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各大王朝的興衰7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一年,黃巢55歲。”羅玉華感慨道。
“而王仙芝與黃巢合兵後,經過一年多的分散發展,很快就匯集了30萬農民軍,攻城掠地,直逼東都洛陽,殺得官兵狼奔豕突,鬼哭狼嚎,朝廷數次調集重兵圍剿,但每次都無功而返。”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隻能來軟的了,朝廷想出的好辦法,就是招安。”她笑著說道,“這個詞大家都很熟對吧……”
“而在麵對朝廷伸出的橄欖枝時,義軍也想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先和朝廷接觸一下,探聽一下虛實。”
“可誰都沒想到,在談判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事情,黃巢居然痛打了王仙芝。”她繼續道,“這又是怎麽迴事呢?”
“原來,朝廷雖說是打算招安,但骨子裏卻還是看不起農民義軍的。”
“所以招安隻是權宜之計罷了……”
“都說擒賊要先擒王,王仙芝既然是起義軍的頭兒,那自然要從他下手,隻要搞定了他,那其他的人便群龍無首,自然就會解散了。”
“所以大唐朝廷便隻授予王仙芝一人左押衙監察禦史之職,也就是負責禦林軍儀仗隊安全警衛的小頭目,正八品。”她搖頭無奈的笑了笑。
“而這王仙芝小農意識濃厚,沒什麽大的格局,眼看朝廷授予自己這樣的官職,居然激動得跪在地上連連叩頭,完全忘記了談判前和義軍的約定。”
“他沒出息,不代表黃巢沒出息啊,眼看著王仙芝這麽廢物,黃巢氣不打一處來。”她繼續說道,“怎麽就這麽個八品小官就能把你王仙芝給收買了?而且朝廷還沒有給他和其他義軍頭兒封官。”
“你王仙芝一個人當官了,那你手下這些兄弟怎麽辦?不是說好的要殺盡狗官共享富貴的嗎?”
“爭強鬥狠的黃巢,一向都不喜歡講道理,他奉行的道理就是能動手解決的,就不要瞎嗶嗶。”
“於是他直接上去,對還跪在地上的王仙芝一頓胖揍,直揍得他眼冒金星,頭破血流,滿地找牙。”
“王仙芝自知理虧,投降不成,隻得帶領義軍繼續戰鬥。”羅玉華繼續道,“而經過這一次,黃、王雖然還是統一戰線對抗朝廷,但卻就此分兵。”
“而分兵也削弱了義軍的力量。”
“可笑的是,分兵後的王仙芝依舊念念不忘朝廷招安,一門心思想投降。”徐愛也知道這段曆史,便替羅玉華繼續講述道,“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派去洽談投降事宜的尚君長和大將蔡溫球、楚彥威等人被捕殺。”
“我是懷疑,明朝施耐庵《水滸》裏寫的及時雨宋公明的原型人設,會不會就是套用了王仙芝……”她調侃了一句。
“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率領的5萬義軍在黃梅被招討使曾元裕的大軍包圍,經過激戰,義軍全軍覆沒,王仙芝戰死。”羅玉華笑著拍了拍她,然後繼續道。
“而王仙芝退場後,唐朝官兵又把圍剿的矛頭指向黃巢,加大了黃巢起義軍的打壓。”
“壓力大,自然動力也大,這場打壓,居然為黃巢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
“公元878年,黃巢攻克亳州,原王仙芝手下大將尚讓率殘部來投,起義軍在亳州舉行結盟大會,推舉黃巢為黃王,黃巢自稱【衝天大將軍】,建立臨時政權,年號王霸。”
“王……王……霸……”徐愛撇撇嘴,忍不住吐槽了一句,“這名字……還好古代不玩諧音梗……”
“亳州會盟是草軍發展史上重要轉折點,在黃巢的正確軍事思想指揮下,幾十萬起義大軍流動作戰,避實就虛,聲東擊西,始終牽著官兵鼻子走。”羅玉華繼續道,“但和大唐正規軍相比,義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處於絕對劣勢的局麵的。”
