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76 年,前秦之主苻堅,於失去王猛的錐心劇痛之中,卻依舊堅毅如磐,毅然決然地依循王猛生前精心擘畫的戰略布局,踏上了對外征伐的漫漫征程。
此時此刻,前涼和代國仿若兩塊橫陳於大秦眼前、令人垂涎欲滴卻又荊棘密布的肥美肉塊。
且說代國的種種情形,或許已為眾人所熟知。然而,此刻讓我們將目光如璀璨明燈般聚焦於前涼這一神秘且獨特的存在。
前涼所處之地,恰似被塵世喧囂無情遺忘的邊陲僻壤。
它偏安一隅,幸運地避開了中原地區那烽火連天、永無休止的戰亂紛爭。
正因如此,這片土地宛如世外桃源,擁有了相對寧靜平和的環境,得以心無旁騖地謀求自身的發展與壯大。
迴溯西晉末年那段混沌不堪的歲月,中原大地深陷於戰火的熊熊烈焰之中,八王之亂令蒼生慘遭塗炭之苦,各方勢力割據混戰,局麵混亂如麻。
就在這般暗無天日的局勢之下,涼州的張氏家族挺身而出,毅然創立了前涼政權。
在這裏再說明一下,之前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張家在曆史上從來沒有人做過皇帝,但是前涼卻真正意義上是張家人建立的,張家的人也算是做過皇帝。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胸懷淩雲壯誌,更具遠見卓識。他廣納賢才,無論是精通經史子集的文人雅士,還是能征善戰的勇武將領,皆如百川歸海般匯聚於他的麾下。
在他的引領之下,涼州大力發展農業。百姓們宛如勤勞的蜜蜂,積極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糧食產量連年攀升,倉廩充實,百姓安居樂業,仿若置身於人間樂土。
軍事方麵,張軌整軍經武,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如虎狼般強悍的軍隊。多次成功抵禦外敵入侵,使涼州成為一方安寧的淨土,仿若亂世中的避風港灣。
張軌之後,張寔、張茂、張駿、張重華等統治者,繼承先輩的壯誌雄心,持續發力,將前涼推向繁榮昌盛的巔峰。
張駿在位期間,前涼國力臻於鼎盛。其疆域猶如一幅恢弘展開的巨幅畫卷,橫跨廣袤的河西走廊。
西域諸國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朝貢,對前涼的強盛敬仰有加,誠心臣服。
前涼占領的這個地盤,乃是當初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一個庇護之所。
當西晉政權如大廈傾頹崩塌之時,中原大地陷入無盡的戰亂深淵。
一部分漢人跟隨司馬家衣冠南渡,還有一部分漢人則向西沿著河西走廊一路前行,最終在前涼所占領地的這個區域定居下來。
西晉滅亡之際,局勢動蕩如驚濤駭浪。
大量漢人迫於戰亂,紛紛湧向相對安定的河西走廊。具體人數雖難以精準統計,但從諸多史書中可略窺一二。
前秦苻堅曾“徙江漢之人萬餘戶於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疇不僻者,亦徙七千餘戶”。
前涼張軌治下社會安穩,吸引諸多中原流民。如秦州兵敗後“其眾奔散涼州者萬餘人”。
鹹和初年,張駿還曾“使將軍宋輯、魏纂將兵徙隴西二千餘家於姑臧”。
這些漢人在河西走廊,創造了燦爛輝煌且多元融合的文明。
在儒學文化層麵,前涼張軌出身儒學世家。抵達涼州後,便著手建立儒家君臣禮儀以及三綱五常學說,為當地學風奠定基調。
西涼李暠大力提倡尚學之風,設立秀孝之科以選拔人才。
北涼沮渠蒙遜父子對儒學尊崇有加,尊孔讀經,還數次遣使遠赴江南劉宋王朝,求取經史子集。
在教育方麵,前涼張軌率先立學校,征九郡胄子五百人入學,開啟官方辦學先河。
西涼李暠設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私學教育也蓬勃發展,河西本就有私家傳習的傳統,又逢中原避亂學者來此講學授業。
郭荷、宋纖、宋繇、劉衑等私塾大儒紛紛湧現,使得河西儒學教育不拘一格、繁榮昌盛。
史學成就頗高,眾多河西學者筆耕不輟,編撰大量史書。
前涼有《涼記》八卷,《涼國春秋》五十卷等。後涼、西涼、北涼、南涼各自的史書也相繼問世,為後世研究十六國時期的風雲變幻留存了豐富且珍貴的一手資料。
此間還誕生了劉昞等傑出史學家,劉昞纂修的上古史《略記》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盡顯其深厚史學功底。
