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征高句麗計劃
曆史秘境:開局神話三國劉備 作者:工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段塵抵達襄平城後,他要做的就是迅速收攏軍隊、合理安排親信,並妥善處理這座城市的各項內務事宜。
剛在城中轉上一圈,進入太守府,段塵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中。
第二日剛剛熟悉遼東郡政務,段塵便已起身前往正在養病的柳毅府邸親自看望,一番交談之後,他並未提出拉攏,而是先讓其安心養病。
隨後又親自去陽儀府邸,請求其再次出山作為郡丞,配合處理遼東郡事務。
等待將一眾文臣武將給安排好後,第三日他便下到基層。
先是到平洲兵的軍營中,關心士兵們的生活狀況,確保平洲兵能夠被關羽正常接收。
並且將不願意參軍的戰士遣散,送過去一筆豐厚賞金。
自此,平洲衛基本正常接手,馬上要送到昌黎進行訓練,
同時,段塵接連兩日在郡城乃至周邊村鎮查看,了解遼東郡城鄉百姓生活,並且查探土地兼並情況和人口隱匿情況。
如此幾日時間,他算是徹底在遼東郡露了露臉,基本穩固住遼東軍民之心。
一番忙碌之後:
太守府議事廳內。
段塵召集了一眾心腹,商討有他離開後遼東郡的事務。
眾人圍坐在一起,神情嚴肅。
段塵目光炯炯地掃視了一圈在座之人,然後緩緩開口說道:
“諸位,如今我們雖已掌控襄平,但局勢仍不容樂觀。東邊的高句麗人依舊盤踞在樂浪郡。
若不能徹底消滅高句麗,遼東郡很難安定下來。
所以,我欲派遣一支精銳之師前去收複失地整套高句麗,如何?”
話音未落,隻見關羽猛地站起身來,拱手抱拳朗聲應道:
“主公,末將願往!”
關羽麾下的遼東堅兵早已摩拳擦掌,此次正是最好的機會。
段塵看著眼前意誌堅定的關羽,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
幾年下來,麾下班底已經頗有規模,並且欣欣向榮。
其實,早在之前的多次征戰中,由於各種原因,段塵率領的大多是以騎兵為主力部隊。
而像遼東堅兵以及關羽這樣擅長步戰的將士們,實際參戰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這次能夠讓他們一展身手,眾人皆是信心滿滿,躍躍欲試。
關羽身為一流名將,淪於訓練士兵和後方守將,自然是想要一個機會,一展宏圖的。
“雲長啊,據我方探子迴報,那高句麗之地多鑄造有堅固的城池。
雖說以咱們目前的實力完全能夠對其形成碾壓之勢,但若是要一路拔除這些堅城,必然會遇到諸多艱難險阻,任務艱巨啊!”
段塵微微皺起眉頭,神情嚴肅地看著眼前的關羽。
昔日那公孫度雖然受到重創,但底蘊尚存,最終卻也還是被這高句麗給生生拖垮、消磨至死。
而且他們背後還有棒子國撐腰,這批高句麗人定然不會如此輕易便低頭認輸,這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這是你第一次指揮大兵團獨自作戰,10萬遼東堅兵盡歸雲長掌控。我還是要多加囑托啊。”
段塵提醒道。
聽到這裏,關羽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隻見他上前一步,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躬身向前說道:
“主公放心,末將隻需一年時間,定能將高句麗全境剿滅殆盡。若不能完成此重任,甘受軍法處置!末將願在此立下軍令狀!”
此刻的關羽態度異常堅決,毫無退縮之意。
如果是依照他早年的個性,恐怕早就口出狂言稱隻需兩三個月便可達成目標。
但自從追隨段塵以來,長期擔任統帥之職讓他學會了謹慎。
或許也是因為太過渴望能夠親身參與到這場實戰之中,關羽此時滿臉通紅,神色之間稍顯急躁。
見此情形,段塵趕忙快步走上前去,伸手扶住跪地的關羽,輕聲安慰道:
“雲長快快請起,這軍令狀就不必立了。我信得過你,便給你這一年的時間好好磨礪一番。
你乃是我的心腹愛將,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多得很呢,切不可因一時之急而過於執拗!”
言語間充滿了對關羽的信任與關懷。
隨後段塵再次提醒:
“此次攻城戰,就是要好好訓練一下遼東軍的實戰經驗,同時也是磨煉雲長的性子和能力,我信雲長一定可以。”
聽完此話,關羽再次跪地,神色更為堅定:
“必然完成任務,不辜負主公信任。”
作為最早跟隨段塵的武將,關羽一直都是軍方一號人物,但相比張飛,他總是負責守城,其實戰功相對較少,表現機會很少。
以關羽的驕傲,自然是相信自己能力在眾人之上的,但隻是苦於沒有表現的機會,無法服眾。
早先是主公信任,他作為心腹,跟隨主公一直處於重任。
現在遇到機會,主公也毫不猶豫讓自己前去磨煉,增加軍功,關羽自然是感動的。
段塵親自起身扶起關羽。
想到關羽軍謀無雙,但在整體大局還略有欠缺,段塵望向了徐庶:
“元直,此次平定高句麗之戰,你將以雲長參軍的身份隨軍出征,負責出謀劃策,務必要借此良機好好磨礪一番!”
