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患之接到文君奐送來的消息,表示已經與城門守將孔英傑約定好今晚打開城門放朝廷大軍入城,於是整肅兵馬,趁夜出發,將到子時正好趕到鄭原城下。
但見城內守衛嚴密,城樓之上燈火通明,巡夜的冀北軍兵來迴巡視,絲毫不像要打開城門的樣子,李患之心中不免有些詫異,暗思難道是出了什麽紕漏,趙猛有所防範不成?亦或是文君奐未能及時說服守將投誠?還是...文君奐投靠朝廷就是一條計策,賺自己前來之後再以兵攻之?
若是如此,自己派去的嚴景信應該會送來奏報才對,何至於半點消息也沒有?難道嚴景信遭遇了不測?李患之心頭不由疑問叢生,但是眼下他也沒有時間仔細考慮,大軍是否要攻城,全在他一念之間,必須有個決斷才行。
就在他有些躊躇之際,隻見城樓上一陣慌亂,冀北軍兵來迴跑動,不過片刻之後,鄭原城門“嘎吱”一陣悶響,終於是向朝廷大軍敞開了懷抱。裏麵縱馬飛出一將,正是嚴景信,此刻嚴景信已經是渾身浴血,但依然奮不顧身朝李患之的中軍大旗之下趕來。
待到了近前,嚴景信滾鞍下馬單膝跪地向李患之言道:“陛下,城門守將依然投誠,城門已開,請陛下率大軍入城!”
李患之見嚴景信全身衣甲淩亂破碎,身負多處重傷,不由問道:“你何至於此?”嚴景信此刻已經是精疲力竭,但女皇見問不得不答,於是勉強將文君奐被趙猛臨時叫走,自己獨闖城門之事訴說一遍,待到說完,已經是身體再難支撐,左右搖晃兩下“噗通”一聲翻倒在地,暈厥過去人事不知。
李患之急令軍醫診治,一擺手中盤龍亮銀槍高聲嬌喝道:“大軍隨朕進城,但有抵抗者殺無赦!擒住趙猛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殺!~”隨著李患之命令的下達,朝廷大軍蜂擁向鄭原城門內湧入,冀北守將孔英傑早帶城門守軍棄了兵刃,跪伏城門一側迎接李患之進城,待李患之馬到近前,孔英傑急忙叩首說道:“罪臣孔英傑拜見女皇陛下,未能早降,請陛下恕罪!”
李患之騎於馬上麵帶笑意道說:“將軍深明大義,此時歸降正應其時,不必多禮!帶領你的軍兵都起來吧!隨朕前往趙猛住處擒拿逆賊,待此間事了,朕有重賞!”
孔英傑聽罷李患之之言,心中大喜,自己這次可謂是一番豪賭,總算是沒有輸個精光,這一夜趙猛注定難逃劫數,自己也可以跟隨女皇陛下在朝廷之內任職,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於是趕緊招唿自己麾下守城軍兵起身,脫了冀北鎧甲以表明降軍身份,之後各持兵刃引導李患之的中軍向趙猛所在的府衙而去。
卻說趙猛夤夜召見手下眾將及謀士,準備商討與朝廷大軍對抗之事,前番他本想與李患之談判割地求和,但文君奐言道女皇陛下要削去趙氏一族雍侯爵位,讓他心中大怒,沒了雍侯的侯爵,他趙猛憑什麽統治冀北,若是答應了這一條,那就是表示自己完全沒有了和朝廷抗爭的本錢,以後就是任人宰割的命運,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將也會四分五裂,棄他而去,轉投涼州和朝廷麾下,豈會再為他趙猛效力,那時就是徹底的失敗,持續百年趙氏一族統治冀北的局麵就會因為他的決定而結束。
故而趙猛決定再聚文武商議一次如何對抗朝廷大軍,若是有計可施,他決意不會同意這件事情,他哪裏知道那根本就是文君奐和李患之設計下的計策,若是同意就等於削去了趙氏一族統治冀北的合法性,若是不允,朝廷大軍自然就是要攻城的結果,將趙猛逼入了死路,讓他手下文武眾人也而是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燈火通明的府衙大堂之內趙猛衣冠整齊的端坐主位之上,目光陰冷的看著堂下眾人,開口問道:“女皇咄咄逼人,孤本想與其決一死戰,但目下形勢與我不利,故而未敢輕動,今日急招各位前來,就是要商議對策,是戰是合各位有何高見?”
