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樹木已經長出一絲青嫩的枝芽,仿佛可以聽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臨近,一池湖水被微風吹過,泛起一陣漣漪,青藍色的天空中太陽慵懶的釋放著柔和的光亮,照的水麵一片波光粼粼,水中的魚兒仿佛沉寂了太久,已經耐不住寂寞,不時跳出水麵,展示它們活躍的身姿,湖邊的環廊之內,一位身穿白衣的絕色女子,正閑坐水邊觀望眼前的美景怔怔出神。
就在她悠閑獨坐的時候,環廊的盡頭轉出一位宮裝少女,腳步輕盈的來到那名閑坐的女子身後,輕聲稟報道:“陛下,幾位大臣已經到了。”
宮裝少女正是唐英婉,而閑坐水邊的絕色女子正是天明帝國的當今天子,首代女皇帝女李患之。
李患之聽聞唐英婉的稟報,輕聲答應,緩緩站起身形,帶領唐英婉出了禦花園,向皇帝禦用辦公之處通政殿而去。不出片刻來到通政殿內,殿中眾臣見女皇陛下駕到,均是跪倒在地,齊聲說道:“臣等恭請陛下聖安!”
“起來吧!”李患之看著跪在地上的幾位大臣,虛抬手臂讓眾臣免禮起身,自己卻來到禦座之上端坐,這才仔細打量老皇帝給自己留下的幾位重臣。
為首一人五十多歲的年紀,頭戴官帽,身穿紅袍,上繡金色蟒紋,一張國字臉,五官端正,三綹長髯飄灑胸前,名喚艾明堂,官居禦史大夫兼吏員閣閣首,他本是文淵閣大學士、丞相霍正風的副手,如今霍正風已死,百官之中便以其為首,雖然沒有丞相之名,卻行丞相之權,也是老皇帝比較信賴的重臣。自從老皇帝龍馭賓天,李患之為其守孝,政務繁巨多讓艾明堂協助處理。
但此人守成有餘,開拓不足,如何入得了李患之的法眼?李患之作為現代人的靈魂,對於政治製度自然有另一番高度的理解,這種以一人總攬朝政,而後再向皇帝奏報的行政體係,經年日久便會滋生權臣威脅皇權,李患之有淩雲之誌,自然不可能像其他的皇帝那般時刻待在深宮之中,一旦他離開京城,外出征戰,有權臣在內,自然不是他想見到的局麵。
在艾明堂身後站立著五名大臣,分別是刑部閣閣首王宦臣、戶部閣閣首劉元生、工部閣閣首寧宇滎、禮部閣閣首濯浩、軍部閣閣首華棟英。這五人連同艾明堂,管理中央六部,是朝廷中樞最為重要的官職,也是老皇帝留給李患之的政治班底。
老皇帝晏駕之後的短短兩個月時間,李患之對這些人已經是頗有了解,這些人年事已高,思想陳舊,很多事情李患之想要施行,這些舊臣都會提出反對的意見,以不宜善動祖製為由,多次阻止李患之的改革提議,這些人並非奸佞之輩,隻是由於思想的局限無法看到未來的發展,故而他們並不符合李患之對未來行政的要求,李患之已經有意自己從年輕一輩中選拔人才,在自己將來的調教之下,必然可以成為天明帝國複興道路上的基石。
通過這段時間的執政,李患之對天明帝國的國家機構也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采用的是與他前生那個世界古時候的三省六部製度相近,一個部門分管許多事務,但是除了幾項譬如民政、刑獄、人事、財政、軍務、禮教等有專人負責,還算比較重視之外,其餘事務都是模棱兩可,發展的極為初級,李患之想要複興這個國家,並且讓天明帝國走在這個世界的最前端,那體製的改革必不可少,尤其是政治和軍事兩方麵,調整了官僚結構,再配合自己挑選的人才,李患之相信隻有那樣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下去,成為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霸主。
故而近些日子李患之一直在研究天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製度,他已經製定好了一係列的改革計劃,要循序漸進的改變這個國家的一切,這次他就是要施行另外一種行政的體係,今天將這些重臣宣進宮內,就是要將這些製度向他們宣布,之後昭告天下頒布施行。
“朕今日叫你們進宮,是有件重要的事情向你們宣布!”李患之看著幾位重臣,臉色平靜的緩緩說道。
他看了看下麵站立的幾位大臣,一個個都是麵如表情,頷首而立,心中好笑,不由心中暗道“等下我宣布完改製的內容,不知道你們幾個還能不能這般淡定?”