佛教文化更是興盛,河西走廊一躍成為北方佛教聖地。
敦煌、姑臧成為舉足輕重的譯經中心。
北涼沮渠蒙遜篤信佛教,在其統治時期譯經活動頻繁,大量佛經得以翻譯傳播。
彼時,河西僧侶頻繁前往西域求取真經,中原與江南僧人也多經此地踏上求法之路。
伴隨佛教的蓬勃發展,開窟建寺蔚然成風。
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石窟、天梯山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玉門昌馬石窟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窟內精美壁畫、佛像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內涵。
大名鼎鼎的敦煌莫高窟雖然曆經千年才最終建成,但是卻是從前涼這一時期開始的。
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莫高窟的營建就此拉開序幕。
文學藝術領域同樣百花齊放,五涼時期文人學士匯聚,文學創作空前繁榮。
詩歌、散文、辭賦等文學形式蓬勃發展,雖多數作品在曆史長河中散失,但僅存記載就足以彰顯當時的創作活力。
書法、繪畫、音樂、舞蹈領域也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綻放絢麗光彩。
壁畫藝術在石窟中熠熠生輝,其繪畫風格兼具中原文化的細膩與西域文化的奔放。
音樂舞蹈大膽吸收少數民族特色,別具一格。
農業經濟實現大發展,中原漢人帶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工具。
他們改進灌溉技術,大興水利工程,讓河西走廊的農田灌溉更為高效,農作物產量大幅提高。
在先進農耕技術的有力推動下,加上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農業生產欣欣向榮,糧食富足。
不僅保障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還為商業貿易的蓬勃興起築牢了堅實根基。
諸多文明相互交融,讓河西走廊成為彼時的璀璨明珠。
然而,世間萬物皆難逃盛極必衰的宿命。
張重華英年早逝後,前涼政權陷入無盡的動蕩深淵。
其子張耀靈年僅十歲,便被推上皇位。
幼主臨朝,引發各方勢力對皇位的覬覦。
張祚,這個心懷不軌的野心家,趁機發動政變,篡位奪權。
他的這一舉動,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平靜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使前涼內部陷入混亂與爭鬥的血海。
朝堂之上,大臣們分裂為多個派係,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為爭奪權力和利益不擇手段。
地方上,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對中央政權陽奉陰違,政令難以通行。
百姓原本安寧的生活被徹底打破,被迫卷入戰爭的洪流,遭受戰火的無情洗禮,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曾經繁華昌盛的前涼,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迅速走向衰落,猶如一顆曾經耀眼的星辰,逐漸黯淡無光。
與此同時,苻堅領導的前秦卻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日益壯大。
苻堅自幼聰慧果敢,胸懷一統天下的宏偉誌向。
公元 376 年,苻堅站在皇宮的高處,目光堅定地望向西方,心中統一的宏圖大誌如烈火般燃燒。
王猛的離世雖讓他悲痛不已,但統一北方的遺誌在他心中愈發堅定。
此時,他決心揮師西進,劍指前涼。
苻堅先派遣自己的使者,帶著自己的信件,要求前涼投降。
前涼朝堂之上,麵對前秦使者,大臣們瞬間分為兩派,爭論得麵紅耳赤。
主戰派大臣慷慨激昂,聲如洪鍾:“我涼立國多年,根基深厚,城防堅固,又怎可輕易向人低頭?況且涼州軍民一心,定能讓前秦知難而退!”