堂下站立十餘人,都是趙猛身邊的心腹,文武各五六人,除了文君奐,文臣之中還有陶景陽、陳欲、姚出晨、劉升等四人在側,而武將之中以任一鳴為首,此人雖不在冀北五大將之列,但是文韜武略也是極為出色,能征慣戰,是趙猛極為倚重的一員大將,其餘如趙催、王讚銘、李辰灝、夏侯睿等將,也均是軍中驍將,此刻都是低頭不語,待趙猛問話已畢,各自臉上都是一陣為難之色。
是戰是和本要說來也無關緊要,但是眼下文君奐帶來朝廷的條件之下,便不能輕易言說,若是看眼下的形勢,戰自然是沒有勝算,但是要想求和,必須大營女皇削去侯爵的條件,這樣的話如何敢說?
隻是如今趙猛問來,不答話也是不成,於是堂下眾人一時陷入了沉默,皆是閉口不語,想聽聽其他人如何作答,自己再擇機進言,方才不會觸怒趙猛,趙猛喜怒無常,嗜殺成性,若是一言不合,被其當成出氣筒斬首示眾,豈不是冤枉。
趙猛見眾人不答,心中暗氣,於是悶哼了一聲,問向文君奐道:“文先生,此番是你前去和談,以你之見,該當如何?”
文君奐早料到趙猛會詢問自己,畢竟這條件就是自己帶迴來的,若是迴答不好,恐怕難逃罪責,於是剛才他便暗暗思忖對策,果然趙猛見無人答話,於是問向自己。
文君奐走上近前躬身施禮,而後款款言道:“軍侯,諸位,這番在下前往朝廷大營與那女皇會麵,商談退兵之事,那女皇連收我三員大將,誌得意滿,咄咄逼人,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在下以為萬不可答應,若是軍侯削去侯爵,何以立足冀北?
諸位又何以安身立命?難道要向萬曆天等人一樣去侍奉那女皇不成?我等大丈夫如何能屈居女子麾下?
今雖然朝廷勢大,我軍新敗士氣正低,但仍有堅城可守,城內仍有二十萬兵馬之眾,朝廷縱然想要強攻,也必要付出慘重代價,屆時在下甘冒奇險再付彼營和談,屆時看那女皇還有何話說?”
趙猛聽文君奐此語不由心中大喜,不愧是自己的首席謀士,果然有獨到的見解,他正為文君奐的話歡欣鼓舞之際,就聽下方又有一人站出說道:“文先生,恐怕考慮的有欠周全吧?”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說話之人正是冀北謀士劉升,此人年幼時便遊走四方,多有見識,後來投靠到冀北趙氏門下,多立功勳,趙猛也是多有倚重,如今聽文君換之語,像是鼓舞軍心,實則暗含深意,又有坐以待斃之嫌,故而出言譏問。
文君奐見是劉升,心中暗自冷笑,心想若是之前你還興許能有什麽辦法,如今事已至此,大勢已定,憑你劉升足智多謀又有何能為?於是不慌不忙,表麵正色施禮問道:“劉先生之語,文某有所不解,請先生賜教!”說罷,正色立於一旁等劉升答話。
劉升對趙猛躬身一禮,而後又對文君奐說道:“那女皇遣左英升、杜明二將攻略賓城、明安二地,使其不能救援此處,如今鄭原已成孤城,我二十萬大軍連番遭挫,已經是士氣低迷,先生所言憑堅城據守之語,豈不是讓軍侯坐困此地?”
“那依劉先生之見,該當如何?”文君奐毫不示弱,待劉升說話的間隙,出口問道。
劉升略一思忖便言道:“如今應趁朝廷大軍尚未對鄭原展開合圍之勢,即刻放棄此地!軍侯可帶大軍往北至落間府駐守,落間地處山險要地,極難攻打,再遣大將駐守兩側關隘,互為掎角之勢,若是朝廷遣大軍前來,我軍可倚山固守,山路艱難,對方軍糧轉運艱難,我軍可派輕騎襲其糧道,彼軍避亂,屆時在出兵擊之,可獲全勝!
