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裏,我們既沒有睜開眼睛,也沒有聽見聲音,但是大腦仍然會產生視覺、聽覺,甚至包括觸覺和味覺。這些感覺非常逼真,就像真的發生了一樣。因為太逼真,有的人甚至會把現實的記憶跟夢裏的記憶混淆,分不清一段記憶是真實發生過的,還是做夢時夢到的情景。比如我自己就有類似經曆。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人大都喜歡把夢跟未來的預兆聯係在一起,認為夢可以決定命運。例如,《周公解夢》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夢書。世界上也流傳著許多出名的夢境。歐洲古代著名的夢之一發生在公元312年,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麵對兩倍於己的敵軍,絕望地準備在第二天的戰場上赴死。然而前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手持十字架的天使說,憑借這個徽章,明天戰鬥將會勝利。君士坦丁醒來後大受鼓舞,命令部隊把十字架徽章鑲嵌在盾牌上。據曆史記載,第二天他們真的獲勝了。1865年,奧古斯特·凱庫勒也做了一個有名的夢,他夢見苯的碳原子構成首尾相接的環狀鏈條,像蛇咬自己的尾巴,這個夢讓他解開了苯分子的結構。
關於夢的理論,心理學大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很多。在其代表作《夢的解析》中,他認為夢表達我們潛在的欲望。人清醒時,這些欲望受意識壓製,人進入睡眠狀態時,欲望被釋放出來。弗洛伊德還認為夢是通向無意識的方式。在電影《盜夢空間》中,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飾演的潛意識小偷能通過設備進入他人夢境竊取信息、植入意識,雖然科幻,但科學家認為實現或許並不遙遠。
進入本世紀,科學家掌握了夢的奧秘。夢是人類的普遍現象,通常發生在快速眼動期。人睡著後會經曆多個睡夢周期,每個周期約90 - 120分鍾,睡眠狀態會多次在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間轉變。晚上睡覺所有夢加起來約兩小時,每個夢持續5 - 20分鍾左右,按此計算,人一輩子約有6年時間在做夢。
很多人好奇人做夢的內容和作用。美國心理學家卡爾文·霍爾花40年收集了世界各地5萬個誌願者的夢,整理分析後發現,大部分人的夢相似,多是前一天或上周的個人經曆。從神經科學角度看,大腦神經網絡在學習和經曆中會不斷重構。當過度用功學習,神經網絡係統飽和,不再處理信息,進入夢境狀態。此時大腦吸收新信息時,隨機記憶會結合,夢就像大腦在整理記憶。研究表明,學習和測驗間有足夠睡眠,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因為睡眠時大腦活躍區域和學習新技能時相同,睡眠不僅能休息,還能整理鞏固新信息。
那麽,人做夢時大腦狀態如何?哪些區域活躍,哪些關閉?鬼壓床真如民間傳說那樣嗎?這些問題,下個視頻接著探討。在現實中,即便沒睜眼、沒聽見聲音,大腦產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覺和真實的無區別,夢裏的體驗就像一場感官電影。如果未來有感官電影,全身心投入會是什麽體驗呢?
為研究夢的奧秘,科學家總結了夢的基本特征:一是做夢時會產生強烈情感,喜怒哀樂皆有;二是內容不合邏輯,夢境常突破物理規律;三是有明顯感知,視覺、聽覺等感覺由大腦生成,並非外界刺激;四是即便夢的劇情離譜,在夢裏也會接受;五是夢很難被記住,睡醒幾分鍾內就會忘記。
對於夢,不同領域有不同解釋。一些神秘主義者認為夢是超自然信息來源,是神靈或靈魂與人溝通的方式,比如民間的托夢說法。心理學中,弗洛伊德、榮格等心理學家認為夢是大腦睡眠時處理情感和欲望的方式,夢中符號和情節反映人的潛意識和心理狀態。不過,哈佛大學的艾倫·霍布森博士和羅伯特·麥卡利博士提出激活合成理論,他們認為夢源於腦幹發出的隨機神經信號,這些信號進入大腦皮層,大腦皮層理解時夢就出現了。清醒時大腦釋放穩定電磁波,睡覺時腦電波變化,做夢時腦幹發出的電能波升高至大腦皮層,尤其是視覺皮層。這裏有個有趣問題,天生的盲人夢裏有畫麵嗎?
