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漢的六月頗不寧靜
曆史秘境:開局神話三國劉備 作者:工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間已至夏季。
六月的遼東大地,暖意融融,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大自然在這個季節裏盡情展示著它的魅力與活力。
原本被冰雪覆蓋的大地,此刻已完全解凍,冰雪融化後的水流匯聚成小溪,潺潺流淌而過。
早在初春時節就辛勤耕種下的小麥和水稻,如今也已破土而出,嫩綠的幼苗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茁壯成長,爭先恐後地向上拔高。
遠遠望去,那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和稻田,宛如綠色的海洋,微風拂過,掀起層層綠浪。
順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前行,便會抵達昌黎城所在的河穀深處。
經過又一次的擴建,環繞著整片山穀的城牆顯得越發雄偉壯觀。
城牆高聳入雲,堅固無比。
而在昌黎內部,各種風格迥異的樓房建築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有古樸典雅的中式樓閣,也有造型別致的辦公樓房。
城內外,稀稀落落地散布著一些農田和果園。
農田裏,農民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他們精心照料著莊稼,除草施肥。
果園中的果樹枝頭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有的已經成熟,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再往遠處看,一處寬敞的空地上,一支軍隊正在訓練著。
士兵們身著整齊的鎧甲,手持鋒利的武器,喊殺聲此起彼伏。
步伐矯健,動作嫻熟。
自從段塵來到這片神秘的境地,已然過去了整整三年時光。
在這三年裏,整個遼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身處亂世之中,所有事物的發展演變都變得異常激烈。
公元 193 年的大漢王朝,局勢動蕩不安,各方勢力紛爭不斷。
此時此刻,曹操正率領大軍攻打徐州;
北方的公孫瓚與劉虞之間的戰爭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戰況膠著;
袁紹則與黑山軍展開了激戰。
在江淮地區,骷髏王袁術正逐漸迎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
先後從南陽起兵,一路勢如破竹,橫穿豫州,成功掌控了江淮一帶。
如今,又將目光投向了富饒的揚州。
蜀地劉焉截斷了通道,已經開始走稱帝的流程;
荊州的劉表剛剛進駐沒有多久,開始整合整個荊州資源;
西北的李傕郭汜已經開始暴亂,朝廷的威信再次下降。
諸侯們都自顧自的相互征伐,沒有人會關注小皇帝的生死存亡,也沒有人會關注一個氣運逐漸消盡的大漢。
昌黎城中,莊嚴肅穆的將軍府內,段塵正端坐在書房之中,聚精會神地審閱著手中的文書。
忽然,一名親信匆匆趕來,呈上一封密函。
段塵接過一看,原來是簡雍即將啟程前往遼東郡的消息。
他逐字逐句地仔細查閱著這份情報,確認其中每一處細節都準確無誤後,這才緩緩放下信函,整個人仿佛被抽去了全身力氣般,一下子躺倒在了身後的椅子上。
隻見他緊閉雙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又重重地唿出,如此反複幾次,。
過了好一會兒,段塵終於睜開眼睛,坐直身子,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郭嘉等人,緩聲道:
“諸位,自今日起,整個遼東之地,便隻剩下高句麗這一強敵了。”
說這話時,他的語氣中既有一絲解脫。
郭嘉聞言,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道:
“主公無需擔憂,以吾觀之,高句麗實不足為懼。隻需派出一支精銳大軍,與其徐徐周旋,消磨其兵力士氣,待時機成熟之時,必能一舉將其剿滅。
屆時,再將百姓移民至北境,施以仁政教化,不出數年,此地便可如同昔日鮮卑那般,心悅誠服地歸附於我大漢。”
郭嘉說得輕描淡寫,一切皆已盡在掌握之中。
從某種程度上說,經過一番苦心經營,段塵此時確實已經基本掌控住了整個遼東地區。
眼下所麵臨的問題,無非就是如何進一步鞏固內部統治,消除潛在隱患而已。
然而,就在眾人為此略感欣慰之際,段塵卻突然話鋒一轉:
“依我之見,公孫瓚與劉虞之間的爭鬥怕是很快就要決出勝負了。
而呂布既已歸順袁紹,那黑山軍必然難以抵擋袁軍兵鋒,想必用不了多久,戰火便會蔓延至此。留給咱們的平靜日子啊,恐怕已然不多了!”
雖然遠在遼東,但利用電報,來自中原的情報能夠迅速的傳播到段塵耳中。
他的出現稍稍改變了天下的局勢,但基本的走向並未發生變化。
“主公啊!依屬下之見,咱們隻需先行拿下遼東郡,隨後再將高句麗納入囊中,並對內部勢力加以整合梳理。如此一來,即便那幽州戰場上的勝負已然分明,咱們也全然無需畏懼了!”
徐庶麵帶微笑,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他對未來很樂觀。
在他心中,自家主公段塵絕非那種安於現狀、坐守一方的君主。
段塵可以巧妙地整合各個異族力量為己所用。
多民族相互交融的遼東地區,所煥發出的蓬勃活力,定然遠超如今那四分五裂、混亂不堪的中原大地。
“沒錯,主公!相較於公孫瓚、袁紹這些人四處樹敵、腹背受敵的艱難處境,一旦您成功收服公孫度之後,整個遼東必將固若金湯、堅如磐石!”
郭嘉附和著點頭稱是,但話鋒一轉,臉上流露出些許憂慮之色,目光望向悠然躺靠在椅子上休憩放鬆的段塵,出言提醒道:
“不過,主公啊!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我們成功實現遼東統一之際,恰恰也是最容易心生懈怠、精神鬆弛的時候。所以,懇請主公時時刻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謹慎之心呐!”
