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前燕與前秦之間的激烈交鋒從未止息,烽火連天,硝煙彌漫。
終於,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拉開了帷幕。
王猛憑借其超凡卓越的軍事謀略,一舉攻克晉陽。而後,他馬不停蹄,率領大軍如洶湧潮水般直逼鄴城。
彼時,慕容評統領著三十萬大軍,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橫亙在鄴城之外的潞川。
慕容評站在營帳前,遙望著遠方綿延不絕的秦軍營寨,心中雖懷有怯意,但一想到己方的兵力優勢以及鄴城那堅固的城防,便暗自思忖或許能夠阻擋住秦軍的淩厲攻勢,為前燕謀求一線生機。
然而,就在大戰即將爆發的關鍵時刻,慕容評竟利欲熏心,做出了“固山封泉”這一荒唐之舉。
他望著山中繁茂的柴薪與清澈的溪流,打起了如意算盤,旋即下令把控山中的柴薪與水源。
他派遣眾多重兵嚴守要道,嚴禁士兵自行上山砍柴,違者嚴懲不貸。
對於水源,更是嚴加把控,在溪流泉眼處都派人看守,士兵取水需繳納錢財。
他還巧立名目,按照取水和柴薪的數量製定了詳盡的收費標準,看守士兵趁機大肆搜刮,中飽私囊。
一位年輕士兵,手捧著僅有的幹糧,眼神中滿是無奈與怨恨,喃喃自語:“這仗還怎麽打,連口熱水都喝不上。為了喝水,得拿幹糧交換;想生火取暖做飯,卻因買不起柴薪而無法實現,隻能忍饑挨凍。”
這般荒唐的舉措,致使燕軍內部怨聲載道,軍心渙散,士兵對秦軍的畏懼與對慕容評的怨恨相互交織,戰鬥力急劇下降。
王猛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良機,當即率軍向慕容評發起迅猛進攻。
戰爭伊始,燕軍士氣萎靡,秦軍則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打得燕軍丟盔棄甲。
可就在王猛認為勝利在望之時,原本軍紀渙散的燕軍卻突然如同迴光返照一般反向殺來。
隻見燕軍迅速布陣,八卦金鎖陣初現端倪。
數千燕軍士兵按照特定方位站立,以八人為一組,分別對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之位。
他們先布下基礎的八卦方陣,士兵手持長槍短劍,彼此唿應,陣形嚴絲合縫,猶如巨大的金屬網格。
隨著慕容評一聲令下,位於八卦中心的士兵緩緩移動,步伐遵循著神秘的節奏,時快時慢,帶動陣形不斷變化。
陣中旗幟飄揚,指揮著各小陣轉換,一時間,乾位與坤位交錯換位,震位與巽位相互唿應,坎位的防禦與離位的攻擊配合得無懈可擊。
王猛臉色驟變,眉頭緊鎖,心中滿是驚愕與焦急。
他深知此陣厲害,腦海中飛速思索著破陣之法:“這八卦金鎖陣乃是道家奇門遁甲的至高之術,我竟未曾料到慕容評有此一招,如今大軍被困,若不能及時突圍,勢必全軍覆沒,多年心血將毀於一旦,前秦的統一大業也會受阻,到底該如何是好?”
他目光緊盯著陣中燕軍的動向,額頭滲出汗珠,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拳頭。
慕容評站在陣外,望著被困的秦軍,臉上露出得意的冷笑,心中暗自得意:“王猛啊王猛,你以為我燕軍如此輕易就能被你擊敗?這八卦金鎖陣便是你的葬身之地。雖說此前我軍內部有所動蕩,但如今此陣一出,秦軍插翅難逃,前燕有救了,我也能保住地位與榮華富貴。”
他雙手背在身後,身姿微微後仰,眼神中透著傲慢。
燕軍見狀士氣大振,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此陣可攻可守,攻時單陣突進,退時能抵擋千軍萬馬。
八卦金鎖陣運轉起來,仿若巨大的絞肉機,燕軍從各個方位交替殺出,陣中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天動地。
秦軍被圍困其中,左衝右突難以脫身,不斷有士兵倒下,鮮血染紅了戰場。
王猛指揮秦軍全力突圍,卻收效甚微,隻因這八卦金鎖陣乃是道家的至高秘籍。
眼看著王猛即將兵敗。
為何如此無能的慕容評會擁有道家的至高秘密——八卦金鎖陣?