李患之略帶一絲笑意的繼續說道:“朕自繼位以來,夙夜勤政,卻發現不少施政的弊端,我天明帝國的朝廷部門職責不清,很多重要事務沒有重視起來,負責的官員更是模棱兩可,似這般如何能夠使我帝國強盛不衰?
故今天朕召你們前來,是要調整我天明帝國的朝廷架構,使其更加的完善,使得事有所屬,施政更加暢通。
這裏是朕草擬的內容,你們看看,如果沒有異議就按朕的意思,擬詔施行吧!”
李患之說吧,朝身後擺了擺手,唐英婉立刻拿出一張草擬好的文書,送到了幾位大臣近前,艾明堂雙手接過文書,身後的幾位大臣也湊上前來定睛觀看。
不看還好,待看罷文書,幾位大臣不由臉色驚詫,人人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樣。
隻見那文書上寫到要將朝廷從六個最為主要的部門改為十個,分別是中樞閣、軍務部、吏部、刑部、財政部、文教部、外務部、民政部、工建部、都察院。
這其中原有的吏部閣、刑部閣、軍部閣隻是改了名字,省去一個閣字,幾位大臣倒是沒有什麽問題,工建部可能是由工部閣而來,也還算是不難明白,這其餘六部之中的禮部閣、戶部閣如何不在名單之列?這其餘中樞閣、財政部、文教部、外務部、民政部、都察院又是什麽?幾位大臣均是不明所以。
“呃...陛下,臣等愚昧,這其中幾處新設機構,不知所主何事?還請陛下明示!”艾明堂琢磨了半晌,搖了搖頭,老臉漲紅的向李患之問道。
“此乃朕依據現有架構所設,爾等不知,不足為奇,待朕為爾等講明。”李患之見艾明堂發問,便一副我就知道你們不知道的表情,似笑非笑的說道。
他站起身形,一邊在禦案之前踱步一邊緩緩說道:“這其中吏部主管官員考績勘核、升遷、任免、調動;刑部掌全國的刑法政令、審核刑名;軍務部司掌軍隊管理、訓練、軍用物資等事務;這些你們都是知道的,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
而朕將戶部閣拆分為民政部、財政部兩部,民政部掌全國民政、行政管理之權;財政部掌全國財政,國庫之權。這樣分而治之,事有專屬,不至於一部之內分為主次,使政令偏頗。
而這禮部閣朕改為文教部,除了我天明帝國的禮法和論材大典之外,還要在平時建立起文事教育的工作,這個朕之後會與專屬的官員,詳細說明,就不在這裏和你們細說了。
而禮部閣一部分接待和管理番邦附屬的職責要拿出來,建立一個專門對外從事外務活動的部門,就是外務部,這個部門今後會有大用,朕會挑選適合的人才擔當此任。
至於都察院嗎,乃是掌管監察官員法紀,彈劾有罪之臣的部門,就是所謂的言官,有聞風奏事之權,對朝廷百官有監察之責,這樣可以避免刑部閣獨攬司法之權,造成官官相護的局麵。”
李患之一口氣說到這,仿佛有些口渴,他走到禦案之前,拿起上麵的茶杯輕呡了一口,卻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好像在等待幾位大臣說點什麽。
果然聽了女皇的話語,幾位大臣是越發的慌亂,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這幾個部門的改革將原有的權力劃分了出去,建立的新的部門,那麽新部門都有哪些職務?誰來擔任?這些都涉及到朝廷現有的格局,女皇的大動幹戈,讓他們措手不及,很多原有的權力和利益都會因為這次的改變而喪失,這如何能讓他們心甘情願。
權力被拆分最為嚴重的戶部閣閣首劉元生最先沉不住氣,上前一步躬身對李患之說道:“陛下,有道是父喪子三年不改其道,今大行皇帝喪未滿三月,陛下便要如何改弦更張,臣恐朝野議論,有傷陛下仁孝之名,再者,這六部製度,乃是我天明帝國的祖製,不可輕易改之,臣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啊!”
