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大地,秦燕兩國劍拔弩張,對峙之勢猶如暴風雨前那令人窒息的寧靜,壓抑得天空都陰雲密布,似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血雨腥風。
年僅 13 歲的林婉清,為使江湖勢力不卷入晉陽之戰,不顧自身安危,以柔弱之軀勇挑重擔。
她在武林大會中奮力周旋,憑借著非凡的智慧與果敢,力挫群雄,終獲臨時武林大盟主之位。
彼時的武林大會上,林婉清宛如仙子下凡。
一襲月白色錦緞長袍加身,淡藍色絲帶束腰,衣袂隨風搖曳,將她那尚未完全長成卻已初現婀娜的身姿展露無遺。
滿頭烏發如黑緞般光亮,羊脂玉簪輕挽,幾縷青絲垂落於白皙似雪的脖頸,仿若水墨畫卷中的點睛之筆。
眉若遠黛,雙眸恰似秋水含星,流轉間靈韻四溢,瓊鼻秀挺,不點而朱的櫻唇微微上揚,透著一股堅毅。
她亭亭玉立在高台之上,盡管身姿仍帶著些許稚嫩,可那股與生俱來的威嚴卻如實質般散發開來。
台下,上百萬江湖豪傑紛至遝來。
有虎背熊腰、手持重兵的豪邁大漢,其眼神中滿是不羈與熱血;亦有身姿矯健、劍眉星目的俠義之士,周身散發著正義的光芒。
林婉清目光如炬,堅定地掃過全場,隨後清脆而有力的聲音響徹四方,所言所語皆入眾人之心,令群豪信服。
也正因如此,百萬江湖勢力得以順利撤離晉陽,為王猛攻打晉陽清除了後顧之憂,創造了絕佳戰機。
此刻,晉陽之戰一觸即發,秦燕兩國朝堂亦是暗流湧動,各自麵臨著截然不同的困局與紛爭。
在秦國那威嚴莊重卻又暗潮洶湧的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得如同即將斷裂的弓弦。
金碧輝煌的宮殿內,雕梁畫棟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卻無法驅散那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氣息。
以姚萇為首的一幫將軍,他們身著華麗的戰甲,腰間佩劍,劍柄上的寶石在燭光下熠熠生輝。然而,他們此刻的麵容卻因嫉妒而略顯扭曲。
王猛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如同一顆耀眼的新星,迅速崛起,其光芒讓他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於是,他們暗中勾結了一幫心思各異的大臣,這些大臣們有的心懷鬼胎,妄圖在這場紛爭中謀取私利;有的則是目光短淺,被眼前的局勢所迷惑。他們精心謀劃,妄圖在王猛滅燕的征程中設下重重阻礙。
這一日,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大臣們身著朝服,整齊地排列在朝堂之中,卻沒有了往日的肅穆與寧靜。
姚萇率先站出,他向前邁了一步,身上的戰甲發出輕微的碰撞聲。
一臉沉痛地說道:“陛下,此次王猛領軍滅燕,雖初有小勝,然我大秦已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糧草如流水般消耗無數,那堆積如山的糧草車一輛輛駛向戰場,卻仿若石沉大海;兵力折損亦多,多少熱血男兒奔赴前線,卻再也未能歸來,徒留家中妻兒老小悲痛欲絕;國庫漸空,曾經充盈的國庫如今變得日益消瘦,那一枚枚金幣、一串串銅錢的減少,如同在割大秦的肉;百姓也被賦稅與徭役壓得苦不堪言,田間勞作的農夫們,麵黃肌瘦,眼神中滿是疲憊與無奈。長此以往,他國定會覬覦我大秦之虛弱,趁機興兵來犯。臣等以為,當令王猛取得些許燕國疆土後,即刻班師迴朝,切不可再讓戰火肆意蔓延,以免動搖我大秦根基。”
說罷,他微微抬頭,目光偷偷地在苻堅臉上掃視,觀察著皇帝的神色,眼神中帶著一絲忐忑與期待。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一時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嘈雜聲四起。
有的大臣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列舉著各種所謂的“證據”來支持姚萇的觀點;有的則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似乎在商量著下一步的對策。
苻堅坐在龍椅之上,那龍椅由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雕刻著精美的龍紋,彰顯著無上的權威。
他身著龍袍,袍上的金龍刺繡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飛而出。
苻堅麵色沉靜,眼神卻深邃而銳利,猶如能看穿眾人內心的迷霧。
他心中對這些人的小算盤一清二楚,深知他們不過是嫉妒王猛之才,害怕其功高震主。
苻堅緩緩開口,聲音沉穩有力,猶如洪鍾般在朝堂上迴蕩:“諸位所言,看似為大秦著想,然實則短視。燕之不滅,天下難平。王猛之謀略,誌在天下一統,此乃長遠大計,豈是眼前些許損耗便可放棄?若此刻撤軍,此前之功皆付流水,良機錯失,諸君可曾想過後果?”
