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救命恩人
冰封末世:我有購物係統 作者:龍王嘴不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位天文專家走後,陳帆陷入了焦慮。
這是一種對於人類太過渺小的焦慮。
這種感覺就像讀書的時候你在學校是風雲人物,出了社會你才發現啥也不是。
其實不少看完太空紀錄片的人也都會出現這種感覺。
不過眼前先要把龍城弄出來,以後的事情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推開門,遠處嘈雜的施工聲音傳來。
那是挖掘機開始在地表向下挖掘的聲音。
以前這種聲音被人類視為噪音,但是經曆過荒涼孤寂的人們現在覺得這種聲音格外親切。
這是希望的聲音。
時光匆匆。
經過一萬多人三班倒的努力,龍城第一個模塊建設完畢。
又被稱為龍城一期。
總共耗時100天整。
龍城被分為30期。
如果把龍城一期比喻成火車頭,那麽後麵那29期就是一節又一節的車廂。
除此之外,工棚的覆蓋距離達到了20公裏。
這100天陳帆的係統幣積累達到1200億。
但是也消耗了巨大的800億。
畢竟除了龍城建設外,還有兩個吞金獸,那就是核電站和軍事防禦係統。
龍城一期地下2層,地上1層。
每一層麵積3.81平方公裏,相當於534個標準足球場。
寬度3公裏,長度1.3公裏。
沒錯,3公裏隻是寬度。
因為1.3公裏的長度將會由剩餘的29期把它拉長,一直延伸至海邊的核電廠。
露在地麵的第一層有10米高。
這一層隻有一個功能,那就是住房,10米的層高可以搭建三層的住宅。
住宅沿著一圈厚厚的內壁牆壁建設,住房總套數將近1萬套。
提供給這批跟著陳帆一路而來的一萬多人居住,他們大多數有家屬,所以隻占據了大約7000套。
每一戶的陽台和窗戶能看到廣闊的中庭。
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橋墩一樣粗壯的承重柱支撐穹頂,延綿幾公裏。
雖然影響中庭的美觀,但隻有這無數的支撐柱才能支撐起跨度1公裏的穹頂。
穹頂平時是全封閉的,多雲的時候就會打開穹頂防彈外立麵,隻剩防彈玻璃天窗,能讓外麵的光線照射進來。
為什麽多雲天氣才開穹頂天窗?
因為不想讓聯盟的衛星看清楚龍城內的情況。
至少還沒建設好防禦係統之前不能暴露。
如今聯盟從衛星看到的也隻不過是個鋼筋混凝土房頂,讓他們誤認為類似官方的農場建築。
視線迴到龍城內部。
每個跟隨陳帆的家庭都分到了100平的三房兩廳兩衛。
住宅的牆體裏都隻是灰色的鋼筋混凝土,還沒來得及裝修,但這並不妨礙一萬人昨天大家正式入住。
能夠在末世之中再次擁有自己的房子,總比住在臨時工棚好吧。
沒有窗口?不怕,這可是在龍城內部,陳先生提供的無數電暖器和發電機維持著龐大的一期溫度。
沒有門口?不怕,龍城沒有小偷,都是自己人。
至於以後裝修怎麽辦?不是還有一小部分房子沒有分配嗎?到時候搬過去度過裝修期就好。
這些住宅是陳帆給他們的永久的獎勵。
奢侈嗎?
當然奢侈。
要知道龍城的建築規劃是500萬到800萬人居住的。
這一萬多人就占據了龍城的90分之1。
未來加入的人肯定遠不及這個待遇。
許多年後,這裏將成為龍城最貴的樓盤,雖然是不可交易的,畢竟這裏的一切都是陳先生的。
每個住宅區將以華夏34個省級行政區命名。
這片區域稱為桂區。
......
