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帝國“拱治”四十七年六月十九日,在前幾日剛剛結束了一場血戰的皇宮之內,傳出了重掌朝綱的皇帝詔諭。曆王蕭威假造聖諭,意圖謀逆,削去王爵,梟首西市,誅滅九族;司徒程淦,黨附蕭氏,圖謀不軌,處絞首之刑。
曾經不可一世的曆王蕭威及其族人三千多口,以及其死忠黨羽,在皇帝詔書下達的第二天就被押赴西市,在這些逆犯身後,一個個赤膊上身,頭戴紅巾,手持鬼頭刀的劊子手,臉色冷峻的並排而立。
隨著監斬官無情的將行刑令牌扔到地上,一陣雪亮的刀光閃動,人頭滾滾落地,刑台之下血流漂杵。
隨著蕭氏一族被團滅,其死忠黨羽三十多人被處死,司徒程淦被施以絞刑,其家族被褫奪官爵,遣歸鄉裏,曆王一脈執掌朝政的局麵被徹底改變,各地牧守及統兵大將紛紛上表恭賀天子除去國賊、重掌朝綱“天子使社稷危而複安,幽而複明,乃是天家之福,亦為天下臣民之福,陛下實為中興之聖主......”這樣的讚譽之詞在賀表之中屢見不鮮,朝野上下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而此刻的李患之,正愁眉苦臉的看著麵前禦案上堆積如山的奏報,抬起頭看了一眼坐在對麵臉上似笑非笑的老皇帝,他就感覺現在這位老皇帝,就像是剛剛抓住了一隻老母雞的黃鼠狼那麽麵目可憎,如果自己不是披著這位老皇帝女兒的皮囊,他真有種要罵娘的衝動。
猶豫了一會,李患之才沒好氣的開口道:“父皇,這是想累死我嗎?這未免太多了吧?”
老皇帝見李患之開了口,馬上換了一副笑眯眯的表情,帶著一絲無奈的笑道:“能者多勞嗎?女兒,你看父皇年紀大了,政務如此繁巨,朕實在是力不從心啊,你就替父皇代勞一下,也算是解君父之憂啊!哈哈哈!”
李患之翻了一個白眼,語氣怪異的說道:“後宮不得幹政,父皇難道忘了嗎?”
老皇帝聽聞,臉上的表情變的有些僵硬,轉而變得失落,沉吟了半晌,老皇帝才喃喃說道:“此一時,彼一時,朕已經沒有兒子了...隻能靠你了!”說罷,他緩緩走到牆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仿佛一下蒼老了許多。
“這...”李患之看著老皇帝的臉色,不免生出一絲惻隱之心,老皇帝的兩個兒子均被曆王蕭威害死,使其老年喪子,也同時斷絕了皇室的繼承人,老皇帝的心裏怎能不悲戚莫名。
但李患之似乎在皇帝的話語中也聽出了另一番意思,兩位皇子已死,雖然被自己附身的這個帝女公主還在,但是皇家千百年來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深入人心,也不是那麽好打破的,即便自己幫助皇帝奪迴了權力,在關鍵時刻領兵勤王,一舉扭轉局勢,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畢竟隻是一介女流之輩,老皇帝恐怕即便想傳位給自己也是阻力巨大,如今讓自己處理政務,也是有意讓自己在朝臣中樹立威望和根基,真到了老皇帝大限將至之時,才有一線將大位相傳的可能。
想到這裏,李患之無奈的歎了一口氣,伸手拿起一份奏報看了一眼,奏報的封麵上寫著《臣 工部閣侍郎 艾世璋謹奏》,李患之翻開奏報的杏黃封皮,隻見裏麵除了寫著恭賀皇帝剪除奸佞重振天威的賀語,就是請求營造一座功德碑,作為書寫皇帝如天之德、如海之威的碑文,以期為萬世之表。
李患之最煩的就是這些表麵功夫,對於國計民生絲毫無益,反而是勞民傷財,無端靡費,而且皇帝剛剛重掌朝政,正是要辦些正事,樹立威望,籠絡人心之際,怎麽能先做出此等無益之事,於是他提起皇帝朱批的禦筆,在行文最後寫了“狗屁不通”四個大字,然後氣不打一處來的將這份奏報丟到了一邊。