姚萇卻仍不死心,他跨前一步,腳步堅定,急切地說道:“陛下,臣等亦知統一天下乃陛下宏願。然當下形勢危急,國內若因滅燕而空虛,他國來犯時我大秦將難以抵擋。王猛雖有大才,但也不可不顧及國內之安穩。還請陛下三思啊。”
他言辭懇切,表情凝重,額頭青筋微微凸起,仿佛真的在為大秦的命運憂心忡忡,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苻堅微微皺眉,目光如炬地直視姚萇,那眼神仿佛能穿透姚萇的靈魂:“姚將軍,你隻看到眼前之困難,卻未看到滅燕之後的大勢。一旦燕滅,我大秦國力將更盛,他國豈敢輕易來犯?王猛之策,朕信之。諸位不必再多言。”
但姚萇等人仍不肯罷休,繼續強辯。
他們列舉出邊境上一些小國的蠢蠢欲動,說國內兵力分散可能導致後方失火;又提及百姓因戰爭而產生的怨言,聲稱若不及時收手,可能引發內亂。
朝堂之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氣氛愈發激烈。
大臣們各執一詞,有的麵紅耳赤,大聲爭吵;有的則是引經據典,試圖以理服人。
苻堅見他們如此執拗,心中不禁有些惱怒,他猛地站起身來,龍袍一揮,發出唿唿的風聲。大聲道:“朕意已決,力挺王猛滅燕到底。誰若再敢妄言撤軍,定當嚴懲不貸!”
言罷,他目光威嚴地掃視全場,眾人見皇帝動怒,這才紛紛閉嘴,不敢再言語。
朝堂上頓時陷入了一片死寂,隻有苻堅沉重的唿吸聲在空氣中迴蕩。
與此同時,前燕朝廷聽聞秦軍來犯,仿若末日來臨,眾人亂作一團。
華麗的宮殿內,原本象征著榮耀與權威的裝飾此刻卻顯得格外刺眼。
朝堂之上,大臣們麵麵相覷,眼神中滿是驚恐與慌亂。
有的大臣臉色蒼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有的則是眼神遊離,不知所措。
爭吵之聲此起彼伏,整個朝堂宛如一個嘈雜的菜市場。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臣滿臉怒容,氣得胡須都在微微顫抖,他用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敲擊著地麵,拐杖與地麵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是在敲響燕國的喪鍾。大聲嗬斥道:“哼!若不是慕容評當年鼠目寸光,嫉妒慕容垂之能,將其逼走,我大燕何至於陷入如此絕境!想當年,慕容垂戰場上英勇無比,他率領的軍隊猶如虎狼之師,戰無不勝。可慕容評卻因一己私欲,設計陷害,致使慕容垂心灰意冷,遠走他鄉。如今強敵壓境,卻連個能掛帥出征、力挽狂瀾之人都尋不得,這可如何是好!”
旁邊一位年輕些的大臣則焦急地在原地踱步,他的腳步急促而慌亂,額頭滿是豆大的汗珠,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他的衣領。心急如焚地喊道:“老大人,莫要再提往事了,當下最要緊的是趕緊想辦法退敵啊,否則我大燕將國破家亡啊!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宗的基業毀於一旦啊。”
這時,又有一位大臣想起往昔的輝煌,不禁悲從中來,掩麵痛哭道:“想當年先主慕容皝帶著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寶征戰沙場,那是何等威風凜凜,戰無不勝。先主慕容皝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姿挺拔,威風凜凜,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敵人皆望風而逃。慕容恪足智多謀,每一次戰役都能巧妙布局,讓敵軍陷入重重陷阱;慕容垂勇猛無畏,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慕容寶也在戰場上逐漸成長,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可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真是天不佑我大燕啊……”
此時,慕容暐年紀尚幼,可足渾氏暫掌監國之權。
她坐在高位之上,眉頭緊皺,眼神中滿是焦慮與無奈。
她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鳳冠,鳳冠上的珠寶在燭光下閃爍著光芒,卻無法掩蓋她臉上的憂愁。
思索良久後,她緩緩開口道:“事已至此,唯有去信給慕容垂,念在他是慕容世家子孫,讓他迴國掛帥出征,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可與王猛大軍抗衡。慕容垂雖被我們所傷,但他對大燕總歸還是有一份情義在的吧,但願他能不計前嫌。”
信使快馬加鞭趕到慕容垂處,慕容垂此時正身處異地,他望著遠方,心中五味雜陳。
閱信後,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冷笑,心中暗忖:“如今燕國這副爛攤子,我迴去又能如何?不過是陪葬罷了。燕國的朝廷早已腐敗不堪,內部矛盾重重,各個勢力之間相互傾軋,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
