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科學小實驗
自家幼崽學掄語,曆代帝王樂瘋了 作者:棠億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五個小豆丁邁開小短腿跑到沈言之跟前。
“園長帶你們做一些科學小實驗好不好?”
不敢輕易教學,帶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開發智力,對他們進行對自然科學的啟蒙還是可以的。
什麽四書五經古文經典,沈言之不敢和古代的先生比。
科學這方麵,他那是占絕對優勢。
他好歹是生於二十一世紀長於二十一世紀。
現代大學畢業生,對自然科學的理解,怎麽著都比古人強。
“科學小實驗?那是什麽?”孩子們聽不懂。
“科學小實驗可以七嗎?”小兕子問。
“科學小實驗,就是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實踐和驗證。
一會兒我帶你們一起完成,你們就知道了,先過來坐好哦。”
沈言之把孩子們帶到他和妲己去買的幼兒園手工桌前。
桌子矮矮的,配套的小凳子也矮矮的,更好適合兩三歲的孩子。
沈言之讓孩子們先坐好,自己去取一些小道具。
打火機、蠟紙、醫用壓脈帶、玻璃水杯、水、一盆水,一個空盆……
還找出來一把扇子。
把東西拿來,放在桌上。
他打開扇子給孩子們扇風。
“孩子們,感受到風了嗎?”
“嗯嗯!!”孩子們的點頭。
“其實風,就是流動的空氣。
我們每個人,都被空氣包裹著。
就好像魚兒生活在水裏,被水包裹一樣。
我們就生活在空氣裏……”
沈言之盡量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教學。
當然,他也不指望孩子們能真正理解並記住。
他要上的不是科學理論課,科學實踐課,重點在實踐。
在孩子們基本上了解空氣之後,沈言之簡單和他們說大氣壓強。
也用水來做類比,水越深的地方,水壓越大。
接著他用壓脈帶給孩子們做虹吸效應小實驗。
再用蠟燭和玻璃杯展示空氣的熱脹冷縮。
把蠟燭點燃,水杯往火焰上扣,等水杯裏的空氣溫度上升,沈言之再把水杯扣進水裏在往上抬。
水杯裏的空氣冷卻,收縮,水杯口被他抬起到水麵以下一點點的地方,大氣壓強就把水壓到了水杯裏比水平麵更高的地方。
孩子們看著這些科學小實驗,無比有興趣。
還要自己去操作。
沈言之除了不讓他們自己點蠟燭之外,什麽虹吸效應,就讓他們自己玩。
哪怕記不住,能鍛煉動手能力也是好的。
不過,他還是小瞧了來上學的這幾個孩子的智商。
“園長,虹吸效應就是大氣和大氣壓強存在的最好的證明啊!”
朱雄英用壓脈帶和水盆裏的水、玻璃杯做出了一個虹吸效應後說道。
沈言之點頭。
其餘幾個孩子也完成了自己的虹吸效應小實驗。
“空氣真的存在!我們真的生活在大氣裏!”
“我們所處的地方不是虛無呀!”
……
沈言之點點頭,滿意了。
這比他們討論什麽“有朋自遠方來,雖遠必誅”好多了。
其實中國很多年代很久遠的古籍就有關於“氣”的描述。
華夏民族的祖先早就發現空氣了。
隻不過那都是比較模糊的概念,一直到十七世紀中葉,關於空氣的理論和成分才慢慢被揭示並慢慢有係統性的規範概念。
他現在提前讓孩子們對空氣有那麽深的理解,並且還讓他們能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
這可是能讓他們在這方麵,在他們各自的時空領先世界上其他國家的。
沈言之都不敢想。
他覺得這隻是個開始,等孩子們來上學久了,以後造成的結果可能就是,各個平行宇宙的華夏民族都科技大領先。
沈言之繼續帶孩子們做大氣相關的科學小實驗,讓他們更深刻認識大氣。
妲己就把晚飯做好了。
沈言之一看時間,也到晚飯時間了,就讓孩子們一起吃晚飯。
朱高熾和李弘身體特殊,妲己照著沈言之給的食譜給他們特別做了適合他們的晚餐。
等孩子們吃完晚飯,就該放學了。
學生每天放學可以選擇帶三樣不帶文字的東西迴去。
第一天來報到的學生必須帶迴去,已經報到了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帶還是不帶。
今天李弘和朱高熾剛來報到,自然是要帶的。
沈言之想著今天帶孩子們上了大氣相關的科學小實驗,就讓他們把實驗道具帶迴去好了。
每人一根壓脈帶,一個玻璃杯,還有一根蠟燭。
叮囑他們迴去後自己複習科學小實驗,加深知識鞏固。
他本來想給他們每人帶一個打火機的,可惜他隻有一個打火機,也不知道該給誰好,就幹脆誰都不給,一視同仁。
朱高熾和李弘剛來報到,除了三樣現代的東西,還要帶太陽能充電板和手機迴去。
……
孩子們從傳送點迴各自朝代,妲己也下班了。
這個加起來有三百平的農村自建房,就隻剩下沈言之一人。
……
大唐。
永輝六年。
皇宮上下忙瘋了。
李治和武珝急得滿頭是汗。
李弘不見了!
