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35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唐的璀璨,西方人更多的是聽說過,向往之……”她繼續道,“秦漢朝的一統六國,威震四方會讓他們嘖嘖稱奇,感慨羨慕……”
“元朝上帝之鞭的威名更是讓他們將對其恐懼之意刻在了基因裏……”
“而明朝的永樂時期,卻是他們的記憶裏,實實在在跟他們交鋒過,接觸過的真實存在……”羅玉華笑道,“鼎盛時期明朝gdp的占藍星gdp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五。無論疆域,文化,科技,軍事都站在藍星第一的位置的。”
“由朱棣完善的那個文官製度,在後期逐漸形成了內閣製度。”羅玉華繼續道,“現在的我們當然知道這其中到底有多少弊端……”
“但大家應該也知道,很多西邊大村裏,內閣製度被他們借鑒效仿去了後,一直延續到21世紀的今天還在用。”
“換句有些不要臉的說法來說啊,也就是我們華夏六七百年前用的,如今看來已經極其落後的製度,對他們而言,卻是極其先進的……”
“所以……”她總結道,“如果我們單從華夏的曆史來看,也許大家眼裏的永樂大帝,可能比不得秦皇漢武,唐宗明祖……”
“但是你從藍星的角度來看呢?”她微笑著反問道,“別的不說了,如果朱棣這樣的大帝是生在咱們隔壁的白象國……”
“那白象國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嗎……”
“這玩意,或許我們可以從隔壁的越猴村文壇扛鼎大作《平吳大誥》裏麵找到一點答案……”羅玉華捂嘴笑了。
“朱小四確實爭氣啊,瞧瞧這大誥,雖然寫得是洋洋灑灑,看起來很是提氣,但字裏行間的畏懼卻不自覺的流露出來……”始皇帝對她提到的《平吳大誥》很感興趣,便忍不住要了一份,看完後又遞給了劉邦……
“這個宣德也是大明的皇帝吧,那個什麽越猴國叫他狡童,這得是多恨啊……”
“宣德就是朱棣身邊的孫兒哦……”羅玉華輕聲提醒道。
“哈哈哈……”劉邦秒懂她的意思,立馬哈哈哈大笑起來。
“好了好了,朱家老四的故事說到這裏,也該差不多了,因為是距我們21世紀的最後一位與世界主動接軌聯動的漢人大帝,朱棣的許多舉措,給我們後世兒孫帶來很多【師出有名】……”羅玉華笑道。
“你比如之前提到的鄭和島,你比如說世界各地出現的華夏文明……”她歎道,“還有大家一直猜測的《永樂大典》遺失後,西邊突然的崛起……”
“因為和藍星其他村實現了全麵接軌,所以影響力大也是正常的,這不代表我們的其他帝王就比不了永樂大帝啊……”
“明朝過後自然也就到了清朝了……”羅玉華繼續道,“說起來也有意思,清朝和明朝某些地方,還是很像的……”
“你比如說,我們之前說到過的,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朱棣的靖難之役,雍正的九子奪嫡,號稱華夏史上,三大最艱難的登基之路……”
“玄武門之變屬於政變……”她繼續道,“雖然波及小,速度快,但也絕對是九死一生的局麵……”
“朱棣的靖難之役屬於造反,那絕對是逆天改命,屬實的老天庇佑……”
“而雍正的九子奪嫡則屬於爭寵,雍親王一個一窮二白,要啥沒啥的皇子最後登上皇位,看似安全,但暗地裏的血雨腥風,卻也是聽聽都會汗毛直立的……”
“說實話,這三位的登基之路,如果論起來,一定是華夏曆史上最地獄的三大副本……”
“最強政變,最強武鬥,最強文鬥……”徐愛也咂舌道,“前兩個毫無容錯率,一旦走錯一步,那就是當場格殺……”
“最後一個容錯率高一點,但結局卻完全是要看天子的心情,如果當時的康熙稍微腦子暈了一下,那雍正的結局,隻怕也不會太好……”
“但是很幸運的是,三大地獄副本裏殺出來的帝王,都是他們所屬的王朝裏,口碑名聲,治國能力數一數二的帝王……”羅玉華讚成的點點頭,然後笑道。
“而這位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呢,也是康熙帝是第四子,一個隻做了不到十三年的皇帝,卻朱批了四萬多件奏折的勤政帝王。”
“胤禛……”劉邦念叨了一句,然後看了一眼身邊的始皇帝道,“跟政哥您的名字有點像啊!”
