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出自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平日裏都是在前殿朝會,而劉驁今天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朝會定在這裏。
翟方進,王根帶領著大臣們手持笏板緊貼胸前,白襪輕踏在光潔地麵上,發出細微卻整齊的聲響,宛如晨鍾暮鼓,迴響在殿內。
雖然承明殿挺大的,但今天的大臣到來十分多,長安內大小官員,排得上名次的差不多到齊了,顯得擁擠,每個人坐的距離很短。原本寬敞的殿內此時,被擠成了一個狹小的空間。
陛下駕到!”一聲清脆的傳報聲打破了短暫的沉寂,眾臣紛紛起身,不敢有絲毫怠慢。
劉驁掃過人頭攢動,大臣們的衣袂相互摩挲,發出細微的聲響,難免有些許不便,有人不小心碰到了鄰座的肩膀,然而這些細碎的聲音很快就被一片寂靜所淹沒。
“朕今日將朝會移至承明殿,自有深意。”劉驁聲音並不高,卻足以讓每一位大臣聽得清楚。停頓片刻,目光落在翟方進和王根身上,“你們二位以為如何?”
翟方進和王根對視一眼,上前一步,躬身作揖:“陛下聖明。臣等以為,此舉必有深遠考量。
兩個人已然提前被劉驁通知,知道接下來的朝會有幹什麽。
大殿內一片靜默。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懷心思,承明殿內的擁擠使得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也讓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和表情都被放大。
劉驁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神情,隨即看向擠滿人的角落:,何卿,請上前說話吧。
何武一步一步邁上前來,站在殿中央,聲音洪亮而清晰:“臣以為,今朝堂之上,丞相與將軍之權勢過盛,已然威脅到了朝廷的穩定。君臣之道,貴在平衡。若君主之權被架空,國之根本動搖,百姓何以安居樂業?。
劉驁微微點頭,示意繼續說下去。
何武從袖中取出一卷奏書,雙手呈遞上前:“臣為此事日夜憂心,特擬此奏書,驃騎大將軍為大司馬,禦史大夫為大司空,兩者與丞相平起平坐,合稱“三公”,改刺史為州牧,以及其中三公館一些地方政令詳細,請陛下明察。
大臣們麵麵相覷,議論紛紛。有人點頭稱讚,認為何武所言極是;也有人搖頭歎息,擔憂改製會引發朝局動蕩。
劉驁接過奏書,仔細審閱,片刻後抬起頭,掃視全場:“何卿所奏,深得朕心。改製之事,勢在必行。爾等身為朝臣,當以國家為重,全力支持。”
大臣們紛紛躬身作揖,齊聲應道:“臣等遵詔。”
現如今劉驁不像剛剛登基那沒有威望了,所以大臣們不支持也得支持。
今天朕還有一件事,劉驁拿起案上的奏書,直接扔了下去:“紅陽侯,你可知罪?”
就在不遠處的王立,看到劉驁的表情,已然心虛,顫顫巍巍地走上前,低聲問道:“陛下,臣何罪之有?”
“哼!死到臨頭了還狡辯!”劉驁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目光如刀,直刺王立的心髒。
眼神中的寒意讓王立不自覺地打了個寒戰“,聲音略帶顫抖:,臣確實私底下圈了一些地,請陛下寬恕。”隻能低垂著頭顱,雙手微微顫抖,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
隊伍之中的朱博看到此情景,認為是個好機會,畢竟王立是陛下的舅舅,再怎麽處罰也不會嚴重,走上前去為辯解:,陛下,紅陽侯雖然有罪,理應從輕處置。
前排的翟方進看到這一幕微微冷笑,這個朱子元,這時候還不知死活,還想替王立求情,正好一起打。
翟方進緩緩步至朱博身旁,直視其眼,“紅陽侯身為外戚,本應垂範天下,卻知法犯法,豈能以‘從輕處置’四字輕輕帶過?若是今日法度因權貴而弛,他日定國將不國,你朱子元身為京兆尹,又當何辭以對?”
朱博臉色一沉,反駁道:“丞相此言過重,紅陽侯雖有過錯,且為陛下至親,適當寬宥,亦顯陛下仁德,法外施恩,古已有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翟方進眼皮微微垂下,真是不識好歹,別怪他手下無情,對著劉驁拱手說道:,“據臣所查,王立不僅私結黨羽,而且和朱子元同流合汙,勾結甚密,身為京兆尹,本當執法如山,卻做出如此之事,臣請陛下明察,嚴懲此二人。
劉驁在翟方進和朱博之間來迴遊移。才開口道:“翟卿所言可有確鑿證據?”
