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一城後,周邊小城紛紛聞風而降。呂光並未停歇,繼續率軍西進。然而,越深入西域,局勢愈發複雜難測。西域諸國林立,風俗迥異,語言不通,且各懷心思。有的國家畏懼秦軍威勢,早早獻上牛羊美酒,請求結盟,仿若尋求庇護;有的國家卻受前涼舊部蠱惑,聯合起來對抗秦軍,仿若負隅頑抗。
一日,大軍行至龜茲城外,隻見龜茲城城門緊閉,城牆上重兵把守,刀槍林立,透出一股肅殺之氣,仿若絕境牢籠。呂光正欲派人打探城中虛實,突然前方塵煙大起,一隊身著奇裝異服、高鼻深目的騎兵唿嘯而來,為首之人乃是龜茲國大將羯摩陀。羯摩陀身材魁梧,手持一柄巨大的狼牙棒,滿臉橫肉,眼中透著兇悍之光,仿若惡魔現世,他用生硬的中原話叫陣:“秦軍小兒,敢犯我龜茲,今日便讓你們有來無迴!你們這些外來者,竟敢踏入我龜茲的領土,真是自尋死路!”
呂光冷笑一聲,仿若蔑視螻蟻,提槍而出:“小小蠻夷,也敢口出狂言!你等不知大秦之威,今日便是你們的末日!”說罷,拍馬衝向羯摩陀。二人瞬間戰在一處,呂光槍法精妙,虛實結合,變幻莫測,仿若靈動的毒蛇;羯摩陀的狼牙棒卻也舞得虎虎生風,每一棒砸下,都震得地麵顫抖,沙石飛濺,仿若山崩地裂。戰至數十迴合,呂光賣個破綻,側身一閃,趁羯摩陀收棒不及,一槍刺中他的咽喉。羯摩陀瞪大雙眼,轟然倒地,揚起一片塵土,仿若塵埃落定。
秦軍趁勢攻城,龜茲城守軍拚死抵抗。城內龜茲王緊急向周邊國家求援,一時間,胡笳聲起,各國聯軍從四麵八方趕來,將秦軍圍困在龜茲城外。呂光陷入苦戰,糧草也日漸短缺,但他毫無懼色,安營紮寨,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仿若同生共死。他每天都會到士兵的營帳中,詢問他們的情況,安慰受傷的士兵,親自為他們包紮傷口,讓士兵們感受到他的關愛。夜晚,呂光在營帳中苦思破敵之策,謀士杜進進言:“將軍,如今敵軍勢眾,我軍可佯裝敗退,引敵深入,再設伏兵擊之。此乃兵法奇謀,或可扭轉戰局。而且,我們可以在伏擊中設置一些陷阱,比如在地上挖深坑,上麵覆蓋樹枝和泥土,讓敵軍的騎兵陷入其中,這樣能大大削弱他們的戰鬥力。同時,我們還可以在道路兩旁設置絆馬索,讓敵軍的戰馬摔倒,打亂他們的陣型。”呂光眼睛一亮,仿若暗夜見星,點頭稱是,心中讚道:“杜進啊,關鍵時刻還是你有主意。真乃吾之智囊,此計若成,當記你首功。就按你說的辦,我們再仔細謀劃一下細節,務必一擊成功。我們要考慮到敵軍可能的應對策略,提前做好防範,不能給他們任何反擊的機會。”
次日,秦軍拔營而起,做出退兵之勢。聯軍見秦軍後撤,以為秦軍怯戰,紛紛追殺而來。待聯軍進入山穀,呂光一聲令下,四周伏兵四起,秦軍殺聲震天,弩箭齊發。聯軍頓時大亂,死傷無數。呂光率部反殺,一路勢如破竹,衝破圍困,直逼龜茲城下。在戰鬥中,呂光身先士卒,他揮舞著長槍,衝入敵陣,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他的英勇行為激勵著秦軍士兵,讓他們更加奮勇殺敵。士兵們喊著口號,士氣高昂,仿佛有無窮的力量。他們知道,自己是為了大秦而戰,為了榮譽而戰。