“是啊,陛下,請陛下三思啊!”禮部閣首濯浩也隨聲附和道,他的禮部閣不僅被改了名字那麽簡單,而且聽女皇的意思,主管的內容上也有極大的調整,另外還劃走了接待外藩的權力,那可是每次都能收到外藩使者厚禮的肥差,這樣輕易的丟棄掉,讓他如何甘心,故而他見劉元生出聲反對,也連忙附議。
“是朝野議論,還是你要議論?”李患之聽罷劉元生之語頓時臉色一沉,聲音冰冷的質問道。
女皇口中的這句質問,分量就太重了,劉元生剛才一時衝動,沒有考慮到後果,此刻聽聞女皇的話語頓時大驚失色,心中暗悔自己沉不住氣,居然當了這個出頭鳥。
他腦門子上立時就是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慌忙跪倒在地,口中辯解道:“陛下,臣一片公心,一時情急,言語不周,失了禮數,有君前失儀之罪,請陛下責罰!”
他這一跪,搞得剛才和他一個鼻孔出氣的濯浩卻不知如何是好,女皇明顯是動了怒氣,自己剛才跟風打屁,現在女皇對著劉元生質問,自己是應該跪,還是不應該跪,他倒是一時發懵。
可就在他還無所適從的時候,就聽李患之又再次厲聲對劉元生說道:“你身為國家重臣,不思報效朝廷,卻一味懷著私心行事,你當朝廷的戶部閣是你的戶部閣不成?到底朕是皇帝,還是你是皇帝?”
劉元生聽聞女皇如何話語,當場嚇得體如篩糠,汗透衣背,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其餘大臣聽了李患之的責問,一個個連忙跪倒在地,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李患之此刻俏臉微寒,語氣如冰,渾身散發出一股無形的氣勢,攝人心膽,這幾個大臣無不是臉色大變,魂不附體,暗道人言女皇陛下乃是天君下凡,往日和顏悅色尚且不覺如何,今日發威真是個宛如神威壓頂,利劍臨身,使人提不起半點反抗的念頭,唯有戰栗惶恐,汗透重衣。
這幾位久經宦海沉浮的大臣,第一次麵對這位女皇的雷霆之怒,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是好,隻能匍匐在地,等待皇帝陛下的裁處。
李患之看著幾位已經嚇的麵色煞白的大臣,心中暗自得意,他思索片刻開口說道:“身為國家重臣,理應公忠體國,不計個人得失,而你劉元生身為戶部閣首,卻暗藏私心,妄托祖製阻撓新製,焉能瞞朕?念你為國效力多年,又是先帝倚重之臣,朕便免去你欺君之罪,從輕發落,從今開始你就迴家養老吧,什麽事都不要做了!”
“臣,遵旨,謝恩!”劉元生以頭點地,帶著一絲顫聲說道,言畢他艱難的站起身體,對著李患之躬身再施一禮,而後緩緩退出了通政殿之內。地上跪著的幾位大臣,看著劉元生淒涼的背影,不免心中生出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李患之見自己這招敲山震虎效果非凡,又再次開口說道:“今後若是再有借祖製不可改變為由,妄議新製者,朕必治其煽亂朝綱之罪,爾等皆應以此為戒,不可怠慢!”
“臣等謹遵聖諭,不敢怠慢!”幾位大臣叩首謹言。
李患之見幾位大臣已經服軟,於是頓了頓聲音,又繼續說道:“我天明帝國的官製混亂,繁雜不堪,各部閣管轄的事務除了一兩件大事,其餘皆不明確,又缺乏重要的人進行主導,這種現象對施政極為不利。
政務紛亂,匯於丞相,而後審定再呈報朕知曉批複施行,這種體製也是弊病叢生,霍正風故後,朕已有旨意,不再設立丞相一職,從今日起設立中樞閣,每逢政務便由中樞閣進行分類整理,統計目錄進呈朕親自審閱,凡遇重大事務,朕自會諮詢中樞閣的意見,待朕裁定而後施行,中樞大臣的人員不固定,由朕欽定,入閣臣者原職不變,隻是兼了中樞閣的差事,並無品秩上的提升,朕會選任德才兼備者出任,至於你們幾位閣首是否出任閣員,就待朕旨意定奪吧!”
幾位跪著的大臣聽罷李患之的話語,心中頓時明白了,女皇這是告訴自己這些人,不聽話就給你們踢出中樞,以後你就該幹嘛幹嘛去吧,原來女皇一直沒說中樞閣的用途,是在這等著幾人呢!
