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西南大捷
穿越古代:開局召喚玄甲鐵騎 作者:勤奮小萌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時辰後。
戰場上的廝殺聲漸漸稀落,趨於平靜。
秦軍騎兵穿梭在戰場各處,不放過任何一個異族士兵,手中長刀揮舞,終結著一個又一個生命。
山野間,密密麻麻地躺滿了屍體,層層疊疊,幾乎讓人無處下腳。
斷臂殘肢散落得到處都是,兵器七零八落。
這一戰,秦軍五萬騎兵硬生生斬殺了異族聯軍十七八萬人。
僥幸未死的,皆是些腿腳麻利、跑得快的,慌不擇路地逃進了山林之中,消失不見。
戰鬥結束後的秦軍騎兵,個個渾身沾滿了鮮血,從頭發絲到衣角,沒有一處不是血汙。
他們的臉上也濺滿了血點子,就像是從地獄深處殺出來的惡魔,周身散發著讓人膽寒的氣息。
趙子龍坐在馬上,環顧一圈戰場,大聲下令:“打掃戰場,把敵人屍體收集起來,統一焚燒!”
騎兵們立刻行動起來,有的下馬拖拽屍體,有的將散落的兵器收拾成堆。
就在這時,李文宇帶領的軍隊也趕到了戰場,加入了搬運屍體的隊伍。
李文宇騎著馬,一路來到趙子龍麵前,雙腿一夾馬腹,翻身下馬,雙手抱拳,恭敬道:“將軍,此番多虧了你們,我代我部將士,向將軍致謝!”
趙子龍聞言,趕忙下馬迴禮,“李將軍客氣了,同為大乾軍人,本就該相互照應,共同殺敵,何謝之有。”
李文宇看著眼前慘烈的戰場,感慨道:“這場勝利著實不易,將士們都拚盡了全力。”
趙子龍微微點頭,:“是啊,雖然大獲全勝,但咱們也折損了不少兄弟,迴去後一定要厚葬撫恤。”
二人正說著,張飛和呂布騎著馬大步趕來。
張飛扯著大嗓門喊道:“子龍,這場仗殺得可真痛快!
隻可惜讓一些小嘍囉給跑了。”
趙子龍看向二人,抱拳道:“此次多虧二位奮勇殺敵,才讓敵軍如此迅速潰敗。”
張飛滿不在乎地擺擺手:“自家兄弟,說這些幹啥!”
呂布微微頷首算是迴應。
此時,負責清點物資的士兵匆匆跑來,向趙子龍匯報:“將軍,戰場上繳獲了不少糧草、兵器,還有一些異族的旗幟。”
趙子龍思索片刻,下令道:“糧草收好,補充咱們的軍需;
兵器重新整理,能用的留下,破損的熔了重鑄;
異族旗幟,統統帶迴,這可是咱們勝利的見證。”
隨著時間推移,搬運屍體的工作接近尾聲。
堆積如山的屍體被澆上桐油,點火焚燒。
熊熊烈火瞬間燃起,滾滾濃煙直衝天際,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焦臭味。
趙子龍轉頭對李文宇、張飛和呂布說道:“咱們也該撤了,迴營後好好犒勞將士們。”
眾人紛紛應和。
於是,秦軍騎兵們整頓隊伍,帶著繳獲的物資,快速離開戰場。
…………
當天晚上。
營帳內燭火搖曳。
趙子龍坐在案前,手中毛筆蘸飽了墨汁,在宣紙上寫著大捷的文書。
他寫道:“我軍與異族聯軍激戰,將士用命,大敗敵軍,斬殺十七八萬之眾。
敵主帥巴桑傑亦被當場誅殺,異族聯軍自此消滅殆盡。”
筆鋒一頓,他稍作思索,又繼續落筆,“下一步,我軍將乘勝追擊,逐步收複西南關,穩固西南各郡局勢,保我大乾疆土太平,百姓安居。”
寫完後,趙子龍吹幹墨跡,仔細地將文書卷起,用蠟封好。
他深知這份文書意義重大,不僅是對此次戰役的總結,更是向朝廷傳遞勝利的喜訊,為後續的戰略部署提供依據。
他喚來一名親兵,神色嚴肅地叮囑道:“你速將此信送往皇城,務必八百裏加急,不得有絲毫延誤!”
親兵雙手接過信件,鄭重承諾:“將軍放心,屬下定當送達!”
