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袁紹不高興
曆史秘境:開局神話三國劉備 作者:工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冀州
鄴城
時間已經來到了10月底,自袁紹坐穩冀州已經幾年時間,此時外甥高幹已經在並州南部坐穩局勢,兒子袁潭已經帶兵前去收取早已經被戰亂打碎的青州。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河北霸主的氣勢初現。
整片河北大地,廣袤無垠,商道寬闊平坦,以鄴城為中心,上能聯通遼東,下能接通中原。
還有幾條運河如銀帶般環繞,與黃河相互連通,水運繁忙,船隻穿梭如織。
在這個時代的漢末,沒有那可怕的瘟疫肆虐,人們的生活相對安寧。
人口密集,壽命也更長了一些。經貿交通繁榮昌盛,與曆史上大不相同。
就像眼前的鄴城和周邊的邯鄲、巨鹿等地,太行東麓劃出的這條線。
人口稠密,商貿發達,交通便利,人才輩出,城防堅固如鐵。
鄴城如今已與往昔不同,天下的文士如繁星般匯聚於此。
如果要選出整個漢末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軍閥,眾人的目光隻會聚焦在袁紹和袁術二人身上。
而那些有識之士,毫無疑問會選擇袁紹。
司隸的家族紛紛向河北遷移,大批的文士主政,使得這裏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百姓生活富足。
這河北重鎮鄴城,仿佛在一瞬間超越了已被焚毀的洛陽和被戰亂波及的長安,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城。
人才來了,袁紹很高興。
人口流失,袁紹很憤怒。
“混賬!混賬!”
袁紹的辱罵聲在府內迴蕩。
審配站在門外,猶豫不決,不敢輕易踏入;郭圖則畏縮在一旁,目光閃爍,不敢正視袁紹的怒火。
沮授遠遠地看著,尋找著合適的時機,心中暗自盤算。
隻有田豐,他毫無畏懼,徑直走進了房間。
田豐深知袁紹此時的心情,但他還是決定要問個究竟。
“主公為何如此?”
田豐問道。
袁紹看著田豐,眼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但仍掩飾不住內心的煩躁。
“那遼東好生狡猾,竟然以招攬武士為名在我冀州大肆宣傳,還冒充商隊偷偷從陸海兩路遷移人口,真的讓人煩不勝煩啊!”
自段塵來到冀州後,人口流失,一發不可收拾。
盡管局勢稍有穩定,但這流失的趨勢依然嚴重。
特別是那些豪強世家莊園的佃戶們,往往在一夜之間悄然離去,讓人防不勝防。
田豐凝視著袁紹,緩緩說道:
“主公,豐認為,此乃對百姓過於苛責之故,加之那遼東蠱惑,才造成百姓大量流失。”
袁紹的臉色微微一變,一時間想要發脾氣,卻發不出來。
田豐看著袁紹的反應,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快感。
那種君臣之間的“普雷”,仿佛在這一刻達到了某種默契。
袁紹知道,田豐的直言不諱是為了冀州的未來,為了自己的大業。
哪怕心中再不喜,他也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接著反問:
“我何時苛責百姓?我發展商貿,讓百姓能安居樂業,增加收入;壓製豪族,讓百姓減少田稅負擔,有所餘收;建設學堂甚至書院,讓百姓能夠有讀書成才的機會;我還輕徭薄賦,不敢一點勞煩百姓···”
袁紹說著說著,竟然自我感動了。
某種程度上,相比漢末的那幾位,他確實也算是一代聖君了,至少是比公孫瓚做的好的。
田豐閉嘴了。
不是因為他被袁紹懟的無話可說,而是因為他害怕了。
他現在最應該說出來的一句話是:“主公所謂善待的到底是世家還是百姓呢?”
這句話說完,他會非常爽。
但這話他不能說,因為他就是世家····
雖然不能說,但轉移話題還是可以的。
“主公,聽聞那公孫瓚已經徹底掌控北邊幾郡,不知您如何看?”
