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標兒,咱打算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作者:蝸牛吃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爹,你找我?”
朱標進門,就看到老朱跟娘兩個坐在桌前吃著午飯。
也不客氣,徑直坐了過去。
“上午開了一上午的朝會,肚子早就餓了,娘,你給我盛一碗。”
馬皇後心疼兒子,給他盛了一大碗米飯:“事情天天有,哪能處理得完?能處理多少處理多少,不是很重要的擱置幾天也沒事,不要把自個兒給累著了。”
“你不是還有你爹嗎?讓你爹去審批奏章。”
馬皇後白了朱元璋一眼。
他倒好,晚上喝通宵,白天補瞌睡。
真把自己當太上皇了?
“你看我作甚?”朱元璋對上馬皇後的目光,覺得莫名奇妙。
不是在勸標兒不要累著嗎,自己一句話沒說,怎麽感覺妹子眼中盡是埋怨。
朱標端著碗,大口扒飯,含糊不清道:“娘,我省得!”
一頓飯,隻用了半炷香的時間。
等宮女收拾著碗筷的時候,朱元璋跟朱標已經坐在一旁喝著茶了。
“標兒,咱打算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喝了一口溫茶,朱元璋覺得渾身舒坦,隨口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成立新的部門?”
朱標聞言一怔,不明白老朱為何突然想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朝廷各部門的框架早在洪武元年就被定了下來。
地方行政機構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等。
對接地方行政機構的是中書省。
至於朝廷有五府(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等。
這些部門各司其職,朝廷靠這套框架,運作了十一年。
現在要多增加一個部門,就是不知是何部門了。
就連馬皇後聽了都覺得好奇。
心道,恐怕重八這決定跟那店家有關係。
“沒錯,這部門暫時不跟其他部門有接觸,隻對你我負責,名字……,就叫研究院吧!”
“研究院?”
朱標跟馬皇後對視一眼,不明所以。
現在京城有貢院、太學院、以及國子監。
都是為大明培養官員的地方。
現在老朱弄個什麽研究院,作甚?
研究院,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做學問做研究的地方。
他倆哪知道老朱說的研究院,並非做學問的書院。
“你倆不會覺得咱準備弄個像貢院的書院出來吧?”
朱元璋把玩著手中的茶杯,緩緩道來:“研究院下設:農部、匠部、冶煉部、商業部、以及武具部。”
未等兩人開口詢問,朱元璋主動說道:“這些部門跟朝廷的戶部、工部、兵部性質不相似。”
“農部,專門負責研究各種農作物,弄清楚農作物的生存環境、溫度、生長周期,提高產量等等。”
“匠部,專門研究各種農業 器具、生活中的用具,如犁、風箱、水車、牛車、馬車等等。”
“冶煉部,聽名字就知道,專門研究冶煉技術的。”
“武具部,包括刀劍槍弩以及火器洪武鐵炮!”
“至於商業部……”
朱元璋看著朱標,問道:“標兒,你說咱們重農抑商,真的正確嗎?”
本來朱標對於老朱說的什麽農部匠部聽得懵懵懂懂的,突然又聽到老朱這樣問。
“爹,從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是以農業為本,糧食才是一個王朝的根本,咱大明重視農業,也是想讓大明的百姓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可以說,農業就是咱大明的根基。”
“而商人本就是投機取巧之輩,不事生產,也不事勞作,出幾趟遠門,就能賺取大量錢財,與貪官汙吏一樣,不停的搜刮民脂民膏,簡直就似吸附在大明身上的蛆蟲一樣。”
“不過,大明離不開商人,百姓也離不開商人,有了他們的存在,京城的百姓才能吃上大明各地的水果,吃到不同風俗的食物,大明各地的百姓才能買到更多更豐富的物質,才能過生更好的日子。”
“所以,我覺得,重農沒問題,抑商也沒什麽問題。”
朱元璋笑了笑,沒說話。
如果是以前,他自然認可朱標的這一番話。
糧食才是根本,百姓隻要能吃飽飯,就不會考慮什麽造反的事情。
曆代皇帝畢生所追求的就是讓百姓吃飽飯。
書上記錄的那麽多“某某之治”。
看似盛世,但離盛世還有很大的距離,因為沒有一個皇帝,真正做到了讓天下所有百姓不用餓肚子。
但,經過跟那黃小子接觸。
朱元璋才了解到,在黃小子的那個時代,隻要不懶、不黃賭毒,不是什麽特殊需要照顧的家庭外,人人都能吃飽飯,人人都能穿暖衣。
恐怕在黃小子所在的時代,才能真正能稱作盛世吧。
昨晚又經過黃小子的點撥。
朱元璋才意識到,商業是一個國家發展離不開的東西。
想起黃軒通過手機,就能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並且還有專人送上門的服務。
朱元璋猜測,後世的商業非常的繁華。
要不,誰大晚上的送什麽燒烤外賣過來?
