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你是劉漢正統?我這還是尊真神呢!
三國:努力就變強,我一刀敗呂布 作者:大兔子952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是一月過去,因為水力工廠足夠多,兵甲鑄造任務完美完成。
七千步兵甲,三千騎兵人馬兩副紮甲。
七千步兵刀槍,三千騎兵槊。
還有,一萬把短弩和十萬支弩箭。
要知道槊這東西自古以來隻有武將才能使用,因為使用的都是百煉鋼,槊又比正常的矛和戈都長出一塊,用料更多。
尋常鐵匠要用一整年時間才能鍛造出一把合格的槊交付給武將。
但在袁耀這,流水化作業,水力動力錘鍛造,再加上先進的蘇剛法鍛造鋼鐵,使得三四天時間就鍛造出了三千把騎兵槊。
就是花費頗多,吃喝、工資、材料等等都是相當恐怖的開銷,別看短短兩個月,袁耀已經把手上一億多錢都燒光了。
可這還隻是最初期的錢,往後維護軍備和持續製造軍備的費用更可怕!
好在,高爐、工廠建造完成後,兩萬商會員工都正式轉職為工人,有鍛鐵工人、紡織工人,還有木材工人。
而在軍事任務結束後,僅保留三十座水力兵工廠持續鍛造兵甲,為後續部隊換裝。
剩下的五十座水力兵工廠轉為農具廠,開始打造鐵質農具。
畢竟明年就要進行全麵的雜交水稻種植了,農具將在那個時候派上巨大用場。
還有紡織廠,僅有20座的規模,卻能一個月供應一萬件防具,足可見其產量之大。
有如此便利,袁耀自然不可能放過。
除了戰時,平日都一並轉化為商業紡織廠,生產了布匹後向外販賣。
加上鹽、紙等商業產物,以及丹陽、吳郡、會稽幾郡的稅收,應該還是能穩住在不需要袁術的情況下不破產的。
隻是地盤到底還是不夠大啊,隻要有更多稅收,就能養更多兵馬了。
袁耀順理成章的將目光放在了北方的徐州,待他把天子給接迴來以後,他就進軍徐州!
……
除了兵甲上的收獲,袁耀試驗田裏培育的雜交水稻也進入了灌漿·蠟熟期。
簡單來說這時候的水稻雖然還沒到最後收獲的階段,但已經能看出穗有多大,預估大概產量了。
不光是郭嘉和閻象隨著袁耀去查看了,袁耀麾下全體文武都跟著去查看了雜交水稻的培育情況。
一進稻田,這幫人就震驚了。
哪怕是他們不通農事,可隻要拿袁耀一株雜交水稻和普通水稻進行對比,就知道哪邊的穗更大更飽滿。
甚至閻象對比了一下後,喘息聲都變的急促了,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主公所培育新稻竟比這舊稻產量高上十倍,主公竟不是在開玩笑?!”
“不光如此,不是一株新稻有這般高的產量,而是所有新稻產量皆是如此!”
這就意味著袁耀培育新稻真的成功了!
產量高十倍啊,所有文臣武將都有些恍惚。
看向袁耀的目光不再是看主公的眼神,而是在看一尊新神!
要知道隻一株能這麽高產的水稻,在太平年間送到皇帝手上的話,皇帝都能大喜,奉其為祥瑞。
袁耀這是一片啊!
而且還是可以推廣開,持續種的。
若將此水稻推廣開來,在南方遍種雜交水稻,那豈不是直接杜絕了饑荒這件事。
這偌大功德,稱袁耀一句大漢農神有問題麽?
一點問題都沒有啊!
你是劉氏正統?
老子這邊有尊真神啊!
但凡袁耀真能讓全天下百姓都吃飽飯,在場眾人毫不懷疑袁耀會被推舉成為新一代的天下共主!
孫策情緒難明的盯著袁耀看了好久。
先是兵甲武器,後是這水稻產量,他到底還有什麽不會的東西?
就算是他真的逃出去創業了,可麵對的是這樣一個變態,他真的能笑到最後麽?
