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朱棣,讓人羨慕的頂級歐皇6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人讀書識字,是為了明事理,做自己。”徐愛皺著眉頭繼續道,“不是讓你賣弄,盡挑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來做,好顯擺自己有多牛逼……”
“方孝孺的【寧死不屈】,在後世那些迂腐酸儒眼裏,被吹的高風亮節,恨不能替他立碑,彰顯其豐功偉績……”
“那我倒想問問他們,如果朱棣真的是如他們所說,誅了方孝孺十族。”
“那這貨,踩著別人的血,來成就自己的名聲,問過那些無辜被牽連的倒黴蛋們的意見沒有……”
“還有還有……”她繼續吐槽道,“朝鮮的那個什麽《李朝實錄》,說朱棣為了心愛的朝鮮妃子,親自觀看了2800多名宮女被淩遲……”
“我的天啊,這些文人為了黑人,也是什麽都敢寫啊。”
“要知道,明武宗時期的權宦劉瑾,被朱厚照下令淩遲三日,那可是活活了3357刀後,才讓他噶的……”
“2800宮女,全都淩遲處死,這得要安排多少有淩遲手藝的劊子手才行啊……”
“要我沒記錯的話,說活剮宮女的那一年,剛巧是永樂19年,那時候朱棣剛剛忙完遷都的事情,又在準備著再次親征……”
“那可以說是忙的腳都不沾地了的……”她搖頭罵道,“就這居然還有時間特意為一個韓妃報仇,用寶貴的時間去看後宮表演活剮宮女?”
“再說了,這剛剛遷都北京新皇城,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一口氣殺了那麽多人……”
“那宮人還夠用嗎?”
“北京故宮現在每日限流三萬人!”羅玉華也抿嘴嘲笑道,“那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了……”
“現在的故宮是博物院,是旅遊景點沒錯。”
“可當年,人家也隻是居住地地方啊!”她搖頭道,“2800多宮女被牽連進血案裏,皇宮依舊有人伺候,那就意味著皇宮宮女至少有5000朝上……”
“除此之外,還有各宮主子皇妃,大小太監,管家,禦馬監,太仆,前侍衛,內室院等一眾任職人員……”
“林林總總加起來,至少也要有幾萬多人吧……”
“這故宮……住的下那麽多人嗎?”她嗤笑道,“那些宮女啥的,難道休息時,全都掛在牆上?”
“況且,明世宗曾在《火警或問》裏提及過,宮中地麵狹窄,房屋重疊,每間屋子都要住三四宮人……”
“按照故宮的房屋數量來看,宮人的人數,應該不超過2600人……”
“這是嘉靖年間的數據”羅玉華繼續道,“不超過2600的宮人……”
“朱棣活剮的那2800百名宮女,隻是部分牽扯到韓妃案子裏的……”
“所以……”她沒再說下去,“是真是假,也不需要我繼續給大家科普了吧?”
“這武人若要殺你,一刀過去,不是兩段,便是穿個透明窟窿……”
“但是文人若要折騰你,管你有多厲害,隻要其大筆一揮,你就別想再從我這討到好處……”
“這才是真正殺人不見血,卻誅其名聲千萬年啊!”
此時,彈幕上飄過一段話。
徐愛眼尖看見了,便特意講那段話讀了出來:“主播說的對極了,先前我爸在家教育我,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我迴答他,其實這句話說的是能明辨是非就是德行,可我爸卻罵我隻會強嘴,說老祖宗的教誨說,女人不會生孩子就是不會下蛋的雞……”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程朱理學可真有【魅力】啊,這都近千年過去了,這控製人心思想的糟粕玩意,居然還留著根呢!”
“媽呀……”羅愛華渾身一顫,“姐妹,你辛苦了……”
她迴過頭,一臉嚴肅的說道:“說那麽多,其實不是想說大家不該學習文化,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說所有的讀書人全是誤國誤民之輩。”
“而是希望那些仗著自己有些文化的文人,別隻仗著自己手裏有筆墨,便愚弄人心……”
她皺眉道:“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
“自古以來,這些曾在曆史長河裏,熠熠生輝的華夏明珠,幾乎就沒有哪一個,沒被無良文人背刺過……”
“秦始皇暴力荒淫,抓捕平民百姓修建長城,逼死萬喜良,霸占孟薑女,為夏玉房修建阿房宮,勞民傷財……”
“漢高祖是個流氓,好酒貪色,臉皮極厚,大言不慚,白登山被匈奴人圍困七日,狼狽不堪,就是軍事能力太爛……”
“唐高祖廢物無用,慫,這天下都是他家二郎和女兒平陽昭公主打下來的……”
“明太祖心狠手辣,自己當了皇帝就翻臉不認人,嗜殺成性,把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小夥伴殺的一個不剩……”
徐愛一麵說一麵搖頭:“反正就是,你這皇帝再牛,隻要不合其心意,就是給你一通亂黑……”
……
“……”這一番話,隻說的漢居裏的眾人,皆是怒火衝天。
“這些文人……全都這麽不靠譜的嗎?”