雖然大明做不到後世那般。
也可以慢慢的去模仿。
至少要把框架給搭建出來。
然後不停往框架裏麵填充,終有一天,框架會被填滿。
那時,大明即便不如後世,也應該相差無幾。
對於朱標的觀念,馬皇後同樣不太認同。
自己腰間的手機,可是店家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就買來的。
跟店家聊天得知,在他們那個時代,什麽東西都能買得到!
隻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如果商業不發達,能做到這點?
“咱覺得,重農沒有錯,抑商過了點,咱打算拿到朝堂上,跟朝臣商討一下,怎麽慢慢放開商業的限製。”
朱元璋沒有否定朱標的話語,隻是提了一句,就把話鋒一轉:“另外,關於路引……,咱想了一下,以前咱定下的規矩太過嚴苛。”
“百姓出門非常不方便……”
“百姓辦理路引也太過繁瑣。”
“這政策得改!”
“這……”朱標聞言,眉頭皺了起來。
弄不懂老朱心裏在想什麽。
好好的,為什麽老朱忽然又要設立新部門,又要放開商業,甚至連路引的政策都要改。
“爹,我咱感覺這段時間,你,你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前幾天突然要改藩王、稅務政策,現在又要放開商業,修改路引,還搞什麽新部門。”
朱標看了一眼老朱,又看了一眼馬皇後。
總覺得爹娘好像有什麽事瞞著自己。
對了,還有手機!
這手機根本就不應該是凡間該有之物。
先不說手機的各種功能,光是工藝,就巧奪天工。
自己研究好多天,都認為這手機渾然天成,連鑲嵌的縫隙都沒有。
翻遍各種古籍、外書(外國人帶來的書籍),都沒找到“手機”這一詞。
朱元璋跟馬皇後對視了一眼。
打了個哈哈:“問那麽多作甚,過段時間,你就知道了。”
朱標進門,就看到老朱跟娘兩個坐在桌前吃著午飯。
也不客氣,徑直坐了過去。
“上午開了一上午的朝會,肚子早就餓了,娘,你給我盛一碗。”
馬皇後心疼兒子,給他盛了一大碗米飯:“事情天天有,哪能處理得完?能處理多少處理多少,不是很重要的擱置幾天也沒事,不要把自個兒給累著了。”
“你不是還有你爹嗎?讓你爹去審批奏章。”
馬皇後白了朱元璋一眼。
他倒好,晚上喝通宵,白天補瞌睡。
真把自己當太上皇了?
“你看我作甚?”朱元璋對上馬皇後的目光,覺得莫名奇妙。
不是在勸標兒不要累著嗎,自己一句話沒說,怎麽感覺妹子眼中盡是埋怨。
朱標端著碗,大口扒飯,含糊不清道:“娘,我省得!”
一頓飯,隻用了半炷香的時間。
等宮女收拾著碗筷的時候,朱元璋跟朱標已經坐在一旁喝著茶了。
“標兒,咱打算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喝了一口溫茶,朱元璋覺得渾身舒坦,隨口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成立新的部門?”
朱標聞言一怔,不明白老朱為何突然想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朝廷各部門的框架早在洪武元年就被定了下來。
地方行政機構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等。
對接地方行政機構的是中書省。
至於朝廷有五府(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等。
這些部門各司其職,朝廷靠這套框架,運作了十一年。
現在要多增加一個部門,就是不知是何部門了。
就連馬皇後聽了都覺得好奇。
心道,恐怕重八這決定跟那店家有關係。
“沒錯,這部門暫時不跟其他部門有接觸,隻對你我負責,名字……,就叫研究院吧!”
“研究院?”
朱標跟馬皇後對視一眼,不明所以。
現在京城有貢院、太學院、以及國子監。
都是為大明培養官員的地方。
現在老朱弄個什麽研究院,作甚?
研究院,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做學問做研究的地方。
他倆哪知道老朱說的研究院,並非做學問的書院。
“你倆不會覺得咱準備弄個像貢院的書院出來吧?”