吳勇毅曾跟陳帆一樣,都是麗江小區的住戶。
從陳帆弄來那幾輛越野車開始,他就關注這個有膽魄的鄰居。
後來,陳帆建立了邕城避難所,他每天帶著妻子去門口排隊等待任務。
要不是陳先生,他和妻子以及10歲的兒子早就活不下去了。
那天,吳勇毅搶任務的時候搶不過別人,本以為今天要挨餓了,沒想到陳先生一聲令下,一鍋又一鍋的肉粥送到了邕城避難所外的臨時棚裏。
他和妻兒度過了那一天。
又過了半個月,陳先生宣布,他將替幸存者收留13歲以下兒童,並保證他們的食宿、安全,甚至教育。
吳勇毅跟其他有小孩的幸存者一樣,恭敬的向陳先生下跪。
兒子獲得了活下去的希望,他沒有了後顧之憂。
那一刻他看到了陳先生身上的光輝。
後來湧入避難所尋求生計的人越來越多。
他和妻子接到任務的機會越來越少。
好在陳先生從不定期施粥,變成了每天一次。
雖然每個人分到很少的量,但至少保證自己和妻子活著。
到了9月份,他發現這鬼天氣越來越冷,外麵的食物幾乎找不到了。
聽大家說這是邕城食物完全枯竭導致。
所有人除了幫陳先生完成任務之外,就沒有活路了。
更糟糕的是,妻子病倒了。
就在妻子氣息越來越微弱的時候,一則消息像是神明頒發的聖旨那般傳到他的耳朵。
陳先生避難所的三號館建立好了,將會收留所有邕城幸存者。
吳勇毅用厚厚的被子把妻子裹上,背著他來到避難所求收留。
進入避難所,沒來得及感受這裏的溫暖,幾名天使一樣的護士接過了他背上的妻子,她們說陳先生為所有幸存者提供免費治療。
妻子被送走後,吳勇毅沒來得及打量這裏,就被人流推著來到三號館。
來到三號館,他洗了終身難忘的一次熱水澡。
他發誓,那一次絕對洗出了一斤泥。
洗完澡,換上了輕便幹淨的衣服。
突然,一群小孩推著裝滿食物的小推車來到這裏。
在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兒子。
現在的兒子幹幹淨淨的很可愛,臉上肥嘟嘟的充滿笑容,隻聽他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喊:“大家排隊吃飯咯。”
巧合的是,給他發放食物的正是自己兒子。
兩人相擁哭泣。
後來,妻子康複了。
這時候,陳先生決定南遷,還為了照顧他們的感受,改裝了更適合長途的座椅。
這一路,他們經過了好多場戰爭,犧牲了幾百名團隊成員。
好在,陳先生終於帶著他們活著見到了官方大部隊。
當時,陳先生讓大家選擇留在官方大部隊還是跟著他建設龍城。
吳勇毅一家三口沒有絲毫猶豫就跟著陳先生走了。
這輩子陳先生這個救命恩人去哪,他們一家就去哪。
經過100天的建設,龍城一期在家共同努力下把基礎建設完畢。
作為一名有著20年豐富經驗電工,這100天裏他一刻都不敢懈怠。
三班倒他隻需要工作8小時就能完成一天的任務,可是他一天十幾個小時都習以為常。
甚至有一天他為了完成供暖鋪裝工作,讓新開放的區域快速升溫,足足幹了20個小時。
整個團隊都是像他這樣的人。
每個人都卯足了勁。
他們想的都是:“陳先生為我們提供了食物、住房和安全,我們不能拖後腿。”
直到組長強製喝令他們迴去休息大家才走。
他作為第一批跟隨陳先生的人,分到了一套三室兩廳。
在這裏,陳先生又為他安了一個家。
雖然這個家目前算得上是家徒四壁,但他相信,在陳先生的帶領下以後一切都會有的。
這是一種對於人類太過渺小的焦慮。
這種感覺就像讀書的時候你在學校是風雲人物,出了社會你才發現啥也不是。
其實不少看完太空紀錄片的人也都會出現這種感覺。
不過眼前先要把龍城弄出來,以後的事情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推開門,遠處嘈雜的施工聲音傳來。
那是挖掘機開始在地表向下挖掘的聲音。
以前這種聲音被人類視為噪音,但是經曆過荒涼孤寂的人們現在覺得這種聲音格外親切。
這是希望的聲音。
時光匆匆。
經過一萬多人三班倒的努力,龍城第一個模塊建設完畢。
又被稱為龍城一期。
總共耗時100天整。
龍城被分為30期。
如果把龍城一期比喻成火車頭,那麽後麵那29期就是一節又一節的車廂。
除此之外,工棚的覆蓋距離達到了20公裏。
這100天陳帆的係統幣積累達到1200億。
但是也消耗了巨大的800億。
畢竟除了龍城建設外,還有兩個吞金獸,那就是核電站和軍事防禦係統。
龍城一期地下2層,地上1層。
每一層麵積3.81平方公裏,相當於534個標準足球場。
寬度3公裏,長度1.3公裏。
沒錯,3公裏隻是寬度。
因為1.3公裏的長度將會由剩餘的29期把它拉長,一直延伸至海邊的核電廠。
露在地麵的第一層有10米高。
這一層隻有一個功能,那就是住房,10米的層高可以搭建三層的住宅。
住宅沿著一圈厚厚的內壁牆壁建設,住房總套數將近1萬套。
提供給這批跟著陳帆一路而來的一萬多人居住,他們大多數有家屬,所以隻占據了大約7000套。
每一戶的陽台和窗戶能看到廣闊的中庭。
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橋墩一樣粗壯的承重柱支撐穹頂,延綿幾公裏。
雖然影響中庭的美觀,但隻有這無數的支撐柱才能支撐起跨度1公裏的穹頂。
穹頂平時是全封閉的,多雲的時候就會打開穹頂防彈外立麵,隻剩防彈玻璃天窗,能讓外麵的光線照射進來。
為什麽多雲天氣才開穹頂天窗?
