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28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頭號大反派,惡賊……”漢居裏的中年朱棣雖然會在父母,嶽父,大哥身邊乖順的如同當年的孩童一般。
但在麵對其敵人時,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天選之子,渾身的帝王之氣也是根本遮掩不住的。
聽到天幕裏華夏後人說起蒙古國人對自己的評價,朱棣不禁怒火中燒,恨不得現在就迴去,再次禦駕親征,橫掃漠北……
然而,他的怒氣很快便消散了……
“哈哈哈,這才是永樂大帝啊……”
“我華夏漢文明的最後一任大帝,是我華夏真龍,做的就是庇護華夏子民,震懾四方的營生……”
“不怕他們罵朱棣壞,就怕他們罵朱棣菜……”
“就是就是,蒙古國要是吹噓咱明成祖的話,那就有鬼了……”
“比起來清朝人修的《明史》,我還是更喜歡蒙古人曆史書裏的永樂大帝……”
眼瞅著彈幕瘋狂發刷屏,中年朱棣愣住了,咋迴事啊,後世兒孫沒怪他被人寫成了惡魔,反倒是一副又興奮,又驕傲的派頭……
“咱們這些後世子民啊!”朱標明白他的疑惑,上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老四啊,他們認可你,崇拜你,敬仰你……”
“你是我朱家最了不起的兒郎……”
“大哥……”朱棣的眼圈頓時紅了,他低下頭, 不願讓人看見自己落淚的樣子,但微微顫抖的肩膀卻出賣了他……
天幕上……
“此話怎講?”始皇帝一聽羅玉華的這話,頓時生出了好奇之心,忍不住問道。
“嗯!”羅玉華點了點頭繼續道,“之前提到過,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時期,號稱上帝之鞭,一路南征北戰,殺得藍星四下血流成河……”
“而南宋作為我華夏相對而言比較孱弱的一個王朝來看,卻需要蒙古帝國五代大汗才將他們徹底拿下……”
“而到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才派遣了徐達,常遇春等名將北上,將元朝的黃金家族徹底趕了迴去,並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她繼續道。
“雖然看起來改朝換代的壯舉已經達成了,但蒙古人隻是被趕迴了草原,蒙古族雖然被迫分為了三個部落。”
“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勢力還在啊……”她繼續道,“阿魯台擁護黃金家族本雅失裏為可汗,建立起了韃靼部落……”
“除此之外還有瓦剌和兀良哈三衛兩大部落……”
“為了不讓他們搞事情,明朝便會時不時挑唆他們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互相消耗。”羅玉華笑道,“到了朱棣登上皇位以後,也並沒想過要主動去招惹他們。”
“但由於北京並無人駐守,那蒙古韃靼部落就時不時在北京附近串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最可惡的是,他們居然還殺害了大明朝的使者。”
“大家想想,朱棣是誰啊,那可是800人就敢起兵造反奪取皇位的狠人啊!”
她繼續道:“韃靼殺大明使者和百姓的行為,朱棣能忍?”