主降派則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勸說道:“今前秦勢頭正猛,國力強盛,與之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一旦開戰,百姓必遭塗炭,還望陛下三思啊。”
最終,前涼統治者咬咬牙,拒絕了苻堅的勸降,決心拚死堅守自己的政權。
苻堅見外交手段未能奏效,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果斷決定發動軍事進攻。
他召集將領們齊聚一堂,商議作戰大計。
雖說王猛已離世,但他生前的分析猶如一盞明燈,依舊照亮著前行的路。
王猛曾言:“前涼內部紛爭不斷,民心不穩,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但前涼在涼州經營多年,城防堅固,我們需製定周密的戰略,分兵多路,逐個擊破其防線。”
7 月的一日,他端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威嚴掃過群臣,朗聲道:“今前涼割據,使我大秦統一大業受阻,朕欲發兵征伐,當務之急是選定一位能征善戰、足智多謀的主帥,眾愛卿可暢所欲言。”
話音剛落,一員老將苻洪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行禮,洪亮說道:“陛下,臣以為苻丕將軍最為合適。苻丕跟隨陛下南征北戰多年,實戰經驗豐富,對大秦忠心耿耿,必能不負陛下所托,率大軍踏平前涼。”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微微點頭,交頭接耳間似是認可這一提議。
這時,謀臣尹緯卻輕輕搖頭,出列拱手奏道:“陛下,臣有不同見解。前涼地勢險要,軍民一心,且擅用計謀,非一般對手。臣舉薦姚萇將軍,他機警過人,善於應變,常能於困境中尋得生機,定可擔此重任,為陛下成就霸業。”
尹緯之言仿若投入湖麵的巨石,朝堂頓時議論紛紛,支持者與反對者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苻堅不動聲色,眼神有意無意地落在慕容垂身上。
慕容垂身姿挺拔,氣宇軒昂,靜靜佇立,雖未開口,卻散發著沉穩內斂的氣質。
苻堅凝視片刻,開口問道:“慕容垂,你對此次選帥一事,有何高見?”
慕容垂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禮,不卑不亢道:“陛下,臣以為征伐前涼,挑戰重重。前涼作為北方唯一的漢人政權,憑借河西走廊的山川天險,軍民守土決心甚堅,其抵抗必定異常頑強。故而,主帥人選不僅要精通兵法、善戰能征,還需深諳民情,懂得恩威並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如此方能在保全大秦實力的同時,實現破城略地之目標。”
慕容垂此番言論,條理清晰,分析透徹,令朝堂上不少人暗自側目。
苻堅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環視眾人後,語氣堅定地宣布:“朕意已決,此次征伐前涼,由慕容垂出任主帥,林浩為軍師,共掌大軍,克期出征。”
此令一出,雖仍有小聲議論,但無人再敢公然反對。
“慕容垂聽令!”苻堅的聲音在朝堂上威嚴迴蕩。
慕容垂恭敬地向前一步,“末將在!”
“朕命你為帥,率大軍西征前涼,務必凱旋而歸!”苻堅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慕容垂。
“陛下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慕容垂抱拳應道。
在用人選將上,苻堅盡顯雄主韜略。
他精心挑選苟萇、毛盛等一眾老將,這些將領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曆經無數生死考驗,個個能征善戰。
用人之際,苻堅用人不疑,給予將領全方位支持。
其一,充分放權。深知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身處一線的將領需隨機應變,故而賦予他們自主決斷之權,使其能依據實際戰況靈活施策,不必拘泥於朝堂指令。
其二,全力調配資源。大批精銳兵力、充足糧草輜重以及精良兵器裝備源源不斷運往前線,為軍事行動築牢根基,使將士們無後顧之憂。