於是,他讓信使帶迴口信:“垂迴國已無可能,唯有等燕國滅亡之後,再懇求苻堅留我等性命。”慕容垂深知燕國積弊已久,內部腐朽不堪,猶如一棵被蛀空的大樹,即便自己迴去也是無力迴天。況且當年被驅逐出境,心中的怨恨刻骨銘心,怎會輕易再踏入這趟渾水。
王猛這邊,深知晉陽之戰對於整個滅燕行動至關重要且艱難異常。
他站在營帳外,身姿挺拔如鬆,目光如炬地望著晉陽方向。
營帳周圍,士兵們來來往往,忙碌地準備著各種作戰物資。
有的士兵在搬運兵器,那沉重的兵器在他們手中卻顯得格外輕鬆;有的則是在檢查戰甲,仔細地查看每一個縫隙,確保萬無一失。
王猛身後的營帳上,大秦的旗幟隨風飄揚,發出獵獵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大秦的威武。
那晉陽城牆高大厚實,猶如一頭巨獸盤踞在前方,透著一股難以攻克的威嚴。
城牆由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石塊之間的縫隙緊密相連,仿佛堅不可摧。
城牆上,燕軍士卒們倒是個個身姿挺拔,神情堅毅,他們身著厚重的戰甲,手持鋒利的兵器,兵器在陽光的映照下寒光閃爍,彰顯出一股剽悍之氣。
然而,王猛也敏銳地察覺到燕軍將領的無能。
就拿並州刺史、東海王慕容莊來說,其在城樓上慌亂無措,眼神遊移不定。
他在城樓上不停地踱步,腳步慌亂而無序,一會兒看看城外的秦軍,一會兒又轉身與身邊的將領商議,卻始終拿不出一個有效的對策。
全然不見身為統帥應有的果敢與沉穩。
身邊的眾將領們也是七嘴八舌,爭吵不休。
有的將領主張堅守不出,等待援軍;有的則是想要出城迎戰,與秦軍一決高下。
所製定的策略雜亂無章,隻是一味地指揮士兵堆砌防禦工事,整個指揮體係混亂得如同一盤散沙,毫無章法可言。
王猛沉思良久,反複權衡利弊後,終是定下了挖地道奇襲之計。
他站在地圖前,目光緊緊地盯著晉陽的地形,手指沿著城牆的輪廓輕輕劃過,心中默默計算著地道的路線。
秦軍士兵接令後,迅速且有序地行動起來。
地道之中陰暗潮濕,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泥土的氣息混雜著士兵們的汗水味,彌漫在這狹小的空間裏。
士兵們紛紛赤裸著上身,肌肉緊繃,他們揮舞著手中的鐵鍬,一鍬鍬地奮力挖掘。
鐵鍬與泥土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每一次挖掘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偶爾還有石塊掉落,砸在身上,他們也隻是微微皺眉,簡單處理一下傷口,便又繼續投入到挖掘工作中,一心隻想著早日挖通地道,為破城創造機會。
地道終於成功挖通。
王猛精心挑選出以勇猛無畏的張蠔為首的精銳勇士。
張蠔身材魁梧壯碩,宛如一座小山,渾身肌肉充滿力量。
他那寬闊的肩膀仿佛能扛起整個世界,粗壯的手臂上青筋暴起,猶如一條條蜿蜒的小蛇。
他手持一把大刀,那刀刃寬闊且鋒利無比,在地道內微弱的光線中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光芒,仿佛能輕易地劈開一切阻礙。
張蠔率領著勇士們如暗夜中的鬼魅一般,悄然從地道潛入晉陽城內。
他們的動作輕盈而敏捷,如同獵豹在黑夜中潛行。
他們的出現瞬間打破了城中的平靜,燕軍士卒們先是驚愕不已,但很快便反應過來,個個奮勇抵抗。
他們揮舞著長劍,招式剛猛淩厲。
有的燕軍士兵高高躍起,手中的長劍如閃電般刺向秦軍;有的則是與秦軍近身搏鬥,劍與刀的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喊殺聲頓時迴蕩在街巷之間,盡顯燕趙男兒的血性與豪邁。
燕軍在麵對秦軍的奇襲時,表現得極為英勇。
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保衛家園的重任,每一個士兵都抱著必死的決心。
盡管秦軍的攻勢如潮水般洶湧,但燕軍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對晉陽城防的熟悉,苦苦支撐了許久。
他們在城牆上與秦軍展開了激烈的搏鬥,箭矢如雨點般射向秦軍,石塊紛紛從城牆上拋下,給秦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城內的燕軍則與潛入的秦軍展開了巷戰。
狹窄的街巷成為了他們天然的戰場,燕軍利用地形優勢,巧妙地設置陷阱,與秦軍周旋。
有的燕軍士兵隱藏在房屋的陰影中,待秦軍靠近時突然殺出,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有的則組成小隊,相互配合,對秦軍進行反擊。
然而,由於燕國朝廷的無能,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給予一點援助和支持。
朝廷內部的紛爭不斷,大臣們忙於互相推諉責任,根本無暇顧及晉陽的戰事。
糧草的供應遲遲不到位,士兵們餓著肚子作戰;援軍也不見蹤影,讓晉陽的燕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而秦軍在張蠔的英明帶領下,戰術運用得極為精妙。
