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作者:蝸牛吃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惟庸府邸。
胡惟庸坐在主座上,下方坐著七八個人。
這些人中除了禦史中丞塗節,禦史大夫陳寧以外,還有吏部侍郎陸鎮,戶部侍郎王琚,戶部員外郎任彬,禮部郎中張籌以及應天府府尹孟端等人。
此時下方幾人全都沉默不語,靜靜喝著手中的溫茶,時不時的抬頭望向胡惟庸。
胡惟庸仿佛老僧入定一般,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眾人也猜不透他的心思。
良久之後,還是孟端開口詢問:“胡相,這事總要有個解決辦法,那些布商天天上門鬧,下官都快頂不住了。”
孟端這幾日被應天府的布商給搞得頭痛不已。
一個叫什麽大明織布局的,售賣的布匹價格僅為520文銅錢一匹!
並且這布料還是上等布!
天殺的,市麵上上等布的售價為880文,這個什麽大明織布局不是在擾亂市場嗎?
這520文的價格,據那些布商說,跟成本價無異了。
大明織布局如此做法,簡直是不給人留活路。
更不要說300文一匹的下等布。
就連孟端也從未聽過這般低廉的布價。
那些布商要求衙門查封大明織布局,收繳他們的布匹。
隻是……,人家織布局都是經過合法流程建的作坊,賣的布匹也是貨真價實的東西。
沒有違規,沒有弄虛作假,沒有以次充好,更沒有強買強賣。
自己拿什麽去查抄織布局?
若是隻是售價低廉,布商們最多是叫囂。
現在那大明織布局又成立了一個新的作坊,叫織布售賣局。
賣的東西,叫洪武織布機。
聽說用那東西織布比普通織布機快了七八倍!
東西也不貴比傳統織布機還便宜一兩,隻需9兩銀子。
讓人想破腦袋都想不通的是,這玩意兒可以賒賬!
沒錢的,去售賣局登個記,等身份核實完後,就可以免費領取一台,按照契約上月付、三月付、六月付,都可以!!
要不是沒有利息在裏麵。
孟端都覺得這是不是錢莊在做慈善?
這天下,哪有先給東西在付錢,還可以分月付錢,還不要利息的?
並且,那洪武織布機也被人驗證過了,織布的速度的確比傳統織布機的速度快了四五倍!
孟端覺得,官府若是還不出手,那些布商會鋌而走險,弄出人命的大案來。
到時候,自己也會受到牽連。
除了孟端,其餘幾人背後都有布商的影子,在布商的慫恿下,幹脆一並來找胡相想辦法。
反正每年孝敬他的“納錢”可是最多的。
對於這些芝麻小事,胡惟庸根本就不關心。
這事他之前也有過聽聞,隻是完全沒放在心上。
應天府的商賈何其多,一個新建的織布作坊而已。
現在聽到幾人的述說,胡惟庸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這哪裏是造福百姓,這是準備掘了織布行業的根啊!
先是低價售布,又是免費贈織布機,接著又給織布戶發放織布任務,保證他們能有穩定的收入。
這一石三鳥之計……
是打算壟斷織布行業?
若是之前,胡惟庸早就叫人去查抄了這家作坊。
偏偏這作坊是在陛下頒布商業法的時候出現的……
這就讓人琢磨不透了。
說不定是宮中某個貴人弄出來的作坊。
哪怕這作坊背後之人隻是白身,也不可能在陛下剛頒布新法之時,就去查抄。
這不是打陛下的臉嗎?
“陛下之前不是說了嗎?革新才是大明未來發展的方向。”
“這大明織布局,不是剛好印證的陛下的話嘛?”
“諸位大人,這是好事,不必驚慌!”
胡惟庸的話響在幾人的耳中。
幾人不解的看向胡惟庸。
要知道那些布商倒了,損失最大的可是你胡相啊。
“不過嘛……”
胡惟庸端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像似自言自語般的說道:“既然洪武織布機效率如此之高,每日消耗的紡線那也是其他織布機的好幾倍!”
“現在織布售賣局,不是免費在送織布機嗎?”
