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雲蔓延遮擋了月光,血戰之後的金雀嶺山道之內,空氣中飄蕩著一股刺鼻血腥,隨著筱義左兵衛陣亡墜馬,倭桑瀛人的大軍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誌,他們慌亂奔走,被隨後而來的天國騎兵躍馬衝殺,一陣刀劈馬踏之下,連大營都無法據守,所剩萬餘殘軍隻得穿營而過,向南方的宿城逃去。
結果等他們逃至宿城,卻發現這裏早就被天國的另外兩路兵馬攻破,城頭上遍插天明帝國的旗幟,城門打開的一刻,左英升與杜明率領數萬大軍奔湧而出,與後續追殺而來的天國騎兵對這些倭桑瀛人殘軍展開圍殲,一番一邊倒的屠殺之下,倭桑瀛人隻餘兩千餘人死命衝出重圍向南邊的春潭城逃去,宿城就此易手,被天明帝國時隔十數年後重新收複。
李患之一邊命人張榜安民,一麵上奏朝廷,城內百姓得知倭桑瀛人被朝廷大軍殺得片甲不留,宿城從此重歸朝廷管轄,均是掩麵痛哭,喜極而泣。三日後,李患之整軍安民已畢,便召集諸將商議進軍之事。根據這幾日斥候來報,倭桑瀛人敗軍逃至春潭城,春潭剩餘的萬餘守軍在得知筱義左兵衛戰死之後,立刻放棄春潭城,全軍向東麵的宜撫轉移,打算合兵一處再做打算。
而宿城的戰果傳出,潞州其餘各地的倭桑瀛人均是大為震驚,以筱義左兵衛之能尚不能勝天國皇太女,被殺得幾近全滅,他自己都死在了兩軍陣前,那這些小勢力的將領們完全不認為自己有實力對抗天國大軍的征伐,現在一個個驚慌失措,正在暗通款曲打算再次匯聚一處以圖頑抗,也有個別清醒之人,即刻命自己麾下軍兵收拾行裝,準備東進佗城港,乘船返迴倭桑瀛邦國,以免遭受滅頂之災。
這個初冬對於倭桑瀛人來講,正所謂時局紛亂,惶惶不安。可是天國大軍卻隻是駐守在宿城,一連十餘天沒有一點出兵的跡象,倭桑瀛人雖然摸不清頭腦,但是也為贏得一絲喘息之機而慶幸不已,最終商議之下,這些小勢力的將領們還是決定進軍宜撫與殘存的鬼目藩軍合兵一處將打一家,否則極易被天國各個擊破,那時恐怕再想聯合對敵都無法做到了。
於是除了已經起行準備渡海迴國的個別勢力,其餘九家小勢力將領各率麾下兵馬前往宜撫集結。幾天下來,宜撫再次聚集了五六萬兵馬,各家將領公推鬼目藩筱義左兵衛麾下大將,宜撫駐守將官秀源武藏為聯軍統帥,各路兵馬均聽其調度指揮,以圖對抗天國大軍。
倭桑瀛各路勢力推舉秀源武藏為統帥,一來因為鬼目藩雖然遭遇重創,但是春潭前來之軍加上宜撫原有駐軍尚有兩萬餘人,依然是各路勢力中實力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二來,鬼目藩軍乃是目前在天明帝國境內唯一一支七大藩主的軍隊,其餘勢力之人出任統帥恐怕不能服眾;三者,秀源武藏能力出眾,當初在筱義左兵衛麾下便是最為被 其看中的將軍,隻是駐守通往沿海通道要地宜撫,才沒有參與金雀嶺會戰,故而現在各家勢力推舉秀源武藏也是名正言順之事。
秀源武藏三十六七歲年紀,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一雙精光四射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方口短須,一副精幹之相。他出任聯軍統帥之後,一麵即刻派斥候打探天國大軍的動向,以便自己及時作出決策。一麵厲兵秣馬,高築防禦工事,打算深溝高壘據守堅城,絕不出城與天國大軍會戰,以免遭受那位神鬼莫測的天國皇太女算計。