說罷,轉身快步出了營帳。
三天後的清晨。
趙子龍派出的士兵,騎著馬快速飛奔,渾身塵土,滿臉疲憊。
在皇城外老遠就大喊:“西南大捷!
西南大捷!
快讓開,八百裏加急信件!”
聲音遠遠傳開,城門口的士兵瞬間緊張起來。
待看清來人手中高高舉起的加急令牌,立刻行動,迅速清出一條通道。
周圍的百姓聽到唿喊,紛紛圍攏過來,交頭接耳。
“真的嗎?西南大捷啦?”
“當然是真的,這還能有假。”
“這下可太好了,西南異族聯軍解決了!”
消息像長了翅膀,眨眼間傳遍了整個皇城,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人們奔走相告。
士兵絲毫不敢停歇,縱馬直接衝進皇宮。
按照規矩,八百裏加急信件可以暢通無阻,直抵金鑾殿,一路上無人敢攔。
很快,西南大捷文書,就被恭敬地擺在了禦書房的禦案上。
蘇長青正在審閱奏折,看到文書,手微微一頓,快速展開。
“趙雲果然沒讓我失望,如此迅速地摧枯拉朽般解決了異族聯軍,取得西南大捷!”
片刻後,蘇長青喚來一旁候著的太監:“把這份文書送到寢宮,交給王忠賢,呈給武帝,也讓陛下高興高興。”
太監連忙雙手接過,轉身離開禦書房,一路小跑著向武帝寢宮奔去。
不多時,太監來到寢宮門口,氣喘籲籲。
王忠賢眼尖,立馬迎上前,問道:“發生何事,如此著急?”
太監將文書遞給他,喘著粗氣說:“西南大捷的文書,殿下讓呈給陛下。”
王忠賢打開文書,隻看了一眼,臉上便樂開了花:“好家夥,才這麽幾天,西南邊境的大患就解決了!”
他不敢耽擱,急忙走進寢宮,向武帝匯報。
武帝正在翻看古籍,聽聞王忠賢的匯報,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驚喜:“當真?”
王忠賢連忙遞上文書,笑著說:“陛下,千真萬確!”
武帝接過,快速瀏覽,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燦爛笑容。
“老六手中的秦軍,當真是我大乾之幸啊!”
戰場上的廝殺聲漸漸稀落,趨於平靜。
秦軍騎兵穿梭在戰場各處,不放過任何一個異族士兵,手中長刀揮舞,終結著一個又一個生命。
山野間,密密麻麻地躺滿了屍體,層層疊疊,幾乎讓人無處下腳。
斷臂殘肢散落得到處都是,兵器七零八落。
這一戰,秦軍五萬騎兵硬生生斬殺了異族聯軍十七八萬人。
僥幸未死的,皆是些腿腳麻利、跑得快的,慌不擇路地逃進了山林之中,消失不見。
戰鬥結束後的秦軍騎兵,個個渾身沾滿了鮮血,從頭發絲到衣角,沒有一處不是血汙。
他們的臉上也濺滿了血點子,就像是從地獄深處殺出來的惡魔,周身散發著讓人膽寒的氣息。
趙子龍坐在馬上,環顧一圈戰場,大聲下令:“打掃戰場,把敵人屍體收集起來,統一焚燒!”
騎兵們立刻行動起來,有的下馬拖拽屍體,有的將散落的兵器收拾成堆。
就在這時,李文宇帶領的軍隊也趕到了戰場,加入了搬運屍體的隊伍。
李文宇騎著馬,一路來到趙子龍麵前,雙腿一夾馬腹,翻身下馬,雙手抱拳,恭敬道:“將軍,此番多虧了你們,我代我部將士,向將軍致謝!”
趙子龍聞言,趕忙下馬迴禮,“李將軍客氣了,同為大乾軍人,本就該相互照應,共同殺敵,何謝之有。”
李文宇看著眼前慘烈的戰場,感慨道:“這場勝利著實不易,將士們都拚盡了全力。”
趙子龍微微點頭,:“是啊,雖然大獲全勝,但咱們也折損了不少兄弟,迴去後一定要厚葬撫恤。”
二人正說著,張飛和呂布騎著馬大步趕來。
張飛扯著大嗓門喊道:“子龍,這場仗殺得可真痛快!
