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麓川之戰和土木堡之戰1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十六章 麓川之戰和土木堡之戰1
聽到這裏,漢朝眾人都有些坐不住了,眾人皆是抬起頭來滿眼期待的看著天幕,生怕一個不注意,會錯過天幕上的後世女子,再次提及大漢的君主信息。
“漢武帝?”劉邦此刻也坐直了身子,臉上也露出好奇之色來,“是我大漢的天子嗎?聽起來那後世之人,似乎對這漢武帝極為崇拜啊!”
“恭喜陛下……”一邊戚夫人激動了起來,拉著劉邦的手撒嬌道,“這漢武帝必定是如意……”
“哼……”呂雉冷哼一聲,卻並沒說話,隻是白了一邊的太子劉盈一眼,若有所思起來。
“好了好了……”對於自己這個夫人,劉邦是既愛,又嫌。
這女人空有美貌,卻不生一點腦子,實在是不堪大用,反倒是呂雉……
他瞄了一眼自己的糟糠之妻,卻見她臉色未變,但眼神卻深不可測。即便是自己也猜不出她的心思來。
“不論是誰……”呂雉見他看了過來,依舊麵不改色,淺笑道,“都是大漢朝的好皇帝,劉家的好兒郎……”
劉邦見她這般淡然,雖是不信,但還是微笑著點了點頭道:“皇後說的是了!”
天幕上。
徐羅姐妹倆說了半天,都是口幹舌燥的,所以便停下,各自喝了一杯熱奶茶,才繼續開始分析明英宗的一生。
“其實,明英宗的一生軌跡,開局時拿了漢武帝的劇本,但過程卻是走的趙佶趙構父子再加上秦二世的路……”
“哈?”徐愛驚呆了,她放下手裏的奶茶,一臉不敢相信的問道,“這麽狠的嗎?”
“嗯!”羅玉華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然後聳肩道,“可以說,朱祁鎮把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幾位昏君踩過的坑全都踩了一遍……”
“哎!你別說,人家也可就有那命,到最後大明還是能中興,他也還能得個英宗的諡號……”
“甚至於我們的教員,都誇讚過,他其實幹的不錯……”
“我的天……”徐愛現在隻覺得自己頭大如鬥,“不懂,聽不懂了……”
羅玉華笑了笑,然後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剛剛說那宋高宗時,咱們就說過了,曆史是有很多偶然性的,有時候你已經做好了天衣無縫的安排,但結果卻未必能盡如人意……”
“要不然,那場五丈原的大雨,又怎麽會徹底澆滅丞相的北伐之夢呢!”羅玉華歎息道。
“就好像朱祁鎮,雖然我們後人都罵他是個昏君,無能的廢物。”
“可實際上,他比起隻會求和的宋朝某些皇帝而言,那可是真的有種多了……”羅玉華頓了頓,然後皺眉道,“也不是替他洗白,而是實話實說。”
“有人常拿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來比較。”
“這其實不太公平。”她繼續道,“大明當時在先後四代明君的治理下,確實的達到了國力鼎盛時期。”
“那時候的疆域,雖然不大,但百姓的日子卻是最好過的……”
“但,這隻是表麵看起來的,實際上的弊端,也非常多。”羅玉華歎息道,“而且,這弊端,是宣宗朝留下來的……”
“是主動放棄了對安南的直接統治權嗎?”徐愛皺眉問道,“這確實是宣宗的鍋……”
大明……
什麽玩意?朱元璋大驚,這朱瞻基是老四孫子輩吧,剛剛天幕不還說他是個明君嗎?
既然是明君,怎麽可能放棄,對對,是主動放棄國家領土呢?
他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懂這劇情了!
好在,還沒等他惱怒起來,天幕便就他的疑問開始解惑了。
“明宣宗直接放棄大明領土控製權,這件事,在我們後世之人看來,那肯定是莫名其妙,有損國威的……”
羅玉華解釋道:“但是這件事,其實是朱瞻基深思熟慮的許久,方才狠下心來做的決定。”
“要知道,當時的交趾一帶,是莽荒之地,那地方離當時的北京,可以說是十萬八千裏遠啊!”