龜茲王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呂光入城後,秋毫無犯,安撫百姓,展現出大國風範,仿若仁君降臨。他親自到城中巡視,慰問百姓,承諾會保護他們的安全,讓他們繼續安居樂業。他還下令發放糧食給城中的百姓,幫助他們恢複生活。西域諸國見狀,紛紛歸附。呂光在西域設立郡縣,推行秦製,傳播中原文化,一時間,西域大治,仿若盛世初現。他選拔當地有才能的人進入官府,參與管理,讓西域百姓逐漸接受大秦的統治。他耐心地教導這些新官員,傳授他們大秦的製度和文化,希望他們能為西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此時,呂光聽聞麥積山附近的林家在當地頗具威望,家族勢力盤根錯節,掌控著諸多資源,無論是糧草補給還是熟悉地形的向導,於西征大業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助力。思索再三,呂光決定親自登門拜訪,尋求林家的支持。
呂光身著一襲簡潔卻不失威嚴的戰甲,帶著幾名親信,沿著蜿蜒山路來到林家府邸。府邸大門氣勢恢宏,兩側石獸威嚴佇立,仿若守護神獸。呂光上前叩響門環,不一會兒,門緩緩打開,林家管事迎了出來。呂光表明來意,管事不敢擅專,趕忙入內通報。
此時,林家家主林浩正在後院書房,他年逾半百,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睿智之氣,尤其精通天文曆法、占卜星象之術,仿若洞曉天機。近日來,他夜夜觀測天象,心中暗生波瀾。就在呂光到訪前夕,他望著夜空繁星閃爍,紫薇星光芒隱現異動,竟推算出呂光命中有帝王之相,日後必成就大業。正暗自思忖間,管事前來稟報呂光求見之事。林浩微微一驚,旋即眼中閃過一絲決斷,起身迎向門外。
呂光見到林浩,見其目光深邃、氣定神閑,仿若淵渟嶽峙,心中便多了幾分敬重,拱手行禮道:“林家家主,久仰大名。今日呂光冒昧來訪,實因西征之路艱難,欲求林家相助。若能得林家支持,平定西域、穩定後方,於大秦、於百姓皆是幸事,呂光定銘記這份恩情。如今這亂世,各方勢力傾軋,唯有攜手,方能破局,林家於本地之威望,恰是我軍前行之助力,望家主成全。而且,我呂光一向敬重有識之士,聽聞家主精通天文星象,想必對天下局勢也有獨到見解,還望家主不吝賜教。”
林浩微笑著還禮,請呂光入座,而後緩緩說道:“將軍威名,我亦有所耳聞。如今將軍不辭辛勞,為大秦西征,此乃大義之舉。我林家雖久居山林,卻也心係家國,願為將軍略盡綿薄之力。將軍之氣勢,仿若潛龍在淵,今雖為大秦效命,他日必翱翔九天。我觀天象,紫薇星異動,此乃天命所歸之兆,想必將軍日後自有一番大作為。隻是,這相助之事,林家也需謹慎考慮。如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林家在此地經營多年,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將軍能否告知,此次西征,除了為大秦開疆拓土,是否還有其他考量?”
