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陛下是不是準備拿我們這些商賈開刀了?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作者:蝸牛吃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應天府,雨花裏,來福酒樓。
“張兄!”
“劉兄,李兄!”
幾位商賈打扮的中年人,正相互打著招唿。
“哈哈,方兄還未到?那咱們三個先上去吧。”
說著,留著八字胡的中年男人,對著眼前兩人做了個請的手勢。
兩人走在八字胡的身後,有說有笑的上了二樓的包間。
包間裏的已經擺放著一桌子的菜肴。
三人落座,還未說話,門外就響起敲門聲。
“方兄?快快有請!”
“咱仨剛還在說方兄你遲到了呢!”
被叫做方兄的那人,歉意的對三人行了一禮道:“路上遇到周通判,閑聊了幾句,一會兒我自罰三杯!”
四人重新坐下,一杯酒下肚,話匣子也打開了。
坐在主座上的八字胡咂了咂嘴,道:“幾位,最近幾日整個應天府都在宣講《商業法》,不知幾位對這商業法如何看?”
另一個包著方巾的高瘦男子,捋著胡須,一臉不解:“在下也覺得奇怪,那商業法不僅明確的收稅事項,還有律法保護我等商人,真是聞所未聞。”
“幾位,你們說,這是不是陛下……”
另一微胖的男子看了一眼緊閉的大門,伸頭小聲對著幾人說道:“陛下是不是準備先捧後殺,拿咱們這些商賈開刀?”
其餘三人搖了搖頭,表示不認同此人的說法。
陛下若真的這樣做,那就真成了昏君了。
天下商賈千千萬,大明經濟本就薄弱,陛下再拿商人開刀,那對大明的商業是致命的打擊。
沒了商人,百姓生活用品、農具器具哪去購買?
沒了商人,朝廷最少少上三成以上的稅收。
沒了商人,那些官老爺還怎麽舒舒服服的過那醉生夢死的日子?
別說商人不答應,第一個反對的,就是站在商賈這一方的官員。
“這事,我剛好知道。”
被叫做方兄的,也是最後才來的男子開口道:“方才,周通判給我說,這商業法是陛下親自撰寫,頒布的,並且要把咱們應天府設為什麽經濟特區,隻要在應天府辦作坊、經商的,都能享受到政策上的優待。”
“最重要的是……”
方兄給幾人滿上酒杯,敬了幾人一杯,才繼續說道:“在應天府,對於咱們商人的限製沒有了,大家有錢,覺得自己的馬車不夠氣派,也可以使用違規豪華馬車,穿衣也不再局限絹、布兩種料,綢、紗也可以大搖大擺的穿上街,不用擔心有人盤查,擔心因違製而入獄。”
“還有,咱們的兒孫後代,都可以參加科舉!”
三人聞言,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尤其是八字胡,放下手中的酒杯,急迫的問道:“方兄此言當真?”
八字胡可是應天府有名的糧商,家裏兒孫成群,若是能參加科舉……,那未來說不定他張家也能出現狀元爺!
“張兄,我方某人從不打妄語,這事是周通判親口對我說的。”
八字胡尷尬一笑,連忙給方兄酒杯斟滿酒,“哈哈,方兄勿怪,隻是這消息太過震撼,在下難以相信而已。”
這幾日,應天府各個地方的告示牌上都貼滿了這商業法,還有官府的人,不斷給百姓宣講。
隻是,在場的幾人根本就沒把這什麽商業法當迴事。
現在聽了,心裏直道後悔!
如果第一時間得到這消息,家族生意的中心,肯定會放在應天府。
尤其是開作坊的劉兄跟李兄,腸子都悔青了。
想來,城裏、郊外好的地皮都被其他商賈給拿下了吧。
說不定已經開始搭建作坊了。
那些家夥也是,平日劉兄長李兄短的,一旦有什麽好事,沒一個人前來告訴兩人。
“哎,早知是真的,我等就該在第一時間就去了解清楚,現在……,哎!”
“哈哈,劉兄何必著急?”
那方兄夾了一筷子菜放進嘴裏,咽下後,道:“你劉家是應天府最大的布商,哪怕失去先機,也並無影響,要知道劉兄世代都在應天府經商,擁有的人脈物脈,是其他人能比的?”
