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胡惟庸,既然你不造反,咱就來幫你造反好了!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作者:蝸牛吃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連半個月,老朱又恢複到以往的狀態。
每日朝會必到,事事過問。
讓那些剛習慣老朱不來朝會的大臣,又變得非常不習慣。
當然,除了朝廷上的事朱元璋沒落下以外,研究院的事情他也沒落下。
其他部門他可以不重視,農部他每日必去一次。
畢竟,糧食才是大明的根本,容不得一絲大意!
雖然在先生一遍一遍的灌輸下,那些技術人員差不多清楚了糧食種植的步驟跟注意事項。
隻是,現在正是八月酷暑時分,根本就不適合糧食的種植。
隻有一些蔬菜可以種植,例如黃瓜、還有苦瓜。
至於肥料,朱元璋沒有別的辦法,叫他們自己去鑽研,看能不能研究出類似後世複合肥一樣的肥料來。
另外,錦衣衛的組建基本也已經完成。
看著錦衣衛傳上來的密報,朱元璋心驚不已。
果然,他們辦事的效率像書上說的那樣恐怖。
朝中大臣,每人都製定了一本隱秘的冊子,上麵寫著他們的個人履曆,喜好,日常行為。甚至誇張到每日吃了什麽,幾點睡覺,如廁幾次等等都有詳細記載。
看著滿滿一箱子冊子,朱元璋 內心覺得踏實無比。
這種什麽都掌控在手中的感覺,真的是無比美妙!
想起黃小子提到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造反的事,朱元璋冷笑了一聲。
那胡惟庸能在自己的監控之中,真走到造反這一步,咱還能高看他一眼,把他當個人物!
他有這個膽子嗎?
不過,既然咱知道了曆史的走向。
廢除宰相製度,那就要提前!
咱是一刻也等不了!
胡惟庸,既然你不造反,咱就來幫你“造反”好了!
想到此處,朱元璋從一堆冊子裏,翻出寫著胡惟庸名字的冊子,然後細細看了起來。
“爹!”
朱標拿著兩本賬本興奮的走了進來。
“可有什麽好事?”
老朱放下手中的冊子,看著一臉興奮的朱標笑道:“什麽事把你高興成這樣?”
“爹,你猜猜上月才建好的織布局,七月一共賺了多少錢?”
朱元璋眼中莫名神色一閃而過。
剛才看到胡惟庸的冊子,上麵就有他在背後對織布局搞小動作的事情,沒想到標兒一進來又提到織布局。
“讓咱猜猜?”
朱元璋想了想,按照馬皇後一天織布一匹,就按照中等布的價格來算,五百文一匹。
有了洪武織布機,速度哪怕提高五倍,一天能賺兩千五百文,也就是兩貫半。
半月前,織布局好像隻有八十台織布機在幹活,就給它算一百台。
按整數算,一天就算賺個三百貫。
一月也才九千貫銅錢!
“咱猜,織布局賺了一萬貫?”
朱標一臉鄙夷的看著老朱,道:“爹,你是不是沒見過錢?一萬貫都好意思說出口!”
朱元璋聞言愣了一下,然後立馬站起身來,就要脫鞋!
“你個小兔崽子,怎麽說話的,敢擠兌你老子!”
朱標看著老朱的動作,身子往後退了好幾步,直到站到門口處才停了下來。
“爹,我不是那意思。格局,格局,您的格局要大,要不你永遠猜不出來的。”
朱元璋也不是真的想要打朱標,要不早就攆得他雞飛狗跳了。
“兩萬貫?”
朱標搖了搖頭。
“三萬貫?”
朱標繼續搖頭。
“標兒,你不會告訴咱,那織布局賺了五萬貫吧。”
朱標見老朱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也熄了讓他繼續猜下去的想法。
“一共賺了三十二萬九千八百一十七貫!”
“換算成白銀,就是三十二萬九千多兩銀子!”
朱標的聲音不大,但落在朱元璋的耳裏,就如同驚雷一般。
“多……多少?三十二萬九千兩銀子?”
“這怎麽可能!”