“所以朱棣很快便調集了十萬大軍,打算一次性解決韃靼,然而大將邱福並沒有按照朱棣的要求行事,導致這十萬大軍全部葬身蒙古。”
“眼瞅著自己大明朝的十萬將士居然就這麽喪生蒙古,朱棣是又心疼又憤怒。”羅玉華歎道,“但當他環顧所有文武百官,卻發現自己身邊,竟然已經沒有合適作為北征的將領了。”
“於是永樂大帝大腿一拍,老子自己親征,非得弄死阿魯台那個小王八蛋不可。”
“於是朱棣用了5個月時間,將長江以北所有士卒調集,共50萬大軍,由他親自擔任主帥,親征韃靼。”羅玉華笑道,“而他出發時,還沒忘了要提醒一下瓦剌和兀良哈三衛,別多管閑事,否則他不介意連他們一起收拾了。”
“聽聽,這哪裏是提醒啊!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威脅嘛。”
“而這兩個部落也極其識趣,知道自己沒有實力多管閑事,壓根就不敢去招惹朱棣這個【活閻王】。”
“而韃靼部的阿魯台和本雅失裏可也不笨啊,他們上次擊敗明軍十萬靠的是伏擊……”羅玉華繼續道,“但這次來的可是朱棣親自帶領的五十萬大軍啊……”
“知道自己打不過的兩人決定逃跑,但不知道咋的,他倆自己人之間也產生了分歧……”
“本雅失裏往西逃進入瓦剌部落的地盤,而阿魯台則選擇了往東跑……”
“然而逃跑也是要看運氣的,朱棣這種歐皇體質,能輕易讓人跑了?”羅玉華繼續道,“本雅失裏沒跑過朱棣,然後被揍得吱哇亂叫,最後帶了僅剩的7個人倉惶逃到了瓦剌……”
“結果瓦剌部落還把他的小命給收下了,用來交給明朝換賞錢了……”
“本雅失裏的命不太好,那阿魯台的命也好不到哪去,他是想投奔兀良哈三衛的。”她繼續道。
“結果人家一看【掃把星】來了,根本不願收留他。可憐這阿魯台隻好領著手下在草原和大漠間亂串……”
“悲催的是,亂竄的時候,他居然遇見了收拾完本雅失裏,到處尋他未果,然後覺得糧草不夠了,打算班師迴朝的朱棣大軍。你說這個阿魯台倒黴不倒黴?”
眼看著殺了自己邊境百姓和十萬明軍的仇人,朱棣自然不會慣著他,揍的阿魯台差點全軍覆沒。”
“阿魯台是吃盡苦頭,韃靼也隻能乖乖向明朝稱臣。”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都這麽殺穿了,為什麽不殺光呢?”羅玉華笑著說道,“其實那是因為朱棣更希望對方能夠臣服於大明,所以先武力震懾,然後再采取懷柔手段勸對方歸附大明……”
“這是攻心之策……”劉邦眼睛一亮,朱小四本事不小啊。
“後來呢?”嬴政也聽的起勁,忍不住詢問道。
“後來,大明果然釋放了不少俘虜迴去,借機大肆宣揚大明的懷柔政策……”羅玉華繼續道,“後來,韃靼的不少部落就真的派遣了使節前來,表示願意臣服,就連阿魯台本人都上表向明朝表示歸順投誠。”
但在麵對其敵人時,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天選之子,渾身的帝王之氣也是根本遮掩不住的。
聽到天幕裏華夏後人說起蒙古國人對自己的評價,朱棣不禁怒火中燒,恨不得現在就迴去,再次禦駕親征,橫掃漠北……
然而,他的怒氣很快便消散了……
“哈哈哈,這才是永樂大帝啊……”
“我華夏漢文明的最後一任大帝,是我華夏真龍,做的就是庇護華夏子民,震懾四方的營生……”
“不怕他們罵朱棣壞,就怕他們罵朱棣菜……”
“就是就是,蒙古國要是吹噓咱明成祖的話,那就有鬼了……”
“比起來清朝人修的《明史》,我還是更喜歡蒙古人曆史書裏的永樂大帝……”
眼瞅著彈幕瘋狂發刷屏,中年朱棣愣住了,咋迴事啊,後世兒孫沒怪他被人寫成了惡魔,反倒是一副又興奮,又驕傲的派頭……
“咱們這些後世子民啊!”朱標明白他的疑惑,上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老四啊,他們認可你,崇拜你,敬仰你……”
“你是我朱家最了不起的兒郎……”
“大哥……”朱棣的眼圈頓時紅了,他低下頭, 不願讓人看見自己落淚的樣子,但微微顫抖的肩膀卻出賣了他……
天幕上……
“此話怎講?”始皇帝一聽羅玉華的這話,頓時生出了好奇之心,忍不住問道。
“嗯!”羅玉華點了點頭繼續道,“之前提到過,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時期,號稱上帝之鞭,一路南征北戰,殺得藍星四下血流成河……”
“而南宋作為我華夏相對而言比較孱弱的一個王朝來看,卻需要蒙古帝國五代大汗才將他們徹底拿下……”
“而到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才派遣了徐達,常遇春等名將北上,將元朝的黃金家族徹底趕了迴去,並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她繼續道。
“雖然看起來改朝換代的壯舉已經達成了,但蒙古人隻是被趕迴了草原,蒙古族雖然被迫分為了三個部落。”
“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勢力還在啊……”她繼續道,“阿魯台擁護黃金家族本雅失裏為可汗,建立起了韃靼部落……”
“除此之外還有瓦剌和兀良哈三衛兩大部落……”
“為了不讓他們搞事情,明朝便會時不時挑唆他們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互相消耗。”羅玉華笑道,“到了朱棣登上皇位以後,也並沒想過要主動去招惹他們。”
“但由於北京並無人駐守,那蒙古韃靼部落就時不時在北京附近串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最可惡的是,他們居然還殺害了大明朝的使者。”
“大家想想,朱棣是誰啊,那可是800人就敢起兵造反奪取皇位的狠人啊!”