在夢境中,大腦負責感官信息的區域基本關閉,圖像和感覺由大腦基於腦幹電磁振動生成,身體與外界幾乎隔絕。全世界約6%的人患有睡眠癱瘓紊亂症,即從夢中蘇醒後身體仍癱瘓,這就是民間說的鬼壓床。這是因為睡眠時大腦控製肌肉的區域未完全蘇醒,而產生意識體驗的區域蘇醒了。在睡夢中,大腦指揮中心外側前額葉皮層、分辨真偽的眶額葉皮層、處理知覺運動信號和空間意識的頂葉等區域都關閉,這就解釋了夢境中為何有很多不符合物理規律和常識的事,比如靈魂出竅體驗。睡夢中,用於協調方位感的頂葉關閉,但潛意識提前收集的記憶碎片能再現靈魂出竅看到的空間,且此時大腦無法分辨事實,會接受不合邏輯的夢。如果夢中景象太符合邏輯且被記住,之後可能分不清是夢還是現實的記憶。
有一種夢叫清醒夢,在夢裏知道自己在做夢,還能控製夢的發展方向,像玩遊戲一樣。人在清醒夢中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覺和真實的一樣。做清醒夢時,背外側前額葉皮層活躍,而正常做夢時該區域休眠,這表明做清醒夢時人處於部分清醒狀態。磁共振成像腦部觀測顯示,夢越清晰,背外側前額葉皮層越活躍。哈佛大學霍布森博士說,通過練習能學會做清醒夢,方法是每天記錄夢,入睡前提醒自己在夢中醒來。
假如清醒夢像虛擬世界,那在這個虛擬世界裏能向真實世界傳遞信息嗎?2011年,科學家在慕尼黑和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招募做清醒夢的誌願者,利用磁共振成像和腦電圖傳感器探知夢境。入睡前,科學家讓誌願者做夢時先握緊右拳,再緊握左拳10秒鍾。實驗發現,誌願者進入清醒夢後,大腦運動皮層被激活,磁共振成像能探知拳頭握緊情況,近紅外光譜儀確認控製運動的大腦區域活動增加。但要注意,這個動作隻在夢境中,因為做夢時控製身體運動的大腦區域關閉,身體癱瘓,無法在現實中執行夢中動作,隻能停留在想法階段。由此得出結論,虛擬夢中世界可向真實世界傳遞信息,比如握緊拳頭動作能編譯成摩斯密碼。
如果夢境中大腦控製身體運動的區域激活會怎樣?會發生夢遊。夢遊者能在睡夢中行走、活動,但沒有反應能力,不會對話。他們處於深度睡眠狀態,意識和溝通能力受限,行為笨拙、無邏輯,對環境感知受影響。夢遊行為由潛意識驅動,而非外界刺激,所以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在夢遊,雖然有時眼睛睜開,但處於現實與夢境混合的狀態。
日本京都一個神經科學實驗室在研究記錄夢境。神經科學家發現,控製夢的大腦區域和控製視覺的區域幾乎相同,所以掃描大腦有可能把夢境記錄成視頻。具體做法是,讓誌願者觀看400張黑白圖片,每張圖片有10x10像素點,誌願者看完一張,磁共振成像儀記錄大腦反應,每張圖片對應一個成像形態,再用計算機算法反向計算,就能從誌願者做夢時的腦部掃描重建夢境景象。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神穀誌康表示,這項技術還能應用到其他感覺領域,未來或許能讀取情感和複雜情緒狀態,隻要建立心智狀態對應的磁共振成像掃描圖譜,大腦的任何心智狀態包括夢境都能成像。目前,用此技術構建的夢的影像隻是粗略黑白殘影,無法呈現高分辨率鏡像,而且夢易被忘記,難以確認圖像精確度。實驗室下一步目標是提高畫麵精度、分辨率,將黑白圖像變成彩色圖像,研究仍在繼續。這項技術對部分意識未完全消失、能聽懂話卻無法反應的植物人很有幫助,一些實驗室已開始對植物人進行測試。
丹麥開展了一項利用大模型進行預測的研究,發起者為丹麥技術大學教授和丹麥統計局。
丹麥官方提供了六百萬丹麥人從出生到上學、工作等方麵的人生軌跡數據,涵蓋健康教育、職業、收入、居住地、工作時間以及各類生活事件等多維度信息。基於這些數據訓練出了名為“life are right”的大模型。
研究人員發現,該模型能夠依據所獲取的信息反推個人健康狀況。例如,對於一位出生於 1964 年、在化工廠工作、脾氣暴躁且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如老王),模型預測其在接下來四年內患惡性胃部腫瘤的可能性較高,在其當前家庭收入水平下,死亡率可達 65%。
在專業跟蹤測試中,針對預測一個人在 2016 年 1 月 1 日之後四年內是否存活的問題,“life are back”模型的準確率為 0.788,其在 95%置信區間中的校正“life is”相關係數得分為 0.413,這表明該模型在預測早期死亡率方麵的表現優於現有的機械模型。
不過,對於車禍等偶發性死亡事件,模型隻能通過預測目標人物的日常上班路徑及該路徑的事故發生率來進行反向推斷,準確率相對較低。
此項研究成果已被頂級期刊《自然·計算機科學》刊登。
洪水教授得知國外都用上大數據科學預測模型(還可以量化)。
迴國後主動叫停新書簽字儀式。決定銷毀《中國玄學概論》一書。經書商勸告決定捐給沂蒙山區。
山區村民全糊牆了,那是左一層,右一層,左一層,右一層。上廁所一看還有這麽厚一摞書。
山區村民用完,還打電話諮詢,洪水叫獸是否還有新書要出售,村裏廁紙不夠用啦。氣的叫獸直跺腳。發誓,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再也不搞啦!丟人呀!