翟方進從袖中奏書,雙手呈上:“陛下,請過目。”
劉驁展開細閱,抬起頭來,目光冷峻地看向朱博:“京兆尹有何解釋?”
朱博辯解道:“陛下,臣與王立確實有過交往,但那不過是尋常往來,並無勾結之舉。丞相所言,恐怕有所誤會。”
翟方進冷笑一聲,接口道:“陛下,朱博此言純屬狡辯。
劉驁點頭:“丞相所言有理。朱博,未曾料到你,會做出如此背離朝綱之事。今即刻免去京兆尹一職,迴家反思吧。
此言一出,朱博臉色變得蒼白,身形微微一晃,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想到劉驁站在翟方進這一邊,自己的政治生涯如此之快的結束。
翟方進撫摸著胡須,甚是得意,論鬥爭能力,自己始終是略勝一籌。
是啊,翟方進在劉驁曆任丞相之中,彈劾他人能力最強,以及拿儒家的帽子扣在別人頭上,最厲害的一位。
見到朱博替自己求情,都這樣了,王立跪伏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哽咽道:“陛下,臣知錯了,願受任何懲罰,隻求陛下寬恕……”
劉驁淡淡地說:“既然你已認罪,朕便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遣送迴封國,好好反思吧。
王立聞言,感激涕零,連連叩首:“謝陛下恩典!臣定當謹記陛下教誨,永不敢忘!”
眾臣看到這一幕,卻各自思考著,這個算是王立倒台,朝中也有不少人,或多或少跟他有關係,看來得早日切割投奔他人了。
王根起身,隨即拱手朗聲說道:,陛下如今新都侯王莽,賦閑在家已多時,臣上奏舉薦出任光祿大夫,為國效力。
先讓王莽擔任光祿大夫,隨後一步一步讓他升到九卿,這就是王根的計劃。
隊伍之中的淳於長閉著眼睛,撫摸著身邊的笏板,微微抬起,示意對麵右側的孫寶。
陛下,這未免太大材小用了吧,新都侯,能力卓著,理應到地方任職,才能有所作為,前往蜀郡擔任太守,孫寶起身建議。
王根斜眼看向孫寶,家夥想幹什麽?,這是明擺有明升暗降,立馬反駁:,此言差矣,新都侯久居長安,對朝中事務了如指掌,何須遠赴蜀郡?蜀郡局勢複雜,非熟悉當地民情者不能勝任,初去恐難以服眾。”
孫寶義正言辭,道:“陛下,臣非有意冒犯,新都侯之才,若僅止於光祿大夫之職,實乃國家之損失,蜀郡雖遠且艱,卻正是磨礪英才之地,新都侯前往,必能安定一方。
兩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
劉驁撫著下巴,思考著這件事。一邊是王根的步步為營,另一邊是孫寶的深思熟慮。
此時,淳於長緩緩睜開眼睛,向前走了幾步,語氣沉穩地說道:“陛下,新都侯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近來蜀郡確實不安定,若派前往一方安寧。況且這也是一種曆練,日後迴朝,也定能高官厚祿。
劉驁聽了淳於長的話點點頭。
王根見狀,連忙補充道:“陛下,所言雖有道理,但新都侯對朝政熟悉,若貿然外放恐有不便,何況,光祿大夫一職也非等閑,足以施展其才華。”
孫寶則繼續據理力爭:“大將軍過慮了。新都侯若能在地方有所建樹,歸來之時,自然更受敬重。
劉驁沉吟片刻,最終緩緩開口:“兩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思慮再三,決定采納定陵侯之議,前往蜀郡擔任太守,以展其才。
王根雖有不甘,但也隻得拱手稱諾。
淳於長心中暗喜,今天的這場朝會,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同時將這兩個對手一網打盡。
退朝……
大殿內外頓時熱鬧起來,大臣們紛紛走出承明殿,擁擠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湧向寬闊的宮道,帶來了一絲久違的新鮮空氣。
淳於長與孫寶並肩而行,共同邁下台階,嘴角掛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勝利微笑。
王根站在高階之上,目光如炬,直射向淳於長。“定陵侯現在是翅膀硬了,敢插手本將軍舉薦的人。”聲音不大,卻帶著明顯不滿。
淳於長在下麵,依舊保持著那抹淡然的笑,不急不緩地迴應:“大將軍言重了,為國舉賢,何來對錯之分?我不過為陛下分憂,望大將軍海量汪涵。
哼!”王根看著眼前同流合汙的兩人,心中愈發氣憤,拂袖而去,腳步匆匆。
淳於長望著王根離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冷笑。如今有了丞相以及眾多大臣的支持,已不再懼怕王根翻臉,再加上鏟除掉這兩個人,未來大將軍的位置肯定是我的。
孫寶在一旁奉承道:“定陵侯,今日你這一招確實高明,既保全了顏麵,又化解了危機。”
淳於長拍了拍孫寶的肩膀,隨即說道:,子嚴啊,有沒有興趣做擔任京兆尹的位置?