呂光聽聞,心中一動,思索片刻後說道:“林家家主,實不相瞞,此次西征,固然是為大秦陛下效力,但我呂光也深知,亂世之中,唯有不斷壯大自身,才能護一方安寧。若能平定西域,不僅可壯大我大秦聲威,日後於天下紛爭之時,亦可憑借此地之力,保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林家若與我攜手,待大業有成,呂光定不會忘記林家今日之恩,必保林家世代榮華。再者,我觀天下局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秦若能一統西域,將此地納入版圖,推行教化,使百姓安居樂業,亦是順應民心之舉。林家在當地威望甚高,若能助力於我,待事成之後,林家在西域的地位也將更加穩固,可繼續庇佑一方百姓。我亦希望,林家能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幫助大秦在西域更好地傳播文化,促進民族融合,如此一來,於大秦、於林家,皆為幸事。”
林浩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將軍所言,倒也在理。隻是這行軍打仗,變數頗多,將軍還需多加小心,順應天時,善用地利,人和亦不可失。我林家可提供充足糧草,解大軍燃眉之急,還有熟知周邊地形的向導若幹,助將軍大軍暢行無阻,避過險地。但將軍需答應我,大軍所到之處,不得擾民,不可隨意掠奪百姓財物。若將軍能做到這點,林家自當全力支持。而且,我希望將軍在治理西域時,能尊重當地的風俗文化,不可強行推行大秦的一切製度,要因地製宜,如此才能真正贏得西域百姓的民心。”
呂光趕忙起身,再次拱手行禮道:“家主放心,呂光治軍一向嚴明,定不會讓百姓受苦。此次西征,本就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過上太平日子,豈會做出擾民之舉。若有違反,甘願受林家懲處。至於治理西域,家主所言極是,我定會尊重當地風俗文化,因地製宜地推行政策。”
林浩見呂光態度誠懇,心中已有盤算:“如此甚好,將軍既有此決心,林家願與將軍共襄盛舉。隻是這糧草和向導的調配,還需些時日準備,將軍可在此稍作停留,待一切安排妥當,再行出發。期間,將軍若有任何需求,盡管開口便是。此外,我還可安排族中精通西域事務之人與將軍交流,為將軍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呂光大喜,說道:“多謝家主相助,呂光感激不盡。此次能得林家支持,西征大業便多了幾分勝算。呂光在此承諾,待取得西涼之地,林家之地,秋毫無所犯,保林家周全。林家助我,我必護林家,此乃君子之約,天地可鑒。若日後林家有任何困難,隻需派人告知,我呂光定當全力相助。”
二人相談甚歡,當下便約定妥當。呂光在林家稍作停留期間,與林浩進一步探討了西域的風土人情、地理形勢以及各方勢力的情況。林浩憑借對當地的深入了解,為呂光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情報,不僅詳細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政治格局、軍事力量分布,還分享了一些與當地部落打交道的經驗和技巧。林浩還安排族中幾位熟悉西域事務的長者與呂光交流,他們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西域秘聞和潛在危機,讓呂光對後續的西征計劃有了更清晰、更全麵的思路。
幾日後,林家準備妥當,糧草輜重堆積如山,一隊經驗豐富的向導也已集結完畢。呂光率領大軍繼續西進,有了林家提供的優質糧草,士兵們吃得飽、體力足,士氣高昂。向導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帶著大軍避開諸多險峻山穀、沼澤泥潭,行軍速度大大加快。一路上,呂光不斷調整戰略,根據向導提供的信息,巧妙地繞過敵軍的埋伏,還趁機對一些小股敵軍發動突襲,屢屢得勝。每一次勝利,都讓士兵們的信心大增,他們對西征的前景充滿了希望。
然而,正當呂光在西征之路上順風順水之時,朝堂突然傳來苻堅準備東征的信號。苻堅一心想要成就千古帝業,認為東晉國力漸弱,正是一舉吞並的好時機,遂決定傾全國之力東征。這一決策使得前秦朝廷內部圍繞資源分配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朝堂之上,支持東征的大臣們慷慨激昂地陳詞,強調這是千載難逢的統一天下的機會,錯過此次戰機,恐再難有如此良機。他們認為東晉此時內憂外患,正是大秦揮師東進、成就霸業的最佳時刻,主張將所有可用資源優先供應給東征大軍。而那些擔憂西征半途而廢的大臣則憂心忡忡,他們指出呂光西征尚未完成,此時削減西征的補給,不僅可能導致西征功虧一簣,還會讓西域局勢再度陷入混亂,影響大秦的整體戰略布局。但在苻堅急於成就帝業的強烈意願下,支持東征的聲音占據了上風。
最終,原本用於支持呂光西征的後勤糧草和軍械,被大量調撥到東征前線。前秦朝廷對呂光大軍的後勤糧草和軍械的補給大打折扣,糧草供應減半,軍械維修和補充也變得極為困難。原本承諾的精良武器裝備無法按時送達,士兵們手中的兵器逐漸磨損卻得不到及時更換。糧草的短缺更是讓士兵們時常麵臨饑餓的威脅,軍心開始出現波動。士兵們私下裏議論紛紛,擔憂此次西征能否繼續下去,對未來的前景感到迷茫。
對此,呂光不得不減慢西征的步伐。他深知,沒有充足的糧草和軍械支持,繼續深入無異於自尋死路。呂光緊急召集眾將,在營帳中召開軍事會議。營帳內氣氛凝重,眾將麵色憂慮,大家都深知局勢的嚴峻。
呂光眉頭緊鎖,緩緩說道:“如今朝廷補給大減,我軍處境艱難。但西征大業半途而廢,不僅前功盡棄,更無法向陛下交代。諸位可有良策?”
