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幾千年文明史上最可怕的噩夢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戊戌政變後……”羅玉華喝了一口涼茶,努力壓製住內心的憤怒,繼續道:”華夏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她最初的主張是剿滅義和團……”
“結果沒打過,使得義和團迅猛發展並進入京城。慈禧又希望剿撫並用,區別對待義和團。”
“然而列強卻要求清政府完全剿滅義和團,並且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堅持調兵進京。”
“慈禧還是有想法的,她打算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想法,然後單方麵對列強進行宣戰。”
“她的這一決定決定,立馬遭到了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督撫的反對,他們聯名電奏清廷,還是力主剿滅義和團,並與列強訂立條約,實行【東南互保】。”
“然後慈禧就又開始搞平衡術了,一方麵要求各省將軍督撫認真布置戰守事宜,一麵又繼續利用義和團圍攻使館、抗擊八國聯軍。”
”除此之外,她還令榮祿前往使館慰問各國使臣,又分別致國書於俄、英、日、德、美、法等國元首,請他們出麵排難解紛、挽迴時局,並將兩廣總督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繼續讓他成為背鍋俠,準備與列強談判。”
“但是,八國聯軍可不慣著她,並沒有停止進攻。”
“1900年的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京城。”她越說臉色越凝重,眉頭緊鎖的樣子,看起來像是看到了什麽惡心的東西似的,充滿嫌棄和厭惡。
“次日淩晨,聯軍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皇後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匡、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再次與列強進行談判,然後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
“1901年2月14日,她批準《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嗬嗬……“說到這裏,再也無法控製住自己的羅玉華竟落下淚來,情緒更是有些失控的架勢……
徐愛慌忙拍了拍她的肩膀,給她倒了一杯熱牛奶,並安慰了幾句後,才開口向彈幕裏的眾人解釋道:“抱歉啊,我們的主播是曆史係的,關於這段曆史,當年她背了一遍又一遍……”
“這種一次又一次不斷麵對當年的屈辱的經曆,讓她有了一些應激反應……”
她點頭示意道:“好在當年我為了考公,也對這段曆史進行了學習和了解,所以由我來繼續跟大家說後麵的事情……”
“9月7日那天,晚清政府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醜條約》,規定按照當時華夏人口的數量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內賠款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京城沿線所有炮台等。”
“同年10月6日,慈禧又發卒數萬人,帶行李車3000輛,從西安出發,出潼關經河南、直隸,曆時三月於1902年1月8日迴到北京。”
“後來為了維持統治,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後在西狩期間宣布實行新政,開始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製等方麵的改革。”
“1904年,爆發了八嘎和毛熊之間的戰爭,戰場卻是在華夏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戰爭的結果是八嘎國贏了。”
“此時華夏國內人們普遍意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製,不安要求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
“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為了維持統治,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1905年派出五大臣赴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內容是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由於慈禧通過照片外交,白鷹國總統簽署法案,退還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主要用於支持華夏官派留美學生;之後,高盧,鬱金香、約翰等國相繼退還中國之庚款【溢款】,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對興辦教育事業頗有效果,這點倒是應當肯定一下的。”
“1908年11月14日,被架空囚禁的光緒帝駕崩,因為皇帝無嗣,所以慈禧下令,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而慈禧又被尊為太皇太後。”
“光緒死後的第二天,慈禧在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她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製。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說到這裏,她搖頭罵道:“多麽可笑,她自己幹了那麽多要命的事情以後,卻在臨死前把這些錯誤歸於自己是女性,然後嚴加禁止其他女性從政……”
“還順便拉踩了一番倒黴的明朝,讓清末那些腐朽到根的家夥們以明末為鑒……”
“可要知道,在她之前出現過的那些女性政治家們,可個頂個的都是可以獨當一麵的……”
“擊敗大清帝的維多利亞女王,與慈禧可是一個時代的女性政治家……”羅玉華總算緩過勁來,主動接過話茬繼續道。
“也不是要吹噓人家,而是實事求是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對比一下。”她皺眉道,“在我們的老佛爺還在研究一頓飯要吃多少個菜時……”
”人家不僅得到印度女皇的稱號,還在自己在位期間使約翰牛帝國進入全盛時期,並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
“在對比一下咱們的老佛爺,割地賠款到差一點就隻剩腳下那點紫禁城的地盤是自己家的了……”
她歎道:“慈禧還告誡後人要謹記明末的恥辱……”
“可人家大明哪怕在內憂外患,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也還是能與各方勢力一戰到底……”
“李自成殺入紫禁城時,是被她看不上眼的一群太監,手提鋼刀誓死扞衛大明最後的尊嚴……”