把皇宮上下都翻過來,就是找不到人。
“可是關隴那群老狐狸做的!”
武珝怎麽想都想不明白,隻能想到剛被他和李治奪權的關隴貴族了。
李治皺眉。
他覺得不大可能。
武珝看著李治的神情,也覺得不大可能。
自己的男人她了解,李治隻是看著溫和,臉上永遠掛著笑,可手段絕得很。
要麽就不做,要麽,他就會把事情做絕,不然他就不是李治了。
關隴那群,既然被他奪權,他們就沒有翻身的能力了。
“陛下,弘兒不是說他要到一千三百多年後上學?”武珝想到了李弘說的。
“他說那樣的話,你也信?”
武珝皺皺眉。
信還是不信?
現在兒子在守衛森嚴的寢宮中憑空消失,還有什麽事能比這件事本身更離譜的?
“陛下,我們再仔細想想,還有什麽可能,我覺得弘兒不像是喜歡胡說的孩子。”
武珝和李治站在李弘的寢宮裏,其餘人都忙著找李弘去了,屋裏隻有倆人。
她把門給關上,剛想說什麽,身後就傳來了李弘的聲音。
“阿耶,阿娘。”
李治和武珝迴過頭,看到李弘站在剛才空無一物的牆邊,雙雙瞪大了眼。
“園長帶你們做一些科學小實驗好不好?”
不敢輕易教學,帶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開發智力,對他們進行對自然科學的啟蒙還是可以的。
什麽四書五經古文經典,沈言之不敢和古代的先生比。
科學這方麵,他那是占絕對優勢。
他好歹是生於二十一世紀長於二十一世紀。
現代大學畢業生,對自然科學的理解,怎麽著都比古人強。
“科學小實驗?那是什麽?”孩子們聽不懂。
“科學小實驗可以七嗎?”小兕子問。
“科學小實驗,就是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實踐和驗證。
一會兒我帶你們一起完成,你們就知道了,先過來坐好哦。”
沈言之把孩子們帶到他和妲己去買的幼兒園手工桌前。
桌子矮矮的,配套的小凳子也矮矮的,更好適合兩三歲的孩子。
沈言之讓孩子們先坐好,自己去取一些小道具。
打火機、蠟紙、醫用壓脈帶、玻璃水杯、水、一盆水,一個空盆……
還找出來一把扇子。
把東西拿來,放在桌上。
他打開扇子給孩子們扇風。
“孩子們,感受到風了嗎?”
“嗯嗯!!”孩子們的點頭。
“其實風,就是流動的空氣。
我們每個人,都被空氣包裹著。
就好像魚兒生活在水裏,被水包裹一樣。
我們就生活在空氣裏……”
沈言之盡量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教學。
當然,他也不指望孩子們能真正理解並記住。
他要上的不是科學理論課,科學實踐課,重點在實踐。
在孩子們基本上了解空氣之後,沈言之簡單和他們說大氣壓強。
也用水來做類比,水越深的地方,水壓越大。
接著他用壓脈帶給孩子們做虹吸效應小實驗。
再用蠟燭和玻璃杯展示空氣的熱脹冷縮。
把蠟燭點燃,水杯往火焰上扣,等水杯裏的空氣溫度上升,沈言之再把水杯扣進水裏在往上抬。
水杯裏的空氣冷卻,收縮,水杯口被他抬起到水麵以下一點點的地方,大氣壓強就把水壓到了水杯裏比水平麵更高的地方。
孩子們看著這些科學小實驗,無比有興趣。
還要自己去操作。
沈言之除了不讓他們自己點蠟燭之外,什麽虹吸效應,就讓他們自己玩。
哪怕記不住,能鍛煉動手能力也是好的。
不過,他還是小瞧了來上學的這幾個孩子的智商。
“園長,虹吸效應就是大氣和大氣壓強存在的最好的證明啊!”