那時要談便談,要戰便戰,主動在我而不在彼,方為上計,如今我軍遲疑不動,坐困愁城,若是朝廷大軍突然合圍而來,軍侯即便想要撤軍也是極為不易之事,豈能棄活路而守死地?
疏為不智之舉!請軍侯察納!”
劉升一番言語說得有理有據,戰術兵法也是極為精妙,趙猛不由雙眼一陣精光閃動,臉上也浮現出一絲喜色。
文君奐聽罷劉升之語,心中也是大吃一驚,暗道若是趙猛聽此計而行,朝廷焉能輕易獲勝,那豈不是再添變數,今晚必要將趙猛擒獲才行,如何能讓他再次跑了,又想到此刻已近子時,也不知城門守將孔英傑見不到自己前去,會不會驚疑不定,朝廷派來輔助自己的嚴景信此刻又在何處?他該是如何行事?
想到此處文君奐難免有一絲慌亂,他立時開口道:“軍侯,劉先生此計雖然精妙,但是不合時宜,此時正當我軍士氣低落之時,若是再次棄城而走,恐對軍心不利。
況且那女皇善於用兵,當初與倭桑瀛人作戰就利用糧道作為誘餌,將倭桑瀛人大將秀源武藏一戰而滅,今番如何不防範自己的糧道被襲?若是此計不成,安能退敵?屆時再次丟失了鄭原及周邊土地城池,何以向冀北眾人交代?
如今鄭原城堅固無比,朝廷縱有百萬大軍急迫之下也難攻取,何以舍近求遠,棄安求危,誠不可取也!望軍侯思之!”
文君奐一席話又讓趙猛躊躇起來,他本就多疑之人,此時兩人之語他均覺有理,但卻難分其中利弊,故而一時拿不定主意,隻是再次看向其餘眾人,希望有人出來再做個分解。
而其餘眾人此刻也是難分兩人之計的高下,正自思忖之時,門外卻是一陣吵雜傳來,一名將校跌跌撞撞闖入大堂之內,單膝跪倒向趙猛言道:“啟稟軍侯,大事不好!城門守將孔英傑叛變投敵,打開了城門迎朝廷大軍進城,此刻女皇已帶大軍向此地前來,請軍侯速速撤離,晚了唯恐生變!”
“啊!?什麽!?”趙猛聞言,頓時大驚失色,驀然站起身形,臉色不由一陣煞白。
“軍侯,快撤離吧,我等死戰保主公撤離!”堂下幾名武將紛紛大聲向趙猛進言。
趙猛此刻也是方寸大亂,剛才還想據守堅城,此刻卻是城門大開,兵峰逼近眼前的局麵,他不由大怒,但是此刻再去糾結叛將已經是於事無補,故而他急忙帶領眾人出了府衙,騎上戰馬,慌忙向鄭原城北門而逃。
文君奐剛剛還擔憂孔英傑和嚴景信的事情,此刻見這番情形也是心中大喜,不想自己不在對方已經進了鄭原城,此番趙猛要再次逃走自己若何還能夠跟隨,他趕緊趁眾人慌亂不備之際,縱馬向一側逃去,趙猛等人此時如何還能去注意他的去向,待逃至北門早就不見了文君奐的身影,也無法再去尋找,趙猛隻得帶領諸將及少量軍兵出北門向落間之地而逃。
鄭原城內逃了趙猛,冀北軍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如何能抵擋精銳的朝廷大軍,李患之躍馬挺槍往來衝陣,一杆銀槍寒光四起,殺得冀北守軍丟盔卸甲,血流漂杵,雲破軍、許儔護衛兩側,刀槍並舉如入無人之境,擋者披靡,冀北一時間鬼哭狼嚎,四散奔逃。
藺聞宇、陸明義、霍清明、萬曆天、高天禮、董向平各領軍兵攻略城中各個要地,一番廝殺之下,冀北軍非死即降,不出兩個時辰,鄭原城內已經是被朝廷大軍全部占領控製,再無任何抵抗。
李患之衝進鄭原府衙之時,隻見其中空無一人,杯盞之內的茶水尚帶餘溫,知道趙猛逃去不遠,於是下令龍驤騎兵跟自己前往追擊,一陣翻滾的馬蹄踏動大地,李患之縱馬挺槍帶領雲破軍、許儔及萬餘龍驤騎兵出了鄭原北門向落間方向急追而去。
但見城內守衛嚴密,城樓之上燈火通明,巡夜的冀北軍兵來迴巡視,絲毫不像要打開城門的樣子,李患之心中不免有些詫異,暗思難道是出了什麽紕漏,趙猛有所防範不成?亦或是文君奐未能及時說服守將投誠?還是...文君奐投靠朝廷就是一條計策,賺自己前來之後再以兵攻之?