朱標見嚇著老朱的目的達成了,於是笑嘻嘻的把手中的賬目遞了過去,道:“剛說的三十多萬兩,是織布局跟售賣局共同的盈利。”
“當然,這裏麵還有許多是訂金。”
朱標看著老朱快速的翻著賬本,解釋道:“由於織布局織出來的布,質量好,而且價格便宜,許多外地布商,都在織布局下單。由於織布局人手不夠,哪怕一天五個時辰不停織布,也完成不了如此多的數量。”
“我就根據商業那些書籍中的方法,讓他們排隊繳納定金,誰先繳納定金,就優先給誰提供布匹;誰先把貨款先交完,就先發誰的貨。”
“所以,這裏麵有一部分是提前收到的貨款。”
“另外,洪武織布機仿製難度並不大,那些商人,作坊,買個幾台迴去研究一番就能自己製作出洪武織布機。不過對於一般普通家庭來說,能交一半甚至不交錢就能免費領取到一台織布機,他們覺得占了天大的便宜。”
“洪武織布機,也更受以家庭為作坊的百姓歡迎。”
“這三十多萬有兩成是賣布賺的錢,有三成是賣織布機賺的錢,剩下的全是訂單貨款。”
“不過,要是把百姓按揭購買的織布機全部算上,咱們七月最少賺了五十萬兩銀子!”
聽到五十萬兩銀子,朱元璋唿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這還是織布局一個月的盈利!
難怪,哪怕之前自己再怎麽重農抑商,再怎麽限製百姓出行。
這商人還是多如牛毛。
如此大的利潤,誰能經得起誘惑?
就連自己這皇帝聽了,都忍不住心動,何況是他人。
當然,老朱也知道,不是每個月織布局都能賺到這麽多錢。
標兒也說了,很多都是訂單貨款。
下月肯定賺不了這麽多錢。
但大明有多大?
若是每個州府,都設立一個大明織布局。
一月又能賺多少錢?
一年又能賺多少錢?
這還隻是織布行業而已。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而這三百六十行有一半都跟商業有關。
“資本最本質的目的就是剝削……”
“而資本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就是壟斷!”
老朱忽然想起自己前幾天剛翻過的《資本論》中的兩句話。
每日朝會必到,事事過問。
讓那些剛習慣老朱不來朝會的大臣,又變得非常不習慣。
當然,除了朝廷上的事朱元璋沒落下以外,研究院的事情他也沒落下。
其他部門他可以不重視,農部他每日必去一次。
畢竟,糧食才是大明的根本,容不得一絲大意!
雖然在先生一遍一遍的灌輸下,那些技術人員差不多清楚了糧食種植的步驟跟注意事項。
隻是,現在正是八月酷暑時分,根本就不適合糧食的種植。
隻有一些蔬菜可以種植,例如黃瓜、還有苦瓜。
至於肥料,朱元璋沒有別的辦法,叫他們自己去鑽研,看能不能研究出類似後世複合肥一樣的肥料來。
另外,錦衣衛的組建基本也已經完成。
看著錦衣衛傳上來的密報,朱元璋心驚不已。
果然,他們辦事的效率像書上說的那樣恐怖。
朝中大臣,每人都製定了一本隱秘的冊子,上麵寫著他們的個人履曆,喜好,日常行為。甚至誇張到每日吃了什麽,幾點睡覺,如廁幾次等等都有詳細記載。
看著滿滿一箱子冊子,朱元璋 內心覺得踏實無比。
這種什麽都掌控在手中的感覺,真的是無比美妙!
想起黃小子提到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造反的事,朱元璋冷笑了一聲。
那胡惟庸能在自己的監控之中,真走到造反這一步,咱還能高看他一眼,把他當個人物!
他有這個膽子嗎?
不過,既然咱知道了曆史的走向。
廢除宰相製度,那就要提前!
咱是一刻也等不了!
胡惟庸,既然你不造反,咱就來幫你“造反”好了!
想到此處,朱元璋從一堆冊子裏,翻出寫著胡惟庸名字的冊子,然後細細看了起來。
“爹!”
朱標拿著兩本賬本興奮的走了進來。
“可有什麽好事?”