怕是隻能當袁耀中途路上的一塊墊腳石吧。
此刻,他竟有幾分慶幸跟隨袁耀了,好歹不會像一隻螳螂一樣,無知無畏的抵擋碾過來的車輪。
見識了水稻田的產量後,郭嘉和閻象當時打的賭也算是輸了。
郭嘉要戒酒三年,並學習練武,強身健體。
畢竟袁耀沒記錯的話,郭嘉死的早,一是酒色所累,二是五石散這種東西侵害身體。
他就幫他提前杜絕一下,起碼五石散這種東西是不用想出現在他的地界上了。
還有閻象,要負責替他去問袁術要錢,十億錢!
不過問題也不大了,畢竟袁耀兵甲已齊,隻要去往洛陽迎奉天子的時候順帶給袁術看一看,相信袁術不會吝嗇這點家底的。
……
又是一月後
袁耀帶人收了晚稻,他所培育的雜交水稻收獲頗豐,遠超預期。
預計明年第一輪耕種的時候就能覆蓋大半吳郡水田,第二輪的時候甚至可以往丹陽郡進行覆蓋。
兩年內,可覆蓋吳郡、丹陽、會稽、九江四郡之地,讓揚州提前成為後世魚米之鄉。
安排好一切後,袁耀這才帶著充足的糧草和七千步卒、三千重甲騎兵以及五千輔兵往第一站壽春而去。
他要去找老登爆金幣了。
一連走了六日,大軍才行進到了壽春外三十裏。
然後就有人來報
“主公,前方看見了一支迎接的隊伍,立的是袁字大旗。”
馬車裏,袁耀正和郭嘉、閻象、李鋒一起打牌。
聞言,李鋒便道
“不會是左將軍親自出城迎接了吧。”
郭嘉麵色古怪,親爹出城三十裏迎接兒子?
這還真是古之罕有。
袁耀把一把出不去的爛牌一摔
“我也當真是想他的緊啊。”
說罷,不等剩下三人說什麽,嗖的躥出了馬車,喚來一匹戰馬上前。
他這挺開心的,畢竟不光扔了一手爛牌,馬上還能從老登那爆金幣了。
但隨即一想,閻象和郭嘉之前說的對啊,要想讓投資人繼續投資,那就得讓他們看到點真東西。
所以袁耀決定幹脆在袁術麵前來一場閱兵演習,讓他看看他這支部隊的戰鬥力。
於是直接對重甲騎兵部隊下令,著甲!
……
七千步兵甲,三千騎兵人馬兩副紮甲。
七千步兵刀槍,三千騎兵槊。
還有,一萬把短弩和十萬支弩箭。
要知道槊這東西自古以來隻有武將才能使用,因為使用的都是百煉鋼,槊又比正常的矛和戈都長出一塊,用料更多。
尋常鐵匠要用一整年時間才能鍛造出一把合格的槊交付給武將。
但在袁耀這,流水化作業,水力動力錘鍛造,再加上先進的蘇剛法鍛造鋼鐵,使得三四天時間就鍛造出了三千把騎兵槊。
就是花費頗多,吃喝、工資、材料等等都是相當恐怖的開銷,別看短短兩個月,袁耀已經把手上一億多錢都燒光了。
可這還隻是最初期的錢,往後維護軍備和持續製造軍備的費用更可怕!
好在,高爐、工廠建造完成後,兩萬商會員工都正式轉職為工人,有鍛鐵工人、紡織工人,還有木材工人。
而在軍事任務結束後,僅保留三十座水力兵工廠持續鍛造兵甲,為後續部隊換裝。
剩下的五十座水力兵工廠轉為農具廠,開始打造鐵質農具。
畢竟明年就要進行全麵的雜交水稻種植了,農具將在那個時候派上巨大用場。
還有紡織廠,僅有20座的規模,卻能一個月供應一萬件防具,足可見其產量之大。
有如此便利,袁耀自然不可能放過。
除了戰時,平日都一並轉化為商業紡織廠,生產了布匹後向外販賣。
加上鹽、紙等商業產物,以及丹陽、吳郡、會稽幾郡的稅收,應該還是能穩住在不需要袁術的情況下不破產的。
隻是地盤到底還是不夠大啊,隻要有更多稅收,就能養更多兵馬了。
袁耀順理成章的將目光放在了北方的徐州,待他把天子給接迴來以後,他就進軍徐州!
