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朝廷打算跟天下商賈合作修路?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作者:蝸牛吃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默不作聲,心中不斷在盤算各種得失。
一個煤爐子就驚動太子,讓殿下親自跑來給眾人說此事。
能讓太子如此重視的事情……
倘若競標下來,是不是能跟太子扯上關係?
真要是如此,豈不是就變成皇商了?
即便不是皇商,地位也比一般的商賈高多了。
有了這層關係在,想要為難自己的人,都要掂量掂量再動手。
況且太子殿下也說了,地方官府還會提供庇護……
“殿下,不知這競標,該如何競標?”
人群中一富態的中年男人小心詢問。
這什麽煤爐子生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接下這生意,哪怕是賠本買賣,都無所謂。
朱標不在意下方商賈心中所想,哪怕知道他們心中的小九九也隻會笑而不語。
這些商賈老老實實做生意還好,一旦打著自己的名號搞事情,錦衣衛都饒不了他們,根本都用不了自己動手。
不過有人捧場,朱標也不會讓場子冷了下來。
對著身邊的太監點了點頭。
兩個太監從一個長條盒子中拿出一幅大明地圖,攤開,牽在手上。
“諸位也知道,大明有十三布政使司,而每個布政使司人口、經濟都不一樣。”朱標從一個太監手中接過一根棍子,指著應天府的位置,道:“就那應天府來說,雖然區域跟其他地方相比小多了,但光應天府都有一百六十萬的人口,加上下轄的八個縣城,人口足足有一百八十萬,再加上陛下把應天府設為經濟特區,咱們應天府的消費能力,甚至比幾個布政使司都強。”
“所以,根據各個州府不同情況,朝廷製作了一個指導的競標價格。”
說著朱標讓人把一張張羅列好的表格發給眾人,上麵每個州府都有一個價格波動區間。
“我也知道,你們很多都是應天府本地的商賈,並且從事的生意都不相同,甚至你們有的人別說在應天府,就算在其他州府都是那種排不上名號的商人。”
朱標看了一圈眾人,道:“但是,你們不要怕!隻要你們有意願在其他州府辦廠建作坊,隻要你們能中標,朝廷就會解決你們的後顧之憂。”
“不會有人找你們的麻煩,你們隻管大膽去建廠,盡管去經營就成。”
“對了。”朱標提醒道:“在競拍之前,孤要給你們提醒一句,生產出來的煤爐子跟蜂窩煤要根據官府定價來銷售,不允許私自漲價!”
“好了,接下來開始競拍!”
從最開始稀稀拉拉的報價,到後麵一大半的商人參與進來。
隻用了一個多時辰,大唐各個州府區域就被這些商人給瓜分完了。
當然,朱標也收入了五十四萬之多的銀兩,不過現在都是登記在冊,後麵這些人才會補上。
看到這麽多的錢財,朱標心中欣喜不已。
一會兒把這些賬單拿給老爹,估計他都會高興的笑出聲來。
這還是五年的經營權,五年過後,又可以招標一次!
“在這,孤先恭喜中標的老板,不過你們要把規則看清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各個州府,孤希望在年前能看到咱們大明都有煤爐子跟蜂窩煤的身影。”
眾人連忙行禮迴道:“草民牢記殿下教誨!”
“很好!”朱標點了點頭,繼續道:“接下來,咱再說一件事。”
“一件關乎大明國運的事!”
眾人聞言,大驚失色,全部都跪了下去。
老天爺,殿下說了什麽?
大明國運!!!
這種事,是他們這些商賈能聽的嗎?
“不用緊張,你們先起來。”
待眾人站起身後,朱標才說道:“朝廷打算跟天下商賈合作修路。”
“修路?”
眾人不解。
方才殿下說關乎什麽國運,結果隻是修路?