老皇帝幽幽的看著李患之,見她開始批閱奏報,先是微微一愣,仿佛是想到了什麽,嘴角苦笑的搖了搖頭,然後一言不發的靜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起來。
“陛下,霍正風與霍青明兩位大人在殿外求見陛下。”內侍官的聲音打斷了老皇帝的悠然,他緩緩的張開眼睛,對內侍官輕吐了一個字“宣”,內侍官躬身稱是,便退了下去。
不多時,一位身穿大紅袍服的鶴發老者在霍青明的攙扶下,隨著引導的內侍官走進了這間皇帝禦用辦公的“通政殿”內。
鶴發老者正是霍青明之父,天明帝國文淵閣大學士霍正風,這位已經六十歲的三朝老臣隱忍多年,以文壇領袖的身份,聯結天下文人,倡導皇室正統,反對曆王專政,如履薄冰數十載,一直站在皇帝的陣營,讓專橫一時的曆王蕭威也不敢輕易開罪,可謂是一代風骨魁奇。
霍正風步入殿門,便看見皇帝禦案之後,手握朱筆批複奏報的帝女公主,不由麵露一絲驚詫之色,但旋即便恢複如常,他在霍青明的攙扶之下,緩緩倒身下拜,口中言道:“臣,文淵閣大學士霍正風,恭請陛下聖安!叩請公主殿下金安!”
霍青明在扶持其父親跪倒之後,也撩袍跪倒在地,這位在皇宮之戰中立下奇功的天明帝國第一武將,今日沒有穿著鎧甲,而是一身紅袍,頭上戴著四品武官的官帽,一條玉帶係於腰間,減了不少殺伐之氣,卻填了幾分光彩照人。
老皇帝見父子二人施過大禮,走上前去,雙手將霍正風扶起,而後又對霍青明抬了抬手,微笑說道:“霍將軍請起吧!”
說罷,他拉著霍正風的手,將這位霍大學士讓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而後開口笑道:“霍老愛卿年事已高,今後見朕不必拘禮,朕賜你禦前免跪之儀。”
霍正風聽罷趕緊站起身形,一臉驚愕,急忙開口推辭道:“陛下,這萬萬不可!”
老頭此刻心裏暗想“這剛剛除去了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曆王蕭威,正是恢複天子權威之時,現在這個節骨眼上,皇帝賜自己禦前免跪,自己如果接受,那不是找不痛快嗎?”
“哎!霍老愛卿為朕數十年聯絡奔走,勞苦功高,不須推卻,安心受之可也!”老皇帝卻看不出什麽異樣,臉色誠懇,雙眼甚至有些泛起水氣,可見是真心實意要賜予這位大學士如此殊榮了。
霍正風推辭不過也隻得謝恩應允,老皇帝見霍正風領旨,才開口問道:“霍老愛卿,你父子二人進宮所為何事啊?”
“啟奏陛下,前日陛下命我父子二人抄沒蕭氏一族家產,今已事畢,特來向陛下複旨。”霍正風聽聞天子問話,在座位上微微欠身,正色說道。
老皇帝聽了霍正風的答話,有些詫異的開口問道:“哦?蕭氏一族三十七門,連同其三十幾家死忠黨羽及程淦之府,共計七八十座府邸,僅三日時間,愛卿父子就已抄沒完畢,何其速也?”
霍正風見天子詫異,卻是笑而不語,隻是目視其子霍青明,霍青明會其意,上前一步躬身答道:“迴稟陛下,蕭氏一族為禍多年,其黨羽何止百千,今隨其處死者隻三十幾人而已,其餘諸人恐陛下治其攀附蕭氏之罪,正欲表明非其一黨,臣父子二人令眾人各領羽林前往查抄,再由臣父子二人查驗匯總造冊,故而可以僅用三日完成。”霍青明說罷將抄沒蕭氏一族的冊子雙手呈於老皇帝。
“哈哈哈,妙策啊!”老皇帝一邊哈哈大笑一邊翻開了手中抄沒家產的登記賬冊,隻翻看了片刻,臉上的笑容便立時化為一片驚愕之色,抓著賬冊的手都開始微微顫抖。
霍青明父子互相對視一眼,均是臉色緊張的低頭不語,霍正風甚至已經站了起來,肅穆而立,似乎早就知道皇帝看過這個冊子會是這樣的反應,李患之見老皇帝如此反應卻是有些好奇,輕移蓮步走了過來,對著老皇帝問道:“父皇,您怎麽了?”