他們或分組迂迴,迅速截斷燕軍的退路,將燕軍困在狹小的區域內,使其難以逃脫;或集中力量正麵強攻,如洶湧的潮水般衝破燕軍的防線,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城外的王猛身姿挺拔地站在指揮台上,手中令旗舞動如風。
他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有力,仿佛在指揮一場盛大的樂章。
秦軍如潮水般湧向晉陽城門,喊殺聲震天動地,仿佛要將天地都撕裂開來。
在秦軍的內外夾擊之下,燕軍本就脆弱的防線逐漸崩潰,猶如崩塌的堤壩一般,士兵們開始四處奔逃,毫無抵抗之力。
城破之後,晉陽城內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燕軍士兵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血泊之中,肢體殘缺不全。
有的士兵身首異處,頭顱在不遠處滾動,眼睛還睜著,仿佛在訴說著死亡的不甘;有的則是被刀劍砍得血肉模糊,內髒流了一地。
鮮血染紅了街道,那殷紅的血液在地上流淌,匯聚成一條條小溪。
昔日繁華的屋舍大多已被戰火焚毀,隻剩下殘垣斷壁。
斷壁上還殘留著火燒的痕跡,黑色的煙灰彌漫在空氣中。
還不斷冒著黑煙,刺鼻的硝煙味與血腥氣相互混雜,彌漫在空氣之中,令人聞之作嘔。
然王猛早有先見之明,戰前便遣縱橫家悄悄潛入城中。
這些縱橫家們個個能言善辯,機智過人。
他們暗中散播消息,言說燕國朝廷已放棄晉陽,不會再有救兵前來馳援。
他們在城中的大街小巷穿梭,與百姓們攀談,用低沉而神秘的聲音說道:“燕國的朝廷已經自身難保,他們不會再管晉陽的死活了,你們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了。”以此來動搖燕軍的軍心,從心理上打擊他們的抵抗意誌。
同時,縱橫家們還積極宣揚秦軍的善意與寬容,告知城中百姓秦軍向來不殺投降的俘虜,並且會善待每一位城中百姓,全力保障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他們在人群中大聲喊道:“秦軍是仁義之師,隻要你們投降,就不會受到傷害,還會過上安穩的日子。”
秦軍入城後,紀律嚴明,隊列整齊有序地行進在城中。
士兵們麵容冷峻,但眼神中並無殘暴之色。
他們紛紛主動地幫忙百姓撲滅熊熊燃燒的大火。
有的士兵提著水桶,從河邊或井中打水,然後奮力地將水潑向大火,不顧火焰的炙熱烤焦了頭發和眉毛;有的則是用工具拆除著火的房屋,防止火勢蔓延。
小心翼翼地扶起受傷的百姓,將其送往安全之處。
他們輕輕地抬起受傷的百姓,眼神中充滿了憐憫與同情,口中還不停地安慰著:“別怕,你會沒事的。”盡顯人道主義精神與良好的軍紀素養。
林婉清與父親林浩也投身到救援百姓的行動之中。
晉陽城中救助傷者的林婉清,早已沒了武林大會上的那身盛裝。
此刻她身著一襲素色布裙,裙擺處沾染了不少灰塵與血跡。頭發簡單地束起,幾縷碎發被汗水浸濕,貼在略顯疲憊卻依舊清秀的臉龐上。
她的眼神中滿是關切與堅定,那明亮的雙眸裏,此刻隻有對傷者的憐惜和救助的急切。
她一邊在廢墟中不停地穿梭忙碌,一邊對林浩說道:“父親,今日所見之慘狀,讓婉清深知戰爭之殘酷,我們定要多救些百姓呀。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珍貴,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在痛苦中死去。”
林浩聽後,認同地點點頭迴應道:“婉兒,你說得對。我們雖無力阻止戰爭發生,但能在這亂世中給百姓一絲希望,也算是一件善舉了。我們林家雖然有著複興趙國的使命,但在這百姓的苦難麵前,我們更應該先伸出援手。”
林婉清看到一位受傷的老者,趕忙從包袱中取出幹淨布條,蹲下身子,動作輕柔地為老者包紮傷口。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還輕聲安慰道:“老爺爺,別怕,傷痛很快就會過去的。您一定會好起來的。”
林浩則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林家子弟,將糧食與清水分發給那些饑餓幹渴的百姓,同時大聲喊道:“鄉親們,莫要驚慌,我們會與大家共渡難關的。”
忙碌許久後,父女二人終於尋得一處稍作歇息。
林浩望著眼前這破敗不堪的景象,不禁長歎一聲,感慨道:“婉兒,想我林家先輩一心複建趙國,往昔壯誌淩雲,如今看來卻似夢幻泡影啊。曾經執著於那宏大又遙遠的抱負,在這真實而殘酷的戰火麵前,竟顯得如此渺小無力。如今我們做的這些救助百姓之事,雖不像複建趙國那般壯烈偉大,卻這般真實可感。每一個被我們救下的生命,每一張不再驚恐的麵容,都是這份真實的見證啊。或許,在這動蕩不安的世間,能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帶來安寧與希望,才是真正有意義之事呀。”
林婉清聽著父親的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目光變得更加堅定,她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不僅僅是為了家族的榮耀,更是要為這世間帶來和平與溫暖。
林浩看著女兒,又陷入沉思,緩緩開口道:“婉兒,你說咱們林家這五百年來,一直糾結於複興趙國,可如今這亂世紛爭,胡漢對立,百姓受苦,咱們之前的努力仿佛都打了水漂,是不是咱們一直都錯了?”
