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似歲月靜好、陽光暖煦的午後,廣東輪船商會那布置典雅的小廳裏,光影斑駁陸離。窗外,蟬鳴陣陣,卻難以驅散空氣中彌漫的複雜氣息。
李準與商會的陳會長、張理事圍坐在一張古樸的茶桌旁,桌上擺放著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可眾人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細膩溫潤的陶瓷與馥鬱茶香之上。
陳會長機械地擺弄著茶具,修長的手指雖仍靈活,卻沒了往日品茗時的悠然自得。他取茶時,手指微微顫抖,像是被內心的不安驅使;洗茶時,動作稍顯急促,水花濺出些許在桌麵上;沏茶時,眼神遊離,望著遠處,仿佛思緒早已飄遠。陽光灑在他臉上,映出的不隻是專注,更是深深的憂慮,他不自覺地抬手揉了揉太陽穴,似是想要緩解內心的壓力。
李準輕輕抿了一口茶,卻覺味同嚼蠟,嘴角扯出一抹笑意,卻轉瞬即逝。他放下茶杯,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開口道:“咱們四川人平日裏喝蓋碗茶,那茶館裏熱鬧非凡,台上川劇變臉、噴火,台下師傅給茶客挖耳捶背,大夥喝茶嗑瓜子,巴適得很呐。” 話語裏,滿是對往昔安逸的懷念,可此刻,這迴憶卻更襯出當下的沉重。說著,他微微搖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落寞。
張理事微微點頭,神色凝重,雙手交疊放在桌上,下意識地捏緊了拳頭:“是啊,這般日子,如今怕是難尋嘍。要是能迴到從前,哪怕隻是再去那樣的茶館坐一坐也好。”
李準話鋒一轉,麵色沉鬱,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撐在桌上:“二位,西江匪患多年,朝廷派兵無數,治安卻始終不見好轉,這是為何?依我看,這背後怕是還有更深的隱情。”
陳會長眉頭緊鎖,形成一個深深的 “川” 字,手中倒茶的動作一頓,茶壺懸在半空,片刻後又緩緩繼續:“李大人,您的防營兵都是好樣的,可任務太雜,巡邏、查厘金、剿匪,四處奔波。碼頭、航線這些關鍵地方,缺熟悉情況的專人值守。其他人遇事沒章法,反倒容易壞事。就拿上個月來說,明明隻是尋常的碼頭貨物查驗,結果因為負責的士兵不熟悉流程,和船主起了衝突,差點引發更大的亂子。” 說著,他輕輕放下茶壺,雙手攤開,仿佛放下的是滿心的無奈。
李準沉思片刻,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一隻手摩挲著下巴,目光一亮:“二位的意思,是安排專人、專地、專責?如此一來,職責清晰,或許能事半功倍。”
陳會長連忙點頭,身體微微向前傾,激動地說道:“正是這‘三定’之法。隻有這樣,才能讓各個環節都能有序運轉。就像咱們商會,各個業務都有專門的管事,才能勉強維持下去。”
李準猛地拍腿,整個人站起身來,高聲道:“我這就成立水上警察廳管緝捕秩序,厘金辦管稅務,防務營專心剿匪,各司其職,定能見效!隻要我們齊心,沒有什麽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雙手在空中有力地揮舞了一下。
張理事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附和道:“李大人高見。隻是,這實施起來,怕是也會遇到不少阻力吧?畢竟牽扯到各方的利益。” 可那笑容裏,卻藏著幾分懷疑與不安,他微微低下頭,用手輕輕摸了摸鼻子,這個細微的動作泄露了他內心的猶疑。
李準重新坐迴椅子上,身體微微下沉,語氣愈發沉重:“可這滿江的外國旗幟,到底是怎麽迴事?這背後肯定有洋人的陰謀,我們必須查清楚。”
陳會長長歎一聲,再次拿起茶壺,緩緩倒茶,他的肩膀微微下垂,像是背負著千斤重擔,仿佛這動作能平複內心的波瀾。他的目光落在茶杯中澄澈的茶湯上,聲音低沉:“商人重利,理船廳歸洋人稅務司管,審船時,中國船鍋爐火力最多 120 鎊,洋船卻能到 150 至 200 鎊。洋船馬力大、速度快,客貨都愛搭乘,還能有洋人撐腰索賠。就拿咱們商會的王老板來說,他的船因為掛了洋旗,貨物運輸暢通無阻,利潤比之前翻了幾番。其他人瞧在眼裏,自然也跟著效仿。”
李準恍然大悟,一拳砸在桌上,桌上的茶杯都跟著震動起來,茶水濺出了一些:“原來如此,商船主為了利益,寧願掛洋旗,哪怕成本增加!這簡直是飲鴆止渴,長此以往,我們的航運業豈不是要被洋人完全掌控?”