宜撫城地勢特殊,處在兩座山脈斷口的窪地之內,水流湍急的祁陽河從宜撫西門外奔流而過,形成宜撫城天然的護城河,如此特殊的地勢造就了宜撫堅城的地位,作為扼守通往潞州東西兩個方向的咽喉之地,是潞州西部通往東部沿海佗城港的必經之地,如果從南北兩個方向繞過宜撫去佗城,要多走數百裏的距離,故而隻要堅守住此城,秀源武藏相信天國皇太女便無法繼續進軍。
而且天國大軍一路從寧城而來,攻城略地一路遠征,大軍所耗費的軍資糧草必定甚巨,一旦遷延日久,就會因為糧草不濟而退軍,所以秀源武藏堅信隻要不出戰,隻要堅守一段時間,就可以堅持到天國退兵,到那時再擇機出兵隨後掩殺,必定可以獲勝。
於是他命令各勢力的將領從他們所在的城鎮向宜撫運送糧草物資,作為支援倭桑瀛聯軍的後勤物資,打定主意以逸待勞堅守不出。雖然各勢力的將領們心裏對此命令不情不願,但是迫於形勢,也隻得暫時聽命施行,於是倭桑瀛占領區的各路勢力紛紛開始向宜撫轉運物資,一時間倒也是忙的熱火朝天。
直到半個月後才算告一段落,物資也算是暫時齊備,足夠宜撫城中這五六萬大軍數月使用,秀源武藏見此情形,心中終於安穩了許多,這些日子他不斷派人打探天國大軍的動向,可是那位天國的皇太女就好像根本沒有東進的打算,而是悠閑的駐守在剛剛收複的宿城,整軍安民,製造各種隨軍器械,就是沒有一點起兵東進宜撫的意思。
這讓秀源武藏一時間也有些摸不到頭腦,就在他疑惑之際,李患之此時卻正悠閑的坐在宿城郊外一條小河邊上釣魚,看著潺潺流淌而過的河水被陽光照的波光粼粼,猶如一片片金色的魚鱗覆蓋在碧水之上,一陣陣微風吹過,帶起初冬的涼意,讓人神清氣爽。
李患之翹著二郎腿,毫無形象的躺靠在一張躺椅之上,手中半握著竹製的魚竿,那釣線盡頭的魚漂隨著緩緩流動的河水輕輕擺動,而李患之卻閉著眼睛好似正在閉目養神,又好似已經睡著了,完全不在乎魚兒是否已經上鉤。
看著李患之這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可急壞了他身後站立的一眾將領,老將左英升急的在河灘上滿地的亂轉,來到同樣一臉焦急之色的杜明麵前,用手指著前方的皇太女,低聲說道:“杜將軍,你看殿下她這......唉!”他看著杜明也是一臉的無可奈何,隻得長歎一聲,氣悶不已。
杜明、藺聞宇、雲破軍、許儔、孫庭堅、王耽等將領均是一個個臉色漲紅,焦躁不安,如果不是李患之在軍中威望之高無人能及,就算他是皇太女,此刻眾將也早就上前和他理論一番了。
自從金雀嶺一戰斬殺了筱義左兵衛,收複宿城之後,到現在已經是超過二十天的時間了,天明帝國的大軍早就休整完畢,宿城的安民工作也已經早在十多天前就徹底的結束了,現在宿城可謂是安居樂業。可是皇太女殿下在得知倭桑瀛人向宜撫匯聚之後,卻沒有趁對方尚未集結發兵進攻宜撫,而是下令全軍繼續休整,又令人去寧城、濟城等地調撥軍資糧餉,還讓匠造營打造轉運糧草的車駕以備大軍之後使用,一副不管不顧倭桑瀛人的態度,好像要在這宿城過上了。
任憑眾將如何詢問就是沒有一個準話,問就是不急,眼看著倭桑瀛人都匯聚到了宜撫,又調撥了大批物資糧草,大肆修葺城防,一副和天國大軍死耗的架勢,這可急壞了天明帝國的眾位將領,如果再繼續這樣等下去,對方整備已畢,再想攻打就是難如登天,雖然天明帝國有十萬大軍,但是也無法攻破擁有五六萬人駐守的宜撫堅城,可是皇太女殿下就是不下令進兵,除了最開始開過一次軍事會議,與眾將研究進兵的方案之外,自從得知倭桑瀛人向宜撫匯聚的消息,就再也不提進兵的事情了,每天不是帶著兩個侍女在宿城之內閑逛,就是到這河邊來釣魚。
蕭妙貞站在李患之身後,迴頭看了看這幫每天像來站崗一般的武將,眉頭不由皺起,對著旁邊的唐英婉低聲說道:“姐姐,這幫大老粗真是煩人,每天來這裏站著,殿下好不容易得了空閑,怎麽就不能讓人安靜一些,反倒如此的不通情理!”