林婉清微微皺眉,認真地說道:“父親,女兒在這武林大會之後,雖當了盟主,可越發覺得武力根本無法建立萬世太平。您看這戰爭,帶來的隻有死亡和破壞。”
林浩點頭,目光凝重:“是啊,也許我們不該再有胡漢之別,隻有民族融合,大家不分彼此,再以仁義治國,才有可能平息這無盡的戰火。”
林婉清眼睛一亮:“父親,您說得對。咱們林家一直守著的《仁義經》,以前理解得太過淺薄,如今這經曆,才讓女兒明白,真正的仁義,是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無關胡漢。”
林浩欣慰地看著女兒:“婉兒,你能有此感悟,甚好。看來咱們林家以後的路,要重新思量了,不能再局限於過去的執念。”
而苻堅對王猛的信任與支持,始終未變,這為王猛在前方的征戰提供了堅實的後盾,讓他得以毫無後顧之憂地施展軍事才華,繼續在這亂世的舞台上,朝著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穩步邁進。
年僅 13 歲的林婉清,為使江湖勢力不卷入晉陽之戰,不顧自身安危,以柔弱之軀勇挑重擔。
她在武林大會中奮力周旋,憑借著非凡的智慧與果敢,力挫群雄,終獲臨時武林大盟主之位。
彼時的武林大會上,林婉清宛如仙子下凡。
一襲月白色錦緞長袍加身,淡藍色絲帶束腰,衣袂隨風搖曳,將她那尚未完全長成卻已初現婀娜的身姿展露無遺。
滿頭烏發如黑緞般光亮,羊脂玉簪輕挽,幾縷青絲垂落於白皙似雪的脖頸,仿若水墨畫卷中的點睛之筆。
眉若遠黛,雙眸恰似秋水含星,流轉間靈韻四溢,瓊鼻秀挺,不點而朱的櫻唇微微上揚,透著一股堅毅。
她亭亭玉立在高台之上,盡管身姿仍帶著些許稚嫩,可那股與生俱來的威嚴卻如實質般散發開來。
台下,上百萬江湖豪傑紛至遝來。
有虎背熊腰、手持重兵的豪邁大漢,其眼神中滿是不羈與熱血;亦有身姿矯健、劍眉星目的俠義之士,周身散發著正義的光芒。
林婉清目光如炬,堅定地掃過全場,隨後清脆而有力的聲音響徹四方,所言所語皆入眾人之心,令群豪信服。
也正因如此,百萬江湖勢力得以順利撤離晉陽,為王猛攻打晉陽清除了後顧之憂,創造了絕佳戰機。
此刻,晉陽之戰一觸即發,秦燕兩國朝堂亦是暗流湧動,各自麵臨著截然不同的困局與紛爭。
在秦國那威嚴莊重卻又暗潮洶湧的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得如同即將斷裂的弓弦。
金碧輝煌的宮殿內,雕梁畫棟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卻無法驅散那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氣息。
以姚萇為首的一幫將軍,他們身著華麗的戰甲,腰間佩劍,劍柄上的寶石在燭光下熠熠生輝。然而,他們此刻的麵容卻因嫉妒而略顯扭曲。
王猛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如同一顆耀眼的新星,迅速崛起,其光芒讓他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於是,他們暗中勾結了一幫心思各異的大臣,這些大臣們有的心懷鬼胎,妄圖在這場紛爭中謀取私利;有的則是目光短淺,被眼前的局勢所迷惑。他們精心謀劃,妄圖在王猛滅燕的征程中設下重重阻礙。
這一日,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大臣們身著朝服,整齊地排列在朝堂之中,卻沒有了往日的肅穆與寧靜。
姚萇率先站出,他向前邁了一步,身上的戰甲發出輕微的碰撞聲。
一臉沉痛地說道:“陛下,此次王猛領軍滅燕,雖初有小勝,然我大秦已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糧草如流水般消耗無數,那堆積如山的糧草車一輛輛駛向戰場,卻仿若石沉大海;兵力折損亦多,多少熱血男兒奔赴前線,卻再也未能歸來,徒留家中妻兒老小悲痛欲絕;國庫漸空,曾經充盈的國庫如今變得日益消瘦,那一枚枚金幣、一串串銅錢的減少,如同在割大秦的肉;百姓也被賦稅與徭役壓得苦不堪言,田間勞作的農夫們,麵黃肌瘦,眼神中滿是疲憊與無奈。長此以往,他國定會覬覦我大秦之虛弱,趁機興兵來犯。臣等以為,當令王猛取得些許燕國疆土後,即刻班師迴朝,切不可再讓戰火肆意蔓延,以免動搖我大秦根基。”
說罷,他微微抬頭,目光偷偷地在苻堅臉上掃視,觀察著皇帝的神色,眼神中帶著一絲忐忑與期待。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一時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嘈雜聲四起。
有的大臣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列舉著各種所謂的“證據”來支持姚萇的觀點;有的則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似乎在商量著下一步的對策。
苻堅坐在龍椅之上,那龍椅由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雕刻著精美的龍紋,彰顯著無上的權威。
他身著龍袍,袍上的金龍刺繡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飛而出。
苻堅麵色沉靜,眼神卻深邃而銳利,猶如能看穿眾人內心的迷霧。
他心中對這些人的小算盤一清二楚,深知他們不過是嫉妒王猛之才,害怕其功高震主。
苻堅緩緩開口,聲音沉穩有力,猶如洪鍾般在朝堂上迴蕩:“諸位所言,看似為大秦著想,然實則短視。燕之不滅,天下難平。王猛之謀略,誌在天下一統,此乃長遠大計,豈是眼前些許損耗便可放棄?若此刻撤軍,此前之功皆付流水,良機錯失,諸君可曾想過後果?”