張理事無奈地攤開雙手,搖了搖頭:“是啊,一家掛,百家跟,掛洋旗的船越來越多。如今在西江上,滿眼望去都是外國旗幟,咱們自己的航運生意越來越難做。”
李準怒目圓睜,雙手握拳,猛地站起身,大聲道:“病根就在理船廳,必須收迴管理權!隻有奪迴理船廳,才能打破洋人的壟斷,恢複西江航運的正常秩序。” 他的胸膛劇烈起伏,臉上滿是憤怒與不甘。
陳會長苦笑著搖頭,身體微微後仰,靠在椅背上:“李大人,這理船廳在洋人手裏根深蒂固,想要收迴,談何容易!洋人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他們把控著航運的關鍵環節,從船隻驗收、航線規劃到稅收征管,每一處都布滿了他們的眼線和利益網絡。稍有動作,便會觸動他們的敏感神經。前幾年,有位官員也曾試圖整頓,結果第二天就被罷了官,其中的利害關係,您可得想清楚啊。” 他邊說邊無奈地擺了擺手。
李準皺著眉頭,來迴踱步:“我豈能不清楚其中的艱難?但就這麽眼睜睜看著洋人在我們的地盤上橫行霸道,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陳會長,張理事,你們在商界人脈廣,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陳會長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或許我們可以聯合其他商會和有識之士,一起向朝廷施壓,讓朝廷出麵與洋人交涉。人多力量大,說不定能有些轉機。”
張理事也接話道:“還可以發動輿論,讓百姓們知道洋人在航運上的種種不公,引起民憤,給洋人製造輿論壓力。”
李準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這兩個辦法倒是可行。陳會長,張理事,那就麻煩你們去聯絡各界人士,我這邊也去準備一份詳細的呈文,向朝廷陳明利害。”
就在眾人商議妥當,準備行動之時,李準的副官匆匆趕來,神色慌張:“大人,不好了!理船廳的洋人不知從哪得到了消息,聯合其他洋商,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們提高了碼頭的停靠費用,還限製咱們中國船隻的停靠時間,不少船主都叫苦連天。”
李準臉色一沉:“果然不出所料,他們這是想先下手為強。傳令下去,讓咱們的人穩住陣腳,千萬不能亂了分寸。”
可還沒等李準想出應對之策,又有消息傳來,朝廷裏一些畏懼洋人的官員,已經開始彈劾李準,說他擅自行動,破壞與洋人的關係,要求朝廷對他進行懲處。
麵對這突如其來、鋪天蓋地的反擊,李準站在窗前,望著西江上那一片片刺眼的外國旗幟,拳頭緊握,指節泛白,手臂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內心的憤怒與不甘在翻湧。他深知,這場較量,遠比想象中艱難,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他目光堅定,在心中暗暗發誓,定要突破這重重阻礙,奪迴理船廳的管理權,還西江航運一片清明。隻是,這艱難的征程,又該從何處邁出第一步呢?
李準與商會的陳會長、張理事圍坐在一張古樸的茶桌旁,桌上擺放著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可眾人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細膩溫潤的陶瓷與馥鬱茶香之上。
陳會長機械地擺弄著茶具,修長的手指雖仍靈活,卻沒了往日品茗時的悠然自得。他取茶時,手指微微顫抖,像是被內心的不安驅使;洗茶時,動作稍顯急促,水花濺出些許在桌麵上;沏茶時,眼神遊離,望著遠處,仿佛思緒早已飄遠。陽光灑在他臉上,映出的不隻是專注,更是深深的憂慮,他不自覺地抬手揉了揉太陽穴,似是想要緩解內心的壓力。
李準輕輕抿了一口茶,卻覺味同嚼蠟,嘴角扯出一抹笑意,卻轉瞬即逝。他放下茶杯,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開口道:“咱們四川人平日裏喝蓋碗茶,那茶館裏熱鬧非凡,台上川劇變臉、噴火,台下師傅給茶客挖耳捶背,大夥喝茶嗑瓜子,巴適得很呐。” 話語裏,滿是對往昔安逸的懷念,可此刻,這迴憶卻更襯出當下的沉重。說著,他微微搖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落寞。
張理事微微點頭,神色凝重,雙手交疊放在桌上,下意識地捏緊了拳頭:“是啊,這般日子,如今怕是難尋嘍。要是能迴到從前,哪怕隻是再去那樣的茶館坐一坐也好。”
李準話鋒一轉,麵色沉鬱,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撐在桌上:“二位,西江匪患多年,朝廷派兵無數,治安卻始終不見好轉,這是為何?依我看,這背後怕是還有更深的隱情。”
陳會長眉頭緊鎖,形成一個深深的 “川” 字,手中倒茶的動作一頓,茶壺懸在半空,片刻後又緩緩繼續:“李大人,您的防營兵都是好樣的,可任務太雜,巡邏、查厘金、剿匪,四處奔波。碼頭、航線這些關鍵地方,缺熟悉情況的專人值守。其他人遇事沒章法,反倒容易壞事。就拿上個月來說,明明隻是尋常的碼頭貨物查驗,結果因為負責的士兵不熟悉流程,和船主起了衝突,差點引發更大的亂子。” 說著,他輕輕放下茶壺,雙手攤開,仿佛放下的是滿心的無奈。
