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皇太極,為情所困的大清雄主2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是這句話……”努爾哈赤此刻怒火中燒,眼瞼內側的微微跳動,充血的雙眼更是即將並濺出火星一般,“我愛新覺羅的子孫,到底是幹了什麽,要被這般辱罵……”
“父汗……”皇太極趕忙扶住他,“你先別急,天幕……後麵肯定會提的……”
“和始皇帝,漢高祖他們幾位說的一般,隻要知道了問題,出在哪裏,總還是有機會改變的……”他的心思遠超其他人,即便在遇到這種算是被人指著鼻子罵的情況下,還能冷靜的分析……
努爾哈赤聽見自己極為器重的第八子這麽說了,也漸漸迴過味來……
子孫所做所為,當老祖宗的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天幕既然願意直接點明,於他們而言,便是給了一次預知未來的機會。
也是給了他們一次彌補過失的機會……
天幕裏,羅玉華輕輕拍了拍徐愛,然後笑著說道:“先不說這些了,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大清締造者皇太極的一生吧……”
“皇太極出生於公元1592年,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清太宗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後金的建立者之一,大清王朝的締造者……”
“作為滿洲的統治者,皇太極在位期間,鞏固了清朝的統治基礎,還為後來的統一華夏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羅玉華繼續道:“他出生在建州部費阿拉城,原名叫名黃台吉,後來才改為皇太極。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八,所以被人稱為【八阿哥】。”
”他出生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和地盤,所以皇太極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己本身也極有天賦,尤其是在軍事和政治方麵有著過人的才能。”
“努爾哈赤也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在他在位期間,皇太極一直隨父征戰,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軍事經驗。”
“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在他十來歲左右時1便去世了,而他自己也開始了隨父征戰。”
“17歲時,他已經統率正白旗,參與薩爾滸之戰 28歲時位列四大貝勒之一。其他三人則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
“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從小過得不好,所以沒讀過書,但他卻是個天賦異稟的軍事奇才,自他起兵以來,從來未嚐一敗。”
“他帶領後金軍隊席卷遼東,就跟在逛自己家後花園一樣。”羅玉華繼續道,“可惜啊,再牛的天才也害怕火力覆蓋,努爾哈赤在遼東寧遠城嚐到了人生第一次大敗,被袁崇煥從外國引進的紅夷大炮轟的人仰馬翻,全軍潰逃,死傷慘重。”
“前麵便說到過,努爾哈赤在此役後沒多久,便於去世了,他的第八子皇太極在汗位爭鬥中,通過【八王共治】製度, 拔得頭籌,最終成為後金的大汗,改元【天聰】。”
“在他的統治下,後金逐漸發展壯大。皇太極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鞏固政權,包括,軍隊的建設,改革了軍製,建立了【八旗】製度,將滿族、漢族及其他民族的士兵編入八旗軍中,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羅玉華繼續說道。
“他還學著明朝製度設立了內閣,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行政體係,提升了中央集權的核心地位。”
“除此外,他還極為重視對漢族官員的任用,有效的促進了滿漢之間的融合。”羅玉華說道,“他積極向南擴張,並在公元1636年正式稱帝,年號【崇德】,還將後金改國號為清,這標誌著清朝的正式建立。”
”這些還不算,皇太極在文化領域也極其看重。他重視漢文化,經常鼓勵漢族人士參與政治,這推動了滿漢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他還設立了漢文書院,培養漢族人才,為清朝的統治提供了智力支持。”
“宗教方麵,皇太極更是極其包容的,滿族傳統信仰與漢族佛教、道教等宗教都並沒有受到打壓和排斥,這更是促進了多元文化的共存。”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滿族與漢族的關係不可能緩和,更不可能為後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在唐末石敬瑭割讓燕雲後,漢人整整四百多年都沒能完成南北一統,這使得華夏大地的南北文化割裂便極其嚴重……”徐愛接著她的話道,
“而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爺倆一個收迴了北方領土,一個利用遷都,移民等一係列政策使得南北方終於再次融合在了一起。”
“而皇太極也憑借著自己卓越的眼光,和對曆史潮流的精準判斷,積極推動了民族間的融合……”
“換句話來說,如果沒有朱家爺倆,華夏南北間可能會割裂成兩個不同的文明……”
“而沒有皇太極的努力,華夏想要實現如今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和諧場麵,隻怕也不容易……”
羅玉華點點頭表示讚成:“剛剛我看彈幕說,皇太極隻是推動者,但民族大融合的功勞並不能全算在他頭上……”
“這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她笑了笑,“但是如果沒有他第一個去做這種創新和改革,後人又如何能踩著前人的腳步去完成的更好呢?”
