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紛繁舞台上,總有那麽一類愛演的人,他們就像技藝精湛卻走偏了路的演員,將“表演”演繹成了令人反感的做作與虛偽,活脫脫是兩麵三刀的角色,讓人一旦看透,便心生厭惡,如同那陽光下無所遁形的陰影。
這類人仿佛生來就手握偽裝的“劇本”,時刻戴著麵具穿梭在生活的各個場景中,將真實的自己深深地掩埋起來,隻展現出他們想讓別人看到的那一麵。
就曾有這麽一位自稱高位截癱的“神人”出現在眾人視野中,那故事乍一聽,簡直就是勵誌傳奇,讓人既驚歎又佩服。
據說她宣稱自己因為意外導致高位截癱後,並沒有自怨自艾,反而開啟了一段令人咋舌的“逆襲”之路。
她對外宣稱自己自學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課程,每天都在病床前,靠著頑強的毅力,一點點啃書本、做筆記,硬是把各個學科的知識裝進了腦袋裏。鄰裏們聽聞後,紛紛誇讚。
有人好奇地問她:“姑娘呀,這小學到大學的課程可不少呢,你學起來得多難呀,快給我們講講你是咋堅持下來的呀?”
她便一臉堅毅地迴應:“哎呀,沒辦法呀,我雖然身體癱了,可腦子不能癱呀,我就想著不能這麽荒廢下去,每天給自己定計劃,一點點學唄,熬了不知道多少個日夜呢。”
而且,她還說自己掌握了多國語言呢。在和一些來訪的人聊天時,時不時就蹦出幾句流利的英語、法語或者日語,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
有人驚歎地說:“哇,你這太厲害了呀,高位截癱還能把外語學得這麽好,你是咋學的呀?”
她則故作謙虛地笑道:“就是跟著那些外語教材、音頻學的呀,多聽多說就慢慢會了唄,我想著多學門語言,也能多了解外麵的世界呢。”
更神奇的是,她聲稱自己還精通針灸救人呢。有鄰居身體不舒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找她,她就煞有介事地拿出針灸工具,一邊比劃著,一邊說著穴位和針法,還念叨著:“我這都是自己鑽研出來的呢,之前看了好多中醫的書,又跟著網上的視頻學,慢慢就會了,你放心啊,我肯定盡力幫你調理調理。”那鄰居被她這專業的架勢弄得深信不疑,連連道謝。
而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她居然說自己會開車,還能蹺二郎腿。有人親眼看到她坐在駕駛位上,像模像樣地擺弄著方向盤,還笑著說:“看,雖然我身體這樣了,但我可沒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呀,開車出去兜兜風,感覺也挺自在的呢。”
至於蹺二郎腿,每次有人來看她,她還故意展示一下這個動作,旁人看了都覺得太神奇了,想著這高位截癱還能做到這樣,簡直就是奇跡呀。
可實際上呢,隨著時間推移,真相慢慢浮出水麵。原來,她那些所謂的自學課程,不過是偶爾翻翻書做做樣子,好多知識都是一知半解,隻是靠著一些皮毛在人前賣弄罷了。
那些流利的外語,也隻是會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都是提前背好的,真要是深入交流,立馬就露餡了。
有一迴,一個懂外語的朋友試著用比較專業的內容和她對話,她就開始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最後隻能尷尬地笑笑說:“哎呀,好久沒說了,有點生疏了。”
而她所謂的針灸救人,更是瞎糊弄。有次那位被她針灸過的鄰居病情不但沒好,反而加重了,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穴位紮得根本不對,差點就出大問題了。
人家找上門來質問,她還狡辯說:“這中醫嘛,有時候就是起效慢,可能還得多紮幾次才行呀,我也是好心幫忙呢。”
至於開車和蹺二郎腿,那更是她精心編造的謊言了。有人偶然發現她其實根本沒有高位截癱,都是裝出來的,開車也是在沒人的時候偷偷練習,就是為了營造出那種勵誌又神奇的形象,好讓大家都圍著她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獲取別人的誇讚和關注。
在職場這片競爭激烈的“舞台”上,這類愛演的人“演技”也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就拿公司的重要會議來說吧,當領導提出一個方案時,他們瞬間就像被注入了無限活力,立刻雙眼放光,身子前傾,迫不及待地搶先發言。那聲音洪亮又充滿激情,用盡各種華麗的辭藻去誇讚這個方案的精妙之處,仿佛這個方案就是他們心中夢寐以求、無可挑剔的絕佳創意,沒有絲毫瑕疵可尋。
他們一邊說著,還一邊不住地點頭,那幅度恰到好處,配合著自然而又富有表現力的手勢,眼神中滿是對領導的欽佩,生生把周圍的同事都襯托得好像思維遲鈍、跟不上節奏了些。
會後,為了能讓領導更深刻地記住自己的“擁護”,他們還會特意找機會,拿著方案裏的一些細節去領導辦公室,佯裝自己深入研究後又有了新的感悟,繼續對領導進行一番誇讚。
一進領導辦公室,便滿臉堆笑,聲音裏都透著討好的意味,說道:“領導,我迴去又仔細琢磨了下,您這思路真是太超前了,就拿這個小點來說,要是實施起來,那對咱們整個項目的推動作用可太大了,我越想越佩服您呀。”
領導笑著迴應:“哈哈,你有心了啊,看來你對這方案挺上心的嘛。”
他們趕忙接著說,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語速也加快了幾分:“那必須的呀,領導您提出的方案,那都是值得我們好好鑽研學習的,我就盼著能跟著您多學點東西,讓自己也提升提升呢。您看啊,這方案裏的這個環節,我又琢磨出幾種不同的執行思路,我覺得要是結合著來做,效果說不定會更好呢,您給指點指點唄。”說著,還把自己提前準備好的筆記遞了過去,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一些看似很專業的想法,其實大多都是些東拚西湊、沒多少實際價值的內容。