朱雄英用壓脈帶和水盆裏的水、玻璃杯做出了一個虹吸效應後說道。
沈言之點頭。
其餘幾個孩子也完成了自己的虹吸效應小實驗。
“空氣真的存在!我們真的生活在大氣裏!”
“我們所處的地方不是虛無呀!”
……
沈言之點點頭,滿意了。
這比他們討論什麽“有朋自遠方來,雖遠必誅”好多了。
其實中國很多年代很久遠的古籍就有關於“氣”的描述。
華夏民族的祖先早就發現空氣了。
隻不過那都是比較模糊的概念,一直到十七世紀中葉,關於空氣的理論和成分才慢慢被揭示並慢慢有係統性的規範概念。
他現在提前讓孩子們對空氣有那麽深的理解,並且還讓他們能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
這可是能讓他們在這方麵,在他們各自的時空領先世界上其他國家的。
沈言之都不敢想。
他覺得這隻是個開始,等孩子們來上學久了,以後造成的結果可能就是,各個平行宇宙的華夏民族都科技大領先。
沈言之繼續帶孩子們做大氣相關的科學小實驗,讓他們更深刻認識大氣。
妲己就把晚飯做好了。
沈言之一看時間,也到晚飯時間了,就讓孩子們一起吃晚飯。
朱高熾和李弘身體特殊,妲己照著沈言之給的食譜給他們特別做了適合他們的晚餐。
等孩子們吃完晚飯,就該放學了。
學生每天放學可以選擇帶三樣不帶文字的東西迴去。
第一天來報到的學生必須帶迴去,已經報到了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帶還是不帶。
今天李弘和朱高熾剛來報到,自然是要帶的。
沈言之想著今天帶孩子們上了大氣相關的科學小實驗,就讓他們把實驗道具帶迴去好了。
每人一根壓脈帶,一個玻璃杯,還有一根蠟燭。
叮囑他們迴去後自己複習科學小實驗,加深知識鞏固。
他本來想給他們每人帶一個打火機的,可惜他隻有一個打火機,也不知道該給誰好,就幹脆誰都不給,一視同仁。
朱高熾和李弘剛來報到,除了三樣現代的東西,還要帶太陽能充電板和手機迴去。
……
孩子們從傳送點迴各自朝代,妲己也下班了。
這個加起來有三百平的農村自建房,就隻剩下沈言之一人。
……
大唐。
永輝六年。
皇宮上下忙瘋了。
李治和武珝急得滿頭是汗。
李弘不見了!
把皇宮上下都翻過來,就是找不到人。
“可是關隴那群老狐狸做的!”
武珝怎麽想都想不明白,隻能想到剛被他和李治奪權的關隴貴族了。
李治皺眉。
他覺得不大可能。
武珝看著李治的神情,也覺得不大可能。
自己的男人她了解,李治隻是看著溫和,臉上永遠掛著笑,可手段絕得很。
要麽就不做,要麽,他就會把事情做絕,不然他就不是李治了。
關隴那群,既然被他奪權,他們就沒有翻身的能力了。
“陛下,弘兒不是說他要到一千三百多年後上學?”武珝想到了李弘說的。
“他說那樣的話,你也信?”
武珝皺皺眉。
信還是不信?
現在兒子在守衛森嚴的寢宮中憑空消失,還有什麽事能比這件事本身更離譜的?
“陛下,我們再仔細想想,還有什麽可能,我覺得弘兒不像是喜歡胡說的孩子。”
武珝和李治站在李弘的寢宮裏,其餘人都忙著找李弘去了,屋裏隻有倆人。
她把門給關上,剛想說什麽,身後就傳來了李弘的聲音。
“阿耶,阿娘。”
李治和武珝迴過頭,看到李弘站在剛才空無一物的牆邊,雙雙瞪大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