“做法也有點像,都喜歡批奏折……”他低聲吐槽道。
始皇帝卻懶得理他,隻催促著羅玉華繼續往下說。
“公元1678年十月,烏雅氏為康熙生下了他的第四個兒子,康熙帝抱著剛出生的大胖兒子,心裏非常高興,並給他賜名胤禛。”
“這胤禛如果真論起來,其實應該算是康熙帝的第十個兒子。”羅玉華繼續道,“但是此前他的一些兒子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
“按照規矩,這些孩子是沒有辦法排輩的。”
“而之前康熙活下來的兒子,隻有三個,胤禛論排名就成了第四子,是宮裏的四阿哥。”
“因為胤禛的母親烏雅氏,並沒有什麽顯赫的背景,在之前也隻是個普通的宮人。”他歎息道,“而她生下皇子後,在後宮的地位也沒有明顯提升。”
“按照當時的規矩,烏雅氏是沒有撫養皇子的資格的。所以四阿哥胤禛出生不久後,就被送給皇貴妃佟佳氏那裏撫養。”
“因為康熙帝非常重視對皇子們的教育工作,所以胤禛六歲的時候,就開始進入上書房讀書,學習滿、漢、蒙古文,學習騎射……”
“而康熙每年到皇家園林打獵,也都會帶上大阿哥、三阿哥和胤禛。就這樣胤禛開始有機會參與實踐鍛煉,他就這樣慢慢地長大了。”
“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麽二阿哥胤礽沒有一起啊?”她笑著說道,“那當然是因為胤礽在兩歲時就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了,自然和其他皇子不一樣了。”
“而四阿哥胤禛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很清楚自己隻是個普通的皇子,一沒有背景,而沒有支持,所以最初的時候,他也和朱棣一樣,對皇位沒有半點非分之想,反倒是一直追隨在太子左右的……”
“元朝上帝之鞭的威名更是讓他們將對其恐懼之意刻在了基因裏……”
“而明朝的永樂時期,卻是他們的記憶裏,實實在在跟他們交鋒過,接觸過的真實存在……”羅玉華笑道,“鼎盛時期明朝gdp的占藍星gdp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五。無論疆域,文化,科技,軍事都站在藍星第一的位置的。”
“由朱棣完善的那個文官製度,在後期逐漸形成了內閣製度。”羅玉華繼續道,“現在的我們當然知道這其中到底有多少弊端……”
“但大家應該也知道,很多西邊大村裏,內閣製度被他們借鑒效仿去了後,一直延續到21世紀的今天還在用。”
“換句有些不要臉的說法來說啊,也就是我們華夏六七百年前用的,如今看來已經極其落後的製度,對他們而言,卻是極其先進的……”
“所以……”她總結道,“如果我們單從華夏的曆史來看,也許大家眼裏的永樂大帝,可能比不得秦皇漢武,唐宗明祖……”
“但是你從藍星的角度來看呢?”她微笑著反問道,“別的不說了,如果朱棣這樣的大帝是生在咱們隔壁的白象國……”
“那白象國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嗎……”
“這玩意,或許我們可以從隔壁的越猴村文壇扛鼎大作《平吳大誥》裏麵找到一點答案……”羅玉華捂嘴笑了。
“朱小四確實爭氣啊,瞧瞧這大誥,雖然寫得是洋洋灑灑,看起來很是提氣,但字裏行間的畏懼卻不自覺的流露出來……”始皇帝對她提到的《平吳大誥》很感興趣,便忍不住要了一份,看完後又遞給了劉邦……
“這個宣德也是大明的皇帝吧,那個什麽越猴國叫他狡童,這得是多恨啊……”
“宣德就是朱棣身邊的孫兒哦……”羅玉華輕聲提醒道。
“哈哈哈……”劉邦秒懂她的意思,立馬哈哈哈大笑起來。
“好了好了,朱家老四的故事說到這裏,也該差不多了,因為是距我們21世紀的最後一位與世界主動接軌聯動的漢人大帝,朱棣的許多舉措,給我們後世兒孫帶來很多【師出有名】……”羅玉華笑道。