這就得提及太後可足渾氏。
可足渾氏實則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道家高手,內力深厚。
在進宮前,江湖傳言慕容世家曆代家族首領皆擁有吸功大法,此功法能夠采陰補陽,故而慕容世家首領的妻子皆難以長壽。
當時,可足渾氏已被許配給慕容皝的次子慕容儁,因慕容皝長子早逝,慕容儁極有可能成為家族首領。
可足渾氏聽聞後,心中惶恐不安,為求自保,決心遍訪能夠克製吸功大法的武功。
在遊曆中,機緣巧合之下,她結識了一位道家隱士。
隱士見她根骨奇佳且誠心向道,便收其為徒,傳授道家無上內功心法。
可足渾氏潛心修煉,雖身處宮廷,卻暗中從未間斷對道家功法的研習。
她深知自己身份特殊,一旦暴露,恐怕會引火燒身,平日裏在眾人麵前,總是裝作柔弱的婦人,絲毫不讓人察覺其道家高手的身份。
隻是可足渾氏未曾料到進宮後,丈夫慕容儁竟不會吸功大法,反倒在諸多時候,被她吸幹榨幹。
這便是慕容垂與可足渾氏歡好時,想用吸功大法卻毫無作用的緣由。可足渾氏才是幕後的真正大佬。
如今王猛率軍攻打燕國,可足渾氏見事態危急,遂向道家求救。
可她沒想到,道門早已被東晉朝廷掌控。
於是東晉謝玄暗中指示道家,讓前燕朝廷拿十萬兩黃金來換取八卦金鎖陣的秘密。
隻要前燕擁有此陣,便能擊敗王猛的秦軍。謝玄明知此時燕國國庫拿不出這麽多黃金,提出此交換旨在讓燕國內亂,以便東晉趁機奪迴被燕國占領的土地。
隻是沒料到慕容評這蠢材,為湊夠換取八卦金鎖陣的十萬兩黃金,竟對三十萬大軍橫征暴斂,此等操作就算能抵擋王猛大軍一時,又怎能抵擋一世?失去軍心的大軍在戰略上早已落敗。
而此時的慕容評卻看不清這些,還以為憑借八卦金鎖陣,今日戰勝王猛的秦軍易如反掌。
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林婉清與慕容軒仿若天降神兵一般登場。
原來林婉清作為臨時武林大盟主,早就得到密報,說道家最近和燕國的軍隊往來頻繁,於是林婉清約慕容軒一起暗中關注著慕容評大軍的一舉一動。
林婉清秀眉緊蹙,依道家之理分析起眼前的八卦金鎖陣:“此陣精妙非凡,依道家之說,八卦相生相克,巽位主風,乃靈動變化之關鍵。若能突破巽位,便能打破整個陣法的平衡。”
慕容軒點頭,目光堅定:“林姑娘聰慧,那我們就從巽位切入。”
言罷,二人施展流風迴雪劍法,林婉清身形如燕,率先持劍衝向巽位,劍若靈蛇,挑開燕軍的阻攔。慕容軒緊跟其後,劍風唿嘯。
然而,八卦金鎖陣威力強大,燕軍迅速圍堵,攻擊愈發密集淩厲,二人一時間難以突破。
此前,慕容評固山封泉,引得部分燕軍士兵心懷不滿,在運轉陣型時開始步伐遲緩。
加之麵對林婉清和慕容軒的淩厲攻勢,部分士兵壓力劇增,怨念爆發,終於有人臨陣倒戈。
林婉清全神貫注,敏銳捕捉到燕軍動作的一絲不協調,意識到這便是陣法的破綻。
她眼神一亮,高唿:“慕容公子,隨我往左三步!”
慕容軒心領神會,緊跟其後。
二人趁著破綻,劍招愈發淩厲,奮力衝向巽位。燕軍雖拚死阻攔,但二人配合默契,在陣中撕開一道口子。
一直在密切關注戰局的王猛,見燕軍陣法遲滯,當機立斷振臂高唿:“眾將士,燕軍陣法已亂,隨我反擊!”
秦軍將士士氣大振,如潮水般衝向燕軍。
戰場上殺聲震天,鮮血四濺,兵刃相交。
經過一番激烈鏖戰,林婉清劍尖輕點,挑落陣中關鍵旗幟,八卦金鎖陣瞬間遲滯,最終被秦軍艱難破陣。
陣破之後,秦軍士氣如虹,王猛高唿:“兒郎們,複仇之時已到!”
秦軍如洶湧潮水般發起絕地反擊。
前排盾兵緊密排列,如銅牆鐵壁般穩步推進,他們將盾牌高高舉起,抵禦燕軍殘餘的箭矢與攻擊,腳下步伐堅定,一步步逼近燕軍。
後排弓箭手迅速張弓搭箭,萬箭齊發,箭雨如蝗蟲過境般落入燕軍陣中,燕軍頓時倒下一片。
騎兵則從兩翼包抄,馬蹄揚起陣陣煙塵,馬背上的士兵揮舞長刀,寒光閃爍,如死神降臨。他們借著馬的衝力,衝入燕軍陣中,肆意砍殺,燕軍在慌亂中四處逃竄。
慕容評見勢不妙,妄圖重整旗鼓,卻已無力迴天。
燕軍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秦軍一路追擊,殺聲震天。
此役,王猛用六萬大軍擊敗慕容評的三十萬大軍,秦軍斬首八萬有餘,俘虜十萬之眾,繳獲的糧草輜重堆積如山,前燕的主力在此戰中遭受重創。
王猛由此取得潞川大捷,這一勝利為前秦後續攻打前燕都城鄴城奠定了堅實基礎,讓前秦在統一北方的征程上邁出關鍵一步,王猛威名遠揚,令天下側目。
潞川大捷後,王猛乘勝追擊,兵鋒直逼燕國都城鄴城。
慕容評在潞川之戰的混戰中僅保住性命,狼狽逃迴鄴城。
他騎在馬背上,臉色蒼白,心中滿是驚恐與懊悔,暗自哀歎:“難道前燕真要亡在我手中?”
慕容評作為前燕的重要人物,曆經多朝,曾在軍事上有過一定功績,但後期執政腐敗無能,嫉賢妒能,致使前燕國勢漸衰。
此次潞川之戰,他作為燕軍統帥,大敵當前,不思禦敵,竟固山封泉,把泉水和柴薪當作斂財手段,導致燕軍怨氣衝天,軍心渙散。
與此同時,慕容垂入宮麵見苻堅,他微微低頭,雙手抱拳,恭敬說道:“陛下,眼下燕國滅亡在即,臣懇請前往燕國。一旦燕國滅亡,負責押送慕容世家的皇室與貴族前往長安。臣願為大秦效力,以表忠心。”
苻堅坐在高位上,目光審視著慕容垂,考量其忠誠與能力後,欣然應允。
慕容垂於是領命前往鄴城。
此時,鄴城保衛戰的烽火熊熊燃起。
往昔,曆朝都城的保衛戰皆慘烈非常,此次鄴城之戰也不例外。
前燕朝堂上,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
前燕皇帝慕容暐滿臉怒容,厲聲嗬斥慕容評:“慕容評,你身為統帥,統軍禦敵如此無能!致使我大軍潰敗,如今秦軍兵臨城下,皆是你的過錯!”