“在如今這個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學習和汲取前人的曆史經驗可是重要的……”
“沒有嬴政,可能後人未必會有想要把諸多政權整合在一起,完成大一統的決心……”
“沒有漢武帝,也許就沒有原來西域也是好地方,匈奴人也不可怕的覺悟……”
“沒有李世民,或許華夏子孫並不知道成為藍星中心,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沒有朱棣,華夏人也不會知道大洋彼岸,原來還有那麽多沒見過的大陸和國度……”
“很多的事情,第一個做出來的人未必是最好的,但沒有開創者走出這條路,那後人還能不能發現有條路可以走呢?”她歎道。
“所以,不要管開創者做的不好好不好,完不完善,有燈在那,才能照亮前方的路啊……”
“父汗……”皇太極趕忙扶住他,“你先別急,天幕……後麵肯定會提的……”
“和始皇帝,漢高祖他們幾位說的一般,隻要知道了問題,出在哪裏,總還是有機會改變的……”他的心思遠超其他人,即便在遇到這種算是被人指著鼻子罵的情況下,還能冷靜的分析……
努爾哈赤聽見自己極為器重的第八子這麽說了,也漸漸迴過味來……
子孫所做所為,當老祖宗的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天幕既然願意直接點明,於他們而言,便是給了一次預知未來的機會。
也是給了他們一次彌補過失的機會……
天幕裏,羅玉華輕輕拍了拍徐愛,然後笑著說道:“先不說這些了,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大清締造者皇太極的一生吧……”
“皇太極出生於公元1592年,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清太宗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後金的建立者之一,大清王朝的締造者……”
“作為滿洲的統治者,皇太極在位期間,鞏固了清朝的統治基礎,還為後來的統一華夏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羅玉華繼續道:“他出生在建州部費阿拉城,原名叫名黃台吉,後來才改為皇太極。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八,所以被人稱為【八阿哥】。”
”他出生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和地盤,所以皇太極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己本身也極有天賦,尤其是在軍事和政治方麵有著過人的才能。”
“努爾哈赤也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在他在位期間,皇太極一直隨父征戰,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軍事經驗。”
“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在他十來歲左右時1便去世了,而他自己也開始了隨父征戰。”
“17歲時,他已經統率正白旗,參與薩爾滸之戰 28歲時位列四大貝勒之一。其他三人則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
“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從小過得不好,所以沒讀過書,但他卻是個天賦異稟的軍事奇才,自他起兵以來,從來未嚐一敗。”
“他帶領後金軍隊席卷遼東,就跟在逛自己家後花園一樣。”羅玉華繼續道,“可惜啊,再牛的天才也害怕火力覆蓋,努爾哈赤在遼東寧遠城嚐到了人生第一次大敗,被袁崇煥從外國引進的紅夷大炮轟的人仰馬翻,全軍潰逃,死傷慘重。”
“前麵便說到過,努爾哈赤在此役後沒多久,便於去世了,他的第八子皇太極在汗位爭鬥中,通過【八王共治】製度, 拔得頭籌,最終成為後金的大汗,改元【天聰】。”
“在他的統治下,後金逐漸發展壯大。皇太極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鞏固政權,包括,軍隊的建設,改革了軍製,建立了【八旗】製度,將滿族、漢族及其他民族的士兵編入八旗軍中,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羅玉華繼續說道。
“他還學著明朝製度設立了內閣,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行政體係,提升了中央集權的核心地位。”
“除此外,他還極為重視對漢族官員的任用,有效的促進了滿漢之間的融合。”羅玉華說道,“他積極向南擴張,並在公元1636年正式稱帝,年號【崇德】,還將後金改國號為清,這標誌著清朝的正式建立。”
”這些還不算,皇太極在文化領域也極其看重。他重視漢文化,經常鼓勵漢族人士參與政治,這推動了滿漢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他還設立了漢文書院,培養漢族人才,為清朝的統治提供了智力支持。”
“宗教方麵,皇太極更是極其包容的,滿族傳統信仰與漢族佛教、道教等宗教都並沒有受到打壓和排斥,這更是促進了多元文化的共存。”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滿族與漢族的關係不可能緩和,更不可能為後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在唐末石敬瑭割讓燕雲後,漢人整整四百多年都沒能完成南北一統,這使得華夏大地的南北文化割裂便極其嚴重……”徐愛接著她的話道,
“而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爺倆一個收迴了北方領土,一個利用遷都,移民等一係列政策使得南北方終於再次融合在了一起。”
“而皇太極也憑借著自己卓越的眼光,和對曆史潮流的精準判斷,積極推動了民族間的融合……”
“換句話來說,如果沒有朱家爺倆,華夏南北間可能會割裂成兩個不同的文明……”
“而沒有皇太極的努力,華夏想要實現如今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和諧場麵,隻怕也不容易……”
羅玉華點點頭表示讚成:“剛剛我看彈幕說,皇太極隻是推動者,但民族大融合的功勞並不能全算在他頭上……”
“這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她笑了笑,“但是如果沒有他第一個去做這種創新和改革,後人又如何能踩著前人的腳步去完成的更好呢?”
“在如今這個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學習和汲取前人的曆史經驗可是重要的……”
“沒有嬴政,可能後人未必會有想要把諸多政權整合在一起,完成大一統的決心……”
“沒有漢武帝,也許就沒有原來西域也是好地方,匈奴人也不可怕的覺悟……”
“沒有李世民,或許華夏子孫並不知道成為藍星中心,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沒有朱棣,華夏人也不會知道大洋彼岸,原來還有那麽多沒見過的大陸和國度……”
“很多的事情,第一個做出來的人未必是最好的,但沒有開創者走出這條路,那後人還能不能發現有條路可以走呢?”她歎道。
“所以,不要管開創者做的不好好不好,完不完善,有燈在那,才能照亮前方的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