後來仔細想了想,靠不可證偽和不可證實的言論是騙不了人多久的,隻有科學才能救玄學!玄學即便不屬於心理效應,也得遵循數學邏輯,連能量和運算也都得遵循啊!實在沒有物證就找人證,沒有方程就推方程,沒有試驗找可行性實驗,事情真相總會浮出水麵的。全球一半人的信仰,得有一個前進的領頭人。
經過十幾年調查這些不可驗證的靈異事件,發布者絕大部分和宗教有關,是為了招收信徒,有組織有目的有意為之,是百分百不可信的。各國政府居然默認了這種傳播行為,並參與實施對宗教金錢收益的分流。
這是全球幾十億人參加的一個大局,是不能拆穿的,更不能正麵對抗,但能合作一塊\"掙\"信徒的錢。
也有極少數為偶然發作的心理效應(這部分有一定研究價值)。
關鍵我若失去宗教們的支持,就斷了財路。他們失去了我的研究,就失去了一個通往實現記憶上傳至虛擬天堂方向掙錢方向,這是一個互利共惠,相互依存的關係。
記憶提取,意識上傳,虛擬永生,意識下載,機器飛升...這是一條科學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不能算詐騙呀?!這算是科學信仰.......嗯!我算是好人吧!
感覺派隻相信真實的感覺,堅信感覺必定有來源(因有果必有為其因),哪怕感覺來源是集體潛意識、阿卡西記錄、平行世界甚至秩序之神,也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理,進行數學描述。
a:嘿,你知道嗎?還有這樣一種特異功能,就是能夠預知未來哦。有個人就碰到了一些可以預知未來的人,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是通過做預知夢來實現的。他的一個學生或者同事,在美國大學考試的時候居然考了滿分。你說神奇吧?那他是怎麽考到滿分的呢?原來是在考試前兩天,這人做夢夢到了整張試卷呢。
b: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人有時候確實會夢到考題。
a:哦?比如說誰呢?你是不是也夢到過?
b:我嘛,之前有次考試,從那麽厚的一本書裏出三道題,我一共就背了兩道題。
a:然後呢?總共就考三道題嗎?
b:對,結果考的就是我背的那兩道。當時我自己都覺得挺神奇的,感覺像有超能力一樣,這種能力大概就可以叫做預知未來吧。
a:是啊,這真的很奇妙。其實特異功能有不少類別呢,像心電感應,就是一方心裏想什麽,另一方能夠知曉。
b:心電感應?聽起來很玄乎啊。
a: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就是有的人出了車禍被救過來後,就像經曆了某種奇妙的體驗,從而有了特異功能。不過這種情況在醫學上有個專門的詞匯,叫學者症候群。目前全世界大概也就二十幾例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是 1860 年,有個叫艾德沃德?邁布裏奇的英國人,20 多歲移民到美國後開了十年書店,就是個很普通的人,沒什麽特別才華。結果有一天坐馬車出了車禍,頭部撞到岩石上,傷得很嚴重,搶救了 9 天才活過來。之後他失去了味覺、嗅覺和聽覺,但從那一天起,他就完全變了,還成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發明家,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定格動畫。
b:這變化也太大了,難道是車禍激發了他的潛能?
