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明戰神李景隆!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作者:蝸牛吃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大叔,還有老吳,咱仨走一個!”
黃軒舉起啤酒,等著兩人碰杯。
朱元璋有樣學樣,跟著舉起啤酒。
隻有吳吉祥放不開,顫顫巍巍舉起手裏的啤酒。
天菩薩。
自己今日不僅跟陛下同桌吃飯。
還一同飲酒!
這是莫大的恩賜啊。
黃軒見兩人舉起酒又不碰杯,自己伸過去碰了一下,抬頭就喝了一大口。
黃軒感歎道:“夏天燒烤配啤酒,簡直就是人生一大享受!”
朱元璋不知碰杯是何意。
不過想來也不是為了試毒。
唐時期,大家為了確認對方沒有往自己酒杯中投毒,喝酒之前往往會碰一下杯,讓自己杯中的酒水灑落在對方的酒杯中。
這樣,有毒大家一起中!
誰也別想逃脫。
朱元璋聞了聞手中的酒水,然後仰頭喝了一口。
一股奇怪的酒味充斥著口腔。
苦苦的,跟上次那什麽飲料一樣,夾雜著許多氣泡,還有一股淡淡的麥子味道。
酒味是有,隻是好像有點淡。
不過此酒被凍過,喝下肚後,的確讓人感到一陣清爽。
而吳吉祥搶在朱元璋之前喝下一大口。
哪知這什麽啤酒味道如此怪異。
要不是的確含有酒味,吳吉祥還以為喝的是馬尿。
黃黃的,又苦又澀,這不是馬尿是什麽?
一口沒忍住,吳吉祥差點就噴了出來。
不過,陛下麵前他不敢失禮,況且那黃小子喝在口中。仿佛是什麽不可多得的美味。
他隻好硬著頭皮的吞入肚中,至於手中的啤酒罐,被他放在一旁,不打算再喝一口。
“吃,兩位吃啊,別客氣,尤其是老吳,你那麽拘謹幹什麽,放開了吃!”
菜過五味,酒過三巡,黃軒腳邊已經橫七豎八的倒放著四五罐空酒瓶。
“喝,老吳你啥意思?這麽久一罐都沒喝完?”
黃軒滿臉通紅,一把拉住吳吉祥的手:“來,我們倆喝一個!”
吳吉祥一臉為難,又不知該如何處理,隻好把目光投向朱元璋。
朱元璋美滋滋的吃了一塊烤豆腐,淡淡的開口道:“黃小友讓你喝,你就喝唄!”
吳吉祥,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那黃……店家,我,我就陪你喝一個。”
喝一個,不是喝一口,最少要幹半罐啤酒。
黃軒看著吳吉祥的樣子,擺了擺手:“算了,看你喝酒就像喝毒藥一樣,沒趣!”
“朱大叔,還是咱倆喝!”
朱元璋把空罐子放在地上,熟練的又開了一罐。
看著有點搖搖晃晃的黃軒,笑道:“黃小友可是醉了?”
這酒不烈,對於朱元璋來說,十罐八罐跟喝水沒什麽區別。
想當年,自己跟那幫兄弟,都是用大碗喝酒。
那酒可比這啤酒烈多了。
自己一口氣幹兩大碗,還能麵不改色。
沒想到,黃小子這小年輕,酒量這麽差,才喝了幾罐啤酒就醉了。
“我沒醉,這才剛開始呢!”
“要說醉人,白酒才醉人,啤酒酒精度數這麽低,跟飲料沒什麽區別。”
黃軒拿起一串羊腰子,遞給朱元璋,道:“這腰花可是大補之物,朱大叔你多吃點,對身體有好處!”
朱元璋接過羊腰子,道謝了一句。
看著黃軒的模樣,朱元璋忽然試探性的問道:“黃小友,如果說咱真的是朱元璋,你信不?”
聽到朱元璋的話,吳吉祥心中一顫,手一哆嗦,嘴角的烤串直接掉在桌上。
不知陛下為何要把自己的身份給暴露出來。
“拉倒吧!”黃軒鄙夷的看了一眼朱元璋:“朱大叔,不是穿上一身龍袍就真把自己當皇帝了,你要是朱元璋,那我說我是秦始皇,你信嗎?”
