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柱子,別鼓搗貓了
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 作者:梅菜幹扣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真就不是周紅婷愛占小便宜。
入冬之後,林彩英偶爾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同時,她們兩個是一塊做飯吃飯的,周紅婷沒事,可林彩英明顯的營養不足。
就連懂得醫術的林彩英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麽會這樣。
但周紅婷固執的認為,是長期沒有油脂攝入造成的。
說白了,還是缺葷腥,甚至缺正經的糧食。
所以,見到張紅旗送來一罐子熊油,周紅婷立馬就想接過去。
至於欠不欠人情的,就和張紅旗說的一樣,大家你來我往的,哪裏還能分的那麽清楚?
以某種多愁善感的視角來看的話,張紅旗一家人和林彩英,更接近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的朋友。
誰也說不清楚,哪邊欠的人情更多了。
抱團取暖,一塊兒活命罷了。
“張紅旗,這罐熊油我收下了,等開春天暖和,我挖野菜給你送去!”
周紅婷雖然是樂天派,有時候還會口無遮攔,但並非什麽都不考慮的傻子,她直接說熊油是她自己收下的,也算是給林彩英一個緩衝。
在周紅婷看來,張紅旗明顯對自己的小老鄉林彩英有點意思。
雖然張紅旗是個很不錯的小夥子,但是,彩英總不能留在靠山屯,不迴杭城吧?
張紅旗不在乎林彩英和周紅婷的糾結,也不清楚對方的具體想法。
即便是知道了兩個姑娘的內心想法,張紅旗估計也是嗬嗬一笑,他隻是單純的送熊油。
相比之前,張紅旗對待林彩英這個主角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
功利心少了很多,能撿便宜自然不會錯過,可卻不至於所有往來,都是為了利益。
反倒是,張紅旗把林彩英當成了一個關鍵時候幫了大忙的朋友。
自己手裏寬裕,給對方送點熊油不算什麽,屯子裏關係好的人家,年裏頭,張紅旗也沒少走動。
留下那罐熊油,張紅旗扭頭迴了家。
自從出了陳明生那檔子事之後,知青點的知青們麵對張紅旗的時候,多少會有點別扭。
類似某種愧疚或者心虛。
這年代的人,大多數還是相對淳樸的,雖然他們和陳明生沒一點關係,可因為同屬知青的身份,在麵對張紅旗的時候就會產生負罪感,還怪有意思的。
張紅旗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就沒在知青點多待,估摸著過段日子,大家夥也就恢複正常了。
一進門,就聽見大腳嬸子的大嗓門。
“秀芝啊,要我說,你趕緊滴,趁著栓柱手裏有錢,把你爹你娘的帳要迴來,敢耽擱一段日子,這錢就指不定去哪了!”
“人家建設兵團的首長,真賠了那麽多錢?”
“可不咋滴,老支書帶過去的,大隊好幾個人都在場,人家首長親自塞到栓柱手裏頭的,四百三十塊呢!”
大腳嬸子是個熱心腸,兩口子都是那種見不得不平事的人。
她們家和趙三喜關係處的不錯,趙鐵柱小的時候,大腳嬸子就沒少幫著操持。
“嬸子,真有那老多錢,我可得去問問,我外公外婆雖然不在了,可還有我大舅呢。
這老些年的,我大舅不開口要賬,那是人家仁義。
但有了錢不還,可就說不過去了。”
“紅旗迴來了?可得去問問呢,那錢在你爹手裏,怕是留不了幾天。”
誰也不是傻子,就李老太那一窩子的做派,明眼人都知道,張栓柱守不住那四百三十塊!
換做以前,大家最多感慨一句,那一窩子吃人不吐骨頭。
張栓柱的房子燒沒了,估摸著這輩子也是蓋不起來了。
一家老小,全跟著他寄人籬下當牛做馬吧。
可眼下不一樣了。
張紅旗雖然年紀小,但自從巡山打獵以來,眼瞅著不是還能任人揉搓的窩囊蛋了。
屯子裏的鄉親,更是因為他和趙鐵柱,連著鬧了兩迴葷腥。
放在後世不算啥,可在眼巴前兒,別管你心裏咋想的,但凡提起來,就得承人家的情!
加上誰都知道,鑽老林子打野牲口,那是提著腦袋玩命的營生。
張紅旗選擇吃這碗飯,本身就被屯子裏的人劃分進狠人一類的範疇。
一來二去的,多多少少也算有點威望。
眼下李老太一窩子再劃拉張栓柱手裏的那點錢,怕是不好了結了。
別說張紅旗和他爹斷親的事,真要是徹底斷幹淨了,張栓柱兩迴斷了腿,是誰拉去三合堡給治的?