而此時在他們心裏,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暗自思忖著:“哼,這方案到底咋樣我才不管呢,先把領導哄好了,讓領導覺得我和他想法一致,這可是在領導那兒刷好感的好機會呀,日後升職加薪說不定就有我的份了。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說過,‘外觀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為表麵的裝飾所欺騙’,我這不就是利用這一點,在領導麵前好好表現一番嘛。”
在和同事們日常相處時,要是誰取得了一點小成績,他們馬上就會湊上前去,臉上瞬間綻放出比那獲獎者還要燦爛的笑容,又是熱情的擁抱,又是一連串的溢美之詞,那真誠勁兒,任誰看了都會覺得他們是真心為對方高興,是最靠譜的好同事。
比如同事小李拿下了一個重要項目,他們立馬迎上去,那熱情的樣子就像自己中了大獎一樣,大聲說道:“哎呀,小李啊,你可太厲害了呀!這項目難度那麽大,你都能拿下,真不愧是咱們部門的骨幹啊,我可得向你好好學習學習呢。你快給我講講,你當時是怎麽想到那個絕妙的點子的呀,我都好奇死了。”
小李笑著迴應:“哪裏哪裏,也是運氣好,大家也都幫了不少忙呢。”
他們趕緊擺擺手,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說道:“可別謙虛了,這就是你能力強呀,你看這思路、這執行,哪樣不是你一手把控的呀,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就說你那個和客戶溝通的技巧吧,我聽說可巧妙了,把客戶拿捏得死死的,你快給我透露透露唄,讓我也跟著漲漲見識呀。”邊說還邊拉著小李的胳膊,顯得格外親昵。
可一旦有合作項目的機會,他們就會想盡辦法在其中凸顯自己,把別人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
在共同完成一個策劃案後,向領導匯報時,他們會巧妙地把自己描述成主導者,說:“領導,這次策劃案能這麽順利,主要還是我這邊把控了整體方向,從構思到細節完善,我都全程跟進,當然其他同事也幫了點小忙。您看啊,最開始定主題的時候,大家都沒什麽頭緒,還是我提出了那個關鍵的想法,一下子就把方向給明確了,後麵的執行也都是按照我的規劃來走的呀。”
旁邊的同事小王忍不住小聲嘀咕,皺著眉頭,一臉不滿地對身邊人說:“哼,明明大家都出了不少力,怎麽就成他主導了呀,真夠可以的。當時討論主題的時候,大家可是各抒己見,他那想法也是在大家的啟發下才完善的,現在倒好,全成他一個人的功勞了,臉皮可真夠厚的。”
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卻是:“不就是這點小成績嘛,我先捧著你,讓大家都覺得我這人特友善、特大氣,迴頭找機會還得暗暗壓你一頭呢,可不能讓你風頭太盛了,畢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可不能讓你擋了我的道,我得慢慢成為這眾人矚目的焦點才行。
巴爾紮克也曾講過,‘諂媚從來不會出自偉大的心靈’,我這般逢迎,也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罷了。”
然而,一旦轉身到了人後,到了那些他們自認為可以無所顧忌的“鬼前”,那副嘴臉可就徹底變了樣,好似川劇裏瞬間變臉的絕技被他們運用得爐火純青。
他們會把之前對別人的誇讚瞬間換成尖酸刻薄的詆毀,剛剛還滿臉笑意地與之稱兄道弟,這會兒就在背地裏編排著對方的不是,挑著各種毛病,甚至添油加醋地傳播一些莫須有的壞話,那言語之惡毒,與之前的和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
會議結束後,他們就會和幾個看似關係密切的人聚在一起,壓低聲音開始吐槽領導提出的方案,說這方案這裏不實際,那裏漏洞百出,還嘲笑領導的眼光不過如此。
其中一人小聲說:“哎,你們覺得領導那方案真有那麽好嗎?我怎麽覺得好多地方都不靠譜呢。”
他們立馬接話道,臉上帶著一絲不屑,撇著嘴說:“就是啊,我剛剛在會上那都是裝的,不然能怎麽辦呀。你們看那一點,根本就不符合咱們現在的實際情況嘛,真不知道領導咋想的,還在那說得頭頭是道呢。我當時在會上都強忍著沒把心裏話說出來,要我說呀,這方案要是真實施了,指不定出多少問題呢,咱們還得跟著遭殃。”
另一個人附和著,同樣滿臉質疑的神情,說道:“對對對,我也覺得,這方案裏好些細節都沒考慮周全呢,感覺就是領導一時心血來潮想出來的,也沒好好調研調研市場情況,唉,咱們到時候還得費勁去補救呢。”
他們一邊說著,一邊還帶著那種自以為洞察一切的得意神情,心裏想著:“哼,剛剛在會上那都是裝的,現在反正沒領導在,可勁兒說說也無妨,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我心裏到底咋想的,這樣還能顯得我多有見解似的。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說謊很容易,但是要想圓謊卻很困難’。
而對於同事取得的成績,他們在背地裏則會酸溜溜地說那不過是運氣好罷了,或者暗指別人是靠不正當手段才獲得的,全然忘了自己人前那副熱情祝賀的樣子。
要是聽到別人在討論那位同事的優秀表現,他們還會在旁邊陰陽怪氣地插上幾句。
有人說:“小李這次那個項目完成得真棒啊,確實有本事。”
他們便撇撇嘴,不屑地說:“喲,那誰呀,估計就是這次運氣好唄,指不定下次就不行了呢。再說了,誰知道他背後用了啥手段呀,這事兒啊,可不好說呢。我聽說啊,他為了拿下那個項目,可沒少在客戶那邊獻殷勤呢,也不知道使了什麽小手段,哼,這種靠歪門邪道得來的成績,有啥好炫耀的呀。”
旁人聽了,有的露出驚訝的表情,有的則半信半疑,小聲議論著。
