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朱棣,讓人羨慕的頂級歐皇9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關於這五帝錢,也隻能說是朱棣的貢獻和實力確實頂尖,加上永樂通寶確實顏值滿滿,被選擇也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呢,他用人也特別厲害,別家出名的宦官,像是秦朝的趙高,漢末十常侍,唐中晚期的李輔國,仇士良,宋朝的童貫,明朝中晚期的王振,劉瑾等……”
“都是名滿天下,但為禍甚廣的宦官,朱棣用的宦官,則是名傳千古的存在……”
“鄭和七下西洋的傳奇,不用多說了吧!華夏上下五千年,有此壯舉者,唯鄭和一人。”
“可其實呢,鄭和身邊還有個副手,也是太監,叫王景弘的……”羅玉華道,“在鄭和第七下西洋離世後,便是由王景弘繼續帶著船隊歸返的……”
“除此之外,王景弘的第八次下西洋,更是鮮少有人知道。”
“晚年,他潛心整理航海資料,撰有《赴西洋水程》和《洋更》。王景弘同鄭和一樣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南沙群島還有景宏島是以紀念其的功勞而得名的呢!”
“除了他倆外,還有侯顯、亦失哈、劉永誠。那都是既忠心,又能幹,還能打的主……”
“像他們這樣的,有的皇帝身邊,能有一個,若是放在漢唐,能有一個,都算謝天謝地了,永樂年間出了五個……”
“這大概率,也是一種幸運吧……”
“是幸運……”徐愛點頭表示同意,但又正了正臉色道,“但這種幸運,是朱棣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努力,勤奮,還有見識換來的……”
“曆朝曆代的那些君王,但凡可成大事者,有幾個是隻靠躺著便獲得成功的?”
“便是現在的華夏,在藍星各大勢力的圍追堵截之下,即便是艱難至極,也從未曾放棄過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不過是短短幾十年,我們華夏便由落後藍星其他各村幾百年,到如今不僅僅是追上了,甚至還有了超越的趨勢……”
“這難道隻是所謂的國運?”她自問自答道,“不是的,這些所謂的國運,全是靠著我們的先輩,我們朋友,我們自己,是千千萬萬的華夏人民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才走到了今天……”
“越努力,才會越幸運……”
這番話說完,彈幕上瘋狂飄起紅色的旗幟,亦有人發著淚目的表情包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日月所照,皆為漢土”這樣的口號!
漢居的眾人看到這裏,也都熱血沸騰起來,是的,不管是幾千年前,還是幾百年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從未改變過踏實,努力,堅強,勇敢的品性!
“好兒郎……”始皇帝再也忍不了了,“都是我華夏的好兒郎啊!”
“棣兒……”朱元璋也激動的拉著朱棣的手讚道,“你是咱的驕傲,是咱老朱家的驕傲……”
“好孩子,真的是好孩子……”
“父皇!”朱標伸手摸了摸朱棣的腦袋,沉默了片刻道,“如若日後……”
“我是說假如,假如日後我的命運……無法改變……”他頓了頓,然後堅定的說道,“您直接立四弟為儲君,莫要再做其他打算了!”
這是他權衡再三後做出的決定,雖然皇位很重要,但大明的江山更重要……
朱標的心裏很是明白,按照曆史的進程,朱棣得到了天幕如此多的讚許和吹捧,那便證明自己那個尚還不存在的兒子,應該是爛透了。
也就是如今明朝在四弟手裏起死迴生了,那什麽叫朱允炆的,還有自己才能保持一分體麵,在史書上留下個好名聲。
但如果明朝二世而亡了,隻怕自己也要隨著那沒出息的玩意一起遺臭萬年了……
天幕上
“這點上,你說的確實對……”羅玉華點頭稱讚道,“不過呢,說朱棣是頂級歐皇,也不是吹的……”
“努力,勇敢,勤奮和見識,是他成功的秘訣,但他本身的幸運底色,也是不容小覷的……”
“大家都知道,朱棣的廟號是明成祖……”她笑著介紹道,“可最初,他的大胖兒子朱高熾給他上的廟號,可是他心心念念的太宗……”
“跟偶像李世民一樣的太宗文皇帝……”徐愛笑著接口道。
“對……”羅玉華點頭稱是,“可後來為什麽會換成明成祖呢,這就要問他的後人,明世宗嘉靖了!”
