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鄭善的問題,楊降是一點也沒覺得意外。要說國子監的學生不關注時事政治,那才是一件怪事。當然,藝術係的可以例外。
至於楊降自己,因為長年的研究方向與社會密切相關,關注這些事情已經成為了本能和閑暇時候的消遣。
裏家裏除了那些不知世事的孩童外,最多的就是有著大把時間的老人。他們最喜愛的事除了打打麻將,下下棋之外,就屬討(八)論(卦)時事能提起興趣了。
有句話說人越老越是固執,老人們討論事情的時候少不了因堅持己見而針鋒相對,還好身邊有楊降這樣一個能人在,有他出麵調解可是消弭了許多的分歧。
作為近日的焦點話題,“禦史台訴案”沒少被拿來解剖分析,楊降在聽到鄭善的問題之後,幾乎沒有怎麽思考,反問道:“在長元看來,尚書台與禦史台之間是個什麽樣的關係,為什麽楊國鈞就不能幫焦德玉呢?”
鄭善滿臉疑惑,答道:“按照《天綱》的設計,在天朝的政治框架中,禦史台天然是尚書台、國士府和三法司(大理寺、提刑司、按察司)這三者的對立麵,其對立程度依次遞減。其中因為天子的關係,禦史台和三法司中的大理寺關係最好,而和按察司則更多的是一種既合作又競爭的同時又互相監督的關係。至於對行使行政權力的尚書台,禦史台的諸多禦史們恨不得天天用放大鏡來觀察他們,而尚書台也被逼得既設置廉政省來強化自省,又在每年的預算案中對禦史台的部分是錙銖必較,想要借此限製禦史們的活動。”
鄭善將自己對天朝製度的理解說了出來,想要借此證明尚書台與禦史台是一組對立麵,尚書台沒有理由幫禦史台的。
當然,這隻是鄭善自己的理解。他知道這肯定有些淺顯,也可能理解有誤,但見到楊降沒有阻止的意思,於是繼續說了下去。
“雖然近年來禦史台提起的訴案在逐漸減少,和尚書台的關係好像也趨於緩和,但每一次訴案尚書台這邊都會認真應對,即使錯在自己這邊,尚書台也會盡量拖延,以減少對有關公士的影響,而案件從審理到結束的時間通常在半年以上。”
“但這一次很奇怪,尚書台的舉動明顯表示他們也覺得禦史台抓到重點了,卻沒有按照慣例來應對,反而大張旗鼓的派出了公士省和廉政省的調查組,表現出一副早就看商務部這些人不爽了的樣子,簡直就像是在落井下石,一點也沒有表現出以往的守望相助。”
說到這裏,鄭善停頓了一下,
“對於尚書台的反常舉動,我看到很多說法,有說是內部鬥爭,有人借機生事。但我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可實際原由是什麽我也說不上來,所以我才來請教您!”
楊降極有耐心的傾聽了鄭善的迴答,雖然觀點稚嫩,但是還算有條理,也沒有脫離中心,他滿意的點了點頭,決定指點指點鄭善,道:“到底是曆史係的學生,你的論述大體上是對的。但是,分析實事的時候,你的視角窄了一點。”
鄭善見狀,端正了坐姿,急切的問道:“您說!”
“有句話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楊降也調整了一下姿勢,好讓自己坐的舒服一些,然後他和藹的看著鄭善,“而對於這類時事來說,切忌不能太教條了。”
“具體來說,在看問題的時候,你隻注意到了互為對立麵的尚書台和禦史台,但你忘了其中的第三方了。”
“您是說,被指控有壟斷嫌疑的那兩家公司。”
“對!”楊降肯定道:“我記得你說起過,你開了一家那個叫什麽…的公司?”
“無限工房,主業是網絡相關的。”
“對,你的公司和網絡相關,那你肯定清楚這個行業最近的動向吧!”