他們心裏嘀咕著:“憑什麽他就能出風頭啊,我得把他名聲搞壞點,這樣大家就不會光盯著他了,我才能更突出呢。‘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可不管什麽君子之道了,隻要能達到我的目的就行。法國思想家拉羅什富科說過,‘偽善是一種投資,魔鬼要來償還的’,我現在的這些小手段,說不定以後都會付出代價呢,可當下哪顧得上那麽多呀。”
在社交場合,那更是他們盡情“表演”的大舞台。參加聚會時,他們剛踏入場地,就如同社交達人一般,熱情地和每個人打招唿,那聲音大得仿佛要讓全場都注意到他們的到來。
主動參與到各個小圈子的聊天中,不管聊什麽話題,他們都能接上話,還總能把話題巧妙地引向自己,講述一些看似精彩又引人注目的經曆,把自己塑造得無比高大上,仿佛他們就是那曆經千帆、滿身故事的傳奇人物,讓旁人都對他們投來羨慕的目光,仿佛他們就是這聚會的焦點所在。
聚會上,有人聊起旅遊的話題,他們馬上接口道,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手還在空中比劃著:“哎呀,說起旅遊啊,我可太有發言權了。我之前去那個歐洲呀,那一路上的見聞可太有意思了。我去了好多小眾又美的地方,一般遊客都找不到呢,我記得有個小鎮,在深山裏頭,那建築風格獨特極了,就跟童話裏的城堡似的,而且啊,當地的人都特別淳樸熱情,我剛到那兒,就被邀請到一戶人家家裏做客呢,一起品嚐他們自家釀的美酒,那味道,至今我都忘不了。還有啊,我還跟當地的一些藝術家成了好朋友,一起探討藝術,那感覺,真的太難忘了。我還跟著他們學畫畫呢,他們都誇我有天賦,說不定我以後都能成個業餘畫家了呢,哈哈。”
旁人好奇地問:“哇,那你快說說都去了哪些地方呀?”
他們卻含糊其辭地說:“哎呀,那些地方名字太拗口了,我一時還真說不上來呢,反正就是特別美的小鎮呀,那種韻味,隻有親身去了才能體會到呢。再說了,那都是當地的土叫法,翻譯過來也沒那個味兒了呀,等下次有機會,我帶你們一起去感受感受就知道了呀。”
旁人雖然有些疑惑,但也不多追問,隻能附和著誇讚幾句。
可等聚會結束,和身邊親近的人說起那些剛認識的人時,他們又會不屑地評價這個沒品味,那個太虛榮,把別人貶得一文不值。
而且要是在聚會上看到有人比自己更受歡迎,他們心裏就會暗暗較勁,之後找機會在別的場合散布關於那個人的負麵傳聞。
他們對朋友說:“哎,你知道上次聚會上那個小張嗎?看著挺風光的,其實啊,我聽說他私生活可亂了呢,那些表麵上的風光都是裝出來的,哼,也就是騙騙那些不了解他的人罷了。我還聽說啊,他那工作上的成績也都是靠走後門得來的,根本就沒什麽真本事,就是會在人前顯擺而已。”
朋友驚訝地說:“啊?真的假的呀,看著不像那樣的人啊。”
他們便篤定地說:“哎呀,我還能騙你呀,這都是我聽可靠消息說的,反正你以後跟他打交道可得小心著點呢。我跟你說啊,這種人,就是喜歡把自己包裝得高大上,其實內裏啊,一塌糊塗呢,咱可別被他那表象給糊弄了呀。”
他們心裏暗自得意:“哈哈,那些人還真以為我和他們多投緣呢,我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這樣我在社交場上才能吃得開呀,管他們怎麽想呢。‘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我這聰明的做法,他們估計都還蒙在鼓裏呢,我隻要維持好我這表麵的風光就行。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我這般虛偽待人,估計遲早也會被別人謹慎對待吧。”
在家庭聚會中,麵對長輩,他們也是一副乖巧孝順、懂事聽話的模樣。吃飯時,不停地給長輩夾菜,嘴裏說著各種貼心的話語,像“爺爺奶奶,你們多吃點這個,對身體好呀,我平常都惦記著呢”,把長輩哄得樂嗬嗬的。
長輩笑著說:“哎呀,這孩子,真懂事,太貼心了呀。”
他們還會接著說,臉上滿是乖巧的神情,語氣裏透著濃濃的關切:“那必須的呀,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一輩子了,我就盼著能多孝順孝順你們呢,隻要你們身體健健康康的,我就開心啦。你們要是缺啥少啥了,或者有啥想做的事兒,可一定要跟我說呀,我就是你們的跑腿兒的,隨叫隨到呢。”
可一旦長輩不在場,涉及到分家產或者一些利益相關的事兒,他們就立馬換了副態度,和兄弟姐妹爭得麵紅耳赤,全然不顧親情,還會在背後說些難聽的話。
他們對著自己的伴侶抱怨,眉頭緊皺,滿臉怨氣他們對著自己的伴侶抱怨,眉頭緊皺,滿臉怨氣地說:“哼,平時就屬老三最會裝孝順了,現在還想多分,沒門兒!每次在長輩麵前就他表現得最積極,其實心裏那點小算盤打得可精了,淨想著怎麽哄得長輩開心,好給自己多撈點好處呢。你看看他,每次都是那些花言巧語,我都聽膩了,真不知道長輩們怎麽就吃他那一套呢。咱可不能讓他得逞啊,這家產本來就該咱們公平分配嘛,他憑什麽想多占呀。”
伴侶無奈地說:“哎呀,都是一家人,這麽爭來爭去也不好吧。”
他們卻氣唿唿地說:“一家人怎麽了,這涉及到切身利益呢,我可不能吃這個虧,他那副假惺惺的樣子,我早就看不順眼了。再說了,我平時對長輩也不差呀,憑什麽好處都讓他給占了去,不行,我得找機會跟其他兄弟姐妹好好說說,不能讓他這麽得逞了,得讓大家都看清他的真麵目才行呢。”
於是,他們便開始在兄弟姐妹之間搬弄是非,找各種機會說老三的壞話。
有一迴家庭聚會結束後,趁著幾個兄弟姐妹閑聊,他們故作神秘地湊過去說:“你們發現沒呀,老三每次給長輩買東西,那都是挑最便宜的買,然後在長輩麵前把價格說得老高,就為了顯得自己多舍得花錢似的,這種小心思,你們可得多留意留意啊。”
其他兄弟姐妹聽了,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則皺起了眉頭,覺得這事不太靠譜,但也不好當麵反駁。
而他們看著大家的反應,還以為自己的話起了作用,心裏暗自竊喜,想著這下老三的形象可算是被自己抹黑了一些,瓜分家產的時候自己就更有優勢了。
不僅如此,在鄰裏之間,他們也是如此這般“表演”著。平日裏見到鄰居,總是熱情洋溢地噓寒問暖,主動幫忙拎個東西,或者分享一些自己所謂的“獨家生活小妙招”,那熱心腸的樣子,讓鄰居們都覺得他們是難得的好相處之人。