“按照明朝的祖製,太廟隻可供奉九位皇帝的牌位,嘉靖呢,恰巧是第十一位皇帝……”
“這嘉靖皇帝呢,也是小宗入大宗,藩王當的皇帝。”她耐心的解釋道,“不過呢,和朱棣不同的是,他是因為堂兄正德皇帝早逝,又沒子嗣,親兄弟什麽的,這才有機會當上的皇帝……”
“既然成功上位以後,大臣覺得嘉靖得入嗣孝宗,也就是給孝宗當兒子……”
“可他如果認了孝宗做爹,是替他家延續香火了,那人家自己親爹咋辦呢?”
“而且,這提議是大臣楊廷和提出的,看起來是替孝宗過繼兒子,可實際上,也是一場服從性測試……”
“仗著自己的扶立之功,想來拿捏這個新帝……”
“隻可惜才十四周歲的嘉靖皇帝,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為了能保障自己親爹的權利,也為了保證自己不成為文官集團手裏的吉祥物皇帝……”
“嘉靖與朝臣們,來了一次長達三年多的大禮議之爭。最後終是以楊廷和集團的失敗,嘉靖勝利告終。”
“而嘉靖勝利後,自然是要追封自己的親爹為皇帝,入太廟啊!”
“按照老朱定下的天子九廟製度,太廟正殿隻能供奉九位皇帝的神主牌位,一但後麵皇帝多了,超標了,就得移走除太祖皇帝外,與當朝皇帝血緣最遠的那位先祖的牌位到祧廟,也就是所謂的【親盡而遷】。”
“和嘉靖血緣最遠的,除了朱元璋外,那可不就是朱棣了嗎?”羅玉華歎息道,“可朱棣可不僅僅是嘉靖的老祖宗啊,也是他的偶像……”
“誰願意或是舍得給自己偶像移除太廟啊?”
“嘉靖思來想去,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給朱棣從太宗改成了明成祖,這樣他就可以跟自己老爹一樣,在老朱家的太廟裏,千秋萬代的享後世香火供奉了……”
“朱棣的神主牌位是保住了,可他的大胖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就成了被挪出太廟的那個倒黴皇帝了……”
“除此之外呢,他用人也特別厲害,別家出名的宦官,像是秦朝的趙高,漢末十常侍,唐中晚期的李輔國,仇士良,宋朝的童貫,明朝中晚期的王振,劉瑾等……”
“都是名滿天下,但為禍甚廣的宦官,朱棣用的宦官,則是名傳千古的存在……”
“鄭和七下西洋的傳奇,不用多說了吧!華夏上下五千年,有此壯舉者,唯鄭和一人。”
“可其實呢,鄭和身邊還有個副手,也是太監,叫王景弘的……”羅玉華道,“在鄭和第七下西洋離世後,便是由王景弘繼續帶著船隊歸返的……”
“除此之外,王景弘的第八次下西洋,更是鮮少有人知道。”
“晚年,他潛心整理航海資料,撰有《赴西洋水程》和《洋更》。王景弘同鄭和一樣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南沙群島還有景宏島是以紀念其的功勞而得名的呢!”
“除了他倆外,還有侯顯、亦失哈、劉永誠。那都是既忠心,又能幹,還能打的主……”
“像他們這樣的,有的皇帝身邊,能有一個,若是放在漢唐,能有一個,都算謝天謝地了,永樂年間出了五個……”
“這大概率,也是一種幸運吧……”
“是幸運……”徐愛點頭表示同意,但又正了正臉色道,“但這種幸運,是朱棣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努力,勤奮,還有見識換來的……”
“曆朝曆代的那些君王,但凡可成大事者,有幾個是隻靠躺著便獲得成功的?”
“便是現在的華夏,在藍星各大勢力的圍追堵截之下,即便是艱難至極,也從未曾放棄過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不過是短短幾十年,我們華夏便由落後藍星其他各村幾百年,到如今不僅僅是追上了,甚至還有了超越的趨勢……”
“這難道隻是所謂的國運?”她自問自答道,“不是的,這些所謂的國運,全是靠著我們的先輩,我們朋友,我們自己,是千千萬萬的華夏人民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才走到了今天……”
“越努力,才會越幸運……”
這番話說完,彈幕上瘋狂飄起紅色的旗幟,亦有人發著淚目的表情包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日月所照,皆為漢土”這樣的口號!