慕容評那肥頭大耳的臉漲得通紅,卻仍強行辯解:“陛下,並非臣之過錯,秦軍來勢洶洶,而且我軍內部諸多難處,糧草軍備皆匱乏。”
可足渾氏在一旁,眼神焦慮且不甘,尖聲說道:“陛下,臣妾認為,此乃慕容垂那叛臣在秦軍中出謀劃策,才讓我軍陷入絕境,應當盡早除掉此患。”
慕容暐冷哼一聲:“如今說這些又有何用?當下應當思考如何退敵。”
慕容評急忙進言:“陛下,可緊閉城門,堅守不出,待敵軍久攻不下,糧草耗盡,自會退去。”
可足渾氏反駁道:“哼,若一味死守,城中糧草支撐不了多久,百姓必定生亂。”
慕容暐煩躁地踱步:“那依太後之見呢?”
可足渾氏一時語塞,三人在朝堂上爭吵不休,卻拿不出良策。
前燕皇帝慕容暐在宮闈中焦頭爛額,聽聞前線兵敗,怒不可遏,立即派遣使者奔赴前線,聲色俱厲地斥責慕容評作戰不力。
並當即下詔,令慕容臧統領剩餘軍隊抵禦秦軍攻勢。
慕容臧雖領命出征,但其軍事才能與秦軍諸將相比,差距顯著。
戰場上,麵對秦軍的虎狼之師,他屢戰屢敗,每場戰鬥都如同噩夢,燕軍丟盔棄甲,傷亡慘重,前燕局勢如同飄搖的孤舟,愈發危急。
與此同時,慕容皝第十子宜都王慕容桓心急如焚,親自率領大軍從沙亭星夜馳援鄴城。
然而,秦軍早有防備,在外圍精心布置了天羅地網。
當慕容桓的援軍趕到,秦軍如銅牆鐵壁般進行阻攔,雙方展開激烈交戰,喊殺聲震徹雲霄,箭矢交錯。
慕容桓奮力拚殺,但其軍隊始終難以突破秦軍防線,被死死地阻擊在外圍,隻能眼睜睜地望著鄴城,滿心無奈與絕望。
看到難以攻破秦軍防線救援鄴城,慕容桓被迫帶領殘兵逃往鮮卑慕容家族的老巢遼東。
而此時的鄴城內部,在失去了唯一的希望之後,開始呈現出末日的慘象。
城內糧食儲備有限,經過長時間戰事的消耗,逐漸短缺。
士兵們食不果腹,餓著肚子堅守城牆,眼神疲憊且迷茫。
他們在饑餓和疲憊的折磨下體力漸漸不支,每一次揮舞兵器都似乎用盡了全身力氣,動作愈發遲緩。
慕容暐見此情形,深知坐以待斃必死無疑,遂鼓起勇氣,親自披掛上陣,率領部分軍隊出城,妄圖趁秦軍不備,進行絕地反擊。
出城時,他目光堅定,似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然而現實卻如冷水澆滅了希望之火。
秦軍訓練有素,反應迅速,即刻組織反擊。
慕容暐的軍隊在秦軍的猛攻下,瞬間土崩瓦解,大敗而歸。
此後,前秦軍隊乘勝追擊,迅速將鄴城圍得如同水泄不通的鐵桶一般。
慕容暐困獸猶鬥,多次派兵出城作戰,試圖打破絕境。
但每次戰鬥皆以失敗告終,燕軍士氣低落,人心惶惶。
城內百姓在戰火中瑟瑟發抖,恐懼彌漫在每個角落。
尚書令慕容韋等一眾大臣見大勢已去,滿心絕望,為求自保,無奈打開鄴城城門,向秦軍投降。
前秦軍隊如潮水般湧入鄴城,這座曾經繁華的都城,陷入混亂喧囂之中。
前燕皇帝慕容暐城破後,心有不甘,率領少數親信趁亂出逃。
他在夜色的掩護下,倉皇奔逃,猶如喪家之犬。
然而命運並未眷顧他,途中被前秦將領郭慶率領的追兵擒獲。
慕容暐被俘時,麵色蒼白,眼神空洞,帝王之尊蕩然無存,前燕的輝煌隨著他的被俘而煙消雲散,成為曆史長河中的一抹殘痕。
鄴城城破後,慕容垂暗令慕容軒務必找到慕容評並帶到麵前。
慕容軒費盡周折,終於在一處隱蔽的宅院尋到狼狽的慕容評。
慕容評見到慕容軒,心中一驚,卻強裝鎮定。
慕容垂見到慕容評,眼中滿是憤怒和怨恨,咬牙切齒地說:“慕容評,這麽多年,你為何一直針對我、迫害我?我念及同屬慕容世家,一忍再忍。想我慕容垂為前燕出生入死,戰功赫赫,你卻因嫉妒我的威望,在朝堂排擠我,暗中使絆,讓我在前燕難以立足。”
慕容評肥頭大耳,眼神閃爍,冷哼一聲:“哼,你慕容垂鋒芒太露,早晚會威脅我在燕國的地位,豈能容你?”