……
除了兵甲上的收獲,袁耀試驗田裏培育的雜交水稻也進入了灌漿·蠟熟期。
簡單來說這時候的水稻雖然還沒到最後收獲的階段,但已經能看出穗有多大,預估大概產量了。
不光是郭嘉和閻象隨著袁耀去查看了,袁耀麾下全體文武都跟著去查看了雜交水稻的培育情況。
一進稻田,這幫人就震驚了。
哪怕是他們不通農事,可隻要拿袁耀一株雜交水稻和普通水稻進行對比,就知道哪邊的穗更大更飽滿。
甚至閻象對比了一下後,喘息聲都變的急促了,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主公所培育新稻竟比這舊稻產量高上十倍,主公竟不是在開玩笑?!”
“不光如此,不是一株新稻有這般高的產量,而是所有新稻產量皆是如此!”
這就意味著袁耀培育新稻真的成功了!
產量高十倍啊,所有文臣武將都有些恍惚。
看向袁耀的目光不再是看主公的眼神,而是在看一尊新神!
要知道隻一株能這麽高產的水稻,在太平年間送到皇帝手上的話,皇帝都能大喜,奉其為祥瑞。
袁耀這是一片啊!
而且還是可以推廣開,持續種的。
若將此水稻推廣開來,在南方遍種雜交水稻,那豈不是直接杜絕了饑荒這件事。
這偌大功德,稱袁耀一句大漢農神有問題麽?
一點問題都沒有啊!
你是劉氏正統?
老子這邊有尊真神啊!
但凡袁耀真能讓全天下百姓都吃飽飯,在場眾人毫不懷疑袁耀會被推舉成為新一代的天下共主!
孫策情緒難明的盯著袁耀看了好久。
先是兵甲武器,後是這水稻產量,他到底還有什麽不會的東西?
就算是他真的逃出去創業了,可麵對的是這樣一個變態,他真的能笑到最後麽?
怕是隻能當袁耀中途路上的一塊墊腳石吧。
此刻,他竟有幾分慶幸跟隨袁耀了,好歹不會像一隻螳螂一樣,無知無畏的抵擋碾過來的車輪。
見識了水稻田的產量後,郭嘉和閻象當時打的賭也算是輸了。
郭嘉要戒酒三年,並學習練武,強身健體。
畢竟袁耀沒記錯的話,郭嘉死的早,一是酒色所累,二是五石散這種東西侵害身體。
他就幫他提前杜絕一下,起碼五石散這種東西是不用想出現在他的地界上了。
還有閻象,要負責替他去問袁術要錢,十億錢!
不過問題也不大了,畢竟袁耀兵甲已齊,隻要去往洛陽迎奉天子的時候順帶給袁術看一看,相信袁術不會吝嗇這點家底的。
……
又是一月後
袁耀帶人收了晚稻,他所培育的雜交水稻收獲頗豐,遠超預期。
預計明年第一輪耕種的時候就能覆蓋大半吳郡水田,第二輪的時候甚至可以往丹陽郡進行覆蓋。
兩年內,可覆蓋吳郡、丹陽、會稽、九江四郡之地,讓揚州提前成為後世魚米之鄉。
安排好一切後,袁耀這才帶著充足的糧草和七千步卒、三千重甲騎兵以及五千輔兵往第一站壽春而去。
他要去找老登爆金幣了。
一連走了六日,大軍才行進到了壽春外三十裏。
然後就有人來報
“主公,前方看見了一支迎接的隊伍,立的是袁字大旗。”
馬車裏,袁耀正和郭嘉、閻象、李鋒一起打牌。
聞言,李鋒便道
“不會是左將軍親自出城迎接了吧。”
郭嘉麵色古怪,親爹出城三十裏迎接兒子?
這還真是古之罕有。
袁耀把一把出不去的爛牌一摔
“我也當真是想他的緊啊。”
說罷,不等剩下三人說什麽,嗖的躥出了馬車,喚來一匹戰馬上前。
他這挺開心的,畢竟不光扔了一手爛牌,馬上還能從老登那爆金幣了。
但隨即一想,閻象和郭嘉之前說的對啊,要想讓投資人繼續投資,那就得讓他們看到點真東西。
所以袁耀決定幹脆在袁術麵前來一場閱兵演習,讓他看看他這支部隊的戰鬥力。
於是直接對重甲騎兵部隊下令,著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