“陳朱理學又是什麽?不應該是孔孟之道嗎?”
……
“唉!”羅玉華歎息道,“說起來,可能還會有人提出質疑,覺得我們有些危言聳聽……”
“認為就算朱棣被清算了,那大明也不會有什麽事……”
“拜托啊,你們不知道,靖難之後,朱棣登上皇位後,僅一年。帖木兒那個瘸子,便想打著為蒙古報仇的名義,來東征大明嗎?”
“曾經有人猜想過,如果真是帖木兒打了過來,大明能否扛住……”
“不好說……”她搖了搖頭,“當時的大明如果繼續由朱允炆做皇帝,估計這會已經是以文抑武的大號宋朝了!”
“對麵的那個,卻是軍事奇才,有中亞朱元璋之名的征服者帖木兒啊!”
“朱允炆這麽個紙上談兵都不會的皇帝要真是麵對帖木兒,嘖!不敢想,不願想……”
“就算是換成朱棣這樣的軍事天才做皇帝,在靖難之後的第二年年,大明還處於百廢待興,還沒緩過來氣的階段。”
“朱棣知道要麵對帖木兒帝國的20萬精銳時,也是頭疼……”
“我想,他隻怕也是要拚盡全力,才能慘勝……”她頓了頓,“我不覺得朱棣會輸,並不單單隻是信任他的軍事實力……”
“也是相信我們自己華夏人的凝聚力,試想一下,一個雄才偉略的領導者,帶著一群不怕死,有信仰的人民……”
“我想不出有什麽可能會輸的理由。”
“隻不過,這場大戰最後還是偃旗息鼓了……”
“因為朱棣的歐皇屬性又啟動了……”
“方孝孺的【寧死不屈】,在後世那些迂腐酸儒眼裏,被吹的高風亮節,恨不能替他立碑,彰顯其豐功偉績……”
“那我倒想問問他們,如果朱棣真的是如他們所說,誅了方孝孺十族。”
“那這貨,踩著別人的血,來成就自己的名聲,問過那些無辜被牽連的倒黴蛋們的意見沒有……”
“還有還有……”她繼續吐槽道,“朝鮮的那個什麽《李朝實錄》,說朱棣為了心愛的朝鮮妃子,親自觀看了2800多名宮女被淩遲……”
“我的天啊,這些文人為了黑人,也是什麽都敢寫啊。”
“要知道,明武宗時期的權宦劉瑾,被朱厚照下令淩遲三日,那可是活活了3357刀後,才讓他噶的……”
“2800宮女,全都淩遲處死,這得要安排多少有淩遲手藝的劊子手才行啊……”
“要我沒記錯的話,說活剮宮女的那一年,剛巧是永樂19年,那時候朱棣剛剛忙完遷都的事情,又在準備著再次親征……”
“那可以說是忙的腳都不沾地了的……”她搖頭罵道,“就這居然還有時間特意為一個韓妃報仇,用寶貴的時間去看後宮表演活剮宮女?”
“再說了,這剛剛遷都北京新皇城,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一口氣殺了那麽多人……”
“那宮人還夠用嗎?”
“北京故宮現在每日限流三萬人!”羅玉華也抿嘴嘲笑道,“那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了……”
“現在的故宮是博物院,是旅遊景點沒錯。”
“可當年,人家也隻是居住地地方啊!”她搖頭道,“2800多宮女被牽連進血案裏,皇宮依舊有人伺候,那就意味著皇宮宮女至少有5000朝上……”
“除此之外,還有各宮主子皇妃,大小太監,管家,禦馬監,太仆,前侍衛,內室院等一眾任職人員……”
“林林總總加起來,至少也要有幾萬多人吧……”
“這故宮……住的下那麽多人嗎?”她嗤笑道,“那些宮女啥的,難道休息時,全都掛在牆上?”