因為不想讓聯盟的衛星看清楚龍城內的情況。
至少還沒建設好防禦係統之前不能暴露。
如今聯盟從衛星看到的也隻不過是個鋼筋混凝土房頂,讓他們誤認為類似官方的農場建築。
視線迴到龍城內部。
每個跟隨陳帆的家庭都分到了100平的三房兩廳兩衛。
住宅的牆體裏都隻是灰色的鋼筋混凝土,還沒來得及裝修,但這並不妨礙一萬人昨天大家正式入住。
能夠在末世之中再次擁有自己的房子,總比住在臨時工棚好吧。
沒有窗口?不怕,這可是在龍城內部,陳先生提供的無數電暖器和發電機維持著龐大的一期溫度。
沒有門口?不怕,龍城沒有小偷,都是自己人。
至於以後裝修怎麽辦?不是還有一小部分房子沒有分配嗎?到時候搬過去度過裝修期就好。
這些住宅是陳帆給他們的永久的獎勵。
奢侈嗎?
當然奢侈。
要知道龍城的建築規劃是500萬到800萬人居住的。
這一萬多人就占據了龍城的90分之1。
未來加入的人肯定遠不及這個待遇。
許多年後,這裏將成為龍城最貴的樓盤,雖然是不可交易的,畢竟這裏的一切都是陳先生的。
每個住宅區將以華夏34個省級行政區命名。
這片區域稱為桂區。
......
吳勇毅曾跟陳帆一樣,都是麗江小區的住戶。
從陳帆弄來那幾輛越野車開始,他就關注這個有膽魄的鄰居。
後來,陳帆建立了邕城避難所,他每天帶著妻子去門口排隊等待任務。
要不是陳先生,他和妻子以及10歲的兒子早就活不下去了。
那天,吳勇毅搶任務的時候搶不過別人,本以為今天要挨餓了,沒想到陳先生一聲令下,一鍋又一鍋的肉粥送到了邕城避難所外的臨時棚裏。
他和妻兒度過了那一天。
又過了半個月,陳先生宣布,他將替幸存者收留13歲以下兒童,並保證他們的食宿、安全,甚至教育。
吳勇毅跟其他有小孩的幸存者一樣,恭敬的向陳先生下跪。
兒子獲得了活下去的希望,他沒有了後顧之憂。
那一刻他看到了陳先生身上的光輝。
後來湧入避難所尋求生計的人越來越多。
他和妻子接到任務的機會越來越少。
好在陳先生從不定期施粥,變成了每天一次。
雖然每個人分到很少的量,但至少保證自己和妻子活著。
到了9月份,他發現這鬼天氣越來越冷,外麵的食物幾乎找不到了。
聽大家說這是邕城食物完全枯竭導致。
所有人除了幫陳先生完成任務之外,就沒有活路了。
更糟糕的是,妻子病倒了。
就在妻子氣息越來越微弱的時候,一則消息像是神明頒發的聖旨那般傳到他的耳朵。
陳先生避難所的三號館建立好了,將會收留所有邕城幸存者。
吳勇毅用厚厚的被子把妻子裹上,背著他來到避難所求收留。
進入避難所,沒來得及感受這裏的溫暖,幾名天使一樣的護士接過了他背上的妻子,她們說陳先生為所有幸存者提供免費治療。
妻子被送走後,吳勇毅沒來得及打量這裏,就被人流推著來到三號館。
來到三號館,他洗了終身難忘的一次熱水澡。
他發誓,那一次絕對洗出了一斤泥。
洗完澡,換上了輕便幹淨的衣服。
突然,一群小孩推著裝滿食物的小推車來到這裏。
在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兒子。
現在的兒子幹幹淨淨的很可愛,臉上肥嘟嘟的充滿笑容,隻聽他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喊:“大家排隊吃飯咯。”
巧合的是,給他發放食物的正是自己兒子。
兩人相擁哭泣。
後來,妻子康複了。
這時候,陳先生決定南遷,還為了照顧他們的感受,改裝了更適合長途的座椅。
這一路,他們經過了好多場戰爭,犧牲了幾百名團隊成員。
好在,陳先生終於帶著他們活著見到了官方大部隊。
當時,陳先生讓大家選擇留在官方大部隊還是跟著他建設龍城。
吳勇毅一家三口沒有絲毫猶豫就跟著陳先生走了。
這輩子陳先生這個救命恩人去哪,他們一家就去哪。
經過100天的建設,龍城一期在家共同努力下把基礎建設完畢。
作為一名有著20年豐富經驗電工,這100天裏他一刻都不敢懈怠。
三班倒他隻需要工作8小時就能完成一天的任務,可是他一天十幾個小時都習以為常。
甚至有一天他為了完成供暖鋪裝工作,讓新開放的區域快速升溫,足足幹了20個小時。
整個團隊都是像他這樣的人。
每個人都卯足了勁。
他們想的都是:“陳先生為我們提供了食物、住房和安全,我們不能拖後腿。”
直到組長強製喝令他們迴去休息大家才走。
他作為第一批跟隨陳先生的人,分到了一套三室兩廳。
在這裏,陳先生又為他安了一個家。
雖然這個家目前算得上是家徒四壁,但他相信,在陳先生的帶領下以後一切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