老皇帝也似乎感到了自己的失態,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臉色鐵青的將那本冊子交給了李患之,沉聲說道:“你自己看吧,真是沒想到這群逆賊會如此的貪恣暴虐,蕭威這個混蛋,簡直就是我天明帝國有史以來最為罪大惡極的神奸巨憝,此賊萬死猶輕!”說罷,他轉過身去,倒背雙手閉目不語。
李患之接過冊子,打開看了看,也是一臉的驚愕之色,他翻動了幾下,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當他看到最後統計出來的那個數字,他就感覺自己的腦子一陣發熱。
這冊子裏記載了蕭氏一族及其死忠黨羽還有程司徒的家產抄沒情況,裏麵除了登記有查抄的現銀,還有各種房產、宅院、別墅、府邸、田產、酒莊、當鋪、銀莊、青樓、酒肆......不計其數的產業,最後全部折合成現銀高達三十五億兩之巨。
平均到每一家頭上,足有數千萬兩,如果按一個一品京官一年的俸祿一百八十兩計算,這些家族每一家的資產都夠一個朝廷一品大員幹上二十多萬年,李患之隨便算了一下差點咬了自己的舌頭,這特麽就是從石器時代忙活到他死在浴缸裏的時候也賺不了這麽多的俸祿,這幫子人也太能貪了吧?
難怪老皇帝勃然大怒,想想在宮裏每天謹小慎微度日如年的老皇帝,再一想到曆王這幫人每天胡吃海喝,淫逸驕奢醉生夢死的生活,老皇帝沒直接罵娘已經是極有涵養的表現了。
想想也是,這可是蕭氏一族從掌權就開始搜刮,累積了近百年的財富,現在一下全都被老皇帝刨了出來,還不驚掉人的下巴。
李患之想到這裏,他嘴角不由得微微翹起,他捋了捋思緒,來到老皇帝近前,輕扶皇帝坐下,才緩緩說道:“父皇,蕭氏一族固然罪大惡極,但其家族執掌朝政近百年,這些錢財並非一朝一夕所得,故而父皇大可不必過於動氣,目下父皇重掌權柄,正是秉文經武之際,處處都需要用錢,何不將此巨資充入國庫,一則重修文事以正風氣,二則厲兵秣馬震懾群兇,相信不用幾年,山河一統之日便指日可待了!”
“公主殿下高瞻遠慮,所言極是,請陛下見納!”霍正風在一旁聽聞李患之之言,也是暗自點頭,心想“這公主殿下真是個心機靈透之人,既開解了皇帝,又將此巨款名正言順的收歸國庫,使之用於國事,近百年的搜刮所得,如果現在再去查究這些貪墨的贓款來源,反倒是徒添煩惱,徒勞無功之舉。”
老皇帝聽了李患之的話,臉色才舒緩了許多,無奈的看了李患之一眼,苦笑說道:“恩,你言之有理,就按你說的擬詔吧。”
“是!”李患之聽到老皇帝同意了自己的建議,心中不由大喜,自從除掉了曆王蕭威,李患之就開始琢磨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他想要加強朝廷的軍事建設,但軍隊是吞金的巨獸,兵餉、軍備、武器、鎧甲、物資、糧草、訓練、撫恤等等,處處要用錢,沒有錢就什麽都是空談;曆王執政徭役較重,稅法嚴苛,老皇帝要安撫百姓就要輕搖薄役、減輕稅賦,與民休息,減了賦稅國庫收入就會減少,起碼幾年之內沒法有所增長,朝廷地處南方,河道眾多,一旦趕上春秋兩汛,江河泛濫,拿什麽賑濟災民?一旦處置不當立時就是饑民遍地、暴亂四起。治理國家說一千道一萬沒有經濟基礎一切都是免談。
