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劉恆,撿漏王也能成為一代明君6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這裏,也許有人會覺得太誇張了,劉恆雖然是一代明君,可也不至於吹成這樣吧。”羅玉華聳肩笑道。
“那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啊,武則天,宋太祖,明太祖,太宗,成吉思汗,康熙,雍正,乾隆……”
“還有他的寶貝大孫子漢武帝劉徹,九代孫光武帝劉秀,甚至不知道十八代孫兒漢昭烈帝劉玄德……”羅玉華笑著說道,“那真是哪個都比他人氣高……”
“可人氣高就代表他們比劉恆更有能力嗎?”她看向徐愛提問道。
“你剛剛說的那些帝王,除了武則天外,其他的好像都有一個共同點……”徐愛倒也不推脫,“就都是那種軍事上極其強硬的那種……”
“漢文帝在這方麵,好像確實比不了他們……”
她聳肩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漢文帝時期,對待邊境匈奴,還是喜歡用女子和親政策來換取和平的……”
“和趙構喜歡拿錢討好金人差不多……”
“別別,你可別瞎說……”羅玉華趕忙打斷她的話,“完顏構可比不得漢文帝的,連一根腳指頭都比不了……”
“哎呀,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他們用的方法有些類似,都是不希望掀起戰事……”徐愛也慌忙解釋道。
“並不是這樣的……”羅玉華拍了拍她的肩膀道,“趙構也許真的是有心想學習漢文帝的方法,希望能先安定江山,恢複民生再說……”
“不過,你也不是完全說的沒道理,他倆的命運還是有那麽一點點相似的……”她繼續道。
“隻可惜可惜,光命運相似是沒用的,在能力和運氣上,趙構比起劉恆來,那差的可就不止一星半點了……”
“要知道劉恆原本隻是個不起眼的代王,趙構開始也隻是個不受重視的康王。”
“他倆能夠登上皇位,都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後,被大臣選擇並力挺登上的皇位。”
“而在成為皇帝後,他們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希望先恢複民生,發展國力……”羅玉華繼續道,“可以說,你要說趙構沒想著效仿效仿漢文帝,那還真是有些讓人不敢相信的……”
“可效仿漢文帝的人也很多,為什麽就趙構的口碑爛成這個樣子呢?”
她搖頭歎道:“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慫……”
“漢文帝劉恆為邊疆無戰事,時常會用和親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與他內斂沉穩的性格有一部分關係……”
“二來漢朝在當時,雖然軍事上略輸匈奴,但也絕不是任由對方吊打的情況,換句話說,匈奴也好,大漢也好,更多的時候,都是見好就收,而不是誰單方麵碾壓對方的……”
“而北宋末年,金朝攻入宋朝都城開封,連皇帝都擄走了,趙構登基時,隻餘半壁江山了!自然是比不得正在強盛期的大一統王朝大漢的……”
“但這也隻是外觀原因,真正造成他們差距的,還是帝王的態度……”她繼續道,“劉恆雖然看似各種忍讓,但實際上,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隱忍退讓是不可能持續換來和平的,所以他在邊地先後建立馬苑36所,用官奴婢3萬多人,養馬30萬匹。”
“他的兒子漢景帝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設在西邊、北邊的馬苑,還積極鼓勵民間百姓養馬,並對養馬百姓予以一定獎勵補貼。”
“這大大加強了邊防對馬匹的需求。也就是因為他們爺倆的努力,使得漢朝軍馬生產頗具規模,當時屬於官府的馬匹更是發展到了40萬匹,民間的還未計其數。”
”而在麵對匈奴的不斷入侵,漢文帝漢景帝爺倆皆實行【募民實邊】之策。”
她繼續道:”就是讓人在邊境之地建立城邑,並安排內地百姓遷徙至此,以充實邊地人口。”
“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皆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至其能自給自足為止。”
“而且遷往邊境的百姓,會按照伍編製起來,農忙時種田,農閑時就進行軍事訓練,以備隨時參戰。”
“因為擔心農戶不積極,文景時期還實行獎勵政策,凡是在抵抗匈奴侵擾時奪迴被掠奪的財物,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
“這樣一來,使得百姓對抵抗匈奴的積極性大大增強。”
羅玉華一麵說一麵讚歎:“看看,這才是真的天選帝王……”
“一方麵加強邊防建設,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麵又通過和親政策,與匈奴建立了相對和平的關係,借此減少了邊境的衝突。”
“比起趙構那種,都打到對方家門口了,卻強行退兵,手刃自己人以換和平的操作……”
“漢文帝這種則屬於如果大漢和匈奴真打起來了,他絕對不會認慫。”
“可如果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國家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他也絕對不會輕易言戰……”
“明明隻是撿漏帝王,卻偏偏將帝王之術完美詮釋……”徐愛感慨道,“要是沒有漢文帝的穩健政策和深遠謀略,為西漢的穩定和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何來漢武帝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呢?”