“不要亂說,你懂什麽!這些都是軍國大事,全有殿下做主,你我怎能知曉殿下之機,不許做聲,驚擾了殿下要受處罰的!”唐英婉聽蕭妙貞一陣抱怨,不由眉頭微蹙,低頭看了一眼毫無反應的李患之,才對蕭妙貞低聲嗬斥道。
蕭妙貞見自己好心為殿下著想,卻被唐英婉一頓訓斥,沒好氣的崛起小嘴,但卻是不再言語,隻是獨自默默氣悶。
但此時卻聽李患之開口說道:“妙貞,你去讓眾將近前來。”說罷,李患之緩緩坐起身形,目光幽幽的盯著水麵,不再言語。
蕭妙貞愕然一愣,答應一聲,轉身來到眾將近前,沒好氣的說道:“殿下讓你們過去!”說罷,小臉氣哄哄的一甩,扭頭便走。
眾將聽聞皇太女殿下叫近前答話,趕緊急急來到李患之身側,恭敬施禮,李患之看著這些勇悍的武將,嘴角略帶笑意的虛抬了一下手臂,口中說道:“起來吧,不必拘禮。”
待眾將起身,李患之卻不言語,隻是盯著水麵若有所思,眾將一臉詫異,皇太女叫自己眾人上前來卻不言語,讓人琢磨不透,可唐突質問卻是不敢,於是一個個都看向老將左英升,左英升年歲最大,乃是成名已久的宿將,雖然遭遇曆王蕭威的壓製,但是被重新啟用之後數次隨皇太女作戰,屢立戰功,軍職又是眾將之首,故而眾人都希望左英升能替眾人問個明白。
其實不待眾將的眼色,左英升自己就已經忍耐不住了,他雖然年老,但是脾氣卻是火暴異常,如果麵前不是他心悅誠服的皇太女殿下,換成其他統帥,他早就罵娘了。
見皇太女叫自己等人近前卻不說話,左英升一臉急躁的開口問道:“殿下,倭桑瀛人已經齊聚宜撫,又廣積糧草以為久持,我們什麽時候進兵啊,若是遷延日久,不但無法攻克堅城宜撫,就算我們自己的糧草供應也會出現問題,屆時恐怕會陷入不利之地啊!還請皇太女殿下盡快命我等進兵,一舉攻破宜撫,好盡除倭桑瀛之患,也不負陛下殷切期望之聖心!”
左英升說罷,滿含期待的看向李患之,眼中充滿了複雜神色,隻等皇太女殿下答複。眾將也是伸長了脖子,都希望皇太女殿下給個明白的答複,這樣拖下去確實不是辦法。
“你們急什麽?你們看這魚兒沒有上鉤,你就著急拉起釣竿,那魚就跑了!”李患之意有所指的說道。那語氣懶散異常,就仿佛在和老朋友閑聊一件家長裏短的往事,讓外人聽到,根本不會想到這位閑坐水邊垂釣的年輕女子,就是那位叱吒風雲的天國皇太女殿下。
眾將聽聞李患之的話語,不由臉色詫異,互相對望,耳邊卻再次響起李患之幽幽的聲音“我本想在收複宿城之後一鼓作氣將春潭、宜撫兩城攻下,但是屆時潞州的倭桑瀛人,都會因為畏懼我天明帝國的威勢而選擇逃逸,我再想將其一網打盡,豈不是難如登天?”