“還有崇禎,這個勤勉但倒黴的皇帝,在國破時,選擇了自縊殉國,而沒有跟她一樣,眼看著敵人打來了,啥都不管了立馬逃之夭夭……”
“那些約翰博物館裏展出的各種原本應該屬於華夏的文化瑰寶,也全都是在那個時候被八國強盜搶走的……”
“結果沒打過,使得義和團迅猛發展並進入京城。慈禧又希望剿撫並用,區別對待義和團。”
“然而列強卻要求清政府完全剿滅義和團,並且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堅持調兵進京。”
“慈禧還是有想法的,她打算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想法,然後單方麵對列強進行宣戰。”
“她的這一決定決定,立馬遭到了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督撫的反對,他們聯名電奏清廷,還是力主剿滅義和團,並與列強訂立條約,實行【東南互保】。”
“然後慈禧就又開始搞平衡術了,一方麵要求各省將軍督撫認真布置戰守事宜,一麵又繼續利用義和團圍攻使館、抗擊八國聯軍。”
”除此之外,她還令榮祿前往使館慰問各國使臣,又分別致國書於俄、英、日、德、美、法等國元首,請他們出麵排難解紛、挽迴時局,並將兩廣總督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繼續讓他成為背鍋俠,準備與列強談判。”
“但是,八國聯軍可不慣著她,並沒有停止進攻。”
“1900年的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京城。”她越說臉色越凝重,眉頭緊鎖的樣子,看起來像是看到了什麽惡心的東西似的,充滿嫌棄和厭惡。
“次日淩晨,聯軍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皇後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匡、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再次與列強進行談判,然後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
“1901年2月14日,她批準《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嗬嗬……“說到這裏,再也無法控製住自己的羅玉華竟落下淚來,情緒更是有些失控的架勢……
徐愛慌忙拍了拍她的肩膀,給她倒了一杯熱牛奶,並安慰了幾句後,才開口向彈幕裏的眾人解釋道:“抱歉啊,我們的主播是曆史係的,關於這段曆史,當年她背了一遍又一遍……”
“這種一次又一次不斷麵對當年的屈辱的經曆,讓她有了一些應激反應……”
她點頭示意道:“好在當年我為了考公,也對這段曆史進行了學習和了解,所以由我來繼續跟大家說後麵的事情……”
“9月7日那天,晚清政府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醜條約》,規定按照當時華夏人口的數量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內賠款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京城沿線所有炮台等。”
“同年10月6日,慈禧又發卒數萬人,帶行李車3000輛,從西安出發,出潼關經河南、直隸,曆時三月於1902年1月8日迴到北京。”
“後來為了維持統治,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後在西狩期間宣布實行新政,開始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製等方麵的改革。”
“1904年,爆發了八嘎和毛熊之間的戰爭,戰場卻是在華夏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戰爭的結果是八嘎國贏了。”
“此時華夏國內人們普遍意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製,不安要求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
“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為了維持統治,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1905年派出五大臣赴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內容是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由於慈禧通過照片外交,白鷹國總統簽署法案,退還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主要用於支持華夏官派留美學生;之後,高盧,鬱金香、約翰等國相繼退還中國之庚款【溢款】,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對興辦教育事業頗有效果,這點倒是應當肯定一下的。”
“1908年11月14日,被架空囚禁的光緒帝駕崩,因為皇帝無嗣,所以慈禧下令,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而慈禧又被尊為太皇太後。”
“光緒死後的第二天,慈禧在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她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製。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說到這裏,她搖頭罵道:“多麽可笑,她自己幹了那麽多要命的事情以後,卻在臨死前把這些錯誤歸於自己是女性,然後嚴加禁止其他女性從政……”
“還順便拉踩了一番倒黴的明朝,讓清末那些腐朽到根的家夥們以明末為鑒……”
“可要知道,在她之前出現過的那些女性政治家們,可個頂個的都是可以獨當一麵的……”
“擊敗大清帝的維多利亞女王,與慈禧可是一個時代的女性政治家……”羅玉華總算緩過勁來,主動接過話茬繼續道。
“也不是要吹噓人家,而是實事求是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對比一下。”她皺眉道,“在我們的老佛爺還在研究一頓飯要吃多少個菜時……”
”人家不僅得到印度女皇的稱號,還在自己在位期間使約翰牛帝國進入全盛時期,並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
“在對比一下咱們的老佛爺,割地賠款到差一點就隻剩腳下那點紫禁城的地盤是自己家的了……”
她歎道:“慈禧還告誡後人要謹記明末的恥辱……”
“可人家大明哪怕在內憂外患,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也還是能與各方勢力一戰到底……”
“李自成殺入紫禁城時,是被她看不上眼的一群太監,手提鋼刀誓死扞衛大明最後的尊嚴……”
“還有崇禎,這個勤勉但倒黴的皇帝,在國破時,選擇了自縊殉國,而沒有跟她一樣,眼看著敵人打來了,啥都不管了立馬逃之夭夭……”
“那些約翰博物館裏展出的各種原本應該屬於華夏的文化瑰寶,也全都是在那個時候被八國強盜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