若是如此,自己派去的嚴景信應該會送來奏報才對,何至於半點消息也沒有?難道嚴景信遭遇了不測?李患之心頭不由疑問叢生,但是眼下他也沒有時間仔細考慮,大軍是否要攻城,全在他一念之間,必須有個決斷才行。
就在他有些躊躇之際,隻見城樓上一陣慌亂,冀北軍兵來迴跑動,不過片刻之後,鄭原城門“嘎吱”一陣悶響,終於是向朝廷大軍敞開了懷抱。裏麵縱馬飛出一將,正是嚴景信,此刻嚴景信已經是渾身浴血,但依然奮不顧身朝李患之的中軍大旗之下趕來。
待到了近前,嚴景信滾鞍下馬單膝跪地向李患之言道:“陛下,城門守將依然投誠,城門已開,請陛下率大軍入城!”
李患之見嚴景信全身衣甲淩亂破碎,身負多處重傷,不由問道:“你何至於此?”嚴景信此刻已經是精疲力竭,但女皇見問不得不答,於是勉強將文君奐被趙猛臨時叫走,自己獨闖城門之事訴說一遍,待到說完,已經是身體再難支撐,左右搖晃兩下“噗通”一聲翻倒在地,暈厥過去人事不知。
李患之急令軍醫診治,一擺手中盤龍亮銀槍高聲嬌喝道:“大軍隨朕進城,但有抵抗者殺無赦!擒住趙猛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殺!~”隨著李患之命令的下達,朝廷大軍蜂擁向鄭原城門內湧入,冀北守將孔英傑早帶城門守軍棄了兵刃,跪伏城門一側迎接李患之進城,待李患之馬到近前,孔英傑急忙叩首說道:“罪臣孔英傑拜見女皇陛下,未能早降,請陛下恕罪!”
李患之騎於馬上麵帶笑意道說:“將軍深明大義,此時歸降正應其時,不必多禮!帶領你的軍兵都起來吧!隨朕前往趙猛住處擒拿逆賊,待此間事了,朕有重賞!”
孔英傑聽罷李患之之言,心中大喜,自己這次可謂是一番豪賭,總算是沒有輸個精光,這一夜趙猛注定難逃劫數,自己也可以跟隨女皇陛下在朝廷之內任職,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於是趕緊招唿自己麾下守城軍兵起身,脫了冀北鎧甲以表明降軍身份,之後各持兵刃引導李患之的中軍向趙猛所在的府衙而去。
卻說趙猛夤夜召見手下眾將及謀士,準備商討與朝廷大軍對抗之事,前番他本想與李患之談判割地求和,但文君奐言道女皇陛下要削去趙氏一族雍侯爵位,讓他心中大怒,沒了雍侯的侯爵,他趙猛憑什麽統治冀北,若是答應了這一條,那就是表示自己完全沒有了和朝廷抗爭的本錢,以後就是任人宰割的命運,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將也會四分五裂,棄他而去,轉投涼州和朝廷麾下,豈會再為他趙猛效力,那時就是徹底的失敗,持續百年趙氏一族統治冀北的局麵就會因為他的決定而結束。
故而趙猛決定再聚文武商議一次如何對抗朝廷大軍,若是有計可施,他決意不會同意這件事情,他哪裏知道那根本就是文君奐和李患之設計下的計策,若是同意就等於削去了趙氏一族統治冀北的合法性,若是不允,朝廷大軍自然就是要攻城的結果,將趙猛逼入了死路,讓他手下文武眾人也而是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燈火通明的府衙大堂之內趙猛衣冠整齊的端坐主位之上,目光陰冷的看著堂下眾人,開口問道:“女皇咄咄逼人,孤本想與其決一死戰,但目下形勢與我不利,故而未敢輕動,今日急招各位前來,就是要商議對策,是戰是合各位有何高見?”