即便是斷了親,那張紅旗和他娘李秀芝總沒斷吧?
臘月二十九那天晚上,張紅旗當著那老些人的麵說的清楚,不管咋掰扯,燒掉那房子都有他娘的一份!
既然有李秀芝一份,那賠償款,是不是也得跟她分點啊?
更何況,眼下張紅旗是替他大舅要賬,誰敢攔著?
啥話都怕說明白,那些愛占便宜不當人的玩意,一旦把事情掰扯清楚,他就得抓瞎白忙活!
張紅旗也沒特意準備啥,得了信兒扭頭就出門去張旺財家了。
李秀芝眼瞅不是那個事兒,你一個人指不定說不過李老太一窩子,跟大腳嬸子招唿一聲,自己也攆了出去。
走到半道兒,李秀芝拐去老支書四爺爺家,她尋思著,這事還得有人做個見證,賠錢的時候,老支書在場,現在叫上他,正合適。
大腳嬸子也沒想到,張紅旗這麽幹脆,生怕他一個後生嘴笨,再吃了虧。
這種事情,一旦一開始被人用話拿捏住,往後再理論,全是官司,不好理清。
見多了狗屁倒灶的事,大腳嬸子可不想張紅旗吃虧,扭頭去了趙三喜家。
自從趙鐵柱搬迴來一台收音機,趙三喜家老熱鬧了。
連這段時間一直躲著趙鐵柱的常娟,都忍不住揣把毛嗑跑來看稀罕,一屋子人熱熱鬧鬧湊一塊嘮嗑打發時間。
至於說收音機裏放的啥節目,反而不重要,有個動靜就行。
大腳嬸子到的時候,趙鐵柱正鼓搗貓呢。
狗剩和屯子裏的狸花貓長的不一樣,老招人稀罕了,雖說是林子裏頭撿的,可這貨就跟天生要吃寵物這碗飯一樣,一點也不高冷,大人小孩誰都能上去擼兩把,從來不帶急眼的。
這一屋子,除了趙鐵柱家那隻抓老鼠的老貓之外,誰都待見狗剩。
“柱子,別鼓搗貓了,紅旗去張旺財家替他大舅要賬呢,你趕緊去瞅瞅吧!”
入冬之後,林彩英偶爾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同時,她們兩個是一塊做飯吃飯的,周紅婷沒事,可林彩英明顯的營養不足。
就連懂得醫術的林彩英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麽會這樣。
但周紅婷固執的認為,是長期沒有油脂攝入造成的。
說白了,還是缺葷腥,甚至缺正經的糧食。
所以,見到張紅旗送來一罐子熊油,周紅婷立馬就想接過去。
至於欠不欠人情的,就和張紅旗說的一樣,大家你來我往的,哪裏還能分的那麽清楚?
以某種多愁善感的視角來看的話,張紅旗一家人和林彩英,更接近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的朋友。
誰也說不清楚,哪邊欠的人情更多了。
抱團取暖,一塊兒活命罷了。
“張紅旗,這罐熊油我收下了,等開春天暖和,我挖野菜給你送去!”
周紅婷雖然是樂天派,有時候還會口無遮攔,但並非什麽都不考慮的傻子,她直接說熊油是她自己收下的,也算是給林彩英一個緩衝。
在周紅婷看來,張紅旗明顯對自己的小老鄉林彩英有點意思。
雖然張紅旗是個很不錯的小夥子,但是,彩英總不能留在靠山屯,不迴杭城吧?
張紅旗不在乎林彩英和周紅婷的糾結,也不清楚對方的具體想法。
即便是知道了兩個姑娘的內心想法,張紅旗估計也是嗬嗬一笑,他隻是單純的送熊油。
相比之前,張紅旗對待林彩英這個主角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
功利心少了很多,能撿便宜自然不會錯過,可卻不至於所有往來,都是為了利益。
反倒是,張紅旗把林彩英當成了一個關鍵時候幫了大忙的朋友。
自己手裏寬裕,給對方送點熊油不算什麽,屯子裏關係好的人家,年裏頭,張紅旗也沒少走動。
留下那罐熊油,張紅旗扭頭迴了家。
自從出了陳明生那檔子事之後,知青點的知青們麵對張紅旗的時候,多少會有點別扭。
類似某種愧疚或者心虛。
這年代的人,大多數還是相對淳樸的,雖然他們和陳明生沒一點關係,可因為同屬知青的身份,在麵對張紅旗的時候就會產生負罪感,還怪有意思的。
張紅旗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就沒在知青點多待,估摸著過段日子,大家夥也就恢複正常了。
一進門,就聽見大腳嬸子的大嗓門。
“秀芝啊,要我說,你趕緊滴,趁著栓柱手裏有錢,把你爹你娘的帳要迴來,敢耽擱一段日子,這錢就指不定去哪了!”