鄰居張大媽提著菜迴來,他們趕忙迎上去,臉上堆滿笑容,熱情地伸出手說:“張大媽,您這買菜去啦,哎呦,挺沉的吧,我來幫您拎著吧。”
張大媽笑著說:“哎呀,謝謝你啊,你這孩子就是熱心腸。”
他們笑著迴應:“不客氣不客氣,都是鄰居嘛,互相幫忙是應該的呀。對了,張大媽,我跟您說啊,我最近發現個特別好用的清潔小妙招,用白醋和小蘇打混合著擦廚房的油汙,一擦就幹淨呢,您迴頭可以試試呀。我自己試過好幾次了,效果那叫一個好,之前我家廚房的抽油煙機髒得不行了,用了好多清潔劑都不管用,就用這個辦法,幾下就擦得幹幹淨淨的,跟新的一樣呢。”
張大媽連連點頭,稱讚道:“哎呀,那可真好啊,你這孩子就是細心,還想著跟我們分享這些小妙招呢,真是個熱心腸呀。”
可一旦涉及到一些利益相關的事兒,比如小區裏評選優秀住戶之類的活動,他們就開始在背後搞小動作,偷偷散播其他候選人的不利消息,妄圖通過這種不正當的手段來為自己贏得優勢,心裏想著:“哼,平時那些友善都是做給大家看的,關鍵時刻可不能讓別人占了便宜,我得想盡辦法讓自己勝出啊,畢竟這榮譽到手了,那在小區裏可就更有麵子了。
當小區組織誌願者活動時,他們會在一開始就積極報名,在活動現場也是表現得特別賣力,又是幫著搬東西,又是熱情地給居民講解活動內容,吸引了不少人的誇讚和目光。
旁邊的居民誇讚道:“喲,你看人家,多積極呀,真是個熱心腸的好鄰居呢。”
他們笑著迴應:“哈哈,應該的應該的,咱們小區就是個大家庭嘛,能出份力我也開心呀。我覺得這誌願者活動可太有意義了,能幫助到大家,自己心裏也舒坦呀,以後有這樣的活動,我還得積極參加呢。”
可活動結束後,後續需要持續跟進一些收尾工作或者總結反饋時,他們卻找各種借口推脫,把責任都甩給那些實實在在做事的鄰居,自己則躲在一邊繼續享受著之前營造出的好名聲帶來的好處。
鄰居老李找到他們說:“哎,之前誌願者活動那收尾的事兒,還得咱們一起再處理處理呀,你看你啥時候有空啊?”
他們麵露難色,推脫道:“哎呀,老李啊,實在不好意思,我這最近工作太忙了,抽不出空來呀,你看你先幫忙弄著唄,辛苦你了啊。”
老李無奈地走了後,他們還暗自慶幸:“哼,還好糊弄過去了,反正這事兒又不是非我不可,我可不想再費那勁兒了,就讓他們去忙吧,我這好名聲已經有了,也不影響啥。”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他們這些虛偽的行徑慢慢地開始被身邊的人察覺。
那位自稱高位截癱的“神人”,因為有一次在假裝高位截癱卻又不小心露出破綻的場景被人拍了下來,視頻在小區裏傳開了,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之前那些所謂的勵誌故事全是編造出來的呀,頓時對她指指點點,之前對她的那些誇讚也都變成了嘲諷和鄙夷。
在職場中,他們在領導麵前過度“表演”,卻總是拿不出實際的成果,時間久了,領導也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對他們越發失望,原本期待的升職加薪自然也沒了下文。而且同事們也都漸漸看清了他們兩麵三刀的本質,開始疏遠他們,工作上有合作項目也都不太願意和他們一組了,他們在公司裏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尷尬。
在社交場合,他們那些吹噓的經曆被人一一戳破後,大家都覺得他們就是個愛說謊、愛顯擺的人,慢慢地都不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了,以往那些聚會邀請也越來越少,他們徹底成了別人眼中的笑柄。
在家庭裏,兄弟姐妹經過一番查證,發現他們之前說老三的壞話全是無中生有,對他們的做法很是氣憤,和他們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家庭聚會時氣氛都變得格外壓抑。長輩們知道了這件事,也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失望,原本的疼愛也少了幾分。
在鄰裏之間,大家看清了他們的真麵目後,再也不覺得他們熱心腸了,平時見麵也隻是禮貌性地點點頭,再也沒有了以往的熱絡。小區評選優秀住戶之類的活動,即便他們再怎麽耍手段,大家也都不會把票投給他們了,他們苦心經營的好形象徹底崩塌了。
他們的愛演,不是出於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的表達,而純粹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手段。用虛假的言行去蒙蔽他人的雙眼,以為這樣就能在生活裏混得如魚得水。
可實際上,時間久了,大家總會看清他們的真麵目,看穿那做作背後的虛偽本質。他們或許能得逞一時,但終究難以收獲真正的情誼和長久的安穩,那所謂的“風生水起”也不過是建立在謊言之上的泡沫,一戳就破,徒留他人對其鄙夷的目光。
正如古人雲:“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無論他們的“演技”多麽高超,最終也逃不過被人識破的結局。
這類人仿佛生來就手握偽裝的“劇本”,時刻戴著麵具穿梭在生活的各個場景中,將真實的自己深深地掩埋起來,隻展現出他們想讓別人看到的那一麵。
就曾有這麽一位自稱高位截癱的“神人”出現在眾人視野中,那故事乍一聽,簡直就是勵誌傳奇,讓人既驚歎又佩服。
據說她宣稱自己因為意外導致高位截癱後,並沒有自怨自艾,反而開啟了一段令人咋舌的“逆襲”之路。
她對外宣稱自己自學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課程,每天都在病床前,靠著頑強的毅力,一點點啃書本、做筆記,硬是把各個學科的知識裝進了腦袋裏。鄰裏們聽聞後,紛紛誇讚。
有人好奇地問她:“姑娘呀,這小學到大學的課程可不少呢,你學起來得多難呀,快給我們講講你是咋堅持下來的呀?”
