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斬完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李準如獲大赦,旋即攜全家護送父親靈柩,登上廣大海輪,緩緩駛離廣州港。輪船那龐大的身軀,仿若一頭巨獸,緩緩破浪前行,在平靜的水麵上犁出層層翻湧的白色浪花。李準獨立於甲板之上,海風如怒獸咆哮而過,肆意拉扯著他的衣衫,獵獵作響。他的目光,久久凝視著逐漸遠去的廣州城,眉頭緊鎖,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心中五味雜陳,恰似打翻了五味瓶。既有對這片土地往昔經曆的複雜情愫,又有對那茫茫未知前路的迷茫與惶恐。此時,遠處岸邊依稀可見春節殘留的裝飾痕跡,那些若隱若現的紅燈籠,在海風的輕撫下,似在依依揮手道別,又似在低低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往昔繁華與滄桑變遷。
曆經數日的海上漂泊,海輪終於抵達上海。上海的街頭巷尾,同樣留存著春節的餘韻,隻是相較往昔的熱鬧喧囂,此刻多了幾分節後的寧靜與寂寥。
在上海,李準乘坐長江客輪,直達南京。一到南京,李準便馬不停蹄,直奔長江路的兩江總督周馥的府邸。憶起上次赴成都探望病重父親時,於三峽船中與周馥的短暫邂逅。彼時周馥受命聘任直隸藩司,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彼此皆在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周馥,字玉山,號蘭溪,乃安徽至德人士。他早年多次應試,卻皆名落孫山,命運的軌跡與李準相似,皆憑借捐納踏入仕途。同治元年(1862 年),李鴻章組建淮軍,周馥毅然應募入其幕府。自此,他的仕途如開掛一般,一路扶搖直上,從小小的縣丞、知縣,逐步晉升為直隸知州留江蘇補用、知府留江蘇補用。同治九年(1870 年),以道員身份留直隸補用。光緒初年,曆任永定河道、津海關道兼天津兵備道等要職。光緒十四年(1888 年),榮升直隸按察使。甲午戰爭爆發,他臨危受命,擔當前敵營務處總理。馬關議和後,因身體抱恙,自請免職。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李鴻章與聯軍議和之際,周馥調任直隸布政使,並在李鴻章病故後代理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光緒三十年(1904 年),由山東巡撫擢升兩江總督。周馥追隨李鴻章投身洋務運動三十餘載,諸多謀劃建言,堪稱中流砥柱,深受李鴻章倚重。在北洋海軍、北洋水師學堂、天津武備學堂、天津電報局、開平煤礦及唐胥鐵路等一係列洋務事業的創辦過程中,皆有他忙碌的身影,是後期洋務運動當之無愧的實際操盤手,亦是北洋係中頗具建樹與影響力的關鍵人物。
周馥比李準父親李鐵船年長十歲,又因皆致力於實業,故而二人私交甚篤。周馥對李準亦是青睞有加,賞識其靈活實幹的作風,認定他前途無量,對他憐愛有加。李準對周馥,亦如對長輩般敬重。李準見到周馥,未及寒暄,便 “撲通” 一聲跪倒在地,眼眶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聲音顫抖帶著哭腔說道:“周伯,小侄如今深陷困境,實在是走投無路了。那岑春煊總督,手段狠辣,小侄在其手下,每一日都過得膽戰心驚。” 說罷,他額頭觸地,身體微微顫抖,肩膀也隨之聳動。
周馥見狀,趕忙上前一步,彎腰雙手扶起李準,臉上滿是同情與憐惜之色,目光中盡是關切,輕輕拍了拍他身上的塵土,說道:“賢侄快起,你這是做什麽。你如今的處境,我已全然知曉。你且放心,我定會竭盡所能,助你擺脫困境。隻是這官場之事,猶如一團亂麻,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尚需些時日細細謀劃,方有萬全之策。”
李準站起身來,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淚花,連連點頭感激:“多謝周伯體恤關懷。如今在岑總督麾下,我真可謂如履薄冰,每一日皆提心吊膽,寢食難安。隻盼能早日脫離那虎狼之穴,尋得一方安寧之地。”