“我之所以駐軍不動,就是要通過這種虎視眈眈的態度,讓這些倭桑瀛人聯係起來,再次匯聚到一起,所以我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自己跑到我們的麵前來,這樣一戰讓他們全部灰飛煙滅,才能徹底消除倭桑瀛人之患!”李患之盯著水麵,繼續幽幽的說道,眼睛裏此刻仿佛閃動著莫名的精光。
眾將這才恍然大悟,果然皇太女殿下是另有打算啊,這樣確實讓這些倭桑瀛人快速匯聚到了一起,如果能夠一戰而滅,那真的就是一勞永逸之法,就算再有個別沒有剿除的倭桑瀛人勢力,那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了,到時候還不是任由天明帝國這些將軍們隨意拿捏。
想到這裏,眾人臉上才露出了一抹會心的笑意,隻有杜明依然眉頭緊鎖,他向前半步,小心翼翼的問道:“殿下,那對方如果一直堅守不出,我們該如何是好?五六萬人固守宜撫,我們雖然有十萬大軍依然是無法攻克的,一旦遷延日久,我軍糧草必然不濟,屆時唯有退軍一途,臣恐怕......”
眾將聽聞杜明的話,也是微微點頭,不得不承認杜明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五六萬人如果死守宜撫這樣的險地堅城,那別說是十萬大軍,就算是二十萬人想攻下來也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做到的。
李患之卻不以為意的笑了笑,用手輕輕拍打了幾下身上的灰塵,開口說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本宮豈能不知?我方有寧城、濟城及淮州各城作為後援,又有朝廷接濟軍資糧餉,十萬大軍尚且如此顧慮糧草之事,那倭桑瀛人大城盡失,根基已斷,現下各路勢力又齊聚宜撫,匯聚了五六萬兵馬,他們的糧草從何而來?
之前筱義左兵衛就是因為宿城缺糧,才讓人聯係寧城商人購買,結果被本宮撞破,不但充沒了那批糧草,連那些奸商也被本宮殺的精光,現今已經入冬,收糧之期已過,倭桑瀛人又去哪裏找糧食充作軍用?待這些倭桑瀛人糧草消耗的差不多了,難道還能繼續堅守不成?屆時不出十日,倭桑瀛五六萬大軍要麽盡皆餓死城內,要麽就因為缺糧而嘩變,還拿什麽和我們交戰?”
李患之語氣不輕不重,侃侃而談,一連幾個問題,句句直指兩軍交戰的核心問題,說得眾將無不恍然大悟,心悅誠服。這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不是單純的兩軍對壘,石矢交鋒,而是更上一個層麵的戰略布局,讓敵人不知不覺間進入了陷阱之中,再配合戰場上奇計百出的戰術變化,什麽敵人能夠在這位皇太女殿下麵前占得半點便宜?左英升、杜明等將領此刻聽聞李患之的話語,都不免後背發涼。
“本宮故意放任倭桑瀛人齊聚宜撫,一來是為了一舉將此僚蕩平,二來也是加快這些家夥的軍糧消耗,他們雖然向宜撫運輸了大量的軍糧,但是那平時隻夠他們自己之用,如今五六萬大軍匯聚一處,軍糧消耗非同小可,屆時糧盡之時必然盯上我軍糧道,我以糧誘之,敵兵豈有不出戰之理,屆時先設伏兵四麵合圍,何愁倭桑瀛人不滅?敵兵縱有堅城又有何用?本宮按兵不動,隻不過等待倭桑瀛人聚齊而已,爾等卻何故如此耐不得性子?”