“當然,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這個行業最近比較火熱。河圖係統有什麽動作我不清楚,但太平洋通訊作為網絡服務提供商在網絡商業化方麵下了很大的力氣。但是,這和尚書台的選擇有什麽關係?”鄭善依舊不解。
“長元,要看清楚這裏的門道,你得多看看經濟相關的書了。”楊降明白症結所在,給鄭善提了一個建議後,繼續解釋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政治立場對上實際利益的時候,有時候政治立場也得退一步的。你知道,尚書台尚書令是我們天朝的大管家,保障民生,穩定發展經濟是他的第一要務。但是,如果你有關注近幾年的經濟環境的話,你就會知道我們的尚書令,我的本家,楊國鈞上任以來的日子並不好過。”
提起近年的經濟狀況,鄭善立馬反應過來了。
兩年多以前,楊國鈞當選天朝第一百零六任尚書令,走上了人生巔峰。一般來說,身為此世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的國家領導人,他的工作並不會困難到哪裏去。然而,事情總有意外,他的前任卸任前為了提振國內的經濟發展,放鬆了銀行業金融業的監管,當他上任後卻發現,金融業鬆開的閥門並沒有多少去處,隻能往股市裏注水,眼看著股市節節高升,但對經濟發展卻沒有多少正麵的影響。
“麵臨國家經濟增長壓力的楊國鈞必需盡快找到一個合適的增長引擎,給已經被鬆開閥門的資本找一個寬闊的蓄水池,而且不能是股市那樣的虛擬水池…”
“等等!”鄭善打斷了楊降,問道:“楊尚書令知道問題在於資本,為什麽不把閥門關上呢?”
“你太想當然了,事情沒那麽簡單,且不說楊國鈞願不願意冒著經濟停滯的風險,單就國士府那一關也過不去。”
鄭善一想也是,國士府曆來就被說是代表著大金主的利益,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怎麽會跟自己過不去。
“所以,您認為尚書台這是看上了網絡這個新興行業了,想將資金引向這個領域,為此,借著禦史台發難的機會,尚書台甚至不顧‘慣例’了,是嗎?”
至於楊降自己,因為長年的研究方向與社會密切相關,關注這些事情已經成為了本能和閑暇時候的消遣。
裏家裏除了那些不知世事的孩童外,最多的就是有著大把時間的老人。他們最喜愛的事除了打打麻將,下下棋之外,就屬討(八)論(卦)時事能提起興趣了。
有句話說人越老越是固執,老人們討論事情的時候少不了因堅持己見而針鋒相對,還好身邊有楊降這樣一個能人在,有他出麵調解可是消弭了許多的分歧。
作為近日的焦點話題,“禦史台訴案”沒少被拿來解剖分析,楊降在聽到鄭善的問題之後,幾乎沒有怎麽思考,反問道:“在長元看來,尚書台與禦史台之間是個什麽樣的關係,為什麽楊國鈞就不能幫焦德玉呢?”
鄭善滿臉疑惑,答道:“按照《天綱》的設計,在天朝的政治框架中,禦史台天然是尚書台、國士府和三法司(大理寺、提刑司、按察司)這三者的對立麵,其對立程度依次遞減。其中因為天子的關係,禦史台和三法司中的大理寺關係最好,而和按察司則更多的是一種既合作又競爭的同時又互相監督的關係。至於對行使行政權力的尚書台,禦史台的諸多禦史們恨不得天天用放大鏡來觀察他們,而尚書台也被逼得既設置廉政省來強化自省,又在每年的預算案中對禦史台的部分是錙銖必較,想要借此限製禦史們的活動。”
鄭善將自己對天朝製度的理解說了出來,想要借此證明尚書台與禦史台是一組對立麵,尚書台沒有理由幫禦史台的。
當然,這隻是鄭善自己的理解。他知道這肯定有些淺顯,也可能理解有誤,但見到楊降沒有阻止的意思,於是繼續說了下去。
“雖然近年來禦史台提起的訴案在逐漸減少,和尚書台的關係好像也趨於緩和,但每一次訴案尚書台這邊都會認真應對,即使錯在自己這邊,尚書台也會盡量拖延,以減少對有關公士的影響,而案件從審理到結束的時間通常在半年以上。”
“但這一次很奇怪,尚書台的舉動明顯表示他們也覺得禦史台抓到重點了,卻沒有按照慣例來應對,反而大張旗鼓的派出了公士省和廉政省的調查組,表現出一副早就看商務部這些人不爽了的樣子,簡直就像是在落井下石,一點也沒有表現出以往的守望相助。”
說到這裏,鄭善停頓了一下,
“對於尚書台的反常舉動,我看到很多說法,有說是內部鬥爭,有人借機生事。但我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可實際原由是什麽我也說不上來,所以我才來請教您!”