a:有可能哦。說不定這些所謂的特異功能,是我們人類本來就有的能力,隻是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b:有道理,也許真的是這樣。
a:沒錯,李思成教授就認為,其實這些超能力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 “超能力”,而是人本來就有的潛能,是我們身體隱藏的功能,隻是有些人通過一些機緣巧合把它激發出來了。他還想找到一種科學的手段,能夠正常開啟這個功能呢。除了像被閃電擊中或者得病這種意外情況,還有一種產生超能力的方法就是修煉。不過他也說了,不是所有頭被擊中的人都會產生超能力,很多人直接就暈過去了。所以大家可不要輕易嚐試拿頭撞牆,這不一定有效,畢竟目前全世界也就發現 20 多例。他覺得修煉達到一定境界後,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超能力。而且修煉的目的本來也不是為了產生超能力,而是比如說提高精神境界,但練著練著就有超能力了,超能力就像是一個附加產物。就像你喜歡打遊戲,本來目的就是玩,但是玩得越來越好後,就有人花錢請你打遊戲,這錢和名譽就是後來的附加產物,和你一開始玩遊戲的目的沒什麽關係。
b:原來是這樣呀。
真實經曆:突然有了預測未來的能力
1. 個人背景與日常安排
- 謙先生在高一就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他代理了一家報社在當地的發行和廣告業務,麾下雇有十幾個業務員,每天忙碌地為報紙拉廣告。那時的他,一邊在學校刻苦讀書,一邊在放學後馬不停蹄地從學校趕往辦公室開會,而他的員工們竟全然不知他們的老板還是個在校學生。
2. 事件起因:校服引發的困擾
- 那是平常的一天,卻因學校的一則通知而變得不同尋常。學校要求全體學生必須身著校服入校,謙先生原本盤算著放學後迴家換了衣服再去辦公室。然而,天不遂人願,學校當天有事耽擱,放學時間大幅延遲,他根本來不及迴家換衣服,無奈之下,隻能硬著頭皮穿著校服徑直奔向辦公室。一路上,他的內心忐忑不安,滿心都在糾結該如何向員工解釋這一情況,畢竟在員工的認知裏,工作日都要等他開完會才能下班,他今天這身校服裝扮實在是太反常了。
3. 辦公室中的奇異現象
- 強烈的預知感來襲
- 當謙先生踏入辦公室的那一刻,員工們看到他身著校服,臉上紛紛露出驚訝之色。而他自己,瞬間被一種強烈的熟悉感所籠罩,但這次的感覺與以往那種模模糊糊、說不清楚的熟悉感截然不同。這一次,他仿佛被賦予了一種神秘而強大的感知力,周圍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清晰地預感到,在大約兩秒之後,一位男同事手中拿著的文件夾裏的一張紙將會掉落地上。在這短暫的二十多秒裏,他的內心經曆了一場激烈的掙紮,起初,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這種荒誕的感覺,不斷地在心裏懷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可眼睛卻不由自主地緊緊盯著周圍的一切,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著去驗證自己的預感。直到那男同事手中的紙張真的如他所料掉落在地,他整個人都被震驚得呆立當場,內心的震撼如波濤洶湧,久久無法平息。
- 莫名其秒的解釋理由
- 關於穿校服這件事,謙先生在路上絞盡腦汁,試圖想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理由,可大腦卻一片空白。然而,當他在椅子上坐下的瞬間,一個理由竟脫口而出:“你們整天抱怨這個單位進不去那個單位進不去,請問我今天穿成這樣我進不去學校嗎?”說出這句話後,他自己都愣住了,他覺得這個理由就像是憑空鑽進他腦袋裏的,在此之前,他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過。員工們聽到這個理由後,麵麵相覷,而謙先生則在短暫的失神後,心中愈發覺得此事離奇古怪。
4. 對經曆的態度與後續打算
- 謙先生深知,講述這樣的經曆難免會遭受眾人的質疑,畢竟這件事太過離奇,超出了常人的理解範疇。但他斬釘截鐵地強調,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絕無半點虛構。他之所以願意將這段經曆分享出來,是因為他堅信,在這個世界上,肯定不止他一個人有過類似無法解釋的奇特經曆。他希望借助這個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種現象,也熱忱地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奇遇。他還提到,之前在高速上曾有過看到車輛消失的詭異經曆,當時很多人要求他放出監控視頻,可那時候他並沒有發布視頻的打算。不過,他表示後續會單獨製作一期視頻,詳細講述在高速上發生那件事的更多細節。他坦誠地說,自己從小接受的是正統的科學教育,一直堅信科學的力量,可這些經曆卻如同一顆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打破了他原有的認知,讓他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更多深層次的問題,比如人類認知的邊界究竟在哪裏,科學是否還有尚未觸及的神秘領域等等。
