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來野牲口了
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 作者:梅菜幹扣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年冬天格外的冷,不過好在有一條,沒咋刮風。
就別說眼下了,哪怕再過幾十年,條件都好了,可一旦提起東北老(大)煙炮,也是專治各種不服。
那玩意,狂風卷著雪沫子,兜頭蓋臉就給人罩進去了,真在戶外遇上了,啥裝備都不牢靠,拚的是八字!
張紅旗爺仨牽著虎頭再次進了山,走在凍出硬殼子的雪層上頭,雖然滑出溜的,但踩著瓷實,不往積雪裏陷。
連續有所收獲的經曆,給了趙三喜迷之自信。
亦或者,在見識過熊瞎子之後,虎頭又不知不覺中成長了。
反正在趙三喜看來,但凡進山,就能劃拉點啥。
屯子裏的人不都說了嘛,我啊,正走大運呢!
明晃晃的日頭就掛在頭頂,偏偏卻感覺不到一點熱乎勁,冬天的大興安嶺山脈,一向如此寒冷。
這還是白天呢,等到日頭下了山,溫度能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最冷的時候據說有零下五十度!
啥滴水成冰的都不足以形容,畢竟,你得有辦法讓水滴下來不是?
虎頭一會跑前一會跑後,雖然它也嫌冷,但是這家夥是真稀罕鑽老林子。
趙三喜下大功夫調教的,放在十裏八鄉也是能數得著的好獵犬。
就是一條狗太單了點,趙三喜正托人四處打聽,想要再咂摸兩三條獵犬,也整個狗幫。
剛進山這一段路,很少能遇到大點的野牲口。
所以即便是雪層能清晰看見蹄印爪痕,張紅旗三人也不會多做停留,隻是專心的趕路。
這段山路也是趟熟了的,想要打野牲口,得等到徹底深入老林子才成。
連續趕了一天路,爺仨找背風的地方挖雪窩子安營紮寨。
張紅旗拖迴來一根老粗的朽木,直接劈開了就是好柴火,耐燒。
生起篝火,總算是感覺有點熱乎氣了。
和往日裏不同,這迴進山,爺仨終於不用再吃趙三喜整的苞米麵餅子了。
李秀芝和張蘭蘭娘倆,特意用熊油烙的烙餅,放在火上一烤,還能瞅見油脂在烙餅上冒泡呢!
濃鬱的焦香味隨之散開,又軟和又好吃,卷上嘎嘣脆的卜留克鹹菜,一口咬下去,差點香掉牙!
“還得是俺嬸子和大丫兒的手藝好!俺爹天天整那都是啥?白糟踐糧食!”
趙鐵柱嘴大,一張烙餅幾下子他就給幹完了,用手背一抹嘴,先喝口熱水,再烤第二張烙餅。
“你可拉幾波倒吧,這會嫌棄我不會做飯了?老子再不會做飯,不也沒把你個癟犢子餓死嗎?”
趙三喜樂嗬嗬的笑著罵兒子,也不耽誤往自己嘴裏塞熊油烙餅。
心裏卻也忍不住盤算,家裏沒個女人操持,確實遭罪。
他自己個兒,早就打消了再找個娘們的念頭。
畢竟命硬這檔子事兒,可不單單是旁人嚼舌根,趙三喜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
倒是自己的憨兒子,得趁著手裏存了點錢,趕緊給他咂摸個媳婦!
趙三喜活了半輩子,遭了半輩子罪,啥玩意沒見過?
就趙鐵柱對常娟這熱乎勁,怕是要不了幾迴,這癟犢子就得和常娟扯上犢子!
要按之前,趙三喜還真不怕這個。
別說人家常娟名聲咋樣,單論模樣,腰細腿長的,在小輩裏頭也算是數得著的好相貌。
就趙鐵柱那個憨樣,真能和常娟扯上犢子,妥妥的占便宜嘛。
原本趙三喜可是做好了憨兒子打一輩子光棍的準備的!
至於後果?
啥後果?
最多無非是趙鐵柱迷上了,迴頭要死要活鬧點事,算個啥?
畢竟人家常娟,肯定看不上趙鐵柱嘛。
可眼下不一樣了。
說白了,還是連著幾迴不走空,趙三喜劃拉著錢了!
就常娟那樣的,一個塑料發卡都能自己掰開給趙鐵柱看,要是整更多呢?
萬一常娟真因為這個纏上趙鐵柱,趙鐵柱再迴家一鬧騰,這不愁人嘛!