姚萇卻仍不死心,他跨前一步,腳步堅定,急切地說道:“陛下,臣等亦知統一天下乃陛下宏願。然當下形勢危急,國內若因滅燕而空虛,他國來犯時我大秦將難以抵擋。王猛雖有大才,但也不可不顧及國內之安穩。還請陛下三思啊。”
他言辭懇切,表情凝重,額頭青筋微微凸起,仿佛真的在為大秦的命運憂心忡忡,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苻堅微微皺眉,目光如炬地直視姚萇,那眼神仿佛能穿透姚萇的靈魂:“姚將軍,你隻看到眼前之困難,卻未看到滅燕之後的大勢。一旦燕滅,我大秦國力將更盛,他國豈敢輕易來犯?王猛之策,朕信之。諸位不必再多言。”
但姚萇等人仍不肯罷休,繼續強辯。
他們列舉出邊境上一些小國的蠢蠢欲動,說國內兵力分散可能導致後方失火;又提及百姓因戰爭而產生的怨言,聲稱若不及時收手,可能引發內亂。
朝堂之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氣氛愈發激烈。
大臣們各執一詞,有的麵紅耳赤,大聲爭吵;有的則是引經據典,試圖以理服人。
苻堅見他們如此執拗,心中不禁有些惱怒,他猛地站起身來,龍袍一揮,發出唿唿的風聲。大聲道:“朕意已決,力挺王猛滅燕到底。誰若再敢妄言撤軍,定當嚴懲不貸!”
言罷,他目光威嚴地掃視全場,眾人見皇帝動怒,這才紛紛閉嘴,不敢再言語。
朝堂上頓時陷入了一片死寂,隻有苻堅沉重的唿吸聲在空氣中迴蕩。
與此同時,前燕朝廷聽聞秦軍來犯,仿若末日來臨,眾人亂作一團。
華麗的宮殿內,原本象征著榮耀與權威的裝飾此刻卻顯得格外刺眼。
朝堂之上,大臣們麵麵相覷,眼神中滿是驚恐與慌亂。
有的大臣臉色蒼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有的則是眼神遊離,不知所措。
爭吵之聲此起彼伏,整個朝堂宛如一個嘈雜的菜市場。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臣滿臉怒容,氣得胡須都在微微顫抖,他用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敲擊著地麵,拐杖與地麵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是在敲響燕國的喪鍾。大聲嗬斥道:“哼!若不是慕容評當年鼠目寸光,嫉妒慕容垂之能,將其逼走,我大燕何至於陷入如此絕境!想當年,慕容垂戰場上英勇無比,他率領的軍隊猶如虎狼之師,戰無不勝。可慕容評卻因一己私欲,設計陷害,致使慕容垂心灰意冷,遠走他鄉。如今強敵壓境,卻連個能掛帥出征、力挽狂瀾之人都尋不得,這可如何是好!”
旁邊一位年輕些的大臣則焦急地在原地踱步,他的腳步急促而慌亂,額頭滿是豆大的汗珠,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他的衣領。心急如焚地喊道:“老大人,莫要再提往事了,當下最要緊的是趕緊想辦法退敵啊,否則我大燕將國破家亡啊!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宗的基業毀於一旦啊。”
這時,又有一位大臣想起往昔的輝煌,不禁悲從中來,掩麵痛哭道:“想當年先主慕容皝帶著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寶征戰沙場,那是何等威風凜凜,戰無不勝。先主慕容皝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姿挺拔,威風凜凜,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敵人皆望風而逃。慕容恪足智多謀,每一次戰役都能巧妙布局,讓敵軍陷入重重陷阱;慕容垂勇猛無畏,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慕容寶也在戰場上逐漸成長,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可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真是天不佑我大燕啊……”
此時,慕容暐年紀尚幼,可足渾氏暫掌監國之權。
她坐在高位之上,眉頭緊皺,眼神中滿是焦慮與無奈。
她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鳳冠,鳳冠上的珠寶在燭光下閃爍著光芒,卻無法掩蓋她臉上的憂愁。
思索良久後,她緩緩開口道:“事已至此,唯有去信給慕容垂,念在他是慕容世家子孫,讓他迴國掛帥出征,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可與王猛大軍抗衡。慕容垂雖被我們所傷,但他對大燕總歸還是有一份情義在的吧,但願他能不計前嫌。”
信使快馬加鞭趕到慕容垂處,慕容垂此時正身處異地,他望著遠方,心中五味雜陳。
閱信後,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冷笑,心中暗忖:“如今燕國這副爛攤子,我迴去又能如何?不過是陪葬罷了。燕國的朝廷早已腐敗不堪,內部矛盾重重,各個勢力之間相互傾軋,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
於是,他讓信使帶迴口信:“垂迴國已無可能,唯有等燕國滅亡之後,再懇求苻堅留我等性命。”慕容垂深知燕國積弊已久,內部腐朽不堪,猶如一棵被蛀空的大樹,即便自己迴去也是無力迴天。況且當年被驅逐出境,心中的怨恨刻骨銘心,怎會輕易再踏入這趟渾水。
王猛這邊,深知晉陽之戰對於整個滅燕行動至關重要且艱難異常。
