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東南亞迷局
冰封末世:我有購物係統 作者:龍王嘴不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末世後往赤道線遷移是所有國家的共同目標。”
“歐洲那些具備建設核電站的國家都往非洲走。”
“北美往南美走。”
“而亞洲國都往馬來、印尼走。”
“其他幾個洲的情況離我們太遙遠,我們沒必要去關注,接下來我聊聊往東南亞遷徙的國家。”
“首先,亞洲隻有四個國家有條件獨立建設核電站,華夏、棒子、小日子、阿三。”
“阿三的最南端靠近赤道,他們隻需要往他們國內南部或者斯裏蘭卡遷移即可,所以這個國家跟我們幾乎沒有競爭,先放一邊不談。”
“剩下棒子、小日子以及咱們官方3個具備核電站建設能力的國家,都要往我們即將南遷的區域擠。”
“小日子和棒子遷移得比華夏果斷,畢竟他們國家的經緯度沒有選擇,當時海麵還沒完全結冰,他們靠海運把軍隊和部分民眾都送往赤道,這樣一來他們一路上沒有任何阻攔,而且他們的目的地不是馬來半島,而是加裏曼丹島和周邊島?”
寥淵說得有些口幹,喝了杯茶繼續道:“他們有軍艦,比起華夏官方陸地行進的優勢大太多了,以他們的艦炮和兵力想要占領那些島嶼應該不難。”
寥淵歎了口氣道:“咱華夏錯過了最佳時機啊。”
陳帆知道他所說的錯過時機是什麽意思,當初北方氣溫開始沒變得極端的時候,華夏官方先帶領民眾遷移至南邊幾個省,雲、桂、粵擠滿了人。
特別是瓊省,當時還有網絡,新聞裏的畫麵十分壯觀,大量的飛機、戰船運輸船全都往那邊擠。
可後來呢?
就連南邊的幾個省氣溫都無法維持了,官方才真正決定往東南亞南遷。
“南遷要借道別國,自然需要協商,簽訂了許多條約。”
“當初瓊省的溫度還具備飛行條件的時候,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機場不允許降落,所以才選擇陸地遷徙,其中最致命的是不允許攜導彈、坦克,火箭炮等重要武器。”
陳帆也是第一次聽說當初還有這種協議,難怪官方如此被動。
要知道那時候還有很多空中力量能動用,果斷點直接強勢霸占馬來半島,就沒有那麽多事情了。
憑借末世前官方的實力,對付東南亞這幾個國家,不敢說碾死螞蟻一樣輕鬆,至少也是弄死一隻老鼠一樣容易。
可惜,這一係列決策直接葬送最佳時機。
一步慢,步步慢。
陳帆相信,再給華夏官方重來一次的機會,一定會以雷霆手段占領整片南亞赤道線地區。
“當時越國、老撾、泰國平均溫度在零下20度以內,這種溫度下他們的重型武器、直升機、飛機都還能正常使用。”
“即便官方雖然把全國百分之40的戰鬥車輛都帶上了,但別人主場優勢以逸待勞,又有空軍優勢。”
“聽那些俘虜說,官方戰士們的槍都沒有拿到手上,就遭到偷襲了。”
寥淵又繼續分析道:“說完了官方,我再說說咱們隊伍,我雖然沒有詳細地圖,但我畢竟是桂省副省長,對於相鄰的越國地形我還是比較了解的。”
“我覺得,我們現在唯一能走的路就是走沿海這條道,因為官方製定的南遷路線這條路並不在內,越國也不允許華夏官方走這條路,也就意味著這條線路沒有發生過戰爭,至少能保證沒有大量被摧毀的車輛堵塞。”
“可是走沿海的話,我們就要途經胡誌明市邊緣,這個國家如今已經與我方開戰,一旦我們被發現對方絕不會放過,所以這才是我為何阻止陳先生繼續南下的原因。”
“不出意外的話,整個越國幸存者應該都聚集在胡誌明市,官方當初的兵力和軍事力量都吃大虧,我們這兩萬多人要抗衡一個國家,這仗不是毫無勝算啊,真的要繼續前進嗎?”
見他一臉擔憂,陳帆說道:“寥老,有些事情我現在還不能說,我跟您交個底,我們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對方想要阻攔我們,也要考慮他們自己能不能接受重大損失。”
寥淵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陳帆。
沒想到陳帆在聽了自己苦口婆心的那麽多分析後,還敢說有一戰之力。
那可是一個國家啊,即便再小,也都是一個國家。
他可是知道隊伍中隻有幾十輛戰鬥車輛,戰鬥人員也隻有700人,就算有那幾台火箭彈車,也遠不能跟對方比。
到底是什麽給了他如此自信的?