其三,強調將領間協作配合。組織諸將密切溝通、協同作戰,形成無堅不摧的強大合力,向著攻克前涼的目標奮勇前進。
很快,一支龐大的軍隊在苻堅的注視下出發了。
慕容垂身騎駿馬,苟萇、毛盛等將領緊跟其後,林浩則坐在馬車中,手中拿著地圖和兵書,思考著戰略。
慕容垂受命後,深知此戰關乎大秦國運與自己的複國大業,閉門謝客,在書房中潛心研讀那本珍藏的《太公秘書》,期望從薑子牙輔佐武王伐紂的經典戰例中汲取智慧,出奇製勝。
此時此刻,前涼和代國仿若兩塊橫陳於大秦眼前、令人垂涎欲滴卻又荊棘密布的肥美肉塊。
且說代國的種種情形,或許已為眾人所熟知。然而,此刻讓我們將目光如璀璨明燈般聚焦於前涼這一神秘且獨特的存在。
前涼所處之地,恰似被塵世喧囂無情遺忘的邊陲僻壤。
它偏安一隅,幸運地避開了中原地區那烽火連天、永無休止的戰亂紛爭。
正因如此,這片土地宛如世外桃源,擁有了相對寧靜平和的環境,得以心無旁騖地謀求自身的發展與壯大。
迴溯西晉末年那段混沌不堪的歲月,中原大地深陷於戰火的熊熊烈焰之中,八王之亂令蒼生慘遭塗炭之苦,各方勢力割據混戰,局麵混亂如麻。
就在這般暗無天日的局勢之下,涼州的張氏家族挺身而出,毅然創立了前涼政權。
在這裏再說明一下,之前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張家在曆史上從來沒有人做過皇帝,但是前涼卻真正意義上是張家人建立的,張家的人也算是做過皇帝。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胸懷淩雲壯誌,更具遠見卓識。他廣納賢才,無論是精通經史子集的文人雅士,還是能征善戰的勇武將領,皆如百川歸海般匯聚於他的麾下。
在他的引領之下,涼州大力發展農業。百姓們宛如勤勞的蜜蜂,積極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糧食產量連年攀升,倉廩充實,百姓安居樂業,仿若置身於人間樂土。
軍事方麵,張軌整軍經武,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如虎狼般強悍的軍隊。多次成功抵禦外敵入侵,使涼州成為一方安寧的淨土,仿若亂世中的避風港灣。
張軌之後,張寔、張茂、張駿、張重華等統治者,繼承先輩的壯誌雄心,持續發力,將前涼推向繁榮昌盛的巔峰。
張駿在位期間,前涼國力臻於鼎盛。其疆域猶如一幅恢弘展開的巨幅畫卷,橫跨廣袤的河西走廊。
西域諸國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朝貢,對前涼的強盛敬仰有加,誠心臣服。
前涼占領的這個地盤,乃是當初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一個庇護之所。
當西晉政權如大廈傾頹崩塌之時,中原大地陷入無盡的戰亂深淵。
一部分漢人跟隨司馬家衣冠南渡,還有一部分漢人則向西沿著河西走廊一路前行,最終在前涼所占領地的這個區域定居下來。
西晉滅亡之際,局勢動蕩如驚濤駭浪。
大量漢人迫於戰亂,紛紛湧向相對安定的河西走廊。具體人數雖難以精準統計,但從諸多史書中可略窺一二。
前秦苻堅曾“徙江漢之人萬餘戶於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疇不僻者,亦徙七千餘戶”。
前涼張軌治下社會安穩,吸引諸多中原流民。如秦州兵敗後“其眾奔散涼州者萬餘人”。
鹹和初年,張駿還曾“使將軍宋輯、魏纂將兵徙隴西二千餘家於姑臧”。
這些漢人在河西走廊,創造了燦爛輝煌且多元融合的文明。
在儒學文化層麵,前涼張軌出身儒學世家。抵達涼州後,便著手建立儒家君臣禮儀以及三綱五常學說,為當地學風奠定基調。
西涼李暠大力提倡尚學之風,設立秀孝之科以選拔人才。
北涼沮渠蒙遜父子對儒學尊崇有加,尊孔讀經,還數次遣使遠赴江南劉宋王朝,求取經史子集。
在教育方麵,前涼張軌率先立學校,征九郡胄子五百人入學,開啟官方辦學先河。
西涼李暠設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私學教育也蓬勃發展,河西本就有私家傳習的傳統,又逢中原避亂學者來此講學授業。
郭荷、宋纖、宋繇、劉衑等私塾大儒紛紛湧現,使得河西儒學教育不拘一格、繁榮昌盛。
史學成就頗高,眾多河西學者筆耕不輟,編撰大量史書。
前涼有《涼記》八卷,《涼國春秋》五十卷等。後涼、西涼、北涼、南涼各自的史書也相繼問世,為後世研究十六國時期的風雲變幻留存了豐富且珍貴的一手資料。