李患之說罷,仿佛是要印證他的話語,那水麵的魚漂強烈的晃動起來,隨著李患之閃電般一甩釣竿,一條金色鱸魚躍然水上。
結果等他們逃至宿城,卻發現這裏早就被天國的另外兩路兵馬攻破,城頭上遍插天明帝國的旗幟,城門打開的一刻,左英升與杜明率領數萬大軍奔湧而出,與後續追殺而來的天國騎兵對這些倭桑瀛人殘軍展開圍殲,一番一邊倒的屠殺之下,倭桑瀛人隻餘兩千餘人死命衝出重圍向南邊的春潭城逃去,宿城就此易手,被天明帝國時隔十數年後重新收複。
李患之一邊命人張榜安民,一麵上奏朝廷,城內百姓得知倭桑瀛人被朝廷大軍殺得片甲不留,宿城從此重歸朝廷管轄,均是掩麵痛哭,喜極而泣。三日後,李患之整軍安民已畢,便召集諸將商議進軍之事。根據這幾日斥候來報,倭桑瀛人敗軍逃至春潭城,春潭剩餘的萬餘守軍在得知筱義左兵衛戰死之後,立刻放棄春潭城,全軍向東麵的宜撫轉移,打算合兵一處再做打算。
而宿城的戰果傳出,潞州其餘各地的倭桑瀛人均是大為震驚,以筱義左兵衛之能尚不能勝天國皇太女,被殺得幾近全滅,他自己都死在了兩軍陣前,那這些小勢力的將領們完全不認為自己有實力對抗天國大軍的征伐,現在一個個驚慌失措,正在暗通款曲打算再次匯聚一處以圖頑抗,也有個別清醒之人,即刻命自己麾下軍兵收拾行裝,準備東進佗城港,乘船返迴倭桑瀛邦國,以免遭受滅頂之災。
這個初冬對於倭桑瀛人來講,正所謂時局紛亂,惶惶不安。可是天國大軍卻隻是駐守在宿城,一連十餘天沒有一點出兵的跡象,倭桑瀛人雖然摸不清頭腦,但是也為贏得一絲喘息之機而慶幸不已,最終商議之下,這些小勢力的將領們還是決定進軍宜撫與殘存的鬼目藩軍合兵一處將打一家,否則極易被天國各個擊破,那時恐怕再想聯合對敵都無法做到了。
於是除了已經起行準備渡海迴國的個別勢力,其餘九家小勢力將領各率麾下兵馬前往宜撫集結。幾天下來,宜撫再次聚集了五六萬兵馬,各家將領公推鬼目藩筱義左兵衛麾下大將,宜撫駐守將官秀源武藏為聯軍統帥,各路兵馬均聽其調度指揮,以圖對抗天國大軍。
倭桑瀛各路勢力推舉秀源武藏為統帥,一來因為鬼目藩雖然遭遇重創,但是春潭前來之軍加上宜撫原有駐軍尚有兩萬餘人,依然是各路勢力中實力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二來,鬼目藩軍乃是目前在天明帝國境內唯一一支七大藩主的軍隊,其餘勢力之人出任統帥恐怕不能服眾;三者,秀源武藏能力出眾,當初在筱義左兵衛麾下便是最為被 其看中的將軍,隻是駐守通往沿海通道要地宜撫,才沒有參與金雀嶺會戰,故而現在各家勢力推舉秀源武藏也是名正言順之事。
秀源武藏三十六七歲年紀,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一雙精光四射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方口短須,一副精幹之相。他出任聯軍統帥之後,一麵即刻派斥候打探天國大軍的動向,以便自己及時作出決策。一麵厲兵秣馬,高築防禦工事,打算深溝高壘據守堅城,絕不出城與天國大軍會戰,以免遭受那位神鬼莫測的天國皇太女算計。
宜撫城地勢特殊,處在兩座山脈斷口的窪地之內,水流湍急的祁陽河從宜撫西門外奔流而過,形成宜撫城天然的護城河,如此特殊的地勢造就了宜撫堅城的地位,作為扼守通往潞州東西兩個方向的咽喉之地,是潞州西部通往東部沿海佗城港的必經之地,如果從南北兩個方向繞過宜撫去佗城,要多走數百裏的距離,故而隻要堅守住此城,秀源武藏相信天國皇太女便無法繼續進軍。