段塵目光灼灼地看著徐庶,言語之中滿含期許之意。
徐庶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熱,毫不猶豫地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鄭重行禮應答道:
“主公放心,庶定當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必將不負主公之所托!”
在場眾人皆知,如今之高句麗於強大的遼東軍而言,猶如探囊取物。
這場戰爭對於當下的遼東地區來說,更多的隻是一次實戰磨煉而已。
而此番讓徐庶參與其中,亦是特意給予他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畢竟,若徐庶一直未能立下尺寸之功,即便段塵有心提拔他晉升官職,恐怕也難以服眾。
故而表麵上看,徐庶雖隨侍在旁,但實際上其官職尚算不得高。
待高句麗戰事安排妥當之後,段塵緩緩轉身,目光落在了簡雍身上,開口詢問道:
“憲和,關於接下來的行程,不知你作何打算?是選擇隨同我一同返迴昌黎呢,還是打算留在此地先穩定局勢?”
簡雍略作思索,隨即邁步上前,拱手施禮迴答道:
“主公,原本屬下意欲留在遼東稍作停留,協助處理一些事務。然而剛才您已安排元直留下來主持遼東郡政務,元直之才十倍於我,想必此處應無大礙。如此一來,屬下便願追隨主公左右,一同返迴昌黎。”
段塵聽後,一時有些無語,不知道這些文士怎麽都喜歡用自己做計量單位。
如果徐庶=10簡雍,而諸葛亮=10徐庶,則諸葛亮=10(10簡雍)=100簡雍。
想到這裏,他竟然有些想要去荊州找找正在讀書的小諸葛了。
“也是時候該去找找了。”
記下這件事情,段塵望向徐庶再道:
“元直,我任命你為遼東太守,遼東參軍,遼東郡和高句麗之事全靠元直了。”
“多謝主公信任!”
早先大漢的軍政是不分離的,一郡太守,一州刺史或是州牧,其本身能夠開府取士,或是統領軍隊。
段塵來到遼東之後,重新設立了一套軍政體係,將軍政給完全分開,關羽本就為將軍,不必再設職務。
·····
剛在城中轉上一圈,進入太守府,段塵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中。
第二日剛剛熟悉遼東郡政務,段塵便已起身前往正在養病的柳毅府邸親自看望,一番交談之後,他並未提出拉攏,而是先讓其安心養病。
隨後又親自去陽儀府邸,請求其再次出山作為郡丞,配合處理遼東郡事務。
等待將一眾文臣武將給安排好後,第三日他便下到基層。
先是到平洲兵的軍營中,關心士兵們的生活狀況,確保平洲兵能夠被關羽正常接收。
並且將不願意參軍的戰士遣散,送過去一筆豐厚賞金。
自此,平洲衛基本正常接手,馬上要送到昌黎進行訓練,
同時,段塵接連兩日在郡城乃至周邊村鎮查看,了解遼東郡城鄉百姓生活,並且查探土地兼並情況和人口隱匿情況。
如此幾日時間,他算是徹底在遼東郡露了露臉,基本穩固住遼東軍民之心。
一番忙碌之後:
太守府議事廳內。
段塵召集了一眾心腹,商討有他離開後遼東郡的事務。
眾人圍坐在一起,神情嚴肅。
段塵目光炯炯地掃視了一圈在座之人,然後緩緩開口說道:
“諸位,如今我們雖已掌控襄平,但局勢仍不容樂觀。東邊的高句麗人依舊盤踞在樂浪郡。
若不能徹底消滅高句麗,遼東郡很難安定下來。
所以,我欲派遣一支精銳之師前去收複失地整套高句麗,如何?”
話音未落,隻見關羽猛地站起身來,拱手抱拳朗聲應道:
“主公,末將願往!”
關羽麾下的遼東堅兵早已摩拳擦掌,此次正是最好的機會。
段塵看著眼前意誌堅定的關羽,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
幾年下來,麾下班底已經頗有規模,並且欣欣向榮。
其實,早在之前的多次征戰中,由於各種原因,段塵率領的大多是以騎兵為主力部隊。
而像遼東堅兵以及關羽這樣擅長步戰的將士們,實際參戰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這次能夠讓他們一展身手,眾人皆是信心滿滿,躍躍欲試。
關羽身為一流名將,淪於訓練士兵和後方守將,自然是想要一個機會,一展宏圖的。
“雲長啊,據我方探子迴報,那高句麗之地多鑄造有堅固的城池。
雖說以咱們目前的實力完全能夠對其形成碾壓之勢,但若是要一路拔除這些堅城,必然會遇到諸多艱難險阻,任務艱巨啊!”