“人家建設兵團的首長,真賠了那麽多錢?”
“可不咋滴,老支書帶過去的,大隊好幾個人都在場,人家首長親自塞到栓柱手裏頭的,四百三十塊呢!”
大腳嬸子是個熱心腸,兩口子都是那種見不得不平事的人。
她們家和趙三喜關係處的不錯,趙鐵柱小的時候,大腳嬸子就沒少幫著操持。
“嬸子,真有那老多錢,我可得去問問,我外公外婆雖然不在了,可還有我大舅呢。
這老些年的,我大舅不開口要賬,那是人家仁義。
但有了錢不還,可就說不過去了。”
“紅旗迴來了?可得去問問呢,那錢在你爹手裏,怕是留不了幾天。”
誰也不是傻子,就李老太那一窩子的做派,明眼人都知道,張栓柱守不住那四百三十塊!
換做以前,大家最多感慨一句,那一窩子吃人不吐骨頭。
張栓柱的房子燒沒了,估摸著這輩子也是蓋不起來了。
一家老小,全跟著他寄人籬下當牛做馬吧。
可眼下不一樣了。
張紅旗雖然年紀小,但自從巡山打獵以來,眼瞅著不是還能任人揉搓的窩囊蛋了。
屯子裏的鄉親,更是因為他和趙鐵柱,連著鬧了兩迴葷腥。
放在後世不算啥,可在眼巴前兒,別管你心裏咋想的,但凡提起來,就得承人家的情!
加上誰都知道,鑽老林子打野牲口,那是提著腦袋玩命的營生。
張紅旗選擇吃這碗飯,本身就被屯子裏的人劃分進狠人一類的範疇。
一來二去的,多多少少也算有點威望。
眼下李老太一窩子再劃拉張栓柱手裏的那點錢,怕是不好了結了。
別說張紅旗和他爹斷親的事,真要是徹底斷幹淨了,張栓柱兩迴斷了腿,是誰拉去三合堡給治的?
即便是斷了親,那張紅旗和他娘李秀芝總沒斷吧?
臘月二十九那天晚上,張紅旗當著那老些人的麵說的清楚,不管咋掰扯,燒掉那房子都有他娘的一份!
既然有李秀芝一份,那賠償款,是不是也得跟她分點啊?
更何況,眼下張紅旗是替他大舅要賬,誰敢攔著?
啥話都怕說明白,那些愛占便宜不當人的玩意,一旦把事情掰扯清楚,他就得抓瞎白忙活!
張紅旗也沒特意準備啥,得了信兒扭頭就出門去張旺財家了。
李秀芝眼瞅不是那個事兒,你一個人指不定說不過李老太一窩子,跟大腳嬸子招唿一聲,自己也攆了出去。
走到半道兒,李秀芝拐去老支書四爺爺家,她尋思著,這事還得有人做個見證,賠錢的時候,老支書在場,現在叫上他,正合適。
大腳嬸子也沒想到,張紅旗這麽幹脆,生怕他一個後生嘴笨,再吃了虧。
這種事情,一旦一開始被人用話拿捏住,往後再理論,全是官司,不好理清。
見多了狗屁倒灶的事,大腳嬸子可不想張紅旗吃虧,扭頭去了趙三喜家。
自從趙鐵柱搬迴來一台收音機,趙三喜家老熱鬧了。
連這段時間一直躲著趙鐵柱的常娟,都忍不住揣把毛嗑跑來看稀罕,一屋子人熱熱鬧鬧湊一塊嘮嗑打發時間。
至於說收音機裏放的啥節目,反而不重要,有個動靜就行。
大腳嬸子到的時候,趙鐵柱正鼓搗貓呢。
狗剩和屯子裏的狸花貓長的不一樣,老招人稀罕了,雖說是林子裏頭撿的,可這貨就跟天生要吃寵物這碗飯一樣,一點也不高冷,大人小孩誰都能上去擼兩把,從來不帶急眼的。
這一屋子,除了趙鐵柱家那隻抓老鼠的老貓之外,誰都待見狗剩。
“柱子,別鼓搗貓了,紅旗去張旺財家替他大舅要賬呢,你趕緊去瞅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