而且天國大軍一路從寧城而來,攻城略地一路遠征,大軍所耗費的軍資糧草必定甚巨,一旦遷延日久,就會因為糧草不濟而退軍,所以秀源武藏堅信隻要不出戰,隻要堅守一段時間,就可以堅持到天國退兵,到那時再擇機出兵隨後掩殺,必定可以獲勝。
於是他命令各勢力的將領從他們所在的城鎮向宜撫運送糧草物資,作為支援倭桑瀛聯軍的後勤物資,打定主意以逸待勞堅守不出。雖然各勢力的將領們心裏對此命令不情不願,但是迫於形勢,也隻得暫時聽命施行,於是倭桑瀛占領區的各路勢力紛紛開始向宜撫轉運物資,一時間倒也是忙的熱火朝天。
直到半個月後才算告一段落,物資也算是暫時齊備,足夠宜撫城中這五六萬大軍數月使用,秀源武藏見此情形,心中終於安穩了許多,這些日子他不斷派人打探天國大軍的動向,可是那位天國的皇太女就好像根本沒有東進的打算,而是悠閑的駐守在剛剛收複的宿城,整軍安民,製造各種隨軍器械,就是沒有一點起兵東進宜撫的意思。
這讓秀源武藏一時間也有些摸不到頭腦,就在他疑惑之際,李患之此時卻正悠閑的坐在宿城郊外一條小河邊上釣魚,看著潺潺流淌而過的河水被陽光照的波光粼粼,猶如一片片金色的魚鱗覆蓋在碧水之上,一陣陣微風吹過,帶起初冬的涼意,讓人神清氣爽。
李患之翹著二郎腿,毫無形象的躺靠在一張躺椅之上,手中半握著竹製的魚竿,那釣線盡頭的魚漂隨著緩緩流動的河水輕輕擺動,而李患之卻閉著眼睛好似正在閉目養神,又好似已經睡著了,完全不在乎魚兒是否已經上鉤。
看著李患之這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可急壞了他身後站立的一眾將領,老將左英升急的在河灘上滿地的亂轉,來到同樣一臉焦急之色的杜明麵前,用手指著前方的皇太女,低聲說道:“杜將軍,你看殿下她這......唉!”他看著杜明也是一臉的無可奈何,隻得長歎一聲,氣悶不已。
杜明、藺聞宇、雲破軍、許儔、孫庭堅、王耽等將領均是一個個臉色漲紅,焦躁不安,如果不是李患之在軍中威望之高無人能及,就算他是皇太女,此刻眾將也早就上前和他理論一番了。
自從金雀嶺一戰斬殺了筱義左兵衛,收複宿城之後,到現在已經是超過二十天的時間了,天明帝國的大軍早就休整完畢,宿城的安民工作也已經早在十多天前就徹底的結束了,現在宿城可謂是安居樂業。可是皇太女殿下在得知倭桑瀛人向宜撫匯聚之後,卻沒有趁對方尚未集結發兵進攻宜撫,而是下令全軍繼續休整,又令人去寧城、濟城等地調撥軍資糧餉,還讓匠造營打造轉運糧草的車駕以備大軍之後使用,一副不管不顧倭桑瀛人的態度,好像要在這宿城過上了。
任憑眾將如何詢問就是沒有一個準話,問就是不急,眼看著倭桑瀛人都匯聚到了宜撫,又調撥了大批物資糧草,大肆修葺城防,一副和天國大軍死耗的架勢,這可急壞了天明帝國的眾位將領,如果再繼續這樣等下去,對方整備已畢,再想攻打就是難如登天,雖然天明帝國有十萬大軍,但是也無法攻破擁有五六萬人駐守的宜撫堅城,可是皇太女殿下就是不下令進兵,除了最開始開過一次軍事會議,與眾將研究進兵的方案之外,自從得知倭桑瀛人向宜撫匯聚的消息,就再也不提進兵的事情了,每天不是帶著兩個侍女在宿城之內閑逛,就是到這河邊來釣魚。
蕭妙貞站在李患之身後,迴頭看了看這幫每天像來站崗一般的武將,眉頭不由皺起,對著旁邊的唐英婉低聲說道:“姐姐,這幫大老粗真是煩人,每天來這裏站著,殿下好不容易得了空閑,怎麽就不能讓人安靜一些,反倒如此的不通情理!”