所以趙三喜才會動了給趙鐵柱咂摸個過日子媳婦的念頭。
趕緊把媳婦娶迴家,你倆一個炕上想咋折騰咋折騰,折騰多了,就不想常娟了。
倒是張紅旗沒太多的想法。
他心裏就惦記著,這迴要是還能打著獵物,去縣供銷社賣掉之後,是不是順道逛一趟建設兵團的團部場部啥的。
聽說那邊不少農民偷偷賣家裏的糧食,或者旁的東西,幹山貨啥的。
畢竟供銷社裏不收糧食隻收錢和票,剛好,知青們手裏有錢有票。
一冬天還長著呢,大大小小一家五口人呢,總不能弟弟妹妹跟著自己,還挨餓吧?
吃飽喝足,輪流守夜。
進山的頭一晚上,相對安全,畢竟不夠深入老林子,野牲口們不咋忘這邊跑。
可事無絕對,要是野牲口一直待在山林裏不出來,每年哪會發生那老多野牲口禍害人的事?
還有莊稼,別說東北地廣人稀啥的,種的地再多,也經不起下了山的野牲口禍禍啊!
所以這時候才不會有什麽動物保護的說法,還是那句話,真保護,先保護人!
到了第二天,爺仨上午趕路的時候,天還好好的,可沒到晌午呢,天上就開始飄雪花了。
“這特麽的,沒風幹下雪,怕是要下大啊!”
這年代東北這嘎達有沒有天氣預報張紅旗不知道,但他知道,整個靠山屯隻有大隊部有一台收音機!
即便有天氣預報,也沒途徑聽。
1977年的東北鄉下,物資尤其是工業品物資十分的匱乏。
後世小品裏說的,家裏唯一的家用電器是手電筒,觀眾們哈哈大笑。
可放在靠山屯這樣的地方,有手電筒那就算是富裕點的家庭了!
趙三喜上迴就從供銷社買了個電棒(老式手電筒),特意進山的時候帶上應急,別看連著賺錢,那電池用的時候,他也心疼。
趙三喜還真說中了,隨著雪花開始飄,忽忽悠悠就下大了。
“走走走,不敢再趕路了,趕緊找個樹稀的林子呆著!”
真正的鵝毛大雪啊,就這麽靜靜的從天上飄下來,老林子裏遇到這情況,誰都肝顫!
趙三喜領著倆小的,就近找了個合適貓起來的林子,爺仨帶著虎頭直接鑽了進去。
啥也不說,先找個穩當點的地方挖雪窩子!
仨人剛安置好,齊刷刷瞅著飄個不停的大片雪花發呆呢,就聽見林子裏有動靜!
趙三喜表情一變,趕緊把虎頭給攬到懷裏,一把捂住狗嘴!
來野牲口了!
就別說眼下了,哪怕再過幾十年,條件都好了,可一旦提起東北老(大)煙炮,也是專治各種不服。
那玩意,狂風卷著雪沫子,兜頭蓋臉就給人罩進去了,真在戶外遇上了,啥裝備都不牢靠,拚的是八字!
張紅旗爺仨牽著虎頭再次進了山,走在凍出硬殼子的雪層上頭,雖然滑出溜的,但踩著瓷實,不往積雪裏陷。
連續有所收獲的經曆,給了趙三喜迷之自信。
亦或者,在見識過熊瞎子之後,虎頭又不知不覺中成長了。
反正在趙三喜看來,但凡進山,就能劃拉點啥。
屯子裏的人不都說了嘛,我啊,正走大運呢!
明晃晃的日頭就掛在頭頂,偏偏卻感覺不到一點熱乎勁,冬天的大興安嶺山脈,一向如此寒冷。
這還是白天呢,等到日頭下了山,溫度能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最冷的時候據說有零下五十度!
啥滴水成冰的都不足以形容,畢竟,你得有辦法讓水滴下來不是?
虎頭一會跑前一會跑後,雖然它也嫌冷,但是這家夥是真稀罕鑽老林子。
趙三喜下大功夫調教的,放在十裏八鄉也是能數得著的好獵犬。
就是一條狗太單了點,趙三喜正托人四處打聽,想要再咂摸兩三條獵犬,也整個狗幫。
剛進山這一段路,很少能遇到大點的野牲口。
所以即便是雪層能清晰看見蹄印爪痕,張紅旗三人也不會多做停留,隻是專心的趕路。
這段山路也是趟熟了的,想要打野牲口,得等到徹底深入老林子才成。
連續趕了一天路,爺仨找背風的地方挖雪窩子安營紮寨。
張紅旗拖迴來一根老粗的朽木,直接劈開了就是好柴火,耐燒。
生起篝火,總算是感覺有點熱乎氣了。
和往日裏不同,這迴進山,爺仨終於不用再吃趙三喜整的苞米麵餅子了。
李秀芝和張蘭蘭娘倆,特意用熊油烙的烙餅,放在火上一烤,還能瞅見油脂在烙餅上冒泡呢!
濃鬱的焦香味隨之散開,又軟和又好吃,卷上嘎嘣脆的卜留克鹹菜,一口咬下去,差點香掉牙!