慕容垂怒極反笑:“好,就算這些我都能咽下。但當慕容令中了金刀計逃到燕國,他本無辜受牽連,你為何在朝堂非要處死他?他是我兒,亦是慕容世家血脈,你怎下得去手?你空有慕容世家的名號,卻無慕容世家的英俊長相,更無慕容世家應有的胸懷!”
慕容評被說得惱羞成怒,大聲吼道:“那慕容令違抗王命,罪當處死,我何錯之有?”
慕容垂雙眼通紅:“你分明借機鏟除異己,卑鄙小人!”
此時,一旁的慕容寶早已按捺不住怒火,抽出佩劍,大喝:“今日,我便要為大哥報仇!”
說罷,挺劍直刺慕容評。
慕容評驚恐地瞪大雙眼,想躲避卻已來不及,慕容寶的劍刺入他的胸膛,慕容評慘叫一聲,倒地身亡。
鄴城城破後,慕容垂特意找到可足渾氏並帶至偏僻處,想讓其說清慕容暐是否是自己親生兒子。
可足渾氏目光帶著哀求與期待,急切說道:“慕容垂,慕容暐是你親生兒子,你怎能眼睜睜看他陷入絕境?你要保護他,日後助他複國啊!”
慕容垂眉頭緊皺,麵露難色,決然說道:“如今前燕已亡,大勢已去,我已投身大秦,怎可再做此等謀逆之事。”
可足渾氏一聽,淚水奪眶而出,先低聲抽泣,繼而放聲大哭,邊哭邊訴:“你怎能如此狠心,他是你骨血啊!你不顧念父子之情嗎?”
見慕容垂不為所動,她又撒潑哭鬧,雙手揮舞,幾近癲狂。
最後,竟解下腰帶,佯裝上吊自盡,喊道:“你若不答應,我今日便死在你麵前!”
慕容垂麵露無奈與掙紮之色,心中雖知此事風險極大,但念及父子情分,又被可足渾氏這般哭鬧逼迫,長歎一聲,被迫答應:“罷了,罷了,我且應下你這無理要求,但日後之事,怕也是難如你願。”
十一月初十日,苻堅率大軍踏入鄴城王宮。往昔繁華的王宮,如今破敗不堪,盡顯落寞淒涼,一切都已結束。
至此,前燕政權在前秦強大的攻勢下灰飛煙滅。慕容世家的第一個燕國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這個前燕是慕容世家最強大、最值得驕傲的,卻也僅維持了 37 年。
前燕自慕容皝稱燕王起,於亂世崛起,一度雄踞北方,名將輩出,文化亦有發展,令周邊勢力忌憚。然而其內部權力鬥爭激烈,政治腐敗,繼位者能力參差不齊,未能解決宗室貴族矛盾,致使國力內耗,終在強秦壓力下覆滅,令人歎惋,也留下了關於政權穩定與內部治理的深刻教訓。
苻堅征服前燕後,對燕國貴族與皇室成員采取了分化對待的策略。慕容暐及部分重要皇室宗親被遷往長安,途中重兵押送,往昔的榮華化為泡影,他們在秦軍的監守下,惶恐憔悴,從尊貴淪為階下囚,命運急轉直下。
對其他燕國貴族,苻堅依照其影響力和忠誠度區別處置。部分有聲望且願意歸順者,獲得官職,在前秦體係內效力,但受到監視。他們雖保住性命和地位,卻深知已非燕國權貴,行事小心謹慎,唯恐觸怒前秦統治者。而堅決抵抗或被視為潛在威脅者,則被剝奪財產和權力,甚至被軟禁,家族榮耀終結,餘生在悔恨與無奈中度過。
前秦經此一役,獲前燕一百五十七郡,二百四十六萬戶,九百九十九萬人。此大勝極大地充實了前秦的政治、軍事實力,使其在統一北方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成為前秦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王猛主導的滅燕之戰堪稱軍事戰略與政治智慧的完美結合。他精準地把握戰機,利用燕國內部矛盾,以潞川之戰為關鍵突破,一舉摧毀燕軍主力,隨後穩步推進對鄴城的圍攻。其戰前動員激勵士氣,戰場上指揮若定,對將領的任用與激勵也恰到好處,鄧羌等將領在其麾下各展其能。
此役不僅展現了王猛卓越的軍事才能,更體現了他對全局的掌控力和對人心的洞察力,為前秦統一北方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其功績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此刻苻堅的功績亦不可小覷。他胸懷大誌,以雄才大略為基石,任用賢能如王猛,積極開疆拓土。征服前燕之舉,讓前秦的版圖大幅擴張,人口與資源急劇增加,北方地區在其統治下逐漸走向一種相對統一的格局。
他的統治促進了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開始在一個更為廣闊的政治框架下生活與互動。其文治武功,在當時的曆史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推動曆史進程的重要力量,在這一時期,他無疑是一位極具影響力與作為的君主。
而此時,姚萇暗中窺探局勢,心懷鬼胎,聯絡陰陽家,蠱惑草原匈奴部落顛覆代國拓跋什翼犍政權,妄圖在亂世中攪亂局勢,渾水摸魚,謀取私利。
未來局勢於亂世迷霧中若隱若現,充滿未知變數,似一場無盡的棋局,各方仍將在棋盤之上繼續角逐,書寫各自的篇章。
