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諸葛武侯的超級粉絲團2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十五章 諸葛武侯的超級粉絲團2
“啊!我能猜到很多人是丞相的粉絲,但是聽你這話的意思莫不是是,有些敵人也是?”徐愛和羅玉華自幼一起長大,感情親密如姐妹,自然是極其了解她的。
“對……”羅玉華點頭道,”像是三國時期,與劉備曹操三分天下的東吳大帝孫權,就對孔明極為看重。”
”要知道東吳當時是蜀漢的盟國。孫權的國主地位是高於孔明的,但他卻在蜀吳兩國的正式盟書中直書,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
“還對諸葛恪稱讚其叔父,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拿孔明先生與三代前的人物對比。這按現在的話來說,實在的有點舔的意思了。”
“可就這樣,他還比不了孔明先生的老對手,司馬家的司馬炎。這位更是終極腦殘粉,不但在蜀漢亡後,特別安排自己的親信將領陳勰去學習孔明練兵陣法。”
“而且還讓丞相的另一個粉頭陳壽整理諸葛亮集奉上,看完後特別感動,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還有陳壽,一個老被人當做亮黑的粉絲。要知道他在三國誌中不僅單獨為了諸葛亮立傳,編撰了十多萬字的諸葛亮集,不僅花大篇幅讚頌了諸葛亮的為政舉措。”
“誇他,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更是歌頌其大肆讚在百姓心中地位之高,黎庶追思,以為口實。”羅玉華繼續說道,“怎麽樣,沒想到吧。”
“確實……”徐愛聽得一愣一愣的,“我對三國那段曆史的認知,還停留在《三國演義》階段,而且五丈原後,我就不看了的……”
“除了這兩位呢,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桓溫和苻堅也都是孔明的崇拜者。”
“尤其是苻堅,此人本就是一個漢文化的優秀學習者,他因為喜歡孔明先生,便腦補自己手下能臣王猛是諸葛亮轉世,還特意封王猛為武侯。”
“還說過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這樣的言語。”
”再加上你剛剛提到的唐太宗,杜甫,王安石,嶽飛,於謙等人以外,還有大元朝的忽必烈,明朝太祖朱元璋,清朝康熙帝,乾隆帝,以及孫先生,總理那都無一例外,全是我諸葛丞相的粉絲。”
“這個我知道。”徐愛接話道,“我總理因為敬慕諸葛丞相,還在特殊時期,專門下令封存保護武侯祠。”
“甚至於他本人,也是如丞相一般,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到這裏,徐愛的麵色愈發恭敬起來。
“近代外交家厲聲教,在他的《望海潮》中的第一句,便拿武侯比作總理,說他老人家便與諸葛亮一樣為了國家和人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最厲害的是,身為一個割據政權的丞相,孔明先生不但沒被人嫌棄,甚至於,文廟,武廟,都留有他老人家的位置……”羅玉華也讚成她的話。
“華夏五千年來,得享文武二廟者,不過兩人,而諸葛丞相,便是其中之一。”
“明朝時,雖然武廟被撤,但諸葛丞相本人,卻被抬進了曆代帝王廟,與三皇五帝等帝皇武將一起接受子孫後代的祭祀……”
“還有武侯祠是在昭烈廟正殿下方的位置,但也不知道為什麽,大家更樂意的,還是叫武侯祠,而不是昭烈廟。”說到這裏,羅玉華更是想到了什麽有意思的事情。
“尤其是,前些年,那四川成都政府要修路,途徑昭烈廟,結果兩方人馬為了拆廟還是改道,吵的那叫一個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有一個人突然開口道:可是武侯祠也在昭烈廟啊!”她麵上露出笑容,然後調皮的一攤手,“這一句話,頓時叫全場人都沒了聲音,也成功說服了所有人,最後繞過了昭烈廟,重新規劃了路線。”
“哈哈,大家都說,諸葛孔明果然是昭烈帝身邊最忠心的臣子,即便過去了兩千年,依舊可保主公安危……”
話說到這裏,各大位麵帝王都沉默了,他們之中,許多人皆是諸葛亮的追捧者。如今又聽到天幕說起修路時,孔明對玄德公的再一次庇護,皆是又感動又羨慕……
而此時三國位麵。
劉備早已淚流滿麵,雖然天幕未曾說的明白,但他已經大概猜到,自己窮極一生,也還是未能再造大漢榮光。
可即便如此,那個布衣書生,卻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
“備得如此忠臣,何其有幸,何其有幸啊。”他仰天長歎道,“孔明先生,備在此多謝你了……”
說罷,便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張飛此時則一反昔日維護兄長的態度,不但沒有勸劉備,反而是跟在劉備身後一起拜在地上。
雖然他是個粗人,但粗人也懂情義,那故意刁難了他們三次,才讓他們進門的書生日後,竟是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張飛的眼角也隱隱有些濕潤了……
漢初。
“好一個諸葛孔明。”劉邦一拍大腿,激動極了,“想不到我漢朝竟有如此這般忠心為主的臣子,好好好!天佑我大漢啊!”
