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因勸捐之功,猶如一顆新星在官場嶄露頭角。湖北張之洞率先保薦其為道員,隨後安徽巡撫、四川總督、江蘇總督亦紛紛舉薦,軍機處順勢將他列入道員遇缺即用之列。
與此同時,其父李鐵船亦因捐助四川學堂榮升三品大員,主管四川礦務大臣,可以越過四川總督直奏朝廷,一時之間,李家父子二人聲名遠揚。李鐵船受命從海路經長江航道赴成都任職,於上海停留之際,成功與英國摩根財團簽下合作開發四川礦山的契約。
李準奉命前往上海,與父親及家人話別。父子二人自上海乘船西上,長江之上,江風瑟瑟,波光粼粼的江水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江麵上船隻往來穿梭,或揚帆遠航,或緩緩靠岸,一片繁忙景象。沿途所見的岸邊景色,有鬱鬱蔥蔥的樹林,也有熱鬧的漁村,嫋嫋炊煙升騰而起,給這片大地增添了幾分煙火氣息。
李鐵船父子抵達武漢後,專程拜會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在長江漁船餐廳招待李準父子。餐廳,布置得典雅精致,雕花的門窗透進柔和的光線,灑在鋪著錦緞桌布的餐桌上。牆上掛著幾幅名人字畫,為餐廳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
張之洞對李鐵船而言,既是恩師又是摯友,是非常熟悉並且經常見麵的,但李準卻是第一次親眼見張之洞。張之洞年逾花甲,身形消瘦、麵容清臒,額頭上皺紋深深、眉毛濃密而花白,眉下的雙眼深邃有神,高挺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精致的眼鏡,頷下的胡須長而花白,修剪得整整齊齊,隨著他的畫語微微顫動。
張之洞一進來,李鐵船便近身攙扶,李準跟在父親後麵,不停點頭哈腰。張之洞也客氣微微欠身,伸手示意眾人就座,隨後笑容可掬地說道:“我今天之所以在船上設宴,是因為你名字中有鐵船,說明李家父子與鐵船冥冥之中有重大幹係。不過,鐵船你老了已經生鏽了,新的鐵殼船隻能寄希望於你年輕的公子李準了。”
李鐵船將李準拉到張之洞麵前,小聲說道:“李準,還不快向香帥謝恩。”李準立即三鞠躬。
張之洞哈哈大笑:“要說致謝,也是我張之洞先謝你父子二人,特別是李準小朋友,是你們讓湖北窮民早日脫離苦海,今天我可要好好犒勞你們父子。我平日飲食簡約,常以三菜一湯自足,然今日有摯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且座中皆川菜行家。鐵船建有自家魚塘,堪稱行家,你且先嚐這洞庭湖武昌魚,相較川菜,滋味又如何?” 言罷,他迅速起身,身姿挺拔,拿起公筷,眼神專注而熱情,穩穩地夾起一塊魚肉,輕輕放入李鐵船碗中,動作流暢自然,盡顯主人之好客。
李鐵船受寵若驚,連忙起身,身體微微顫抖,臉上堆滿感激的笑容,說道:“老師如此盛情,學生感激不盡。” 言罷緩緩坐迴,先小心翼翼地取了小塊魚肉放入口中,輕輕咀嚼,眼睛微閉,似在用心感受魚肉的鮮嫩與剁椒的獨特風味。片刻後,他臉上露出愜意的微笑,緩緩睜開雙眼說道:“人言八百裏洞庭美如畫冊,武昌鯿魚團頭魴堪稱魚中翹楚。觀其體側扁而高,呈菱形,口端位弧形,體呈青灰色,恰似老師寧靜淡雅之風骨。”
