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努爾哈赤,愛讀明小說的灰小子5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金天命四年的正月,努爾哈赤親自率領軍隊攻打葉赫,占領了二十多個寨子。在得知明朝軍隊來臨,這才返迴。”
羅玉華搖頭道:“雖然努爾哈赤驍勇善戰,而明朝也日漸勢微,可到底還是家底子薄……”
”但即便如此,明朝楊鎬派使者去後金洽談停戰事宜時,努爾哈赤拒絕了。”
“二月份,明朝8萬多人馬的援軍抵達遼東,又加上葉赫部及朝鮮部隊,總計10萬,號稱20萬。在明神宗多次催促下,楊鎬坐鎮沈陽,命士兵四路進擊後金。”
”而努爾哈赤自收複撫順與清河後,為了迅速推進與明遼東都司的聯係,兼顧戍邊與戰備,特意在吉林崖設立了前進基地,構築城牆、駐紮士兵,為的就是防備明朝的進攻。”
”此時,四路明軍的軍事行動被努爾哈赤精密部署的情報網提前獲悉。”她繼續道,“努爾哈赤發現明軍南北二路因為地勢艱險而無法迅速抵達,於是決定集中兵力於都城附近,實行【你來我往,逐路擊破】的策略……”
“二月底,利多軍隊孤軍冒進。努爾哈赤派遣500駐防軍馳擊利多,並在其他明軍尚未抵達時,親自率部下迎擊杜鬆。”
“三月,杜鬆軍隊已經抵達薩爾滸,分成兩部。主力駐紮原地,於另一方麵攻擊吉林崖。”
“努爾哈赤迅速分兵三路,繞道後攻其主力。杜鬆軍隊全軍覆沒。”
”而杜鬆戰敗後,努爾哈赤又率八旗主力北上,迎擊馬林。”羅玉華呷了一口熱水,繼續說道,“次日,馬林軍隊也被全殲。”
“支援潘宗顏部的葉赫貝勒金台石、布揚骨聞得明軍大敗,趕忙撤迴葉赫。”
“可憐南路軍因為路程複雜,計劃受挫,未能按時抵達。”她歎道,“這給了努爾哈赤機會……”
“他們擊敗馬林後立即轉向南路。他誘敵深入,設伏屠殺的策略誘使明軍進入陷阱。事先主力埋伏於阿布達裏崗,又派遣少量明軍,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號,手持杜鬆令箭,偽稱杜鬆軍隊已接近赫圖阿拉,催促劉綎迅速行動。”
“三月初四,明軍西路軍戰敗,僅剩北路軍領導馬林苟活。”
“楊鎬坐鎮沈陽,並沒有加以策應。”羅玉華搖了搖頭,“在得知杜鬆、馬林戰敗後,才在三月初五才派出李如柏。李如柏軍隊行動緩慢,僅至虎攔崗附近,便又收到撤退命令,結果遭到後金哨探襲擊,誤以為後金主力進攻,驚恐逃竄,傷亡慘重。”
“你看,背刺這不又來了嗎?”羅玉華聳聳肩,“那朝鮮軍隊元帥薑弘看見此情況,立帶領殘軍投誠後金。”
“此戰後,努爾哈赤用計巧奪開原與鐵嶺,這使得明朝在遼東陣地失去了防禦後金西進的屏障。”
“在曆經多次大戰後,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力量遭受重創,葉赫部更是成為孤島。”
“同年的八月,努爾哈赤親自統兵包圍葉赫部東西兩城,一舉攻破,斬殺葉赫首領金台石、布揚骨,徹底剿滅了葉赫部。”
“天命六年,努爾哈赤遷都至遼陽,修建了東京城。”
“努爾哈赤當初在尚未立足於遼東時,有句【革命誓言】,也是攻打遼東重鎮前所散布的戰鬥口號,【同住、同食、同耕】”。羅玉華繼續道。
“天命七年,他擊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占領明遼西重鎮廣寧。”
“隨後後金又連破義州、錦州、大淩河等遼西四十餘座城堡。熊廷弼、王化貞率領殘存明軍與數十萬難民撤向山海關。”
“天命八年,努爾哈赤遭遇明登萊巡撫袁可立的水陸聯軍進攻,但其順利策反其將劉興祚。”
“天命十年的三月,努爾哈赤遷都沈陽。統治遼東過程中,他前前後後殘殺了許多無辜漢人、富戶與賢者,這也導致遼東人大規模反抗。”
說到了此處,羅玉華稍稍頓了頓,然後才遺憾的表示,“努爾哈赤雖是一代梟雄,但終究還是鬥不過天數……”
“天命十一年的正月,努爾哈赤率兵攻打寧遠,大明名將袁崇煥用紅夷炮傷了努爾哈赤,迫使他退迴沈陽。“”