呂雉倒是沒有說話,她盯著那天幕,隱隱覺得有哪裏不太對勁。
“剛剛提到的那個什麽南宋的嶽飛,還有明朝的於謙……”她皺眉低聲道,“若是我沒記錯的話……”
“這兩位也都是立有名垂千古的奇功,但卻沒有好下場,死在了自家皇帝的手裏……”
“敢……”劉邦被她話驚出一身冷汗,“大漢之後世子孫若是當真敢做這種事情,朕必扒了他的皮……”
蕭何站在一邊低著頭,並未發一言,隻是眼神微微瞥向了那兩口子,也不知道心裏在想些什麽……
“啊!我能猜到很多人是丞相的粉絲,但是聽你這話的意思莫不是是,有些敵人也是?”徐愛和羅玉華自幼一起長大,感情親密如姐妹,自然是極其了解她的。
“對……”羅玉華點頭道,”像是三國時期,與劉備曹操三分天下的東吳大帝孫權,就對孔明極為看重。”
”要知道東吳當時是蜀漢的盟國。孫權的國主地位是高於孔明的,但他卻在蜀吳兩國的正式盟書中直書,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
“還對諸葛恪稱讚其叔父,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拿孔明先生與三代前的人物對比。這按現在的話來說,實在的有點舔的意思了。”
“可就這樣,他還比不了孔明先生的老對手,司馬家的司馬炎。這位更是終極腦殘粉,不但在蜀漢亡後,特別安排自己的親信將領陳勰去學習孔明練兵陣法。”
“而且還讓丞相的另一個粉頭陳壽整理諸葛亮集奉上,看完後特別感動,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還有陳壽,一個老被人當做亮黑的粉絲。要知道他在三國誌中不僅單獨為了諸葛亮立傳,編撰了十多萬字的諸葛亮集,不僅花大篇幅讚頌了諸葛亮的為政舉措。”
“誇他,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更是歌頌其大肆讚在百姓心中地位之高,黎庶追思,以為口實。”羅玉華繼續說道,“怎麽樣,沒想到吧。”
“確實……”徐愛聽得一愣一愣的,“我對三國那段曆史的認知,還停留在《三國演義》階段,而且五丈原後,我就不看了的……”
“除了這兩位呢,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桓溫和苻堅也都是孔明的崇拜者。”
“尤其是苻堅,此人本就是一個漢文化的優秀學習者,他因為喜歡孔明先生,便腦補自己手下能臣王猛是諸葛亮轉世,還特意封王猛為武侯。”
“還說過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這樣的言語。”
”再加上你剛剛提到的唐太宗,杜甫,王安石,嶽飛,於謙等人以外,還有大元朝的忽必烈,明朝太祖朱元璋,清朝康熙帝,乾隆帝,以及孫先生,總理那都無一例外,全是我諸葛丞相的粉絲。”
“這個我知道。”徐愛接話道,“我總理因為敬慕諸葛丞相,還在特殊時期,專門下令封存保護武侯祠。”
“甚至於他本人,也是如丞相一般,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到這裏,徐愛的麵色愈發恭敬起來。
“近代外交家厲聲教,在他的《望海潮》中的第一句,便拿武侯比作總理,說他老人家便與諸葛亮一樣為了國家和人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最厲害的是,身為一個割據政權的丞相,孔明先生不但沒被人嫌棄,甚至於,文廟,武廟,都留有他老人家的位置……”羅玉華也讚成她的話。
“華夏五千年來,得享文武二廟者,不過兩人,而諸葛丞相,便是其中之一。”
“明朝時,雖然武廟被撤,但諸葛丞相本人,卻被抬進了曆代帝王廟,與三皇五帝等帝皇武將一起接受子孫後代的祭祀……”
“還有武侯祠是在昭烈廟正殿下方的位置,但也不知道為什麽,大家更樂意的,還是叫武侯祠,而不是昭烈廟。”說到這裏,羅玉華更是想到了什麽有意思的事情。
“尤其是,前些年,那四川成都政府要修路,途徑昭烈廟,結果兩方人馬為了拆廟還是改道,吵的那叫一個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有一個人突然開口道:可是武侯祠也在昭烈廟啊!”她麵上露出笑容,然後調皮的一攤手,“這一句話,頓時叫全場人都沒了聲音,也成功說服了所有人,最後繞過了昭烈廟,重新規劃了路線。”
“哈哈,大家都說,諸葛孔明果然是昭烈帝身邊最忠心的臣子,即便過去了兩千年,依舊可保主公安危……”
話說到這裏,各大位麵帝王都沉默了,他們之中,許多人皆是諸葛亮的追捧者。如今又聽到天幕說起修路時,孔明對玄德公的再一次庇護,皆是又感動又羨慕……
而此時三國位麵。
劉備早已淚流滿麵,雖然天幕未曾說的明白,但他已經大概猜到,自己窮極一生,也還是未能再造大漢榮光。
可即便如此,那個布衣書生,卻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
“備得如此忠臣,何其有幸,何其有幸啊。”他仰天長歎道,“孔明先生,備在此多謝你了……”
說罷,便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張飛此時則一反昔日維護兄長的態度,不但沒有勸劉備,反而是跟在劉備身後一起拜在地上。
雖然他是個粗人,但粗人也懂情義,那故意刁難了他們三次,才讓他們進門的書生日後,竟是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張飛的眼角也隱隱有些濕潤了……
漢初。
“好一個諸葛孔明。”劉邦一拍大腿,激動極了,“想不到我漢朝竟有如此這般忠心為主的臣子,好好好!天佑我大漢啊!”
呂雉倒是沒有說話,她盯著那天幕,隱隱覺得有哪裏不太對勁。
“剛剛提到的那個什麽南宋的嶽飛,還有明朝的於謙……”她皺眉低聲道,“若是我沒記錯的話……”
“這兩位也都是立有名垂千古的奇功,但卻沒有好下場,死在了自家皇帝的手裏……”
“敢……”劉邦被她話驚出一身冷汗,“大漢之後世子孫若是當真敢做這種事情,朕必扒了他的皮……”
蕭何站在一邊低著頭,並未發一言,隻是眼神微微瞥向了那兩口子,也不知道心裏在想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