楊降極有耐心的傾聽了鄭善的迴答,雖然觀點稚嫩,但是還算有條理,也沒有脫離中心,他滿意的點了點頭,決定指點指點鄭善,道:“到底是曆史係的學生,你的論述大體上是對的。但是,分析實事的時候,你的視角窄了一點。”
鄭善見狀,端正了坐姿,急切的問道:“您說!”
“有句話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楊降也調整了一下姿勢,好讓自己坐的舒服一些,然後他和藹的看著鄭善,“而對於這類時事來說,切忌不能太教條了。”
“具體來說,在看問題的時候,你隻注意到了互為對立麵的尚書台和禦史台,但你忘了其中的第三方了。”
“您是說,被指控有壟斷嫌疑的那兩家公司。”
“對!”楊降肯定道:“我記得你說起過,你開了一家那個叫什麽…的公司?”
“無限工房,主業是網絡相關的。”
“對,你的公司和網絡相關,那你肯定清楚這個行業最近的動向吧!”
“當然,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這個行業最近比較火熱。河圖係統有什麽動作我不清楚,但太平洋通訊作為網絡服務提供商在網絡商業化方麵下了很大的力氣。但是,這和尚書台的選擇有什麽關係?”鄭善依舊不解。
“長元,要看清楚這裏的門道,你得多看看經濟相關的書了。”楊降明白症結所在,給鄭善提了一個建議後,繼續解釋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政治立場對上實際利益的時候,有時候政治立場也得退一步的。你知道,尚書台尚書令是我們天朝的大管家,保障民生,穩定發展經濟是他的第一要務。但是,如果你有關注近幾年的經濟環境的話,你就會知道我們的尚書令,我的本家,楊國鈞上任以來的日子並不好過。”
提起近年的經濟狀況,鄭善立馬反應過來了。
兩年多以前,楊國鈞當選天朝第一百零六任尚書令,走上了人生巔峰。一般來說,身為此世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的國家領導人,他的工作並不會困難到哪裏去。然而,事情總有意外,他的前任卸任前為了提振國內的經濟發展,放鬆了銀行業金融業的監管,當他上任後卻發現,金融業鬆開的閥門並沒有多少去處,隻能往股市裏注水,眼看著股市節節高升,但對經濟發展卻沒有多少正麵的影響。
“麵臨國家經濟增長壓力的楊國鈞必需盡快找到一個合適的增長引擎,給已經被鬆開閥門的資本找一個寬闊的蓄水池,而且不能是股市那樣的虛擬水池…”
“等等!”鄭善打斷了楊降,問道:“楊尚書令知道問題在於資本,為什麽不把閥門關上呢?”
“你太想當然了,事情沒那麽簡單,且不說楊國鈞願不願意冒著經濟停滯的風險,單就國士府那一關也過不去。”
鄭善一想也是,國士府曆來就被說是代表著大金主的利益,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怎麽會跟自己過不去。
“所以,您認為尚書台這是看上了網絡這個新興行業了,想將資金引向這個領域,為此,借著禦史台發難的機會,尚書台甚至不顧‘慣例’了,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