“同年底,努爾哈赤破蒙古內喀爾喀巴林部,獲人畜五萬六千五百。四月,明將毛文龍擾鞍山,努爾哈赤還至沈陽。五月二十一日,迎科爾沁部首領奧巴至沈陽。”
“七月,努爾哈赤病重,二十三日赴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病轉深,乘船返沈陽,於八月十一日病逝,享年68歲。”說到這裏,羅玉華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一代梟雄最終未能完成自己的誌向……”
“但他也的的確確是從一窮二白開始,真正走到了這一步,為愛新覺羅家完成謀取天下的夙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崇德元年,成功即位的皇太極尊父親努爾哈赤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福陵。”
“而他的重孫子,康熙、五代孫,六代孫雍正、乾隆又再加封其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還一長串的諡號啊!”徐愛看她照著筆記讀完,忍不住咋舌道,“虧你能一字不差的念完……”
“這要擱我,估計舌頭都打結了……”
“哈哈哈……”羅玉華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直接背是真不記得了,但照著讀,我還是行的……”
“哦對了……”徐愛突然想到了什麽,趕忙問道,“我還有個疑問,那就是努爾哈赤的死因,到底是什麽?”
她聳肩道:“一個驍勇善戰,身強力壯的勇士,半生都在戰場上度過,怎麽好好的,從生病到離世,就隻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呢?”
“要知道四月份的時候,他還能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大勝而歸呢。怎麽才短短幾個月,人就沒了呢?”
羅玉華搖頭道:“雖然努爾哈赤驍勇善戰,而明朝也日漸勢微,可到底還是家底子薄……”
”但即便如此,明朝楊鎬派使者去後金洽談停戰事宜時,努爾哈赤拒絕了。”
“二月份,明朝8萬多人馬的援軍抵達遼東,又加上葉赫部及朝鮮部隊,總計10萬,號稱20萬。在明神宗多次催促下,楊鎬坐鎮沈陽,命士兵四路進擊後金。”
”而努爾哈赤自收複撫順與清河後,為了迅速推進與明遼東都司的聯係,兼顧戍邊與戰備,特意在吉林崖設立了前進基地,構築城牆、駐紮士兵,為的就是防備明朝的進攻。”
”此時,四路明軍的軍事行動被努爾哈赤精密部署的情報網提前獲悉。”她繼續道,“努爾哈赤發現明軍南北二路因為地勢艱險而無法迅速抵達,於是決定集中兵力於都城附近,實行【你來我往,逐路擊破】的策略……”
“二月底,利多軍隊孤軍冒進。努爾哈赤派遣500駐防軍馳擊利多,並在其他明軍尚未抵達時,親自率部下迎擊杜鬆。”
“三月,杜鬆軍隊已經抵達薩爾滸,分成兩部。主力駐紮原地,於另一方麵攻擊吉林崖。”
“努爾哈赤迅速分兵三路,繞道後攻其主力。杜鬆軍隊全軍覆沒。”
”而杜鬆戰敗後,努爾哈赤又率八旗主力北上,迎擊馬林。”羅玉華呷了一口熱水,繼續說道,“次日,馬林軍隊也被全殲。”
“支援潘宗顏部的葉赫貝勒金台石、布揚骨聞得明軍大敗,趕忙撤迴葉赫。”
“可憐南路軍因為路程複雜,計劃受挫,未能按時抵達。”她歎道,“這給了努爾哈赤機會……”
“他們擊敗馬林後立即轉向南路。他誘敵深入,設伏屠殺的策略誘使明軍進入陷阱。事先主力埋伏於阿布達裏崗,又派遣少量明軍,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號,手持杜鬆令箭,偽稱杜鬆軍隊已接近赫圖阿拉,催促劉綎迅速行動。”
“三月初四,明軍西路軍戰敗,僅剩北路軍領導馬林苟活。”