老朱放下手中的冊子,看著一臉興奮的朱標笑道:“什麽事把你高興成這樣?”
“爹,你猜猜上月才建好的織布局,七月一共賺了多少錢?”
朱元璋眼中莫名神色一閃而過。
剛才看到胡惟庸的冊子,上麵就有他在背後對織布局搞小動作的事情,沒想到標兒一進來又提到織布局。
“讓咱猜猜?”
朱元璋想了想,按照馬皇後一天織布一匹,就按照中等布的價格來算,五百文一匹。
有了洪武織布機,速度哪怕提高五倍,一天能賺兩千五百文,也就是兩貫半。
半月前,織布局好像隻有八十台織布機在幹活,就給它算一百台。
按整數算,一天就算賺個三百貫。
一月也才九千貫銅錢!
“咱猜,織布局賺了一萬貫?”
朱標一臉鄙夷的看著老朱,道:“爹,你是不是沒見過錢?一萬貫都好意思說出口!”
朱元璋聞言愣了一下,然後立馬站起身來,就要脫鞋!
“你個小兔崽子,怎麽說話的,敢擠兌你老子!”
朱標看著老朱的動作,身子往後退了好幾步,直到站到門口處才停了下來。
“爹,我不是那意思。格局,格局,您的格局要大,要不你永遠猜不出來的。”
朱元璋也不是真的想要打朱標,要不早就攆得他雞飛狗跳了。
“兩萬貫?”
朱標搖了搖頭。
“三萬貫?”
朱標繼續搖頭。
“標兒,你不會告訴咱,那織布局賺了五萬貫吧。”
朱標見老朱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也熄了讓他繼續猜下去的想法。
“一共賺了三十二萬九千八百一十七貫!”
“換算成白銀,就是三十二萬九千多兩銀子!”
朱標的聲音不大,但落在朱元璋的耳裏,就如同驚雷一般。
“多……多少?三十二萬九千兩銀子?”
“這怎麽可能!”
朱標見嚇著老朱的目的達成了,於是笑嘻嘻的把手中的賬目遞了過去,道:“剛說的三十多萬兩,是織布局跟售賣局共同的盈利。”
“當然,這裏麵還有許多是訂金。”
朱標看著老朱快速的翻著賬本,解釋道:“由於織布局織出來的布,質量好,而且價格便宜,許多外地布商,都在織布局下單。由於織布局人手不夠,哪怕一天五個時辰不停織布,也完成不了如此多的數量。”
“我就根據商業那些書籍中的方法,讓他們排隊繳納定金,誰先繳納定金,就優先給誰提供布匹;誰先把貨款先交完,就先發誰的貨。”
“所以,這裏麵有一部分是提前收到的貨款。”
“另外,洪武織布機仿製難度並不大,那些商人,作坊,買個幾台迴去研究一番就能自己製作出洪武織布機。不過對於一般普通家庭來說,能交一半甚至不交錢就能免費領取到一台織布機,他們覺得占了天大的便宜。”
“洪武織布機,也更受以家庭為作坊的百姓歡迎。”
“這三十多萬有兩成是賣布賺的錢,有三成是賣織布機賺的錢,剩下的全是訂單貨款。”
“不過,要是把百姓按揭購買的織布機全部算上,咱們七月最少賺了五十萬兩銀子!”
聽到五十萬兩銀子,朱元璋唿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這還是織布局一個月的盈利!
難怪,哪怕之前自己再怎麽重農抑商,再怎麽限製百姓出行。
這商人還是多如牛毛。
如此大的利潤,誰能經得起誘惑?
就連自己這皇帝聽了,都忍不住心動,何況是他人。
當然,老朱也知道,不是每個月織布局都能賺到這麽多錢。
標兒也說了,很多都是訂單貨款。
下月肯定賺不了這麽多錢。
但大明有多大?
若是每個州府,都設立一個大明織布局。
一月又能賺多少錢?
一年又能賺多少錢?
這還隻是織布行業而已。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而這三百六十行有一半都跟商業有關。
“資本最本質的目的就是剝削……”
“而資本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就是壟斷!”
老朱忽然想起自己前幾天剛翻過的《資本論》中的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