量子比特:能同時處於兩種狀態,各自有概率,總和為1。可從布洛克球理解,球體上下頂點分別代表確定的0和1,箭頭角度和指向代表量子比特是0或1的概率的正負和相位。
量子計算原理:
1. 與經典計算機類似,通過各種門操作實現邏輯編製,但量子門是可逆的,可根據輸出來推導出唯一確定的輸入。
2. 計算過程是幺正操作,總概率和為1,是數學上必然可逆的過程,沒有信息擦除。
3. 本質是量子態的疊加、幹涉和演化,通過幹涉效應調節概率振幅,增強正確結果的概率振幅,減小錯誤結果的概率振幅。
4. 是一個概率博弈過程,看上去同時遍曆所有可能性,實際是通過可逆計算保證相位信息不丟失,從而加速計算過程,理論上計算過程沒有能耗。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人大都喜歡把夢跟未來的預兆聯係在一起,認為夢可以決定命運。例如,《周公解夢》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夢書。世界上也流傳著許多出名的夢境。歐洲古代著名的夢之一發生在公元312年,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麵對兩倍於己的敵軍,絕望地準備在第二天的戰場上赴死。然而前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手持十字架的天使說,憑借這個徽章,明天戰鬥將會勝利。君士坦丁醒來後大受鼓舞,命令部隊把十字架徽章鑲嵌在盾牌上。據曆史記載,第二天他們真的獲勝了。1865年,奧古斯特·凱庫勒也做了一個有名的夢,他夢見苯的碳原子構成首尾相接的環狀鏈條,像蛇咬自己的尾巴,這個夢讓他解開了苯分子的結構。
關於夢的理論,心理學大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很多。在其代表作《夢的解析》中,他認為夢表達我們潛在的欲望。人清醒時,這些欲望受意識壓製,人進入睡眠狀態時,欲望被釋放出來。弗洛伊德還認為夢是通向無意識的方式。在電影《盜夢空間》中,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飾演的潛意識小偷能通過設備進入他人夢境竊取信息、植入意識,雖然科幻,但科學家認為實現或許並不遙遠。
進入本世紀,科學家掌握了夢的奧秘。夢是人類的普遍現象,通常發生在快速眼動期。人睡著後會經曆多個睡夢周期,每個周期約90 - 120分鍾,睡眠狀態會多次在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間轉變。晚上睡覺所有夢加起來約兩小時,每個夢持續5 - 20分鍾左右,按此計算,人一輩子約有6年時間在做夢。
很多人好奇人做夢的內容和作用。美國心理學家卡爾文·霍爾花40年收集了世界各地5萬個誌願者的夢,整理分析後發現,大部分人的夢相似,多是前一天或上周的個人經曆。從神經科學角度看,大腦神經網絡在學習和經曆中會不斷重構。當過度用功學習,神經網絡係統飽和,不再處理信息,進入夢境狀態。此時大腦吸收新信息時,隨機記憶會結合,夢就像大腦在整理記憶。研究表明,學習和測驗間有足夠睡眠,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因為睡眠時大腦活躍區域和學習新技能時相同,睡眠不僅能休息,還能整理鞏固新信息。
那麽,人做夢時大腦狀態如何?哪些區域活躍,哪些關閉?鬼壓床真如民間傳說那樣嗎?這些問題,下個視頻接著探討。在現實中,即便沒睜眼、沒聽見聲音,大腦產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覺和真實的無區別,夢裏的體驗就像一場感官電影。如果未來有感官電影,全身心投入會是什麽體驗呢?
為研究夢的奧秘,科學家總結了夢的基本特征:一是做夢時會產生強烈情感,喜怒哀樂皆有;二是內容不合邏輯,夢境常突破物理規律;三是有明顯感知,視覺、聽覺等感覺由大腦生成,並非外界刺激;四是即便夢的劇情離譜,在夢裏也會接受;五是夢很難被記住,睡醒幾分鍾內就會忘記。
對於夢,不同領域有不同解釋。一些神秘主義者認為夢是超自然信息來源,是神靈或靈魂與人溝通的方式,比如民間的托夢說法。心理學中,弗洛伊德、榮格等心理學家認為夢是大腦睡眠時處理情感和欲望的方式,夢中符號和情節反映人的潛意識和心理狀態。不過,哈佛大學的艾倫·霍布森博士和羅伯特·麥卡利博士提出激活合成理論,他們認為夢源於腦幹發出的隨機神經信號,這些信號進入大腦皮層,大腦皮層理解時夢就出現了。清醒時大腦釋放穩定電磁波,睡覺時腦電波變化,做夢時腦幹發出的電能波升高至大腦皮層,尤其是視覺皮層。這裏有個有趣問題,天生的盲人夢裏有畫麵嗎?