“大明朝廷每年要花費在平亂交趾一帶的銀兩和資源,遠遠大於從那裏收迴的稅收數十倍。”
“除此之外,與交趾交界處的諸多百姓,還要時刻遭受戰亂之苦……”
“朱瞻基是個很不錯的皇帝,他這麽做,最終目的是想要大明朝的百姓能夠獲得安寧,借著這段時間好好休養生息……”
說到這裏,羅玉華頓了頓,然後繼續道:“我個人覺得,朱瞻基這麽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或許是希望用這樣的緩兵之計,來穩定大明百姓,尤其是邊疆百姓的壓力……”
“隻是他沒想到是,自己居然短命,甚至沒能活到可以尋找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邊疆問題的時候……”羅玉華一臉惋惜的說道,“就是這樣一個沒想到,使得他原本還算英明的決定,一下子成為了大明朝在西南戰略決策上的敗筆……”
“命運有時候還真就是這麽殘酷無情啊……”徐愛聽到這裏,也格外唏噓,“小時候聽著父母說宣宗放棄了安南一帶的國土控製權,隻覺得他昏聵至極……”
“可如今換位思考一番,才發現,如果我生在明朝宣宗年間的大明邊疆,麵對年年征戰,朝不保夕,永無寧日的日子,我得多麽慶幸,我們國家的君主,是這樣寧可損毀國家聲譽,也要為百姓著想的明君啊……”
“在當時,確實是如此。”羅玉華點頭表示同意她的說法,“但是,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這一舉措,卻為大明埋下了禍端……”
“朱祁鎮繼承皇位時,才九歲。真真的少年天子……”
“僅僅四年後,他就碰上了麓川土司思任發父子造反的大事件。”羅玉華繼續說道,“比起土木堡之戰,或許麓川之戰,很多人不熟悉……”
“朱祁鎮在位期間,曾在十年內,連續出兵四次,雖說是戰果一般,但不得不說,就是朱祁鎮的不慫,極大的削弱了麓川的地方勢力……”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啥也不管,學習宋朝不停求和……”她嘖嘖兩聲,然後搖頭道,“我們美麗的雲嶺之南,或許現在就是國外了呢……”
聽到這裏,漢朝眾人都有些坐不住了,眾人皆是抬起頭來滿眼期待的看著天幕,生怕一個不注意,會錯過天幕上的後世女子,再次提及大漢的君主信息。
“漢武帝?”劉邦此刻也坐直了身子,臉上也露出好奇之色來,“是我大漢的天子嗎?聽起來那後世之人,似乎對這漢武帝極為崇拜啊!”
“恭喜陛下……”一邊戚夫人激動了起來,拉著劉邦的手撒嬌道,“這漢武帝必定是如意……”
“哼……”呂雉冷哼一聲,卻並沒說話,隻是白了一邊的太子劉盈一眼,若有所思起來。
“好了好了……”對於自己這個夫人,劉邦是既愛,又嫌。
這女人空有美貌,卻不生一點腦子,實在是不堪大用,反倒是呂雉……
他瞄了一眼自己的糟糠之妻,卻見她臉色未變,但眼神卻深不可測。即便是自己也猜不出她的心思來。
“不論是誰……”呂雉見他看了過來,依舊麵不改色,淺笑道,“都是大漢朝的好皇帝,劉家的好兒郎……”
劉邦見她這般淡然,雖是不信,但還是微笑著點了點頭道:“皇後說的是了!”
天幕上。
徐羅姐妹倆說了半天,都是口幹舌燥的,所以便停下,各自喝了一杯熱奶茶,才繼續開始分析明英宗的一生。
“其實,明英宗的一生軌跡,開局時拿了漢武帝的劇本,但過程卻是走的趙佶趙構父子再加上秦二世的路……”
“哈?”徐愛驚呆了,她放下手裏的奶茶,一臉不敢相信的問道,“這麽狠的嗎?”