朱元璋笑了笑,沒有爭辯,隻是拿起啤酒,讓黃軒繼續喝。
“對了,上次黃小友你說朱棣率800人就敢造反,咱想知道他是怎麽會成功的。”
黃軒從兜裏摸出香煙,打火機連打3次,都沒打著,隻好把打火機遞給朱元璋,道:“朱大叔,我這手好像不聽我指揮了,你幫我點下煙。”
朱元璋接過火機,打量了一下,隻覺得這東西比火折子好使多了。
在黃軒的教導下,朱元璋舉著打火機,給黃軒把煙給點著了。
深吸一口氣,黃軒躺靠在椅子上,緩緩吐出:“朱棣造反能成功,多虧了一個人,姚廣孝!”
朱元璋一愣,這名字好生熟悉,總覺得在哪裏聽過一般。
“那姚廣孝雖是一和尚,但足智多謀,又懂兵法之道,以一己之力輔佐燕王世子率萬人固守北平,擊潰朝廷數十萬北伐之師,可以說是朱棣的手臂之一。”
聽到黃軒的解釋,朱元璋淡淡的看了一眼吳吉祥。
吳吉祥秒懂,一會兒迴去就查查此人是誰,一定要把他給找出來。
“除了姚廣孝以外,朱棣能靖難成功,不得不提大明兩大‘戰神’其中一位了。”
“戰神?”朱元璋一下子來了興趣。
能在史書上留下名號的武將,哪個是易與之輩?
如大秦白起被譽為“人屠”、“殺神”;大漢韓信被譽為“兵仙”;大漢霍去病被譽為“戰神”;唐李靖被譽為“軍神”;宋朝嶽飛被咱奉為“武聖”等等。
這些都是千年難出一人。
得一人,可得天下!
沒想到,大明居然有兩位“戰神”!
“李景隆!”
黃軒打了個酒嗝,繼續道:“明朝開國將領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此人讀書通典故,深受老朱的喜愛,由於其父驍勇善戰和智勇雙全,在朱棣造反後,被朱允炆封為大將軍,率軍北伐。”
“九江?”
朱元璋麵露詫異神色。
那孩子居然被後世之人奉為“戰神”?
難道這孩子天賦異稟,軍事才能比其父還要出色?
咱,怎麽沒有發現?
“那李景隆剛愎自負,膽小怕事,絲毫沒有一點軍事才能,最著名的是,建文二年,李隆基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兵真定,合軍六十萬,進駐白溝河與朱棣的十萬叛軍交戰。”
“結果被朱棣打得丟盔棄甲,屍橫遍野,逃迴德州。”
“可以說朱允炆失敗,有一大半的功勞都是因為李景隆。”
黃軒舉起啤酒,等著兩人碰杯。
朱元璋有樣學樣,跟著舉起啤酒。
隻有吳吉祥放不開,顫顫巍巍舉起手裏的啤酒。
天菩薩。
自己今日不僅跟陛下同桌吃飯。
還一同飲酒!
這是莫大的恩賜啊。
黃軒見兩人舉起酒又不碰杯,自己伸過去碰了一下,抬頭就喝了一大口。
黃軒感歎道:“夏天燒烤配啤酒,簡直就是人生一大享受!”
朱元璋不知碰杯是何意。
不過想來也不是為了試毒。
唐時期,大家為了確認對方沒有往自己酒杯中投毒,喝酒之前往往會碰一下杯,讓自己杯中的酒水灑落在對方的酒杯中。
這樣,有毒大家一起中!
誰也別想逃脫。
朱元璋聞了聞手中的酒水,然後仰頭喝了一口。
一股奇怪的酒味充斥著口腔。
苦苦的,跟上次那什麽飲料一樣,夾雜著許多氣泡,還有一股淡淡的麥子味道。
酒味是有,隻是好像有點淡。
不過此酒被凍過,喝下肚後,的確讓人感到一陣清爽。
而吳吉祥搶在朱元璋之前喝下一大口。
哪知這什麽啤酒味道如此怪異。
要不是的確含有酒味,吳吉祥還以為喝的是馬尿。
黃黃的,又苦又澀,這不是馬尿是什麽?
一口沒忍住,吳吉祥差點就噴了出來。
不過,陛下麵前他不敢失禮,況且那黃小子喝在口中。仿佛是什麽不可多得的美味。
他隻好硬著頭皮的吞入肚中,至於手中的啤酒罐,被他放在一旁,不打算再喝一口。
“吃,兩位吃啊,別客氣,尤其是老吳,你那麽拘謹幹什麽,放開了吃!”
菜過五味,酒過三巡,黃軒腳邊已經橫七豎八的倒放著四五罐空酒瓶。
“喝,老吳你啥意思?這麽久一罐都沒喝完?”
黃軒滿臉通紅,一把拉住吳吉祥的手:“來,我們倆喝一個!”