一位將領起身說道:“將軍,要不我們派人迴朝,向陛下陳明利害,請求恢複補給?”
呂光搖頭道:“陛下心意已決,此時派人迴去,恐怕難以改變陛下的決定,反而可能耽誤時間。況且陛下如今一心撲在東征上,未必會重視我們的訴求。”
又有將領提議:“那我們在當地征集糧草,以解燃眉之急。”
呂光沉思片刻後說道:“此地百姓本就生活不易,若強行征集糧草,恐失民心,況且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還需另想辦法。一旦失去民心,我們在西域將寸步難行,後續的治理也會困難重重。”
這時,一位謀士起身說道:“將軍,我們可嚐試與周邊一些中立的部落進行貿易,用我們現有的物資換取糧草和軍械。同時,我們也可以組織士兵進行小規模的屯田,在當地種植一些速生的糧食作物,以緩解糧草壓力。”
呂光聽後,微微點頭:“此計可行,但貿易一事,需謹慎行事,確保交易公平,不可引起不必要的爭端。屯田之事,即刻安排下去,讓士兵們在不影響行軍作戰的前提下,盡快開展。”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呂光最終決定,不再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而是和西域各國進行對峙,以觀局勢的變化。他一方麵加強與周邊中立勢力的聯係,積極開展貿易活動,努力改善補給狀況;另一方麵,組織士兵屯田,訓練士兵在困境中生存和作戰的能力。同時,他密切關注著朝堂和西域各方的動態,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再次推進西征大業。他深知,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中,唯有審時度勢,沉穩應對,才能帶領大軍走出困境,實現最終的目標。
一日,大軍行至龜茲城外,隻見龜茲城城門緊閉,城牆上重兵把守,刀槍林立,透出一股肅殺之氣,仿若絕境牢籠。呂光正欲派人打探城中虛實,突然前方塵煙大起,一隊身著奇裝異服、高鼻深目的騎兵唿嘯而來,為首之人乃是龜茲國大將羯摩陀。羯摩陀身材魁梧,手持一柄巨大的狼牙棒,滿臉橫肉,眼中透著兇悍之光,仿若惡魔現世,他用生硬的中原話叫陣:“秦軍小兒,敢犯我龜茲,今日便讓你們有來無迴!你們這些外來者,竟敢踏入我龜茲的領土,真是自尋死路!”