在這動蕩的時代,年輕的英雄們懷揣著夢想與野心,踏上征程。他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長,在權謀與爭鬥中抉擇。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能主宰沉浮,誰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但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已與這亂世緊密相連,他們的故事,也將成為後人傳頌的傳奇。
終於,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拉開了帷幕。
王猛憑借其超凡卓越的軍事謀略,一舉攻克晉陽。而後,他馬不停蹄,率領大軍如洶湧潮水般直逼鄴城。
彼時,慕容評統領著三十萬大軍,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橫亙在鄴城之外的潞川。
慕容評站在營帳前,遙望著遠方綿延不絕的秦軍營寨,心中雖懷有怯意,但一想到己方的兵力優勢以及鄴城那堅固的城防,便暗自思忖或許能夠阻擋住秦軍的淩厲攻勢,為前燕謀求一線生機。
然而,就在大戰即將爆發的關鍵時刻,慕容評竟利欲熏心,做出了“固山封泉”這一荒唐之舉。
他望著山中繁茂的柴薪與清澈的溪流,打起了如意算盤,旋即下令把控山中的柴薪與水源。
他派遣眾多重兵嚴守要道,嚴禁士兵自行上山砍柴,違者嚴懲不貸。
對於水源,更是嚴加把控,在溪流泉眼處都派人看守,士兵取水需繳納錢財。
他還巧立名目,按照取水和柴薪的數量製定了詳盡的收費標準,看守士兵趁機大肆搜刮,中飽私囊。
一位年輕士兵,手捧著僅有的幹糧,眼神中滿是無奈與怨恨,喃喃自語:“這仗還怎麽打,連口熱水都喝不上。為了喝水,得拿幹糧交換;想生火取暖做飯,卻因買不起柴薪而無法實現,隻能忍饑挨凍。”
這般荒唐的舉措,致使燕軍內部怨聲載道,軍心渙散,士兵對秦軍的畏懼與對慕容評的怨恨相互交織,戰鬥力急劇下降。
王猛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良機,當即率軍向慕容評發起迅猛進攻。
戰爭伊始,燕軍士氣萎靡,秦軍則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打得燕軍丟盔棄甲。
可就在王猛認為勝利在望之時,原本軍紀渙散的燕軍卻突然如同迴光返照一般反向殺來。
隻見燕軍迅速布陣,八卦金鎖陣初現端倪。
數千燕軍士兵按照特定方位站立,以八人為一組,分別對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之位。
他們先布下基礎的八卦方陣,士兵手持長槍短劍,彼此唿應,陣形嚴絲合縫,猶如巨大的金屬網格。
隨著慕容評一聲令下,位於八卦中心的士兵緩緩移動,步伐遵循著神秘的節奏,時快時慢,帶動陣形不斷變化。
陣中旗幟飄揚,指揮著各小陣轉換,一時間,乾位與坤位交錯換位,震位與巽位相互唿應,坎位的防禦與離位的攻擊配合得無懈可擊。
王猛臉色驟變,眉頭緊鎖,心中滿是驚愕與焦急。
他深知此陣厲害,腦海中飛速思索著破陣之法:“這八卦金鎖陣乃是道家奇門遁甲的至高之術,我竟未曾料到慕容評有此一招,如今大軍被困,若不能及時突圍,勢必全軍覆沒,多年心血將毀於一旦,前秦的統一大業也會受阻,到底該如何是好?”
他目光緊盯著陣中燕軍的動向,額頭滲出汗珠,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拳頭。
慕容評站在陣外,望著被困的秦軍,臉上露出得意的冷笑,心中暗自得意:“王猛啊王猛,你以為我燕軍如此輕易就能被你擊敗?這八卦金鎖陣便是你的葬身之地。雖說此前我軍內部有所動蕩,但如今此陣一出,秦軍插翅難逃,前燕有救了,我也能保住地位與榮華富貴。”
他雙手背在身後,身姿微微後仰,眼神中透著傲慢。
燕軍見狀士氣大振,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此陣可攻可守,攻時單陣突進,退時能抵擋千軍萬馬。
八卦金鎖陣運轉起來,仿若巨大的絞肉機,燕軍從各個方位交替殺出,陣中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天動地。
秦軍被圍困其中,左衝右突難以脫身,不斷有士兵倒下,鮮血染紅了戰場。
王猛指揮秦軍全力突圍,卻收效甚微,隻因這八卦金鎖陣乃是道家的至高秘籍。
眼看著王猛即將兵敗。
為何如此無能的慕容評會擁有道家的至高秘密——八卦金鎖陣?
