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為大清朝付出一生的太後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投票鏈接掛出來以後,彈幕裏便瘋狂刷起了各大帝王的名字……
雖然在普通人的眼裏,邀請帝王來直播間參與直播,這一聽就是噱頭,但最近一次又一次的文物迴歸事件,使得所有人對學習華夏曆史的興趣格外濃厚……
各朝各代的帝王粉絲們都和不要命似的開始刷屏,刷禮物,生怕心目中的那個人沒被選中……
而徐愛和羅玉華也遵照自己之前的承諾,開始簡略的對比了一下孝莊文皇後和慈禧太後的一生……
“孝莊文太後作為皇太極莊妃的前半生,我們剛剛在給大家介紹皇太極時,已經基本交代清楚了……”羅玉華說道
“接下來,我們要和大家來聊一聊她作為大清昭聖皇太後和大清昭聖太皇太後時期的故事……”
“聽說這位太皇太後年輕時是一位一等一的大美女對嗎?”徐愛忍不住開口問道。
“確實有這個說法……”羅玉華點頭讚成道,“不過美貌也僅僅隻是她眾多優點中最不起眼的一項……”
“她本人的能力和品德才是最值得傳誦的……”
“相傳1642的三月,清軍俘獲了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
“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卻沒有殺他,而是派漢臣範文程等輪番勸降。”她繼續道,“洪承疇剛開始的時候寧死不屈,這讓惜才的皇太極極為苦惱,都有些食不甘味,寢不安寧了。”
“布木布泰在看到丈夫這般苦惱後,便毛遂自薦,決定親自去勸說那洪承疇。”
“傳言說她是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洪灌下人參汁,並動之以情,喻之以理,耐心勸慰。曆經數天的努力,總算是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麾下。 ”
“不過,此事件雖然廣為流傳,後世也多有作品演繹,很多人帶著有色眼鏡說其是用美色誘惑了洪承疇,才使他心甘情願的投降了……”
“不過關於這件事真正的情況,正史裏並無詳細記載,所以這個說法的真實性學術界尚有爭議。”她歎道,“某些文人墨客對於風月傳說,總是會格外關注,包括後來,在皇位爭奪中,也不乏有許多這樣的風月傳聞……”
“因為皇太極是突然的病發離世。他在自己皇位繼承者是誰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留下遺囑。”
“於是,又一場圍繞皇位的權力角逐正悄悄拉開了……”
“那時候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都對皇位虎視眈眈。”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皇位最後居然落在了當時隻有六歲的福臨身上。”她笑道,“或許是多爾袞為了大局出發,為避免內亂而作而不得不做出退讓。”
“但促成這一舉動的,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當時年紀尚幼,比起那些已經成年的皇子們而言,可就好操控多了……”
“木布木泰有沒有抓著這一點,用於籠絡多爾袞,官修的史書實錄並沒有留下任何記載。但最終的贏家,終究還是她和她的兒子……”
“在攝政王多爾袞死後,貴為太後的布木布泰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剛剛親政的順治帝,這使清朝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她曾誥諭順治帝說:【為天子者,處於至尊,誠為不易。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於灼見真知,蒞政必加以詳審剛斷。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綜理勿倦】。”
“意思大概就是,百姓是國家之本,所以作為皇帝,要做到會用人,用賢臣,還有多思考,不要盲目。要賞罰公正、衣著器用合乎準則,如果隻知享樂,那麽帝業將由此更易。”
“順治把母親的這番教誨當做【作君之則】,視其作為自己的為君座右銘……”
她笑道:“順治在親政後,也遵照母後的教導,經常到內三院與漢人文臣討論曆朝治國的得失,總結了許多治國的經驗,選賢任能,嚴懲貪官,並對朝政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且小有成就。”
“而太後本人,為了大清和兒子的江山,也是極為盡心盡力。她對漢將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撫孤結親,讓他們心甘情願為清朝更好的效力。”
“在後宮,太後也提倡節儉,常將節餘銀兩賑濟災民,像是順治十一年和順治十三年,布木布泰分別發宮中銀四萬兩,發宮中銀三萬兩,用於賑濟直隸災民。”
“然而不幸的是,順治帝也沒有能夠陪伴母親太久,年僅24歲便英年早逝了。”
“而這個堅強的女人在難過痛苦後,依舊是主動站了出來,她八歲的孫兒玄燁在其扶持下即位,即康熙帝。”
“而這次皇位的更替,便是完全按照她的旨意進行的。可以說在清代曆史上,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曆史選擇。”
“相傳順治臨終前,曾想選立一位成年的兄弟繼承皇位,但他的母親布木布泰卻堅持立皇子,並擇定玄燁。”
“而其給出的理由居然是,玄燁在髫齡時已經出過天花,以後都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的傷害了。”
”而對於玄燁這個孫子,布木布泰是既慈愛,又嚴厲。”羅玉華歎道,她沒有過垂簾聽政的想法,隻是在後宮教導玄燁,凡飲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規矩和禮儀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責備。”
“玄燁繼位初期,她當著眾臣之麵,詢問孫兒身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燁答道,【臣無他欲,惟願天下義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即便玄燁後來全麵親政,布木布泰依舊全力輔佐他。祖孫二人之間始終親密。”
“說實話,對比起那些為了皇權,母子反目,祖孫暗鬥的皇家親屬,這祖孫二人之間的感情,實在的讓人羨慕……”
“布木布泰自己雖不幹預政事,但朝廷每有黜陟,玄燁總會先稟告祖母而後施行。據《康熙起居注》記載,玄燁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後,都要去後宮向布木布泰問安請示,有時一天多達三次,聆聽祖母麵授機宜。”