“這裏有些資料,你們可以拿迴去看看,孤說的路,可不是青石板、碎石泥濘路。”
“這修路耗費財力、物力、人力,光靠朝廷一力承擔,短時間根本就做不到。所以,陛下才會讓天下商賈加入進來。”
“當然,這路也不會讓大家白修,好處足以讓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朱標拿起一張紙張,道:“具體的,都寫在這上麵,你們迴去可以好好看看。不光是你們,陛下會召集天下商賈,擇優選擇有能力的商賈進行合作。”
“諸位若是有興趣,又擔心自己實力不夠強的,可以三五幾家聯合起來。”
……
黃渠生往上三代都是做糧油生意的。
兩月前聽說應天府經商政策跟大明其他地方不一樣,所以才過來看看情況。
沒想到應天府經商環境好得不得了,官府對商人不會吃拿卡要,偶爾還會提供額外的幫助,尤其是對來應天府辦作坊的,幫扶更大。
黃渠生從未見過這般場景,索性在應天府租了個鋪子,做起糧油批發的生意來。
沒有官府的欺壓,沒有地痞流氓的騷擾,盡管應天府的糧油鋪子不隻有他黃家一家。
但由於質量上乘,加上價格實惠,黃渠生用了一個多月在應天府站穩了腳跟。
原本計劃把青州的產業轉移到南京來。
沒想到今日會被衙役叫了過去,見了太子。
至於太子說的什麽蜂窩煤生意,他不感興趣,所以當身旁的人都在競價時,他沒有開口。
拿起宦官發放的紙張,黃渠生細細看了起來。
“瀝青路?柏油路?這是什麽路?”黃渠生一臉疑惑。
還未來及看完,就聽門口管家稟報道:“老爺,高老爺求見。”
“哦?快快有請!”
黃渠生連忙站起身來,準備去迎接。
來人跟黃渠生行了一禮:“哈哈,黃老弟。”
“高兄!”黃渠生迴了一禮,把此人帶到茶室,讓管家泡了一壺好茶。
“不知高兄突然來訪,是……”
這人叫高進,乃是青州數一數二的車馬商人,生意遍布周圍幾個州府,跟許多官府老爺都相熟。
這種大人物,黃渠生以前一年都難得見得上兩迴。
不過來了應天府後,青州過來的商賈,不管大小,都相熟起來,不說什麽抱團取暖,也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要好太多。
萬一有個什麽事,還能找相熟之人幫忙。
高進也沒打馬虎眼,直接開口道:“為兄這次前來,是為了修路之事!”
一個煤爐子就驚動太子,讓殿下親自跑來給眾人說此事。
能讓太子如此重視的事情……
倘若競標下來,是不是能跟太子扯上關係?
真要是如此,豈不是就變成皇商了?
即便不是皇商,地位也比一般的商賈高多了。
有了這層關係在,想要為難自己的人,都要掂量掂量再動手。
況且太子殿下也說了,地方官府還會提供庇護……
“殿下,不知這競標,該如何競標?”
人群中一富態的中年男人小心詢問。
這什麽煤爐子生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接下這生意,哪怕是賠本買賣,都無所謂。
朱標不在意下方商賈心中所想,哪怕知道他們心中的小九九也隻會笑而不語。
這些商賈老老實實做生意還好,一旦打著自己的名號搞事情,錦衣衛都饒不了他們,根本都用不了自己動手。
不過有人捧場,朱標也不會讓場子冷了下來。
對著身邊的太監點了點頭。
兩個太監從一個長條盒子中拿出一幅大明地圖,攤開,牽在手上。
“諸位也知道,大明有十三布政使司,而每個布政使司人口、經濟都不一樣。”朱標從一個太監手中接過一根棍子,指著應天府的位置,道:“就那應天府來說,雖然區域跟其他地方相比小多了,但光應天府都有一百六十萬的人口,加上下轄的八個縣城,人口足足有一百八十萬,再加上陛下把應天府設為經濟特區,咱們應天府的消費能力,甚至比幾個布政使司都強。”
“所以,根據各個州府不同情況,朝廷製作了一個指導的競標價格。”
說著朱標讓人把一張張羅列好的表格發給眾人,上麵每個州府都有一個價格波動區間。
“我也知道,你們很多都是應天府本地的商賈,並且從事的生意都不相同,甚至你們有的人別說在應天府,就算在其他州府都是那種排不上名號的商人。”
朱標看了一圈眾人,道:“但是,你們不要怕!隻要你們有意願在其他州府辦廠建作坊,隻要你們能中標,朝廷就會解決你們的後顧之憂。”
“不會有人找你們的麻煩,你們隻管大膽去建廠,盡管去經營就成。”
“對了。”朱標提醒道:“在競拍之前,孤要給你們提醒一句,生產出來的煤爐子跟蜂窩煤要根據官府定價來銷售,不允許私自漲價!”