謝定陵侯賞識,我定當全力以赴,孫寶鞠了一躬,臉上無比激動。
淳於長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將重要的位置交給孫寶,定能死心塌地的服務於他。
另外一邊宣室殿。
何武被傳喚了進來。
丞相司直何武。為國獻良策,功勞卓著,今冊封為改禦史大夫,大司空,被封為汜鄉侯,食邑一千戶。宋典手持詔書,朗朗地念道。
臣何武,謝陛下恩典,何武一臉激動。拱手深深鞠了一躬。
劉驁走上前去扶起來,語重心長地說道:“何卿才華與忠誠,朕看在眼裏。今日封賞,希望他日再接再厲,能將改製早日完成。”
何武眼眶微濕,哽咽道:“陛下如此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也要將改製完成。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氣氛一時變得輕鬆起來。劉驁又詢問了何武一些關於以及太學,三公館之事,何武一一作答,條理清晰,見解獨到,令劉驁更加賞識。
何武的改製,是最早的三公雛形在於確立“三公”製度。在此之前,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體製雖然已有類似分工,但是有時權力分配並不明確。
尤其是丞相一職,權傾朝野,甚至有時淩駕於皇帝之上,若不加以製衡,長此以往必會引發更大的危機。因此三公之間相互製約,任何一方都無法獨攬大權,從而避免了專權現象的發生。
何武改製的影響深遠,它不僅在短期內緩解了西漢末年政治上的諸多矛盾,加強了統治,更為後來東漢三國魏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平日裏都是在前殿朝會,而劉驁今天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朝會定在這裏。
翟方進,王根帶領著大臣們手持笏板緊貼胸前,白襪輕踏在光潔地麵上,發出細微卻整齊的聲響,宛如晨鍾暮鼓,迴響在殿內。
雖然承明殿挺大的,但今天的大臣到來十分多,長安內大小官員,排得上名次的差不多到齊了,顯得擁擠,每個人坐的距離很短。原本寬敞的殿內此時,被擠成了一個狹小的空間。
陛下駕到!”一聲清脆的傳報聲打破了短暫的沉寂,眾臣紛紛起身,不敢有絲毫怠慢。
劉驁掃過人頭攢動,大臣們的衣袂相互摩挲,發出細微的聲響,難免有些許不便,有人不小心碰到了鄰座的肩膀,然而這些細碎的聲音很快就被一片寂靜所淹沒。
“朕今日將朝會移至承明殿,自有深意。”劉驁聲音並不高,卻足以讓每一位大臣聽得清楚。停頓片刻,目光落在翟方進和王根身上,“你們二位以為如何?”
翟方進和王根對視一眼,上前一步,躬身作揖:“陛下聖明。臣等以為,此舉必有深遠考量。
兩個人已然提前被劉驁通知,知道接下來的朝會有幹什麽。
大殿內一片靜默。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懷心思,承明殿內的擁擠使得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也讓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和表情都被放大。
劉驁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神情,隨即看向擠滿人的角落:,何卿,請上前說話吧。
何武一步一步邁上前來,站在殿中央,聲音洪亮而清晰:“臣以為,今朝堂之上,丞相與將軍之權勢過盛,已然威脅到了朝廷的穩定。君臣之道,貴在平衡。若君主之權被架空,國之根本動搖,百姓何以安居樂業?。
劉驁微微點頭,示意繼續說下去。
何武從袖中取出一卷奏書,雙手呈遞上前:“臣為此事日夜憂心,特擬此奏書,驃騎大將軍為大司馬,禦史大夫為大司空,兩者與丞相平起平坐,合稱“三公”,改刺史為州牧,以及其中三公館一些地方政令詳細,請陛下明察。
大臣們麵麵相覷,議論紛紛。有人點頭稱讚,認為何武所言極是;也有人搖頭歎息,擔憂改製會引發朝局動蕩。
劉驁接過奏書,仔細審閱,片刻後抬起頭,掃視全場:“何卿所奏,深得朕心。改製之事,勢在必行。爾等身為朝臣,當以國家為重,全力支持。”
大臣們紛紛躬身作揖,齊聲應道:“臣等遵詔。”
現如今劉驁不像剛剛登基那沒有威望了,所以大臣們不支持也得支持。
今天朕還有一件事,劉驁拿起案上的奏書,直接扔了下去:“紅陽侯,你可知罪?”