“漢文帝確實牛逼……”彈幕裏的眾人也忍不住了。
“要是真的能穿越,除了李二的貞觀年間,能過得舒心的也就是文景時期了……”
“對對,誰說一定要有開疆擴土的豐功偉績才能成為一代雄主的,漢文帝這樣的才是真正對百姓好的皇帝……”
“劉恆就是天生的帝王,他那權謀手段,就是他老爹劉邦活著,也得直唿牛逼……”
“反正在我這,漢文帝一定是可以進華夏帝王榜前十的存在……”
彈幕裏討論組聊的是熱火朝天,漢居裏的劉邦更是興奮的手舞足蹈,如果沒有聽錯看錯的話,恆兒的兒子孫子似乎也很受追捧……
嘿嘿嘿,他悄咪咪的瞥了一邊麵色鐵青的秦始皇一眼,勾起的嘴角用二百斤大水缸都壓不下去……
他老劉家的血脈就是比嬴秦強多了……
“那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啊,武則天,宋太祖,明太祖,太宗,成吉思汗,康熙,雍正,乾隆……”
“還有他的寶貝大孫子漢武帝劉徹,九代孫光武帝劉秀,甚至不知道十八代孫兒漢昭烈帝劉玄德……”羅玉華笑著說道,“那真是哪個都比他人氣高……”
“可人氣高就代表他們比劉恆更有能力嗎?”她看向徐愛提問道。
“你剛剛說的那些帝王,除了武則天外,其他的好像都有一個共同點……”徐愛倒也不推脫,“就都是那種軍事上極其強硬的那種……”
“漢文帝在這方麵,好像確實比不了他們……”
她聳肩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漢文帝時期,對待邊境匈奴,還是喜歡用女子和親政策來換取和平的……”
“和趙構喜歡拿錢討好金人差不多……”
“別別,你可別瞎說……”羅玉華趕忙打斷她的話,“完顏構可比不得漢文帝的,連一根腳指頭都比不了……”
“哎呀,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他們用的方法有些類似,都是不希望掀起戰事……”徐愛也慌忙解釋道。
“並不是這樣的……”羅玉華拍了拍她的肩膀道,“趙構也許真的是有心想學習漢文帝的方法,希望能先安定江山,恢複民生再說……”
“不過,你也不是完全說的沒道理,他倆的命運還是有那麽一點點相似的……”她繼續道。
“隻可惜可惜,光命運相似是沒用的,在能力和運氣上,趙構比起劉恆來,那差的可就不止一星半點了……”
“要知道劉恆原本隻是個不起眼的代王,趙構開始也隻是個不受重視的康王。”
“他倆能夠登上皇位,都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後,被大臣選擇並力挺登上的皇位。”
“而在成為皇帝後,他們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希望先恢複民生,發展國力……”羅玉華繼續道,“可以說,你要說趙構沒想著效仿效仿漢文帝,那還真是有些讓人不敢相信的……”
“可效仿漢文帝的人也很多,為什麽就趙構的口碑爛成這個樣子呢?”
她搖頭歎道:“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慫……”
“漢文帝劉恆為邊疆無戰事,時常會用和親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與他內斂沉穩的性格有一部分關係……”
“二來漢朝在當時,雖然軍事上略輸匈奴,但也絕不是任由對方吊打的情況,換句話說,匈奴也好,大漢也好,更多的時候,都是見好就收,而不是誰單方麵碾壓對方的……”
“而北宋末年,金朝攻入宋朝都城開封,連皇帝都擄走了,趙構登基時,隻餘半壁江山了!自然是比不得正在強盛期的大一統王朝大漢的……”
“但這也隻是外觀原因,真正造成他們差距的,還是帝王的態度……”她繼續道,“劉恆雖然看似各種忍讓,但實際上,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隱忍退讓是不可能持續換來和平的,所以他在邊地先後建立馬苑36所,用官奴婢3萬多人,養馬30萬匹。”
“他的兒子漢景帝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設在西邊、北邊的馬苑,還積極鼓勵民間百姓養馬,並對養馬百姓予以一定獎勵補貼。”
“這大大加強了邊防對馬匹的需求。也就是因為他們爺倆的努力,使得漢朝軍馬生產頗具規模,當時屬於官府的馬匹更是發展到了40萬匹,民間的還未計其數。”
”而在麵對匈奴的不斷入侵,漢文帝漢景帝爺倆皆實行【募民實邊】之策。”
她繼續道:”就是讓人在邊境之地建立城邑,並安排內地百姓遷徙至此,以充實邊地人口。”
“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皆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至其能自給自足為止。”
“而且遷往邊境的百姓,會按照伍編製起來,農忙時種田,農閑時就進行軍事訓練,以備隨時參戰。”
“因為擔心農戶不積極,文景時期還實行獎勵政策,凡是在抵抗匈奴侵擾時奪迴被掠奪的財物,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
“這樣一來,使得百姓對抵抗匈奴的積極性大大增強。”
羅玉華一麵說一麵讚歎:“看看,這才是真的天選帝王……”
“一方麵加強邊防建設,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麵又通過和親政策,與匈奴建立了相對和平的關係,借此減少了邊境的衝突。”
“比起趙構那種,都打到對方家門口了,卻強行退兵,手刃自己人以換和平的操作……”
“漢文帝這種則屬於如果大漢和匈奴真打起來了,他絕對不會認慫。”
“可如果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國家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他也絕對不會輕易言戰……”
“明明隻是撿漏帝王,卻偏偏將帝王之術完美詮釋……”徐愛感慨道,“要是沒有漢文帝的穩健政策和深遠謀略,為西漢的穩定和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何來漢武帝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呢?”
“漢文帝確實牛逼……”彈幕裏的眾人也忍不住了。
“要是真的能穿越,除了李二的貞觀年間,能過得舒心的也就是文景時期了……”
“對對,誰說一定要有開疆擴土的豐功偉績才能成為一代雄主的,漢文帝這樣的才是真正對百姓好的皇帝……”
“劉恆就是天生的帝王,他那權謀手段,就是他老爹劉邦活著,也得直唿牛逼……”
“反正在我這,漢文帝一定是可以進華夏帝王榜前十的存在……”
彈幕裏討論組聊的是熱火朝天,漢居裏的劉邦更是興奮的手舞足蹈,如果沒有聽錯看錯的話,恆兒的兒子孫子似乎也很受追捧……
嘿嘿嘿,他悄咪咪的瞥了一邊麵色鐵青的秦始皇一眼,勾起的嘴角用二百斤大水缸都壓不下去……
他老劉家的血脈就是比嬴秦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