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社交達人劉邦追星始皇帝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十二章 社交達人劉邦追星始皇帝
“老朱為何又對劉秀這般仰慕呢?”
“要知道東漢初期比明朝的開國慘樣還兇險,曆經漫長天災戰亂,全國各地民不聊生,人口大量銳減,好些地方的土地都湊不齊農人來種植。這對於天生愛種地的華夏人而言,那可是絕對忍不了的事了。”
“而且當時,除了人口問題以外,國家也遭受外敵的瘋狂肆虐,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漢光武帝依舊能夠力挽狂瀾以強力的國家手段,短時間快速提振國民經濟。”
……
“厲害!”劉邦越看越是興奮起來,“不愧是我劉家子孫,哈哈,有誌氣,有本事……”
嬴政在一邊越看是越生氣,一來是羨慕別家的子孫有誌氣,二來則是不解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到底是做了什麽,能把好好的大秦折騰沒的。
“朱元璋自己前半生喜歡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漢高祖劉邦,後半生則獨愛中興之主漢光武帝劉秀……”
“而他不知道的是,很多年以後的自己,其實也是許多人的偶像。”
“像是清朝的康熙,還有民國的孫文先生,那都是老朱的忠實簇擁者。”
“孫先生就不用說了,生為漢人,自然是對漢家王朝的開國君主極為尊崇的。”
“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一直被被用來和大明對比的大清聖祖康熙皇帝,居然也極其推崇這個前朝開國君主。”
“要知道,康熙皇帝曾經六次南巡,次次都要去南京的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而且每次都是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雖說也有一些政治目的,但其對於朱元璋的曆史功績也是極其服氣的。”
“他甚至認為朱元璋的功績超過了唐代的太宗皇帝以及宋朝的太祖皇帝。並命人在明孝陵立碑刻字【治隆唐宋】,以此來表達自己對老朱的崇拜和敬重。”
“而他的好聖孫卻處處以學習祖父為榮。”
“康熙拜祭明太祖的孝陵,那乾隆便拜祭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康熙誇讚朱元璋是治隆唐宋,那乾隆就要讚美朱棣是遠邁漢唐……”
“這乍看起來,似乎康熙才應該是乾小四的終極目標,超級偶像……”
“而明成祖朱棣,不過是旁邊的一碟配菜……”
“可實際上卻不盡然。”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個極其自負的皇帝,絕對算得上是天老大,我老二的那種性子。這天下都是他的,自然是沒有他不敢做的事情的。”
“可就是這麽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帝,卻也還是對前朝的永樂大帝心存敬畏和佩服的。”
“一輩子寫了幾萬首詩,卻一篇也沒有被錄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乾隆帝,文化水平到底多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其在明長陵留下的【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卻成了千古名言。”
“雖說這段話是在批判明朝後期的無能,但這並不妨礙其佩服朱棣本人。”
”曾經的朱棣為顯示明朝強大國力,震懾對中原懷有異心的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域帖木兒帝國,在北京懷來縣向各國使臣舉行了十萬級別的大規模閱兵。
”明軍【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軍容整齊,步調如一,強大的氣勢和過人的能力,使得多國使臣神色大變,心甘情願俯首稱臣。”
“乾隆時期,亦有英國使者來華夏覲見天子,並帶來了諸多工業革命後出現的科技成果。”
“此番舉動既有示威之嫌,亦有結交之意。”
”但是乾隆卻不屑一顧,還保持著天朝上國的姿態,甚至學起了明成祖,也給英國使者來了一次大閱兵儀式……”
“隻是結局卻……”
“唉!不提也罷了……”
“可以說,雖然從未曾直麵提及過朱棣是自己的偶像,但很多的時候,乾隆都是在效仿朱棣行事的。”
“除了閱兵外,他還學著朱棣編纂《永樂大典》一般,編修了《四庫全書》。”
“甚至於朱棣的身影,也是與他一起的入畫的,雖說乾隆自己在畫中一副睥睨眾生的姿態,而朱棣卻隻是一副恭敬從命的樣子……”
“但在我們狂妄自大,唯我獨尊的十全老人眼裏,也不是誰都配與他同入一幅畫像的。”
“即便是那個人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也不一定配的上……”
……
提及這位乾隆皇帝時,天音的語氣似乎有些戲謔之意,這使得那秦漢兩朝的開國之君皆是皺起眉頭。
“後世的皇帝,這麽不要臉的嗎?”劉邦忍不住開口道,“政哥啊,您怎麽看呢?”