“還得是俺嬸子和大丫兒的手藝好!俺爹天天整那都是啥?白糟踐糧食!”
趙鐵柱嘴大,一張烙餅幾下子他就給幹完了,用手背一抹嘴,先喝口熱水,再烤第二張烙餅。
“你可拉幾波倒吧,這會嫌棄我不會做飯了?老子再不會做飯,不也沒把你個癟犢子餓死嗎?”
趙三喜樂嗬嗬的笑著罵兒子,也不耽誤往自己嘴裏塞熊油烙餅。
心裏卻也忍不住盤算,家裏沒個女人操持,確實遭罪。
他自己個兒,早就打消了再找個娘們的念頭。
畢竟命硬這檔子事兒,可不單單是旁人嚼舌根,趙三喜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
倒是自己的憨兒子,得趁著手裏存了點錢,趕緊給他咂摸個媳婦!
趙三喜活了半輩子,遭了半輩子罪,啥玩意沒見過?
就趙鐵柱對常娟這熱乎勁,怕是要不了幾迴,這癟犢子就得和常娟扯上犢子!
要按之前,趙三喜還真不怕這個。
別說人家常娟名聲咋樣,單論模樣,腰細腿長的,在小輩裏頭也算是數得著的好相貌。
就趙鐵柱那個憨樣,真能和常娟扯上犢子,妥妥的占便宜嘛。
原本趙三喜可是做好了憨兒子打一輩子光棍的準備的!
至於後果?
啥後果?
最多無非是趙鐵柱迷上了,迴頭要死要活鬧點事,算個啥?
畢竟人家常娟,肯定看不上趙鐵柱嘛。
可眼下不一樣了。
說白了,還是連著幾迴不走空,趙三喜劃拉著錢了!
就常娟那樣的,一個塑料發卡都能自己掰開給趙鐵柱看,要是整更多呢?
萬一常娟真因為這個纏上趙鐵柱,趙鐵柱再迴家一鬧騰,這不愁人嘛!
所以趙三喜才會動了給趙鐵柱咂摸個過日子媳婦的念頭。
趕緊把媳婦娶迴家,你倆一個炕上想咋折騰咋折騰,折騰多了,就不想常娟了。
倒是張紅旗沒太多的想法。
他心裏就惦記著,這迴要是還能打著獵物,去縣供銷社賣掉之後,是不是順道逛一趟建設兵團的團部場部啥的。
聽說那邊不少農民偷偷賣家裏的糧食,或者旁的東西,幹山貨啥的。
畢竟供銷社裏不收糧食隻收錢和票,剛好,知青們手裏有錢有票。
一冬天還長著呢,大大小小一家五口人呢,總不能弟弟妹妹跟著自己,還挨餓吧?
吃飽喝足,輪流守夜。
進山的頭一晚上,相對安全,畢竟不夠深入老林子,野牲口們不咋忘這邊跑。
可事無絕對,要是野牲口一直待在山林裏不出來,每年哪會發生那老多野牲口禍害人的事?
還有莊稼,別說東北地廣人稀啥的,種的地再多,也經不起下了山的野牲口禍禍啊!
所以這時候才不會有什麽動物保護的說法,還是那句話,真保護,先保護人!
到了第二天,爺仨上午趕路的時候,天還好好的,可沒到晌午呢,天上就開始飄雪花了。
“這特麽的,沒風幹下雪,怕是要下大啊!”
這年代東北這嘎達有沒有天氣預報張紅旗不知道,但他知道,整個靠山屯隻有大隊部有一台收音機!
即便有天氣預報,也沒途徑聽。
1977年的東北鄉下,物資尤其是工業品物資十分的匱乏。
後世小品裏說的,家裏唯一的家用電器是手電筒,觀眾們哈哈大笑。
可放在靠山屯這樣的地方,有手電筒那就算是富裕點的家庭了!
趙三喜上迴就從供銷社買了個電棒(老式手電筒),特意進山的時候帶上應急,別看連著賺錢,那電池用的時候,他也心疼。
趙三喜還真說中了,隨著雪花開始飄,忽忽悠悠就下大了。
“走走走,不敢再趕路了,趕緊找個樹稀的林子呆著!”
真正的鵝毛大雪啊,就這麽靜靜的從天上飄下來,老林子裏遇到這情況,誰都肝顫!
趙三喜領著倆小的,就近找了個合適貓起來的林子,爺仨帶著虎頭直接鑽了進去。
啥也不說,先找個穩當點的地方挖雪窩子!
仨人剛安置好,齊刷刷瞅著飄個不停的大片雪花發呆呢,就聽見林子裏有動靜!
趙三喜表情一變,趕緊把虎頭給攬到懷裏,一把捂住狗嘴!
來野牲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