就在不遠處的王立,看到劉驁的表情,已然心虛,顫顫巍巍地走上前,低聲問道:“陛下,臣何罪之有?”
“哼!死到臨頭了還狡辯!”劉驁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目光如刀,直刺王立的心髒。
眼神中的寒意讓王立不自覺地打了個寒戰“,聲音略帶顫抖:,臣確實私底下圈了一些地,請陛下寬恕。”隻能低垂著頭顱,雙手微微顫抖,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
隊伍之中的朱博看到此情景,認為是個好機會,畢竟王立是陛下的舅舅,再怎麽處罰也不會嚴重,走上前去為辯解:,陛下,紅陽侯雖然有罪,理應從輕處置。
前排的翟方進看到這一幕微微冷笑,這個朱子元,這時候還不知死活,還想替王立求情,正好一起打。
翟方進緩緩步至朱博身旁,直視其眼,“紅陽侯身為外戚,本應垂範天下,卻知法犯法,豈能以‘從輕處置’四字輕輕帶過?若是今日法度因權貴而弛,他日定國將不國,你朱子元身為京兆尹,又當何辭以對?”
朱博臉色一沉,反駁道:“丞相此言過重,紅陽侯雖有過錯,且為陛下至親,適當寬宥,亦顯陛下仁德,法外施恩,古已有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翟方進眼皮微微垂下,真是不識好歹,別怪他手下無情,對著劉驁拱手說道:,“據臣所查,王立不僅私結黨羽,而且和朱子元同流合汙,勾結甚密,身為京兆尹,本當執法如山,卻做出如此之事,臣請陛下明察,嚴懲此二人。
劉驁在翟方進和朱博之間來迴遊移。才開口道:“翟卿所言可有確鑿證據?”
翟方進從袖中奏書,雙手呈上:“陛下,請過目。”
劉驁展開細閱,抬起頭來,目光冷峻地看向朱博:“京兆尹有何解釋?”
朱博辯解道:“陛下,臣與王立確實有過交往,但那不過是尋常往來,並無勾結之舉。丞相所言,恐怕有所誤會。”
翟方進冷笑一聲,接口道:“陛下,朱博此言純屬狡辯。
劉驁點頭:“丞相所言有理。朱博,未曾料到你,會做出如此背離朝綱之事。今即刻免去京兆尹一職,迴家反思吧。
此言一出,朱博臉色變得蒼白,身形微微一晃,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想到劉驁站在翟方進這一邊,自己的政治生涯如此之快的結束。
翟方進撫摸著胡須,甚是得意,論鬥爭能力,自己始終是略勝一籌。
是啊,翟方進在劉驁曆任丞相之中,彈劾他人能力最強,以及拿儒家的帽子扣在別人頭上,最厲害的一位。
見到朱博替自己求情,都這樣了,王立跪伏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哽咽道:“陛下,臣知錯了,願受任何懲罰,隻求陛下寬恕……”
劉驁淡淡地說:“既然你已認罪,朕便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遣送迴封國,好好反思吧。
王立聞言,感激涕零,連連叩首:“謝陛下恩典!臣定當謹記陛下教誨,永不敢忘!”