呂光冷笑一聲,仿若蔑視螻蟻,提槍而出:“小小蠻夷,也敢口出狂言!你等不知大秦之威,今日便是你們的末日!”說罷,拍馬衝向羯摩陀。二人瞬間戰在一處,呂光槍法精妙,虛實結合,變幻莫測,仿若靈動的毒蛇;羯摩陀的狼牙棒卻也舞得虎虎生風,每一棒砸下,都震得地麵顫抖,沙石飛濺,仿若山崩地裂。戰至數十迴合,呂光賣個破綻,側身一閃,趁羯摩陀收棒不及,一槍刺中他的咽喉。羯摩陀瞪大雙眼,轟然倒地,揚起一片塵土,仿若塵埃落定。
秦軍趁勢攻城,龜茲城守軍拚死抵抗。城內龜茲王緊急向周邊國家求援,一時間,胡笳聲起,各國聯軍從四麵八方趕來,將秦軍圍困在龜茲城外。呂光陷入苦戰,糧草也日漸短缺,但他毫無懼色,安營紮寨,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仿若同生共死。他每天都會到士兵的營帳中,詢問他們的情況,安慰受傷的士兵,親自為他們包紮傷口,讓士兵們感受到他的關愛。夜晚,呂光在營帳中苦思破敵之策,謀士杜進進言:“將軍,如今敵軍勢眾,我軍可佯裝敗退,引敵深入,再設伏兵擊之。此乃兵法奇謀,或可扭轉戰局。而且,我們可以在伏擊中設置一些陷阱,比如在地上挖深坑,上麵覆蓋樹枝和泥土,讓敵軍的騎兵陷入其中,這樣能大大削弱他們的戰鬥力。同時,我們還可以在道路兩旁設置絆馬索,讓敵軍的戰馬摔倒,打亂他們的陣型。”呂光眼睛一亮,仿若暗夜見星,點頭稱是,心中讚道:“杜進啊,關鍵時刻還是你有主意。真乃吾之智囊,此計若成,當記你首功。就按你說的辦,我們再仔細謀劃一下細節,務必一擊成功。我們要考慮到敵軍可能的應對策略,提前做好防範,不能給他們任何反擊的機會。”
次日,秦軍拔營而起,做出退兵之勢。聯軍見秦軍後撤,以為秦軍怯戰,紛紛追殺而來。待聯軍進入山穀,呂光一聲令下,四周伏兵四起,秦軍殺聲震天,弩箭齊發。聯軍頓時大亂,死傷無數。呂光率部反殺,一路勢如破竹,衝破圍困,直逼龜茲城下。在戰鬥中,呂光身先士卒,他揮舞著長槍,衝入敵陣,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他的英勇行為激勵著秦軍士兵,讓他們更加奮勇殺敵。士兵們喊著口號,士氣高昂,仿佛有無窮的力量。他們知道,自己是為了大秦而戰,為了榮譽而戰。
龜茲王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呂光入城後,秋毫無犯,安撫百姓,展現出大國風範,仿若仁君降臨。他親自到城中巡視,慰問百姓,承諾會保護他們的安全,讓他們繼續安居樂業。他還下令發放糧食給城中的百姓,幫助他們恢複生活。西域諸國見狀,紛紛歸附。呂光在西域設立郡縣,推行秦製,傳播中原文化,一時間,西域大治,仿若盛世初現。他選拔當地有才能的人進入官府,參與管理,讓西域百姓逐漸接受大秦的統治。他耐心地教導這些新官員,傳授他們大秦的製度和文化,希望他們能為西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此時,呂光聽聞麥積山附近的林家在當地頗具威望,家族勢力盤根錯節,掌控著諸多資源,無論是糧草補給還是熟悉地形的向導,於西征大業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助力。思索再三,呂光決定親自登門拜訪,尋求林家的支持。
呂光身著一襲簡潔卻不失威嚴的戰甲,帶著幾名親信,沿著蜿蜒山路來到林家府邸。府邸大門氣勢恢宏,兩側石獸威嚴佇立,仿若守護神獸。呂光上前叩響門環,不一會兒,門緩緩打開,林家管事迎了出來。呂光表明來意,管事不敢擅專,趕忙入內通報。
此時,林家家主林浩正在後院書房,他年逾半百,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睿智之氣,尤其精通天文曆法、占卜星象之術,仿若洞曉天機。近日來,他夜夜觀測天象,心中暗生波瀾。就在呂光到訪前夕,他望著夜空繁星閃爍,紫薇星光芒隱現異動,竟推算出呂光命中有帝王之相,日後必成就大業。正暗自思忖間,管事前來稟報呂光求見之事。林浩微微一驚,旋即眼中閃過一絲決斷,起身迎向門外。
呂光見到林浩,見其目光深邃、氣定神閑,仿若淵渟嶽峙,心中便多了幾分敬重,拱手行禮道:“林家家主,久仰大名。今日呂光冒昧來訪,實因西征之路艱難,欲求林家相助。若能得林家支持,平定西域、穩定後方,於大秦、於百姓皆是幸事,呂光定銘記這份恩情。如今這亂世,各方勢力傾軋,唯有攜手,方能破局,林家於本地之威望,恰是我軍前行之助力,望家主成全。而且,我呂光一向敬重有識之士,聽聞家主精通天文星象,想必對天下局勢也有獨到見解,還望家主不吝賜教。”
林浩微笑著還禮,請呂光入座,而後緩緩說道:“將軍威名,我亦有所耳聞。如今將軍不辭辛勞,為大秦西征,此乃大義之舉。我林家雖久居山林,卻也心係家國,願為將軍略盡綿薄之力。將軍之氣勢,仿若潛龍在淵,今雖為大秦效命,他日必翱翔九天。我觀天象,紫薇星異動,此乃天命所歸之兆,想必將軍日後自有一番大作為。隻是,這相助之事,林家也需謹慎考慮。如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林家在此地經營多年,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將軍能否告知,此次西征,除了為大秦開疆拓土,是否還有其他考量?”