故而李患之在看到那本賬冊之後雖然被蕭氏一族的貪腐震驚了一把,但是也為這些不義之財最後能收歸國庫,用以正途而激動不已。隻要有這筆巨款作為支撐,他的計劃就可以順利實施下去。
“陛下,這些蕭氏一族的餘黨如何處置,還請陛下決斷!”霍正風見老皇帝被帝女公主開導之後,麵色緩和了許多,再次開口問道。
蕭氏一族黨羽眾多,這次誅滅蕭氏滿門,也隻是捎帶腳處死了三十幾個對蕭氏一族最為忠心的死忠分子,其餘的現在還沒有處置,這些人之前都身居高位,現在雖然一個個因為怕被株連而謹小慎微,但是一旦處置不好,可能會造成朝局動蕩,甚至再次出現兵變、謀逆之事,那對於剛剛收迴權力,急需穩定的老皇帝來講就是天大的禍事。
故而他霍正風縱然現在是位極人臣,深受天子青睞,對於此事也不敢自專,唯有啟奏天子定奪。
老皇帝聽聞霍正風的詢問,環視了一下幾人,向幾人問道:“卿等以為該當如何?”
“呃...這個...”霍正風一副難言之隱的表情,吞吞吐吐不願明言,他深知皇帝對於曆王一係的痛恨,如果自己這時候以顧全大局勸老皇帝放過這幫蕭氏黨羽,怕是老皇帝當場就要氣的掀桌子。
“霍老愛卿不必如此,但說無妨!”老皇帝仿佛看出了霍正風的想法,輕笑一聲,緩緩說道。
霍正風一見老皇帝這樣說,恐怕自己是不能不以實相告了,於是他深吸了一口氣,正色說道:“陛下,這些人其實和那些被處死的蕭氏死忠不同,他們雖然黨附蕭氏,但多數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蕭氏一門權傾朝野,如不歸附定然受其所害,那日在受禪台下,陛下也曾言道,蕭賊勢大,陛下尚且不能自保,何況他人?況此眾人,今皆在高位,若要全部處置,必然引起朝野震蕩,於朝局不利,若有不虞,誠為大患!故臣鬥膽進言,望陛下恕此眾人之罪,令其改過自新,安守臣道,諸人必對陛下感激涕零,今後甘為陛下所用,則朝局自安!”
霍正風一口氣說完,沉重的喘息了一聲,仿佛將心中的壓抑一吐為快,然後對著老皇帝倒身下拜,頭觸青磚,再不說一句話了。
老皇帝的臉色變了變,轉過頭對李患之問道:“帝女,你以為如何?”
李患之不假思索,一臉恭謹的低頭說道:“霍老學士所言,乃是老成謀國之策,兒臣深以為然,請父皇俯允。”
“哈哈哈,好!既如此,就按霍老愛卿之法擬詔施行吧!”出乎霍正風的意料,老皇帝並沒有因為自己給蕭氏殘餘求情而發怒,反而同意了自己的意見,但也讓他冒了一頭的細密汗珠。
正當他暗自慶幸之時,就聽老皇帝再次說道“傳詔,立華胥公主帝女為皇太女;內閣大學士霍正風即日起官拜丞相之職,爵封列侯;羽林軍總領霍青明晉封武衛將軍總領禁軍。”
李患之一臉驚詫,霍青明則麵露喜色,霍正風本來趴在地上就沒有起來,他還正在遲疑之際,就見公主殿下和自己兒子霍青明已經跪倒在地,於是三人一齊叩首謝恩,山唿萬歲。
老皇帝看著三人,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心想“你這老家夥既然和帝女配合的這麽好,那這皇女成為繼承人的事,就由你這文壇領袖去做文章吧!”
可老皇帝正自得意,卻突然想到了什麽,臉色一下變的鐵青無比,居然驚唿道:“不好,蕭氏一族盡滅,卻有一人統兵在外,若興兵作亂如何是好?”