此間還誕生了劉昞等傑出史學家,劉昞纂修的上古史《略記》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盡顯其深厚史學功底。
佛教文化更是興盛,河西走廊一躍成為北方佛教聖地。
敦煌、姑臧成為舉足輕重的譯經中心。
北涼沮渠蒙遜篤信佛教,在其統治時期譯經活動頻繁,大量佛經得以翻譯傳播。
彼時,河西僧侶頻繁前往西域求取真經,中原與江南僧人也多經此地踏上求法之路。
伴隨佛教的蓬勃發展,開窟建寺蔚然成風。
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石窟、天梯山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玉門昌馬石窟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窟內精美壁畫、佛像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內涵。
大名鼎鼎的敦煌莫高窟雖然曆經千年才最終建成,但是卻是從前涼這一時期開始的。
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莫高窟的營建就此拉開序幕。
文學藝術領域同樣百花齊放,五涼時期文人學士匯聚,文學創作空前繁榮。
詩歌、散文、辭賦等文學形式蓬勃發展,雖多數作品在曆史長河中散失,但僅存記載就足以彰顯當時的創作活力。
書法、繪畫、音樂、舞蹈領域也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綻放絢麗光彩。
壁畫藝術在石窟中熠熠生輝,其繪畫風格兼具中原文化的細膩與西域文化的奔放。
音樂舞蹈大膽吸收少數民族特色,別具一格。
農業經濟實現大發展,中原漢人帶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工具。
他們改進灌溉技術,大興水利工程,讓河西走廊的農田灌溉更為高效,農作物產量大幅提高。
在先進農耕技術的有力推動下,加上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農業生產欣欣向榮,糧食富足。
不僅保障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還為商業貿易的蓬勃興起築牢了堅實根基。
諸多文明相互交融,讓河西走廊成為彼時的璀璨明珠。
然而,世間萬物皆難逃盛極必衰的宿命。
張重華英年早逝後,前涼政權陷入無盡的動蕩深淵。
其子張耀靈年僅十歲,便被推上皇位。
幼主臨朝,引發各方勢力對皇位的覬覦。
張祚,這個心懷不軌的野心家,趁機發動政變,篡位奪權。
他的這一舉動,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平靜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使前涼內部陷入混亂與爭鬥的血海。
朝堂之上,大臣們分裂為多個派係,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為爭奪權力和利益不擇手段。
地方上,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對中央政權陽奉陰違,政令難以通行。
百姓原本安寧的生活被徹底打破,被迫卷入戰爭的洪流,遭受戰火的無情洗禮,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曾經繁華昌盛的前涼,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迅速走向衰落,猶如一顆曾經耀眼的星辰,逐漸黯淡無光。
與此同時,苻堅領導的前秦卻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日益壯大。
苻堅自幼聰慧果敢,胸懷一統天下的宏偉誌向。
公元 376 年,苻堅站在皇宮的高處,目光堅定地望向西方,心中統一的宏圖大誌如烈火般燃燒。
王猛的離世雖讓他悲痛不已,但統一北方的遺誌在他心中愈發堅定。
此時,他決心揮師西進,劍指前涼。
苻堅先派遣自己的使者,帶著自己的信件,要求前涼投降。
前涼朝堂之上,麵對前秦使者,大臣們瞬間分為兩派,爭論得麵紅耳赤。
主戰派大臣慷慨激昂,聲如洪鍾:“我涼立國多年,根基深厚,城防堅固,又怎可輕易向人低頭?況且涼州軍民一心,定能讓前秦知難而退!”