漢居的眾人看到這裏,也都熱血沸騰起來,是的,不管是幾千年前,還是幾百年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從未改變過踏實,努力,堅強,勇敢的品性!
“好兒郎……”始皇帝再也忍不了了,“都是我華夏的好兒郎啊!”
“棣兒……”朱元璋也激動的拉著朱棣的手讚道,“你是咱的驕傲,是咱老朱家的驕傲……”
“好孩子,真的是好孩子……”
“父皇!”朱標伸手摸了摸朱棣的腦袋,沉默了片刻道,“如若日後……”
“我是說假如,假如日後我的命運……無法改變……”他頓了頓,然後堅定的說道,“您直接立四弟為儲君,莫要再做其他打算了!”
這是他權衡再三後做出的決定,雖然皇位很重要,但大明的江山更重要……
朱標的心裏很是明白,按照曆史的進程,朱棣得到了天幕如此多的讚許和吹捧,那便證明自己那個尚還不存在的兒子,應該是爛透了。
也就是如今明朝在四弟手裏起死迴生了,那什麽叫朱允炆的,還有自己才能保持一分體麵,在史書上留下個好名聲。
但如果明朝二世而亡了,隻怕自己也要隨著那沒出息的玩意一起遺臭萬年了……
天幕上
“這點上,你說的確實對……”羅玉華點頭稱讚道,“不過呢,說朱棣是頂級歐皇,也不是吹的……”
“努力,勇敢,勤奮和見識,是他成功的秘訣,但他本身的幸運底色,也是不容小覷的……”
“大家都知道,朱棣的廟號是明成祖……”她笑著介紹道,“可最初,他的大胖兒子朱高熾給他上的廟號,可是他心心念念的太宗……”
“跟偶像李世民一樣的太宗文皇帝……”徐愛笑著接口道。
“對……”羅玉華點頭稱是,“可後來為什麽會換成明成祖呢,這就要問他的後人,明世宗嘉靖了!”
“按照明朝的祖製,太廟隻可供奉九位皇帝的牌位,嘉靖呢,恰巧是第十一位皇帝……”
“這嘉靖皇帝呢,也是小宗入大宗,藩王當的皇帝。”她耐心的解釋道,“不過呢,和朱棣不同的是,他是因為堂兄正德皇帝早逝,又沒子嗣,親兄弟什麽的,這才有機會當上的皇帝……”
“既然成功上位以後,大臣覺得嘉靖得入嗣孝宗,也就是給孝宗當兒子……”
“可他如果認了孝宗做爹,是替他家延續香火了,那人家自己親爹咋辦呢?”
“而且,這提議是大臣楊廷和提出的,看起來是替孝宗過繼兒子,可實際上,也是一場服從性測試……”
“仗著自己的扶立之功,想來拿捏這個新帝……”
“隻可惜才十四周歲的嘉靖皇帝,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為了能保障自己親爹的權利,也為了保證自己不成為文官集團手裏的吉祥物皇帝……”
“嘉靖與朝臣們,來了一次長達三年多的大禮議之爭。最後終是以楊廷和集團的失敗,嘉靖勝利告終。”
“而嘉靖勝利後,自然是要追封自己的親爹為皇帝,入太廟啊!”
“按照老朱定下的天子九廟製度,太廟正殿隻能供奉九位皇帝的神主牌位,一但後麵皇帝多了,超標了,就得移走除太祖皇帝外,與當朝皇帝血緣最遠的那位先祖的牌位到祧廟,也就是所謂的【親盡而遷】。”
“和嘉靖血緣最遠的,除了朱元璋外,那可不就是朱棣了嗎?”羅玉華歎息道,“可朱棣可不僅僅是嘉靖的老祖宗啊,也是他的偶像……”
“誰願意或是舍得給自己偶像移除太廟啊?”
“嘉靖思來想去,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給朱棣從太宗改成了明成祖,這樣他就可以跟自己老爹一樣,在老朱家的太廟裏,千秋萬代的享後世香火供奉了……”
“朱棣的神主牌位是保住了,可他的大胖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就成了被挪出太廟的那個倒黴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