論起交友能力,劉邦認第二,還真沒幾個皇帝敢認第一,他那自來熟的本事和態度,讓嬴政身邊的蒙恬瞬間警惕起來。
但始皇帝卻似乎沒有生氣,隻微微蹙了蹙眉頭,便開了金口,“嗯”了一聲。
眼瞅著這僵局被打破了,劉邦更是興奮,他上前一步,嬉皮笑臉道:“陛下,朕還以為,您就要一直這麽站著,不打算搭理我們這些後麵來的了呢!”
“……”嬴政此時很無語,但還是保持著風度,“你便是我秦朝亡後的漢朝開國之君?叫劉邦的?”
“正是在下……”劉邦立馬點頭迴道,“陛下,您可是我劉季一生追逐的夢想啊……”
馬屁剛拍一半,那天幕就和與他商量好一般,同時也提到了漢高祖劉邦與他偶像嬴政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這位草根逆襲的赤龍之子,亦是有著自己喜歡和尊崇的偶像的。”
“你別看他自己本就是傳奇一般的存在。可實際上他早年卻隻是個能夠每天與朋友一起吃喝玩樂,渾渾噩噩的度日便極其滿足的小官。”
“直到那一次,他親眼目睹了始皇帝的盛大出行,感受到了帝王的威嚴。”
“這讓遊手好閑的劉邦頃刻之間成為了眼前這個偉大身影的忠實迷弟,從此將始皇帝視為自己的楷模,並窮極一生追逐其走過的道路……”
“老朱為何又對劉秀這般仰慕呢?”
“要知道東漢初期比明朝的開國慘樣還兇險,曆經漫長天災戰亂,全國各地民不聊生,人口大量銳減,好些地方的土地都湊不齊農人來種植。這對於天生愛種地的華夏人而言,那可是絕對忍不了的事了。”
“而且當時,除了人口問題以外,國家也遭受外敵的瘋狂肆虐,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漢光武帝依舊能夠力挽狂瀾以強力的國家手段,短時間快速提振國民經濟。”
……
“厲害!”劉邦越看越是興奮起來,“不愧是我劉家子孫,哈哈,有誌氣,有本事……”
嬴政在一邊越看是越生氣,一來是羨慕別家的子孫有誌氣,二來則是不解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到底是做了什麽,能把好好的大秦折騰沒的。
“朱元璋自己前半生喜歡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漢高祖劉邦,後半生則獨愛中興之主漢光武帝劉秀……”
“而他不知道的是,很多年以後的自己,其實也是許多人的偶像。”
“像是清朝的康熙,還有民國的孫文先生,那都是老朱的忠實簇擁者。”
“孫先生就不用說了,生為漢人,自然是對漢家王朝的開國君主極為尊崇的。”
“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一直被被用來和大明對比的大清聖祖康熙皇帝,居然也極其推崇這個前朝開國君主。”
“要知道,康熙皇帝曾經六次南巡,次次都要去南京的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而且每次都是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雖說也有一些政治目的,但其對於朱元璋的曆史功績也是極其服氣的。”
“他甚至認為朱元璋的功績超過了唐代的太宗皇帝以及宋朝的太祖皇帝。並命人在明孝陵立碑刻字【治隆唐宋】,以此來表達自己對老朱的崇拜和敬重。”
“而他的好聖孫卻處處以學習祖父為榮。”
“康熙拜祭明太祖的孝陵,那乾隆便拜祭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康熙誇讚朱元璋是治隆唐宋,那乾隆就要讚美朱棣是遠邁漢唐……”
“這乍看起來,似乎康熙才應該是乾小四的終極目標,超級偶像……”
“而明成祖朱棣,不過是旁邊的一碟配菜……”