她便一臉堅毅地迴應:“哎呀,沒辦法呀,我雖然身體癱了,可腦子不能癱呀,我就想著不能這麽荒廢下去,每天給自己定計劃,一點點學唄,熬了不知道多少個日夜呢。”
而且,她還說自己掌握了多國語言呢。在和一些來訪的人聊天時,時不時就蹦出幾句流利的英語、法語或者日語,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
有人驚歎地說:“哇,你這太厲害了呀,高位截癱還能把外語學得這麽好,你是咋學的呀?”
她則故作謙虛地笑道:“就是跟著那些外語教材、音頻學的呀,多聽多說就慢慢會了唄,我想著多學門語言,也能多了解外麵的世界呢。”
更神奇的是,她聲稱自己還精通針灸救人呢。有鄰居身體不舒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找她,她就煞有介事地拿出針灸工具,一邊比劃著,一邊說著穴位和針法,還念叨著:“我這都是自己鑽研出來的呢,之前看了好多中醫的書,又跟著網上的視頻學,慢慢就會了,你放心啊,我肯定盡力幫你調理調理。”那鄰居被她這專業的架勢弄得深信不疑,連連道謝。
而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她居然說自己會開車,還能蹺二郎腿。有人親眼看到她坐在駕駛位上,像模像樣地擺弄著方向盤,還笑著說:“看,雖然我身體這樣了,但我可沒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呀,開車出去兜兜風,感覺也挺自在的呢。”
至於蹺二郎腿,每次有人來看她,她還故意展示一下這個動作,旁人看了都覺得太神奇了,想著這高位截癱還能做到這樣,簡直就是奇跡呀。
可實際上呢,隨著時間推移,真相慢慢浮出水麵。原來,她那些所謂的自學課程,不過是偶爾翻翻書做做樣子,好多知識都是一知半解,隻是靠著一些皮毛在人前賣弄罷了。
那些流利的外語,也隻是會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都是提前背好的,真要是深入交流,立馬就露餡了。
有一迴,一個懂外語的朋友試著用比較專業的內容和她對話,她就開始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最後隻能尷尬地笑笑說:“哎呀,好久沒說了,有點生疏了。”
而她所謂的針灸救人,更是瞎糊弄。有次那位被她針灸過的鄰居病情不但沒好,反而加重了,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穴位紮得根本不對,差點就出大問題了。
人家找上門來質問,她還狡辯說:“這中醫嘛,有時候就是起效慢,可能還得多紮幾次才行呀,我也是好心幫忙呢。”
至於開車和蹺二郎腿,那更是她精心編造的謊言了。有人偶然發現她其實根本沒有高位截癱,都是裝出來的,開車也是在沒人的時候偷偷練習,就是為了營造出那種勵誌又神奇的形象,好讓大家都圍著她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獲取別人的誇讚和關注。
在職場這片競爭激烈的“舞台”上,這類愛演的人“演技”也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就拿公司的重要會議來說吧,當領導提出一個方案時,他們瞬間就像被注入了無限活力,立刻雙眼放光,身子前傾,迫不及待地搶先發言。那聲音洪亮又充滿激情,用盡各種華麗的辭藻去誇讚這個方案的精妙之處,仿佛這個方案就是他們心中夢寐以求、無可挑剔的絕佳創意,沒有絲毫瑕疵可尋。
他們一邊說著,還一邊不住地點頭,那幅度恰到好處,配合著自然而又富有表現力的手勢,眼神中滿是對領導的欽佩,生生把周圍的同事都襯托得好像思維遲鈍、跟不上節奏了些。
會後,為了能讓領導更深刻地記住自己的“擁護”,他們還會特意找機會,拿著方案裏的一些細節去領導辦公室,佯裝自己深入研究後又有了新的感悟,繼續對領導進行一番誇讚。
一進領導辦公室,便滿臉堆笑,聲音裏都透著討好的意味,說道:“領導,我迴去又仔細琢磨了下,您這思路真是太超前了,就拿這個小點來說,要是實施起來,那對咱們整個項目的推動作用可太大了,我越想越佩服您呀。”
領導笑著迴應:“哈哈,你有心了啊,看來你對這方案挺上心的嘛。”
他們趕忙接著說,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語速也加快了幾分:“那必須的呀,領導您提出的方案,那都是值得我們好好鑽研學習的,我就盼著能跟著您多學點東西,讓自己也提升提升呢。您看啊,這方案裏的這個環節,我又琢磨出幾種不同的執行思路,我覺得要是結合著來做,效果說不定會更好呢,您給指點指點唄。”說著,還把自己提前準備好的筆記遞了過去,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一些看似很專業的想法,其實大多都是些東拚西湊、沒多少實際價值的內容。
而此時在他們心裏,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暗自思忖著:“哼,這方案到底咋樣我才不管呢,先把領導哄好了,讓領導覺得我和他想法一致,這可是在領導那兒刷好感的好機會呀,日後升職加薪說不定就有我的份了。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說過,‘外觀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為表麵的裝飾所欺騙’,我這不就是利用這一點,在領導麵前好好表現一番嘛。”
在和同事們日常相處時,要是誰取得了一點小成績,他們馬上就會湊上前去,臉上瞬間綻放出比那獲獎者還要燦爛的笑容,又是熱情的擁抱,又是一連串的溢美之詞,那真誠勁兒,任誰看了都會覺得他們是真心為對方高興,是最靠譜的好同事。
比如同事小李拿下了一個重要項目,他們立馬迎上去,那熱情的樣子就像自己中了大獎一樣,大聲說道:“哎呀,小李啊,你可太厲害了呀!這項目難度那麽大,你都能拿下,真不愧是咱們部門的骨幹啊,我可得向你好好學習學習呢。你快給我講講,你當時是怎麽想到那個絕妙的點子的呀,我都好奇死了。”
小李笑著迴應:“哪裏哪裏,也是運氣好,大家也都幫了不少忙呢。”