田豐問的時候,幾位在外麵圍著的重臣也都一一進來。
商議這個,他們就不困了。
“唉!人口之事還是需要各位給我一個章程下來,諸如也明白其中利害。”
袁紹隻能深深歎息,他重視百姓不假,但他管不了世家重視不重視,因為他本身就是最大的世家。
早先的一切辦法都用盡了,世家豪族直接抄家,這也造成了大戶流失越來越少了。
但佃戶百姓自己逃跑,這都是莊園內部的事情,他實在沒法管,哪怕不斷被施壓,他也管不住。
總不能不通商,總不能不對外交流封鎖關口,況且人家從海裏運輸人口,隱秘港口無數,甚至很多都是在幽州和青州的。
如今的基層管理就這樣,還能怎麽管。
鄴城
時間已經來到了10月底,自袁紹坐穩冀州已經幾年時間,此時外甥高幹已經在並州南部坐穩局勢,兒子袁潭已經帶兵前去收取早已經被戰亂打碎的青州。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河北霸主的氣勢初現。
整片河北大地,廣袤無垠,商道寬闊平坦,以鄴城為中心,上能聯通遼東,下能接通中原。
還有幾條運河如銀帶般環繞,與黃河相互連通,水運繁忙,船隻穿梭如織。
在這個時代的漢末,沒有那可怕的瘟疫肆虐,人們的生活相對安寧。
人口密集,壽命也更長了一些。經貿交通繁榮昌盛,與曆史上大不相同。
就像眼前的鄴城和周邊的邯鄲、巨鹿等地,太行東麓劃出的這條線。
人口稠密,商貿發達,交通便利,人才輩出,城防堅固如鐵。
鄴城如今已與往昔不同,天下的文士如繁星般匯聚於此。
如果要選出整個漢末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軍閥,眾人的目光隻會聚焦在袁紹和袁術二人身上。
而那些有識之士,毫無疑問會選擇袁紹。
司隸的家族紛紛向河北遷移,大批的文士主政,使得這裏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百姓生活富足。
這河北重鎮鄴城,仿佛在一瞬間超越了已被焚毀的洛陽和被戰亂波及的長安,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城。
人才來了,袁紹很高興。
人口流失,袁紹很憤怒。
“混賬!混賬!”
袁紹的辱罵聲在府內迴蕩。
審配站在門外,猶豫不決,不敢輕易踏入;郭圖則畏縮在一旁,目光閃爍,不敢正視袁紹的怒火。
沮授遠遠地看著,尋找著合適的時機,心中暗自盤算。
隻有田豐,他毫無畏懼,徑直走進了房間。
田豐深知袁紹此時的心情,但他還是決定要問個究竟。
“主公為何如此?”
田豐問道。
袁紹看著田豐,眼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但仍掩飾不住內心的煩躁。
“那遼東好生狡猾,竟然以招攬武士為名在我冀州大肆宣傳,還冒充商隊偷偷從陸海兩路遷移人口,真的讓人煩不勝煩啊!”
自段塵來到冀州後,人口流失,一發不可收拾。
盡管局勢稍有穩定,但這流失的趨勢依然嚴重。
特別是那些豪強世家莊園的佃戶們,往往在一夜之間悄然離去,讓人防不勝防。
田豐凝視著袁紹,緩緩說道:
“主公,豐認為,此乃對百姓過於苛責之故,加之那遼東蠱惑,才造成百姓大量流失。”
袁紹的臉色微微一變,一時間想要發脾氣,卻發不出來。
田豐看著袁紹的反應,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快感。
那種君臣之間的“普雷”,仿佛在這一刻達到了某種默契。
袁紹知道,田豐的直言不諱是為了冀州的未來,為了自己的大業。
哪怕心中再不喜,他也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接著反問:
“我何時苛責百姓?我發展商貿,讓百姓能安居樂業,增加收入;壓製豪族,讓百姓減少田稅負擔,有所餘收;建設學堂甚至書院,讓百姓能夠有讀書成才的機會;我還輕徭薄賦,不敢一點勞煩百姓···”
袁紹說著說著,竟然自我感動了。
某種程度上,相比漢末的那幾位,他確實也算是一代聖君了,至少是比公孫瓚做的好的。
田豐閉嘴了。
不是因為他被袁紹懟的無話可說,而是因為他害怕了。
他現在最應該說出來的一句話是:“主公所謂善待的到底是世家還是百姓呢?”
這句話說完,他會非常爽。
但這話他不能說,因為他就是世家····
雖然不能說,但轉移話題還是可以的。
“主公,聽聞那公孫瓚已經徹底掌控北邊幾郡,不知您如何看?”
田豐問的時候,幾位在外麵圍著的重臣也都一一進來。
商議這個,他們就不困了。
“唉!人口之事還是需要各位給我一個章程下來,諸如也明白其中利害。”
袁紹隻能深深歎息,他重視百姓不假,但他管不了世家重視不重視,因為他本身就是最大的世家。
早先的一切辦法都用盡了,世家豪族直接抄家,這也造成了大戶流失越來越少了。
但佃戶百姓自己逃跑,這都是莊園內部的事情,他實在沒法管,哪怕不斷被施壓,他也管不住。
總不能不通商,總不能不對外交流封鎖關口,況且人家從海裏運輸人口,隱秘港口無數,甚至很多都是在幽州和青州的。
如今的基層管理就這樣,還能怎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