他站在營帳外,身姿挺拔如鬆,目光如炬地望著晉陽方向。
營帳周圍,士兵們來來往往,忙碌地準備著各種作戰物資。
有的士兵在搬運兵器,那沉重的兵器在他們手中卻顯得格外輕鬆;有的則是在檢查戰甲,仔細地查看每一個縫隙,確保萬無一失。
王猛身後的營帳上,大秦的旗幟隨風飄揚,發出獵獵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大秦的威武。
那晉陽城牆高大厚實,猶如一頭巨獸盤踞在前方,透著一股難以攻克的威嚴。
城牆由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石塊之間的縫隙緊密相連,仿佛堅不可摧。
城牆上,燕軍士卒們倒是個個身姿挺拔,神情堅毅,他們身著厚重的戰甲,手持鋒利的兵器,兵器在陽光的映照下寒光閃爍,彰顯出一股剽悍之氣。
然而,王猛也敏銳地察覺到燕軍將領的無能。
就拿並州刺史、東海王慕容莊來說,其在城樓上慌亂無措,眼神遊移不定。
他在城樓上不停地踱步,腳步慌亂而無序,一會兒看看城外的秦軍,一會兒又轉身與身邊的將領商議,卻始終拿不出一個有效的對策。
全然不見身為統帥應有的果敢與沉穩。
身邊的眾將領們也是七嘴八舌,爭吵不休。
有的將領主張堅守不出,等待援軍;有的則是想要出城迎戰,與秦軍一決高下。
所製定的策略雜亂無章,隻是一味地指揮士兵堆砌防禦工事,整個指揮體係混亂得如同一盤散沙,毫無章法可言。
王猛沉思良久,反複權衡利弊後,終是定下了挖地道奇襲之計。
他站在地圖前,目光緊緊地盯著晉陽的地形,手指沿著城牆的輪廓輕輕劃過,心中默默計算著地道的路線。
秦軍士兵接令後,迅速且有序地行動起來。
地道之中陰暗潮濕,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泥土的氣息混雜著士兵們的汗水味,彌漫在這狹小的空間裏。
士兵們紛紛赤裸著上身,肌肉緊繃,他們揮舞著手中的鐵鍬,一鍬鍬地奮力挖掘。
鐵鍬與泥土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每一次挖掘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偶爾還有石塊掉落,砸在身上,他們也隻是微微皺眉,簡單處理一下傷口,便又繼續投入到挖掘工作中,一心隻想著早日挖通地道,為破城創造機會。
地道終於成功挖通。
王猛精心挑選出以勇猛無畏的張蠔為首的精銳勇士。
張蠔身材魁梧壯碩,宛如一座小山,渾身肌肉充滿力量。
他那寬闊的肩膀仿佛能扛起整個世界,粗壯的手臂上青筋暴起,猶如一條條蜿蜒的小蛇。
他手持一把大刀,那刀刃寬闊且鋒利無比,在地道內微弱的光線中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光芒,仿佛能輕易地劈開一切阻礙。
張蠔率領著勇士們如暗夜中的鬼魅一般,悄然從地道潛入晉陽城內。
他們的動作輕盈而敏捷,如同獵豹在黑夜中潛行。
他們的出現瞬間打破了城中的平靜,燕軍士卒們先是驚愕不已,但很快便反應過來,個個奮勇抵抗。
他們揮舞著長劍,招式剛猛淩厲。
有的燕軍士兵高高躍起,手中的長劍如閃電般刺向秦軍;有的則是與秦軍近身搏鬥,劍與刀的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喊殺聲頓時迴蕩在街巷之間,盡顯燕趙男兒的血性與豪邁。
燕軍在麵對秦軍的奇襲時,表現得極為英勇。
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保衛家園的重任,每一個士兵都抱著必死的決心。
盡管秦軍的攻勢如潮水般洶湧,但燕軍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對晉陽城防的熟悉,苦苦支撐了許久。
他們在城牆上與秦軍展開了激烈的搏鬥,箭矢如雨點般射向秦軍,石塊紛紛從城牆上拋下,給秦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城內的燕軍則與潛入的秦軍展開了巷戰。
狹窄的街巷成為了他們天然的戰場,燕軍利用地形優勢,巧妙地設置陷阱,與秦軍周旋。
有的燕軍士兵隱藏在房屋的陰影中,待秦軍靠近時突然殺出,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有的則組成小隊,相互配合,對秦軍進行反擊。
然而,由於燕國朝廷的無能,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給予一點援助和支持。
朝廷內部的紛爭不斷,大臣們忙於互相推諉責任,根本無暇顧及晉陽的戰事。
糧草的供應遲遲不到位,士兵們餓著肚子作戰;援軍也不見蹤影,讓晉陽的燕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而秦軍在張蠔的英明帶領下,戰術運用得極為精妙。
他們或分組迂迴,迅速截斷燕軍的退路,將燕軍困在狹小的區域內,使其難以逃脫;或集中力量正麵強攻,如洶湧的潮水般衝破燕軍的防線,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城外的王猛身姿挺拔地站在指揮台上,手中令旗舞動如風。
他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有力,仿佛在指揮一場盛大的樂章。
秦軍如潮水般湧向晉陽城門,喊殺聲震天動地,仿佛要將天地都撕裂開來。
在秦軍的內外夾擊之下,燕軍本就脆弱的防線逐漸崩潰,猶如崩塌的堤壩一般,士兵們開始四處奔逃,毫無抵抗之力。