“想來這幾日前去領取機器的人戶應該不少。”
“等這些人全都用洪武織布機織布時……,那時候紡線的消耗,可是天文數字!”
“所以……,隻要布商抓住了源頭,還怕什麽布價賤如牛毛?”
眾人聞言,眼睛不由得一亮。
的確。
等這什麽洪武織布機都被大家使用的時候,那時候消耗的原料可是天文數字。
而城裏的幾大布商,全都有自己的供貨渠道。
隻要他們掐住原料供應,到時候是漲是跌,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甚至,他們可以聯手阻斷棉桑等。
“其次,大明織布局響應陛下的號召,咱們要多多支持才行。”
胡惟庸冷笑一聲,也不看眾人,繼續道:“他們現在生意如此火爆,這稅是否算得明白?算不明白,府衙可以去幫幫忙嘛!”
“還有,他們售賣的織布機,則需要讓人好生盯著,千萬不要出現什麽殘次品給賣了出去,這不是影響口碑嗎?”
幾人認同的點了點頭,都露出莫名的神色來。
……
“錦兒,你一會兒讓人把這些分配的東西給後宮各位嬪妃送過去。”
馬皇後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幸好後宮佳麗隻有三十來人。
再多一些,連東西都不好分配。
眼前這些是重八拿過來的,緬甸上供的貢品。
之前拖欠了他們宮分幾日。
這些東西本就是要入內帑的,馬皇後做主,拿了一部分出來,分給其他嬪妃,算是補償。
“娘娘,這抽紙是不是給的有點多?”
錦兒心裏有些不忿。
娘娘給後宮每個嬪妃按等級給的抽紙都不一樣,但最少的一人都給了二十提。
陛下買的一千五百提抽紙,有一千多提都分給了她們。
剩下的,娘娘給東宮分了一百提了,還有兩百提娘娘讓陛下賞賜給有功勞的大臣。
而娘娘自己隻留了五提抽紙。
“這抽紙沒了,咱們可以去找黃店家購買,況且,在他那邊,算不得是什麽珍貴的東西,不用斤斤計較。”
“等以後,大明的造紙技藝發展起來,百姓也能用上抽紙,那才叫好呢!”
胡惟庸坐在主座上,下方坐著七八個人。
這些人中除了禦史中丞塗節,禦史大夫陳寧以外,還有吏部侍郎陸鎮,戶部侍郎王琚,戶部員外郎任彬,禮部郎中張籌以及應天府府尹孟端等人。
此時下方幾人全都沉默不語,靜靜喝著手中的溫茶,時不時的抬頭望向胡惟庸。
胡惟庸仿佛老僧入定一般,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眾人也猜不透他的心思。
良久之後,還是孟端開口詢問:“胡相,這事總要有個解決辦法,那些布商天天上門鬧,下官都快頂不住了。”
孟端這幾日被應天府的布商給搞得頭痛不已。
一個叫什麽大明織布局的,售賣的布匹價格僅為520文銅錢一匹!
並且這布料還是上等布!
天殺的,市麵上上等布的售價為880文,這個什麽大明織布局不是在擾亂市場嗎?
這520文的價格,據那些布商說,跟成本價無異了。
大明織布局如此做法,簡直是不給人留活路。
更不要說300文一匹的下等布。
就連孟端也從未聽過這般低廉的布價。
那些布商要求衙門查封大明織布局,收繳他們的布匹。
隻是……,人家織布局都是經過合法流程建的作坊,賣的布匹也是貨真價實的東西。
沒有違規,沒有弄虛作假,沒有以次充好,更沒有強買強賣。
自己拿什麽去查抄織布局?
若是隻是售價低廉,布商們最多是叫囂。
現在那大明織布局又成立了一個新的作坊,叫織布售賣局。
賣的東西,叫洪武織布機。
聽說用那東西織布比普通織布機快了七八倍!
東西也不貴比傳統織布機還便宜一兩,隻需9兩銀子。
讓人想破腦袋都想不通的是,這玩意兒可以賒賬!
沒錢的,去售賣局登個記,等身份核實完後,就可以免費領取一台,按照契約上月付、三月付、六月付,都可以!!
要不是沒有利息在裏麵。
孟端都覺得這是不是錢莊在做慈善?