在夢境中,大腦負責感官信息的區域基本關閉,圖像和感覺由大腦基於腦幹電磁振動生成,身體與外界幾乎隔絕。全世界約6%的人患有睡眠癱瘓紊亂症,即從夢中蘇醒後身體仍癱瘓,這就是民間說的鬼壓床。這是因為睡眠時大腦控製肌肉的區域未完全蘇醒,而產生意識體驗的區域蘇醒了。在睡夢中,大腦指揮中心外側前額葉皮層、分辨真偽的眶額葉皮層、處理知覺運動信號和空間意識的頂葉等區域都關閉,這就解釋了夢境中為何有很多不符合物理規律和常識的事,比如靈魂出竅體驗。睡夢中,用於協調方位感的頂葉關閉,但潛意識提前收集的記憶碎片能再現靈魂出竅看到的空間,且此時大腦無法分辨事實,會接受不合邏輯的夢。如果夢中景象太符合邏輯且被記住,之後可能分不清是夢還是現實的記憶。
有一種夢叫清醒夢,在夢裏知道自己在做夢,還能控製夢的發展方向,像玩遊戲一樣。人在清醒夢中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覺和真實的一樣。做清醒夢時,背外側前額葉皮層活躍,而正常做夢時該區域休眠,這表明做清醒夢時人處於部分清醒狀態。磁共振成像腦部觀測顯示,夢越清晰,背外側前額葉皮層越活躍。哈佛大學霍布森博士說,通過練習能學會做清醒夢,方法是每天記錄夢,入睡前提醒自己在夢中醒來。
假如清醒夢像虛擬世界,那在這個虛擬世界裏能向真實世界傳遞信息嗎?2011年,科學家在慕尼黑和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招募做清醒夢的誌願者,利用磁共振成像和腦電圖傳感器探知夢境。入睡前,科學家讓誌願者做夢時先握緊右拳,再緊握左拳10秒鍾。實驗發現,誌願者進入清醒夢後,大腦運動皮層被激活,磁共振成像能探知拳頭握緊情況,近紅外光譜儀確認控製運動的大腦區域活動增加。但要注意,這個動作隻在夢境中,因為做夢時控製身體運動的大腦區域關閉,身體癱瘓,無法在現實中執行夢中動作,隻能停留在想法階段。由此得出結論,虛擬夢中世界可向真實世界傳遞信息,比如握緊拳頭動作能編譯成摩斯密碼。
如果夢境中大腦控製身體運動的區域激活會怎樣?會發生夢遊。夢遊者能在睡夢中行走、活動,但沒有反應能力,不會對話。他們處於深度睡眠狀態,意識和溝通能力受限,行為笨拙、無邏輯,對環境感知受影響。夢遊行為由潛意識驅動,而非外界刺激,所以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在夢遊,雖然有時眼睛睜開,但處於現實與夢境混合的狀態。
日本京都一個神經科學實驗室在研究記錄夢境。神經科學家發現,控製夢的大腦區域和控製視覺的區域幾乎相同,所以掃描大腦有可能把夢境記錄成視頻。具體做法是,讓誌願者觀看400張黑白圖片,每張圖片有10x10像素點,誌願者看完一張,磁共振成像儀記錄大腦反應,每張圖片對應一個成像形態,再用計算機算法反向計算,就能從誌願者做夢時的腦部掃描重建夢境景象。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神穀誌康表示,這項技術還能應用到其他感覺領域,未來或許能讀取情感和複雜情緒狀態,隻要建立心智狀態對應的磁共振成像掃描圖譜,大腦的任何心智狀態包括夢境都能成像。目前,用此技術構建的夢的影像隻是粗略黑白殘影,無法呈現高分辨率鏡像,而且夢易被忘記,難以確認圖像精確度。實驗室下一步目標是提高畫麵精度、分辨率,將黑白圖像變成彩色圖像,研究仍在繼續。這項技術對部分意識未完全消失、能聽懂話卻無法反應的植物人很有幫助,一些實驗室已開始對植物人進行測試。
丹麥開展了一項利用大模型進行預測的研究,發起者為丹麥技術大學教授和丹麥統計局。
丹麥官方提供了六百萬丹麥人從出生到上學、工作等方麵的人生軌跡數據,涵蓋健康教育、職業、收入、居住地、工作時間以及各類生活事件等多維度信息。基於這些數據訓練出了名為“life are right”的大模型。
研究人員發現,該模型能夠依據所獲取的信息反推個人健康狀況。例如,對於一位出生於 1964 年、在化工廠工作、脾氣暴躁且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如老王),模型預測其在接下來四年內患惡性胃部腫瘤的可能性較高,在其當前家庭收入水平下,死亡率可達 65%。
在專業跟蹤測試中,針對預測一個人在 2016 年 1 月 1 日之後四年內是否存活的問題,“life are back”模型的準確率為 0.788,其在 95%置信區間中的校正“life is”相關係數得分為 0.413,這表明該模型在預測早期死亡率方麵的表現優於現有的機械模型。
不過,對於車禍等偶發性死亡事件,模型隻能通過預測目標人物的日常上班路徑及該路徑的事故發生率來進行反向推斷,準確率相對較低。
此項研究成果已被頂級期刊《自然·計算機科學》刊登。
洪水教授得知國外都用上大數據科學預測模型(還可以量化)。
迴國後主動叫停新書簽字儀式。決定銷毀《中國玄學概論》一書。經書商勸告決定捐給沂蒙山區。
山區村民全糊牆了,那是左一層,右一層,左一層,右一層。上廁所一看還有這麽厚一摞書。
山區村民用完,還打電話諮詢,洪水叫獸是否還有新書要出售,村裏廁紙不夠用啦。氣的叫獸直跺腳。發誓,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再也不搞啦!丟人呀!