王雪岑聞之,嘴角上揚,帶著幾分戲謔笑罵:“鐵船,你休拍老師馬屁,今日隻論魚味。”
李鐵船尷尬地笑了笑,眼神中仍帶著對魚的讚賞:“這武昌魚香軟嫩,實乃魚中極品,川菜中鮮少有此佳肴。” 語畢,滿意地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對這道菜的喜愛,還不自覺地舔了舔嘴唇。
王雪岑接話道:“老鄉,再嚐嚐這紅煨魚翅,乃是以魚翅加雞湯加醬油用小火精心燉煨而成,其汁濃鮮香,軟糯爽滑,川菜中亦難覓此味。” 說著,他熱情地拿起湯勺,身體前傾,為李鐵船盛了一勺魚翅,遞到他麵前,眼神中滿是期待。
李鐵船用勺子舀起,緩緩送入嘴巴,輕輕咽下後,眼睛一亮,臉上露出欣喜之色:“我喜歡。”
張之洞雙手交疊,置於胸前,總結道:“湖廣填四川,四海本一家,四川人辣不怕,兩湖人怕不辣。我出一謎語:‘一點一橫長,漂漂漂南洋,南洋有個人,隻有一寸長’諸君試猜一字。” 眾人聞之皆笑,然一時皆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麵麵相覷間,寂靜無聲,令這原本輕鬆之氛圍略顯尷尬。
李準見眾人皆默,臉上泛起一絲靦腆的紅暈,微微低下頭,輕輕笑了笑:“張伯伯說的可是政府的‘府’字。眾人皆麵露驚喜之色,齊聲讚道:“妙,果真是府字。”
張之洞笑而不語,待眾人笑聲漸息,才微微抬起頭,眼神溫和地看著李準,輕聲說:“李準答對了,可你知我說的你呀!”
李鐵船聞言,身體猛地一震,眼睛瞪大,滿臉驚愕:“老師,準兒與府字何幹?”
張之洞輕輕歎了口氣,臉上露出慨然苦笑:“我大清中華,往昔雄霸天下富甲一方,然如今卻深陷困境,災難深重,民不聊生,竟需仰仗一小兒遠赴萬裏之外的南洋救民於水火。實乃可悲可歎,然亦有可喜可賀之處。”
王雪岑眉頭微皺,眼神中充滿疑惑,不解追問:“香帥,此悲歎喜賀四字作何解?”
張之洞緩緩站起身來,踱步於艙內,目光深邃,環顧四周,緩緩道:“悲者,見江河日下,國勢傾頹;歎者,感國運衰弱,力不從心。” 言罷,轉身看向李準,眼神中帶著一絲欣慰:“喜者,幸後繼有人,可擔大任;賀者,讚李準年少有為,可堪重用。”
“啪的一聲,李準父子驚嚇得同時起立。李鐵船惶恐地彎腰行禮,聲音顫抖:“香帥言重了,準兒尺寸之軀,豈敢受大帥如此盛讚!”
張之洞仰頭哈哈大笑,笑聲爽朗,迴蕩於餐廳之中:“李準敢於舍棄廣西知府之位,投身廣東提調之任,足見其眼光獨到,聽聞還要對我當年創辦的錢局加以變革,可知其心之大。”
李準身體微微前傾,表情惶恐,連忙說道:“小侄此次前來武漢,一為向伯父請安,二為求教學問。”
張之洞收住笑意,表情變得嚴肅鄭重,說道:“請安之情我已領受,若論請教,可尋雪岑。想當年我創立廣東錢局,起初不過設想,幸得他悉心經辦,方得成事。” 言罷,轉向雪岑,目光中滿含期許:“雪岑,你當知無不言,傾囊相授,我對李準寄予厚望。”
李準當即彎腰鞠躬致謝,身體彎曲成九十度,態度極為恭敬,王雪岑亦立刻挺直身子,雙手抱拳,神色堅定地表態照辦。
李準父子一家人,每天住宿在紡織局,紗局總辦王雪岑乃成都華陽人,與李父相交已久,然與李準卻是初次謀麵。李準來前便聞張之洞創辦廣東省錢局時,王雪岑乃關鍵經辦人,故一有閑暇便向其請教錢局諸事。
王雪岑對李準賑捐事務亦頗感興趣,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話題廣泛,相見恨晚,迅速結為忘年之交,不料二人日後竟然成就了一番偉大事業。