周馥微微皺眉,手撫胡須,語重心長地說道:“賢侄啊,官場之路,本就布滿荊棘。岑春煊此人,性格剛猛,行事果敢,雖有時略顯霸道,但他亦有其政治抱負與手段。你在他手下任職,難免會有摩擦與衝突。你且先與我說說,你們之間究竟因何事產生如此大的嫌隙?” 周馥眼神專注地看著李準,表情嚴肅而認真,等待著他的迴答。
李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周伯,您也知道,小侄一心隻想為百姓做事,在廣東這些年,也是盡心盡力。但岑總督到任後,諸多決策皆與小侄理念不合。就拿那林瓜四之事來說,他竟下令在刑場對其施以極刑,開膛破肚,取心祭奠。小侄雖久經沙場,可這般殘忍之事,實難苟同。小侄心內惶恐,又恐觸怒於他,故而隻想早日調離兩廣,遠離這是非之地。” 說著,李準的臉上露出一絲恐懼與無奈,眼神中滿是疲憊。
周馥靜靜地聽著,時而微微點頭,時而輕輕搖頭,待李準說完,他輕輕歎了口氣,說道:“賢侄,此事確實棘手。岑春煊此舉,雖有震懾群匪之意,但手段確實過於殘忍。不過,你在廣東多年,所立之功,所積之勞,眾人皆有目共睹。他若隻因些許分歧便對你不利,於情於理,皆難以服眾。隻是如今他風頭正盛,若要調離,不可操之過急,需從長計議。” 周馥一邊說著,一邊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腳步沉穩而緩慢,似在思索應對之策,臉上露出凝重的神情。
李準聽聞,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之光,他連忙上前一步,靠近周馥,急切地說道:“周伯,小侄明白其中難處,可小侄實在是怕了。父親的靈柩尚未安葬,小侄隻想尋個安穩之地,盡孝守靈。還望周伯看在與先父的舊情,幫幫小侄。” 說罷,他再次抱拳行禮,姿態極為恭敬,身體微微前傾,眼神中滿是哀求。
周馥停下腳步,轉身看著李準,目光堅定而溫和,他輕輕拍了拍李準的手臂,說道:“賢侄放心,你父親與我乃是舊交,你又如同我的子侄一般,我豈能坐視不管。我定會在合適的時機,周旋於各方之間,為你謀求出路。隻是這期間,你需沉住氣,莫要再與岑春煊起正麵衝突。你要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 周馥表情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準感激涕零,眼眶中淚水再次湧出,他 “撲通” 一聲再次跪下,連磕三個響頭:“周伯大恩,小侄銘記於心,來世定當結草銜環以報。”
周馥趕忙再次扶起李準,笑著說道:“賢侄不必如此,你且先在我府中住下,好好歇息幾日,調整心境。其他之事,待我細細謀劃。”
曆經數日的海上漂泊,海輪終於抵達上海。上海的街頭巷尾,同樣留存著春節的餘韻,隻是相較往昔的熱鬧喧囂,此刻多了幾分節後的寧靜與寂寥。
在上海,李準乘坐長江客輪,直達南京。一到南京,李準便馬不停蹄,直奔長江路的兩江總督周馥的府邸。憶起上次赴成都探望病重父親時,於三峽船中與周馥的短暫邂逅。彼時周馥受命聘任直隸藩司,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彼此皆在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周馥,字玉山,號蘭溪,乃安徽至德人士。他早年多次應試,卻皆名落孫山,命運的軌跡與李準相似,皆憑借捐納踏入仕途。同治元年(1862 年),李鴻章組建淮軍,周馥毅然應募入其幕府。自此,他的仕途如開掛一般,一路扶搖直上,從小小的縣丞、知縣,逐步晉升為直隸知州留江蘇補用、知府留江蘇補用。同治九年(1870 年),以道員身份留直隸補用。光緒初年,曆任永定河道、津海關道兼天津兵備道等要職。光緒十四年(1888 年),榮升直隸按察使。甲午戰爭爆發,他臨危受命,擔當前敵營務處總理。馬關議和後,因身體抱恙,自請免職。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李鴻章與聯軍議和之際,周馥調任直隸布政使,並在李鴻章病故後代理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光緒三十年(1904 年),由山東巡撫擢升兩江總督。周馥追隨李鴻章投身洋務運動三十餘載,諸多謀劃建言,堪稱中流砥柱,深受李鴻章倚重。在北洋海軍、北洋水師學堂、天津武備學堂、天津電報局、開平煤礦及唐胥鐵路等一係列洋務事業的創辦過程中,皆有他忙碌的身影,是後期洋務運動當之無愧的實際操盤手,亦是北洋係中頗具建樹與影響力的關鍵人物。
