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船邁著略顯沉重卻又透著幾分急切的步伐,從湖北輾轉迴到了廣州太平街的家中。一路上,他眉頭微蹙,眼眸中交織著對張之洞托付之事的反複思量,以及對未知前路的絲絲期許,那神情仿若被一團無形卻又沉甸甸的雲霧籠罩著。
剛踏入家門,他連外衣都顧不上脫,便徑直朝著書房快步走去,腳下的石板路發出 “噠噠” 的聲響,恰似他此刻紛雜的心跳節奏。進了書房,他先是長舒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緒,隨後提高了嗓音,喚道:“準兒,來書房一趟。” 那聲音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又飽含著父親特有的親昵。
不多時,李準匆匆趕來,腳步輕盈而迅速,顯然對父親的召喚早已習以為常。他熟門熟路地走到牆邊,抬手取下掛在那兒的煙管,那動作一氣嗬成,如同演練過無數次一般。緊接著,他微微側身,探手進煙荷包,手指輕柔地抓出一小撮黃色煙絲,那模樣好似生怕抓多抓少,失了分寸。而後,他小心翼翼地將煙絲填進煙鬥,眼神專注得如同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寶,填好後,雙手捧著煙鬥,緩緩遞到父親嘴邊,臉上還掛著一絲討好的淺笑,輕聲說道:“爸,您請。” 待父親穩穩含住煙鬥,他才轉身,從火柴盒裏抽出一根火柴,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嚓” 的一聲,火柴頭擦出明亮的火花,火苗瞬間躥起,他趕忙湊近煙鬥,熟練地將煙點燃,隨後後退一步,靜靜站在一旁,等待父親發話。
李鐵船深吸一大口煙,白色的煙霧從口鼻中洶湧而出,瞬間彌漫在書房狹小的空間裏,讓整個屋子都氤氳著一股淡淡的煙草味。他微微眯起眼,似在迴味煙味,又似在整理思緒,良久,緩緩開口說道:“準兒,湖北總督張香帥給了我一張執照,要我們為湖北災區賑捐。此事幹係重大,咱們父子倆今兒可得敞開了,好好聊聊。” 說著,他抬手拍了拍身旁的椅子,示意兒子坐下。
李準聽後,原本平靜的臉上瞬間寫滿好奇,眼睛瞪得溜圓,快步走到椅子旁坐下,身子前傾,急切地說道:“爸,我曾經聽人說,香帥不是非常反感捐例嗎?聽說當年西太後建頤和園差錢,還是李中堂以海防捐名義籌款呢。張伯父寫了奏折堅決反對,太後收到 400 萬兩白銀後就果斷中止了海防捐,也算是給了張之洞一個麵子,當然又間接保護了李中堂。這事兒可蹊蹺得很呐,怎麽如今他反倒用上這捐例了?” 一邊說著,一邊雙手抱胸,滿臉疑惑地看著父親。
李鐵船皺著眉頭,臉上的皺紋好似更深了幾分,他狠狠吸了一口煙,腮幫子微微鼓起,隨著 “唿” 的一聲,又是一團白煙噴出,彌漫在他與兒子之間,模糊了彼此的視線。他放下煙鬥,伸出手指,在空中點了點,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啊,現在粵漢鐵路建設正緊鑼密鼓,那需要的鋼鐵量,簡直就是個無底洞,可漢陽鋼鐵廠呢,產能一直上不去,質量也堪憂,湖北缺錢投入生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再加上今年湖北長江流域鬧水災,災區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急需大筆資金賑災,湖北府庫空空,實在是拿不出錢呐,香帥也是愁得頭發都白了好幾根,迫不得已才向朝廷請求允許在湖北省外捐例賑災。” 說著,他無奈地搖了搖頭,眼神中滿是憂慮。
李準對賑捐之事本就了解不多,聽父親這般一說,愈發好奇。他站起身,走到書桌旁,伸手拿起桌上的茶杯,那茶杯觸手溫熱,他輕抿一口茶,似是借這口茶平複內心的疑惑,而後放下茶杯,雙手交疊在身前,恭敬地問道:“爸,當年你在北京讀書時,不是參加過黃河維修工程捐例嗎?這捐例到底是咋迴事,您給我好好講講唄。”
李鐵船靠在椅背上,微微仰頭,目光望向天花板,陷入迴憶之中,片刻後,開口解釋道:“捐納,說白了,就是官紳向朝廷捐錢、捐物,以此換來無實職官銜或各種封號,清代管這叫‘捐納事例’,簡稱‘捐例’。這事兒可早了,始於秦漢,一路沿襲下來,到了清朝,不但形成了製度,還整得挺完善。” 說著,他坐直身子,拿起水煙管,又吸了一口,煙霧繚繞中,繼續說道:“捐納、捐複、捐免,這三項可是清代捐例的核心內容,分兩大類,一類是‘暫行事例’,專為解決特殊問題設的,像拯荒、軍需、河工這些急事,有期限,事兒完了,捐例也就停了,我當年參與的黃河捐納,就歸這一類。”
李準聽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迫不及待地走到父親身邊,雙手撐在椅背上,身子前傾,急切地問道:“那另一類呢,爸,您快講講。”