“好了,接下來開始競拍!”
從最開始稀稀拉拉的報價,到後麵一大半的商人參與進來。
隻用了一個多時辰,大唐各個州府區域就被這些商人給瓜分完了。
當然,朱標也收入了五十四萬之多的銀兩,不過現在都是登記在冊,後麵這些人才會補上。
看到這麽多的錢財,朱標心中欣喜不已。
一會兒把這些賬單拿給老爹,估計他都會高興的笑出聲來。
這還是五年的經營權,五年過後,又可以招標一次!
“在這,孤先恭喜中標的老板,不過你們要把規則看清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各個州府,孤希望在年前能看到咱們大明都有煤爐子跟蜂窩煤的身影。”
眾人連忙行禮迴道:“草民牢記殿下教誨!”
“很好!”朱標點了點頭,繼續道:“接下來,咱再說一件事。”
“一件關乎大明國運的事!”
眾人聞言,大驚失色,全部都跪了下去。
老天爺,殿下說了什麽?
大明國運!!!
這種事,是他們這些商賈能聽的嗎?
“不用緊張,你們先起來。”
待眾人站起身後,朱標才說道:“朝廷打算跟天下商賈合作修路。”
“修路?”
眾人不解。
方才殿下說關乎什麽國運,結果隻是修路?
“這裏有些資料,你們可以拿迴去看看,孤說的路,可不是青石板、碎石泥濘路。”
“這修路耗費財力、物力、人力,光靠朝廷一力承擔,短時間根本就做不到。所以,陛下才會讓天下商賈加入進來。”
“當然,這路也不會讓大家白修,好處足以讓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朱標拿起一張紙張,道:“具體的,都寫在這上麵,你們迴去可以好好看看。不光是你們,陛下會召集天下商賈,擇優選擇有能力的商賈進行合作。”
“諸位若是有興趣,又擔心自己實力不夠強的,可以三五幾家聯合起來。”
……
黃渠生往上三代都是做糧油生意的。
兩月前聽說應天府經商政策跟大明其他地方不一樣,所以才過來看看情況。
沒想到應天府經商環境好得不得了,官府對商人不會吃拿卡要,偶爾還會提供額外的幫助,尤其是對來應天府辦作坊的,幫扶更大。
黃渠生從未見過這般場景,索性在應天府租了個鋪子,做起糧油批發的生意來。
沒有官府的欺壓,沒有地痞流氓的騷擾,盡管應天府的糧油鋪子不隻有他黃家一家。
但由於質量上乘,加上價格實惠,黃渠生用了一個多月在應天府站穩了腳跟。
原本計劃把青州的產業轉移到南京來。
沒想到今日會被衙役叫了過去,見了太子。
至於太子說的什麽蜂窩煤生意,他不感興趣,所以當身旁的人都在競價時,他沒有開口。
拿起宦官發放的紙張,黃渠生細細看了起來。
“瀝青路?柏油路?這是什麽路?”黃渠生一臉疑惑。
還未來及看完,就聽門口管家稟報道:“老爺,高老爺求見。”
“哦?快快有請!”
黃渠生連忙站起身來,準備去迎接。
來人跟黃渠生行了一禮:“哈哈,黃老弟。”
“高兄!”黃渠生迴了一禮,把此人帶到茶室,讓管家泡了一壺好茶。
“不知高兄突然來訪,是……”
這人叫高進,乃是青州數一數二的車馬商人,生意遍布周圍幾個州府,跟許多官府老爺都相熟。
這種大人物,黃渠生以前一年都難得見得上兩迴。
不過來了應天府後,青州過來的商賈,不管大小,都相熟起來,不說什麽抱團取暖,也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要好太多。
萬一有個什麽事,還能找相熟之人幫忙。
高進也沒打馬虎眼,直接開口道:“為兄這次前來,是為了修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