與此同時,其父李鐵船亦因捐助四川學堂榮升三品大員,主管四川礦務大臣,可以越過四川總督直奏朝廷,一時之間,李家父子二人聲名遠揚。李鐵船受命從海路經長江航道赴成都任職,於上海停留之際,成功與英國摩根財團簽下合作開發四川礦山的契約。
李準奉命前往上海,與父親及家人話別。父子二人自上海乘船西上,長江之上,江風瑟瑟,波光粼粼的江水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江麵上船隻往來穿梭,或揚帆遠航,或緩緩靠岸,一片繁忙景象。沿途所見的岸邊景色,有鬱鬱蔥蔥的樹林,也有熱鬧的漁村,嫋嫋炊煙升騰而起,給這片大地增添了幾分煙火氣息。
李鐵船父子抵達武漢後,專程拜會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在長江漁船餐廳招待李準父子。餐廳,布置得典雅精致,雕花的門窗透進柔和的光線,灑在鋪著錦緞桌布的餐桌上。牆上掛著幾幅名人字畫,為餐廳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
張之洞對李鐵船而言,既是恩師又是摯友,是非常熟悉並且經常見麵的,但李準卻是第一次親眼見張之洞。張之洞年逾花甲,身形消瘦、麵容清臒,額頭上皺紋深深、眉毛濃密而花白,眉下的雙眼深邃有神,高挺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精致的眼鏡,頷下的胡須長而花白,修剪得整整齊齊,隨著他的畫語微微顫動。
張之洞一進來,李鐵船便近身攙扶,李準跟在父親後麵,不停點頭哈腰。張之洞也客氣微微欠身,伸手示意眾人就座,隨後笑容可掬地說道:“我今天之所以在船上設宴,是因為你名字中有鐵船,說明李家父子與鐵船冥冥之中有重大幹係。不過,鐵船你老了已經生鏽了,新的鐵殼船隻能寄希望於你年輕的公子李準了。”
李鐵船將李準拉到張之洞麵前,小聲說道:“李準,還不快向香帥謝恩。”李準立即三鞠躬。
張之洞哈哈大笑:“要說致謝,也是我張之洞先謝你父子二人,特別是李準小朋友,是你們讓湖北窮民早日脫離苦海,今天我可要好好犒勞你們父子。我平日飲食簡約,常以三菜一湯自足,然今日有摯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且座中皆川菜行家。鐵船建有自家魚塘,堪稱行家,你且先嚐這洞庭湖武昌魚,相較川菜,滋味又如何?” 言罷,他迅速起身,身姿挺拔,拿起公筷,眼神專注而熱情,穩穩地夾起一塊魚肉,輕輕放入李鐵船碗中,動作流暢自然,盡顯主人之好客。
李鐵船受寵若驚,連忙起身,身體微微顫抖,臉上堆滿感激的笑容,說道:“老師如此盛情,學生感激不盡。” 言罷緩緩坐迴,先小心翼翼地取了小塊魚肉放入口中,輕輕咀嚼,眼睛微閉,似在用心感受魚肉的鮮嫩與剁椒的獨特風味。片刻後,他臉上露出愜意的微笑,緩緩睜開雙眼說道:“人言八百裏洞庭美如畫冊,武昌鯿魚團頭魴堪稱魚中翹楚。觀其體側扁而高,呈菱形,口端位弧形,體呈青灰色,恰似老師寧靜淡雅之風骨。”
王雪岑聞之,嘴角上揚,帶著幾分戲謔笑罵:“鐵船,你休拍老師馬屁,今日隻論魚味。”