“不要亂說,你懂什麽!這些都是軍國大事,全有殿下做主,你我怎能知曉殿下之機,不許做聲,驚擾了殿下要受處罰的!”唐英婉聽蕭妙貞一陣抱怨,不由眉頭微蹙,低頭看了一眼毫無反應的李患之,才對蕭妙貞低聲嗬斥道。
蕭妙貞見自己好心為殿下著想,卻被唐英婉一頓訓斥,沒好氣的崛起小嘴,但卻是不再言語,隻是獨自默默氣悶。
但此時卻聽李患之開口說道:“妙貞,你去讓眾將近前來。”說罷,李患之緩緩坐起身形,目光幽幽的盯著水麵,不再言語。
蕭妙貞愕然一愣,答應一聲,轉身來到眾將近前,沒好氣的說道:“殿下讓你們過去!”說罷,小臉氣哄哄的一甩,扭頭便走。
眾將聽聞皇太女殿下叫近前答話,趕緊急急來到李患之身側,恭敬施禮,李患之看著這些勇悍的武將,嘴角略帶笑意的虛抬了一下手臂,口中說道:“起來吧,不必拘禮。”
待眾將起身,李患之卻不言語,隻是盯著水麵若有所思,眾將一臉詫異,皇太女叫自己眾人上前來卻不言語,讓人琢磨不透,可唐突質問卻是不敢,於是一個個都看向老將左英升,左英升年歲最大,乃是成名已久的宿將,雖然遭遇曆王蕭威的壓製,但是被重新啟用之後數次隨皇太女作戰,屢立戰功,軍職又是眾將之首,故而眾人都希望左英升能替眾人問個明白。
其實不待眾將的眼色,左英升自己就已經忍耐不住了,他雖然年老,但是脾氣卻是火暴異常,如果麵前不是他心悅誠服的皇太女殿下,換成其他統帥,他早就罵娘了。
見皇太女叫自己等人近前卻不說話,左英升一臉急躁的開口問道:“殿下,倭桑瀛人已經齊聚宜撫,又廣積糧草以為久持,我們什麽時候進兵啊,若是遷延日久,不但無法攻克堅城宜撫,就算我們自己的糧草供應也會出現問題,屆時恐怕會陷入不利之地啊!還請皇太女殿下盡快命我等進兵,一舉攻破宜撫,好盡除倭桑瀛之患,也不負陛下殷切期望之聖心!”
左英升說罷,滿含期待的看向李患之,眼中充滿了複雜神色,隻等皇太女殿下答複。眾將也是伸長了脖子,都希望皇太女殿下給個明白的答複,這樣拖下去確實不是辦法。
“你們急什麽?你們看這魚兒沒有上鉤,你就著急拉起釣竿,那魚就跑了!”李患之意有所指的說道。那語氣懶散異常,就仿佛在和老朋友閑聊一件家長裏短的往事,讓外人聽到,根本不會想到這位閑坐水邊垂釣的年輕女子,就是那位叱吒風雲的天國皇太女殿下。
眾將聽聞李患之的話語,不由臉色詫異,互相對望,耳邊卻再次響起李患之幽幽的聲音“我本想在收複宿城之後一鼓作氣將春潭、宜撫兩城攻下,但是屆時潞州的倭桑瀛人,都會因為畏懼我天明帝國的威勢而選擇逃逸,我再想將其一網打盡,豈不是難如登天?”