“他稱頌祖母雖穆處深宮,但常為國家謀劃弘綱大政,勉以懷保,惕以勵精”。
雖然在普通人的眼裏,邀請帝王來直播間參與直播,這一聽就是噱頭,但最近一次又一次的文物迴歸事件,使得所有人對學習華夏曆史的興趣格外濃厚……
各朝各代的帝王粉絲們都和不要命似的開始刷屏,刷禮物,生怕心目中的那個人沒被選中……
而徐愛和羅玉華也遵照自己之前的承諾,開始簡略的對比了一下孝莊文皇後和慈禧太後的一生……
“孝莊文太後作為皇太極莊妃的前半生,我們剛剛在給大家介紹皇太極時,已經基本交代清楚了……”羅玉華說道
“接下來,我們要和大家來聊一聊她作為大清昭聖皇太後和大清昭聖太皇太後時期的故事……”
“聽說這位太皇太後年輕時是一位一等一的大美女對嗎?”徐愛忍不住開口問道。
“確實有這個說法……”羅玉華點頭讚成道,“不過美貌也僅僅隻是她眾多優點中最不起眼的一項……”
“她本人的能力和品德才是最值得傳誦的……”
“相傳1642的三月,清軍俘獲了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
“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卻沒有殺他,而是派漢臣範文程等輪番勸降。”她繼續道,“洪承疇剛開始的時候寧死不屈,這讓惜才的皇太極極為苦惱,都有些食不甘味,寢不安寧了。”
“布木布泰在看到丈夫這般苦惱後,便毛遂自薦,決定親自去勸說那洪承疇。”
“傳言說她是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洪灌下人參汁,並動之以情,喻之以理,耐心勸慰。曆經數天的努力,總算是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麾下。 ”
“不過,此事件雖然廣為流傳,後世也多有作品演繹,很多人帶著有色眼鏡說其是用美色誘惑了洪承疇,才使他心甘情願的投降了……”
“不過關於這件事真正的情況,正史裏並無詳細記載,所以這個說法的真實性學術界尚有爭議。”她歎道,“某些文人墨客對於風月傳說,總是會格外關注,包括後來,在皇位爭奪中,也不乏有許多這樣的風月傳聞……”
“因為皇太極是突然的病發離世。他在自己皇位繼承者是誰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留下遺囑。”
“於是,又一場圍繞皇位的權力角逐正悄悄拉開了……”
“那時候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都對皇位虎視眈眈。”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皇位最後居然落在了當時隻有六歲的福臨身上。”她笑道,“或許是多爾袞為了大局出發,為避免內亂而作而不得不做出退讓。”
“但促成這一舉動的,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當時年紀尚幼,比起那些已經成年的皇子們而言,可就好操控多了……”
“木布木泰有沒有抓著這一點,用於籠絡多爾袞,官修的史書實錄並沒有留下任何記載。但最終的贏家,終究還是她和她的兒子……”
“在攝政王多爾袞死後,貴為太後的布木布泰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剛剛親政的順治帝,這使清朝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她曾誥諭順治帝說:【為天子者,處於至尊,誠為不易。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於灼見真知,蒞政必加以詳審剛斷。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綜理勿倦】。”
“意思大概就是,百姓是國家之本,所以作為皇帝,要做到會用人,用賢臣,還有多思考,不要盲目。要賞罰公正、衣著器用合乎準則,如果隻知享樂,那麽帝業將由此更易。”
“順治把母親的這番教誨當做【作君之則】,視其作為自己的為君座右銘……”
她笑道:“順治在親政後,也遵照母後的教導,經常到內三院與漢人文臣討論曆朝治國的得失,總結了許多治國的經驗,選賢任能,嚴懲貪官,並對朝政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且小有成就。”
“而太後本人,為了大清和兒子的江山,也是極為盡心盡力。她對漢將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撫孤結親,讓他們心甘情願為清朝更好的效力。”
“在後宮,太後也提倡節儉,常將節餘銀兩賑濟災民,像是順治十一年和順治十三年,布木布泰分別發宮中銀四萬兩,發宮中銀三萬兩,用於賑濟直隸災民。”
“然而不幸的是,順治帝也沒有能夠陪伴母親太久,年僅24歲便英年早逝了。”
“而這個堅強的女人在難過痛苦後,依舊是主動站了出來,她八歲的孫兒玄燁在其扶持下即位,即康熙帝。”
“而這次皇位的更替,便是完全按照她的旨意進行的。可以說在清代曆史上,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曆史選擇。”
“相傳順治臨終前,曾想選立一位成年的兄弟繼承皇位,但他的母親布木布泰卻堅持立皇子,並擇定玄燁。”
“而其給出的理由居然是,玄燁在髫齡時已經出過天花,以後都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的傷害了。”
”而對於玄燁這個孫子,布木布泰是既慈愛,又嚴厲。”羅玉華歎道,她沒有過垂簾聽政的想法,隻是在後宮教導玄燁,凡飲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規矩和禮儀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責備。”
“玄燁繼位初期,她當著眾臣之麵,詢問孫兒身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燁答道,【臣無他欲,惟願天下義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即便玄燁後來全麵親政,布木布泰依舊全力輔佐他。祖孫二人之間始終親密。”
“說實話,對比起那些為了皇權,母子反目,祖孫暗鬥的皇家親屬,這祖孫二人之間的感情,實在的讓人羨慕……”
“布木布泰自己雖不幹預政事,但朝廷每有黜陟,玄燁總會先稟告祖母而後施行。據《康熙起居注》記載,玄燁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後,都要去後宮向布木布泰問安請示,有時一天多達三次,聆聽祖母麵授機宜。”
“他稱頌祖母雖穆處深宮,但常為國家謀劃弘綱大政,勉以懷保,惕以勵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