城破之後,晉陽城內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燕軍士兵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血泊之中,肢體殘缺不全。
有的士兵身首異處,頭顱在不遠處滾動,眼睛還睜著,仿佛在訴說著死亡的不甘;有的則是被刀劍砍得血肉模糊,內髒流了一地。
鮮血染紅了街道,那殷紅的血液在地上流淌,匯聚成一條條小溪。
昔日繁華的屋舍大多已被戰火焚毀,隻剩下殘垣斷壁。
斷壁上還殘留著火燒的痕跡,黑色的煙灰彌漫在空氣中。
還不斷冒著黑煙,刺鼻的硝煙味與血腥氣相互混雜,彌漫在空氣之中,令人聞之作嘔。
然王猛早有先見之明,戰前便遣縱橫家悄悄潛入城中。
這些縱橫家們個個能言善辯,機智過人。
他們暗中散播消息,言說燕國朝廷已放棄晉陽,不會再有救兵前來馳援。
他們在城中的大街小巷穿梭,與百姓們攀談,用低沉而神秘的聲音說道:“燕國的朝廷已經自身難保,他們不會再管晉陽的死活了,你們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了。”以此來動搖燕軍的軍心,從心理上打擊他們的抵抗意誌。
同時,縱橫家們還積極宣揚秦軍的善意與寬容,告知城中百姓秦軍向來不殺投降的俘虜,並且會善待每一位城中百姓,全力保障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他們在人群中大聲喊道:“秦軍是仁義之師,隻要你們投降,就不會受到傷害,還會過上安穩的日子。”
秦軍入城後,紀律嚴明,隊列整齊有序地行進在城中。
士兵們麵容冷峻,但眼神中並無殘暴之色。
他們紛紛主動地幫忙百姓撲滅熊熊燃燒的大火。
有的士兵提著水桶,從河邊或井中打水,然後奮力地將水潑向大火,不顧火焰的炙熱烤焦了頭發和眉毛;有的則是用工具拆除著火的房屋,防止火勢蔓延。
小心翼翼地扶起受傷的百姓,將其送往安全之處。
他們輕輕地抬起受傷的百姓,眼神中充滿了憐憫與同情,口中還不停地安慰著:“別怕,你會沒事的。”盡顯人道主義精神與良好的軍紀素養。
林婉清與父親林浩也投身到救援百姓的行動之中。
晉陽城中救助傷者的林婉清,早已沒了武林大會上的那身盛裝。
此刻她身著一襲素色布裙,裙擺處沾染了不少灰塵與血跡。頭發簡單地束起,幾縷碎發被汗水浸濕,貼在略顯疲憊卻依舊清秀的臉龐上。
她的眼神中滿是關切與堅定,那明亮的雙眸裏,此刻隻有對傷者的憐惜和救助的急切。
她一邊在廢墟中不停地穿梭忙碌,一邊對林浩說道:“父親,今日所見之慘狀,讓婉清深知戰爭之殘酷,我們定要多救些百姓呀。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珍貴,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在痛苦中死去。”
林浩聽後,認同地點點頭迴應道:“婉兒,你說得對。我們雖無力阻止戰爭發生,但能在這亂世中給百姓一絲希望,也算是一件善舉了。我們林家雖然有著複興趙國的使命,但在這百姓的苦難麵前,我們更應該先伸出援手。”
林婉清看到一位受傷的老者,趕忙從包袱中取出幹淨布條,蹲下身子,動作輕柔地為老者包紮傷口。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還輕聲安慰道:“老爺爺,別怕,傷痛很快就會過去的。您一定會好起來的。”
林浩則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林家子弟,將糧食與清水分發給那些饑餓幹渴的百姓,同時大聲喊道:“鄉親們,莫要驚慌,我們會與大家共渡難關的。”
忙碌許久後,父女二人終於尋得一處稍作歇息。
林浩望著眼前這破敗不堪的景象,不禁長歎一聲,感慨道:“婉兒,想我林家先輩一心複建趙國,往昔壯誌淩雲,如今看來卻似夢幻泡影啊。曾經執著於那宏大又遙遠的抱負,在這真實而殘酷的戰火麵前,竟顯得如此渺小無力。如今我們做的這些救助百姓之事,雖不像複建趙國那般壯烈偉大,卻這般真實可感。每一個被我們救下的生命,每一張不再驚恐的麵容,都是這份真實的見證啊。或許,在這動蕩不安的世間,能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帶來安寧與希望,才是真正有意義之事呀。”
林婉清聽著父親的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目光變得更加堅定,她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不僅僅是為了家族的榮耀,更是要為這世間帶來和平與溫暖。
林浩看著女兒,又陷入沉思,緩緩開口道:“婉兒,你說咱們林家這五百年來,一直糾結於複興趙國,可如今這亂世紛爭,胡漢對立,百姓受苦,咱們之前的努力仿佛都打了水漂,是不是咱們一直都錯了?”
林婉清微微皺眉,認真地說道:“父親,女兒在這武林大會之後,雖當了盟主,可越發覺得武力根本無法建立萬世太平。您看這戰爭,帶來的隻有死亡和破壞。”
林浩點頭,目光凝重:“是啊,也許我們不該再有胡漢之別,隻有民族融合,大家不分彼此,再以仁義治國,才有可能平息這無盡的戰火。”
林婉清眼睛一亮:“父親,您說得對。咱們林家一直守著的《仁義經》,以前理解得太過淺薄,如今這經曆,才讓女兒明白,真正的仁義,是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無關胡漢。”
林浩欣慰地看著女兒:“婉兒,你能有此感悟,甚好。看來咱們林家以後的路,要重新思量了,不能再局限於過去的執念。”
而苻堅對王猛的信任與支持,始終未變,這為王猛在前方的征戰提供了堅實的後盾,讓他得以毫無後顧之憂地施展軍事才華,繼續在這亂世的舞台上,朝著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