這就得提及太後可足渾氏。
可足渾氏實則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道家高手,內力深厚。
在進宮前,江湖傳言慕容世家曆代家族首領皆擁有吸功大法,此功法能夠采陰補陽,故而慕容世家首領的妻子皆難以長壽。
當時,可足渾氏已被許配給慕容皝的次子慕容儁,因慕容皝長子早逝,慕容儁極有可能成為家族首領。
可足渾氏聽聞後,心中惶恐不安,為求自保,決心遍訪能夠克製吸功大法的武功。
在遊曆中,機緣巧合之下,她結識了一位道家隱士。
隱士見她根骨奇佳且誠心向道,便收其為徒,傳授道家無上內功心法。
可足渾氏潛心修煉,雖身處宮廷,卻暗中從未間斷對道家功法的研習。
她深知自己身份特殊,一旦暴露,恐怕會引火燒身,平日裏在眾人麵前,總是裝作柔弱的婦人,絲毫不讓人察覺其道家高手的身份。
隻是可足渾氏未曾料到進宮後,丈夫慕容儁竟不會吸功大法,反倒在諸多時候,被她吸幹榨幹。
這便是慕容垂與可足渾氏歡好時,想用吸功大法卻毫無作用的緣由。可足渾氏才是幕後的真正大佬。
如今王猛率軍攻打燕國,可足渾氏見事態危急,遂向道家求救。
可她沒想到,道門早已被東晉朝廷掌控。
於是東晉謝玄暗中指示道家,讓前燕朝廷拿十萬兩黃金來換取八卦金鎖陣的秘密。
隻要前燕擁有此陣,便能擊敗王猛的秦軍。謝玄明知此時燕國國庫拿不出這麽多黃金,提出此交換旨在讓燕國內亂,以便東晉趁機奪迴被燕國占領的土地。
隻是沒料到慕容評這蠢材,為湊夠換取八卦金鎖陣的十萬兩黃金,竟對三十萬大軍橫征暴斂,此等操作就算能抵擋王猛大軍一時,又怎能抵擋一世?失去軍心的大軍在戰略上早已落敗。
而此時的慕容評卻看不清這些,還以為憑借八卦金鎖陣,今日戰勝王猛的秦軍易如反掌。
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林婉清與慕容軒仿若天降神兵一般登場。
原來林婉清作為臨時武林大盟主,早就得到密報,說道家最近和燕國的軍隊往來頻繁,於是林婉清約慕容軒一起暗中關注著慕容評大軍的一舉一動。
林婉清秀眉緊蹙,依道家之理分析起眼前的八卦金鎖陣:“此陣精妙非凡,依道家之說,八卦相生相克,巽位主風,乃靈動變化之關鍵。若能突破巽位,便能打破整個陣法的平衡。”
慕容軒點頭,目光堅定:“林姑娘聰慧,那我們就從巽位切入。”
言罷,二人施展流風迴雪劍法,林婉清身形如燕,率先持劍衝向巽位,劍若靈蛇,挑開燕軍的阻攔。慕容軒緊跟其後,劍風唿嘯。
然而,八卦金鎖陣威力強大,燕軍迅速圍堵,攻擊愈發密集淩厲,二人一時間難以突破。
此前,慕容評固山封泉,引得部分燕軍士兵心懷不滿,在運轉陣型時開始步伐遲緩。
加之麵對林婉清和慕容軒的淩厲攻勢,部分士兵壓力劇增,怨念爆發,終於有人臨陣倒戈。
林婉清全神貫注,敏銳捕捉到燕軍動作的一絲不協調,意識到這便是陣法的破綻。
她眼神一亮,高唿:“慕容公子,隨我往左三步!”
慕容軒心領神會,緊跟其後。
二人趁著破綻,劍招愈發淩厲,奮力衝向巽位。燕軍雖拚死阻攔,但二人配合默契,在陣中撕開一道口子。
一直在密切關注戰局的王猛,見燕軍陣法遲滯,當機立斷振臂高唿:“眾將士,燕軍陣法已亂,隨我反擊!”
秦軍將士士氣大振,如潮水般衝向燕軍。
戰場上殺聲震天,鮮血四濺,兵刃相交。
經過一番激烈鏖戰,林婉清劍尖輕點,挑落陣中關鍵旗幟,八卦金鎖陣瞬間遲滯,最終被秦軍艱難破陣。
陣破之後,秦軍士氣如虹,王猛高唿:“兒郎們,複仇之時已到!”
秦軍如洶湧潮水般發起絕地反擊。
前排盾兵緊密排列,如銅牆鐵壁般穩步推進,他們將盾牌高高舉起,抵禦燕軍殘餘的箭矢與攻擊,腳下步伐堅定,一步步逼近燕軍。
後排弓箭手迅速張弓搭箭,萬箭齊發,箭雨如蝗蟲過境般落入燕軍陣中,燕軍頓時倒下一片。
騎兵則從兩翼包抄,馬蹄揚起陣陣煙塵,馬背上的士兵揮舞長刀,寒光閃爍,如死神降臨。他們借著馬的衝力,衝入燕軍陣中,肆意砍殺,燕軍在慌亂中四處逃竄。
慕容評見勢不妙,妄圖重整旗鼓,卻已無力迴天。
燕軍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秦軍一路追擊,殺聲震天。
此役,王猛用六萬大軍擊敗慕容評的三十萬大軍,秦軍斬首八萬有餘,俘虜十萬之眾,繳獲的糧草輜重堆積如山,前燕的主力在此戰中遭受重創。
王猛由此取得潞川大捷,這一勝利為前秦後續攻打前燕都城鄴城奠定了堅實基礎,讓前秦在統一北方的征程上邁出關鍵一步,王猛威名遠揚,令天下側目。
潞川大捷後,王猛乘勝追擊,兵鋒直逼燕國都城鄴城。
慕容評在潞川之戰的混戰中僅保住性命,狼狽逃迴鄴城。
他騎在馬背上,臉色蒼白,心中滿是驚恐與懊悔,暗自哀歎:“難道前燕真要亡在我手中?”
慕容評作為前燕的重要人物,曆經多朝,曾在軍事上有過一定功績,但後期執政腐敗無能,嫉賢妒能,致使前燕國勢漸衰。
此次潞川之戰,他作為燕軍統帥,大敵當前,不思禦敵,竟固山封泉,把泉水和柴薪當作斂財手段,導致燕軍怨氣衝天,軍心渙散。
與此同時,慕容垂入宮麵見苻堅,他微微低頭,雙手抱拳,恭敬說道:“陛下,眼下燕國滅亡在即,臣懇請前往燕國。一旦燕國滅亡,負責押送慕容世家的皇室與貴族前往長安。臣願為大秦效力,以表忠心。”
苻堅坐在高位上,目光審視著慕容垂,考量其忠誠與能力後,欣然應允。
慕容垂於是領命前往鄴城。
此時,鄴城保衛戰的烽火熊熊燃起。
往昔,曆朝都城的保衛戰皆慘烈非常,此次鄴城之戰也不例外。
前燕朝堂上,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
前燕皇帝慕容暐滿臉怒容,厲聲嗬斥慕容評:“慕容評,你身為統帥,統軍禦敵如此無能!致使我大軍潰敗,如今秦軍兵臨城下,皆是你的過錯!”