三人施過禮正趴伏在地麵上,被老皇帝的一驚一乍嚇了一跳,李患之抬起頭,看著一臉惶恐的老皇帝,卻露出一絲笑意對其說道:“父皇說的可是蕭景灝?父皇不必憂心,隻管安心理政,不多日此人必死於刀劍之下!”
曾經不可一世的曆王蕭威及其族人三千多口,以及其死忠黨羽,在皇帝詔書下達的第二天就被押赴西市,在這些逆犯身後,一個個赤膊上身,頭戴紅巾,手持鬼頭刀的劊子手,臉色冷峻的並排而立。
隨著監斬官無情的將行刑令牌扔到地上,一陣雪亮的刀光閃動,人頭滾滾落地,刑台之下血流漂杵。
隨著蕭氏一族被團滅,其死忠黨羽三十多人被處死,司徒程淦被施以絞刑,其家族被褫奪官爵,遣歸鄉裏,曆王一脈執掌朝政的局麵被徹底改變,各地牧守及統兵大將紛紛上表恭賀天子除去國賊、重掌朝綱“天子使社稷危而複安,幽而複明,乃是天家之福,亦為天下臣民之福,陛下實為中興之聖主......”這樣的讚譽之詞在賀表之中屢見不鮮,朝野上下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而此刻的李患之,正愁眉苦臉的看著麵前禦案上堆積如山的奏報,抬起頭看了一眼坐在對麵臉上似笑非笑的老皇帝,他就感覺現在這位老皇帝,就像是剛剛抓住了一隻老母雞的黃鼠狼那麽麵目可憎,如果自己不是披著這位老皇帝女兒的皮囊,他真有種要罵娘的衝動。
猶豫了一會,李患之才沒好氣的開口道:“父皇,這是想累死我嗎?這未免太多了吧?”
老皇帝見李患之開了口,馬上換了一副笑眯眯的表情,帶著一絲無奈的笑道:“能者多勞嗎?女兒,你看父皇年紀大了,政務如此繁巨,朕實在是力不從心啊,你就替父皇代勞一下,也算是解君父之憂啊!哈哈哈!”
李患之翻了一個白眼,語氣怪異的說道:“後宮不得幹政,父皇難道忘了嗎?”
老皇帝聽聞,臉上的表情變的有些僵硬,轉而變得失落,沉吟了半晌,老皇帝才喃喃說道:“此一時,彼一時,朕已經沒有兒子了...隻能靠你了!”說罷,他緩緩走到牆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仿佛一下蒼老了許多。
“這...”李患之看著老皇帝的臉色,不免生出一絲惻隱之心,老皇帝的兩個兒子均被曆王蕭威害死,使其老年喪子,也同時斷絕了皇室的繼承人,老皇帝的心裏怎能不悲戚莫名。
但李患之似乎在皇帝的話語中也聽出了另一番意思,兩位皇子已死,雖然被自己附身的這個帝女公主還在,但是皇家千百年來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深入人心,也不是那麽好打破的,即便自己幫助皇帝奪迴了權力,在關鍵時刻領兵勤王,一舉扭轉局勢,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畢竟隻是一介女流之輩,老皇帝恐怕即便想傳位給自己也是阻力巨大,如今讓自己處理政務,也是有意讓自己在朝臣中樹立威望和根基,真到了老皇帝大限將至之時,才有一線將大位相傳的可能。
想到這裏,李患之無奈的歎了一口氣,伸手拿起一份奏報看了一眼,奏報的封麵上寫著《臣 工部閣侍郎 艾世璋謹奏》,李患之翻開奏報的杏黃封皮,隻見裏麵除了寫著恭賀皇帝剪除奸佞重振天威的賀語,就是請求營造一座功德碑,作為書寫皇帝如天之德、如海之威的碑文,以期為萬世之表。
李患之最煩的就是這些表麵功夫,對於國計民生絲毫無益,反而是勞民傷財,無端靡費,而且皇帝剛剛重掌朝政,正是要辦些正事,樹立威望,籠絡人心之際,怎麽能先做出此等無益之事,於是他提起皇帝朱批的禦筆,在行文最後寫了“狗屁不通”四個大字,然後氣不打一處來的將這份奏報丟到了一邊。