呂光聽聞,心中一動,思索片刻後說道:“林家家主,實不相瞞,此次西征,固然是為大秦陛下效力,但我呂光也深知,亂世之中,唯有不斷壯大自身,才能護一方安寧。若能平定西域,不僅可壯大我大秦聲威,日後於天下紛爭之時,亦可憑借此地之力,保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林家若與我攜手,待大業有成,呂光定不會忘記林家今日之恩,必保林家世代榮華。再者,我觀天下局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秦若能一統西域,將此地納入版圖,推行教化,使百姓安居樂業,亦是順應民心之舉。林家在當地威望甚高,若能助力於我,待事成之後,林家在西域的地位也將更加穩固,可繼續庇佑一方百姓。我亦希望,林家能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幫助大秦在西域更好地傳播文化,促進民族融合,如此一來,於大秦、於林家,皆為幸事。”
林浩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將軍所言,倒也在理。隻是這行軍打仗,變數頗多,將軍還需多加小心,順應天時,善用地利,人和亦不可失。我林家可提供充足糧草,解大軍燃眉之急,還有熟知周邊地形的向導若幹,助將軍大軍暢行無阻,避過險地。但將軍需答應我,大軍所到之處,不得擾民,不可隨意掠奪百姓財物。若將軍能做到這點,林家自當全力支持。而且,我希望將軍在治理西域時,能尊重當地的風俗文化,不可強行推行大秦的一切製度,要因地製宜,如此才能真正贏得西域百姓的民心。”
呂光趕忙起身,再次拱手行禮道:“家主放心,呂光治軍一向嚴明,定不會讓百姓受苦。此次西征,本就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過上太平日子,豈會做出擾民之舉。若有違反,甘願受林家懲處。至於治理西域,家主所言極是,我定會尊重當地風俗文化,因地製宜地推行政策。”
林浩見呂光態度誠懇,心中已有盤算:“如此甚好,將軍既有此決心,林家願與將軍共襄盛舉。隻是這糧草和向導的調配,還需些時日準備,將軍可在此稍作停留,待一切安排妥當,再行出發。期間,將軍若有任何需求,盡管開口便是。此外,我還可安排族中精通西域事務之人與將軍交流,為將軍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呂光大喜,說道:“多謝家主相助,呂光感激不盡。此次能得林家支持,西征大業便多了幾分勝算。呂光在此承諾,待取得西涼之地,林家之地,秋毫無所犯,保林家周全。林家助我,我必護林家,此乃君子之約,天地可鑒。若日後林家有任何困難,隻需派人告知,我呂光定當全力相助。”
二人相談甚歡,當下便約定妥當。呂光在林家稍作停留期間,與林浩進一步探討了西域的風土人情、地理形勢以及各方勢力的情況。林浩憑借對當地的深入了解,為呂光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情報,不僅詳細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政治格局、軍事力量分布,還分享了一些與當地部落打交道的經驗和技巧。林浩還安排族中幾位熟悉西域事務的長者與呂光交流,他們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西域秘聞和潛在危機,讓呂光對後續的西征計劃有了更清晰、更全麵的思路。
幾日後,林家準備妥當,糧草輜重堆積如山,一隊經驗豐富的向導也已集結完畢。呂光率領大軍繼續西進,有了林家提供的優質糧草,士兵們吃得飽、體力足,士氣高昂。向導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帶著大軍避開諸多險峻山穀、沼澤泥潭,行軍速度大大加快。一路上,呂光不斷調整戰略,根據向導提供的信息,巧妙地繞過敵軍的埋伏,還趁機對一些小股敵軍發動突襲,屢屢得勝。每一次勝利,都讓士兵們的信心大增,他們對西征的前景充滿了希望。