李鐵船放下手裏的水煙管,那管子與桌麵輕輕碰撞,發出 “篤” 的一聲輕響。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在水麵的茶葉,輕抿一口,“噗” 地吐出一小片不小心喝進嘴裏的茶葉,說道:“另一類叫‘現行事例’,沒時間限製,大多是為官員或子孫弄個虛銜,給父母長輩弄個封典,什麽夫人、什麽公、什麽將軍稱號,還有讓平民通過捐納貢監和生員改變知識身份的事兒,也歸這一類。康熙朝那會,就是捐例開創並逐漸完善的時候。”
李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轉身迴到書桌前,拿起茶壺,給自己杯裏添了點茶,那茶水汩汩流入杯中,濺起幾朵小小的水花。他放下茶壺,抬眼看著父親,好奇地問:“爸,那做捐納有薪俸嗎?總不能白忙活吧。”
李父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說道:“捐納可不是個固定長期的工作崗位,好多官員都是臨時被抽調過去,或者偶爾接一單,零散得很,所以根本沒固定薪俸。不過,要是事兒辦成了,朝廷按老規矩,會給經辦官員一點辛苦費。”
李準一聽,眼睛亮了起來,笑著說:“哦,難怪有些官員靠賣官發了大財,敢情這中間還有這麽個門道。”
李鐵船一聽這話,臉色驟變,原本舒展的眉頭瞬間擰成一個 “川” 字,他猛地站起身,雙手用力一揮,氣憤地說:“賣官與捐納可完全不是一迴事!那些手裏攥著大權的官員,收了別人錢就給安排官位,這錢可高了去了,還都進了他們自己腰包,朝廷連個銅板都撈不著,這是違法亂紀,禍國殃民呐!”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書房裏來迴踱步,腳步重重地踏在地上,發出 “咚咚” 的聲響,好似要把心中的怒火都宣泄在這腳步聲裏。
李準仰頭看著父親,滿臉不解,問道:“花錢買賣官位,不管是朝廷收錢與大官私人收錢,有什麽區別呢?不都是花錢買官嘛。”
李鐵船停下腳步,長歎一口氣,臉上滿是無奈與悲哀,說道:“那差異可大了去了,朝廷收錢後,對捐納者那是有考核的,得符合條件才能進候補庫排序,相對公平公正些。可官員私自收錢,哪管你有沒有能力,當年我當香山縣令時,有人直接砸了5萬兩銀子將我趕走。”
李準大驚失色:“爸,我怎麽沒聽說呢?”
李鐵船歎氣:“你還小,說了徒增煩惱。”
剛踏入家門,他連外衣都顧不上脫,便徑直朝著書房快步走去,腳下的石板路發出 “噠噠” 的聲響,恰似他此刻紛雜的心跳節奏。進了書房,他先是長舒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緒,隨後提高了嗓音,喚道:“準兒,來書房一趟。” 那聲音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又飽含著父親特有的親昵。
不多時,李準匆匆趕來,腳步輕盈而迅速,顯然對父親的召喚早已習以為常。他熟門熟路地走到牆邊,抬手取下掛在那兒的煙管,那動作一氣嗬成,如同演練過無數次一般。緊接著,他微微側身,探手進煙荷包,手指輕柔地抓出一小撮黃色煙絲,那模樣好似生怕抓多抓少,失了分寸。而後,他小心翼翼地將煙絲填進煙鬥,眼神專注得如同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寶,填好後,雙手捧著煙鬥,緩緩遞到父親嘴邊,臉上還掛著一絲討好的淺笑,輕聲說道:“爸,您請。” 待父親穩穩含住煙鬥,他才轉身,從火柴盒裏抽出一根火柴,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嚓” 的一聲,火柴頭擦出明亮的火花,火苗瞬間躥起,他趕忙湊近煙鬥,熟練地將煙點燃,隨後後退一步,靜靜站在一旁,等待父親發話。
李鐵船深吸一大口煙,白色的煙霧從口鼻中洶湧而出,瞬間彌漫在書房狹小的空間裏,讓整個屋子都氤氳著一股淡淡的煙草味。他微微眯起眼,似在迴味煙味,又似在整理思緒,良久,緩緩開口說道:“準兒,湖北總督張香帥給了我一張執照,要我們為湖北災區賑捐。此事幹係重大,咱們父子倆今兒可得敞開了,好好聊聊。” 說著,他抬手拍了拍身旁的椅子,示意兒子坐下。
李準聽後,原本平靜的臉上瞬間寫滿好奇,眼睛瞪得溜圓,快步走到椅子旁坐下,身子前傾,急切地說道:“爸,我曾經聽人說,香帥不是非常反感捐例嗎?聽說當年西太後建頤和園差錢,還是李中堂以海防捐名義籌款呢。張伯父寫了奏折堅決反對,太後收到 400 萬兩白銀後就果斷中止了海防捐,也算是給了張之洞一個麵子,當然又間接保護了李中堂。這事兒可蹊蹺得很呐,怎麽如今他反倒用上這捐例了?” 一邊說著,一邊雙手抱胸,滿臉疑惑地看著父親。