後來仔細想了想,靠不可證偽和不可證實的言論是騙不了人多久的,隻有科學才能救玄學!玄學即便不屬於心理效應,也得遵循數學邏輯,連能量和運算也都得遵循啊!實在沒有物證就找人證,沒有方程就推方程,沒有試驗找可行性實驗,事情真相總會浮出水麵的。全球一半人的信仰,得有一個前進的領頭人。
經過十幾年調查這些不可驗證的靈異事件,發布者絕大部分和宗教有關,是為了招收信徒,有組織有目的有意為之,是百分百不可信的。各國政府居然默認了這種傳播行為,並參與實施對宗教金錢收益的分流。
這是全球幾十億人參加的一個大局,是不能拆穿的,更不能正麵對抗,但能合作一塊\"掙\"信徒的錢。
也有極少數為偶然發作的心理效應(這部分有一定研究價值)。
關鍵我若失去宗教們的支持,就斷了財路。他們失去了我的研究,就失去了一個通往實現記憶上傳至虛擬天堂方向掙錢方向,這是一個互利共惠,相互依存的關係。
記憶提取,意識上傳,虛擬永生,意識下載,機器飛升...這是一條科學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不能算詐騙呀?!這算是科學信仰.......嗯!我算是好人吧!
感覺派隻相信真實的感覺,堅信感覺必定有來源(因有果必有為其因),哪怕感覺來源是集體潛意識、阿卡西記錄、平行世界甚至秩序之神,也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理,進行數學描述。
a:嘿,你知道嗎?還有這樣一種特異功能,就是能夠預知未來哦。有個人就碰到了一些可以預知未來的人,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是通過做預知夢來實現的。他的一個學生或者同事,在美國大學考試的時候居然考了滿分。你說神奇吧?那他是怎麽考到滿分的呢?原來是在考試前兩天,這人做夢夢到了整張試卷呢。
b: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人有時候確實會夢到考題。
a:哦?比如說誰呢?你是不是也夢到過?
b:我嘛,之前有次考試,從那麽厚的一本書裏出三道題,我一共就背了兩道題。
a:然後呢?總共就考三道題嗎?
b:對,結果考的就是我背的那兩道。當時我自己都覺得挺神奇的,感覺像有超能力一樣,這種能力大概就可以叫做預知未來吧。
a:是啊,這真的很奇妙。其實特異功能有不少類別呢,像心電感應,就是一方心裏想什麽,另一方能夠知曉。
b:心電感應?聽起來很玄乎啊。
a: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就是有的人出了車禍被救過來後,就像經曆了某種奇妙的體驗,從而有了特異功能。不過這種情況在醫學上有個專門的詞匯,叫學者症候群。目前全世界大概也就二十幾例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是 1860 年,有個叫艾德沃德?邁布裏奇的英國人,20 多歲移民到美國後開了十年書店,就是個很普通的人,沒什麽特別才華。結果有一天坐馬車出了車禍,頭部撞到岩石上,傷得很嚴重,搶救了 9 天才活過來。之後他失去了味覺、嗅覺和聽覺,但從那一天起,他就完全變了,還成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發明家,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定格動畫。
b:這變化也太大了,難道是車禍激發了他的潛能?
