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皇太極,為情所困的大清雄主5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裏,皇太極原本微微勾起的嘴角也慢慢壓了下去,什麽鬼,按後世之人的說法,明明那時候的自己應該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怎麽就偏偏拿不下那已經日薄西山的明朝呢!
與他的惱怒相反的,則是老朱一大家子,雖然明白自家大明最終還是會被清朝取代,但就目前看來,還不至於讓他們氣的七竅生煙……
天幕裏,徐愛也在詢問這個問題:“我有一個疑問……”
“崇禎朝時的大明朝廷,應該已經是王朝末世之相了吧……”她猶豫了一會,繼續問道,“皇太極就不說了,多爾袞,多鐸哥倆,那可也都是清朝初年的頂級悍將,為什麽就始終拿不下明朝,打不進山海關呢?”
“嗯……”羅玉華見她發問,思索了片刻才開口道,“首先,我要說明,接下來這番話,不是想搞分裂啊!”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後金不屬於華夏正統,甚至可以說和蒙古一樣是異族……”她歎道。
“一個在建立政權後,才開始緊急創立滿洲文字的地方勢力,要想和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傳承的大一統王朝硬剛,這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奇跡了……”
“之前我們就提到過,蒙古成吉思汗家族牛逼吧,一路推進,半個歐亞大陸都歸他們家人管……”
“西邊那些村子聽到他們一家的名字,那都是聞風喪膽,嚇得屁滾尿流的……”
“而在我們華夏這邊,那個常被大家看不到的南宋小朝廷,卻嚴防死守,拚掉了黃金家族三四任雄主,這才被第五任大汗忽必烈拿下……”(這裏把托雷也算上了,畢竟在他二哥迴來前,托雷也代理過一段時間!)
“而蒙古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要拿下南宋一個割據政權都如此艱難,剛剛才開始經營的新公司後金政權想要直接一口就吞掉大明這樣一個即便在走下坡路,但依舊是世界五百強的業界頂尖大公司……”她笑了笑,“是太看得起自己呢,還是太看不起對方了呢?”
“這個比喻倒是有點意思……”徐愛也樂了,“這麽看來有時候不信天命還真的是不行的……”
“如果黃金家族不是連出第五代英主,南宋沒準能和熬掉遼,金一樣熬走蒙古……”
“而明朝,如果沒有那些內部問題,說不定滿清真的是難有機會進入中原地區……”
“曆史是不該談如果的……”羅玉華捂嘴笑了,但很快她又正色道,“滿清成為取代大明的新政權既是事實,也可能是天意……”
“更別提滿清的有些帝王,做的也還是相當不錯的……”
“就像是皇太極,他對於民族之間的大交融所做的,可不就是給咱們如今的民族大團結打下了良好基礎嘛……”
“古人的一些做法,在如今的我們看來,可能極其落後,偏激,或者殘忍……”
“但這也隻是因為他們當時所處的情況,以及眼光見識與如今的我們不能相比,這才會被認為是落後……”她笑道,“這就好比,再過幾百年,藍星的格局再次變幻,誰又能保證我們如今的看法和決定,在未來的人眼裏不是落後的呢……”
她繼續道:“像是皇太極,他的確對漢文化極為了解,但還是那句話,雙拳難敵四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明後期再不好,也還是有一群人願意為了國家出謀劃策,舍身就義的……”
“你想要靠硬碰硬的方法來完成拿下大明的夙願,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她笑道:“天聰四年滿清再次吃了敗仗。正月時,皇太極領兵攻占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
“當時的他決定要鞏固已占的四城,用作打進關內的釘子。而明廷則調集各路大軍,組織反攻,沒多久又收複永平等四城。”
“後金兵敗歸沈陽。皇太極因失已得四城,感傷墮淚,大小諸臣,見之無不涕流。”
”要知道,皇太極本人是有很好的文化素養,他繼位以後,又決定開始振興文教。天聰三年時,他便提出首先提出【以武功戡亂,以文教佐太平】,改了其父努爾哈赤屠殺文人的政策,並於當年進行考試,選取了滿、漢、蒙古生員二百人。”
“而此時此刻,他更加認識到發展文教對治理國家有著怎樣的重要性,並表示不讀書不會誤事這個看法是錯誤的。”
“他規定自天聰六年起,凡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歲以上,俱令讀書。”
“他還派人丈量土地,將各處餘地歸公,發給民戶耕種,不許旗主、貴族再立莊田。並把原來每13名壯丁編為一莊改為每8名壯丁編為一莊。”
“皇太極還下令編審壯丁,解放部分奴婢為編民。這些措施,雖使滿族貴族的特權受到一定製約,卻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
“對於漢族文化,皇太極更是極為推崇,不但自己努力學習,還命儒臣翻譯漢字書籍。”
“因為對漢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和學習,皇太極也明白了權力隻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江山才能穩固的道理。”
“於是他也踏出了曆朝曆代皇帝都會走的那一步,即是削藩。”
羅玉華歎息道:“天聰四年的六月,皇太極利用二貝勒阿敏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敗歸為借口,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給阿敏定下罪狀16條,然後將阿敏送高牆禁錮,永不敘用,不久後阿敏病死。”
“天聰五年八月,在大淩河之戰中,皇太極又與三貝勒莽古爾泰發生口角爭鬥,莽古爾泰竟拔劍相向,這又給了皇太極一個好的機會,趁機給莽古爾泰治罪,革去其大貝勒名號,降為一般的貝勒。並奪了他五牛錄的屬員,罰銀萬兩及馬匹若幹。”
“莽古爾泰也因此氣憤暴卒。 ”
“至此後,三大貝勒隻剩下大貝勒代善一人。”
“而大貝勒代善看的明白,於是他主動退讓,這也得到皇太極允準。”
“而代善的這番操作,也僅僅隻是暫緩了皇太極削弱其權利的心思罷了……”
與他的惱怒相反的,則是老朱一大家子,雖然明白自家大明最終還是會被清朝取代,但就目前看來,還不至於讓他們氣的七竅生煙……
天幕裏,徐愛也在詢問這個問題:“我有一個疑問……”
“崇禎朝時的大明朝廷,應該已經是王朝末世之相了吧……”她猶豫了一會,繼續問道,“皇太極就不說了,多爾袞,多鐸哥倆,那可也都是清朝初年的頂級悍將,為什麽就始終拿不下明朝,打不進山海關呢?”