“被追到浙江的幾十萬義軍,困在四明山危在旦夕。”
“然而,就在起義軍身陷重圍、生死存亡之際,黃巢竟以他驚人的智慧和勇氣,腦洞大開,想了個奇葩但絕對堪稱奇跡的主意……”
”他們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開山辟道700餘裏,由浙江進入福建……”羅玉華臉上露出敬意,“瞧瞧,這才是真正的領軍人……”
“什麽是領軍人呢?那隻有在危難時刻能帶領導大家走出困境的人才配得上的稱號……”
“這必須得有高智商高情商高眼光才行。”她繼續誇讚道,“而黃巢在此刻,便完美的展示出了一個領軍人該有擔當和責任,拯救義軍於危難。”
“所以說,真不是誰都能當領軍人的,大家看到那些小說裏,憑借著自己一些穿越知識便懟天懟地的開掛模式,就純粹是爽文罷了……”徐愛讚成的說道。
“不要把老祖宗們都當成了傻子,咱們如今擁有的一切,都是老祖宗們一步一步趟過來的。”
“即便擁有著先進的技術,思想,理念,但也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撐得起來……”
“然後呢……”劉邦聽得起勁,催著正在喝水的羅玉華繼續往下說。
羅玉華放下水杯,朝他點了點頭:“福建當時,是唐朝統治下,相對薄弱的地帶。”
“山高林密,麵朝大海,一進入福建的起義軍便猶如蛟龍入海,立馬擺脫了官軍的追剿,實現了勝利大逃亡。”
“曆史有某些驚人的相似處的,抗戰時期的長征,被稱作為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奇跡。”她繼續道,“這當然不是黃巢起義可比的。”
“但熟讀史書的先輩偉人,應該也是從黃巢起義中得到了某些經驗教訓吧。”她笑道。
“而進入了福建的義軍,在經過短暫休整,不得不再次【流竄】,因為當時地廣人稀的福建,實在供養不了幾十萬的義軍。”
“公元879年九月,黃巢率大軍攻克廣州,在廣州建立了根據地,【欲據南海之地,永為巢穴。】”她繼續道,“廣州當時較為富庶,而起義軍便準備以廣州為中心,割據嶺南,與唐王朝分庭抗禮……”
“而王仙芝與黃巢合兵後,經過一年多的分散發展,很快就匯集了30萬農民軍,攻城掠地,直逼東都洛陽,殺得官兵狼奔豕突,鬼哭狼嚎,朝廷數次調集重兵圍剿,但每次都無功而返。”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隻能來軟的了,朝廷想出的好辦法,就是招安。”她笑著說道,“這個詞大家都很熟對吧……”
“而在麵對朝廷伸出的橄欖枝時,義軍也想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先和朝廷接觸一下,探聽一下虛實。”
“可誰都沒想到,在談判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事情,黃巢居然痛打了王仙芝。”她繼續道,“這又是怎麽迴事呢?”
“原來,朝廷雖說是打算招安,但骨子裏卻還是看不起農民義軍的。”
“所以招安隻是權宜之計罷了……”
“都說擒賊要先擒王,王仙芝既然是起義軍的頭兒,那自然要從他下手,隻要搞定了他,那其他的人便群龍無首,自然就會解散了。”
“所以大唐朝廷便隻授予王仙芝一人左押衙監察禦史之職,也就是負責禦林軍儀仗隊安全警衛的小頭目,正八品。”她搖頭無奈的笑了笑。
“而這王仙芝小農意識濃厚,沒什麽大的格局,眼看朝廷授予自己這樣的官職,居然激動得跪在地上連連叩頭,完全忘記了談判前和義軍的約定。”
“他沒出息,不代表黃巢沒出息啊,眼看著王仙芝這麽廢物,黃巢氣不打一處來。”她繼續說道,“怎麽就這麽個八品小官就能把你王仙芝給收買了?而且朝廷還沒有給他和其他義軍頭兒封官。”
“你王仙芝一個人當官了,那你手下這些兄弟怎麽辦?不是說好的要殺盡狗官共享富貴的嗎?”