“楊鎬坐鎮沈陽,並沒有加以策應。”羅玉華搖了搖頭,“在得知杜鬆、馬林戰敗後,才在三月初五才派出李如柏。李如柏軍隊行動緩慢,僅至虎攔崗附近,便又收到撤退命令,結果遭到後金哨探襲擊,誤以為後金主力進攻,驚恐逃竄,傷亡慘重。”
“你看,背刺這不又來了嗎?”羅玉華聳聳肩,“那朝鮮軍隊元帥薑弘看見此情況,立帶領殘軍投誠後金。”
“此戰後,努爾哈赤用計巧奪開原與鐵嶺,這使得明朝在遼東陣地失去了防禦後金西進的屏障。”
“在曆經多次大戰後,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力量遭受重創,葉赫部更是成為孤島。”
“同年的八月,努爾哈赤親自統兵包圍葉赫部東西兩城,一舉攻破,斬殺葉赫首領金台石、布揚骨,徹底剿滅了葉赫部。”
“天命六年,努爾哈赤遷都至遼陽,修建了東京城。”
“努爾哈赤當初在尚未立足於遼東時,有句【革命誓言】,也是攻打遼東重鎮前所散布的戰鬥口號,【同住、同食、同耕】”。羅玉華繼續道。
“天命七年,他擊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占領明遼西重鎮廣寧。”
“隨後後金又連破義州、錦州、大淩河等遼西四十餘座城堡。熊廷弼、王化貞率領殘存明軍與數十萬難民撤向山海關。”
“天命八年,努爾哈赤遭遇明登萊巡撫袁可立的水陸聯軍進攻,但其順利策反其將劉興祚。”
“天命十年的三月,努爾哈赤遷都沈陽。統治遼東過程中,他前前後後殘殺了許多無辜漢人、富戶與賢者,這也導致遼東人大規模反抗。”
說到了此處,羅玉華稍稍頓了頓,然後才遺憾的表示,“努爾哈赤雖是一代梟雄,但終究還是鬥不過天數……”
“天命十一年的正月,努爾哈赤率兵攻打寧遠,大明名將袁崇煥用紅夷炮傷了努爾哈赤,迫使他退迴沈陽。“”
“同年底,努爾哈赤破蒙古內喀爾喀巴林部,獲人畜五萬六千五百。四月,明將毛文龍擾鞍山,努爾哈赤還至沈陽。五月二十一日,迎科爾沁部首領奧巴至沈陽。”
“七月,努爾哈赤病重,二十三日赴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病轉深,乘船返沈陽,於八月十一日病逝,享年68歲。”說到這裏,羅玉華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一代梟雄最終未能完成自己的誌向……”
“但他也的的確確是從一窮二白開始,真正走到了這一步,為愛新覺羅家完成謀取天下的夙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崇德元年,成功即位的皇太極尊父親努爾哈赤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福陵。”
“而他的重孫子,康熙、五代孫,六代孫雍正、乾隆又再加封其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還一長串的諡號啊!”徐愛看她照著筆記讀完,忍不住咋舌道,“虧你能一字不差的念完……”
“這要擱我,估計舌頭都打結了……”
“哈哈哈……”羅玉華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直接背是真不記得了,但照著讀,我還是行的……”
“哦對了……”徐愛突然想到了什麽,趕忙問道,“我還有個疑問,那就是努爾哈赤的死因,到底是什麽?”
她聳肩道:“一個驍勇善戰,身強力壯的勇士,半生都在戰場上度過,怎麽好好的,從生病到離世,就隻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呢?”
“要知道四月份的時候,他還能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大勝而歸呢。怎麽才短短幾個月,人就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