慕容評那肥頭大耳的臉漲得通紅,卻仍強行辯解:“陛下,並非臣之過錯,秦軍來勢洶洶,而且我軍內部諸多難處,糧草軍備皆匱乏。”
可足渾氏在一旁,眼神焦慮且不甘,尖聲說道:“陛下,臣妾認為,此乃慕容垂那叛臣在秦軍中出謀劃策,才讓我軍陷入絕境,應當盡早除掉此患。”
慕容暐冷哼一聲:“如今說這些又有何用?當下應當思考如何退敵。”
慕容評急忙進言:“陛下,可緊閉城門,堅守不出,待敵軍久攻不下,糧草耗盡,自會退去。”
可足渾氏反駁道:“哼,若一味死守,城中糧草支撐不了多久,百姓必定生亂。”
慕容暐煩躁地踱步:“那依太後之見呢?”
可足渾氏一時語塞,三人在朝堂上爭吵不休,卻拿不出良策。
前燕皇帝慕容暐在宮闈中焦頭爛額,聽聞前線兵敗,怒不可遏,立即派遣使者奔赴前線,聲色俱厲地斥責慕容評作戰不力。
並當即下詔,令慕容臧統領剩餘軍隊抵禦秦軍攻勢。
慕容臧雖領命出征,但其軍事才能與秦軍諸將相比,差距顯著。
戰場上,麵對秦軍的虎狼之師,他屢戰屢敗,每場戰鬥都如同噩夢,燕軍丟盔棄甲,傷亡慘重,前燕局勢如同飄搖的孤舟,愈發危急。
與此同時,慕容皝第十子宜都王慕容桓心急如焚,親自率領大軍從沙亭星夜馳援鄴城。
然而,秦軍早有防備,在外圍精心布置了天羅地網。
當慕容桓的援軍趕到,秦軍如銅牆鐵壁般進行阻攔,雙方展開激烈交戰,喊殺聲震徹雲霄,箭矢交錯。
慕容桓奮力拚殺,但其軍隊始終難以突破秦軍防線,被死死地阻擊在外圍,隻能眼睜睜地望著鄴城,滿心無奈與絕望。
看到難以攻破秦軍防線救援鄴城,慕容桓被迫帶領殘兵逃往鮮卑慕容家族的老巢遼東。
而此時的鄴城內部,在失去了唯一的希望之後,開始呈現出末日的慘象。
城內糧食儲備有限,經過長時間戰事的消耗,逐漸短缺。
士兵們食不果腹,餓著肚子堅守城牆,眼神疲憊且迷茫。
他們在饑餓和疲憊的折磨下體力漸漸不支,每一次揮舞兵器都似乎用盡了全身力氣,動作愈發遲緩。
慕容暐見此情形,深知坐以待斃必死無疑,遂鼓起勇氣,親自披掛上陣,率領部分軍隊出城,妄圖趁秦軍不備,進行絕地反擊。
出城時,他目光堅定,似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然而現實卻如冷水澆滅了希望之火。
秦軍訓練有素,反應迅速,即刻組織反擊。
慕容暐的軍隊在秦軍的猛攻下,瞬間土崩瓦解,大敗而歸。
此後,前秦軍隊乘勝追擊,迅速將鄴城圍得如同水泄不通的鐵桶一般。
慕容暐困獸猶鬥,多次派兵出城作戰,試圖打破絕境。
但每次戰鬥皆以失敗告終,燕軍士氣低落,人心惶惶。
城內百姓在戰火中瑟瑟發抖,恐懼彌漫在每個角落。
尚書令慕容韋等一眾大臣見大勢已去,滿心絕望,為求自保,無奈打開鄴城城門,向秦軍投降。
前秦軍隊如潮水般湧入鄴城,這座曾經繁華的都城,陷入混亂喧囂之中。
前燕皇帝慕容暐城破後,心有不甘,率領少數親信趁亂出逃。
他在夜色的掩護下,倉皇奔逃,猶如喪家之犬。
然而命運並未眷顧他,途中被前秦將領郭慶率領的追兵擒獲。
慕容暐被俘時,麵色蒼白,眼神空洞,帝王之尊蕩然無存,前燕的輝煌隨著他的被俘而煙消雲散,成為曆史長河中的一抹殘痕。
鄴城城破後,慕容垂暗令慕容軒務必找到慕容評並帶到麵前。
慕容軒費盡周折,終於在一處隱蔽的宅院尋到狼狽的慕容評。
慕容評見到慕容軒,心中一驚,卻強裝鎮定。
慕容垂見到慕容評,眼中滿是憤怒和怨恨,咬牙切齒地說:“慕容評,這麽多年,你為何一直針對我、迫害我?我念及同屬慕容世家,一忍再忍。想我慕容垂為前燕出生入死,戰功赫赫,你卻因嫉妒我的威望,在朝堂排擠我,暗中使絆,讓我在前燕難以立足。”
慕容評肥頭大耳,眼神閃爍,冷哼一聲:“哼,你慕容垂鋒芒太露,早晚會威脅我在燕國的地位,豈能容你?”