主降派則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勸說道:“今前秦勢頭正猛,國力強盛,與之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一旦開戰,百姓必遭塗炭,還望陛下三思啊。”
最終,前涼統治者咬咬牙,拒絕了苻堅的勸降,決心拚死堅守自己的政權。
苻堅見外交手段未能奏效,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果斷決定發動軍事進攻。
他召集將領們齊聚一堂,商議作戰大計。
雖說王猛已離世,但他生前的分析猶如一盞明燈,依舊照亮著前行的路。
王猛曾言:“前涼內部紛爭不斷,民心不穩,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但前涼在涼州經營多年,城防堅固,我們需製定周密的戰略,分兵多路,逐個擊破其防線。”
7 月的一日,他端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威嚴掃過群臣,朗聲道:“今前涼割據,使我大秦統一大業受阻,朕欲發兵征伐,當務之急是選定一位能征善戰、足智多謀的主帥,眾愛卿可暢所欲言。”
話音剛落,一員老將苻洪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行禮,洪亮說道:“陛下,臣以為苻丕將軍最為合適。苻丕跟隨陛下南征北戰多年,實戰經驗豐富,對大秦忠心耿耿,必能不負陛下所托,率大軍踏平前涼。”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微微點頭,交頭接耳間似是認可這一提議。
這時,謀臣尹緯卻輕輕搖頭,出列拱手奏道:“陛下,臣有不同見解。前涼地勢險要,軍民一心,且擅用計謀,非一般對手。臣舉薦姚萇將軍,他機警過人,善於應變,常能於困境中尋得生機,定可擔此重任,為陛下成就霸業。”
尹緯之言仿若投入湖麵的巨石,朝堂頓時議論紛紛,支持者與反對者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苻堅不動聲色,眼神有意無意地落在慕容垂身上。
慕容垂身姿挺拔,氣宇軒昂,靜靜佇立,雖未開口,卻散發著沉穩內斂的氣質。
苻堅凝視片刻,開口問道:“慕容垂,你對此次選帥一事,有何高見?”
慕容垂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禮,不卑不亢道:“陛下,臣以為征伐前涼,挑戰重重。前涼作為北方唯一的漢人政權,憑借河西走廊的山川天險,軍民守土決心甚堅,其抵抗必定異常頑強。故而,主帥人選不僅要精通兵法、善戰能征,還需深諳民情,懂得恩威並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如此方能在保全大秦實力的同時,實現破城略地之目標。”
慕容垂此番言論,條理清晰,分析透徹,令朝堂上不少人暗自側目。
苻堅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環視眾人後,語氣堅定地宣布:“朕意已決,此次征伐前涼,由慕容垂出任主帥,林浩為軍師,共掌大軍,克期出征。”
此令一出,雖仍有小聲議論,但無人再敢公然反對。
“慕容垂聽令!”苻堅的聲音在朝堂上威嚴迴蕩。
慕容垂恭敬地向前一步,“末將在!”
“朕命你為帥,率大軍西征前涼,務必凱旋而歸!”苻堅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慕容垂。
“陛下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慕容垂抱拳應道。
在用人選將上,苻堅盡顯雄主韜略。
他精心挑選苟萇、毛盛等一眾老將,這些將領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曆經無數生死考驗,個個能征善戰。
用人之際,苻堅用人不疑,給予將領全方位支持。
其一,充分放權。深知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身處一線的將領需隨機應變,故而賦予他們自主決斷之權,使其能依據實際戰況靈活施策,不必拘泥於朝堂指令。
其二,全力調配資源。大批精銳兵力、充足糧草輜重以及精良兵器裝備源源不斷運往前線,為軍事行動築牢根基,使將士們無後顧之憂。
其三,強調將領間協作配合。組織諸將密切溝通、協同作戰,形成無堅不摧的強大合力,向著攻克前涼的目標奮勇前進。
很快,一支龐大的軍隊在苻堅的注視下出發了。
慕容垂身騎駿馬,苟萇、毛盛等將領緊跟其後,林浩則坐在馬車中,手中拿著地圖和兵書,思考著戰略。
慕容垂受命後,深知此戰關乎大秦國運與自己的複國大業,閉門謝客,在書房中潛心研讀那本珍藏的《太公秘書》,期望從薑子牙輔佐武王伐紂的經典戰例中汲取智慧,出奇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