“嗯!”羅玉華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然後聳肩道,“可以說,朱祁鎮把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幾位昏君踩過的坑全都踩了一遍……”
“哎!你別說,人家也可就有那命,到最後大明還是能中興,他也還能得個英宗的諡號……”
“甚至於我們的教員,都誇讚過,他其實幹的不錯……”
“我的天……”徐愛現在隻覺得自己頭大如鬥,“不懂,聽不懂了……”
羅玉華笑了笑,然後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剛剛說那宋高宗時,咱們就說過了,曆史是有很多偶然性的,有時候你已經做好了天衣無縫的安排,但結果卻未必能盡如人意……”
“要不然,那場五丈原的大雨,又怎麽會徹底澆滅丞相的北伐之夢呢!”羅玉華歎息道。
“就好像朱祁鎮,雖然我們後人都罵他是個昏君,無能的廢物。”
“可實際上,他比起隻會求和的宋朝某些皇帝而言,那可是真的有種多了……”羅玉華頓了頓,然後皺眉道,“也不是替他洗白,而是實話實說。”
“有人常拿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來比較。”
“這其實不太公平。”她繼續道,“大明當時在先後四代明君的治理下,確實的達到了國力鼎盛時期。”
“那時候的疆域,雖然不大,但百姓的日子卻是最好過的……”
“但,這隻是表麵看起來的,實際上的弊端,也非常多。”羅玉華歎息道,“而且,這弊端,是宣宗朝留下來的……”
“是主動放棄了對安南的直接統治權嗎?”徐愛皺眉問道,“這確實是宣宗的鍋……”
大明……
什麽玩意?朱元璋大驚,這朱瞻基是老四孫子輩吧,剛剛天幕不還說他是個明君嗎?
既然是明君,怎麽可能放棄,對對,是主動放棄國家領土呢?
他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懂這劇情了!
好在,還沒等他惱怒起來,天幕便就他的疑問開始解惑了。
“明宣宗直接放棄大明領土控製權,這件事,在我們後世之人看來,那肯定是莫名其妙,有損國威的……”
羅玉華解釋道:“但是這件事,其實是朱瞻基深思熟慮的許久,方才狠下心來做的決定。”
“要知道,當時的交趾一帶,是莽荒之地,那地方離當時的北京,可以說是十萬八千裏遠啊!”
“大明朝廷每年要花費在平亂交趾一帶的銀兩和資源,遠遠大於從那裏收迴的稅收數十倍。”
“除此之外,與交趾交界處的諸多百姓,還要時刻遭受戰亂之苦……”
“朱瞻基是個很不錯的皇帝,他這麽做,最終目的是想要大明朝的百姓能夠獲得安寧,借著這段時間好好休養生息……”
說到這裏,羅玉華頓了頓,然後繼續道:“我個人覺得,朱瞻基這麽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或許是希望用這樣的緩兵之計,來穩定大明百姓,尤其是邊疆百姓的壓力……”
“隻是他沒想到是,自己居然短命,甚至沒能活到可以尋找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邊疆問題的時候……”羅玉華一臉惋惜的說道,“就是這樣一個沒想到,使得他原本還算英明的決定,一下子成為了大明朝在西南戰略決策上的敗筆……”
“命運有時候還真就是這麽殘酷無情啊……”徐愛聽到這裏,也格外唏噓,“小時候聽著父母說宣宗放棄了安南一帶的國土控製權,隻覺得他昏聵至極……”
“可如今換位思考一番,才發現,如果我生在明朝宣宗年間的大明邊疆,麵對年年征戰,朝不保夕,永無寧日的日子,我得多麽慶幸,我們國家的君主,是這樣寧可損毀國家聲譽,也要為百姓著想的明君啊……”
“在當時,確實是如此。”羅玉華點頭表示同意她的說法,“但是,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這一舉措,卻為大明埋下了禍端……”
“朱祁鎮繼承皇位時,才九歲。真真的少年天子……”
“僅僅四年後,他就碰上了麓川土司思任發父子造反的大事件。”羅玉華繼續說道,“比起土木堡之戰,或許麓川之戰,很多人不熟悉……”
“朱祁鎮在位期間,曾在十年內,連續出兵四次,雖說是戰果一般,但不得不說,就是朱祁鎮的不慫,極大的削弱了麓川的地方勢力……”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啥也不管,學習宋朝不停求和……”她嘖嘖兩聲,然後搖頭道,“我們美麗的雲嶺之南,或許現在就是國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