六月的遼東大地,暖意融融,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大自然在這個季節裏盡情展示著它的魅力與活力。
原本被冰雪覆蓋的大地,此刻已完全解凍,冰雪融化後的水流匯聚成小溪,潺潺流淌而過。
早在初春時節就辛勤耕種下的小麥和水稻,如今也已破土而出,嫩綠的幼苗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茁壯成長,爭先恐後地向上拔高。
遠遠望去,那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和稻田,宛如綠色的海洋,微風拂過,掀起層層綠浪。
順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前行,便會抵達昌黎城所在的河穀深處。
經過又一次的擴建,環繞著整片山穀的城牆顯得越發雄偉壯觀。
城牆高聳入雲,堅固無比。
而在昌黎內部,各種風格迥異的樓房建築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有古樸典雅的中式樓閣,也有造型別致的辦公樓房。
城內外,稀稀落落地散布著一些農田和果園。
農田裏,農民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他們精心照料著莊稼,除草施肥。
果園中的果樹枝頭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有的已經成熟,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再往遠處看,一處寬敞的空地上,一支軍隊正在訓練著。
士兵們身著整齊的鎧甲,手持鋒利的武器,喊殺聲此起彼伏。
步伐矯健,動作嫻熟。
自從段塵來到這片神秘的境地,已然過去了整整三年時光。
在這三年裏,整個遼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身處亂世之中,所有事物的發展演變都變得異常激烈。
公元 193 年的大漢王朝,局勢動蕩不安,各方勢力紛爭不斷。
此時此刻,曹操正率領大軍攻打徐州;
北方的公孫瓚與劉虞之間的戰爭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戰況膠著;
袁紹則與黑山軍展開了激戰。
在江淮地區,骷髏王袁術正逐漸迎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
先後從南陽起兵,一路勢如破竹,橫穿豫州,成功掌控了江淮一帶。
如今,又將目光投向了富饒的揚州。
蜀地劉焉截斷了通道,已經開始走稱帝的流程;
荊州的劉表剛剛進駐沒有多久,開始整合整個荊州資源;
西北的李傕郭汜已經開始暴亂,朝廷的威信再次下降。
諸侯們都自顧自的相互征伐,沒有人會關注小皇帝的生死存亡,也沒有人會關注一個氣運逐漸消盡的大漢。
昌黎城中,莊嚴肅穆的將軍府內,段塵正端坐在書房之中,聚精會神地審閱著手中的文書。
忽然,一名親信匆匆趕來,呈上一封密函。
段塵接過一看,原來是簡雍即將啟程前往遼東郡的消息。
他逐字逐句地仔細查閱著這份情報,確認其中每一處細節都準確無誤後,這才緩緩放下信函,整個人仿佛被抽去了全身力氣般,一下子躺倒在了身後的椅子上。
隻見他緊閉雙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又重重地唿出,如此反複幾次,。
過了好一會兒,段塵終於睜開眼睛,坐直身子,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郭嘉等人,緩聲道:
“諸位,自今日起,整個遼東之地,便隻剩下高句麗這一強敵了。”
說這話時,他的語氣中既有一絲解脫。
郭嘉聞言,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道:
“主公無需擔憂,以吾觀之,高句麗實不足為懼。隻需派出一支精銳大軍,與其徐徐周旋,消磨其兵力士氣,待時機成熟之時,必能一舉將其剿滅。
屆時,再將百姓移民至北境,施以仁政教化,不出數年,此地便可如同昔日鮮卑那般,心悅誠服地歸附於我大漢。”
郭嘉說得輕描淡寫,一切皆已盡在掌握之中。
從某種程度上說,經過一番苦心經營,段塵此時確實已經基本掌控住了整個遼東地區。
眼下所麵臨的問題,無非就是如何進一步鞏固內部統治,消除潛在隱患而已。
然而,就在眾人為此略感欣慰之際,段塵卻突然話鋒一轉:
“依我之見,公孫瓚與劉虞之間的爭鬥怕是很快就要決出勝負了。
而呂布既已歸順袁紹,那黑山軍必然難以抵擋袁軍兵鋒,想必用不了多久,戰火便會蔓延至此。留給咱們的平靜日子啊,恐怕已然不多了!”
雖然遠在遼東,但利用電報,來自中原的情報能夠迅速的傳播到段塵耳中。
他的出現稍稍改變了天下的局勢,但基本的走向並未發生變化。
“主公啊!依屬下之見,咱們隻需先行拿下遼東郡,隨後再將高句麗納入囊中,並對內部勢力加以整合梳理。如此一來,即便那幽州戰場上的勝負已然分明,咱們也全然無需畏懼了!”
徐庶麵帶微笑,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他對未來很樂觀。
在他心中,自家主公段塵絕非那種安於現狀、坐守一方的君主。
段塵可以巧妙地整合各個異族力量為己所用。
多民族相互交融的遼東地區,所煥發出的蓬勃活力,定然遠超如今那四分五裂、混亂不堪的中原大地。
“沒錯,主公!相較於公孫瓚、袁紹這些人四處樹敵、腹背受敵的艱難處境,一旦您成功收服公孫度之後,整個遼東必將固若金湯、堅如磐石!”
郭嘉附和著點頭稱是,但話鋒一轉,臉上流露出些許憂慮之色,目光望向悠然躺靠在椅子上休憩放鬆的段塵,出言提醒道:
“不過,主公啊!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我們成功實現遼東統一之際,恰恰也是最容易心生懈怠、精神鬆弛的時候。所以,懇請主公時時刻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謹慎之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