“可實際上卻不盡然。”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個極其自負的皇帝,絕對算得上是天老大,我老二的那種性子。這天下都是他的,自然是沒有他不敢做的事情的。”
“可就是這麽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帝,卻也還是對前朝的永樂大帝心存敬畏和佩服的。”
“一輩子寫了幾萬首詩,卻一篇也沒有被錄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乾隆帝,文化水平到底多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其在明長陵留下的【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卻成了千古名言。”
“雖說這段話是在批判明朝後期的無能,但這並不妨礙其佩服朱棣本人。”
”曾經的朱棣為顯示明朝強大國力,震懾對中原懷有異心的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域帖木兒帝國,在北京懷來縣向各國使臣舉行了十萬級別的大規模閱兵。
”明軍【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軍容整齊,步調如一,強大的氣勢和過人的能力,使得多國使臣神色大變,心甘情願俯首稱臣。”
“乾隆時期,亦有英國使者來華夏覲見天子,並帶來了諸多工業革命後出現的科技成果。”
“此番舉動既有示威之嫌,亦有結交之意。”
”但是乾隆卻不屑一顧,還保持著天朝上國的姿態,甚至學起了明成祖,也給英國使者來了一次大閱兵儀式……”
“隻是結局卻……”
“唉!不提也罷了……”
“可以說,雖然從未曾直麵提及過朱棣是自己的偶像,但很多的時候,乾隆都是在效仿朱棣行事的。”
“除了閱兵外,他還學著朱棣編纂《永樂大典》一般,編修了《四庫全書》。”
“甚至於朱棣的身影,也是與他一起的入畫的,雖說乾隆自己在畫中一副睥睨眾生的姿態,而朱棣卻隻是一副恭敬從命的樣子……”
“但在我們狂妄自大,唯我獨尊的十全老人眼裏,也不是誰都配與他同入一幅畫像的。”
“即便是那個人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也不一定配的上……”
……
提及這位乾隆皇帝時,天音的語氣似乎有些戲謔之意,這使得那秦漢兩朝的開國之君皆是皺起眉頭。
“後世的皇帝,這麽不要臉的嗎?”劉邦忍不住開口道,“政哥啊,您怎麽看呢?”
論起交友能力,劉邦認第二,還真沒幾個皇帝敢認第一,他那自來熟的本事和態度,讓嬴政身邊的蒙恬瞬間警惕起來。
但始皇帝卻似乎沒有生氣,隻微微蹙了蹙眉頭,便開了金口,“嗯”了一聲。
眼瞅著這僵局被打破了,劉邦更是興奮,他上前一步,嬉皮笑臉道:“陛下,朕還以為,您就要一直這麽站著,不打算搭理我們這些後麵來的了呢!”
“……”嬴政此時很無語,但還是保持著風度,“你便是我秦朝亡後的漢朝開國之君?叫劉邦的?”
“正是在下……”劉邦立馬點頭迴道,“陛下,您可是我劉季一生追逐的夢想啊……”
馬屁剛拍一半,那天幕就和與他商量好一般,同時也提到了漢高祖劉邦與他偶像嬴政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這位草根逆襲的赤龍之子,亦是有著自己喜歡和尊崇的偶像的。”
“你別看他自己本就是傳奇一般的存在。可實際上他早年卻隻是個能夠每天與朋友一起吃喝玩樂,渾渾噩噩的度日便極其滿足的小官。”
“直到那一次,他親眼目睹了始皇帝的盛大出行,感受到了帝王的威嚴。”
“這讓遊手好閑的劉邦頃刻之間成為了眼前這個偉大身影的忠實迷弟,從此將始皇帝視為自己的楷模,並窮極一生追逐其走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