她繼續道:“韃靼殺大明使者和百姓的行為,朱棣能忍?”
“所以朱棣很快便調集了十萬大軍,打算一次性解決韃靼,然而大將邱福並沒有按照朱棣的要求行事,導致這十萬大軍全部葬身蒙古。”
“眼瞅著自己大明朝的十萬將士居然就這麽喪生蒙古,朱棣是又心疼又憤怒。”羅玉華歎道,“但當他環顧所有文武百官,卻發現自己身邊,竟然已經沒有合適作為北征的將領了。”
“於是永樂大帝大腿一拍,老子自己親征,非得弄死阿魯台那個小王八蛋不可。”
“於是朱棣用了5個月時間,將長江以北所有士卒調集,共50萬大軍,由他親自擔任主帥,親征韃靼。”羅玉華笑道,“而他出發時,還沒忘了要提醒一下瓦剌和兀良哈三衛,別多管閑事,否則他不介意連他們一起收拾了。”
“聽聽,這哪裏是提醒啊!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威脅嘛。”
“而這兩個部落也極其識趣,知道自己沒有實力多管閑事,壓根就不敢去招惹朱棣這個【活閻王】。”
“而韃靼部的阿魯台和本雅失裏可也不笨啊,他們上次擊敗明軍十萬靠的是伏擊……”羅玉華繼續道,“但這次來的可是朱棣親自帶領的五十萬大軍啊……”
“知道自己打不過的兩人決定逃跑,但不知道咋的,他倆自己人之間也產生了分歧……”
“本雅失裏往西逃進入瓦剌部落的地盤,而阿魯台則選擇了往東跑……”
“然而逃跑也是要看運氣的,朱棣這種歐皇體質,能輕易讓人跑了?”羅玉華繼續道,“本雅失裏沒跑過朱棣,然後被揍得吱哇亂叫,最後帶了僅剩的7個人倉惶逃到了瓦剌……”
“結果瓦剌部落還把他的小命給收下了,用來交給明朝換賞錢了……”
“本雅失裏的命不太好,那阿魯台的命也好不到哪去,他是想投奔兀良哈三衛的。”她繼續道。
“結果人家一看【掃把星】來了,根本不願收留他。可憐這阿魯台隻好領著手下在草原和大漠間亂串……”
“悲催的是,亂竄的時候,他居然遇見了收拾完本雅失裏,到處尋他未果,然後覺得糧草不夠了,打算班師迴朝的朱棣大軍。你說這個阿魯台倒黴不倒黴?”
眼看著殺了自己邊境百姓和十萬明軍的仇人,朱棣自然不會慣著他,揍的阿魯台差點全軍覆沒。”
“阿魯台是吃盡苦頭,韃靼也隻能乖乖向明朝稱臣。”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都這麽殺穿了,為什麽不殺光呢?”羅玉華笑著說道,“其實那是因為朱棣更希望對方能夠臣服於大明,所以先武力震懾,然後再采取懷柔手段勸對方歸附大明……”
“這是攻心之策……”劉邦眼睛一亮,朱小四本事不小啊。
“後來呢?”嬴政也聽的起勁,忍不住詢問道。
“後來,大明果然釋放了不少俘虜迴去,借機大肆宣揚大明的懷柔政策……”羅玉華繼續道,“後來,韃靼的不少部落就真的派遣了使節前來,表示願意臣服,就連阿魯台本人都上表向明朝表示歸順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