“嗯……”羅玉華見她發問,思索了片刻才開口道,“首先,我要說明,接下來這番話,不是想搞分裂啊!”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後金不屬於華夏正統,甚至可以說和蒙古一樣是異族……”她歎道。
“一個在建立政權後,才開始緊急創立滿洲文字的地方勢力,要想和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傳承的大一統王朝硬剛,這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奇跡了……”
“之前我們就提到過,蒙古成吉思汗家族牛逼吧,一路推進,半個歐亞大陸都歸他們家人管……”
“西邊那些村子聽到他們一家的名字,那都是聞風喪膽,嚇得屁滾尿流的……”
“而在我們華夏這邊,那個常被大家看不到的南宋小朝廷,卻嚴防死守,拚掉了黃金家族三四任雄主,這才被第五任大汗忽必烈拿下……”(這裏把托雷也算上了,畢竟在他二哥迴來前,托雷也代理過一段時間!)
“而蒙古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要拿下南宋一個割據政權都如此艱難,剛剛才開始經營的新公司後金政權想要直接一口就吞掉大明這樣一個即便在走下坡路,但依舊是世界五百強的業界頂尖大公司……”她笑了笑,“是太看得起自己呢,還是太看不起對方了呢?”
“這個比喻倒是有點意思……”徐愛也樂了,“這麽看來有時候不信天命還真的是不行的……”
“如果黃金家族不是連出第五代英主,南宋沒準能和熬掉遼,金一樣熬走蒙古……”
“而明朝,如果沒有那些內部問題,說不定滿清真的是難有機會進入中原地區……”
“曆史是不該談如果的……”羅玉華捂嘴笑了,但很快她又正色道,“滿清成為取代大明的新政權既是事實,也可能是天意……”
“更別提滿清的有些帝王,做的也還是相當不錯的……”
“就像是皇太極,他對於民族之間的大交融所做的,可不就是給咱們如今的民族大團結打下了良好基礎嘛……”
“古人的一些做法,在如今的我們看來,可能極其落後,偏激,或者殘忍……”
“但這也隻是因為他們當時所處的情況,以及眼光見識與如今的我們不能相比,這才會被認為是落後……”她笑道,“這就好比,再過幾百年,藍星的格局再次變幻,誰又能保證我們如今的看法和決定,在未來的人眼裏不是落後的呢……”
她繼續道:“像是皇太極,他的確對漢文化極為了解,但還是那句話,雙拳難敵四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明後期再不好,也還是有一群人願意為了國家出謀劃策,舍身就義的……”
“你想要靠硬碰硬的方法來完成拿下大明的夙願,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她笑道:“天聰四年滿清再次吃了敗仗。正月時,皇太極領兵攻占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
“當時的他決定要鞏固已占的四城,用作打進關內的釘子。而明廷則調集各路大軍,組織反攻,沒多久又收複永平等四城。”
“後金兵敗歸沈陽。皇太極因失已得四城,感傷墮淚,大小諸臣,見之無不涕流。”
”要知道,皇太極本人是有很好的文化素養,他繼位以後,又決定開始振興文教。天聰三年時,他便提出首先提出【以武功戡亂,以文教佐太平】,改了其父努爾哈赤屠殺文人的政策,並於當年進行考試,選取了滿、漢、蒙古生員二百人。”
“而此時此刻,他更加認識到發展文教對治理國家有著怎樣的重要性,並表示不讀書不會誤事這個看法是錯誤的。”
“他規定自天聰六年起,凡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歲以上,俱令讀書。”
“他還派人丈量土地,將各處餘地歸公,發給民戶耕種,不許旗主、貴族再立莊田。並把原來每13名壯丁編為一莊改為每8名壯丁編為一莊。”
“皇太極還下令編審壯丁,解放部分奴婢為編民。這些措施,雖使滿族貴族的特權受到一定製約,卻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
“對於漢族文化,皇太極更是極為推崇,不但自己努力學習,還命儒臣翻譯漢字書籍。”
“因為對漢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和學習,皇太極也明白了權力隻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江山才能穩固的道理。”
“於是他也踏出了曆朝曆代皇帝都會走的那一步,即是削藩。”
羅玉華歎息道:“天聰四年的六月,皇太極利用二貝勒阿敏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敗歸為借口,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給阿敏定下罪狀16條,然後將阿敏送高牆禁錮,永不敘用,不久後阿敏病死。”
“天聰五年八月,在大淩河之戰中,皇太極又與三貝勒莽古爾泰發生口角爭鬥,莽古爾泰竟拔劍相向,這又給了皇太極一個好的機會,趁機給莽古爾泰治罪,革去其大貝勒名號,降為一般的貝勒。並奪了他五牛錄的屬員,罰銀萬兩及馬匹若幹。”
“莽古爾泰也因此氣憤暴卒。 ”
“至此後,三大貝勒隻剩下大貝勒代善一人。”
“而大貝勒代善看的明白,於是他主動退讓,這也得到皇太極允準。”
“而代善的這番操作,也僅僅隻是暫緩了皇太極削弱其權利的心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