“爭強鬥狠的黃巢,一向都不喜歡講道理,他奉行的道理就是能動手解決的,就不要瞎嗶嗶。”
“於是他直接上去,對還跪在地上的王仙芝一頓胖揍,直揍得他眼冒金星,頭破血流,滿地找牙。”
“王仙芝自知理虧,投降不成,隻得帶領義軍繼續戰鬥。”羅玉華繼續道,“而經過這一次,黃、王雖然還是統一戰線對抗朝廷,但卻就此分兵。”
“而分兵也削弱了義軍的力量。”
“可笑的是,分兵後的王仙芝依舊念念不忘朝廷招安,一門心思想投降。”徐愛也知道這段曆史,便替羅玉華繼續講述道,“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派去洽談投降事宜的尚君長和大將蔡溫球、楚彥威等人被捕殺。”
“我是懷疑,明朝施耐庵《水滸》裏寫的及時雨宋公明的原型人設,會不會就是套用了王仙芝……”她調侃了一句。
“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率領的5萬義軍在黃梅被招討使曾元裕的大軍包圍,經過激戰,義軍全軍覆沒,王仙芝戰死。”羅玉華笑著拍了拍她,然後繼續道。
“而王仙芝退場後,唐朝官兵又把圍剿的矛頭指向黃巢,加大了黃巢起義軍的打壓。”
“壓力大,自然動力也大,這場打壓,居然為黃巢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
“公元878年,黃巢攻克亳州,原王仙芝手下大將尚讓率殘部來投,起義軍在亳州舉行結盟大會,推舉黃巢為黃王,黃巢自稱【衝天大將軍】,建立臨時政權,年號王霸。”
“王……王……霸……”徐愛撇撇嘴,忍不住吐槽了一句,“這名字……還好古代不玩諧音梗……”
“亳州會盟是草軍發展史上重要轉折點,在黃巢的正確軍事思想指揮下,幾十萬起義大軍流動作戰,避實就虛,聲東擊西,始終牽著官兵鼻子走。”羅玉華繼續道,“但和大唐正規軍相比,義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處於絕對劣勢的局麵的。”
“被追到浙江的幾十萬義軍,困在四明山危在旦夕。”
“然而,就在起義軍身陷重圍、生死存亡之際,黃巢竟以他驚人的智慧和勇氣,腦洞大開,想了個奇葩但絕對堪稱奇跡的主意……”
”他們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開山辟道700餘裏,由浙江進入福建……”羅玉華臉上露出敬意,“瞧瞧,這才是真正的領軍人……”
“什麽是領軍人呢?那隻有在危難時刻能帶領導大家走出困境的人才配得上的稱號……”
“這必須得有高智商高情商高眼光才行。”她繼續誇讚道,“而黃巢在此刻,便完美的展示出了一個領軍人該有擔當和責任,拯救義軍於危難。”
“所以說,真不是誰都能當領軍人的,大家看到那些小說裏,憑借著自己一些穿越知識便懟天懟地的開掛模式,就純粹是爽文罷了……”徐愛讚成的說道。
“不要把老祖宗們都當成了傻子,咱們如今擁有的一切,都是老祖宗們一步一步趟過來的。”
“即便擁有著先進的技術,思想,理念,但也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撐得起來……”
“然後呢……”劉邦聽得起勁,催著正在喝水的羅玉華繼續往下說。
羅玉華放下水杯,朝他點了點頭:“福建當時,是唐朝統治下,相對薄弱的地帶。”
“山高林密,麵朝大海,一進入福建的起義軍便猶如蛟龍入海,立馬擺脫了官軍的追剿,實現了勝利大逃亡。”
“曆史有某些驚人的相似處的,抗戰時期的長征,被稱作為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奇跡。”她繼續道,“這當然不是黃巢起義可比的。”
“但熟讀史書的先輩偉人,應該也是從黃巢起義中得到了某些經驗教訓吧。”她笑道。
“而進入了福建的義軍,在經過短暫休整,不得不再次【流竄】,因為當時地廣人稀的福建,實在供養不了幾十萬的義軍。”
“公元879年九月,黃巢率大軍攻克廣州,在廣州建立了根據地,【欲據南海之地,永為巢穴。】”她繼續道,“廣州當時較為富庶,而起義軍便準備以廣州為中心,割據嶺南,與唐王朝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