陳帆見他依舊沒有相信自己,有些無奈,一是有永遠活下去的資源,二是源源不斷的火力,除非知道他的金手指,否則不可能有人相信。
換做周顯德肯定不會如此,這就是當初陳帆為何要跟部分人公開秘密的原因。
否則思路不可能統一,管理起來很麻煩。
“寥老,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麽,我不會拿自己和團隊成員的生命開玩笑。”
“我所準備的戰鬥武器遠不止您現在看到的數量,逼急了我可以采用更極端的辦法繼續向南行進。”
陳帆擊敗榮市越軍後,從市區裏拿出來了5輛火箭彈車,寥淵認為這就是陳帆所作的準備之一。
而且還藏得很好,否則在榮市的越軍怎麽可能找不到。
對於陳帆所說他信了一些,於是道:“陳先生,我有一事想不明白。”
“寥老請講。”
“麵對榮市軍力時,沒有猜到對方有伏擊之前您的第一選擇不是反擊,既然您說有極端的辦法繼續南遷,為何選擇逃離?”
陳帆明白他這麽說並不是嘲笑自己慫,換做其他人沒準會聽成:“你那麽牛逼當初怎麽逃得那麽狼狽?”
寥淵是擔心陳帆對於儲備的火力太過於謎之自信,更害怕自己錯估了越軍胡誌明市的實力。
說到底,他不知道金手指的存在,有這種顧慮太正常了。
陳帆沒有解釋,而是反問道:“寥老認為如果這場末世結束後什麽最重要?”
寥淵立刻迴答:“當然能夠恢複人類文明的一切人才,科學、教育、醫療、農業、技術等等。”
陳帆很滿意他的迴答,又問道:“如果全世界隻剩我們這多人,您認為我們能恢複到什麽水平?”
寥淵簡單的思索一下,答道:“大概能恢複基礎農業、工程建設、基本的生活用品。”
陳帆又問:“那您認為憑借我們這些人恢複到末世前的科技水平,需要多久?”
寥淵果斷搖頭道:“這個我猜不出,但是我認為至少幾百上千年,畢竟我們的人之中沒有任何尖端科技人才,比如汽車、輪船、火車等交通運輸工具的生產,我們這些人一竅不通,需要一代一代人從最基礎的研發開始。”
“更不談一些尖端科技,如芯片、飛機、核能等等.......”
說道這裏寥淵好像知道陳帆的打算了,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陳帆。
“歐洲那些具備建設核電站的國家都往非洲走。”
“北美往南美走。”
“而亞洲國都往馬來、印尼走。”
“其他幾個洲的情況離我們太遙遠,我們沒必要去關注,接下來我聊聊往東南亞遷徙的國家。”
“首先,亞洲隻有四個國家有條件獨立建設核電站,華夏、棒子、小日子、阿三。”
“阿三的最南端靠近赤道,他們隻需要往他們國內南部或者斯裏蘭卡遷移即可,所以這個國家跟我們幾乎沒有競爭,先放一邊不談。”
“剩下棒子、小日子以及咱們官方3個具備核電站建設能力的國家,都要往我們即將南遷的區域擠。”
“小日子和棒子遷移得比華夏果斷,畢竟他們國家的經緯度沒有選擇,當時海麵還沒完全結冰,他們靠海運把軍隊和部分民眾都送往赤道,這樣一來他們一路上沒有任何阻攔,而且他們的目的地不是馬來半島,而是加裏曼丹島和周邊島?”
寥淵說得有些口幹,喝了杯茶繼續道:“他們有軍艦,比起華夏官方陸地行進的優勢大太多了,以他們的艦炮和兵力想要占領那些島嶼應該不難。”
寥淵歎了口氣道:“咱華夏錯過了最佳時機啊。”
陳帆知道他所說的錯過時機是什麽意思,當初北方氣溫開始沒變得極端的時候,華夏官方先帶領民眾遷移至南邊幾個省,雲、桂、粵擠滿了人。
特別是瓊省,當時還有網絡,新聞裏的畫麵十分壯觀,大量的飛機、戰船運輸船全都往那邊擠。
可後來呢?