李鐵船皺著眉頭,臉上的皺紋好似更深了幾分,他狠狠吸了一口煙,腮幫子微微鼓起,隨著 “唿” 的一聲,又是一團白煙噴出,彌漫在他與兒子之間,模糊了彼此的視線。他放下煙鬥,伸出手指,在空中點了點,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啊,現在粵漢鐵路建設正緊鑼密鼓,那需要的鋼鐵量,簡直就是個無底洞,可漢陽鋼鐵廠呢,產能一直上不去,質量也堪憂,湖北缺錢投入生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再加上今年湖北長江流域鬧水災,災區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急需大筆資金賑災,湖北府庫空空,實在是拿不出錢呐,香帥也是愁得頭發都白了好幾根,迫不得已才向朝廷請求允許在湖北省外捐例賑災。” 說著,他無奈地搖了搖頭,眼神中滿是憂慮。
李準對賑捐之事本就了解不多,聽父親這般一說,愈發好奇。他站起身,走到書桌旁,伸手拿起桌上的茶杯,那茶杯觸手溫熱,他輕抿一口茶,似是借這口茶平複內心的疑惑,而後放下茶杯,雙手交疊在身前,恭敬地問道:“爸,當年你在北京讀書時,不是參加過黃河維修工程捐例嗎?這捐例到底是咋迴事,您給我好好講講唄。”
李鐵船靠在椅背上,微微仰頭,目光望向天花板,陷入迴憶之中,片刻後,開口解釋道:“捐納,說白了,就是官紳向朝廷捐錢、捐物,以此換來無實職官銜或各種封號,清代管這叫‘捐納事例’,簡稱‘捐例’。這事兒可早了,始於秦漢,一路沿襲下來,到了清朝,不但形成了製度,還整得挺完善。” 說著,他坐直身子,拿起水煙管,又吸了一口,煙霧繚繞中,繼續說道:“捐納、捐複、捐免,這三項可是清代捐例的核心內容,分兩大類,一類是‘暫行事例’,專為解決特殊問題設的,像拯荒、軍需、河工這些急事,有期限,事兒完了,捐例也就停了,我當年參與的黃河捐納,就歸這一類。”
李準聽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迫不及待地走到父親身邊,雙手撐在椅背上,身子前傾,急切地問道:“那另一類呢,爸,您快講講。”
李鐵船放下手裏的水煙管,那管子與桌麵輕輕碰撞,發出 “篤” 的一聲輕響。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在水麵的茶葉,輕抿一口,“噗” 地吐出一小片不小心喝進嘴裏的茶葉,說道:“另一類叫‘現行事例’,沒時間限製,大多是為官員或子孫弄個虛銜,給父母長輩弄個封典,什麽夫人、什麽公、什麽將軍稱號,還有讓平民通過捐納貢監和生員改變知識身份的事兒,也歸這一類。康熙朝那會,就是捐例開創並逐漸完善的時候。”
李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轉身迴到書桌前,拿起茶壺,給自己杯裏添了點茶,那茶水汩汩流入杯中,濺起幾朵小小的水花。他放下茶壺,抬眼看著父親,好奇地問:“爸,那做捐納有薪俸嗎?總不能白忙活吧。”
李父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說道:“捐納可不是個固定長期的工作崗位,好多官員都是臨時被抽調過去,或者偶爾接一單,零散得很,所以根本沒固定薪俸。不過,要是事兒辦成了,朝廷按老規矩,會給經辦官員一點辛苦費。”
李準一聽,眼睛亮了起來,笑著說:“哦,難怪有些官員靠賣官發了大財,敢情這中間還有這麽個門道。”
李鐵船一聽這話,臉色驟變,原本舒展的眉頭瞬間擰成一個 “川” 字,他猛地站起身,雙手用力一揮,氣憤地說:“賣官與捐納可完全不是一迴事!那些手裏攥著大權的官員,收了別人錢就給安排官位,這錢可高了去了,還都進了他們自己腰包,朝廷連個銅板都撈不著,這是違法亂紀,禍國殃民呐!”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書房裏來迴踱步,腳步重重地踏在地上,發出 “咚咚” 的聲響,好似要把心中的怒火都宣泄在這腳步聲裏。
李準仰頭看著父親,滿臉不解,問道:“花錢買賣官位,不管是朝廷收錢與大官私人收錢,有什麽區別呢?不都是花錢買官嘛。”
李鐵船停下腳步,長歎一口氣,臉上滿是無奈與悲哀,說道:“那差異可大了去了,朝廷收錢後,對捐納者那是有考核的,得符合條件才能進候補庫排序,相對公平公正些。可官員私自收錢,哪管你有沒有能力,當年我當香山縣令時,有人直接砸了5萬兩銀子將我趕走。”
李準大驚失色:“爸,我怎麽沒聽說呢?”
李鐵船歎氣:“你還小,說了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