現在誰再敢反對改製之事,即便不像剛才劉元生那般下場,也會被剔除出入選中樞的希望,即便現在幾位大臣一百個不情願,也是沒有了半點辦法,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就這樣,李患之恩威並施,讓目前幾位朝廷最有權勢的大臣同意了改製之事,天明帝國全麵崛起之路從此刻即將開始。
就在她悠閑獨坐的時候,環廊的盡頭轉出一位宮裝少女,腳步輕盈的來到那名閑坐的女子身後,輕聲稟報道:“陛下,幾位大臣已經到了。”
宮裝少女正是唐英婉,而閑坐水邊的絕色女子正是天明帝國的當今天子,首代女皇帝女李患之。
李患之聽聞唐英婉的稟報,輕聲答應,緩緩站起身形,帶領唐英婉出了禦花園,向皇帝禦用辦公之處通政殿而去。不出片刻來到通政殿內,殿中眾臣見女皇陛下駕到,均是跪倒在地,齊聲說道:“臣等恭請陛下聖安!”
“起來吧!”李患之看著跪在地上的幾位大臣,虛抬手臂讓眾臣免禮起身,自己卻來到禦座之上端坐,這才仔細打量老皇帝給自己留下的幾位重臣。
為首一人五十多歲的年紀,頭戴官帽,身穿紅袍,上繡金色蟒紋,一張國字臉,五官端正,三綹長髯飄灑胸前,名喚艾明堂,官居禦史大夫兼吏員閣閣首,他本是文淵閣大學士、丞相霍正風的副手,如今霍正風已死,百官之中便以其為首,雖然沒有丞相之名,卻行丞相之權,也是老皇帝比較信賴的重臣。自從老皇帝龍馭賓天,李患之為其守孝,政務繁巨多讓艾明堂協助處理。
但此人守成有餘,開拓不足,如何入得了李患之的法眼?李患之作為現代人的靈魂,對於政治製度自然有另一番高度的理解,這種以一人總攬朝政,而後再向皇帝奏報的行政體係,經年日久便會滋生權臣威脅皇權,李患之有淩雲之誌,自然不可能像其他的皇帝那般時刻待在深宮之中,一旦他離開京城,外出征戰,有權臣在內,自然不是他想見到的局麵。
在艾明堂身後站立著五名大臣,分別是刑部閣閣首王宦臣、戶部閣閣首劉元生、工部閣閣首寧宇滎、禮部閣閣首濯浩、軍部閣閣首華棟英。這五人連同艾明堂,管理中央六部,是朝廷中樞最為重要的官職,也是老皇帝留給李患之的政治班底。
老皇帝晏駕之後的短短兩個月時間,李患之對這些人已經是頗有了解,這些人年事已高,思想陳舊,很多事情李患之想要施行,這些舊臣都會提出反對的意見,以不宜善動祖製為由,多次阻止李患之的改革提議,這些人並非奸佞之輩,隻是由於思想的局限無法看到未來的發展,故而他們並不符合李患之對未來行政的要求,李患之已經有意自己從年輕一輩中選拔人才,在自己將來的調教之下,必然可以成為天明帝國複興道路上的基石。
通過這段時間的執政,李患之對天明帝國的國家機構也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采用的是與他前生那個世界古時候的三省六部製度相近,一個部門分管許多事務,但是除了幾項譬如民政、刑獄、人事、財政、軍務、禮教等有專人負責,還算比較重視之外,其餘事務都是模棱兩可,發展的極為初級,李患之想要複興這個國家,並且讓天明帝國走在這個世界的最前端,那體製的改革必不可少,尤其是政治和軍事兩方麵,調整了官僚結構,再配合自己挑選的人才,李患之相信隻有那樣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下去,成為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霸主。
故而近些日子李患之一直在研究天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製度,他已經製定好了一係列的改革計劃,要循序漸進的改變這個國家的一切,這次他就是要施行另外一種行政的體係,今天將這些重臣宣進宮內,就是要將這些製度向他們宣布,之後昭告天下頒布施行。
“朕今日叫你們進宮,是有件重要的事情向你們宣布!”李患之看著幾位重臣,臉色平靜的緩緩說道。
他看了看下麵站立的幾位大臣,一個個都是麵如表情,頷首而立,心中好笑,不由心中暗道“等下我宣布完改製的內容,不知道你們幾個還能不能這般淡定?”