堂下站立十餘人,都是趙猛身邊的心腹,文武各五六人,除了文君奐,文臣之中還有陶景陽、陳欲、姚出晨、劉升等四人在側,而武將之中以任一鳴為首,此人雖不在冀北五大將之列,但是文韜武略也是極為出色,能征慣戰,是趙猛極為倚重的一員大將,其餘如趙催、王讚銘、李辰灝、夏侯睿等將,也均是軍中驍將,此刻都是低頭不語,待趙猛問話已畢,各自臉上都是一陣為難之色。
是戰是和本要說來也無關緊要,但是眼下文君奐帶來朝廷的條件之下,便不能輕易言說,若是看眼下的形勢,戰自然是沒有勝算,但是要想求和,必須大營女皇削去侯爵的條件,這樣的話如何敢說?
隻是如今趙猛問來,不答話也是不成,於是堂下眾人一時陷入了沉默,皆是閉口不語,想聽聽其他人如何作答,自己再擇機進言,方才不會觸怒趙猛,趙猛喜怒無常,嗜殺成性,若是一言不合,被其當成出氣筒斬首示眾,豈不是冤枉。
趙猛見眾人不答,心中暗氣,於是悶哼了一聲,問向文君奐道:“文先生,此番是你前去和談,以你之見,該當如何?”
文君奐早料到趙猛會詢問自己,畢竟這條件就是自己帶迴來的,若是迴答不好,恐怕難逃罪責,於是剛才他便暗暗思忖對策,果然趙猛見無人答話,於是問向自己。
文君奐走上近前躬身施禮,而後款款言道:“軍侯,諸位,這番在下前往朝廷大營與那女皇會麵,商談退兵之事,那女皇連收我三員大將,誌得意滿,咄咄逼人,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在下以為萬不可答應,若是軍侯削去侯爵,何以立足冀北?
諸位又何以安身立命?難道要向萬曆天等人一樣去侍奉那女皇不成?我等大丈夫如何能屈居女子麾下?
今雖然朝廷勢大,我軍新敗士氣正低,但仍有堅城可守,城內仍有二十萬兵馬之眾,朝廷縱然想要強攻,也必要付出慘重代價,屆時在下甘冒奇險再付彼營和談,屆時看那女皇還有何話說?”
趙猛聽文君奐此語不由心中大喜,不愧是自己的首席謀士,果然有獨到的見解,他正為文君奐的話歡欣鼓舞之際,就聽下方又有一人站出說道:“文先生,恐怕考慮的有欠周全吧?”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說話之人正是冀北謀士劉升,此人年幼時便遊走四方,多有見識,後來投靠到冀北趙氏門下,多立功勳,趙猛也是多有倚重,如今聽文君換之語,像是鼓舞軍心,實則暗含深意,又有坐以待斃之嫌,故而出言譏問。
文君奐見是劉升,心中暗自冷笑,心想若是之前你還興許能有什麽辦法,如今事已至此,大勢已定,憑你劉升足智多謀又有何能為?於是不慌不忙,表麵正色施禮問道:“劉先生之語,文某有所不解,請先生賜教!”說罷,正色立於一旁等劉升答話。
劉升對趙猛躬身一禮,而後又對文君奐說道:“那女皇遣左英升、杜明二將攻略賓城、明安二地,使其不能救援此處,如今鄭原已成孤城,我二十萬大軍連番遭挫,已經是士氣低迷,先生所言憑堅城據守之語,豈不是讓軍侯坐困此地?”
“那依劉先生之見,該當如何?”文君奐毫不示弱,待劉升說話的間隙,出口問道。
劉升略一思忖便言道:“如今應趁朝廷大軍尚未對鄭原展開合圍之勢,即刻放棄此地!軍侯可帶大軍往北至落間府駐守,落間地處山險要地,極難攻打,再遣大將駐守兩側關隘,互為掎角之勢,若是朝廷遣大軍前來,我軍可倚山固守,山路艱難,對方軍糧轉運艱難,我軍可派輕騎襲其糧道,彼軍避亂,屆時在出兵擊之,可獲全勝!