“對了,說道布……,剛才周通判還給我說了一個小道消息,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三人聞言,紛紛扭頭看向那方兄,靜靜等待他的下文。
“聽說城外新修了一個什麽大明織布局,用的什麽洪武織布機,是普通紡織機的幾倍紡量。”
姓劉的中年男人下意識的搖頭反駁:“這怎麽可能,我家用的就是整個大明最好最快的紡織機。一台紡織機一天也才紡紗七兩而已,那什麽洪武織布機能一天能紡十兩甚至十幾兩?”
“嘿嘿,劉兄不要激動,我也隻是聽周通判這麽說了一嘴,至於是真是假,咱也不知道。”
那劉姓男子,一臉嚴肅的說道:“方兄沒有從事布匹生意,所以不清楚這裏麵的行當,這世上,還沒有一天能紡十兩紗的紡織機!”
“哈哈哈。”
那方姓男子,打著哈哈笑了笑,又爆出一個驚天消息:“劉兄,聽說這什麽洪武織布機,要不了多久,就出拿出來販賣,是真是假,到時候不就知道了嗎?”
劉姓男子聞言哪裏還能坐得住?
對三人告了一個罪,就急急忙忙的出了門。
方兄言之鑿鑿的話語……
這要出大事!
“哎,這劉兄行事,還是這麽風風火火的。來,咱們三人喝。”
三人對於劉姓男子的離去,心中並未泛起一絲波瀾。
反正自己又不是布商,那什麽洪武織布機,哪怕一天紡百兩、千兩紗布,也影響不了自己。
……
“羅家嬸子,你走這麽快作甚?”
“哎呦,是李家大娘子啊,快,快跟我走!”
那婦人拉著另一婦人的手,徑直往城外方向走去。
“羅家嬸子,你別走那麽快,我跟不上!還有,這是幹嘛去?”
“你沒聽說?”
被拽著往城外走去的婦女一臉疑惑:“聽說什麽?”
“城外有個什麽大明織布局,正在招傭工,聽說一月能領三錢銀子!”
“三錢銀子?”
一錢銀子就是一百文銅錢,三錢就是三百文!
都快跟酒樓掌櫃的月俸差不多了。
有這好事?
“張兄!”
“劉兄,李兄!”
幾位商賈打扮的中年人,正相互打著招唿。
“哈哈,方兄還未到?那咱們三個先上去吧。”
說著,留著八字胡的中年男人,對著眼前兩人做了個請的手勢。
兩人走在八字胡的身後,有說有笑的上了二樓的包間。
包間裏的已經擺放著一桌子的菜肴。
三人落座,還未說話,門外就響起敲門聲。
“方兄?快快有請!”
“咱仨剛還在說方兄你遲到了呢!”
被叫做方兄的那人,歉意的對三人行了一禮道:“路上遇到周通判,閑聊了幾句,一會兒我自罰三杯!”
四人重新坐下,一杯酒下肚,話匣子也打開了。
坐在主座上的八字胡咂了咂嘴,道:“幾位,最近幾日整個應天府都在宣講《商業法》,不知幾位對這商業法如何看?”
另一個包著方巾的高瘦男子,捋著胡須,一臉不解:“在下也覺得奇怪,那商業法不僅明確的收稅事項,還有律法保護我等商人,真是聞所未聞。”
“幾位,你們說,這是不是陛下……”
另一微胖的男子看了一眼緊閉的大門,伸頭小聲對著幾人說道:“陛下是不是準備先捧後殺,拿咱們這些商賈開刀?”
其餘三人搖了搖頭,表示不認同此人的說法。
陛下若真的這樣做,那就真成了昏君了。
天下商賈千千萬,大明經濟本就薄弱,陛下再拿商人開刀,那對大明的商業是致命的打擊。
沒了商人,百姓生活用品、農具器具哪去購買?
沒了商人,朝廷最少少上三成以上的稅收。
沒了商人,那些官老爺還怎麽舒舒服服的過那醉生夢死的日子?