“你比如之前提到的鄭和島,你比如說世界各地出現的華夏文明……”她歎道,“還有大家一直猜測的《永樂大典》遺失後,西邊突然的崛起……”
“因為和藍星其他村實現了全麵接軌,所以影響力大也是正常的,這不代表我們的其他帝王就比不了永樂大帝啊……”
“明朝過後自然也就到了清朝了……”羅玉華繼續道,“說起來也有意思,清朝和明朝某些地方,還是很像的……”
“你比如說,我們之前說到過的,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朱棣的靖難之役,雍正的九子奪嫡,號稱華夏史上,三大最艱難的登基之路……”
“玄武門之變屬於政變……”她繼續道,“雖然波及小,速度快,但也絕對是九死一生的局麵……”
“朱棣的靖難之役屬於造反,那絕對是逆天改命,屬實的老天庇佑……”
“而雍正的九子奪嫡則屬於爭寵,雍親王一個一窮二白,要啥沒啥的皇子最後登上皇位,看似安全,但暗地裏的血雨腥風,卻也是聽聽都會汗毛直立的……”
“說實話,這三位的登基之路,如果論起來,一定是華夏曆史上最地獄的三大副本……”
“最強政變,最強武鬥,最強文鬥……”徐愛也咂舌道,“前兩個毫無容錯率,一旦走錯一步,那就是當場格殺……”
“最後一個容錯率高一點,但結局卻完全是要看天子的心情,如果當時的康熙稍微腦子暈了一下,那雍正的結局,隻怕也不會太好……”
“但是很幸運的是,三大地獄副本裏殺出來的帝王,都是他們所屬的王朝裏,口碑名聲,治國能力數一數二的帝王……”羅玉華讚成的點點頭,然後笑道。
“而這位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呢,也是康熙帝是第四子,一個隻做了不到十三年的皇帝,卻朱批了四萬多件奏折的勤政帝王。”
“胤禛……”劉邦念叨了一句,然後看了一眼身邊的始皇帝道,“跟政哥您的名字有點像啊!”
“做法也有點像,都喜歡批奏折……”他低聲吐槽道。
始皇帝卻懶得理他,隻催促著羅玉華繼續往下說。
“公元1678年十月,烏雅氏為康熙生下了他的第四個兒子,康熙帝抱著剛出生的大胖兒子,心裏非常高興,並給他賜名胤禛。”
“這胤禛如果真論起來,其實應該算是康熙帝的第十個兒子。”羅玉華繼續道,“但是此前他的一些兒子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
“按照規矩,這些孩子是沒有辦法排輩的。”
“而之前康熙活下來的兒子,隻有三個,胤禛論排名就成了第四子,是宮裏的四阿哥。”
“因為胤禛的母親烏雅氏,並沒有什麽顯赫的背景,在之前也隻是個普通的宮人。”他歎息道,“而她生下皇子後,在後宮的地位也沒有明顯提升。”
“按照當時的規矩,烏雅氏是沒有撫養皇子的資格的。所以四阿哥胤禛出生不久後,就被送給皇貴妃佟佳氏那裏撫養。”
“因為康熙帝非常重視對皇子們的教育工作,所以胤禛六歲的時候,就開始進入上書房讀書,學習滿、漢、蒙古文,學習騎射……”
“而康熙每年到皇家園林打獵,也都會帶上大阿哥、三阿哥和胤禛。就這樣胤禛開始有機會參與實踐鍛煉,他就這樣慢慢地長大了。”
“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麽二阿哥胤礽沒有一起啊?”她笑著說道,“那當然是因為胤礽在兩歲時就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了,自然和其他皇子不一樣了。”
“而四阿哥胤禛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很清楚自己隻是個普通的皇子,一沒有背景,而沒有支持,所以最初的時候,他也和朱棣一樣,對皇位沒有半點非分之想,反倒是一直追隨在太子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