吳吉祥一臉為難,又不知該如何處理,隻好把目光投向朱元璋。
朱元璋美滋滋的吃了一塊烤豆腐,淡淡的開口道:“黃小友讓你喝,你就喝唄!”
吳吉祥,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那黃……店家,我,我就陪你喝一個。”
喝一個,不是喝一口,最少要幹半罐啤酒。
黃軒看著吳吉祥的樣子,擺了擺手:“算了,看你喝酒就像喝毒藥一樣,沒趣!”
“朱大叔,還是咱倆喝!”
朱元璋把空罐子放在地上,熟練的又開了一罐。
看著有點搖搖晃晃的黃軒,笑道:“黃小友可是醉了?”
這酒不烈,對於朱元璋來說,十罐八罐跟喝水沒什麽區別。
想當年,自己跟那幫兄弟,都是用大碗喝酒。
那酒可比這啤酒烈多了。
自己一口氣幹兩大碗,還能麵不改色。
沒想到,黃小子這小年輕,酒量這麽差,才喝了幾罐啤酒就醉了。
“我沒醉,這才剛開始呢!”
“要說醉人,白酒才醉人,啤酒酒精度數這麽低,跟飲料沒什麽區別。”
黃軒拿起一串羊腰子,遞給朱元璋,道:“這腰花可是大補之物,朱大叔你多吃點,對身體有好處!”
朱元璋接過羊腰子,道謝了一句。
看著黃軒的模樣,朱元璋忽然試探性的問道:“黃小友,如果說咱真的是朱元璋,你信不?”
聽到朱元璋的話,吳吉祥心中一顫,手一哆嗦,嘴角的烤串直接掉在桌上。
不知陛下為何要把自己的身份給暴露出來。
“拉倒吧!”黃軒鄙夷的看了一眼朱元璋:“朱大叔,不是穿上一身龍袍就真把自己當皇帝了,你要是朱元璋,那我說我是秦始皇,你信嗎?”
朱元璋笑了笑,沒有爭辯,隻是拿起啤酒,讓黃軒繼續喝。
“對了,上次黃小友你說朱棣率800人就敢造反,咱想知道他是怎麽會成功的。”
黃軒從兜裏摸出香煙,打火機連打3次,都沒打著,隻好把打火機遞給朱元璋,道:“朱大叔,我這手好像不聽我指揮了,你幫我點下煙。”
朱元璋接過火機,打量了一下,隻覺得這東西比火折子好使多了。
在黃軒的教導下,朱元璋舉著打火機,給黃軒把煙給點著了。
深吸一口氣,黃軒躺靠在椅子上,緩緩吐出:“朱棣造反能成功,多虧了一個人,姚廣孝!”
朱元璋一愣,這名字好生熟悉,總覺得在哪裏聽過一般。
“那姚廣孝雖是一和尚,但足智多謀,又懂兵法之道,以一己之力輔佐燕王世子率萬人固守北平,擊潰朝廷數十萬北伐之師,可以說是朱棣的手臂之一。”
聽到黃軒的解釋,朱元璋淡淡的看了一眼吳吉祥。
吳吉祥秒懂,一會兒迴去就查查此人是誰,一定要把他給找出來。
“除了姚廣孝以外,朱棣能靖難成功,不得不提大明兩大‘戰神’其中一位了。”
“戰神?”朱元璋一下子來了興趣。
能在史書上留下名號的武將,哪個是易與之輩?
如大秦白起被譽為“人屠”、“殺神”;大漢韓信被譽為“兵仙”;大漢霍去病被譽為“戰神”;唐李靖被譽為“軍神”;宋朝嶽飛被咱奉為“武聖”等等。
這些都是千年難出一人。
得一人,可得天下!
沒想到,大明居然有兩位“戰神”!
“李景隆!”
黃軒打了個酒嗝,繼續道:“明朝開國將領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此人讀書通典故,深受老朱的喜愛,由於其父驍勇善戰和智勇雙全,在朱棣造反後,被朱允炆封為大將軍,率軍北伐。”
“九江?”
朱元璋麵露詫異神色。
那孩子居然被後世之人奉為“戰神”?
難道這孩子天賦異稟,軍事才能比其父還要出色?
咱,怎麽沒有發現?
“那李景隆剛愎自負,膽小怕事,絲毫沒有一點軍事才能,最著名的是,建文二年,李隆基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兵真定,合軍六十萬,進駐白溝河與朱棣的十萬叛軍交戰。”
“結果被朱棣打得丟盔棄甲,屍橫遍野,逃迴德州。”
“可以說朱允炆失敗,有一大半的功勞都是因為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