周馥比李準父親李鐵船年長十歲,又因皆致力於實業,故而二人私交甚篤。周馥對李準亦是青睞有加,賞識其靈活實幹的作風,認定他前途無量,對他憐愛有加。李準對周馥,亦如對長輩般敬重。李準見到周馥,未及寒暄,便 “撲通” 一聲跪倒在地,眼眶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聲音顫抖帶著哭腔說道:“周伯,小侄如今深陷困境,實在是走投無路了。那岑春煊總督,手段狠辣,小侄在其手下,每一日都過得膽戰心驚。” 說罷,他額頭觸地,身體微微顫抖,肩膀也隨之聳動。
周馥見狀,趕忙上前一步,彎腰雙手扶起李準,臉上滿是同情與憐惜之色,目光中盡是關切,輕輕拍了拍他身上的塵土,說道:“賢侄快起,你這是做什麽。你如今的處境,我已全然知曉。你且放心,我定會竭盡所能,助你擺脫困境。隻是這官場之事,猶如一團亂麻,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尚需些時日細細謀劃,方有萬全之策。”
李準站起身來,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淚花,連連點頭感激:“多謝周伯體恤關懷。如今在岑總督麾下,我真可謂如履薄冰,每一日皆提心吊膽,寢食難安。隻盼能早日脫離那虎狼之穴,尋得一方安寧之地。”
周馥微微皺眉,手撫胡須,語重心長地說道:“賢侄啊,官場之路,本就布滿荊棘。岑春煊此人,性格剛猛,行事果敢,雖有時略顯霸道,但他亦有其政治抱負與手段。你在他手下任職,難免會有摩擦與衝突。你且先與我說說,你們之間究竟因何事產生如此大的嫌隙?” 周馥眼神專注地看著李準,表情嚴肅而認真,等待著他的迴答。
李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周伯,您也知道,小侄一心隻想為百姓做事,在廣東這些年,也是盡心盡力。但岑總督到任後,諸多決策皆與小侄理念不合。就拿那林瓜四之事來說,他竟下令在刑場對其施以極刑,開膛破肚,取心祭奠。小侄雖久經沙場,可這般殘忍之事,實難苟同。小侄心內惶恐,又恐觸怒於他,故而隻想早日調離兩廣,遠離這是非之地。” 說著,李準的臉上露出一絲恐懼與無奈,眼神中滿是疲憊。
周馥靜靜地聽著,時而微微點頭,時而輕輕搖頭,待李準說完,他輕輕歎了口氣,說道:“賢侄,此事確實棘手。岑春煊此舉,雖有震懾群匪之意,但手段確實過於殘忍。不過,你在廣東多年,所立之功,所積之勞,眾人皆有目共睹。他若隻因些許分歧便對你不利,於情於理,皆難以服眾。隻是如今他風頭正盛,若要調離,不可操之過急,需從長計議。” 周馥一邊說著,一邊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腳步沉穩而緩慢,似在思索應對之策,臉上露出凝重的神情。
李準聽聞,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之光,他連忙上前一步,靠近周馥,急切地說道:“周伯,小侄明白其中難處,可小侄實在是怕了。父親的靈柩尚未安葬,小侄隻想尋個安穩之地,盡孝守靈。還望周伯看在與先父的舊情,幫幫小侄。” 說罷,他再次抱拳行禮,姿態極為恭敬,身體微微前傾,眼神中滿是哀求。
周馥停下腳步,轉身看著李準,目光堅定而溫和,他輕輕拍了拍李準的手臂,說道:“賢侄放心,你父親與我乃是舊交,你又如同我的子侄一般,我豈能坐視不管。我定會在合適的時機,周旋於各方之間,為你謀求出路。隻是這期間,你需沉住氣,莫要再與岑春煊起正麵衝突。你要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 周馥表情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準感激涕零,眼眶中淚水再次湧出,他 “撲通” 一聲再次跪下,連磕三個響頭:“周伯大恩,小侄銘記於心,來世定當結草銜環以報。”
周馥趕忙再次扶起李準,笑著說道:“賢侄不必如此,你且先在我府中住下,好好歇息幾日,調整心境。其他之事,待我細細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