“況且,明世宗曾在《火警或問》裏提及過,宮中地麵狹窄,房屋重疊,每間屋子都要住三四宮人……”
“按照故宮的房屋數量來看,宮人的人數,應該不超過2600人……”
“這是嘉靖年間的數據”羅玉華繼續道,“不超過2600的宮人……”
“朱棣活剮的那2800百名宮女,隻是部分牽扯到韓妃案子裏的……”
“所以……”她沒再說下去,“是真是假,也不需要我繼續給大家科普了吧?”
“這武人若要殺你,一刀過去,不是兩段,便是穿個透明窟窿……”
“但是文人若要折騰你,管你有多厲害,隻要其大筆一揮,你就別想再從我這討到好處……”
“這才是真正殺人不見血,卻誅其名聲千萬年啊!”
此時,彈幕上飄過一段話。
徐愛眼尖看見了,便特意講那段話讀了出來:“主播說的對極了,先前我爸在家教育我,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我迴答他,其實這句話說的是能明辨是非就是德行,可我爸卻罵我隻會強嘴,說老祖宗的教誨說,女人不會生孩子就是不會下蛋的雞……”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程朱理學可真有【魅力】啊,這都近千年過去了,這控製人心思想的糟粕玩意,居然還留著根呢!”
“媽呀……”羅愛華渾身一顫,“姐妹,你辛苦了……”
她迴過頭,一臉嚴肅的說道:“說那麽多,其實不是想說大家不該學習文化,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說所有的讀書人全是誤國誤民之輩。”
“而是希望那些仗著自己有些文化的文人,別隻仗著自己手裏有筆墨,便愚弄人心……”
她皺眉道:“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
“自古以來,這些曾在曆史長河裏,熠熠生輝的華夏明珠,幾乎就沒有哪一個,沒被無良文人背刺過……”
“秦始皇暴力荒淫,抓捕平民百姓修建長城,逼死萬喜良,霸占孟薑女,為夏玉房修建阿房宮,勞民傷財……”
“漢高祖是個流氓,好酒貪色,臉皮極厚,大言不慚,白登山被匈奴人圍困七日,狼狽不堪,就是軍事能力太爛……”
“唐高祖廢物無用,慫,這天下都是他家二郎和女兒平陽昭公主打下來的……”
“明太祖心狠手辣,自己當了皇帝就翻臉不認人,嗜殺成性,把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小夥伴殺的一個不剩……”
徐愛一麵說一麵搖頭:“反正就是,你這皇帝再牛,隻要不合其心意,就是給你一通亂黑……”
……
“……”這一番話,隻說的漢居裏的眾人,皆是怒火衝天。
“這些文人……全都這麽不靠譜的嗎?”
“陳朱理學又是什麽?不應該是孔孟之道嗎?”
……
“唉!”羅玉華歎息道,“說起來,可能還會有人提出質疑,覺得我們有些危言聳聽……”
“認為就算朱棣被清算了,那大明也不會有什麽事……”
“拜托啊,你們不知道,靖難之後,朱棣登上皇位後,僅一年。帖木兒那個瘸子,便想打著為蒙古報仇的名義,來東征大明嗎?”
“曾經有人猜想過,如果真是帖木兒打了過來,大明能否扛住……”
“不好說……”她搖了搖頭,“當時的大明如果繼續由朱允炆做皇帝,估計這會已經是以文抑武的大號宋朝了!”
“對麵的那個,卻是軍事奇才,有中亞朱元璋之名的征服者帖木兒啊!”
“朱允炆這麽個紙上談兵都不會的皇帝要真是麵對帖木兒,嘖!不敢想,不願想……”
“就算是換成朱棣這樣的軍事天才做皇帝,在靖難之後的第二年年,大明還處於百廢待興,還沒緩過來氣的階段。”
“朱棣知道要麵對帖木兒帝國的20萬精銳時,也是頭疼……”
“我想,他隻怕也是要拚盡全力,才能慘勝……”她頓了頓,“我不覺得朱棣會輸,並不單單隻是信任他的軍事實力……”
“也是相信我們自己華夏人的凝聚力,試想一下,一個雄才偉略的領導者,帶著一群不怕死,有信仰的人民……”
“我想不出有什麽可能會輸的理由。”
“隻不過,這場大戰最後還是偃旗息鼓了……”
“因為朱棣的歐皇屬性又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