就連南邊的幾個省氣溫都無法維持了,官方才真正決定往東南亞南遷。
“南遷要借道別國,自然需要協商,簽訂了許多條約。”
“當初瓊省的溫度還具備飛行條件的時候,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機場不允許降落,所以才選擇陸地遷徙,其中最致命的是不允許攜導彈、坦克,火箭炮等重要武器。”
陳帆也是第一次聽說當初還有這種協議,難怪官方如此被動。
要知道那時候還有很多空中力量能動用,果斷點直接強勢霸占馬來半島,就沒有那麽多事情了。
憑借末世前官方的實力,對付東南亞這幾個國家,不敢說碾死螞蟻一樣輕鬆,至少也是弄死一隻老鼠一樣容易。
可惜,這一係列決策直接葬送最佳時機。
一步慢,步步慢。
陳帆相信,再給華夏官方重來一次的機會,一定會以雷霆手段占領整片南亞赤道線地區。
“當時越國、老撾、泰國平均溫度在零下20度以內,這種溫度下他們的重型武器、直升機、飛機都還能正常使用。”
“即便官方雖然把全國百分之40的戰鬥車輛都帶上了,但別人主場優勢以逸待勞,又有空軍優勢。”
“聽那些俘虜說,官方戰士們的槍都沒有拿到手上,就遭到偷襲了。”
寥淵又繼續分析道:“說完了官方,我再說說咱們隊伍,我雖然沒有詳細地圖,但我畢竟是桂省副省長,對於相鄰的越國地形我還是比較了解的。”
“我覺得,我們現在唯一能走的路就是走沿海這條道,因為官方製定的南遷路線這條路並不在內,越國也不允許華夏官方走這條路,也就意味著這條線路沒有發生過戰爭,至少能保證沒有大量被摧毀的車輛堵塞。”
“可是走沿海的話,我們就要途經胡誌明市邊緣,這個國家如今已經與我方開戰,一旦我們被發現對方絕不會放過,所以這才是我為何阻止陳先生繼續南下的原因。”
“不出意外的話,整個越國幸存者應該都聚集在胡誌明市,官方當初的兵力和軍事力量都吃大虧,我們這兩萬多人要抗衡一個國家,這仗不是毫無勝算啊,真的要繼續前進嗎?”
見他一臉擔憂,陳帆說道:“寥老,有些事情我現在還不能說,我跟您交個底,我們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對方想要阻攔我們,也要考慮他們自己能不能接受重大損失。”
寥淵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陳帆。
沒想到陳帆在聽了自己苦口婆心的那麽多分析後,還敢說有一戰之力。
那可是一個國家啊,即便再小,也都是一個國家。
他可是知道隊伍中隻有幾十輛戰鬥車輛,戰鬥人員也隻有700人,就算有那幾台火箭彈車,也遠不能跟對方比。
到底是什麽給了他如此自信的?
陳帆見他依舊沒有相信自己,有些無奈,一是有永遠活下去的資源,二是源源不斷的火力,除非知道他的金手指,否則不可能有人相信。
換做周顯德肯定不會如此,這就是當初陳帆為何要跟部分人公開秘密的原因。
否則思路不可能統一,管理起來很麻煩。
“寥老,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麽,我不會拿自己和團隊成員的生命開玩笑。”
“我所準備的戰鬥武器遠不止您現在看到的數量,逼急了我可以采用更極端的辦法繼續向南行進。”
陳帆擊敗榮市越軍後,從市區裏拿出來了5輛火箭彈車,寥淵認為這就是陳帆所作的準備之一。
而且還藏得很好,否則在榮市的越軍怎麽可能找不到。
對於陳帆所說他信了一些,於是道:“陳先生,我有一事想不明白。”
“寥老請講。”
“麵對榮市軍力時,沒有猜到對方有伏擊之前您的第一選擇不是反擊,既然您說有極端的辦法繼續南遷,為何選擇逃離?”
陳帆明白他這麽說並不是嘲笑自己慫,換做其他人沒準會聽成:“你那麽牛逼當初怎麽逃得那麽狼狽?”
寥淵是擔心陳帆對於儲備的火力太過於謎之自信,更害怕自己錯估了越軍胡誌明市的實力。
說到底,他不知道金手指的存在,有這種顧慮太正常了。
陳帆沒有解釋,而是反問道:“寥老認為如果這場末世結束後什麽最重要?”
寥淵立刻迴答:“當然能夠恢複人類文明的一切人才,科學、教育、醫療、農業、技術等等。”
陳帆很滿意他的迴答,又問道:“如果全世界隻剩我們這多人,您認為我們能恢複到什麽水平?”
寥淵簡單的思索一下,答道:“大概能恢複基礎農業、工程建設、基本的生活用品。”
陳帆又問:“那您認為憑借我們這些人恢複到末世前的科技水平,需要多久?”
寥淵果斷搖頭道:“這個我猜不出,但是我認為至少幾百上千年,畢竟我們的人之中沒有任何尖端科技人才,比如汽車、輪船、火車等交通運輸工具的生產,我們這些人一竅不通,需要一代一代人從最基礎的研發開始。”
“更不談一些尖端科技,如芯片、飛機、核能等等.......”
說道這裏寥淵好像知道陳帆的打算了,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