李患之略帶一絲笑意的繼續說道:“朕自繼位以來,夙夜勤政,卻發現不少施政的弊端,我天明帝國的朝廷部門職責不清,很多重要事務沒有重視起來,負責的官員更是模棱兩可,似這般如何能夠使我帝國強盛不衰?
故今天朕召你們前來,是要調整我天明帝國的朝廷架構,使其更加的完善,使得事有所屬,施政更加暢通。
這裏是朕草擬的內容,你們看看,如果沒有異議就按朕的意思,擬詔施行吧!”
李患之說吧,朝身後擺了擺手,唐英婉立刻拿出一張草擬好的文書,送到了幾位大臣近前,艾明堂雙手接過文書,身後的幾位大臣也湊上前來定睛觀看。
不看還好,待看罷文書,幾位大臣不由臉色驚詫,人人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樣。
隻見那文書上寫到要將朝廷從六個最為主要的部門改為十個,分別是中樞閣、軍務部、吏部、刑部、財政部、文教部、外務部、民政部、工建部、都察院。
這其中原有的吏部閣、刑部閣、軍部閣隻是改了名字,省去一個閣字,幾位大臣倒是沒有什麽問題,工建部可能是由工部閣而來,也還算是不難明白,這其餘六部之中的禮部閣、戶部閣如何不在名單之列?這其餘中樞閣、財政部、文教部、外務部、民政部、都察院又是什麽?幾位大臣均是不明所以。
“呃...陛下,臣等愚昧,這其中幾處新設機構,不知所主何事?還請陛下明示!”艾明堂琢磨了半晌,搖了搖頭,老臉漲紅的向李患之問道。
“此乃朕依據現有架構所設,爾等不知,不足為奇,待朕為爾等講明。”李患之見艾明堂發問,便一副我就知道你們不知道的表情,似笑非笑的說道。
他站起身形,一邊在禦案之前踱步一邊緩緩說道:“這其中吏部主管官員考績勘核、升遷、任免、調動;刑部掌全國的刑法政令、審核刑名;軍務部司掌軍隊管理、訓練、軍用物資等事務;這些你們都是知道的,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
而朕將戶部閣拆分為民政部、財政部兩部,民政部掌全國民政、行政管理之權;財政部掌全國財政,國庫之權。這樣分而治之,事有專屬,不至於一部之內分為主次,使政令偏頗。
而這禮部閣朕改為文教部,除了我天明帝國的禮法和論材大典之外,還要在平時建立起文事教育的工作,這個朕之後會與專屬的官員,詳細說明,就不在這裏和你們細說了。
而禮部閣一部分接待和管理番邦附屬的職責要拿出來,建立一個專門對外從事外務活動的部門,就是外務部,這個部門今後會有大用,朕會挑選適合的人才擔當此任。
至於都察院嗎,乃是掌管監察官員法紀,彈劾有罪之臣的部門,就是所謂的言官,有聞風奏事之權,對朝廷百官有監察之責,這樣可以避免刑部閣獨攬司法之權,造成官官相護的局麵。”
李患之一口氣說到這,仿佛有些口渴,他走到禦案之前,拿起上麵的茶杯輕呡了一口,卻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好像在等待幾位大臣說點什麽。
果然聽了女皇的話語,幾位大臣是越發的慌亂,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這幾個部門的改革將原有的權力劃分了出去,建立的新的部門,那麽新部門都有哪些職務?誰來擔任?這些都涉及到朝廷現有的格局,女皇的大動幹戈,讓他們措手不及,很多原有的權力和利益都會因為這次的改變而喪失,這如何能讓他們心甘情願。
權力被拆分最為嚴重的戶部閣閣首劉元生最先沉不住氣,上前一步躬身對李患之說道:“陛下,有道是父喪子三年不改其道,今大行皇帝喪未滿三月,陛下便要如何改弦更張,臣恐朝野議論,有傷陛下仁孝之名,再者,這六部製度,乃是我天明帝國的祖製,不可輕易改之,臣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啊!”