然而,正當呂光在西征之路上順風順水之時,朝堂突然傳來苻堅準備東征的信號。苻堅一心想要成就千古帝業,認為東晉國力漸弱,正是一舉吞並的好時機,遂決定傾全國之力東征。這一決策使得前秦朝廷內部圍繞資源分配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朝堂之上,支持東征的大臣們慷慨激昂地陳詞,強調這是千載難逢的統一天下的機會,錯過此次戰機,恐再難有如此良機。他們認為東晉此時內憂外患,正是大秦揮師東進、成就霸業的最佳時刻,主張將所有可用資源優先供應給東征大軍。而那些擔憂西征半途而廢的大臣則憂心忡忡,他們指出呂光西征尚未完成,此時削減西征的補給,不僅可能導致西征功虧一簣,還會讓西域局勢再度陷入混亂,影響大秦的整體戰略布局。但在苻堅急於成就帝業的強烈意願下,支持東征的聲音占據了上風。
最終,原本用於支持呂光西征的後勤糧草和軍械,被大量調撥到東征前線。前秦朝廷對呂光大軍的後勤糧草和軍械的補給大打折扣,糧草供應減半,軍械維修和補充也變得極為困難。原本承諾的精良武器裝備無法按時送達,士兵們手中的兵器逐漸磨損卻得不到及時更換。糧草的短缺更是讓士兵們時常麵臨饑餓的威脅,軍心開始出現波動。士兵們私下裏議論紛紛,擔憂此次西征能否繼續下去,對未來的前景感到迷茫。
對此,呂光不得不減慢西征的步伐。他深知,沒有充足的糧草和軍械支持,繼續深入無異於自尋死路。呂光緊急召集眾將,在營帳中召開軍事會議。營帳內氣氛凝重,眾將麵色憂慮,大家都深知局勢的嚴峻。
呂光眉頭緊鎖,緩緩說道:“如今朝廷補給大減,我軍處境艱難。但西征大業半途而廢,不僅前功盡棄,更無法向陛下交代。諸位可有良策?”
一位將領起身說道:“將軍,要不我們派人迴朝,向陛下陳明利害,請求恢複補給?”
呂光搖頭道:“陛下心意已決,此時派人迴去,恐怕難以改變陛下的決定,反而可能耽誤時間。況且陛下如今一心撲在東征上,未必會重視我們的訴求。”
又有將領提議:“那我們在當地征集糧草,以解燃眉之急。”
呂光沉思片刻後說道:“此地百姓本就生活不易,若強行征集糧草,恐失民心,況且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還需另想辦法。一旦失去民心,我們在西域將寸步難行,後續的治理也會困難重重。”
這時,一位謀士起身說道:“將軍,我們可嚐試與周邊一些中立的部落進行貿易,用我們現有的物資換取糧草和軍械。同時,我們也可以組織士兵進行小規模的屯田,在當地種植一些速生的糧食作物,以緩解糧草壓力。”
呂光聽後,微微點頭:“此計可行,但貿易一事,需謹慎行事,確保交易公平,不可引起不必要的爭端。屯田之事,即刻安排下去,讓士兵們在不影響行軍作戰的前提下,盡快開展。”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呂光最終決定,不再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而是和西域各國進行對峙,以觀局勢的變化。他一方麵加強與周邊中立勢力的聯係,積極開展貿易活動,努力改善補給狀況;另一方麵,組織士兵屯田,訓練士兵在困境中生存和作戰的能力。同時,他密切關注著朝堂和西域各方的動態,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再次推進西征大業。他深知,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中,唯有審時度勢,沉穩應對,才能帶領大軍走出困境,實現最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