李準沉思片刻,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一隻手摩挲著下巴,目光一亮:“二位的意思,是安排專人、專地、專責?如此一來,職責清晰,或許能事半功倍。”
陳會長連忙點頭,身體微微向前傾,激動地說道:“正是這‘三定’之法。隻有這樣,才能讓各個環節都能有序運轉。就像咱們商會,各個業務都有專門的管事,才能勉強維持下去。”
李準猛地拍腿,整個人站起身來,高聲道:“我這就成立水上警察廳管緝捕秩序,厘金辦管稅務,防務營專心剿匪,各司其職,定能見效!隻要我們齊心,沒有什麽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雙手在空中有力地揮舞了一下。
張理事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附和道:“李大人高見。隻是,這實施起來,怕是也會遇到不少阻力吧?畢竟牽扯到各方的利益。” 可那笑容裏,卻藏著幾分懷疑與不安,他微微低下頭,用手輕輕摸了摸鼻子,這個細微的動作泄露了他內心的猶疑。
李準重新坐迴椅子上,身體微微下沉,語氣愈發沉重:“可這滿江的外國旗幟,到底是怎麽迴事?這背後肯定有洋人的陰謀,我們必須查清楚。”
陳會長長歎一聲,再次拿起茶壺,緩緩倒茶,他的肩膀微微下垂,像是背負著千斤重擔,仿佛這動作能平複內心的波瀾。他的目光落在茶杯中澄澈的茶湯上,聲音低沉:“商人重利,理船廳歸洋人稅務司管,審船時,中國船鍋爐火力最多 120 鎊,洋船卻能到 150 至 200 鎊。洋船馬力大、速度快,客貨都愛搭乘,還能有洋人撐腰索賠。就拿咱們商會的王老板來說,他的船因為掛了洋旗,貨物運輸暢通無阻,利潤比之前翻了幾番。其他人瞧在眼裏,自然也跟著效仿。”
李準恍然大悟,一拳砸在桌上,桌上的茶杯都跟著震動起來,茶水濺出了一些:“原來如此,商船主為了利益,寧願掛洋旗,哪怕成本增加!這簡直是飲鴆止渴,長此以往,我們的航運業豈不是要被洋人完全掌控?”
張理事無奈地攤開雙手,搖了搖頭:“是啊,一家掛,百家跟,掛洋旗的船越來越多。如今在西江上,滿眼望去都是外國旗幟,咱們自己的航運生意越來越難做。”
李準怒目圓睜,雙手握拳,猛地站起身,大聲道:“病根就在理船廳,必須收迴管理權!隻有奪迴理船廳,才能打破洋人的壟斷,恢複西江航運的正常秩序。” 他的胸膛劇烈起伏,臉上滿是憤怒與不甘。
陳會長苦笑著搖頭,身體微微後仰,靠在椅背上:“李大人,這理船廳在洋人手裏根深蒂固,想要收迴,談何容易!洋人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他們把控著航運的關鍵環節,從船隻驗收、航線規劃到稅收征管,每一處都布滿了他們的眼線和利益網絡。稍有動作,便會觸動他們的敏感神經。前幾年,有位官員也曾試圖整頓,結果第二天就被罷了官,其中的利害關係,您可得想清楚啊。” 他邊說邊無奈地擺了擺手。
李準皺著眉頭,來迴踱步:“我豈能不清楚其中的艱難?但就這麽眼睜睜看著洋人在我們的地盤上橫行霸道,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陳會長,張理事,你們在商界人脈廣,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陳會長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或許我們可以聯合其他商會和有識之士,一起向朝廷施壓,讓朝廷出麵與洋人交涉。人多力量大,說不定能有些轉機。”
張理事也接話道:“還可以發動輿論,讓百姓們知道洋人在航運上的種種不公,引起民憤,給洋人製造輿論壓力。”
李準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這兩個辦法倒是可行。陳會長,張理事,那就麻煩你們去聯絡各界人士,我這邊也去準備一份詳細的呈文,向朝廷陳明利害。”
就在眾人商議妥當,準備行動之時,李準的副官匆匆趕來,神色慌張:“大人,不好了!理船廳的洋人不知從哪得到了消息,聯合其他洋商,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們提高了碼頭的停靠費用,還限製咱們中國船隻的停靠時間,不少船主都叫苦連天。”
李準臉色一沉:“果然不出所料,他們這是想先下手為強。傳令下去,讓咱們的人穩住陣腳,千萬不能亂了分寸。”
可還沒等李準想出應對之策,又有消息傳來,朝廷裏一些畏懼洋人的官員,已經開始彈劾李準,說他擅自行動,破壞與洋人的關係,要求朝廷對他進行懲處。
麵對這突如其來、鋪天蓋地的反擊,李準站在窗前,望著西江上那一片片刺眼的外國旗幟,拳頭緊握,指節泛白,手臂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內心的憤怒與不甘在翻湧。他深知,這場較量,遠比想象中艱難,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他目光堅定,在心中暗暗發誓,定要突破這重重阻礙,奪迴理船廳的管理權,還西江航運一片清明。隻是,這艱難的征程,又該從何處邁出第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