a:有可能哦。說不定這些所謂的特異功能,是我們人類本來就有的能力,隻是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b:有道理,也許真的是這樣。
a:沒錯,李思成教授就認為,其實這些超能力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 “超能力”,而是人本來就有的潛能,是我們身體隱藏的功能,隻是有些人通過一些機緣巧合把它激發出來了。他還想找到一種科學的手段,能夠正常開啟這個功能呢。除了像被閃電擊中或者得病這種意外情況,還有一種產生超能力的方法就是修煉。不過他也說了,不是所有頭被擊中的人都會產生超能力,很多人直接就暈過去了。所以大家可不要輕易嚐試拿頭撞牆,這不一定有效,畢竟目前全世界也就發現 20 多例。他覺得修煉達到一定境界後,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超能力。而且修煉的目的本來也不是為了產生超能力,而是比如說提高精神境界,但練著練著就有超能力了,超能力就像是一個附加產物。就像你喜歡打遊戲,本來目的就是玩,但是玩得越來越好後,就有人花錢請你打遊戲,這錢和名譽就是後來的附加產物,和你一開始玩遊戲的目的沒什麽關係。
b:原來是這樣呀。
真實經曆:突然有了預測未來的能力
1. 個人背景與日常安排
- 謙先生在高一就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他代理了一家報社在當地的發行和廣告業務,麾下雇有十幾個業務員,每天忙碌地為報紙拉廣告。那時的他,一邊在學校刻苦讀書,一邊在放學後馬不停蹄地從學校趕往辦公室開會,而他的員工們竟全然不知他們的老板還是個在校學生。
2. 事件起因:校服引發的困擾
- 那是平常的一天,卻因學校的一則通知而變得不同尋常。學校要求全體學生必須身著校服入校,謙先生原本盤算著放學後迴家換了衣服再去辦公室。然而,天不遂人願,學校當天有事耽擱,放學時間大幅延遲,他根本來不及迴家換衣服,無奈之下,隻能硬著頭皮穿著校服徑直奔向辦公室。一路上,他的內心忐忑不安,滿心都在糾結該如何向員工解釋這一情況,畢竟在員工的認知裏,工作日都要等他開完會才能下班,他今天這身校服裝扮實在是太反常了。
3. 辦公室中的奇異現象
- 強烈的預知感來襲
- 當謙先生踏入辦公室的那一刻,員工們看到他身著校服,臉上紛紛露出驚訝之色。而他自己,瞬間被一種強烈的熟悉感所籠罩,但這次的感覺與以往那種模模糊糊、說不清楚的熟悉感截然不同。這一次,他仿佛被賦予了一種神秘而強大的感知力,周圍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清晰地預感到,在大約兩秒之後,一位男同事手中拿著的文件夾裏的一張紙將會掉落地上。在這短暫的二十多秒裏,他的內心經曆了一場激烈的掙紮,起初,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這種荒誕的感覺,不斷地在心裏懷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可眼睛卻不由自主地緊緊盯著周圍的一切,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著去驗證自己的預感。直到那男同事手中的紙張真的如他所料掉落在地,他整個人都被震驚得呆立當場,內心的震撼如波濤洶湧,久久無法平息。
- 莫名其秒的解釋理由
- 關於穿校服這件事,謙先生在路上絞盡腦汁,試圖想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理由,可大腦卻一片空白。然而,當他在椅子上坐下的瞬間,一個理由竟脫口而出:“你們整天抱怨這個單位進不去那個單位進不去,請問我今天穿成這樣我進不去學校嗎?”說出這句話後,他自己都愣住了,他覺得這個理由就像是憑空鑽進他腦袋裏的,在此之前,他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過。員工們聽到這個理由後,麵麵相覷,而謙先生則在短暫的失神後,心中愈發覺得此事離奇古怪。
4. 對經曆的態度與後續打算
- 謙先生深知,講述這樣的經曆難免會遭受眾人的質疑,畢竟這件事太過離奇,超出了常人的理解範疇。但他斬釘截鐵地強調,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絕無半點虛構。他之所以願意將這段經曆分享出來,是因為他堅信,在這個世界上,肯定不止他一個人有過類似無法解釋的奇特經曆。他希望借助這個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種現象,也熱忱地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奇遇。他還提到,之前在高速上曾有過看到車輛消失的詭異經曆,當時很多人要求他放出監控視頻,可那時候他並沒有發布視頻的打算。不過,他表示後續會單獨製作一期視頻,詳細講述在高速上發生那件事的更多細節。他坦誠地說,自己從小接受的是正統的科學教育,一直堅信科學的力量,可這些經曆卻如同一顆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打破了他原有的認知,讓他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更多深層次的問題,比如人類認知的邊界究竟在哪裏,科學是否還有尚未觸及的神秘領域等等。
量子比特:能同時處於兩種狀態,各自有概率,總和為1。可從布洛克球理解,球體上下頂點分別代表確定的0和1,箭頭角度和指向代表量子比特是0或1的概率的正負和相位。
量子計算原理:
1. 與經典計算機類似,通過各種門操作實現邏輯編製,但量子門是可逆的,可根據輸出來推導出唯一確定的輸入。
2. 計算過程是幺正操作,總概率和為1,是數學上必然可逆的過程,沒有信息擦除。
3. 本質是量子態的疊加、幹涉和演化,通過幹涉效應調節概率振幅,增強正確結果的概率振幅,減小錯誤結果的概率振幅。
4. 是一個概率博弈過程,看上去同時遍曆所有可能性,實際是通過可逆計算保證相位信息不丟失,從而加速計算過程,理論上計算過程沒有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