“我之所以駐軍不動,就是要通過這種虎視眈眈的態度,讓這些倭桑瀛人聯係起來,再次匯聚到一起,所以我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自己跑到我們的麵前來,這樣一戰讓他們全部灰飛煙滅,才能徹底消除倭桑瀛人之患!”李患之盯著水麵,繼續幽幽的說道,眼睛裏此刻仿佛閃動著莫名的精光。
眾將這才恍然大悟,果然皇太女殿下是另有打算啊,這樣確實讓這些倭桑瀛人快速匯聚到了一起,如果能夠一戰而滅,那真的就是一勞永逸之法,就算再有個別沒有剿除的倭桑瀛人勢力,那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了,到時候還不是任由天明帝國這些將軍們隨意拿捏。
想到這裏,眾人臉上才露出了一抹會心的笑意,隻有杜明依然眉頭緊鎖,他向前半步,小心翼翼的問道:“殿下,那對方如果一直堅守不出,我們該如何是好?五六萬人固守宜撫,我們雖然有十萬大軍依然是無法攻克的,一旦遷延日久,我軍糧草必然不濟,屆時唯有退軍一途,臣恐怕......”
眾將聽聞杜明的話,也是微微點頭,不得不承認杜明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五六萬人如果死守宜撫這樣的險地堅城,那別說是十萬大軍,就算是二十萬人想攻下來也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做到的。
李患之卻不以為意的笑了笑,用手輕輕拍打了幾下身上的灰塵,開口說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本宮豈能不知?我方有寧城、濟城及淮州各城作為後援,又有朝廷接濟軍資糧餉,十萬大軍尚且如此顧慮糧草之事,那倭桑瀛人大城盡失,根基已斷,現下各路勢力又齊聚宜撫,匯聚了五六萬兵馬,他們的糧草從何而來?
之前筱義左兵衛就是因為宿城缺糧,才讓人聯係寧城商人購買,結果被本宮撞破,不但充沒了那批糧草,連那些奸商也被本宮殺的精光,現今已經入冬,收糧之期已過,倭桑瀛人又去哪裏找糧食充作軍用?待這些倭桑瀛人糧草消耗的差不多了,難道還能繼續堅守不成?屆時不出十日,倭桑瀛五六萬大軍要麽盡皆餓死城內,要麽就因為缺糧而嘩變,還拿什麽和我們交戰?”
李患之語氣不輕不重,侃侃而談,一連幾個問題,句句直指兩軍交戰的核心問題,說得眾將無不恍然大悟,心悅誠服。這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不是單純的兩軍對壘,石矢交鋒,而是更上一個層麵的戰略布局,讓敵人不知不覺間進入了陷阱之中,再配合戰場上奇計百出的戰術變化,什麽敵人能夠在這位皇太女殿下麵前占得半點便宜?左英升、杜明等將領此刻聽聞李患之的話語,都不免後背發涼。
“本宮故意放任倭桑瀛人齊聚宜撫,一來是為了一舉將此僚蕩平,二來也是加快這些家夥的軍糧消耗,他們雖然向宜撫運輸了大量的軍糧,但是那平時隻夠他們自己之用,如今五六萬大軍匯聚一處,軍糧消耗非同小可,屆時糧盡之時必然盯上我軍糧道,我以糧誘之,敵兵豈有不出戰之理,屆時先設伏兵四麵合圍,何愁倭桑瀛人不滅?敵兵縱有堅城又有何用?本宮按兵不動,隻不過等待倭桑瀛人聚齊而已,爾等卻何故如此耐不得性子?”
李患之說罷,仿佛是要印證他的話語,那水麵的魚漂強烈的晃動起來,隨著李患之閃電般一甩釣竿,一條金色鱸魚躍然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