這天下,哪有先給東西在付錢,還可以分月付錢,還不要利息的?
並且,那洪武織布機也被人驗證過了,織布的速度的確比傳統織布機的速度快了四五倍!
孟端覺得,官府若是還不出手,那些布商會鋌而走險,弄出人命的大案來。
到時候,自己也會受到牽連。
除了孟端,其餘幾人背後都有布商的影子,在布商的慫恿下,幹脆一並來找胡相想辦法。
反正每年孝敬他的“納錢”可是最多的。
對於這些芝麻小事,胡惟庸根本就不關心。
這事他之前也有過聽聞,隻是完全沒放在心上。
應天府的商賈何其多,一個新建的織布作坊而已。
現在聽到幾人的述說,胡惟庸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這哪裏是造福百姓,這是準備掘了織布行業的根啊!
先是低價售布,又是免費贈織布機,接著又給織布戶發放織布任務,保證他們能有穩定的收入。
這一石三鳥之計……
是打算壟斷織布行業?
若是之前,胡惟庸早就叫人去查抄了這家作坊。
偏偏這作坊是在陛下頒布商業法的時候出現的……
這就讓人琢磨不透了。
說不定是宮中某個貴人弄出來的作坊。
哪怕這作坊背後之人隻是白身,也不可能在陛下剛頒布新法之時,就去查抄。
這不是打陛下的臉嗎?
“陛下之前不是說了嗎?革新才是大明未來發展的方向。”
“這大明織布局,不是剛好印證的陛下的話嘛?”
“諸位大人,這是好事,不必驚慌!”
胡惟庸的話響在幾人的耳中。
幾人不解的看向胡惟庸。
要知道那些布商倒了,損失最大的可是你胡相啊。
“不過嘛……”
胡惟庸端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像似自言自語般的說道:“既然洪武織布機效率如此之高,每日消耗的紡線那也是其他織布機的好幾倍!”
“現在織布售賣局,不是免費在送織布機嗎?”
“想來這幾日前去領取機器的人戶應該不少。”
“等這些人全都用洪武織布機織布時……,那時候紡線的消耗,可是天文數字!”
“所以……,隻要布商抓住了源頭,還怕什麽布價賤如牛毛?”
眾人聞言,眼睛不由得一亮。
的確。
等這什麽洪武織布機都被大家使用的時候,那時候消耗的原料可是天文數字。
而城裏的幾大布商,全都有自己的供貨渠道。
隻要他們掐住原料供應,到時候是漲是跌,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甚至,他們可以聯手阻斷棉桑等。
“其次,大明織布局響應陛下的號召,咱們要多多支持才行。”
胡惟庸冷笑一聲,也不看眾人,繼續道:“他們現在生意如此火爆,這稅是否算得明白?算不明白,府衙可以去幫幫忙嘛!”
“還有,他們售賣的織布機,則需要讓人好生盯著,千萬不要出現什麽殘次品給賣了出去,這不是影響口碑嗎?”
幾人認同的點了點頭,都露出莫名的神色來。
……
“錦兒,你一會兒讓人把這些分配的東西給後宮各位嬪妃送過去。”
馬皇後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幸好後宮佳麗隻有三十來人。
再多一些,連東西都不好分配。
眼前這些是重八拿過來的,緬甸上供的貢品。
之前拖欠了他們宮分幾日。
這些東西本就是要入內帑的,馬皇後做主,拿了一部分出來,分給其他嬪妃,算是補償。
“娘娘,這抽紙是不是給的有點多?”
錦兒心裏有些不忿。
娘娘給後宮每個嬪妃按等級給的抽紙都不一樣,但最少的一人都給了二十提。
陛下買的一千五百提抽紙,有一千多提都分給了她們。
剩下的,娘娘給東宮分了一百提了,還有兩百提娘娘讓陛下賞賜給有功勞的大臣。
而娘娘自己隻留了五提抽紙。
“這抽紙沒了,咱們可以去找黃店家購買,況且,在他那邊,算不得是什麽珍貴的東西,不用斤斤計較。”
“等以後,大明的造紙技藝發展起來,百姓也能用上抽紙,那才叫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