老皇帝幽幽的看著李患之,見她開始批閱奏報,先是微微一愣,仿佛是想到了什麽,嘴角苦笑的搖了搖頭,然後一言不發的靜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起來。
“陛下,霍正風與霍青明兩位大人在殿外求見陛下。”內侍官的聲音打斷了老皇帝的悠然,他緩緩的張開眼睛,對內侍官輕吐了一個字“宣”,內侍官躬身稱是,便退了下去。
不多時,一位身穿大紅袍服的鶴發老者在霍青明的攙扶下,隨著引導的內侍官走進了這間皇帝禦用辦公的“通政殿”內。
鶴發老者正是霍青明之父,天明帝國文淵閣大學士霍正風,這位已經六十歲的三朝老臣隱忍多年,以文壇領袖的身份,聯結天下文人,倡導皇室正統,反對曆王專政,如履薄冰數十載,一直站在皇帝的陣營,讓專橫一時的曆王蕭威也不敢輕易開罪,可謂是一代風骨魁奇。
霍正風步入殿門,便看見皇帝禦案之後,手握朱筆批複奏報的帝女公主,不由麵露一絲驚詫之色,但旋即便恢複如常,他在霍青明的攙扶之下,緩緩倒身下拜,口中言道:“臣,文淵閣大學士霍正風,恭請陛下聖安!叩請公主殿下金安!”
霍青明在扶持其父親跪倒之後,也撩袍跪倒在地,這位在皇宮之戰中立下奇功的天明帝國第一武將,今日沒有穿著鎧甲,而是一身紅袍,頭上戴著四品武官的官帽,一條玉帶係於腰間,減了不少殺伐之氣,卻填了幾分光彩照人。
老皇帝見父子二人施過大禮,走上前去,雙手將霍正風扶起,而後又對霍青明抬了抬手,微笑說道:“霍將軍請起吧!”
說罷,他拉著霍正風的手,將這位霍大學士讓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而後開口笑道:“霍老愛卿年事已高,今後見朕不必拘禮,朕賜你禦前免跪之儀。”
霍正風聽罷趕緊站起身形,一臉驚愕,急忙開口推辭道:“陛下,這萬萬不可!”
老頭此刻心裏暗想“這剛剛除去了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曆王蕭威,正是恢複天子權威之時,現在這個節骨眼上,皇帝賜自己禦前免跪,自己如果接受,那不是找不痛快嗎?”
“哎!霍老愛卿為朕數十年聯絡奔走,勞苦功高,不須推卻,安心受之可也!”老皇帝卻看不出什麽異樣,臉色誠懇,雙眼甚至有些泛起水氣,可見是真心實意要賜予這位大學士如此殊榮了。
霍正風推辭不過也隻得謝恩應允,老皇帝見霍正風領旨,才開口問道:“霍老愛卿,你父子二人進宮所為何事啊?”
“啟奏陛下,前日陛下命我父子二人抄沒蕭氏一族家產,今已事畢,特來向陛下複旨。”霍正風聽聞天子問話,在座位上微微欠身,正色說道。
老皇帝聽了霍正風的答話,有些詫異的開口問道:“哦?蕭氏一族三十七門,連同其三十幾家死忠黨羽及程淦之府,共計七八十座府邸,僅三日時間,愛卿父子就已抄沒完畢,何其速也?”
霍正風見天子詫異,卻是笑而不語,隻是目視其子霍青明,霍青明會其意,上前一步躬身答道:“迴稟陛下,蕭氏一族為禍多年,其黨羽何止百千,今隨其處死者隻三十幾人而已,其餘諸人恐陛下治其攀附蕭氏之罪,正欲表明非其一黨,臣父子二人令眾人各領羽林前往查抄,再由臣父子二人查驗匯總造冊,故而可以僅用三日完成。”霍青明說罷將抄沒蕭氏一族的冊子雙手呈於老皇帝。
“哈哈哈,妙策啊!”老皇帝一邊哈哈大笑一邊翻開了手中抄沒家產的登記賬冊,隻翻看了片刻,臉上的笑容便立時化為一片驚愕之色,抓著賬冊的手都開始微微顫抖。
霍青明父子互相對視一眼,均是臉色緊張的低頭不語,霍正風甚至已經站了起來,肅穆而立,似乎早就知道皇帝看過這個冊子會是這樣的反應,李患之見老皇帝如此反應卻是有些好奇,輕移蓮步走了過來,對著老皇帝問道:“父皇,您怎麽了?”