“是啊,陛下,請陛下三思啊!”禮部閣首濯浩也隨聲附和道,他的禮部閣不僅被改了名字那麽簡單,而且聽女皇的意思,主管的內容上也有極大的調整,另外還劃走了接待外藩的權力,那可是每次都能收到外藩使者厚禮的肥差,這樣輕易的丟棄掉,讓他如何甘心,故而他見劉元生出聲反對,也連忙附議。
“是朝野議論,還是你要議論?”李患之聽罷劉元生之語頓時臉色一沉,聲音冰冷的質問道。
女皇口中的這句質問,分量就太重了,劉元生剛才一時衝動,沒有考慮到後果,此刻聽聞女皇的話語頓時大驚失色,心中暗悔自己沉不住氣,居然當了這個出頭鳥。
他腦門子上立時就是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慌忙跪倒在地,口中辯解道:“陛下,臣一片公心,一時情急,言語不周,失了禮數,有君前失儀之罪,請陛下責罰!”
他這一跪,搞得剛才和他一個鼻孔出氣的濯浩卻不知如何是好,女皇明顯是動了怒氣,自己剛才跟風打屁,現在女皇對著劉元生質問,自己是應該跪,還是不應該跪,他倒是一時發懵。
可就在他還無所適從的時候,就聽李患之又再次厲聲對劉元生說道:“你身為國家重臣,不思報效朝廷,卻一味懷著私心行事,你當朝廷的戶部閣是你的戶部閣不成?到底朕是皇帝,還是你是皇帝?”
劉元生聽聞女皇如何話語,當場嚇得體如篩糠,汗透衣背,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其餘大臣聽了李患之的責問,一個個連忙跪倒在地,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李患之此刻俏臉微寒,語氣如冰,渾身散發出一股無形的氣勢,攝人心膽,這幾個大臣無不是臉色大變,魂不附體,暗道人言女皇陛下乃是天君下凡,往日和顏悅色尚且不覺如何,今日發威真是個宛如神威壓頂,利劍臨身,使人提不起半點反抗的念頭,唯有戰栗惶恐,汗透重衣。
這幾位久經宦海沉浮的大臣,第一次麵對這位女皇的雷霆之怒,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是好,隻能匍匐在地,等待皇帝陛下的裁處。
李患之看著幾位已經嚇的麵色煞白的大臣,心中暗自得意,他思索片刻開口說道:“身為國家重臣,理應公忠體國,不計個人得失,而你劉元生身為戶部閣首,卻暗藏私心,妄托祖製阻撓新製,焉能瞞朕?念你為國效力多年,又是先帝倚重之臣,朕便免去你欺君之罪,從輕發落,從今開始你就迴家養老吧,什麽事都不要做了!”
“臣,遵旨,謝恩!”劉元生以頭點地,帶著一絲顫聲說道,言畢他艱難的站起身體,對著李患之躬身再施一禮,而後緩緩退出了通政殿之內。地上跪著的幾位大臣,看著劉元生淒涼的背影,不免心中生出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李患之見自己這招敲山震虎效果非凡,又再次開口說道:“今後若是再有借祖製不可改變為由,妄議新製者,朕必治其煽亂朝綱之罪,爾等皆應以此為戒,不可怠慢!”
“臣等謹遵聖諭,不敢怠慢!”幾位大臣叩首謹言。
李患之見幾位大臣已經服軟,於是頓了頓聲音,又繼續說道:“我天明帝國的官製混亂,繁雜不堪,各部閣管轄的事務除了一兩件大事,其餘皆不明確,又缺乏重要的人進行主導,這種現象對施政極為不利。
政務紛亂,匯於丞相,而後審定再呈報朕知曉批複施行,這種體製也是弊病叢生,霍正風故後,朕已有旨意,不再設立丞相一職,從今日起設立中樞閣,每逢政務便由中樞閣進行分類整理,統計目錄進呈朕親自審閱,凡遇重大事務,朕自會諮詢中樞閣的意見,待朕裁定而後施行,中樞大臣的人員不固定,由朕欽定,入閣臣者原職不變,隻是兼了中樞閣的差事,並無品秩上的提升,朕會選任德才兼備者出任,至於你們幾位閣首是否出任閣員,就待朕旨意定奪吧!”
幾位跪著的大臣聽罷李患之的話語,心中頓時明白了,女皇這是告訴自己這些人,不聽話就給你們踢出中樞,以後你就該幹嘛幹嘛去吧,原來女皇一直沒說中樞閣的用途,是在這等著幾人呢!
現在誰再敢反對改製之事,即便不像剛才劉元生那般下場,也會被剔除出入選中樞的希望,即便現在幾位大臣一百個不情願,也是沒有了半點辦法,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就這樣,李患之恩威並施,讓目前幾位朝廷最有權勢的大臣同意了改製之事,天明帝國全麵崛起之路從此刻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