李鐵船尷尬地笑了笑,眼神中仍帶著對魚的讚賞:“這武昌魚香軟嫩,實乃魚中極品,川菜中鮮少有此佳肴。” 語畢,滿意地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對這道菜的喜愛,還不自覺地舔了舔嘴唇。
王雪岑接話道:“老鄉,再嚐嚐這紅煨魚翅,乃是以魚翅加雞湯加醬油用小火精心燉煨而成,其汁濃鮮香,軟糯爽滑,川菜中亦難覓此味。” 說著,他熱情地拿起湯勺,身體前傾,為李鐵船盛了一勺魚翅,遞到他麵前,眼神中滿是期待。
李鐵船用勺子舀起,緩緩送入嘴巴,輕輕咽下後,眼睛一亮,臉上露出欣喜之色:“我喜歡。”
張之洞雙手交疊,置於胸前,總結道:“湖廣填四川,四海本一家,四川人辣不怕,兩湖人怕不辣。我出一謎語:‘一點一橫長,漂漂漂南洋,南洋有個人,隻有一寸長’諸君試猜一字。” 眾人聞之皆笑,然一時皆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麵麵相覷間,寂靜無聲,令這原本輕鬆之氛圍略顯尷尬。
李準見眾人皆默,臉上泛起一絲靦腆的紅暈,微微低下頭,輕輕笑了笑:“張伯伯說的可是政府的‘府’字。眾人皆麵露驚喜之色,齊聲讚道:“妙,果真是府字。”
張之洞笑而不語,待眾人笑聲漸息,才微微抬起頭,眼神溫和地看著李準,輕聲說:“李準答對了,可你知我說的你呀!”
李鐵船聞言,身體猛地一震,眼睛瞪大,滿臉驚愕:“老師,準兒與府字何幹?”
張之洞輕輕歎了口氣,臉上露出慨然苦笑:“我大清中華,往昔雄霸天下富甲一方,然如今卻深陷困境,災難深重,民不聊生,竟需仰仗一小兒遠赴萬裏之外的南洋救民於水火。實乃可悲可歎,然亦有可喜可賀之處。”
王雪岑眉頭微皺,眼神中充滿疑惑,不解追問:“香帥,此悲歎喜賀四字作何解?”
張之洞緩緩站起身來,踱步於艙內,目光深邃,環顧四周,緩緩道:“悲者,見江河日下,國勢傾頹;歎者,感國運衰弱,力不從心。” 言罷,轉身看向李準,眼神中帶著一絲欣慰:“喜者,幸後繼有人,可擔大任;賀者,讚李準年少有為,可堪重用。”
“啪的一聲,李準父子驚嚇得同時起立。李鐵船惶恐地彎腰行禮,聲音顫抖:“香帥言重了,準兒尺寸之軀,豈敢受大帥如此盛讚!”
張之洞仰頭哈哈大笑,笑聲爽朗,迴蕩於餐廳之中:“李準敢於舍棄廣西知府之位,投身廣東提調之任,足見其眼光獨到,聽聞還要對我當年創辦的錢局加以變革,可知其心之大。”
李準身體微微前傾,表情惶恐,連忙說道:“小侄此次前來武漢,一為向伯父請安,二為求教學問。”
張之洞收住笑意,表情變得嚴肅鄭重,說道:“請安之情我已領受,若論請教,可尋雪岑。想當年我創立廣東錢局,起初不過設想,幸得他悉心經辦,方得成事。” 言罷,轉向雪岑,目光中滿含期許:“雪岑,你當知無不言,傾囊相授,我對李準寄予厚望。”
李準當即彎腰鞠躬致謝,身體彎曲成九十度,態度極為恭敬,王雪岑亦立刻挺直身子,雙手抱拳,神色堅定地表態照辦。
李準父子一家人,每天住宿在紡織局,紗局總辦王雪岑乃成都華陽人,與李父相交已久,然與李準卻是初次謀麵。李準來前便聞張之洞創辦廣東省錢局時,王雪岑乃關鍵經辦人,故一有閑暇便向其請教錢局諸事。
王雪岑對李準賑捐事務亦頗感興趣,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話題廣泛,相見恨晚,迅速結為忘年之交,不料二人日後竟然成就了一番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