眾臣看到這一幕,卻各自思考著,這個算是王立倒台,朝中也有不少人,或多或少跟他有關係,看來得早日切割投奔他人了。
王根起身,隨即拱手朗聲說道:,陛下如今新都侯王莽,賦閑在家已多時,臣上奏舉薦出任光祿大夫,為國效力。
先讓王莽擔任光祿大夫,隨後一步一步讓他升到九卿,這就是王根的計劃。
隊伍之中的淳於長閉著眼睛,撫摸著身邊的笏板,微微抬起,示意對麵右側的孫寶。
陛下,這未免太大材小用了吧,新都侯,能力卓著,理應到地方任職,才能有所作為,前往蜀郡擔任太守,孫寶起身建議。
王根斜眼看向孫寶,家夥想幹什麽?,這是明擺有明升暗降,立馬反駁:,此言差矣,新都侯久居長安,對朝中事務了如指掌,何須遠赴蜀郡?蜀郡局勢複雜,非熟悉當地民情者不能勝任,初去恐難以服眾。”
孫寶義正言辭,道:“陛下,臣非有意冒犯,新都侯之才,若僅止於光祿大夫之職,實乃國家之損失,蜀郡雖遠且艱,卻正是磨礪英才之地,新都侯前往,必能安定一方。
兩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
劉驁撫著下巴,思考著這件事。一邊是王根的步步為營,另一邊是孫寶的深思熟慮。
此時,淳於長緩緩睜開眼睛,向前走了幾步,語氣沉穩地說道:“陛下,新都侯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近來蜀郡確實不安定,若派前往一方安寧。況且這也是一種曆練,日後迴朝,也定能高官厚祿。
劉驁聽了淳於長的話點點頭。
王根見狀,連忙補充道:“陛下,所言雖有道理,但新都侯對朝政熟悉,若貿然外放恐有不便,何況,光祿大夫一職也非等閑,足以施展其才華。”
孫寶則繼續據理力爭:“大將軍過慮了。新都侯若能在地方有所建樹,歸來之時,自然更受敬重。
劉驁沉吟片刻,最終緩緩開口:“兩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思慮再三,決定采納定陵侯之議,前往蜀郡擔任太守,以展其才。
王根雖有不甘,但也隻得拱手稱諾。
淳於長心中暗喜,今天的這場朝會,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同時將這兩個對手一網打盡。
退朝……
大殿內外頓時熱鬧起來,大臣們紛紛走出承明殿,擁擠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湧向寬闊的宮道,帶來了一絲久違的新鮮空氣。
淳於長與孫寶並肩而行,共同邁下台階,嘴角掛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勝利微笑。
王根站在高階之上,目光如炬,直射向淳於長。“定陵侯現在是翅膀硬了,敢插手本將軍舉薦的人。”聲音不大,卻帶著明顯不滿。
淳於長在下麵,依舊保持著那抹淡然的笑,不急不緩地迴應:“大將軍言重了,為國舉賢,何來對錯之分?我不過為陛下分憂,望大將軍海量汪涵。
哼!”王根看著眼前同流合汙的兩人,心中愈發氣憤,拂袖而去,腳步匆匆。
淳於長望著王根離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冷笑。如今有了丞相以及眾多大臣的支持,已不再懼怕王根翻臉,再加上鏟除掉這兩個人,未來大將軍的位置肯定是我的。
孫寶在一旁奉承道:“定陵侯,今日你這一招確實高明,既保全了顏麵,又化解了危機。”
淳於長拍了拍孫寶的肩膀,隨即說道:,子嚴啊,有沒有興趣做擔任京兆尹的位置?
謝定陵侯賞識,我定當全力以赴,孫寶鞠了一躬,臉上無比激動。
淳於長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將重要的位置交給孫寶,定能死心塌地的服務於他。
另外一邊宣室殿。
何武被傳喚了進來。
丞相司直何武。為國獻良策,功勞卓著,今冊封為改禦史大夫,大司空,被封為汜鄉侯,食邑一千戶。宋典手持詔書,朗朗地念道。
臣何武,謝陛下恩典,何武一臉激動。拱手深深鞠了一躬。
劉驁走上前去扶起來,語重心長地說道:“何卿才華與忠誠,朕看在眼裏。今日封賞,希望他日再接再厲,能將改製早日完成。”
何武眼眶微濕,哽咽道:“陛下如此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也要將改製完成。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氣氛一時變得輕鬆起來。劉驁又詢問了何武一些關於以及太學,三公館之事,何武一一作答,條理清晰,見解獨到,令劉驁更加賞識。
何武的改製,是最早的三公雛形在於確立“三公”製度。在此之前,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體製雖然已有類似分工,但是有時權力分配並不明確。
尤其是丞相一職,權傾朝野,甚至有時淩駕於皇帝之上,若不加以製衡,長此以往必會引發更大的危機。因此三公之間相互製約,任何一方都無法獨攬大權,從而避免了專權現象的發生。
何武改製的影響深遠,它不僅在短期內緩解了西漢末年政治上的諸多矛盾,加強了統治,更為後來東漢三國魏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