他們趕緊擺擺手,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說道:“可別謙虛了,這就是你能力強呀,你看這思路、這執行,哪樣不是你一手把控的呀,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就說你那個和客戶溝通的技巧吧,我聽說可巧妙了,把客戶拿捏得死死的,你快給我透露透露唄,讓我也跟著漲漲見識呀。”邊說還邊拉著小李的胳膊,顯得格外親昵。
可一旦有合作項目的機會,他們就會想盡辦法在其中凸顯自己,把別人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
在共同完成一個策劃案後,向領導匯報時,他們會巧妙地把自己描述成主導者,說:“領導,這次策劃案能這麽順利,主要還是我這邊把控了整體方向,從構思到細節完善,我都全程跟進,當然其他同事也幫了點小忙。您看啊,最開始定主題的時候,大家都沒什麽頭緒,還是我提出了那個關鍵的想法,一下子就把方向給明確了,後麵的執行也都是按照我的規劃來走的呀。”
旁邊的同事小王忍不住小聲嘀咕,皺著眉頭,一臉不滿地對身邊人說:“哼,明明大家都出了不少力,怎麽就成他主導了呀,真夠可以的。當時討論主題的時候,大家可是各抒己見,他那想法也是在大家的啟發下才完善的,現在倒好,全成他一個人的功勞了,臉皮可真夠厚的。”
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卻是:“不就是這點小成績嘛,我先捧著你,讓大家都覺得我這人特友善、特大氣,迴頭找機會還得暗暗壓你一頭呢,可不能讓你風頭太盛了,畢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可不能讓你擋了我的道,我得慢慢成為這眾人矚目的焦點才行。
巴爾紮克也曾講過,‘諂媚從來不會出自偉大的心靈’,我這般逢迎,也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罷了。”
然而,一旦轉身到了人後,到了那些他們自認為可以無所顧忌的“鬼前”,那副嘴臉可就徹底變了樣,好似川劇裏瞬間變臉的絕技被他們運用得爐火純青。
他們會把之前對別人的誇讚瞬間換成尖酸刻薄的詆毀,剛剛還滿臉笑意地與之稱兄道弟,這會兒就在背地裏編排著對方的不是,挑著各種毛病,甚至添油加醋地傳播一些莫須有的壞話,那言語之惡毒,與之前的和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
會議結束後,他們就會和幾個看似關係密切的人聚在一起,壓低聲音開始吐槽領導提出的方案,說這方案這裏不實際,那裏漏洞百出,還嘲笑領導的眼光不過如此。
其中一人小聲說:“哎,你們覺得領導那方案真有那麽好嗎?我怎麽覺得好多地方都不靠譜呢。”
他們立馬接話道,臉上帶著一絲不屑,撇著嘴說:“就是啊,我剛剛在會上那都是裝的,不然能怎麽辦呀。你們看那一點,根本就不符合咱們現在的實際情況嘛,真不知道領導咋想的,還在那說得頭頭是道呢。我當時在會上都強忍著沒把心裏話說出來,要我說呀,這方案要是真實施了,指不定出多少問題呢,咱們還得跟著遭殃。”
另一個人附和著,同樣滿臉質疑的神情,說道:“對對對,我也覺得,這方案裏好些細節都沒考慮周全呢,感覺就是領導一時心血來潮想出來的,也沒好好調研調研市場情況,唉,咱們到時候還得費勁去補救呢。”
他們一邊說著,一邊還帶著那種自以為洞察一切的得意神情,心裏想著:“哼,剛剛在會上那都是裝的,現在反正沒領導在,可勁兒說說也無妨,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我心裏到底咋想的,這樣還能顯得我多有見解似的。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說謊很容易,但是要想圓謊卻很困難’。
而對於同事取得的成績,他們在背地裏則會酸溜溜地說那不過是運氣好罷了,或者暗指別人是靠不正當手段才獲得的,全然忘了自己人前那副熱情祝賀的樣子。
要是聽到別人在討論那位同事的優秀表現,他們還會在旁邊陰陽怪氣地插上幾句。
有人說:“小李這次那個項目完成得真棒啊,確實有本事。”
他們便撇撇嘴,不屑地說:“喲,那誰呀,估計就是這次運氣好唄,指不定下次就不行了呢。再說了,誰知道他背後用了啥手段呀,這事兒啊,可不好說呢。我聽說啊,他為了拿下那個項目,可沒少在客戶那邊獻殷勤呢,也不知道使了什麽小手段,哼,這種靠歪門邪道得來的成績,有啥好炫耀的呀。”
旁人聽了,有的露出驚訝的表情,有的則半信半疑,小聲議論著。
他們心裏嘀咕著:“憑什麽他就能出風頭啊,我得把他名聲搞壞點,這樣大家就不會光盯著他了,我才能更突出呢。‘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可不管什麽君子之道了,隻要能達到我的目的就行。法國思想家拉羅什富科說過,‘偽善是一種投資,魔鬼要來償還的’,我現在的這些小手段,說不定以後都會付出代價呢,可當下哪顧得上那麽多呀。”
在社交場合,那更是他們盡情“表演”的大舞台。參加聚會時,他們剛踏入場地,就如同社交達人一般,熱情地和每個人打招唿,那聲音大得仿佛要讓全場都注意到他們的到來。
主動參與到各個小圈子的聊天中,不管聊什麽話題,他們都能接上話,還總能把話題巧妙地引向自己,講述一些看似精彩又引人注目的經曆,把自己塑造得無比高大上,仿佛他們就是那曆經千帆、滿身故事的傳奇人物,讓旁人都對他們投來羨慕的目光,仿佛他們就是這聚會的焦點所在。
聚會上,有人聊起旅遊的話題,他們馬上接口道,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手還在空中比劃著:“哎呀,說起旅遊啊,我可太有發言權了。我之前去那個歐洲呀,那一路上的見聞可太有意思了。我去了好多小眾又美的地方,一般遊客都找不到呢,我記得有個小鎮,在深山裏頭,那建築風格獨特極了,就跟童話裏的城堡似的,而且啊,當地的人都特別淳樸熱情,我剛到那兒,就被邀請到一戶人家家裏做客呢,一起品嚐他們自家釀的美酒,那味道,至今我都忘不了。還有啊,我還跟當地的一些藝術家成了好朋友,一起探討藝術,那感覺,真的太難忘了。我還跟著他們學畫畫呢,他們都誇我有天賦,說不定我以後都能成個業餘畫家了呢,哈哈。”
旁人好奇地問:“哇,那你快說說都去了哪些地方呀?”