慕容垂怒極反笑:“好,就算這些我都能咽下。但當慕容令中了金刀計逃到燕國,他本無辜受牽連,你為何在朝堂非要處死他?他是我兒,亦是慕容世家血脈,你怎下得去手?你空有慕容世家的名號,卻無慕容世家的英俊長相,更無慕容世家應有的胸懷!”
慕容評被說得惱羞成怒,大聲吼道:“那慕容令違抗王命,罪當處死,我何錯之有?”
慕容垂雙眼通紅:“你分明借機鏟除異己,卑鄙小人!”
此時,一旁的慕容寶早已按捺不住怒火,抽出佩劍,大喝:“今日,我便要為大哥報仇!”
說罷,挺劍直刺慕容評。
慕容評驚恐地瞪大雙眼,想躲避卻已來不及,慕容寶的劍刺入他的胸膛,慕容評慘叫一聲,倒地身亡。
鄴城城破後,慕容垂特意找到可足渾氏並帶至偏僻處,想讓其說清慕容暐是否是自己親生兒子。
可足渾氏目光帶著哀求與期待,急切說道:“慕容垂,慕容暐是你親生兒子,你怎能眼睜睜看他陷入絕境?你要保護他,日後助他複國啊!”
慕容垂眉頭緊皺,麵露難色,決然說道:“如今前燕已亡,大勢已去,我已投身大秦,怎可再做此等謀逆之事。”
可足渾氏一聽,淚水奪眶而出,先低聲抽泣,繼而放聲大哭,邊哭邊訴:“你怎能如此狠心,他是你骨血啊!你不顧念父子之情嗎?”
見慕容垂不為所動,她又撒潑哭鬧,雙手揮舞,幾近癲狂。
最後,竟解下腰帶,佯裝上吊自盡,喊道:“你若不答應,我今日便死在你麵前!”
慕容垂麵露無奈與掙紮之色,心中雖知此事風險極大,但念及父子情分,又被可足渾氏這般哭鬧逼迫,長歎一聲,被迫答應:“罷了,罷了,我且應下你這無理要求,但日後之事,怕也是難如你願。”
十一月初十日,苻堅率大軍踏入鄴城王宮。往昔繁華的王宮,如今破敗不堪,盡顯落寞淒涼,一切都已結束。
至此,前燕政權在前秦強大的攻勢下灰飛煙滅。慕容世家的第一個燕國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這個前燕是慕容世家最強大、最值得驕傲的,卻也僅維持了 37 年。
前燕自慕容皝稱燕王起,於亂世崛起,一度雄踞北方,名將輩出,文化亦有發展,令周邊勢力忌憚。然而其內部權力鬥爭激烈,政治腐敗,繼位者能力參差不齊,未能解決宗室貴族矛盾,致使國力內耗,終在強秦壓力下覆滅,令人歎惋,也留下了關於政權穩定與內部治理的深刻教訓。
苻堅征服前燕後,對燕國貴族與皇室成員采取了分化對待的策略。慕容暐及部分重要皇室宗親被遷往長安,途中重兵押送,往昔的榮華化為泡影,他們在秦軍的監守下,惶恐憔悴,從尊貴淪為階下囚,命運急轉直下。
對其他燕國貴族,苻堅依照其影響力和忠誠度區別處置。部分有聲望且願意歸順者,獲得官職,在前秦體係內效力,但受到監視。他們雖保住性命和地位,卻深知已非燕國權貴,行事小心謹慎,唯恐觸怒前秦統治者。而堅決抵抗或被視為潛在威脅者,則被剝奪財產和權力,甚至被軟禁,家族榮耀終結,餘生在悔恨與無奈中度過。
前秦經此一役,獲前燕一百五十七郡,二百四十六萬戶,九百九十九萬人。此大勝極大地充實了前秦的政治、軍事實力,使其在統一北方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成為前秦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王猛主導的滅燕之戰堪稱軍事戰略與政治智慧的完美結合。他精準地把握戰機,利用燕國內部矛盾,以潞川之戰為關鍵突破,一舉摧毀燕軍主力,隨後穩步推進對鄴城的圍攻。其戰前動員激勵士氣,戰場上指揮若定,對將領的任用與激勵也恰到好處,鄧羌等將領在其麾下各展其能。
此役不僅展現了王猛卓越的軍事才能,更體現了他對全局的掌控力和對人心的洞察力,為前秦統一北方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其功績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此刻苻堅的功績亦不可小覷。他胸懷大誌,以雄才大略為基石,任用賢能如王猛,積極開疆拓土。征服前燕之舉,讓前秦的版圖大幅擴張,人口與資源急劇增加,北方地區在其統治下逐漸走向一種相對統一的格局。
他的統治促進了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開始在一個更為廣闊的政治框架下生活與互動。其文治武功,在當時的曆史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推動曆史進程的重要力量,在這一時期,他無疑是一位極具影響力與作為的君主。
而此時,姚萇暗中窺探局勢,心懷鬼胎,聯絡陰陽家,蠱惑草原匈奴部落顛覆代國拓跋什翼犍政權,妄圖在亂世中攪亂局勢,渾水摸魚,謀取私利。
未來局勢於亂世迷霧中若隱若現,充滿未知變數,似一場無盡的棋局,各方仍將在棋盤之上繼續角逐,書寫各自的篇章。
在這動蕩的時代,年輕的英雄們懷揣著夢想與野心,踏上征程。他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長,在權謀與爭鬥中抉擇。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能主宰沉浮,誰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但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已與這亂世緊密相連,他們的故事,也將成為後人傳頌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