老皇帝也似乎感到了自己的失態,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臉色鐵青的將那本冊子交給了李患之,沉聲說道:“你自己看吧,真是沒想到這群逆賊會如此的貪恣暴虐,蕭威這個混蛋,簡直就是我天明帝國有史以來最為罪大惡極的神奸巨憝,此賊萬死猶輕!”說罷,他轉過身去,倒背雙手閉目不語。
李患之接過冊子,打開看了看,也是一臉的驚愕之色,他翻動了幾下,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當他看到最後統計出來的那個數字,他就感覺自己的腦子一陣發熱。
這冊子裏記載了蕭氏一族及其死忠黨羽還有程司徒的家產抄沒情況,裏麵除了登記有查抄的現銀,還有各種房產、宅院、別墅、府邸、田產、酒莊、當鋪、銀莊、青樓、酒肆......不計其數的產業,最後全部折合成現銀高達三十五億兩之巨。
平均到每一家頭上,足有數千萬兩,如果按一個一品京官一年的俸祿一百八十兩計算,這些家族每一家的資產都夠一個朝廷一品大員幹上二十多萬年,李患之隨便算了一下差點咬了自己的舌頭,這特麽就是從石器時代忙活到他死在浴缸裏的時候也賺不了這麽多的俸祿,這幫子人也太能貪了吧?
難怪老皇帝勃然大怒,想想在宮裏每天謹小慎微度日如年的老皇帝,再一想到曆王這幫人每天胡吃海喝,淫逸驕奢醉生夢死的生活,老皇帝沒直接罵娘已經是極有涵養的表現了。
想想也是,這可是蕭氏一族從掌權就開始搜刮,累積了近百年的財富,現在一下全都被老皇帝刨了出來,還不驚掉人的下巴。
李患之想到這裏,他嘴角不由得微微翹起,他捋了捋思緒,來到老皇帝近前,輕扶皇帝坐下,才緩緩說道:“父皇,蕭氏一族固然罪大惡極,但其家族執掌朝政近百年,這些錢財並非一朝一夕所得,故而父皇大可不必過於動氣,目下父皇重掌權柄,正是秉文經武之際,處處都需要用錢,何不將此巨資充入國庫,一則重修文事以正風氣,二則厲兵秣馬震懾群兇,相信不用幾年,山河一統之日便指日可待了!”
“公主殿下高瞻遠慮,所言極是,請陛下見納!”霍正風在一旁聽聞李患之之言,也是暗自點頭,心想“這公主殿下真是個心機靈透之人,既開解了皇帝,又將此巨款名正言順的收歸國庫,使之用於國事,近百年的搜刮所得,如果現在再去查究這些貪墨的贓款來源,反倒是徒添煩惱,徒勞無功之舉。”
老皇帝聽了李患之的話,臉色才舒緩了許多,無奈的看了李患之一眼,苦笑說道:“恩,你言之有理,就按你說的擬詔吧。”
“是!”李患之聽到老皇帝同意了自己的建議,心中不由大喜,自從除掉了曆王蕭威,李患之就開始琢磨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他想要加強朝廷的軍事建設,但軍隊是吞金的巨獸,兵餉、軍備、武器、鎧甲、物資、糧草、訓練、撫恤等等,處處要用錢,沒有錢就什麽都是空談;曆王執政徭役較重,稅法嚴苛,老皇帝要安撫百姓就要輕搖薄役、減輕稅賦,與民休息,減了賦稅國庫收入就會減少,起碼幾年之內沒法有所增長,朝廷地處南方,河道眾多,一旦趕上春秋兩汛,江河泛濫,拿什麽賑濟災民?一旦處置不當立時就是饑民遍地、暴亂四起。治理國家說一千道一萬沒有經濟基礎一切都是免談。
故而李患之在看到那本賬冊之後雖然被蕭氏一族的貪腐震驚了一把,但是也為這些不義之財最後能收歸國庫,用以正途而激動不已。隻要有這筆巨款作為支撐,他的計劃就可以順利實施下去。
“陛下,這些蕭氏一族的餘黨如何處置,還請陛下決斷!”霍正風見老皇帝被帝女公主開導之後,麵色緩和了許多,再次開口問道。
蕭氏一族黨羽眾多,這次誅滅蕭氏滿門,也隻是捎帶腳處死了三十幾個對蕭氏一族最為忠心的死忠分子,其餘的現在還沒有處置,這些人之前都身居高位,現在雖然一個個因為怕被株連而謹小慎微,但是一旦處置不好,可能會造成朝局動蕩,甚至再次出現兵變、謀逆之事,那對於剛剛收迴權力,急需穩定的老皇帝來講就是天大的禍事。
故而他霍正風縱然現在是位極人臣,深受天子青睞,對於此事也不敢自專,唯有啟奏天子定奪。
老皇帝聽聞霍正風的詢問,環視了一下幾人,向幾人問道:“卿等以為該當如何?”