他們卻含糊其辭地說:“哎呀,那些地方名字太拗口了,我一時還真說不上來呢,反正就是特別美的小鎮呀,那種韻味,隻有親身去了才能體會到呢。再說了,那都是當地的土叫法,翻譯過來也沒那個味兒了呀,等下次有機會,我帶你們一起去感受感受就知道了呀。”
旁人雖然有些疑惑,但也不多追問,隻能附和著誇讚幾句。
可等聚會結束,和身邊親近的人說起那些剛認識的人時,他們又會不屑地評價這個沒品味,那個太虛榮,把別人貶得一文不值。
而且要是在聚會上看到有人比自己更受歡迎,他們心裏就會暗暗較勁,之後找機會在別的場合散布關於那個人的負麵傳聞。
他們對朋友說:“哎,你知道上次聚會上那個小張嗎?看著挺風光的,其實啊,我聽說他私生活可亂了呢,那些表麵上的風光都是裝出來的,哼,也就是騙騙那些不了解他的人罷了。我還聽說啊,他那工作上的成績也都是靠走後門得來的,根本就沒什麽真本事,就是會在人前顯擺而已。”
朋友驚訝地說:“啊?真的假的呀,看著不像那樣的人啊。”
他們便篤定地說:“哎呀,我還能騙你呀,這都是我聽可靠消息說的,反正你以後跟他打交道可得小心著點呢。我跟你說啊,這種人,就是喜歡把自己包裝得高大上,其實內裏啊,一塌糊塗呢,咱可別被他那表象給糊弄了呀。”
他們心裏暗自得意:“哈哈,那些人還真以為我和他們多投緣呢,我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這樣我在社交場上才能吃得開呀,管他們怎麽想呢。‘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我這聰明的做法,他們估計都還蒙在鼓裏呢,我隻要維持好我這表麵的風光就行。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我這般虛偽待人,估計遲早也會被別人謹慎對待吧。”
在家庭聚會中,麵對長輩,他們也是一副乖巧孝順、懂事聽話的模樣。吃飯時,不停地給長輩夾菜,嘴裏說著各種貼心的話語,像“爺爺奶奶,你們多吃點這個,對身體好呀,我平常都惦記著呢”,把長輩哄得樂嗬嗬的。
長輩笑著說:“哎呀,這孩子,真懂事,太貼心了呀。”
他們還會接著說,臉上滿是乖巧的神情,語氣裏透著濃濃的關切:“那必須的呀,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一輩子了,我就盼著能多孝順孝順你們呢,隻要你們身體健健康康的,我就開心啦。你們要是缺啥少啥了,或者有啥想做的事兒,可一定要跟我說呀,我就是你們的跑腿兒的,隨叫隨到呢。”
可一旦長輩不在場,涉及到分家產或者一些利益相關的事兒,他們就立馬換了副態度,和兄弟姐妹爭得麵紅耳赤,全然不顧親情,還會在背後說些難聽的話。
他們對著自己的伴侶抱怨,眉頭緊皺,滿臉怨氣他們對著自己的伴侶抱怨,眉頭緊皺,滿臉怨氣地說:“哼,平時就屬老三最會裝孝順了,現在還想多分,沒門兒!每次在長輩麵前就他表現得最積極,其實心裏那點小算盤打得可精了,淨想著怎麽哄得長輩開心,好給自己多撈點好處呢。你看看他,每次都是那些花言巧語,我都聽膩了,真不知道長輩們怎麽就吃他那一套呢。咱可不能讓他得逞啊,這家產本來就該咱們公平分配嘛,他憑什麽想多占呀。”
伴侶無奈地說:“哎呀,都是一家人,這麽爭來爭去也不好吧。”
他們卻氣唿唿地說:“一家人怎麽了,這涉及到切身利益呢,我可不能吃這個虧,他那副假惺惺的樣子,我早就看不順眼了。再說了,我平時對長輩也不差呀,憑什麽好處都讓他給占了去,不行,我得找機會跟其他兄弟姐妹好好說說,不能讓他這麽得逞了,得讓大家都看清他的真麵目才行呢。”
於是,他們便開始在兄弟姐妹之間搬弄是非,找各種機會說老三的壞話。
有一迴家庭聚會結束後,趁著幾個兄弟姐妹閑聊,他們故作神秘地湊過去說:“你們發現沒呀,老三每次給長輩買東西,那都是挑最便宜的買,然後在長輩麵前把價格說得老高,就為了顯得自己多舍得花錢似的,這種小心思,你們可得多留意留意啊。”
其他兄弟姐妹聽了,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則皺起了眉頭,覺得這事不太靠譜,但也不好當麵反駁。
而他們看著大家的反應,還以為自己的話起了作用,心裏暗自竊喜,想著這下老三的形象可算是被自己抹黑了一些,瓜分家產的時候自己就更有優勢了。
不僅如此,在鄰裏之間,他們也是如此這般“表演”著。平日裏見到鄰居,總是熱情洋溢地噓寒問暖,主動幫忙拎個東西,或者分享一些自己所謂的“獨家生活小妙招”,那熱心腸的樣子,讓鄰居們都覺得他們是難得的好相處之人。
鄰居張大媽提著菜迴來,他們趕忙迎上去,臉上堆滿笑容,熱情地伸出手說:“張大媽,您這買菜去啦,哎呦,挺沉的吧,我來幫您拎著吧。”
張大媽笑著說:“哎呀,謝謝你啊,你這孩子就是熱心腸。”
