中閃過一絲不忍,但在蕭雲的注視下,還是咬了咬牙,點了點頭。
就在三人暗自謀劃時,遠處的工頭扯著嗓子喊道:“十五組的大小工,都過來集合。”
蕭雲三人迅速起身,若無其事地朝著工頭走去。
工頭王喜,四十多歲,皮膚被歲月與江水打磨得黝黑發亮。
他早年靠跑船為生,這兩年工作難找,才來到桐柏工地。
蕭雲靠近王喜,左右警惕地看了看,確認無人注意後,不動聲色地將一小包糖塞進王喜手中。
王喜指尖輕觸包裹的紙袋,瞬間明白裏麵是什麽,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低聲問道:“老蕭,又有什麽事?”
蕭雲摸了摸下巴的胡子,陪著笑臉,眉頭微蹙,裝出一副擔憂的樣子:“頭,咱們又沒參加械鬥,怎麽也要咱們過去,上麵到底想幹什麽?”
王喜無奈地搖了搖頭,歎了口氣:“我也不清楚,這次事情鬧大了,教主都親自來了。”
“集合所有工人的命令,就是教主下達的。”
蕭雲眼睛瞪大,裝作震驚的樣子。
他右手捂住嘴巴,壓低聲音道:“教主?難道是聖教教主來了?”
王喜爽朗地笑出聲:“這聖教還能有幾個教主?肯定是楊教主來了。”
蕭雲搓了搓手,故作緊張地問道:“這事不會影響咱們工作吧?”
王喜擺了擺手,拍了拍蕭雲的肩膀:“我就是個工頭,哪能知道這些。”
“行了,站好等著吧,等所有人集合完畢,過去就知道了。咱們又沒參與械鬥,就算有問題也不會查到咱們頭上,估計就是被訓幾句。那些參加械鬥的,可就沒這麽輕鬆了。”
蕭雲聞言,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喜色,故作輕鬆道:“那就好,那就好。”
說完,退迴到隊伍中。
十五組共有五十人,蕭雲三人隱匿其中,絲毫不引人注意。
半個小時後,所有工人都被帶到楊奇偉指定的荒野。
彼時正值寒冬,枯萎的雜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參加械鬥的人被安排在前排,聖教甲士手持長槍,嚴密看守,幾個領頭的工人更是被五花大綁,狼狽不堪。
後排則是未參與械鬥的普通工人。
不過與參加械鬥的百姓不同,他們大多並不擔憂,隻是好奇地四處張望著,尋找傳說中的聖教教主。
對他們很多人而言,那可是從未見過的大人物。
而除了現場的一萬多人,外圍更是人滿為患。
隻見被劃分出來的場地周圍,早已被看熱鬧的百姓圍得水泄不通,黑壓壓的人群一眼望不到邊,幾乎半個桐柏縣城的百姓都趕了過來。
人群中,有招賢館的士子們,還有陳圓圓、李香君等人。
招賢館的士子們身份特殊,都是聖教招攬的人才,故而得到了優待。
他們得以站在場內,近距離觀察事態的發展。
並且還有專人向他們解釋目前的情況,並詢問他們的看法。
“諸位如何看待此事,認為又該如何處理此事?”,聖教財務部負責人文修,站在黃宗羲等人身前,微笑著打量他們。
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麵。
但並不妨礙文修考驗他們。
他知曉楊奇偉的目標,也知曉楊奇偉對天下才學之士的看重。
但這些人到底能不能肩負重任,文修很懷疑。
這份懷疑,源於他對明朝教育機製的了解。
大明朝的科舉以八股為重。
故而很多官員隻擅長八股作文,但對財務,算術等等幾乎沒有接觸。
一個不了解國家運行,不了解國家的錢從哪裏來,錢往哪裏去的人,怎麽可能完成教主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