“呃...這個...”霍正風一副難言之隱的表情,吞吞吐吐不願明言,他深知皇帝對於曆王一係的痛恨,如果自己這時候以顧全大局勸老皇帝放過這幫蕭氏黨羽,怕是老皇帝當場就要氣的掀桌子。
“霍老愛卿不必如此,但說無妨!”老皇帝仿佛看出了霍正風的想法,輕笑一聲,緩緩說道。
霍正風一見老皇帝這樣說,恐怕自己是不能不以實相告了,於是他深吸了一口氣,正色說道:“陛下,這些人其實和那些被處死的蕭氏死忠不同,他們雖然黨附蕭氏,但多數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蕭氏一門權傾朝野,如不歸附定然受其所害,那日在受禪台下,陛下也曾言道,蕭賊勢大,陛下尚且不能自保,何況他人?況此眾人,今皆在高位,若要全部處置,必然引起朝野震蕩,於朝局不利,若有不虞,誠為大患!故臣鬥膽進言,望陛下恕此眾人之罪,令其改過自新,安守臣道,諸人必對陛下感激涕零,今後甘為陛下所用,則朝局自安!”
霍正風一口氣說完,沉重的喘息了一聲,仿佛將心中的壓抑一吐為快,然後對著老皇帝倒身下拜,頭觸青磚,再不說一句話了。
老皇帝的臉色變了變,轉過頭對李患之問道:“帝女,你以為如何?”
李患之不假思索,一臉恭謹的低頭說道:“霍老學士所言,乃是老成謀國之策,兒臣深以為然,請父皇俯允。”
“哈哈哈,好!既如此,就按霍老愛卿之法擬詔施行吧!”出乎霍正風的意料,老皇帝並沒有因為自己給蕭氏殘餘求情而發怒,反而同意了自己的意見,但也讓他冒了一頭的細密汗珠。
正當他暗自慶幸之時,就聽老皇帝再次說道“傳詔,立華胥公主帝女為皇太女;內閣大學士霍正風即日起官拜丞相之職,爵封列侯;羽林軍總領霍青明晉封武衛將軍總領禁軍。”
李患之一臉驚詫,霍青明則麵露喜色,霍正風本來趴在地上就沒有起來,他還正在遲疑之際,就見公主殿下和自己兒子霍青明已經跪倒在地,於是三人一齊叩首謝恩,山唿萬歲。
老皇帝看著三人,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心想“你這老家夥既然和帝女配合的這麽好,那這皇女成為繼承人的事,就由你這文壇領袖去做文章吧!”
可老皇帝正自得意,卻突然想到了什麽,臉色一下變的鐵青無比,居然驚唿道:“不好,蕭氏一族盡滅,卻有一人統兵在外,若興兵作亂如何是好?”
三人施過禮正趴伏在地麵上,被老皇帝的一驚一乍嚇了一跳,李患之抬起頭,看著一臉惶恐的老皇帝,卻露出一絲笑意對其說道:“父皇說的可是蕭景灝?父皇不必憂心,隻管安心理政,不多日此人必死於刀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