朱元璋把玩著手中的茶杯,緩緩道來:“研究院下設:農部、匠部、冶煉部、商業部、以及武具部。”
未等兩人開口詢問,朱元璋主動說道:“這些部門跟朝廷的戶部、工部、兵部性質不相似。”
“農部,專門負責研究各種農作物,弄清楚農作物的生存環境、溫度、生長周期,提高產量等等。”
“匠部,專門研究各種農業 器具、生活中的用具,如犁、風箱、水車、牛車、馬車等等。”
“冶煉部,聽名字就知道,專門研究冶煉技術的。”
“武具部,包括刀劍槍弩以及火器洪武鐵炮!”
“至於商業部……”
朱元璋看著朱標,問道:“標兒,你說咱們重農抑商,真的正確嗎?”
本來朱標對於老朱說的什麽農部匠部聽得懵懵懂懂的,突然又聽到老朱這樣問。
“爹,從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是以農業為本,糧食才是一個王朝的根本,咱大明重視農業,也是想讓大明的百姓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可以說,農業就是咱大明的根基。”
“而商人本就是投機取巧之輩,不事生產,也不事勞作,出幾趟遠門,就能賺取大量錢財,與貪官汙吏一樣,不停的搜刮民脂民膏,簡直就似吸附在大明身上的蛆蟲一樣。”
“不過,大明離不開商人,百姓也離不開商人,有了他們的存在,京城的百姓才能吃上大明各地的水果,吃到不同風俗的食物,大明各地的百姓才能買到更多更豐富的物質,才能過生更好的日子。”
“所以,我覺得,重農沒問題,抑商也沒什麽問題。”
朱元璋笑了笑,沒說話。
如果是以前,他自然認可朱標的這一番話。
糧食才是根本,百姓隻要能吃飽飯,就不會考慮什麽造反的事情。
曆代皇帝畢生所追求的就是讓百姓吃飽飯。
書上記錄的那麽多“某某之治”。
看似盛世,但離盛世還有很大的距離,因為沒有一個皇帝,真正做到了讓天下所有百姓不用餓肚子。
但,經過跟那黃小子接觸。
朱元璋才了解到,在黃小子的那個時代,隻要不懶、不黃賭毒,不是什麽特殊需要照顧的家庭外,人人都能吃飽飯,人人都能穿暖衣。
恐怕在黃小子所在的時代,才能真正能稱作盛世吧。
昨晚又經過黃小子的點撥。
朱元璋才意識到,商業是一個國家發展離不開的東西。
想起黃軒通過手機,就能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並且還有專人送上門的服務。
朱元璋猜測,後世的商業非常的繁華。
要不,誰大晚上的送什麽燒烤外賣過來?
雖然大明做不到後世那般。
也可以慢慢的去模仿。
至少要把框架給搭建出來。
然後不停往框架裏麵填充,終有一天,框架會被填滿。
那時,大明即便不如後世,也應該相差無幾。
對於朱標的觀念,馬皇後同樣不太認同。
自己腰間的手機,可是店家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就買來的。
跟店家聊天得知,在他們那個時代,什麽東西都能買得到!
隻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如果商業不發達,能做到這點?
“咱覺得,重農沒有錯,抑商過了點,咱打算拿到朝堂上,跟朝臣商討一下,怎麽慢慢放開商業的限製。”
朱元璋沒有否定朱標的話語,隻是提了一句,就把話鋒一轉:“另外,關於路引……,咱想了一下,以前咱定下的規矩太過嚴苛。”
“百姓出門非常不方便……”
“百姓辦理路引也太過繁瑣。”
“這政策得改!”
“這……”朱標聞言,眉頭皺了起來。
弄不懂老朱心裏在想什麽。
好好的,為什麽老朱忽然又要設立新部門,又要放開商業,甚至連路引的政策都要改。
“爹,我咱感覺這段時間,你,你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前幾天突然要改藩王、稅務政策,現在又要放開商業,修改路引,還搞什麽新部門。”
朱標看了一眼老朱,又看了一眼馬皇後。
總覺得爹娘好像有什麽事瞞著自己。
對了,還有手機!
這手機根本就不應該是凡間該有之物。
先不說手機的各種功能,光是工藝,就巧奪天工。
自己研究好多天,都認為這手機渾然天成,連鑲嵌的縫隙都沒有。
翻遍各種古籍、外書(外國人帶來的書籍),都沒找到“手機”這一詞。
朱元璋跟馬皇後對視了一眼。
打了個哈哈:“問那麽多作甚,過段時間,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