那時要談便談,要戰便戰,主動在我而不在彼,方為上計,如今我軍遲疑不動,坐困愁城,若是朝廷大軍突然合圍而來,軍侯即便想要撤軍也是極為不易之事,豈能棄活路而守死地?
疏為不智之舉!請軍侯察納!”
劉升一番言語說得有理有據,戰術兵法也是極為精妙,趙猛不由雙眼一陣精光閃動,臉上也浮現出一絲喜色。
文君奐聽罷劉升之語,心中也是大吃一驚,暗道若是趙猛聽此計而行,朝廷焉能輕易獲勝,那豈不是再添變數,今晚必要將趙猛擒獲才行,如何能讓他再次跑了,又想到此刻已近子時,也不知城門守將孔英傑見不到自己前去,會不會驚疑不定,朝廷派來輔助自己的嚴景信此刻又在何處?他該是如何行事?
想到此處文君奐難免有一絲慌亂,他立時開口道:“軍侯,劉先生此計雖然精妙,但是不合時宜,此時正當我軍士氣低落之時,若是再次棄城而走,恐對軍心不利。
況且那女皇善於用兵,當初與倭桑瀛人作戰就利用糧道作為誘餌,將倭桑瀛人大將秀源武藏一戰而滅,今番如何不防範自己的糧道被襲?若是此計不成,安能退敵?屆時再次丟失了鄭原及周邊土地城池,何以向冀北眾人交代?
如今鄭原城堅固無比,朝廷縱有百萬大軍急迫之下也難攻取,何以舍近求遠,棄安求危,誠不可取也!望軍侯思之!”
文君奐一席話又讓趙猛躊躇起來,他本就多疑之人,此時兩人之語他均覺有理,但卻難分其中利弊,故而一時拿不定主意,隻是再次看向其餘眾人,希望有人出來再做個分解。
而其餘眾人此刻也是難分兩人之計的高下,正自思忖之時,門外卻是一陣吵雜傳來,一名將校跌跌撞撞闖入大堂之內,單膝跪倒向趙猛言道:“啟稟軍侯,大事不好!城門守將孔英傑叛變投敵,打開了城門迎朝廷大軍進城,此刻女皇已帶大軍向此地前來,請軍侯速速撤離,晚了唯恐生變!”
“啊!?什麽!?”趙猛聞言,頓時大驚失色,驀然站起身形,臉色不由一陣煞白。
“軍侯,快撤離吧,我等死戰保主公撤離!”堂下幾名武將紛紛大聲向趙猛進言。
趙猛此刻也是方寸大亂,剛才還想據守堅城,此刻卻是城門大開,兵峰逼近眼前的局麵,他不由大怒,但是此刻再去糾結叛將已經是於事無補,故而他急忙帶領眾人出了府衙,騎上戰馬,慌忙向鄭原城北門而逃。
文君奐剛剛還擔憂孔英傑和嚴景信的事情,此刻見這番情形也是心中大喜,不想自己不在對方已經進了鄭原城,此番趙猛要再次逃走自己若何還能夠跟隨,他趕緊趁眾人慌亂不備之際,縱馬向一側逃去,趙猛等人此時如何還能去注意他的去向,待逃至北門早就不見了文君奐的身影,也無法再去尋找,趙猛隻得帶領諸將及少量軍兵出北門向落間之地而逃。
鄭原城內逃了趙猛,冀北軍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如何能抵擋精銳的朝廷大軍,李患之躍馬挺槍往來衝陣,一杆銀槍寒光四起,殺得冀北守軍丟盔卸甲,血流漂杵,雲破軍、許儔護衛兩側,刀槍並舉如入無人之境,擋者披靡,冀北一時間鬼哭狼嚎,四散奔逃。
藺聞宇、陸明義、霍清明、萬曆天、高天禮、董向平各領軍兵攻略城中各個要地,一番廝殺之下,冀北軍非死即降,不出兩個時辰,鄭原城內已經是被朝廷大軍全部占領控製,再無任何抵抗。
李患之衝進鄭原府衙之時,隻見其中空無一人,杯盞之內的茶水尚帶餘溫,知道趙猛逃去不遠,於是下令龍驤騎兵跟自己前往追擊,一陣翻滾的馬蹄踏動大地,李患之縱馬挺槍帶領雲破軍、許儔及萬餘龍驤騎兵出了鄭原北門向落間方向急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