段塵微微皺起眉頭,神情嚴肅地看著眼前的關羽。
昔日那公孫度雖然受到重創,但底蘊尚存,最終卻也還是被這高句麗給生生拖垮、消磨至死。
而且他們背後還有棒子國撐腰,這批高句麗人定然不會如此輕易便低頭認輸,這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這是你第一次指揮大兵團獨自作戰,10萬遼東堅兵盡歸雲長掌控。我還是要多加囑托啊。”
段塵提醒道。
聽到這裏,關羽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隻見他上前一步,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躬身向前說道:
“主公放心,末將隻需一年時間,定能將高句麗全境剿滅殆盡。若不能完成此重任,甘受軍法處置!末將願在此立下軍令狀!”
此刻的關羽態度異常堅決,毫無退縮之意。
如果是依照他早年的個性,恐怕早就口出狂言稱隻需兩三個月便可達成目標。
但自從追隨段塵以來,長期擔任統帥之職讓他學會了謹慎。
或許也是因為太過渴望能夠親身參與到這場實戰之中,關羽此時滿臉通紅,神色之間稍顯急躁。
見此情形,段塵趕忙快步走上前去,伸手扶住跪地的關羽,輕聲安慰道:
“雲長快快請起,這軍令狀就不必立了。我信得過你,便給你這一年的時間好好磨礪一番。
你乃是我的心腹愛將,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多得很呢,切不可因一時之急而過於執拗!”
言語間充滿了對關羽的信任與關懷。
隨後段塵再次提醒:
“此次攻城戰,就是要好好訓練一下遼東軍的實戰經驗,同時也是磨煉雲長的性子和能力,我信雲長一定可以。”
聽完此話,關羽再次跪地,神色更為堅定:
“必然完成任務,不辜負主公信任。”
作為最早跟隨段塵的武將,關羽一直都是軍方一號人物,但相比張飛,他總是負責守城,其實戰功相對較少,表現機會很少。
以關羽的驕傲,自然是相信自己能力在眾人之上的,但隻是苦於沒有表現的機會,無法服眾。
早先是主公信任,他作為心腹,跟隨主公一直處於重任。
現在遇到機會,主公也毫不猶豫讓自己前去磨煉,增加軍功,關羽自然是感動的。
段塵親自起身扶起關羽。
想到關羽軍謀無雙,但在整體大局還略有欠缺,段塵望向了徐庶:
“元直,此次平定高句麗之戰,你將以雲長參軍的身份隨軍出征,負責出謀劃策,務必要借此良機好好磨礪一番!”
段塵目光灼灼地看著徐庶,言語之中滿含期許之意。
徐庶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熱,毫不猶豫地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鄭重行禮應答道:
“主公放心,庶定當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必將不負主公之所托!”
在場眾人皆知,如今之高句麗於強大的遼東軍而言,猶如探囊取物。
這場戰爭對於當下的遼東地區來說,更多的隻是一次實戰磨煉而已。
而此番讓徐庶參與其中,亦是特意給予他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畢竟,若徐庶一直未能立下尺寸之功,即便段塵有心提拔他晉升官職,恐怕也難以服眾。
故而表麵上看,徐庶雖隨侍在旁,但實際上其官職尚算不得高。
待高句麗戰事安排妥當之後,段塵緩緩轉身,目光落在了簡雍身上,開口詢問道:
“憲和,關於接下來的行程,不知你作何打算?是選擇隨同我一同返迴昌黎呢,還是打算留在此地先穩定局勢?”
簡雍略作思索,隨即邁步上前,拱手施禮迴答道:
“主公,原本屬下意欲留在遼東稍作停留,協助處理一些事務。然而剛才您已安排元直留下來主持遼東郡政務,元直之才十倍於我,想必此處應無大礙。如此一來,屬下便願追隨主公左右,一同返迴昌黎。”
段塵聽後,一時有些無語,不知道這些文士怎麽都喜歡用自己做計量單位。
如果徐庶=10簡雍,而諸葛亮=10徐庶,則諸葛亮=10(10簡雍)=100簡雍。
想到這裏,他竟然有些想要去荊州找找正在讀書的小諸葛了。
“也是時候該去找找了。”
記下這件事情,段塵望向徐庶再道:
“元直,我任命你為遼東太守,遼東參軍,遼東郡和高句麗之事全靠元直了。”
“多謝主公信任!”
早先大漢的軍政是不分離的,一郡太守,一州刺史或是州牧,其本身能夠開府取士,或是統領軍隊。
段塵來到遼東之後,重新設立了一套軍政體係,將軍政給完全分開,關羽本就為將軍,不必再設職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