隻可惜讓一些小嘍囉給跑了。”
趙子龍看向二人,抱拳道:“此次多虧二位奮勇殺敵,才讓敵軍如此迅速潰敗。”
張飛滿不在乎地擺擺手:“自家兄弟,說這些幹啥!”
呂布微微頷首算是迴應。
此時,負責清點物資的士兵匆匆跑來,向趙子龍匯報:“將軍,戰場上繳獲了不少糧草、兵器,還有一些異族的旗幟。”
趙子龍思索片刻,下令道:“糧草收好,補充咱們的軍需;
兵器重新整理,能用的留下,破損的熔了重鑄;
異族旗幟,統統帶迴,這可是咱們勝利的見證。”
隨著時間推移,搬運屍體的工作接近尾聲。
堆積如山的屍體被澆上桐油,點火焚燒。
熊熊烈火瞬間燃起,滾滾濃煙直衝天際,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焦臭味。
趙子龍轉頭對李文宇、張飛和呂布說道:“咱們也該撤了,迴營後好好犒勞將士們。”
眾人紛紛應和。
於是,秦軍騎兵們整頓隊伍,帶著繳獲的物資,快速離開戰場。
…………
當天晚上。
營帳內燭火搖曳。
趙子龍坐在案前,手中毛筆蘸飽了墨汁,在宣紙上寫著大捷的文書。
他寫道:“我軍與異族聯軍激戰,將士用命,大敗敵軍,斬殺十七八萬之眾。
敵主帥巴桑傑亦被當場誅殺,異族聯軍自此消滅殆盡。”
筆鋒一頓,他稍作思索,又繼續落筆,“下一步,我軍將乘勝追擊,逐步收複西南關,穩固西南各郡局勢,保我大乾疆土太平,百姓安居。”
寫完後,趙子龍吹幹墨跡,仔細地將文書卷起,用蠟封好。
他深知這份文書意義重大,不僅是對此次戰役的總結,更是向朝廷傳遞勝利的喜訊,為後續的戰略部署提供依據。
他喚來一名親兵,神色嚴肅地叮囑道:“你速將此信送往皇城,務必八百裏加急,不得有絲毫延誤!”
親兵雙手接過信件,鄭重承諾:“將軍放心,屬下定當送達!”
說罷,轉身快步出了營帳。
三天後的清晨。
趙子龍派出的士兵,騎著馬快速飛奔,渾身塵土,滿臉疲憊。
在皇城外老遠就大喊:“西南大捷!
西南大捷!
快讓開,八百裏加急信件!”
聲音遠遠傳開,城門口的士兵瞬間緊張起來。
待看清來人手中高高舉起的加急令牌,立刻行動,迅速清出一條通道。
周圍的百姓聽到唿喊,紛紛圍攏過來,交頭接耳。
“真的嗎?西南大捷啦?”
“當然是真的,這還能有假。”
“這下可太好了,西南異族聯軍解決了!”
消息像長了翅膀,眨眼間傳遍了整個皇城,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人們奔走相告。
士兵絲毫不敢停歇,縱馬直接衝進皇宮。
按照規矩,八百裏加急信件可以暢通無阻,直抵金鑾殿,一路上無人敢攔。
很快,西南大捷文書,就被恭敬地擺在了禦書房的禦案上。
蘇長青正在審閱奏折,看到文書,手微微一頓,快速展開。
“趙雲果然沒讓我失望,如此迅速地摧枯拉朽般解決了異族聯軍,取得西南大捷!”
片刻後,蘇長青喚來一旁候著的太監:“把這份文書送到寢宮,交給王忠賢,呈給武帝,也讓陛下高興高興。”
太監連忙雙手接過,轉身離開禦書房,一路小跑著向武帝寢宮奔去。
不多時,太監來到寢宮門口,氣喘籲籲。
王忠賢眼尖,立馬迎上前,問道:“發生何事,如此著急?”
太監將文書遞給他,喘著粗氣說:“西南大捷的文書,殿下讓呈給陛下。”
王忠賢打開文書,隻看了一眼,臉上便樂開了花:“好家夥,才這麽幾天,西南邊境的大患就解決了!”
他不敢耽擱,急忙走進寢宮,向武帝匯報。
武帝正在翻看古籍,聽聞王忠賢的匯報,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驚喜:“當真?”
王忠賢連忙遞上文書,笑著說:“陛下,千真萬確!”
武帝接過,快速瀏覽,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燦爛笑容。
“老六手中的秦軍,當真是我大乾之幸啊!”