別說商人不答應,第一個反對的,就是站在商賈這一方的官員。
“這事,我剛好知道。”
被叫做方兄的,也是最後才來的男子開口道:“方才,周通判給我說,這商業法是陛下親自撰寫,頒布的,並且要把咱們應天府設為什麽經濟特區,隻要在應天府辦作坊、經商的,都能享受到政策上的優待。”
“最重要的是……”
方兄給幾人滿上酒杯,敬了幾人一杯,才繼續說道:“在應天府,對於咱們商人的限製沒有了,大家有錢,覺得自己的馬車不夠氣派,也可以使用違規豪華馬車,穿衣也不再局限絹、布兩種料,綢、紗也可以大搖大擺的穿上街,不用擔心有人盤查,擔心因違製而入獄。”
“還有,咱們的兒孫後代,都可以參加科舉!”
三人聞言,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尤其是八字胡,放下手中的酒杯,急迫的問道:“方兄此言當真?”
八字胡可是應天府有名的糧商,家裏兒孫成群,若是能參加科舉……,那未來說不定他張家也能出現狀元爺!
“張兄,我方某人從不打妄語,這事是周通判親口對我說的。”
八字胡尷尬一笑,連忙給方兄酒杯斟滿酒,“哈哈,方兄勿怪,隻是這消息太過震撼,在下難以相信而已。”
這幾日,應天府各個地方的告示牌上都貼滿了這商業法,還有官府的人,不斷給百姓宣講。
隻是,在場的幾人根本就沒把這什麽商業法當迴事。
現在聽了,心裏直道後悔!
如果第一時間得到這消息,家族生意的中心,肯定會放在應天府。
尤其是開作坊的劉兄跟李兄,腸子都悔青了。
想來,城裏、郊外好的地皮都被其他商賈給拿下了吧。
說不定已經開始搭建作坊了。
那些家夥也是,平日劉兄長李兄短的,一旦有什麽好事,沒一個人前來告訴兩人。
“哎,早知是真的,我等就該在第一時間就去了解清楚,現在……,哎!”
“哈哈,劉兄何必著急?”
那方兄夾了一筷子菜放進嘴裏,咽下後,道:“你劉家是應天府最大的布商,哪怕失去先機,也並無影響,要知道劉兄世代都在應天府經商,擁有的人脈物脈,是其他人能比的?”
“對了,說道布……,剛才周通判還給我說了一個小道消息,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三人聞言,紛紛扭頭看向那方兄,靜靜等待他的下文。
“聽說城外新修了一個什麽大明織布局,用的什麽洪武織布機,是普通紡織機的幾倍紡量。”
姓劉的中年男人下意識的搖頭反駁:“這怎麽可能,我家用的就是整個大明最好最快的紡織機。一台紡織機一天也才紡紗七兩而已,那什麽洪武織布機能一天能紡十兩甚至十幾兩?”
“嘿嘿,劉兄不要激動,我也隻是聽周通判這麽說了一嘴,至於是真是假,咱也不知道。”
那劉姓男子,一臉嚴肅的說道:“方兄沒有從事布匹生意,所以不清楚這裏麵的行當,這世上,還沒有一天能紡十兩紗的紡織機!”
“哈哈哈。”
那方姓男子,打著哈哈笑了笑,又爆出一個驚天消息:“劉兄,聽說這什麽洪武織布機,要不了多久,就出拿出來販賣,是真是假,到時候不就知道了嗎?”
劉姓男子聞言哪裏還能坐得住?
對三人告了一個罪,就急急忙忙的出了門。
方兄言之鑿鑿的話語……
這要出大事!
“哎,這劉兄行事,還是這麽風風火火的。來,咱們三人喝。”
三人對於劉姓男子的離去,心中並未泛起一絲波瀾。
反正自己又不是布商,那什麽洪武織布機,哪怕一天紡百兩、千兩紗布,也影響不了自己。
……
“羅家嬸子,你走這麽快作甚?”
“哎呦,是李家大娘子啊,快,快跟我走!”
那婦人拉著另一婦人的手,徑直往城外方向走去。
“羅家嬸子,你別走那麽快,我跟不上!還有,這是幹嘛去?”
“你沒聽說?”
被拽著往城外走去的婦女一臉疑惑:“聽說什麽?”
“城外有個什麽大明織布局,正在招傭工,聽說一月能領三錢銀子!”
“三錢銀子?”
一錢銀子就是一百文銅錢,三錢就是三百文!
都快跟酒樓掌櫃的月俸差不多了。
有這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