他們笑著迴應:“不客氣不客氣,都是鄰居嘛,互相幫忙是應該的呀。對了,張大媽,我跟您說啊,我最近發現個特別好用的清潔小妙招,用白醋和小蘇打混合著擦廚房的油汙,一擦就幹淨呢,您迴頭可以試試呀。我自己試過好幾次了,效果那叫一個好,之前我家廚房的抽油煙機髒得不行了,用了好多清潔劑都不管用,就用這個辦法,幾下就擦得幹幹淨淨的,跟新的一樣呢。”
張大媽連連點頭,稱讚道:“哎呀,那可真好啊,你這孩子就是細心,還想著跟我們分享這些小妙招呢,真是個熱心腸呀。”
可一旦涉及到一些利益相關的事兒,比如小區裏評選優秀住戶之類的活動,他們就開始在背後搞小動作,偷偷散播其他候選人的不利消息,妄圖通過這種不正當的手段來為自己贏得優勢,心裏想著:“哼,平時那些友善都是做給大家看的,關鍵時刻可不能讓別人占了便宜,我得想盡辦法讓自己勝出啊,畢竟這榮譽到手了,那在小區裏可就更有麵子了。
當小區組織誌願者活動時,他們會在一開始就積極報名,在活動現場也是表現得特別賣力,又是幫著搬東西,又是熱情地給居民講解活動內容,吸引了不少人的誇讚和目光。
旁邊的居民誇讚道:“喲,你看人家,多積極呀,真是個熱心腸的好鄰居呢。”
他們笑著迴應:“哈哈,應該的應該的,咱們小區就是個大家庭嘛,能出份力我也開心呀。我覺得這誌願者活動可太有意義了,能幫助到大家,自己心裏也舒坦呀,以後有這樣的活動,我還得積極參加呢。”
可活動結束後,後續需要持續跟進一些收尾工作或者總結反饋時,他們卻找各種借口推脫,把責任都甩給那些實實在在做事的鄰居,自己則躲在一邊繼續享受著之前營造出的好名聲帶來的好處。
鄰居老李找到他們說:“哎,之前誌願者活動那收尾的事兒,還得咱們一起再處理處理呀,你看你啥時候有空啊?”
他們麵露難色,推脫道:“哎呀,老李啊,實在不好意思,我這最近工作太忙了,抽不出空來呀,你看你先幫忙弄著唄,辛苦你了啊。”
老李無奈地走了後,他們還暗自慶幸:“哼,還好糊弄過去了,反正這事兒又不是非我不可,我可不想再費那勁兒了,就讓他們去忙吧,我這好名聲已經有了,也不影響啥。”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他們這些虛偽的行徑慢慢地開始被身邊的人察覺。
那位自稱高位截癱的“神人”,因為有一次在假裝高位截癱卻又不小心露出破綻的場景被人拍了下來,視頻在小區裏傳開了,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之前那些所謂的勵誌故事全是編造出來的呀,頓時對她指指點點,之前對她的那些誇讚也都變成了嘲諷和鄙夷。
在職場中,他們在領導麵前過度“表演”,卻總是拿不出實際的成果,時間久了,領導也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對他們越發失望,原本期待的升職加薪自然也沒了下文。而且同事們也都漸漸看清了他們兩麵三刀的本質,開始疏遠他們,工作上有合作項目也都不太願意和他們一組了,他們在公司裏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尷尬。
在社交場合,他們那些吹噓的經曆被人一一戳破後,大家都覺得他們就是個愛說謊、愛顯擺的人,慢慢地都不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了,以往那些聚會邀請也越來越少,他們徹底成了別人眼中的笑柄。
在家庭裏,兄弟姐妹經過一番查證,發現他們之前說老三的壞話全是無中生有,對他們的做法很是氣憤,和他們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家庭聚會時氣氛都變得格外壓抑。長輩們知道了這件事,也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失望,原本的疼愛也少了幾分。
在鄰裏之間,大家看清了他們的真麵目後,再也不覺得他們熱心腸了,平時見麵也隻是禮貌性地點點頭,再也沒有了以往的熱絡。小區評選優秀住戶之類的活動,即便他們再怎麽耍手段,大家也都不會把票投給他們了,他們苦心經營的好形象徹底崩塌了。
他們的愛演,不是出於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的表達,而純粹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手段。用虛假的言行去蒙蔽他人的雙眼,以為這樣就能在生活裏混得如魚得水。
可實際上,時間久了,大家總會看清他們的真麵目,看穿那做作背後的虛偽本質。他們或許能得逞一時,但終究難以收獲真正的情誼和長久的安穩,那所謂的“風生水起”也不過是建立在謊言之上的泡沫,一戳就破,徒留他人對其鄙夷的目光。
正如古人雲:“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無論他們的“演技”多麽高超,最終也逃不過被人識破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